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氏针灸“三通法”在面瘫辨治中的分期运用
- 格式:pdf
- 大小:101.37 KB
- 文档页数:1
针灸三通法治疗面瘫发表时间:2016-12-16T15:00:40.79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9月第17期作者:许小平[导读] 针灸三通法治疗面瘫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无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焦家庄村卫生室面瘫又称“歪嘴风”、“口僻”,指口眼歪向一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临床上以突然发病,一侧面部表情呆板,额纹消失,麻木,坏侧眼睑不合,鼓颊露齿,口角歪斜并流涎,部分病人有患侧耳后乳突及面部疼痛等。
针灸三通法治疗面瘫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无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治疗的面瘫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75岁。
1.2治疗方法1.2.1 辨证施治:面瘫的辩证,主要通过病期及兼证进行。
本病起病突然,多在睡眠后或劳累汗出后发生一侧面部迟滞、松弛、紧涩、不能蹙眉、额纹消失、目张不合、露睛流泪、口角 斜为主要症状。
临床上多因汗出受风,劳累后面部着凉,以致外寒之邪乘虚而入,客于面部阳明经脉,经络空虚气血运行异常而出现口眼 斜。
(1)初起风邪客络,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乃因感受风寒邪毒,上犯头面,致使经络阻痺,气血郁滞。
除可见面肌不收,口眼 斜,头晕耳鸣等常见症状外,部分患者尚可出现典型的耳后疱疹,皮损红赤,疼痛剧烈。
该病发生发展较快,符合“风善行数变”的特性。
(2)中期气血瘀滞,当面瘫两周后,病机常转归为经脉痺阻,气滞血瘀,患者面部麻木不仁,面肌萎弱无力。
(3)病久虚中挟实,重在养血通络。
面瘫日久(病程两月以上),正虚邪实,患者除具面瘫主证外,还出现动辄乏力,胃纳不佳,自汗,耳鸣等气血不足之证。
1.2.2 针灸三通法对症治疗:降压套穴、地透、阳白、四白、瞳子。
髎、太阳、颧髎、下关、醫风、人中、承浆、牵正。
(降压套穴包括:四神聪、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四肢均取两侧穴,地透就是地仓透颊车)。
面瘫――杨三甲论之面瘫,因其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故又称为口眼歪斜、口僻等。
多为突然发病,好发于春秋季节,其致病原因多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筋脉失调,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面瘫又称为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可分成两类:一类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氏麻痹。
另一类为颅内或面神经的炎症或肿瘤、血管病变和外伤累及面神经而致继发性或症状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起自脑桥面神经核,从脑桥腹外侧脑桥小脑三角区出脑,并与前庭和耳蜗神经并行入内耳孔后单独进入面神经管,先后又有膝状神经节、岩神经、镫骨神经和鼓索神经加入,从茎乳孔出颅,分成多支支配,主要为面部表情肌,还有泪腺,舌前2/3味觉,和耳廓区皮肤感觉功能等。
由于部分面神经位于面神经管内的有限空间,多种原因如受寒着凉、循环障碍、病毒性或非特异性感染即免疫变态反应机制造成面神经水肿、肿胀,受面神经管所限而压迫,轻者面神经受压,髓鞘受伤,电生理证实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早期解除水肿压迫,功能可完全恢复,重则压迫造成不同程度损伤,轴索变性,再生功能差,恢复差,留有后遗症。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中青年男性为多,感冒、受凉、疲劳等均可诱发。
起病迅速,数小时内发病,1~2天达到高峰。
表现为面颊部表情肌障碍,病侧额纹消失,皱额蹙眉不能,眼轮匝肌麻痹则眼裂变大,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
可见眼裂不能闭合,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此即贝尔现象。
口轮匝肌和面颊肌麻痹,病侧鼻唇沟浅,口角下垂,示齿口角偏向健侧,鼓腮吹口哨不能,漱口漏水。
咀嚼食物滞留齿颊之间。
