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技术经济性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595.31 KB
- 文档页数:75
核电燃料元件发展现状和趋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目前,核电燃料元件主要以浓缩铀(U235)和钚(Pu239)作为燃料,通过核分裂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燃料元件的设计和制造也在不断优化。
传统的核电燃料元件采用铀棒或MOX燃料棒作为燃料,但是这种燃料的利用率较低,同时产生的放射性废物也比较多。
人们开始研究和开发新型的核电燃料元件,希望能够提高燃料利用率、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以及提高核反应堆的安全性。
目前,随着快中子反应堆的发展,钍(Th232)等转变燃料开始受到关注。
钍可以通过中子照射转变成钚,从而实现核燃料的再生利用,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钍还具有较高的丰度且不易核扩散,可以减少核材料的非法使用和扩散的风险。
由于钍转变燃料的放射性生产物周期较长,可以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
除了钍转变燃料,人们还在研究和开发新型的核燃料元件,如核聚变燃料、核裂变裂变燃料等。
核聚变燃料利用氘和氚等轻核素进行核聚变反应,释放出更高的能量,且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几乎为零。
目前,核聚变技术仍处于实验阶段,但是其在未来能源发展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核电燃料元件的发展离不开材料科学的支持。
新型核燃料元件需要具有耐辐照、高温等特殊环境下的性能,因此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为新型核电燃料元件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核电燃料元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是多样化和创新化的。
人们在不断寻求更高效、更安全、更清洁的核燃料形式,同时也在不断优化核燃料元件的设计和制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环保的关注,相信未来核电燃料元件会实现更大的突破,为人类提供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
第二篇示例:一、核电燃料元件的发展现状1. 传统燃料元件传统的核电燃料元件通常采用铀-铀氧化物(UO2)作为燃料,以铀-铀铌合金作为包壳材料。
这种燃料元件具有成熟的生产工艺和可靠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国的核电站。
传统燃料元件存在能量利用率低、寿命短、放射性废物产生量大等问题,迫切需要新型燃料元件的发展。
核电站海水淡化与水热同输项目经济性分析发布时间:2021-06-29T11:00:29.25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作者:宋晓磊李欣[导读] 摘要:受我国环保政策、能源供给和排放指标限制要求,高能耗产业基地或工业园区亟需清洁供热热源解决方案。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石家庄 050000摘要:受我国环保政策、能源供给和排放指标限制要求,高能耗产业基地或工业园区亟需清洁供热热源解决方案。
以核能替代部分传统热源,是当前工业减排污染物的有效途径,也是优化能源结构的优先选择。
同时为了缓解北方区域水资源短缺,将原料海水经淡化后向城市供水。
本文采用非供暖季供水,供暖季供水和供热的设计理念,通过分析研究主要工艺流程的经济性比较,以假设核电站海水淡化与水热同输项目案例为依托,在供热量、供热价格、供水量均固定不变的基础上,测算融资前后水价的盈亏平衡价格,以及在保证资本金内部收益率8%的前提下的水价,并与市政水价进行比较,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清洁供热;海水淡化与水热同输;经济性分析引言随着我国针对环保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强,新建常规热源难度较大,高能耗产业基地或工业园区亟需清洁供热热源解决方案。
以核能替代部分传统热源,不但可以减少煤炭的开采、运输和燃烧总量,而且是工业减排污染物的有效途径,是应对雾霾天气、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选择,也是优化能源结构的优先选择,同时也进一步缓解了北方区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当前核电站常规岛汽轮机供热抽汽技术已经过汽轮机厂家技术分析论证,可在汽轮机设计上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抽汽供热的要求,此方法已具备实际可操作性。
本文将以假设核电站海水淡化与水热同输项目案例为背景,对主要工艺流程进行经济性分析研究,测算水价,并与市政供水价格比较,分析海水淡化与水热同输经济性。
1.工程概况以核电站海水淡化与水热同输方案设计案例为背景,该地区供暖季4个月,其余为非供暖季,水热用户距离核电站约100km。
