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3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作者:于海红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年第17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寻找科学合理的难治性精神病治疗方法。
方法随机将8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其疗效。
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一段时间之后身体逐渐好转,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的治疗,疗效显著,精力充沛,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实验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使用中药治疗,能够减少西药对于人体的危害。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疗效与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B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也日益加快,精神类疾病发病率日益升高,其中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疾病更是占据诸多病症首位,100个精神类疾病患者中就有40个是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该病症经由普通精神病类药物疗效甚微,甚至会引发病患呈现精神病状不断恶化的情况。
这些年,社会医学各界日益重视精神病类研究,当前单纯的西医治疗已经不能治疗精神类疾病,中西医结合使用治疗精神类疾病广泛应用[1]。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12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精神病患者80例,排除明显躯体疾病及其他精神障碍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7.5±7.3)岁,平均病程(6.1±1.3)年。
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36.8±7.7)岁,平均病程(6.2±1.2)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方法,而实验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医治疗的方法,主要以理气化痰,清脑安神,补血为主,食谱为合癫狂梦醒汤,菊参汤(王氏经验方),依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来增加或减少药剂量:药方由丹参,桃仁,菊花,川芎,柴胡,赤芍,香附,木通,果皮,陈皮,半夏,桑白皮,甘草,苏子,大腹皮等基本药物组成,如果患者有正气不足的症状则可以在上述药方上加上适量的养阴、益气或温阳的中药。
《中外医学研究》第17卷 第23期(总第427期)2019年8月 经验体会 Jingyantihuiprofil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chronic hepatitis C,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autoimmune hepatitis,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or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J].Clinical Biochemistry,2017,50(18):10-14.[13]马晓燕.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e 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优化治疗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9):34-35.[14]贾晓艳,程勇前,张政,等.核苷(酸)类似物序贯/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Meta 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10):909-915.[15]焦向鲲,高玉金,王春颖,等.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7,28(32):4552-4555.(收稿日期:2019-07-05) (本文编辑:何玉勤)①达州市民康医院 四川 达州 635000精神分裂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曹建锋① 倪帅① 邓兰①【摘要】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用于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43例(行西医治疗),观察组42例(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变化及治疗效果,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0%,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38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总结本院协定处方1号配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入73例中医分型为痰火内扰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对照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配合本院协定处方1号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疗程明显缩短,不良反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好,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中西医结合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多以思维联想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妄想、紧张综合征等为临床表现,临床治愈率低、复发率高、危害较大,临床大多数单纯应用西药治疗,但西药副作用较大且疗程长,往往不易被患者所接受。
我院采用中药配合西药的疗法予以治疗取得较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住院病人73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1]:(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且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18项)总分>36分[2],均无明显重大躯体疾病及脑器质性疾病。
中医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在1991年制定《精神分裂症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标准》[3]的诊断及辨证分型,属于狂病,痰火内扰型。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观察作者:韩宝全张小娟韩常丽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4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討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
方法以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结合组间性别、年龄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淤汤加减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综合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药物依从性评估量表(MARS评分)、自尊量表(DSS评分)、自杀风险量表(MINI评分)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评分)。
结果双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TESS评分均随时间逐渐降低,各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时间<0.05);并且干预后各时点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各时点观察组患者的T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SS、MINI均低于对照组,MARS、SCSQ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中西医结合治疗运用到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治疗中,可有效缓解精神疾病症状,不良反应少,治疗依从性高,治疗效果较高。
