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的方法和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技法指要中国古典园林以“道法自然”为根本指导理念,在自然景观的设计营造上追求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布局。
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迂回萦绕之情,完全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
人文建筑物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量体裁衣、烘云托月、点染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
这种在有限的空间内,用中国传统的叠山理水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巧妙构配,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从而令人感受“天人合一”之境界和状态。
中国园林艺术大师陈从周先生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一文中曾指出,“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
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
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点出了营造中国古典园林之四大要素——山石、泉水、花木、建筑。
如承德避暑山庄之“金山”岛,就是古典园林这种营造技法的实践典型。
避暑山庄的金山岛,仿江苏镇江金山寺修建,以石为基,石上建阁,用水环抱,水内植荷。
康熙皇帝曾称赞其:“仰接云霄,俯临碧水,如登妙高峰上。
北固烟云,海门风月,皆归一览。
”一、堆山磊石“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
”古典园林中,蕴涵得最深、最广的,应该是古代文人雅士时时魂牵梦萦的山水情,正所谓“一池之水,包容江海;几撮山石,喻指众岳”。
唯其如斯,才能满足文人士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审美情怀。
园中山景,有真假之分。
大型苑园,常包入真山,有些地方小园,亦引入山之余脉来造景。
小型的文人园林,主要还是靠堆叠假山来创造苍郁的山林气氛。
假山的堆砌,离不开峰石。
古人认为,石是天地至精之气的凝集,一拳一石,包孕了自然山林之美,在古典文人园林中,山石的峰态变幻多姿,无一类同,它是渲染山林气氛的主要手段。
堆山叠石是营造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它师法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李渔《闲情偶记》云:“磊石成山,另是一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
”1、选石园林选石,看重石质。
如著名的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就运用了四种不同的石质,营造了不同的意境。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1.1、乡土特色和生态效益原则长时间生存在本地区且保留下来的植物种类即乡土植物,乡土植物已经非常适应当地环境,并且成为了最适合本土种植的特色植物。
为了加强生态园林的设计效果,在植物选择中要将乡土植物作为首选,适当地引入外来树种,植物景观设计中要坚持生态学原则为指导思想,以凸显自然、维持生态平衡作为宗旨,坚持人与自然共存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平面上系统性、空间上层次性及时间上相关性的目标。
1.2、统一性原则对园林植物而言,由于植物类别不同,形态、色彩、线条等都会有所不同,如果不能进行合理配置,将会影响生态园林的整体设计效果。
所以,要利用植物与其他素材之间的良好融合,充分满足园林需求,符合植物生长习性,达到园林艺术审美标准的前提条件下,运用不同构图方法,打造不同的园林空间,从而创造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符合人们观赏游玩的要求。
1.3、均衡性原则不同的植物色彩、形态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力,并且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
要求各种植物在体形、数目、色彩、质地、线条等方面权衡比较,以求得景观效果的均衡感。
比如色彩简单、体积小、质地柔软的植物会给人们带来轻盈的感受;而色彩鲜艳、体积大、质地粗厚的植物会给人们带来厚重感。
为了呈现良好的植物配置效果,需要均衡配置植物的色彩、体积、形态,充分结合环境特点,合理配置不同植物种植面积。
1.4、多样性原则遵循自然界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满足数量和多样的要求,在创造植物景观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没有量就没有美”。
在保证植物数量的基础上,加入群落物种种类,构建错落有致的群落层次,为生物多样性、改善绿地系统带来较大的帮助。
2、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方法2.1、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园林植物与环境互相作用,在研究生态园林植物配置中,要了解园林植物的特性及生活环境与园林植物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植物之间相互影响关系较小,但有些植物栽植在一起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例如金盏菊与月季种在一起,能有效地控制土壤线虫,使月季茁壮生长;红瑞木与槭树、接骨木与云杉、核桃与山楂、板栗与油松等栽植在一起都可以互相促进生长。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分析园林景观设计是指通过规划、设计和布局植物、地形、水体和人造结构等元素来打造人工环境中的自然景观,以营造舒适的空间和环境。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调节气候、改善空气质量、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丰富生物多样性等。
