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941.00 KB
- 文档页数:4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图1):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图1)(图2)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上下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分布。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2):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子细胞数细胞质的分配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均等分配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不均等分配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四、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一、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一)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是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DNA数)比原来的减少了一半。
2、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但X和Y也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的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1个四分体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4分子DNA。
(二)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各时期特点:间期(准备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减Ⅰ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减Ⅰ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Ⅰ末期: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DNA减半;减Ⅱ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布;减Ⅱ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Ⅱ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减Ⅱ末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四个精子细胞。
精子细胞变形成精子。
(三)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异同:相同点:与生殖细胞的形成有关,染色体、DNA分子变化过程与特点完全相同。
不同点:①、精子形成时两次分裂都是均等分裂,产生四个精子细胞。
卵细胞形成时两次都是不均等分裂(但第一极体分裂成两个第二极体时是均等分裂),只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②、精子细胞须经变形才成为有受精能力精子,卵细胞不需经过变形即有受精能力。
③、精子在睾丸中形成,卵细胞在卵巢中形成。
在动物的精 (卵)巢中,精(卵)原细胞可以进行两种分裂方式,如果进行有丝分裂,形成的仍然是精(卵)原细胞,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则产生的是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
(四)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识别、融合的过程。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梳理与考点突破知识点一、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1.减数分裂的相关概念(1)减数分裂(2)同源染色体(3)联会和四分体①联会概念: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该时期DNA已完成复制,染色单体已形成。
②四分体概念: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含4个DNA分子(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
(4)交叉互换①概念: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片段的现象。
②意义:进一步丰富了配子的类型,增强了有性生殖生物的多样性。
2.减数分裂过程(1)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3.受精作用(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如下图所示:(2)实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
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核心考点突破】(1)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或者间期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但进行中心体的加倍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P18正文第5段)(2)一个卵原细胞不均等分裂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的原因:使卵细胞的体积尽可能的大,储存足够的营养物质,保证受精后受精卵早期发育的物质和能量供应。
(P19侧栏)(3)受精卵中遗传物质的来源(P25想像空间)①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核DNA、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②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DNA):几乎全部来自母方,这也是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的基础。
③受精卵中的总遗传物质(DNA):来自母方的要多于来自父方的。
(4)关于同源染色体的5点提醒①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但也有大小不同的,如男性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
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基本概念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有性生殖器官、卵巢、睾丸、精巢;原始的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卵)细胞、精子、极体;联会、四分体;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受精作用(二)知识网络(三)疑难解析减数分裂只有实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内才有实行减数分裂的原始生殖细胞。
具有原始生殖细胞(性原细胞)的器官称为生殖腺,雌性动物是卵巢,雄性动物是睾丸。
减数分裂是一种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却连续分裂2次的分裂方式,分裂的结果是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性原细胞(或体细胞)减少了一半。
对于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染色体的复制时间在性原细胞发育成性母细胞的过程中,即在同源染色体联会之前早就已经复制完成了;二是联会发生在染色体缩短变粗的早期,发生联会的过程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所以教材中的减数分裂图解表示联会的图中一个染色体中未画出2条染色单体;三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目的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时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要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之间还要发生交叉互换,这是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四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着丝点分裂,实现染色单体彼此分开,所以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未变,但DNA分子数减少一半;五是第二次分裂程的次级性母细胞的分裂类似有丝分裂过程,但与有丝分裂过程不同的是一般已不存有同源染色体。
关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重点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过程的比较。
①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比较: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自始至终存有着同源染色体,而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有同源染色体。
区分同源染色体的依据在高中生物阶段有两点:一是染色体的大小,同源染色体一般形成和大小相似或相同;二是着丝点位置,着丝点的位置有端着丝点,也有中间着丝点的,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应是相同的。
知识清单(二十二)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一、相关概念1.减数分裂1)发生范围:进行的生物2)发生时间:从(精原细胞、卵原细胞)发展到(如精子或卵子)的过程中。
3)特点:细胞连续分裂次,而染色体在整个分裂过程中只复制次。
4)结果:新产生生殖细胞的比原始的生殖细胞;2.同源染色体1)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一条来自;2)除染色体外,形态和大小。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两两配对。
3.非同源染色体1)形态和大小。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或‘不能’)两两配对。
4.姐妹染色单体:同一上的两条染色体。
5.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一上的两条染色体。
思考:下图中哪些是姐妹染色单体,哪些是非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6.联会1)时间:。