由于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由近及远有岩神经(副交感神经,支配泪腺)、镫骨神经 (支配内耳镫骨肌) 和鼓索神经(2/3舌前味觉) 纤维加入,故不同部位损伤可出现相应受累症状。
岩神经受累为眼干无泪,外耳道和耳廓浅感觉障碍;镫骨神经受累为耳鸣,听觉过敏;鼓索神经受累为舌前2/3味觉障碍。
应注意与继发性及症状性面神经麻痹鉴别,如带状疱疹导致的雷-亨综合征,莱姆病等。
针刺治疗与周围性面瘫相关肌肉的联系摘要:由于面瘫的多发性,面瘫患者对于西医治疗见效缓慢,而针灸治疗面瘫具有卓效,因此,针刺治疗成为临床上治疗面瘫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该文旨在探析穴位与面部相关肌肉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加直观的了解针刺与面瘫相关肌肉之间的联系,为今后对面瘫机理的研究做基础性的探讨。
关键词:针刺;面瘫;肌肉面瘫在西医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1]。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占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的第六位。
主要表现为病灶侧全部颜面肌肉瘫痪、眼睑不能充分闭合、口角下垂、抬眉受限、额纹变浅或消失、眉毛较健侧低、睑裂变大、眼泪时有外溢、示齿或笑时口角向健侧牵引、口呈斜卵圆形、说话发音不清楚[3]。
西医治疗主要以减轻神经根水肿,营养神经等治疗,病程多数较长,因外表会影响人际关系,继而能影响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
所以寻求有效、快速、安全的治疗措施,因此针刺对治疗面瘫疗效显著。
1.祖国医学对面瘫病的认识1.1面瘫的中医病因病机在祖国医学中,面瘫的临床表现归结为“吊线风”、“㖞噼”等范畴,因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趁虚而入面部经络,导致气血痹阻,筋脉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㖞噼。
1.2针刺在治疗面瘫的临床应用孟凡颖等[4]用“贺氏三通法”分期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观察组早期以微通法和强通法为主,恢复期单纯以微通法为主,后遗症期以温通法为主治疗,结果使治疗时间缩短,疗效显著。
孙远征[5]等用“滞提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期,治疗组对四白、阳白穴应用滞提法进行治疗,结果疗程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滞提法对恢复期的疗效确切。
1.3针刺治疗面瘫的常用经脉从经络循行角度讲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经、任脉等循行于面部,临床常取其相关联经脉上的穴位治疗面瘫。
杨洁[6]等通过分析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文献,结果发现手足阳明经穴选用最多,穴位地仓穴为使用频次最多经穴。
贺伟:正传正用针灸之道作者:赵雯来源:《决策与信息》2012年第09期在中医界,提及“贺氏针灸三通法”可谓无人不晓。
“贺氏针灸三通法”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所创立。
贺普仁在其7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精研内难,通览历朝历代的针灸著作,并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不断总结,对传统的毫针、火针、灸法、拔罐、放血等疗法,做了大量的挖掘、整理和提高的工作。
中医界普遍认为“贺氏针灸三通法”针灸学术体系,在当代中国针灸传承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为今人提供认知中国针灸的视角与支点,也成为中外针灸教学必不可少的教程。
贺普仁199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卫生局指定为国家500名老中医之一,2008年被国家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6月被国家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30位国家级中医大师。
作为贺氏针灸第二代传人,贺伟是贺普仁最小的儿子,尽管兄弟姐妹均继承父业,术业有成,但是家里人普遍认为贺伟是其中最有天分的一位。
“父亲主张医德、医术和医功结合,医功说的是要有武术、气功的功底,针灸时做到腕力强,手指稳,手上有一股巧劲,进针顺畅无阻,力度恰到好处,所谓真气。
”贺伟说。