本文将对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一、植物造景的种类及特点园林景观设计中常见的植物造景包括草坪、花园、绿篱、乔木、灌木等。
它们各具特点,在园林景观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1. 草坪草坪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的绿色植被能够营造出清新、宁静的氛围,同时能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环境质量。
草坪的施工相对简单,养护成本低,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花园花园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点睛之笔,通过植入不同种类、颜色和形态的花卉植物来丰富景观,营造出色彩斑斓的环境。
花园的设计和养护工作相对繁琐,但其美丽的效果常常能够为整个园林景观增添生机和魅力。
3. 绿篱绿篱是通过植入不同种类的灌木或多年生植物来构建出绿色屏障,其可以分隔空间、遮挡视线、调节气候、减少噪音等作用。
绿篱经过修剪和塑形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非常实用的元素。
4. 乔木乔木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景观构成元素,通过选择不同种类、形态和色彩的乔木来构建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乔木可以提供阴凉、观赏、遮荫、净化空气等多种功能,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5. 灌木灌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常常用于填充空间、丰富景观效果,通过选择不同种类和形态的灌木来丰富景观,为景观增添层次和丰富度。
二、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效果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应用效果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美化环境植物造景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组合来美化环境,营造出美丽、宜人的景观效果,提升人们的审美享受和生活品质。
2. 调节气候植物造景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种类和形态的植物来调节气候,提供遮荫、降温、保温、防风、净化空气等功能,改善环境质量。
绿植氛围营造方案1. 概述绿植已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和室外环境中,以其美观的外观和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而闻名。
绿植氛围营造方案旨在通过合理应用绿植,创建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本文将介绍绿植氛围营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绿植、布置和维护它们,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益处。
2. 绿植的重要性绿植除了美化环境外,还具有以下重要作用:2.1 改善空气质量绿植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同时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甲醛、苯和氨等。
这些有害物质通常由家具、化妆品和清洁剂等释放,并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合理布置绿植可以显著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让人们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
2.2 促进放松和集中注意力研究表明,绿植可以减轻压力、焦虑和疲劳感,提升心情,促进身心放松。
在工作场所布置适量的绿植可以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工作效率,帮助他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2.3 缓解眼部疲劳长时间注视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屏幕会导致眼部疲劳和不适。
绿植可以降低屏幕辐射,并通过调节室内湿度来减轻眼部的不适感。
3. 选择适合的绿植在选择适合的绿植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3.1 室内环境不同的绿植对于光照、温度和湿度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一些绿植适合放置在阳光充足的位置,而另一些则对半阴半阳的环境更适应。
此外,一些绿植对湿度要求较高,而另一些则对干燥环境较为耐受。
在选择绿植时,需要根据室内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品种。
3.2 空间大小不同的绿植在尺寸上存在差异,有些适合放在办公桌上,而另一些则需要更大的空间进行生长。
在选择绿植时,需要根据空间大小选择合适的品种,以确保它们能够正常生长发展,并不影响室内的通行。
3.3 护理难度对于繁忙的人来说,选择较为易于护理的绿植更为合适。
一些绿植需要经常浇水、修剪和施肥,而另一些则相对容易护理。
根据个人的护理能力和时间安排选择适合的绿植,可以确保它们能够得到适当的照顾。
4. 绿植布置和维护4.1 室内绿植布置在室内环境中布置绿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将绿植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确保它们能够获得足够的光照。