2)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进行,形成一个。
3)1个四分体= 对同源染色体=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 条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思考:有丝分裂有无联会现象?()判断:只要是联会的染色体,不管形态大小是否相同,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7.交叉互换1)时间:。
2)对象:发生于之间。
3)本质:发生了。
8.染色体组(若某生物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则该生物为倍体,以此类推。
)1)一个染色体组为,一般形态、大小、功能各不相同。
2)一个染色体组拥有控制该物种的。
判断方法:a. 。
b. 。
c. 。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个精原细胞思考: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1)染色体复制在什么时期?,染色体加倍和减半在什么时期?;2)减数第一次分裂主要完成什么工作?减数第二次分裂主要完成什么工作?3)怎样精确做到染色体减半?4)所有细胞分裂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时期?精子形成过程小结如下:(请圈内写出细胞名称)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变形(1)进行复制(2)细胞体积个初级精母细胞个次级精母细胞(只得到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总数的)(6)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移向两极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思考:1)人的体细胞中有46个染色体,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形成多少个四分体?2)XY 型雄性个体什么细胞中含XX 两条染色体? 3)10对等位基因的某个精原细胞可产生几种精子?小结:交叉互换: 时, 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的现象, 例如:右图 (填①或②)①和②的本质区别是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场所、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和精子形成过程的比较)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思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有哪些?四、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和DNA 数量的变化规律染色体数五、受精作用1.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本过程1.减数分裂的概念(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①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如图中的1和2为一对同源染色体,3和4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②非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
如图中的1和3、1和4、2和3、2和4分别是非同源染色体。
(2)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①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上图中的a和a′、b和b′、c 和c′、d和d′。
②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上图中的a和b(b′)、a′和b(b′)等。
(3)联会和四分体①联会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该时期已完成复制,染色单体已形成,但螺旋程度低,观察不到。
②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
图中含有两个四分体,即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
③一个四分体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含有4个DNA分子,含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
2.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以哺乳动物为例)比较项目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场所睾丸卵巢时间初情期胚胎期开始,初情期完成细胞质分裂均等分裂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第一极体均等分裂是否变形变形不变形结果1个精原细胞→4个精细胞→变形成为4个精子(成熟配子) 1个卵原细胞→1个较大的卵细胞(成熟配子)和3个较小的极体(退化消失,不能受精)相同点染色体的变化行为相同3.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1)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4.受精作用(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如下图所示:(2)实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1. 图1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量的关系,图2 为该动物的一个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的一部分,图3是某哺乳动物的某器官内正常细胞的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1)图1中的Ⅱ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与有丝分裂的中期(2)图1中IV时期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3)若图2 表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的一部分,则A段可对应于图1中Ⅰ、Ⅲ(4)若图2表示有丝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曲线的一部分,则B段染色体数等于核DNA分子数(5)甲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6)乙细胞所处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7)丙细胞所处时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8)甲、乙细胞中都不含姐妹染色单体,但都含有同源染色体(9)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会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10)染色体复制的结果是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加倍(11)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Ⅰ中期(12)减数分裂Ⅱ的过程中,DNA的数量是染色体的两倍(13)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14)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15)着丝粒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一分为二(16)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核DNA数目不变(17)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18)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知识点]细胞的增殖,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答案](3)(5)(6)(8)(10)(11)(12)(14)(15)(16)(18)[解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总结1.课本知识点:(名词概念等)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的细胞的减少一半。
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
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注:原始生殖细胞(指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目的不同。
第一个原始生殖细胞(指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是由早期胚胎的细胞经有丝分裂、分化过程形成的。
同源染色体:(对)a配对的两条染色体b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X、Y)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常常发生交叉互换2.课本知识点总结补充1、减数分裂的特点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
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做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2、几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一)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目1、染色体的条数等于着丝点数,有几个着丝点就有几条染色体。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高一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整理
高一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整理
一、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概念
(1)条件: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
(2)主要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4)理解如下表:
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二细胞分裂两次
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场所有性生殖器官
2、减数分裂的过程
(1)间期:DNA复制,有关蛋白质合成