其实真气乃贯通天、地、人之真气,针灸之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可做类比理解,因此“悟”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问及贺伟如何悟此医道,他说,“人要无欲,先人后己”,排除一切杂念私欲,虚静专注,便可获得真知。
取“精诚”二字激励自己不忘初衷贺伟言行举止礼数周到,朋友们笑称他在日本待得时间太久。
从1989年至今,贺伟在日本生活、工作20多年,他经营的“精诚堂针灸治疗院”在日本相当有名气,以至于在福岛地震家人催促他回国时,很多病人请求:“你不能走,我们把生命都交给了你。
” 就在那一刻,贺伟感到无比欣慰和骄傲,“因为我们结成了信赖关系,他们愿意将自己的健康交到中国人的手上。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贺氏针灸三通法讲座一针一得(转)(1)腰痛不能屈伸:养老穴;(2)落枕:听宫穴;(3)膝不能弯:风府穴;(4)口舌生疮:劳宫穴;(5)咽痛:少商穴放血:(6)崩漏:隐白穴;(7)胆囊炎:丘墟透照海;(8)偏头痛:丝竹空透率谷;(9)后脑痛:至阴穴;(10)喑哑:液门穴;(11)尿崩:复溜穴;(12)胎位不正:灸隐白穴;(13)单臂不举(肩周炎):条口穴;(14)痰哮:丰隆;(15)口干:承浆;(16)心绞痛:左内关;(17)小儿腹泻:曲池;(18)火牙痛:太溪;(19)肋痛:丘墟;(20)肾结石(腹痛):蠡沟穴;(21)鹅掌风:劳宫;(22)胃脘痛:内关;(23)煤气中毒:素髎;(24)小儿斜颈:臂臑;(25)痔疮:承山;(26)中耳炎:下关;(27)腱鞘炎:火针点刺;(28)心烦:神门;(29)腰胯痛:浮兔;(30)丹毒:三棱针放血;(31)脱肛:刺或灸百会;(32)小儿疳积:四缝放血;(33)结膜出血:肝俞放血;(34)麦粒肿:火针点刺肿胀处;(35)颈痛:绝骨穴(悬钟);(36)子宫肌瘤:灸痞根;(37)流鼻血:少商放血;(38)头宣:四神聪放血;(39)小儿斜视:臂臑穴;(40)发烧:大椎放血。
这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针灸大夫这就是个庸医,这个一针一得这里面好多穴位掌握好了,就证明你不是一个庸医。
这个养老穴,位置大家都知道在什么位置。
这腰不能弯了,不能动了,就典型的腰椎间盘脱出症,或者这跨已经侧过去了,蹲下起不来,坐也站不起来,站着不敢坐,就这种病。
养老穴,你们回去遇到这种典型病例,你们试试。
从我这个医疗实践,我就特别愿意给扎这个两个人架起来这个腰痛,两个家属架起来。
养老穴,一面一针,这个扎上以后,让他做最痛苦的动作。
为了表现你的神奇的功力,在众目睽睽之下让他做几个动作,“坐下”,“起来”。
不扎针之前,你让他坐下。
他扎这两针以后,你说:“起”。
他自己能站起来。
他别人,其他的患者看也服气,马上就站起来。
周围性面瘫又称Bell麻痹或面神经炎,为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
它是针灸临床常见病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女发病率相近,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双侧者甚少。
本病以突然发生一侧面部瘫痪、口眼歪斜为主症,如恢复不全,常可产生瘫痪肌的挛缩或联带运动等后遗症。
著名针灸学家贺普仁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无论疾病的寒热虚实均存在经络气血瘀滞的基本病机实质,提出了“法用三通”的治疗原则并从诸多的操作手段中筛选出以毫针刺法为主的“微通法”,火针疗法为主的“温通法”,以及三棱针放血为主的“强通法”即贺氏针灸“三通法”。
目前三通法治疗面瘫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了研究贺氏三通法对周围性面瘫疗效,现总结2005年—2015年中国知网中关于贺氏三通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报道,并按温通、强通、微通及综合治疗、分期治疗进行论述。
现将近年来“三通法”治疗面瘫介绍如下。
1单纯温通法治疗面瘫洪婕等[1]将46例急性面瘫患者(病程在7天以内)取患侧地仓穴及地仓穴上0.5寸、下0.5寸并排的3个点及健侧地仓穴。
选择贺氏火针中的细火针,将针烧红至发白后刺入选定部位,只点刺而不留针,各穴位进针深度为2~5mm。
嘱患者创面2天禁水。
隔3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
24天后统计疗效。
治愈计38例,占82.6%;显效4例,占8.7%;有效4例,占8.7%;无效0例。
总有效率100%。
说明温通法治疗急性面瘫效果显著。
贺氏三通法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林沿岑1,江保中1,庞秀花1,孟凡颖1,温进1,刘慧林21.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针灸科,北京102300;2.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10[摘要]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种之一,临床上治疗方法多种,但效果不一。