园林植物配置方法1.色调对比法色调对比法是通过不同植物的颜色和色调在空间中形成对比,以达到植物配置的目的。
比如可以选择红色的花朵和绿色的叶子进行搭配,或者选择冷色调和暖色调的植物进行搭配。
这样可以使整个园林更加生动和鲜明。
2.高低错落法高低错落法是通过选择不同高度和层次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形成视觉上的层次感。
可以选择高大的乔木和矮小的灌木进行搭配,或者选择高大的花卉和矮小的地被植物进行搭配。
这样可以使整个园林更加丰富多样。
3.构架法构架法是通过选择不同形态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形成园林中的构架结构。
比如选择藤本植物和树木进行搭配,藤本植物可以爬上树木形成绿色的墙壁,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效果。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增加园林的立体感,还能够形成阴凉的环境。
4.季节性交替法季节性交替法是通过选择不同季节盛开的植物进行配置,使整个园林在不同季节都能有不同的景观效果。
比如选择春天开花的植物和夏天开花的植物进行搭配,可以使整个园林四季有花盛开的景象,给人一种充满生机的感觉。
5.装饰性特点法装饰性特点法是通过选择具有装饰性特点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增加园林的观赏性。
比如选择有花果实和彩叶的植物进行搭配,可以使整个园林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还可以选择具有香气的植物进行配置,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6.生态环境法生态环境法是通过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比如选择耐旱的植物和适水的植物进行搭配,可以节约水资源,同时还能够减少园林的维护成本。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美化园林,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总结起来,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园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配置。
无论是色调对比法、高低错落法还是构架法,都能够为园林增添美丽和生机。
同时,还要考虑到植物的生态环境和季节性交替等因素,使整个园林更加和谐和宜人。
建筑绿化设计提升景观环境的绿色技术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保护和提升景观环境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建筑绿化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为城市增添绿色元素,提高空气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建筑绿化设计中常用的绿色技术措施,以帮助提升景观环境。
1. 营造多层次的绿化空间在建筑绿化设计中,可以考虑在不同层次上布置绿化空间,从地面到屋顶,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景观。
通过在建筑物的不同高度上种植花草树木,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多层次的绿化空间可以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加城市的人文氛围。
2. 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在建筑绿化设计中,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是十分重要的。
这些植物必须能够适应城市环境的恶劣条件,如污染、高温、极端天气等。
同时,在选择植物时还需考虑其对土壤的要求、生长周期以及是否易于维护等因素,以确保绿化效果的持久和可持续性。
3. 应用节水技术水资源是建筑绿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降低水资源的使用量,建筑绿化设计中可以采用一些节水技术。
例如,利用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和储存雨水,用于植物的浇灌和景观水景的供水。
此外,还可以采用滴灌系统和喷灌系统等高效的灌溉方式,减少水分的损失。
4. 运用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绿化设计中,选择绿色建筑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些材料应具备环保、可再生、耐久等特点,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例如,利用可回收材料制作园林墙体、种植箱等,可以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并延长使用寿命。
5. 采用自然通风和 passively cooling 的设计建筑的通风和降温设计对于绿化效果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的通风结构,利用自然气流实现室内外的空气交换,可以提高室内舒适度并减少能耗。
此外,还可以考虑采用 passively cooling 的设计,如绿色屋面、绿色墙壁等,将太阳辐射和热量降到最低,减少能源消耗。
总结建筑绿化设计通过采用多层次的绿化空间、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应用节水技术、运用绿色建筑材料以及采用自然通风和 passively cooling 的设计等绿色技术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景观环境,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时,园林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建筑学、植物学等多个领域知识,因此如何通过合理配置和设计园林植物来达到更好地展示园林空间景观效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之间的关系及其营造方法,以期能够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园林植物;园林空间;景观;营造前言:目前,人们对于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还要追求更加舒适、美观、绿色环保的居住环境。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之间的关系及其营造方法,以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概述(一)内涵园林植物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繁殖并具有观赏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一类植物。