【关键词】西药治疗;血府逐淤汤加减;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13--03传统中医认为,精神疾病是由体内的气血不畅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而西医则更关注生物化学因素和神经系统的异常[1]。
中医治疗精神疾病主要采用草药、针灸、推拿治疗等方法,通过调整体内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促进身体内部的自愈能力;西医则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方法,通过药物干预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缓解症状、调整情绪,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2-05-24T14:52:43.1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葛鑫[导读]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发病受多因素的影响,其病因研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葛鑫(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 1 1 0 0 1 3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只进行西药氯丙嗪治疗;治疗组在进行西药氯丙嗪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温胆汤加减。
结果治疗组56例中,痊愈10例(17.86% ),显著进步26例(46. 43% ),好转20例(35.71% ),无效10例(17.86% ),愈显率64.29%;对照组56例中,痊愈7例(12.50% ),显著进步17例(30.36% ),好转21例(37.50% ),无效11例(19.64%),愈显率42.86%。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独的西医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112-00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发病受多因素的影响,其病因研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该病多起病于青壮年,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基本可以分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攻击症状、认知症状、焦虑和抑郁5大类,往往无意识和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的趋势[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和竞争意识的增强,该病的患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目前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西药为主,虽然西药在本病的治疗中,有起效快、药物剂型多、服药方便等优点,但也应看到由于西药药物不良反应明显,给患者造成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不能被患者所接受[2]。
而在该病的治疗方面,中药的治疗效果也不可忽视,中西医结合治疗将会为该病的治疗带来更佳的疗效[3-5]。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5-07-27T15:18:20.5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3期供稿作者:徐晓云[导读] 精神分裂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很容易引发多种精神疾病的发生。
徐晓云(浙江金华兰溪市兰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兰溪 321100)【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49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解郁开窍丸治疗。
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工具性自理生活能力评分和躯体自理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疗效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几率12.2%(6/49)显著低于对照组75.5%(37/49),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175-02在精神疾病中,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最高,约占50%左右[1]。
精神分裂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很容易引发多种精神疾病的发生,对患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产生较大影响。
为进一步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我们对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于2010年2月-2013年2月就诊的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标准》中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心、肝、肾等严重疾病者以及对药物严重依赖者。
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9例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患者年龄在19岁~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04±7.58岁),受教育年限平均为9.21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顺气导痰汤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服用氯氮平加顺气导痰汤组(A 组) 和单纯服用氯氮平组(B 组),进行3个月的对照观察,分别评估疗效与副反应。
结果:A、B 两组的疗效相当,但A 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低于B 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氯氮平;中药近年来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于此病的治疗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笔者应用顺气导痰汤加减治疗精神分裂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完整的60例病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0例均为住院病人,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19~58 岁,平均(31.5 ±5.7) 岁;文化程度为文盲2 例,小学8 例,中学35 例,大、中专以上15例;病程最短一年,最长者20年,平均(7.86±1.2)年。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病程、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 [1]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1],排除了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癫痫、器质性疾病者。
临床上表现为生活懒散、言语无序、自语独笑、对人冷淡、孤僻、少动,伴面色白、怕冷、舌质淡、舌体胖、脉沉无力。
中医诊断,舌质紫或淤暗、少苔,舌下脉曲张淤血、脉涩或弦。
1.3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 两组进行对照观察,时间为3 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和PANSS总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X2=1.27,P>0.05)。
A组:30例,氯氨平(剂量为(200±150)mgPd,分2 次服用),另用顺气导痰汤(法夏、橘皮、香附、苍术、厚朴各15g,枳实、郁金、木香、石菖蒲各10g,胆南星12g,茯苓30g,甘草6g)加柴胡、黄芩、龙骨、牡蛎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李培强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5(034)012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进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方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为75.0%,明显优于对照组46.2%,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药物安全事件发生,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明显低于对照组32.7%,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相对于常规西医治疗更优.
