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662.44 KB
- 文档页数:7
2012-2013年阿根廷滑柔鱼渔情预报分析
第25期
一,水温状况
根据2013年5月上旬西南大西洋表温分布情况,目前在阿根廷附近海域的表温与前期相比,降温趋势明显,其附近海域的表温比往年要偏高(图1)。
目前,表温为11℃的前锋分布为40°S、57°E附近海域(图1)。
目前40°S-50°S、57°W-62°W海域表温在7-14℃。
与2012年同期水温分布相比,福克兰寒流势力基本一致,靠近阿根廷沿岸的暖水势力比往年稍强(图1)。
图1水温分布图
二,海面高度分析
从海面高度分布情况分析,在43°-47°S、57°-60°W;48°-49°S、59°-61°W等海域存在明显的冷水涡。
海面高度分布图
三,渔情分析
根据目前海况分析,其表温与前一阶段基本持平,必往年偏高,寒流势力有所减弱。
目前作业渔船分布在45°-47°S、60°-61°W海域。
5月份适宜作业水温为8-10度,建议作业海域为443°-47°S、58°-60°W等附近海域。
考虑到目前海流状况以及水温情况,其传统渔场的海况比前期要好,基本属于正常的状态。
鱿钓技术组
HY-1B渔情预报业务化运行小组
5月14日。
2000年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产量分布及其与表温关系的初步研究陈新军;刘必林;王跃中【期刊名称】《广东海洋大学学报》【年(卷),期】2005(025)001【摘要】根据2000年中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的生产统计和表温资料,按经纬度1°×1°进行统计,并用渔业地理信息软件Marine Explorer 4.0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1~5月阿根廷滑柔鱼分布中心集中在45°S、60°W附近海域.各月产量和平均日产量有较大的变动,其中以2~3月为最高.1~5月作业渔场的适宜表温范围为7~14 ℃,并经过K-S检验.但各月的适宜表温有所不同,2月为11~12 ℃,3月为10~12 ℃,4月为8~9 ℃,5月为7~8 ℃.在表温比往年稍偏高的作业海域,有利于渔场的形成和产量提高.【总页数】6页(P29-34)【作者】陈新军;刘必林;王跃中【作者单位】上海水产大学海洋学院,上海,200090;上海水产大学海洋学院,上海,200090;上海水产大学海洋学院,上海,20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1.4【相关文献】1.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产量分布与表温关系的初步研究 [J], 陈新军;赵小虎2.2012年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产量分布与表温关系研究 [J], 张龙;徐汉祥;张洪亮;陈锋;朱文斌3.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产量时空分布的初步研究 [J], 张洪亮;徐汉祥;朱文斌;徐开达;林珊民4.2001年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产量分布与表温关系的初步研究 [J], 刘必林;陈新军5.2008年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产量分布与表温关系的初步研究 [J], 张洪亮;徐汉祥;朱文斌;徐开达;林珊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根廷滑柔鱼渔场预报模型最适时空尺度和环境因子分析汪金涛;高峰;雷林;官文江;陈新军【期刊名称】《中国水产科学》【年(卷),期】2015(000)005【摘要】Fishery forecast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fisheries science. It has vital significance for fishery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Illex argentinus is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Chinese squid jigging fleets in the southwest Atlantic Ocean. Some previous studies employed various approaches to forecast optimal I. argentinus fishing grounds based 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sea surface height (SSH), and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 (Chl-a). These approaches use experiential knowledge obtained from historical fisheries and environmental data to forecast fishing grounds, but there is no research on how to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or environmental data to forecast models. In this study,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with various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to better forecast optimal I. argentinus fishing grounds in the southwest Atlantic Ocean. <br> In this study, historical fishing data from Chinese mainland squid jigging fleets from 2003 to 2011,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sea surface height (SSH), and chlorophyll-a (CHL-a) data wer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s. Temporal scales included “weekly” and “monthly, ” spatial scalesincluded “0.25° × 0.25°, ” “0.5°× 0.5°,”and“1.0° ×1.0°,”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including I (SST), II (SST and SSH), III (SST and Chl-a), and IV (SST, SSH, and Chl-a). A total of 24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using error back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training, validating, and testing were completed in Matlab. Mean square error and average relative variance (ARV) were used to evaluate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analys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interpretation of models for fishing grounds. <b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ishery forecasting model with maximum accuracy and minimum ARV