它包括树木、花卉、草坪等不同类型,也可分为观花、观叶、观果、闻香等多个层次。
园林植物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和组合,可以构成优美的景观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园林植物还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
因此,研究园林植物及其相关理论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创造高品质绿色空间有着重要意义[1]。
(二)产生与发展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园林造景。
《诗经》中“南山有台,北山有莱”描绘了当时人们对于山水相依、相得益彰的追求;而苏州拙政园则是以水为主题,通过堆土叠石、栽种树木等手法来打造出具有江南特色的私家花园。
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最初的园林植物造景雏形。
到了汉代,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以及文人墨客对于自然美的推崇,皇家园林逐渐形成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此时的园林已不再只是简单的游憩场所,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
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点,造园者开始大量运用象征高雅、淡泊名利的植物,如松、竹、梅等,同时也会结合假山、楼阁等建筑物进行搭配,使得整个园林显得更为典雅别致。
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人们对于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在此背景下,为能够满足人们需求,就必须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对园林内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保障园林景观营造科学合理性,实现园林景观的环境效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前言:园林绿化工作至关重要,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充足的生活色彩,同时还可以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
以园林景观绿化工程建设为基础,相关单位和从业者需要提升园林绿化管理知识,增强乔木栽植技术管理水平,打造更为优质的园林景观环境,保证各项施工举措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为居民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活环境。
1、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重要性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生态的迅速改善,已经将当前的城市建设手段进行了丰富化,因此风景园林的建设更要根据城市园林风景的美化和城市园林风景的培养作为核心基础来进行,必须以城市的生态保护建设和环境美化作为基础来进行规划。
园林植物景观的建设直接影响了整个园林景观的价值和意义,决定了这个景观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质。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园林植物景观配置可以发挥出以下两方面作用:一方面,园林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内容,其配置效果将会直接关系到园林景观的整体美观性。
此外,园林景观中植物类别要丰富,植物种类过于单一将会导致视觉疲劳,反而会影响到园林景观的整体美观性。
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还能够体现出园林景观环境效益。
若是可以此外,基于当今园林景观建设时植物多样性要求内容,应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保障植物种类多样性的同时,对各类植物之间的协调性特征进行充分研究分析,确保各类植物能够实现区域环境效益的最大化的同时,维护园林植物生态稳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2、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常见问题2.1植物搭配不当植物搭配设计方案需要坚持环境的协调统一,突出区域特色等原则,植物的配置多采用自然式配置,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配置,并且配置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特点、区域文化特征以及植物的生态系统情况,最终保障植物的美观性同时,为植物生长创造出最为良好的生态系统。
北京植物园月季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手法1.北京植物园月季园简介1.1北京植物园北京植物园位于燕山余脉香山脚下,面积超过200hmz,是北京市园林局指定的新优植物引种、驯化、繁育基地。