【总页数】1页(P42)
【作者】李培强
【作者单位】河南省郏县第二人民医院,467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2.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3.中西医结合治疗利培酮所致闭经的90例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
4.中西
医结合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60例疗效观察5.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36例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精神分裂症发病率逐年上升, 围绕它的研究已经成为精神病科的一个重要课题。
工作生活节奏快, 市场竞争性强, 工作压力大等因素,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密切关联。
而目前采用抗精神病的西药、电休克疗法、虽收到不错的疗效, 但存在其毒副作用较大, 疗效不容易巩固, 且复发率偏高等问题[1]。
中西医结合疗法, 可减少西药用量,降低复发率, 提高临床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 自2005~2010年我院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现将疗效汇报一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2010年我院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中医按《中医内科学》[3]第5版教材的诊断及辨证分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
对照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17~62岁,平均32.1±7.81岁;病程1月~4.7年。
治疗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16~65岁,平均30.8±10.2岁;病程1月~5.0年。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无显著性(P >0.05)。
1.2 治疗方法(1)对照组单用西药,兴奋躁动型用氯丙嗪片300~600mg/日,氟哌啶醇片20~40mg/日,分2次服用。
偏于表情呆滞、幻视、幻听症状为主的用奋乃静片20~40mg /日,舒必利片300~600mg/日,氯氮平片200~400 mg/日,以上药物先从小剂量(即上述剂量的1/2) 开始,1周后渐增至治疗量,待病情稳定后2周开始,渐减为维持量(维持量为上述剂量的1/2), 1日分2次服用。
(2)治疗组在应用解郁开窍安神汤同时配合西药,奋乃静片、氯氮平片、舒必利片等药物先从小剂量(即上述剂量的l/4) 开始,1周后渐增至上述药物的维持量(即上述药物剂量的1/2)。
解郁开窍安神汤组方:柴胡、白芍、郁金、石菖蒲、合欢皮、炙远志、黄芩、黄连、茯神、香附各15g,夜交藤、生龙牡、珍珠母各30g,陈皮、半夏、甘草各10g。
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15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两组均治疗6周后统计疗效。
1.3 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标准:治疗期间,根据临床疗效和副作用调整药物剂量直至达到最佳治疗剂量为止,疗程均为6周。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作BPRS(简明精神病量表)[4]、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5]、副作用量表(TESS)[5]。
检测由3位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观察确定一次性测验相关系数r>0.85。
依据中华医学会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
痊愈: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显效: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大部分恢复;进步:精神症状有所改善,自知力部分恢复;无效:精神症状无改善。
副反应: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采用锥体外系副反应表(RSESE)。
1.4 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有明显的优势,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细结果见表1。
表 1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n 痊愈显效进步无效显效(%)
治疗组100 16 49 31 4 65(65%)**
对照组100 9 32 39 20 41(41%)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有明显的优势,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BPRS总分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详细结果见表2。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比较(x±s)
组别n 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100 47.37±11.01 27.54±15.82** &
对照组100 42.59±13.49 32.78±11.23##
**:治疗组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BPRS评分降低,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
##:对照组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BPRS评分降低,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BPRS评分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PANSS评分比较从表3可以看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BPRS评分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3 两组PANSS评分比较
组别PANSS 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阳性症状24.72±2.31 11.89±1.35** &阴性症状23.46±1.24 13.65±2.07**总分81.58±4.27 46.82±2.19**
对照组阳性症状25.10±1.14 12.87±3.41##阴性症状23.39±0.99 18.21±2.12##总分82.11±3.75 58.29±7.53##
**:治疗组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PANSS评分降低,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
##:对照组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PANSS评分降低,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ANSS评分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副反应比较观察锥体外系症状、大便干结症状及肝肾功能等副反应,其中治疗组出现大便干结51例。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锥体外系副反应及大便干结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中医学“癫狂”、“狂证”、“痴呆”等病证范畴。
中医认为其病因与五志过极、七情所伤有关,或因恼怒惊恐,或因思虑不遂,或因悲喜交加,皆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和阴阳平衡失调,产生气郁、痰凝、火邪、血瘀等病理变化。
其发病机理与痰与火关系最为密切。
如《千金方》说:“凡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或默默而不声,可复多言而漫说,或歌或哭,或吟或笑,或裸形露体或嗔骂无度⋯⋯”。
总之,癫病多属痰气郁结,狂症多属痰火为患,本病多因情志所伤、气机郁滞、气机失调而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充养五脏,湿停水聚而生痰、痰盛蒙闭清窍,清窍被蒙故临床上表现为一系列离奇古怪的症状。
中医治疗具有其新颖之处。
故方中柴胡、白芍、香附、合欢皮疏肝理气;陈皮、云苓、甘草健脾化痰开窍;石菖蒲、郁金、炙远志、夜交藤、珍珠母、生龙牡开窍安神;黄芩、黄连清心火安神,全方共奏疏肝解郁、
清心开窍安神之效。
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具有锥体外系症状、大便干结症状及肝肾功能等副反应,从而限制其使用频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药结合组显效率65%,对照组显效率41%(P<0.01),中西药结合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
根据临床治疗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无副反应、安全、可靠、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