为了研究“贺氏三通法”对周围性面瘫疗效,现总结2005年—2015年中国知网中关于“贺氏三通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报道,并按温通、强通、微通及综合治疗、分期治疗进行论述。
.论 著.系统医学2016年3月第1卷第3期--------------------------------------------------------------------------------贺氏三通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孟凡颖\林沿岑\温进\江保中\刘慧林2袁庞秀花11.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针灸科,北京102300曰2.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10[摘要]目的探讨辨证应用贺氏针灸三通法分期治疗40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3年10月一2014年 10月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
观察组早期 以微通法和强通法为主,恢复期单纯以微通法为主,后遗症期以温通法为主治疗。
对照组采用患侧面部毫针刺法,初 期针法轻浅,中后期稍强刺激,远端配合健侧合谷。
2组均留针30 m in,每周5次治疗,直至治愈,未痊愈者,观察时间 为3个月。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组的痊愈率分别为62.5%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70,P<0.01)。
观察组及 对照组在第一阶段治疗时间均明显少于第二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4.871,P<0.01;对照组t=4.645,P<0.001)。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的治愈时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0,P<0.01;t=2.735,P<0.05;t=3.382,P<0.01;t=2.224,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结论该研究提示应用贺氏 三通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治疗时间缩短,疗效显著,且早期治疗效果更佳。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毫针;三棱针;火针;针刺疗法;分期治疗[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16)03-0001-04Heshi Santong Way Staging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MENG F a n-y in g1,LIN Y a n-cen1,WEN j i n1,JIANG B a o-z h o n g1,LIU H u i-lin2,PANG X iu-h u a11.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f Mentougou District of Bei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Beijing,102300 China;2.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f Bei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Beijing,10001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Heshi Santong Way staging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Methods The October 2013 —October 2014 Mentougou District of Bei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acupuncture clinic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were 80 cases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6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20 