was constructed by two models, one was with a “weekly” temporal scale, “1.0° × 1.0°” spatial scale, and “SST”environmental factor, whereas the other was with a“monthly”temporal scale,“0.25° ×0.25°”spatial scale, and“SST”environmental factor. Sensitivity analyses using those two models showed that models with differ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s expressed different habitat suitability. <br> This research revealed that when models had the same temporal scales, there were no proportional or inver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patial scale and model accuracy, when models had same spatial scales, there was no proportional or inver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mporal scale and model accuracy. Additionally, more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not alwaysbetter;sometimes more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of model fitting. In summary, consider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 of fishing and environmental data was needed to construct fishing ground forecasting models for I. argentinus.%根据2003―2011年主渔汛期间中国鱿钓船队在西南大西洋的鱿钓生产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海表温度(SST)、海面高度(SSH)和叶绿素 a 浓度(CHL-a)数据,匹配组织成不同时空尺度和环境因子的样本集,使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作为中心渔场的预报模型,比较所匹配的样本集对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预报模型的影响。
基于GLBM模型的中国大陆阿根廷滑柔鱼鱿钓渔业CPUE标准化陆化杰;陈新军;曹杰【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3(033)017【摘要】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既是西南大西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种类,也是鱿钓渔业的重要捕捞对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是表示渔业资源状况及其丰度的常用指标.根据2000-2010年中国大陆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的生产统计数据和海洋卫星遥感获得的海洋环境数据(表温,表温水平梯度,海面高度,叶绿素浓度),利用基于贝叶斯的广义线性模型(GLBM),分未加入固定交互选项、加入固定交互选项和加入随机交互选项3种情况对中国大陆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鱿钓渔业的CPUE 进行标准化.根据偏差信息准则(DIC)值最小来确定最佳贝叶斯模型.结果表明,包含纬度、海表温度、表温水平梯度、海面高度、月×纬度、月×经度及年×纬度变量且加入随机交互项的GLBM模型为最适.标准化后的CPUE较名义CPUE小,年间变化平缓.与广义线性模型(GLM)和广义加性模型(GAM)标准化的CPUE比较,GLBM 模型更能反映其资源丰度的真实水平.研究认为,2001-2010年间经GLBM模型标准化后的CPUE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总页数】10页(P5375-5384)【作者】陆化杰;陈新军;曹杰【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大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大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美国缅因大学,美国缅因州0446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中国大陆阿根廷滑柔鱼鱿钓渔业CPUE标准化 [J], 陆化杰;陈新军;曹杰;李纲;田思泉;刘必林;方舟2.阿根延鱿钓渔业政策演变及中阿鱿钓合作回顾与探讨 [J], 王晓晴3.阿根延鱿钓渔业政策演变及中阿鱿钓合作回顾与探讨 [J], 王晓晴;4.加强光诱鱿钓的基础研究确保鱿钓渔业的持续发展 [J], 陈新军5.日本鱿钓渔业界有关团体召开探寻适应新时代将来鱿钓渔业新姿态的恳谈会 [J], 缪圣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易帆,陈新军,郭立新. 基于产卵场海表温度的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预测模型研究[J]. 海洋学报,2020,42(6):29–35,doi:10.3969/j.issn.0253−4193.2020.06.004Wang Yifan ,Chen Xinjun ,Guo Lixin. Research on the abundance prediction model of Illex argentinus based 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of spawning ground[J]. Haiyang Xuebao ,2020, 42(6):29–35,doi:10.3969/j.issn.0253−4193.2020.06.004基于产卵场海表温度的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预测模型研究王易帆1,陈新军1,2,3,4,5*,郭立新1,3( 1. 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学院,上海 201306;2. 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3.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4.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5. 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上海 201306)摘要: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 )为短生命周期种,其资源丰度易受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在产卵场的早期生活史阶段。