弯管代替弯头—实现核电站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双赢发布时间:2022-06-09T07:07:08.251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4期作者:兰麒刘贺同[导读] 本文研究采用弯管代替弯头的优化方案对核电站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兰麒刘贺同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摘要】本文研究采用弯管代替弯头的优化方案对核电站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并通过力学计算实例对弯管代替弯头后核级管道的应力指数和盈利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对该优化方案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本文可对华龙堆型优化设计和未来新堆型设计提供指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弯管;弯头;应力1引言弯头作为改变管路方向的一种管道配件,在各代核电站的管道布置中应用都非常广泛,例如在漳州1、2号机组的管道设计中,在大多数管道走向变化处均采用弯头作为连接件,而较少采用弯管形式。
本文将从经济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对弯管替代弯头的优化方案进行阐述。
2经济性提升分析(一)提升设计经济性由于弯曲部分的应力增加系数与1/R2/3由(R为弯曲半径)成正比,大弯曲半径的弯管使管道系统应力分布更均匀,受力更合理,有利于减少管道支吊架和阻尼器的数量以及LBB技术实施。
(二)提升制造经济性在制造工艺上,弯管相比弯头,能够直接使用弯管机对现成的直管进行弯制,一次性完工,无需厂家定做,不用做二次防腐,生产周期短,价格便宜。
在核电站的庞大的管道系统中,管路错综复杂,对此类管件的需求量巨大。
因此,采用弯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制造成本并缩短制造周期,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三)提升施工经济性每个弯头的两端均需设置焊缝,并在施工现场施焊,使用弯管可以有效减少焊缝总数量,有利于减少现场焊接的工作量,降低建造成本。
此外,采用弯管连接可以让工程师灵活的定位管道系统中的焊缝。
对于一些难以焊接的位置(如靠近贯穿件的弯头),或想要减少一些距离过近的焊缝(如靠近阀门的弯头),采用弯管连接都是很好的选择。
(四)提升在役检查的经济性管道焊缝区域往往是缺陷易发区,按照核安全相关法规的要求,核电站运行期间需要定期开展在役检查,采用弯管连接后管道系统中的焊缝数量大大减少,在役期间对焊缝的无损检测的工作量也会大大减少,进而可以减少整个电厂使用寿命期间所需的在役检查时间。
核能发电的经济性与环境效益分析核能发电这事儿,咱可得好好唠唠。
先来说说经济性。
这核能发电啊,一开始的建设成本那可不低。
就像盖房子,你要想盖个结实又高级的,前期投入肯定少不了。
核电站的建设那得需要大量的资金,买设备、搞技术、请专家,样样都花钱。
我记得有一次去参观一个在建的核电站,那场面,真是壮观。
巨大的塔吊吊起重重的钢梁,工人们戴着安全帽在忙碌着。
我跟一个工程师聊了聊,他说光是采购那些核反应堆的关键设备,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但您别着急下结论,虽然开头投入大,可一旦核电站建成运行,它的发电成本相对来说就比较低啦。
为啥呢?因为核燃料的能量密度超级高!一点点的核燃料就能发出大量的电。
不像煤炭,得拉来一车又一车。
而且核能发电的效率也高,设备运行稳定,不像有些传统电站,三天两头出故障,这维修那保养的,又是一大笔开销。
再说说环境效益。
如今咱们都讲究环保,这核能发电在这方面可真是“功臣”。
烧煤发电大家都知道,那大烟囱呼呼地往外冒烟,里面全是污染物,什么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可严重了。
核能发电就没这烦恼,它不产生这些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那是零“贡献”。
还有啊,用水力发电得建大坝,这可能会影响生态,让一些鱼类的洄游都成了难题。
而核能发电对生态系统的直接干扰就小得多。
我有个朋友住在一个煤矿产区附近,以前那里天天运煤的车来来往往,道路上全是煤灰,家里窗户都不敢开。
后来他们那建了核电站,环境慢慢就变好了,煤灰少了,空气也清新了不少。
不过呢,核能发电也不是一点问题没有。
核废料的处理就是个头疼的事儿。
这核废料有放射性,得小心处理,存放的地方要安全可靠,不然出了岔子可不得了。
总的来说,核能发电在经济性和环境效益方面有它的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咱们得综合考虑,让它更好地为咱们服务,同时把可能的风险降到最低。
这样,咱们既能享受核能带来的便利和清洁,又能保证生活的安全和美好。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一览我国的核电技术路线是在上世纪80年代确定走引进、消化、研发、创新的道路的。
经过20余年的努力,通过对引进的二代法国压水堆技术的消化吸收,取得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实现了60万千瓦压水堆机组设计国产化,基本掌握了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厂的设计能力。
目前我国有五种第三代核电技术拟投入应用,他们分别是 AP1000、华龙一号、CAP1400、法国核电技术(EPR)以及俄罗斯核电技术(VVER)。
北极星电力网小编整理五种核电技术及特点供核电业界人士参考。
1、AP1000AP1000是美国西屋公司研发的一种先进的“非能动型压水堆核电技术”。
西屋公司在已开发的非能动先进压水堆AP600的基础上开发了AP1000。
该技术在理论上被称为国际上最先进的核电技术之一,由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负责消化和吸收,且多次被核电决策层确认为日后中国主流的核电技术路线。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的AP1000和中广核集团与中核集团共推的华龙一号被默认为中国核电发展的两项主要推广技术,两者一主一辅,AP1000技术主要满足国内市场建设和需求,华龙一号则代表中国核电出口国外。
作为国内首个采用AP1000技术的依托项目三门核电一号机组原计划于2013年底并网发电,但由于负责AP1000主泵制造的美国EMD公司多次运抵中国的设备都不合格,致使三门一号核电机组如今已经延期2年。
目前,除在建的两个项目(三门、海阳)外,三门二期、海阳二期、广东陆丰、辽宁徐大堡、以及湖南桃花江等内陆核电项目均拟选用AP1000技术。