cases). Early observation group was Wei Tong and Qiang Tong, recovery simply to Wei Tong method, sequelae mainly treated to Wen Tong. The control group was ipsilateral facial cents acupuncture, acupuncture mild early, middle and late slightly stronger stimulus, with the contralateral HeGu. 2 groups were leaving the needle 30 min, 5 times a week for treatment until cured, not cured of the observation time of three months. Results Cur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group was 62.5% and 50.0%, respectively, 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字2=8.470, P<0.01).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 first stage treatment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second stage,statistical comparisons were different (Observation group t=4.871,P <0.01; control group 4.645, P <0.001).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first stage, second stage, third stage, the fourth stage of healing tim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 2.990, P <0.01; t= 2.735,P <0.05; t= 3.382 ,P <0.01; t= 2.224, P <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ealing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Heshi Santong way staging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with obvious therapeutic effect, and early treatment effect is better.[Key words]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The filiform needle; Triangular needle; Fire needle; Acupuncture; Stage treatment[基金项目]贺氏三通法治疗中风病技术在门头沟地区规范化应用推广及管理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J2013-39),北京市中医药科技资助项目。
贺氏针灸三通法【常用特效穴位】贺氏三通针法效穴1百会微通法手法:毫针平刺,针尖向前或向后,进针0.5~1寸,局部酸胀针感。
对症:不寐、头痛、眩晕、中风、痫症、脱肛、阴挺、遗尿、慢惊风、弱智、夜啼。
温通法手法:火针点刺,或温灸10~15分钟。
对症:头痛、脱肛、阴挺。
微通法手法:毫针斜刺,针尖朝向百会穴,进针1~1.5寸,局部酸胀感。
对症:痫症、中风、青光眼。
温通法手法:火针点刺不留针。
对症:头痛、眩晕。
强通法手法:三棱针点刺放血。
对症:头痛、中风先兆。
2睛明手法:患者直视,针尖刺入后,不宜提插和捻转,沿目眶鼻骨边缘缓缓刺入,深约1~1.5寸,局部酸胀感,并扩散至眼球后面及周围。
对症:目赤肿痛、白内障、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
注意:1. 此穴易出血,退针后用棉球压迫局部3~5分钟,以防止出血。
2. 针刺时,注意医者手下感觉,若进针毫无阻力,为进针顺利;若针下有阻力,应停止进针,或改变角度。
3. 如针后出血,局部可出现青紫,可先用冷敷法止血,待血止后改用热敷法。
4. 眼周青紫,约2周可消退,但并不影响视力。
攒竹微通法1. 直刺,深0.3~0.5寸,局部酸胀感。
2. 治眼病时,可向下斜刺透睛明,进针0.5寸,局部及眼眶周围胀感。
3. 治面瘫和头痛,可横刺透鱼腰,进针1~1.5寸,局部及眼眶周围账感。
对症:头痛、感冒、产后发热、急惊风、急性结膜炎、流泪、面瘫、眼睑震颤。
强通法手法:三棱针点刺放血。
对症:产后发热。
3承泣微通法1. 患者眼向前看,固定眼球,毫针直刺,针尖眼眼眶下壁缓慢刺入1寸许,局部酸胀,有时流泪。