根据2003−2016年我国鱿钓船队在西南大西洋的生产统计数据,以及产卵场海洋表面温度(SST)卫星遥感数据,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筛选出阿根廷滑柔鱼产卵旺季期间(6月份)表征产卵场SST 变化的特征海域;基于阿根廷滑柔鱼产卵场最适SST 范围占总面积之比(Ps)与资源丰度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PUE ,t/船)呈正相关性的假设,回溯阿根廷滑柔鱼最适的产卵场及水温环境条件,并据此建立多种基于表征产卵场SST 环境因子的资源丰度多元线性预测模型。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耳石元素组成陆化杰;陈新军;方舟【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5(035)002【摘要】耳石微量元素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头足类群体划分、洄游史等领域的研究.根据我国鱿钓船2007、2008和2010年在西南大西洋生产期间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等离子质谱法(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按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和不同生长阶段,分析了33枚阿根廷滑柔鱼耳石的元素组成及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阿根廷滑柔鱼耳石主要由56种元素组成,含量最多的前10种元素分别为钙Ca、锶Sr、钠Na、磷P、钾K、铁Fe、镁Mg、钡Ba、硼B、镓Ga.方差分析表明(ANOVA),不同性别间Ca、Sr、Na、P、K、Fe、Mg、Ba、B、Ga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冬季孵化群和秋季孵化群间耳石的Sr、Na、Mg、Ba和B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a、P、K、Fe和Ga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耳石的核心区、后核心区、暗区和外围区等不同部位间的Na、Ba和Ga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a、Sr、P、K、Fe、Mg和B则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Sr和Mg含量及其分布特性最适合用于研究阿根廷滑柔鱼的群体划分、洄游史等渔业生态学特性.【总页数】9页(P297-305)【作者】陆化杰;陈新军;方舟【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耳石微结构及生长特性 [J], 陆化杰;陈新军;方舟;刘必林2.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两个群体耳石重量变化特性研究 [J], 方舟;陈新军;李建华;陆化杰3.利用耳石微结构研究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的日龄、生长与种群结构 [J], 陆化杰;陈新军4.个体差异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耳石形态的影响 [J], 陆化杰;陈新军;刘必林5.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耳石外部形态特性分析 [J], 陆化杰;陈新军;刘必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性成熟的初步研究刘必林;陈新军;田思泉;钱卫国【期刊名称】《上海水产大学学报》【年(卷),期】2008(17)6【摘要】根据2007年2-5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公海生产期间所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南部巴塔哥尼亚种群)数据,对其性成熟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渔获物雌雄比例约为1.1:1。
雌雄性腺成熟度差异大,雄性个体性成熟度高于雌性。
雄性Ⅲ、Ⅳ、Ⅴ期占总样本的78.4%,雌性仅占48.1%。
雌性群体3月开始大批量性成熟,4月开始大批量产卵;雄性群体2月即开始大量性成熟,并开始交配。
经拟合,南部巴塔哥尼亚种群雌雄个体初次性成熟胴长(ML50%)分别为264.9 mm和208.5 mm。
【总页数】5页(P721-725)【关键词】阿根廷滑柔鱼;西南大西洋公海;性比;初次性成熟【作者】刘必林;陈新军;田思泉;钱卫国【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大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2【相关文献】1.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J], 龚彩霞;陈新军;刘必林;陆化杰2.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产量时空分布的初步研究 [J], 张洪亮;徐汉祥;朱文斌;徐开达;林珊民3.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渔业生物学初探 [J], 朱文斌;陈峰;张龙;徐汉祥;张洪亮4.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角质颚色素变化分析 [J], 方舟;陈新军;李建华5.2008年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产量分布与表温关系的初步研究 [J], 张洪亮;徐汉祥;朱文斌;徐开达;林珊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30卷 第4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V ol.30 No.42010年8月 Journa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Aug. 2010收稿日期:2010-01-24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7AA0922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SFC40876090);上海市曙光跟踪计划(08GG14);上海市捕捞学重点学科(S30702)第一作者:陆化杰(1983-),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渔业资源学。
通讯作者:陈新军(1967-),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等方向的研究。
E-mail: xjchen@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渔业生物学研究进展陆化杰1,陈新军1, 2, 3,刘必林1, 2, 3,龚彩霞1(1.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上海 201306;2. 大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306;3.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306)关键词:阿根廷滑柔鱼;渔业生物学;西南大西洋;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9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159(2010)04-0091-08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 )广泛分布在22º~54º S的西南大西洋大陆架及其大陆坡海域,其中35 º~52 º S海域的资源尤为丰富[1]。
它是鱿钓等的重要捕捞对象,最高年产量超过100万t,但产量年间波动非常大[2]。
掌握阿根廷滑柔鱼渔业生物学是合理开发和利用该资源的基础。
各国学者对阿根廷滑柔鱼的年龄与生长[3-16]、种群划分[17-27]、捕食特 性[28-33]、繁殖特点[6,21,32,34-52]、洄游和分布[11,19,53-57]、资源变动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1,34,56,58,60-71]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