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点拨:细胞的减数分裂是一个动态的渐变过程,每一个时期的转变都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判断不同时期时要根据该时期的主要特征。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核DNA随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减半,但质DNA不一定平分,因此质DNA不一定减半。
二、受精作用
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图1):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图1)(图2)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上下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分布。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2):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子细胞数细胞质的分配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均等分配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不均等分配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功能:(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
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辨析: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一个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2种类型配子,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体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2n种类型配子。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一数: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三判断: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Ⅰ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姐妹分家—减Ⅱ后期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以下减Ⅰ和减Ⅱ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简称,考试时要写全称,不写全称者不给分。
请同学们认真研究,要能轻松地回答下列各图所代表分裂时期)减Ⅱ前期减Ⅰ前期减Ⅱ前期减Ⅱ末期有丝后期减Ⅱ后期减Ⅱ后期减Ⅰ后期有丝前期减Ⅱ中期减Ⅰ后期减Ⅱ中期减Ⅰ前期减Ⅱ后期减Ⅰ中期有丝中期一、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的识别的误区1、染色体数目的确定染色体形态可分为单线型和双线型(如下图),当染色体复制完成后,就有单线型变为双线型,无论哪一种形态,染色体的数目都等于着丝点的个数。
只要数清着丝点的个数,染色体的个数就知道了。
2、同源染色体的确定很多同学对于图像的判断错误就是由于不知道怎样去判断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的判断依据下面几点:①形态相同,即染色体上的着丝点的位置相同。
②大小相同,即两条染色体的长度相同。
③来源不同,即一条来源于父方,一条来源于母方(通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
④能够配对,即在细胞内成对存在。
对常染色体而言,只有当这四点同时满足时细胞中才含有同源染色体。
但应注意:姐妹染色单体经着丝点分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而是相同染色体。
二、联系图像应明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各时期的特点如下表:各时期的图像如下图:四、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相关的题型例1、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部分图,据图回答问题:按先后顺序把有关有丝分裂图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按顺序把有关减数分裂图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类题目对于学生来说是图像题中最难得分的,学生不仅要把各个图像准确的识别出,而且还要把它们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只要其中一个序号排错,这一步就不得分。
根据上面的视图方法可得:①是减Ⅰ前期,②是有丝中期,③是减Ⅰ中期,④是减Ⅱ中期,⑤是有丝后期⑥是有丝后期,⑦是有丝后期,⑧是减Ⅰ后期,⑨是减Ⅱ后期,⑩是减Ⅱ前期,?是精细胞, ?有丝前期因此,有丝分裂顺序为:?②⑤⑥⑦;减数分裂顺序为:①③⑧⑩④⑨?例2、如右图所示是什么时期的分裂图像解析:此图很多同学都识别错了。
同学们一看染色体为10是偶数,又被拉向两极,就判断为有丝分裂后期。
正确的判断方法是:着丝点分裂,染色体被拉向两极,属于后期,对于后期的图像,我们应看一极的染色体条数5条,奇数,所以为减Ⅱ后期。
2、柱形图例3、下图中甲~丁为小鼠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某一阶段 D.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解析:此类题通过柱形图的变化来表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
首先,必须弄明白不同的柱形图所代表的含义。
上面讲过染色体可分为单线型和双线型两种形态,在有丝分裂和减Ⅱ分裂后期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从双线型变为单线型,染色单体消失。
所以,代表染色单体。
在双线型的染色体中含两条染色单体,每一条单体含有一个DNA分子,因此,染色体:DNA=1:2。
所以,表示染色体,表示DNA。
其次,通过观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量的变化弄明白四图可能代表什么时期的什么分裂。
甲图中有单体并且染色体数为2n,因此,可能为有丝分裂:间期复制完成、前期或中期;也可能为减Ⅰ:间期复制完成、前期、中期或后期。
乙图中染色体数量减半,一定为减Ⅱ分裂,并且有染色单体,因此,可能为前期或中期。
丙图的判断是最容易出错的。
染色体数为2n,没有染色单体,所以可能为有丝分裂:间期未复制或末期;减Ⅰ间期未复制或减Ⅱ后期。
丁图无染色单体并且染色体数量减半只能为减Ⅱ末期。
所以,答案为D。
3、曲线图(1)细胞核内DNA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例4、下图是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
根据此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1)图中代表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2)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发生在图中的___________过程。
(3)细胞内含有四分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__。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在9—12时期为__________条。
(5)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横坐标数字的_________处进行。
解析:根据DNA和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变化特点可知,曲线A为DNA的变化曲线,B为染色体的变化曲线。
这个图把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很好的联系在一起。
0~8表示的是减数分裂;8位点发生受精作用;8~13表示的是有丝分裂。
具体的时间段1~2、2~3、3~4、4~5、5~6、6~7、7~8依次为减Ⅰ的前期、中期、后期、减Ⅱ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9~10、10~11、11~12、12~13依次为有丝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发生在减Ⅰ后期,即3~4;四分体形成于减Ⅰ前期,消失于减Ⅰ后期,存在区间即1~3着丝点分裂是瞬间完成的,在两个地方发生:减Ⅱ后期和有丝后期刚开始时,这里很多同学往往不是漏掉一个就是填成区间。
答案为:(1)B (2)3~4 (3)1~3 (4)40 (5)6、11(2)每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例5、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
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
请据图回答:⑴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_____期。
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⑵图2中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⑶就图2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该细胞处于____分裂的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通过具体图表,考查减数分裂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题目给出的图像和我们平日训练时的图像基本相同,但该题的关键是图1中的纵坐标代表每条染色体DNA含量而不是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含量。
CD段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者减Ⅱ后期。
从图1中可以看出,A→B段,染色体含量增加,这是由于在细胞分裂间期,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C→D段染色体含量减半,这是由于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变为两条染色体的缘故。
图2中的乙、丙,其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未分开,相当于图1中的BC段,甲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已分开,相当于DE段。
乙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其染色体∶DNA=1∶2,由于细胞是不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分别叫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答案:(1)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间着丝点分裂(2)乙、丙,甲(3)8 1∶2 减数第一次后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