对症:急性结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球震颤。
2. 横刺,透内眦角处,局部酸胀,有时流泪。
对症:近视、胞睑肿胀、面瘫、面肌痉挛、睑缘炎。
注意:本穴易出血、用针要细、进针要缓,一般不提插捻转,退针要慢,出针后可用消毒干棉球压迫局部2~3分钟,以防出血。
太阳微通法手法:1. 毫针直刺,进针0.5~1寸,局部酸胀感。
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面肌痉挛(瞤动)面肌痉挛中医学称之为瞤动,是一种以面部肌肉阵发性痉挛或跳动为表现的顽固性疾病。
本病轻者仅限于眼睑周围痉挛、跳动,有时会牵拉至面部、口角等部位。
严重者患侧面颊耳角以至头皮等均有强烈牵拉感,可导致面部?斜,肌肉拘紧、萎缩。
西医学认为,本病仅为一个症状,产生的原因很多。
如面神经炎后遗症、三叉神经痛后遗症,局限性癫痫发作、桥脑肿瘤、中毒以及疲劳性和心因性痉挛等原因。
【病因病机】本病多为七情所伤,阴血暗耗,经脉失养,阴阳之脉不能协调所致。
也常见于劳累日久、耗伤气血,气血不容面部,或口喎虽愈,但风寒之邪未尽,滞留脉中,引起筋脉收涩所致。
【临床表现】睑部、面部、口角肌肉不自主颤动。
症重者抽动、痉挛,面部肌肉僵紧,抽动时人中沟可歪向并侧,病侧眼裂小于健侧。
若久病可见面部肌肉萎缩,视物不清及面部怕冷,遇寒凉症状加重。
面部可有压痛。
气血亏虚,经脉失养者:面部肌肉跳动,失眠多梦,肢体面部麻木,劳累失眠后症状加重,抽动明显。
舌质淡,苔白,或有齿痕,脉沉细。
风寒未尽,客于阳明者:面部拘紧明显,抽动时呈痉挛状,遇寒加重。
有时呈面瘫后遗症状。
舌苔白,脉弦涩。
气郁不畅,失于疏泄者:面部肌肉瞤动以颤动为主,女性多见,忧郁气恼后症状加重,有时呈周期性发作,舌苔白,脉弦滑。
【治则】调理气血,化瘀除滞,疏通经络。
【取穴】角孙及面部阿是穴为主,酌情加用穴位如下。
气血两虚:中脘、足三里。
风寒未尽:风池。
气郁不畅:合谷、太冲。
【刺法】面部阿是穴均用细火针,其他腧穴依症施用补法或泻法。
【病案举例】例1 陈某,女,86岁。
主诉:左眼睑抽动20余年,左面部抽动2年。
病史:20年前,因意外精神刺激导致左眼睑时有抽动,未予治疗。
近2年来症状加重,扩大到左面颊肌肉抽动,严重发作时左眼几乎不能睁开,引颊移口,面部紧涩,有时整个面部不能自主。
精神紧张或遇寒冷后症状明显加重。
一般情况尚好,纳可,便调,寝安。
望诊:面黄,左面颊不停抽动,频率时快时慢,幅度时大时小。
贺氏针灸“三通法”分期辨证治疗面瘫的临床运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刘红摘要:目前针灸治疗面瘫的最佳时机及各不同分期的治疗工具的选择、治疗手法的实施仍存在较大争议。
贺氏“针灸三通法”在面瘫的治疗中,微通、温通、强通三法有机结合,分期辨证,灵活应用,疗效确切。
关键词:面瘫贺氏针灸“三通法”分期辨证面瘫即面神经炎,中医称之为“口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多见。
临床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
现代医学认为,面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在展神经外侧出延髓脑桥沟入内耳门,经内耳道进入面神经管内,从茎乳孔出颅后,向前进入腮腺,由于腮腺内分为数支并交织成腮腺内丛,腮腺内丛自腮腺前缘呈放射状发出五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支、颈支,支配面肌及颈阔肌,面神经行程长,损伤多发生在面神经管、中鼓室和腮腺区等处,但以面神经管外损伤最为常见。
面神经可因不同病因及损伤轻重程度的不同而出现3种病理改变,即神经失用(损伤累及髓鞘,神经纤维并未断离,仅表现为暂时性传导阻滞)、轴突断伤(神经鞘膜完整,但轴突断离变性,神经周围充血水肿)、神经断伤(神经干完全断离,断端形成神经瘤,远侧端神经变性,完全失去恢复能力)。
治疗方面除激素、抗病毒等现代医学治疗之外,针灸治疗目前被广泛应用。
笔者以“面瘫”and“针灸”为关键词,检索了1990年~2008年CNKI上所有文献,共检索到针灸治疗面瘫的相关文章307篇,从文献中可以看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
在上述检出的文献中,直接或间接论述关于面瘫的分期治疗的文献共有62篇,占所发表针灸治疗面瘫的文献的20.19%。
这个比例说明,近几年来,学术界对面瘫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及选择针刺的最佳时机存在很大争论。
部分文献认为认为面瘫不同时期存在面神经缺血、水肿、髓鞘或轴突不同程度的变性,早期的针刺治疗可刺激神经加重炎性水肿,增加神经受压,不利于面瘫的恢复。
有观点[1]将面瘫病程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发展期,指发病后1~7d;第2阶段为恢复期,指发病后7~20d;第3阶段为后遗症期,指发病20d以后。
贺氏针灸“三通法”在面瘫辨治中的分期运用【关键词】面瘫;贺普仁;针灸;毫针刺法;火针疗法;放血疗法闻名针灸学家贺普仁教授通过量年临床实践,以为“病多气滞”,并提出了“法用三通”的医治原那么。