AP1000技术主要目标工程包括:海阳核电厂1-2号机组、三门核电厂1-2号机组、红沿河核电厂二期项目5-6号机组、三门核电厂二期项目、海阳核电厂二期项目、徐大堡核电厂一期项目以及陆丰核电厂一期项目等。
其中海阳核电厂1-2号机组和三门核电厂1-2号机组为正在建设的核电项目,其余五个为有望核准的核电项目。
【三门核电站】浙江三门核电站是我国首个采用三代核电技术的核电项目。
双碳目标下我国核电发展趋势探究摘要: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量也在持续增加。
随着CO2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对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将重心放在碳达峰与碳中和上,提出多种应对气候与环境变化的策略方针,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步伐。
基于此,在双碳目标下,核电的发展也需要改革与创新,从而实现行业发展的转型,逐步走向世界前沿水平。
本文主要针对双碳目标下我国核电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展开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双碳目标;核电发展;安全性;经济性引言:现阶段,我国核电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安全性问题、可持续问题、经济性问题等,严重阻碍了核电的高速发展。
因此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开展详细深入的分析,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一、核电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在核电大规模及高速发展下,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第一,安全性问题。
由于核电站的设计建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高危性,因此核电站发生事故后,造成的影响较为深远与广泛。
比如,核泄露的放射性物质,会导致健康细胞基因突变,从而引发各种癌症;放射性核素会通过呼吸道吸入、消化道等方式进入体内,引发出血、粘膜溃疡等疾病;放射性沉降物会通过食物链等方式进入人体,引发白血病等疾病的发生。
可见,核电站对于社会公众、生态环境的安全,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1]。
第二,可持续问题。
我国大多数核电站的运行,都需要用到低富集度的二氧化铀(U2O)燃料,且利用率较低。
随着国内核电站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对于铀资源的需求与消耗也会随之增加。
而受各种因素的限制,我国铀资源的储量有限,且开采水平相对落后,无法实现铀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此外,一般情况下,核电站的运行寿命在60~80年左右。
在其终止运行后,还存在着大量的乏燃料元件,这些乏燃料的存储与处理难度较大,且对于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核电发展面临着可持续问题,急需进一步解决。
核电厂先进建造技术经济性评估方法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第三代核电发展,以模块化建造技术等为特征的先进建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自主化三代核电技术的主要特征之一。
先进建造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具体为:模块化技术、主设备引入开顶施工和分层按区域平行施工。
现行核电工程经济性评估方法基于传统的建造技术,工程开工后,以明确的工期为前提条件进行费用的计算及经济效益的测算,没有将工期提前的收益与实施先进建造技术的额外成本进行综合考虑,其应用于先进建造技术评估有一定局限性,亟需建立适用新技术应用的核电厂经济评估方法。
关键词:核电厂;先进建造技术;经济性;评估方法本文借鉴国外核电工程实施模块化技术的经济性评估方法,从先进建造技术带来的直接经济效果、间接经济效果、财务效益、全周期经济性评估四方面评估方法进行介绍,并通过实例数据对此评估方法的合理性及实操性进行验证。
1核电厂先进建造技术经济性评估方法1.1直接经济费用评估1.1.1先进建造技术对工程费用的影响模块技术对工程费用的影响。
为清晰分析采用模块化技术后对工程直接费的影响和变化,评估具体某个单位区域内采用模块化技术施工,相比常规的建设施工方法,对于费用的影响效果,其效果可通过如下公式测算:其中,fi:第i区域内实施模块化施工的直接经济费用;fih:第i区域内实施模块化的费用;fiq:第i区域内传统施工的费用。
实施模块化后fih的测算将采用分项详细费用估算法测算,即具体模块在单位区域内的费用,应包括按照建造先后顺序划分的不同阶段(k)的费用之和,即工厂制造(B)、海(陆)运输(C)、现场拼装及吊装(D)三个阶段费用之和,计算公式为:其中,fkih为实施模块化后第i个区域内k个不同阶段的工程费用,其中不同阶段的费用需要1.1.2先进建造技术对工程其他费用的影响采用先进建造技术后,由于工程费用的增加,对以工程费为基数进行测算的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设计与技术服务费等也将带来人力投入方面的变化。
核能发电的利与弊任何事物的衍生发展都是有利有弊的,核能也一样。
我们不能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也不能突然冒进、武断独行。
所以怎样把核能合理的发展成安全稳定的核能系统,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以实现我们的利益最大化。
就此让我们来更深入的了解一下核能发电。
首先,我们来看看核能是什么。
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方程E=mc²,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常量。