是一个集科普、科研、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
其科普、科研、游览价值表现在以园林的外貌,收集、展示、保存植物资源。
1.2北京植物园月季园简介月季园位于北京植物园南部,南邻香山路,北靠杨树区,西至植物园南门,东至植物园东南门,总面积7 hm2,建成于1993年5月。
该月季园是北京现有最大的月季专类园,兼具搜集保存月季品种资源、展示品种多样性的功能,为月季品种的开发、科研、育种提供基地,为市民科普、游赏提供场所。
2003年,月季园在澳大利亚著名月季育种家劳瑞·纽曼(Laurie Newman)先生捐赠的部分月季品种的基础上,为北京植物园累计收集的200多个月季品种,于月季园西南辟地600m2,建设“中澳友谊月季园”;至此,月季园增加了新功能:展示月季的发展历史。
2.月季园设计要点分析2.1月季园的设计定位北京植物园月季园作为北京市花月季的专类园,于20世纪90年代初确定设计建设。
该园的功能定位为:“展示市花月季的风采和品种多样性,搜集保存月季的品种资源,为月季品种的开发、科研、育种奠定基础。
”2.2月季园的设计理念月季园原有场地地势中东部较低,西部较高,北部有洼地,南临城市道路,并且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树木,尤其以圆柏、侧柏、国槐、刺槐、毛白杨为主。
月季园的设计理念可归纳为“尊重自热,中西合璧”。
其“尊重自然”体现在对原有地形的利用、对原有植物的保留,以较小的土石方量完成设计建设。
其“中西合璧”体现在轴线的控制与各功能分区的设计上。
2.3月季园的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月季园运用“中西合璧”的概念,采用“一轴三区”的规划结构。
“一轴”是为“月季走廊”,“三区”分别指沉床园、自然种植区、盆栽月季展区(图1)。
月季走廊作为核心景区,诠释了其设计中的“中西合璧”概念。
居住区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研究与实践摘要:目前我国大部分居住区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并不成熟,居住区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尚存在诸多问题。
本论文以居住区植物空间营造为主旨,以营造成为舒适、美观、和谐、生态的居住区景观为目标,结合实际案例,针对居住区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方面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居住区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原则和营造手法,以期对将来的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环境建设有所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空间;植物空间营造1居住区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方面的现状及问题1.1植物配植问题我国大部分住宅区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比例运用不当,植物季相景观不明显,导致植物景观空间氛围沉闷,由于色叶、落叶植物的使用数量偏少,往往使得一些住区终年遮荫蔽日,植物景观空间氛围凝重沉闷,缺乏生气;植物品种不够丰富,结构单一,植物景观空间层次不够,许多老居住区基本都处于绿地是建筑附属品的状态,没有改造的老住区都不能达到国家标准,即使改造后的也还是存在绿化树种运用单调、物种不够丰富、花卉品种少等问题;植物个体的形态和习性考虑不足,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缺乏生态性和合理性,近年来某些居住区引进外来植物品种,虽然在短时间内产生了很好的景观效果,但由于气候和习性的不适应,几个月后其死亡率在以上,严重影响了后期植物景观空间的效果。
1.2空间功能与空间尺度问题目前,许多居住区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缺乏对住区植物景观空间功能及价值的深入挖掘,居住区植物景观空间功能不完善,植物景观空间尺度控制不适当,通常是在规划师和建筑师留下的既定空间内进行,多作为居住区建筑外部空间的填充,缺乏有趣和有人情味的可持久的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只注重营造大面积地绿地和四通八达的道路系统,忽视了居民的参与性,活动场所的设计和生活气氛的营造,居住区环境仅作为华丽点缀,却不能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
一些住区入口空间基本无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识别性差,不能营造出亲切的居住区氛围。
1.3空间特色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居住区植物景观空间普遍存在对本地特色的挖掘不够深入的问题,植物材料使用单一,缺乏地域特色,植物运用千篇一律,无个性可言,不少小区植物景观空间都是一片草坪中间点缀几棵乔灌木,或是草坪中用色叶小灌木组成几个简单的图案等等,以致缺乏个性,不能突出住区自身特色,同时在植物景观空间营造过程往往忽略了对当地极具特色的地形的强调。
林下空间林下空间是指能同时满足几种功能的复合空间,除能满足人们日常活动需求外,林下空间夏季可遮阴降温,冬季可防风沙,还具有一定的隔音作用。
林下空间营造了丰富的生态群落、植物群落与空间关系,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户外休憩公共空间。
一、林下景观空间营造手法林下空间主要有林荫式、林缘式两种类型:1.林荫式林荫式林地空气流动性大,适宜人群活动,满足公共性的要求。
视野开阔,利于利于透视线延伸,阵列种植可加强纵深仪式感。
2.林缘式林缘式林地植物种植密集,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或藏或漏,或浅或深,植物的多样性,有效防止病虫害蔓延。
改善微气候作用明显,视觉场所感强,有一定的私密性,适合人群观赏休憩。
二、林下空间的构成林下空间主要由基面、垂直分隔面、覆盖面和时间四个维度构成。
夏天郁郁葱葱形成的树荫围合出各种封闭的小空间,冬季落叶乔木营造出一个开放空间,视野开阔,场所感弱。
时间维度是林下空间与建筑空间的最大区别。
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以及植物从生长、发育到成熟的生命周期,会有一系列的颜色和形态变化,从而形成了富有生命力的特色景观。