贺氏针灸“三通法”,即以毫针刺法为主的“微通法”、火针疗法为主的“温通法”,和三棱针放血为主的“强通法”。
在面瘫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贺氏针灸“三通法”或单用或联合应用,多能起到迅捷的临床疗效。
现将贺氏针灸“三通法”分期运用介绍如下。
1 面瘫急性期本期多采纳“微通法”。
所谓“微通法”,是指采纳毫针进行轻微刺激,取其毫针细小、刺激量轻、可微通其气之意。
贺教授将临床最经常使用、最大体的毫针刺法命名为“微通法”。
面瘫初期,患者多起病突然,一侧脸部麻木瘫痪,舌淡黯,苔薄白,脉浮紧,或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其发病缘故多为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邪犯少阳、阳明之脉,以致经气阻滞,筋脉、肌肉失于荣养,纵缓不收而引发。
病情初起时多与风邪有关,风为阳邪,且脸部属于阳明、少阳经循行的地方,又因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故取穴以阳明经为主,循经取穴,激发经络之气,鼓舞阳明经气,增进气血运行,通经活络,直达病所。
《灵枢·阴阳清浊》云:“刺阳者,浅而疾之。
”故局部应浅刺;采纳浅刺法也源于《灵枢·终始》“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脉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得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
因面瘫起因是脉络空虚,外邪侵袭,病邪在表,病位较浅,故采纳浅刺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取穴以手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穴为主。
穴取风池、阳白、瞳子髎、攒竹、地仓、颊车、四白、颧髎、合谷、足三里、太冲等。
操作:浅刺,分,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或不留针,隔日1次。
脸部取穴每次选用患侧5~6个,肢体穴位双侧必取。
另外,假设面瘫急性期还伴有脸部或耳后疼痛,辨证属风热或风痰瘀血阻络、经脉不通者,还可采纳强通法,采纳三棱针粗大放血决气,以达到宣通泻实的作用,穴取完骨、翳风、耳尖等,脸部穴位不宜放血。
针灸三通法第一篇:针灸三通法贺氏针灸三通法学习及运用1、三通法介绍:【微通法】本法就是指毫针疗法。
毫针在古代称之为“微针”、“小针”,《灵枢·九针十二原》云:“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
”微通的内在含义在于毫针微调经气,疏通经脉,好似小河流水,涓涓细流,在临床操作中从持针、进针、行针、补泻直到留针、出针各个环节都要求运用正确针法,掌握气机变化的规律,从而真正理解针刺的精微奥妙之处。
细究之,“微通法”三字各有其深刻的含义。
微者,《中华大字典》云“小也,细也”。
古人将毫针称为“微针”、“小针”,代表此法的主要工具是微针、毫针,微字的深刻内涵还在于说明毫针刺法的微妙。
通者,《中华大字典》云:“通者,顺也,利也。
”又云:“不滞也,平畅也。
”故通之意为通利、调和、平畅,通字说明微通法的目的。
运用于针灸学中,通之意在于通经络,调气血。
因为疾病发生无论寒热虚实,其主要病机为气血不调。
针灸治病之目的即在于调和气血,使阴阳达到相对的平衡,也只有如此,才能治愈疾病。
故可以这样定义:微通法即是以毫针作为工具,使经络气血通调和畅,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
贺老把数十年的经验上升为理论,于八十年代中期,提出微通法,以后不断总结研究,丰富其内容,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学说。
【温通法】温通法是以火针和艾灸施于穴位或一定部位,借火力和温热刺激,温阳祛寒,疏通气血,以治愈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温通法包括火针和艾灸两种方法,病势急者多用火针,病势缓者多用艾灸。
贺老从60年代起,就开始了对火针疗法的研究和探讨,翻阅大量古书,在总结和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对它的适应症(证)及治病机理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讨,治愈了大量的病例,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其应用范围广泛,疗效可靠,因此值得普及和推广。
本法是指用火针和艾条治疗的方法。
火针疗法虽自古有之,但现今医生已很少使用,贺老重视火针,并将其提升到与毫针同等高度。
火针既是针具的名称,又是一种针法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