这里光速常量是一个很大的数值,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很小的质量的物质,也可以发出巨大的能量。
核能有三种核反应:核裂变,打开原子核的结合力;核聚变,原子的粒子熔合在一起;核衰变,自然的慢得多的裂变形式。
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主要集中在核电站、核武器、核潜艇三个方面。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电厂,反应堆是核电站的核心。
核反应堆是一种能持续进行可控链式反应的装置,能发生核裂变的燃料有铀-235、铀-238、钚-239。
目前正在运转的核电厂所使用的是铀-235.用慢中子轰击铀-235时,就会发生裂变反应:235U+1n(慢)→较重碎核+轻核碎核+中子。
用爱因斯坦公式计算:在核裂变过程中,每1克参加反应的U-235可以放出约8×107KJ的能量,而每1克煤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约为30KJ。
也就是说,1克铀-235裂变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7×106克煤燃烧时所放出的能量。
可见核能是多么巨大。
核反应堆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
一般来说,按照科技难度的不同,分为热中子反应堆、快中子反应堆和可控聚变堆三类。
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在一瞬间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大规模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包括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
核潜艇是在常规潜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压水堆作为它的核动力装置。
为什么要用核能发电?在已知的可再生新能源中,由于技术上的困难和经济性等因素,已开发的太阳能、风能、沼气等均未能大规模利用,只有水电资源已大规模开发利用,尽管尚可继续开发,但仅靠水电资源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由此看来,要使可再生能源达到全面应用并足以支持经济持续发展的水平,还需要相当一段进一步开发的时期。
核电技术的经济性分析核电技术这玩意儿,咱们可得好好说道说道它的经济性。
咱先来说说核电技术的前期投入。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建一个核电站,那得花好多好多钱。
从选址开始,就得精挑细选,要考虑地质条件稳不稳定啦,周围环境适不适合啦等等。
选好了址,就得开始搞建设。
这建设过程中,各种大型设备得买吧,像核反应堆、蒸汽发生器、汽轮机这些,每一个都价值不菲。
而且,这些设备的制造和安装可都得是高技术活儿,需要专业的团队来操作,这人力成本也不低呀。
我记得有一次去参观一个正在建设中的核电站,那场面真是壮观。
巨大的塔吊吊起一块块厚重的钢板,工人们戴着安全帽在烈日下忙碌着。
我看到一个工程师,拿着图纸,对着施工现场比划着,额头上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掉,但他的眼神里充满了专注和坚定。
他跟我说:“这核电站建设,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要不然出了问题,那可不得了。
”说完前期投入,咱们再聊聊运营成本。
核电的燃料费用相对来说比较低,毕竟一点点核燃料就能产生大量的能量。
但是,核电站的运营可不仅仅是燃料的事儿。
安全维护那是重中之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各种监测设备要不停地运行,工作人员要时刻保持警惕,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
还有啊,核电站的退役也是个大问题。
当核电站达到使用寿命,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要关闭的时候,得进行妥善的处理。
这可不是简单地把设备一拆就完事儿了,得进行放射性物质的清理和处理,确保环境不受污染。
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不过呢,核电也有它的优势。
它的发电效率高,稳定性好,不像风能、太阳能那些,受天气影响比较大。
而且,如果运营管理得当,长期来看,核电的成本还是有竞争力的。
比如说,有个地方之前主要靠传统的火电发电,成本高不说,还污染环境。
后来建了核电站,虽然一开始投入大,但运行几年后,成本逐渐降低,而且供电也更稳定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因为有了稳定的电力供应而更上一层楼。
总的来说,核电技术的经济性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它有高投入的一面,也有长期运营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
世界核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核高科技产业是从事核燃料研究、生产、加工, 核能开发、利用, 核武器研制、生产的军民结合型高科技产业,主要由放射性物质地质勘探、铀矿开采、水法冶金、铀精制加工、铀同位素分离、核燃料元件制造、各种类型的反应堆、辐照燃料和乏燃料后处理、人工易裂变材料钚(Pu)-239的生产、放射性废物的处理、锂同位素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核武器制造和试验以及相应的科研、设计单位组成,主要产品有核原料、核燃料、核动力装置、核武器(包括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核电力和放射性同位素等。
核工业在国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核武器比常规武器有更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且造成放射性污染, 对环境生态有长期的、严重的后果。