doi: 10.7541/2018.098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雄性个体的有效繁殖力特性研究宣思鹏1陈新军1, 2, 3, 4林东明1, 2, 3, 4陈子末1(1.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上海 201306; 2.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306;3.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 201306;4. 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 201306)摘要: 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雄性个体的有效繁殖力特性, 以及有效繁殖力与个体生长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阿根廷滑柔鱼雄性个体的胴长、体重的生物学最小型分别为207.79 mm和162.55 g; 个体有效繁殖力为(374±280.33)条精荚, 胴长相对有效繁殖力为(179.18±117.66)条/mm; 精荚的平均长度为(21.57±4.17) mm, 是胴长的(10.22±1.82)%。
随着性腺发育, 个体有效繁殖力和精荚长度均增长显著(P<0.05),前者在功能性成熟期达到最大值,为(811±181.34)条精荚;后者在繁殖产卵期达到最大值,为(23.89±3.87) mm。
同时, 个体有效繁殖力和精荚长度均与胴长、体重呈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P<0.05)。
回归拟合数据集比较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个体有效繁殖力与胴长、体重之间的线性关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但是体重对个体有效繁殖力的影响更为显著(P<0.001); 精荚长度与胴长、体重之间的线性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 并且胴长、体重两者对精荚长度具有一致的影响效应(P<0.001)。
以上结果表明, 阿根廷滑柔鱼雄性个体随着性腺发育持续产生并存储精荚, 精荚长度也随之显著增加, 并且与个体大小密切相关。
三种柔鱼类SSR标记的通用性检测隋宥珍;刘连为;陈新军【期刊名称】《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34)006【摘要】The transferability of polymorphic short sequence repeats (SSRs) from Ommastrephes bartramii, Illex argentinus and Dosidicus gigas was assessed in the three closely-related species. A population of 40 indi-viduals of each Ommastrephidae species were tested with 7 loci from I. argentinus, 8 loci from O. bartramii and 28 loci from D. giga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loci from I. argentinus failed to be amplified in O. bartramii and D. gigas, while all the loci from O. bartramii and D. gigas failed to be amplified in I. argentinus. Three loci (Bo101, Bo106 andBo1018) from O. bartramii were monomorphic in D. gigas, and 10 loci (DG01, DG04, DG10, DG13, DG19, DG28, DG37, DG38, DG40 and DGI8) from D. gigas were polymorphic in O. bar-tramii. The number of alleles per polymorphic locus ranged from 4 to 44(mean=13.40) in these 10 loci, and the observed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ranged from 0.350 to 0.950 (mean=0.631) and from 0.615 to 0.972 (mean=0.814), respectively. Two loci (DG01, DG19) deviat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HWE test after Bonferroni correction (P<0.05), and th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of 10 loci ranged from 0.525 to 0.959 (mean=0.723), which indicated all the loci were highly polymorphic. From this we can see that these 10 loci from D.gigas are expected to be useful for further studies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O. bartramii.%分析了柔鱼、阿根廷滑柔鱼、茎柔鱼3种柔鱼类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在种间的通用性。
海域环境对阿根廷滑柔鱼雌性个体繁殖力特性的影响吴海珠;陈昭凯;林东明【期刊名称】《南方水产科学》【年(卷),期】2024(20)1【摘要】为深入认知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的繁殖力特性,选取2021年西南大西洋海域的阿根廷滑柔鱼雌性成熟个体样本,利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阿根廷滑柔鱼繁殖力特性与栖息海域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阿根廷滑柔鱼雌性成熟个体的平均有效繁殖力为(67061.72±24147.00)粒卵母细胞,成熟卵子最大卵径为1.89 mm、最大能量密度为26.21 kJ·g^(−1);在不同采样月份,阿根廷滑柔鱼雌性成熟个体的有效繁殖力无显著性差异,而成熟卵子大小及卵子能量密度存在显著的月间差异性;叶绿素a质量浓度是影响有效繁殖力大小的主要环境因子,在质量浓度0.40~0.45 mg·m^(−3)时有效繁殖力达到较大值;海表温度、叶绿素a质量浓度和海平面高度3个环境因子均对输卵管卵子大小、卵子能量密度产生显著性影响。
研究表明,栖息海域环境因子对阿根廷滑柔鱼个体的繁殖力、卵子大小及卵子能量密度等繁殖力特性具有显著的效应关系,雌性个体的生殖投入分配是对栖息海域环境选择适应的过程。
【总页数】11页(P130-140)【作者】吴海珠;陈昭凯;林东明【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4【相关文献】1.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雄性个体的有效繁殖力特性研究2.阿根廷滑柔鱼雌性个体肌肉和性腺组织能量积累及其生殖投入3.阿根廷滑柔鱼雌性个体组织脂肪积累及对生殖能量的贡献研究4.阿根廷滑柔鱼雌性个体生殖能量积累及环境效应关系5.阿根廷专属经济区海域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渔业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