三、林下空间的分类林下空间主要分为开场植物空间、半开敞植物空间、覆盖植物空间、纵深植物空间和封闭植物空间。
1.开敞植物空间: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人们的视线高出植物景观的空间。
身处其中,人的视线开阔,心情舒畅,易得到满足感。
2.半开敞植物空间: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四周并不完全开敞,部分视角被植物阻隔了,是开敞空间向封闭空间的过渡,是出现在园林中最多的空间类型。
3覆盖植物空间:通过枝干的分枝点高度和密集的树冠形成空间的感觉。
大型乔木是形成覆盖空间的好材料,具有很好的庇荫效果。
4.纵深植物空间:狭窄而长型的纵深空间因为两侧的景物不可见,人们的视线会被引向空间的一端。
枝繁叶茂的大型乔木是最佳材料。
5.封闭植物空间:垂直植物的株型构成竖直向上紧密的空间边界,当这种植物和低矮型平铺生长的植物或灌木搭配使用时,人们的视线被完全闭锁,围合感更强。
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分析(6篇)目录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分析(6篇) (1)1居住环境的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 (2)1.大力发展居住庭院的园林艺术的重要意义 (3)2.环境设计在园艺植物中存在的问题 (3)3.植物造景配置和优化环境标准 (4)4.现代风格配置的优化措施 (6)5.结语 (7)2论园林植物造景的技术性 (8)1 园林植物造景技术性的定义 (8)2 园林植物造景技术性的作用 (8)3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图纸技术性 (9)4 园林植物造景现场施工技术性 (10)5 结语 (12)3探究园林造景中常见耐阴植物 (14)1、耐阴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16)2、耐阴植物在园林造景中应用的意义 (17)2、从耐阴植物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可以遵循以下具体的原则: (18)3、稳定发展耐阴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原则 (18)4植物文化在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 (20)1.植物文化及其在园林配置中的体现 (21)2.现代园林造景策略 (22)3.园林造景应该掌握的原则 (24)4.结语 (25)5关于园林植物配制造景的探讨 (26)3、园林植物配置在庭院绿化体现特色环境 (30)6节约型风景园林及园林植物造景的经济学原理 (32)1. 科学设计,形成相对稳定的植物景观 (33)2. 科学选用植物,适地适树 (33)3. 妥善结合生产,注重改善环境质量 (34)4. 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养护成本 (35)1居住环境的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摘要:目前,传统的居住环境已经不能满足居民对住宅的要求,本文主要是分析如何将园林艺术用到住宅庭院中,对住户的要求和植物配置的园艺设计相结合起来等。
通过不断分析和完善庭院的生态,创造私家园艺技术的价值,利用现代化科技对居住环境的布局和造景策略。
以至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和经济价值一体化的发展。
关键词:小区规划;造景配置;园艺景观植物配置和园艺造景的应用是居住环境的重要环节,在城市住宅园林绿地的规划中,部分住宅区的自然环境因素是不可代替的,植物的种植配置使庭院在层次上显得丰富、美丽柔和、心情放松、自然舒适的感觉;色彩丰富的花草、树木、叶片使得园艺更加千娇百媚。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手法一、植物空间的营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不同种类、高度、质感的植物以不同的配置方式结合地形设计,对空间进行一定的围合与划分,营造出特定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根据植物不同的围合方式,所营造出来的植物空间主要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垂直空间和封闭空间。
1、开敞空间开敞空间的营造主要是利用低矮的灌木及地被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人们身在其中,视线开敞不受阻,心情较舒畅。
这种外向的开敞空间属于友好型集体活动场所,不需要私密性。
该类空间多用于公共活动空间,如公园大草坪、河边草坡等。
2、半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与开敞空间相比,视线一面开敞一面受阻,方向指向性强,障景效果好,给人一定的空间领域感,此类空间在公共绿地中受欢迎程度与利用率都较高。
封闭面植物配置宜采用"乔、灌、地被、草"复层搭配的方式,增加空间的围合感。
多用于公园、小区等半开敞空间的营造。
3、覆盖空间覆盖空间一般是指冠大荫浓的大乔木或攀援植物覆盖的花架、拱门等,构成顶部覆盖、四周开敞的下部活动空间。
这类空间比较凉爽,视线通透,下部只有树干,活动空间较大,遮荫效果好。
多用于林荫道、花架等绿化。
4、垂直空间利用植物封闭两侧垂直面,放开上部顶平面,具有"夹景"效果的空间即为垂直空间。
该类空间的遮蔽性较强,引导性也强,加深了植物的空间感,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景观氛围。
一般使用分支点较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形成树阵,或由修剪整齐的高篱围合。
多用于公路、河流两岸、陵园绿化等。
5、封闭空间封闭空间指四周、顶面都有植物围合、遮挡的空间,与覆盖空间相比,其垂直面用中小型植物进行封闭,围合感很强烈。
这类空间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隔离性,同时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空气清新,多建于风景游览区、森林公园、植物园等。