有鉴于此,核武器成了现代某些国家军事战略的基础,如美国的“遏制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威慑战略”等,都是以强大的核力量为后盾的;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很重视核技术和核工业的发展。
毛泽东曾指出:“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中国要打破帝国主义的核讹诈和核垄断,维护国家的安全,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国防上就不能没有完整的核工业。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核工业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核工业从早期为军用服务发展起来后,陆续转向为民用服务,如核能转换为电能、热能、机械动力等。
与有机燃料相比,核燃料具有异常高的热值,成品燃料的贮存和运输费用较少,因而在选择核电厂址时,不受燃料开采和加工地区的地理限制,从而适于在缺乏有机燃料和水能资源的地区提供能源,也适于用作持久航行的远洋船舰的动力。
核电站在正常运行情况下释放的有害物质比火电站少得多,有利于环境保护。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核电已经能在经济上同火电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由于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有限,而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又在不断增长,因此, 核电已被公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能源。
大力发展核电已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总趋势。
此外,核工业和核技术还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多种放射性同位素产品、射线仪器仪表以及辐射技术,在辐射加工、食品保鲜、辐射育种、灭菌消毒、医疗诊断、跟踪探测、分析测量等科研生产方面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HPR1000与VVER-1200技术产品竞争性分析摘要:文章介绍了中国的HPR1000和俄罗斯的VVER-1200两种第三代核电堆型的技术概况,重点从技术参数、安全设计、技术成熟性、标准体系及技术认证、乏燃料管理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机型在国际核电市场上竞争性,从技术产品角度提出HPR1000在国际市场竞争的建议。
关键词:核电技术;HPR1000;VVER-1200;对比分析1当前国际核电市场竞争格局第三代核电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研发,通常以满足美国“用户要求文件(URD)”或“欧洲用户要求(EUR)”作为衡量标准。
目前,世界各国在建和计划建设的核电站大都采用第三代核电技术。
国际上较成熟的主流第三代核电技术主要包括俄罗斯VVER-1200、美国AP1000、法国EPR、中国HPR1000、韩国APR1400。
这几种机型均有出口的海外项目,主要核电供应商的竞争较为激烈。
其中,俄罗斯三代核电技术成本较低、项目进度可控,加上激进的竞争策略,占据了近70%的海外核电市场份额,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本文将着重对比分析HPR1000技术和VVER-1200技术。
2 HPR1000与VVER-1200概况HPR1000是中国核工业集团与中国广核集团联合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可靠、经济的三代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技术方案采用“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设计理念,结合福岛核事故后的安全改进,以及近年来核电发展及研究领域的成果,满足IAEA以及中国最新的核安全法规要求及三代核电用户需求文件的指标要求。
其示范工程福清5&6号机组和海外出口机组巴基斯坦K2/K3号机组均已按期商运。
VVER-1200技术的V-491和V-392M两个型号的反应堆本体(包括核蒸汽供应系统等)都是由Gidropress设计,对于反应堆以外的部分,V-491型是圣彼得堡原子能设计院基于AES-91开发的,V-392M型是莫斯科原子能设计院基于AES-92设计的。
第三代核电变贵了
温鸿钧
【期刊名称】《商务周刊》
【年(卷),期】2008(000)020
【摘要】三代核电的高投资,已经成为世界核电复苏的障碍世界核电复苏呼声高涨,第三代核电进入实践验证和全球竞争阶段,但核电的经济性将是决定核电能否顺利复苏的关键。
最新信息显示,三代核电建设"比投资"(每千瓦发电量的投资额)大幅上涨,这必将严重影响核电在包括中国在内世界范围的复苏和发展,应予高度关注。
【总页数】5页(P70-73,6)
【作者】温鸿钧
【作者单位】中国核能动力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61
【相关文献】
1.中国人力变贵了 [J],
2.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已经成熟——中国将建成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站 [J], 胡雪琴
3.浅析世界核电技术发展趋势及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定位 [J], 杨海林
4.基于核电设计准则的第三代压水堆与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安全性比较研究 [J], 张逊熙
5.天麻片、地黄丸、片仔癀……这些中成药悄悄变贵了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