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9.3安全用电教案(2)
- 格式:pdf
- 大小:310.43 KB
- 文档页数:21
安全用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会用欧姆定律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2)了解断路和短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相互交流,了解安全用电及防雷电的有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
(2)初步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4)通过了解避雷针发明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理解影响电流的因素,电压和电阻对安全用电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实际问题。
四、实验器材: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等。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方法:综合法
七、教学过程:
表格1: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表格2:不同条件下的人体电阻。
第3节平安用电◇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记住平安电压的数值。
2.知道触电的缘由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3.知道平安用电的常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情感·看法·价值观】通过对常见的触电事故的了解,培育学生平安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触电事故的缘由和正确处理事故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形成平安用电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生活中我们会常常遇到一些用电平安警示标记,如“高压危急”“有电危急”等。
回忆一下,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标记?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电压越高越危急[阅读课本]P113“电压越高越危急”[思索]生活中常见到“当心触电”这样的警示牌,那么怎样才叫触电呢?[提示]人或动物接触或接近带电体,有电流通过,引起损害。
[思索]用手干脆接触一节干电池两端,会发生触电吗?[提示]通常状况下人体的电阻约为104~105Ω;在皮肤潮湿时,人体的电阻可降低到约103Ω。
依据欧姆定律,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所以不会引起损害。
【拓展】人对100~200 uA的电流无反应;电流达到1 mA左右会引起麻的感觉;不超过10 mA时,人尚可摆脱电流;超过30 mA时,就会感到剧痛、神经麻痹、呼吸困难,有生命危急;当达到50 mA时,很短时间就会使人心跳停止。
[归纳提升]触电事故是指有肯定强度的电流流过人体,引起损害性的事故。
[思索]通过人体的电流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提示]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及持续时间有关。
[思索]为什么说“电压越高越危急”?[提示]人体电阻不变时,电压越高,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损害越大。
[思索]你知道人体的平安电压值是多少吗?[提示]依据人体的电阻和人体可以承受的最大电流,一般认为不超过36 V的电压是平安电压。
[思索]人体接触低于36 V的电压的带电体肯定平安吗?[提示]人体是导体,不同的人,在不同状况下的电阻也不同,身体干燥时电阻较大,潮湿时电阻较小,所以人体接触低于36 V的电压的带电体不肯定平安。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9.3 安全用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9章第3节“安全用电”。
本节主要介绍了家庭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的概念,以及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家庭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概念;2. 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3. 学会正确使用电器,预防电器事故的发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概念,知道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2. 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电器,预防电器事故的发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庭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概念,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
难点:电流产生的原因,电器事故的预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器事故案例,如触电、电器火灾等,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黑板板书,讲解家庭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概念,以及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多少。
(2)教师讲解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如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使用电器时,要确保断电;电器出现故障时,要及时维修等。
3.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安全用电相关的例题,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如何正确使用电器等,让学生通过课本或笔记本进行学习和思考。
4.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安全用电知识,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9.3 安全用电电压:家庭电路电压电流:电流的概念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使用电器时,要确保断电;电器出现故障时,要及时维修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家庭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概念。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9.3安全用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9.3节“安全用电”。
本节主要介绍了家庭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的概念,以及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电流、电压的概念及其关系;2. 家庭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值;3. 安全用电的原则;4. 安全用电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流、电压的概念及其关系;2. 使学生了解家庭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值;3. 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掌握安全用电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电压的概念及其关系;家庭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值;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方法。
难点:电流、电压的计算及应用;安全用电的具体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由于不当使用电器导致触电事故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触电的危害,引出本节课题。
2. 知识讲解:(1)电流、电压的概念及其关系: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压是电荷流动的动力。
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2)家庭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值: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一般为220V,电流值在0.5A3A之间。
(3)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4)安全用电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正规电器产品,正确接线,定期检查电器线路,避免潮湿环境使用电器等。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电流、电压的计算及应用,如:一个电器标称电压为220V,电流为1A,求该电器的功率。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电流、电压的概念及其关系电流:电荷的流动电压:电荷流动的动力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家庭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值电压:220V电流:0.5A3A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方法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方法:使用正规电器产品,正确接线,定期检查电器线路,避免潮湿环境使用电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电器标称电压为220V,电流为1A的功率;(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九章第3节安全用电教案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九章第3节安全用电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和掌握安全用电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电流的作用,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作用,知道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2. 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能够正确使用电器设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作用,安全用电的原则。
难点: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如何预防触电事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电线、灯泡、插座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电流的作用,通过连接电源、电线、灯泡等教具,让学生感受到电流的存在,并了解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2. 理论知识:讲解电流的作用,电流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安全用电的原则。
3. 案例分析:分析触电事故的原因,让学生明白不遵守安全用电原则所带来的后果。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触电事故,以及在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电器设备。
六、活动重难点1. 电流的作用,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2. 安全用电的原则,如何预防触电事故。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电流的作用,掌握了安全用电的原则。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电器设备,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电器设备的使用,了解更多的安全用电知识,提高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安全用电的课程时,我特别关注了几个关键的细节,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至关重要。
我让学生亲自体验电流的作用。
这个实践操作的环节是我认为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过实际的感觉,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电流的存在和对人体的危害。
在操作过程中,我确保了所有的安全措施都得到遵守,比如使用低压电源,以及让学生戴好绝缘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