二、植物色彩的搭配在园林景观中,色彩是人们对景观的直接感受,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园林绿化建议与改进措施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宜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的幸福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城市绿化存在一些问题,如绿化区域的单一性、植物种类的匮乏、管理不到位等,因此有必要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来提升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效果。
一、增加绿化区域的多样性当前城市绿化区域大多采用单一的绿化植物,导致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
因此,建议在绿化设计中增加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例如,在公园、广场等空地上种植不同类型的花卉和灌木,形成各具特色的花坛。
同时,在城市道路两旁设置行道树,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乔木,丰富城市道路的景观效果。
二、注重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园林绿化应注重植物的生态适应性,选择能够适应当地气候和土质条件的植物品种。
例如,在干旱地区,选择耐旱植物,如仙人掌、多肉植物等,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在湿润地区,选择喜湿植物,如紫云英、水仙等,提高植物的生长适应性,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三、加强园林绿化管理园林绿化管理是保证绿化效果的关键环节。
加强园林绿化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完善绿化设施建设,配备足够的灌溉设施,确保植物的生长需求得到满足。
其次,加强植物养护,定期修剪、施肥等措施,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
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防止其蔓延。
最后,加强对绿化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责任意识,确保绿化工作的质量。
四、引入生态建筑与技术生态建筑和技术是现代城市绿化中的新趋势,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并提供更多的绿化空间。
例如,可以利用屋顶绿化技术,在建筑物的屋顶设置绿化带,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
此外,可以推广立体绿化技术,将绿化空间延伸至建筑物的立面,提供更多的垂直绿化区域。
五、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绿化意识加强对市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绿化意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绿化氛围。
例如,可以开展绿色环保主题的宣传活动,如举办绿植养护技巧讲座、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等。
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的方法和措施
1、园林植物种类多样性、栽种的空间间隔性,是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的首要条件。
要想营造变化多样而又不显杂乱的园林植物空间,首先要从改变园林植物的形态、色彩或质感等方面体现。
因此,在栽种园林植物时,就必须注重选择不同品种的植物进行栽种。
但是,为了避免因种植过多种类的植物而导致变化过多而引起视觉上的杂乱无章感,种植园林植物时又必须注重选择变化可控制的、与涉及构图有关联的植物种类,只有这样,才能既达到理想的强烈的视觉效果,而又不会使观者产生严重不协调感和跳跃感。
另一方面,为了营造园林空间结构上的层次感,种植园林植物时,还应该注意使用不同植物将不同园林空间结构隔离开,并通过将园林植物与地形、建筑、岛屿等外在景物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加所营造空间的层次深邃感和更鲜明的空间隔离效果。
2、充分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变化,协调园林空间布局,是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的必要措施。
园林植物的形态变化,主要通过树枝、枝桠的生长方向,树叶的数量和形状等表现。
园林植物的色彩也随着季节变化而出现千变万化的颜色。
因此,园林植物千变万化的形态和五颜六色的色彩都会给人不同视觉和感觉效果,从而影响园林植物空间的营造效果和质量。
所以,通过充分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变化,协调园林空间布局,就能营造一个既富有层次、不断变化,又彼此关联、缺一不可的统一整体空间。
3、注重植物空间的生态性,是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的重要特色。
虽然园林景观的设计,对当代城市美化和环境绿化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贡献。
但是,在园林空间的营造过程中,也必须要重视其生态性的维护,不然不仅没有美化和绿化的作用,反而会加剧环境恶化,浪费前期投人,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因此,园林植物空间营造时,首先要以本地园林植物为主,以对当地生态系统影响较小的园林植物为辅,努力打造乔、灌、草、藤相互结合的、较合理的园林植物空间布局,充分利用空间,尽可能增大绿化面积其次,出于对光照、通气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和分析,园林植物的空间营造时,又要切忌植物密集度过高,所以要适当减少遮荫面积。
这样,在丰富城市园林植物的空间景观的同时,又能获得较好的生态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