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苏轼的生平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中国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史学家等多方面才能出众的综合性文化名人。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词人和骈文作家,也是中国书画史上的巨擘。
苏轼的文学成就在早期宋代文学浪潮中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深远。
同时,苏轼的政治活动和对社会状况的忧虑也使他成为一位杰出的政治人物。
他多次以严正直言的精神揭露社会弊端,批评无能的政府官员,坚持自己的信仰,并以自己的业绩展现出其儒学思想的持久影响力。
苏轼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家境优越,家族世代敦良田地。
幼年时期,他接受了家教和私塾教育,师从家中的教师王祯和地方学者朱弁等人。
苏轼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特别是在文学和书法方面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
自幼之时,他就非常喜好书画,并且对古代文学和历史文化有着广泛的兴趣。
此外,苏轼还受到了父亲对儒学教育的熏陶,培养了他对于社会公义和良知道德的重视。
苏轼于1057年进入国子监学习,此后开始了他的官僚生涯。
他在国子监就读期间,结识了许多文人学士,形成了一股文人的氛围,同时也结下了许多贵重 friendships.。
在官场上,苏轼以才华、正直和直言不讳而著称。
他在1071年考取进士,成为官员。
此后,他历任江宁府、杭州、绍兴等地的官职,担任过监察御史等职务。
他在政府职务中积极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尝试着改变官僚体制和地方政治制度,以改善人民生活。
然而,苏轼的政治理念和才华并未得到当时政府的认同,反而因其直言不讳而经历了多次的流放和贬谪。
1079年,苏轼因与贾似道等人关联被贬黄州,开启了他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涯。
期间,他先后被流放到了黄州、岳州、婺州等地。
流亡期间,苏轼与当地士人交流,并发展了丰富的创作和文化活动。
他在这段时间创作了如《江淹漫志》、《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不朽的作品。
1086年,苏轼在岳州任职期间,遭受到党争的牵连被贬谪到潮州。
苏轼的生平事迹简介苏轼的生平事迹简介苏轼的一生都非常的坎坷,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但是诗人苏轼仍然保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是非常难得的。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轼的生平事迹的简介,欢迎阅读!苏轼的生平事迹的简介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生于公元1037年,去世于公元1101年,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文学成就极高,算的是上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文学成就,语文课本上那些代表作品,仅仅只展现了他的一部分,还有许多作品并未被人所熟知。
他的文学成就到了何种地步呢?这样吧,小编给大家列出几种称号。
诗歌方面,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以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之风,为时人所赞扬。
词作方面,开创豪放派诗词,与词人辛弃疾同是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两人并称“苏辛”。
散文方面,与散文大家欧阳修并列,合称“欧苏”,著述宏富,豪放自如的散文风格,受到历代士子的追捧与学习。
“唐宋八大家”,大家都听过吧,这个名称指的是唐宋两代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苏轼位列其一。
除了苏轼以外,其他七位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苏轼还善书,与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共称“宋四家”。
苏轼自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宋嘉佑二年与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同时进士及第,一时成为一方美谈,人说“一门三苏”。
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来母亲病故,因守孝丁忧故里,熙宁二年官复原职。
复官之后,因为不赞同王安石的变法,而上书反对,从而受到排挤,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杭州任职期满,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
时间一转到了1079年,苏轼因李定等人故意扭曲其词中之意,而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若不是宋太祖赵匡胤曾定过士大夫不杀的国策,苏轼想来难逃一劫。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篱,别号铁牛、椰岛居士,北宋文坛巨匠,是唐宋时期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他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涵盖诗、词、散文、书信等各类文体,作品风格自由开放、清新脱俗、真挚自然,成为后世文学史上的典范。
苏轼出生于河南颍州,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洵之子。
天祐七年(1041年),苏轼随父母迁居河东,潜心学习,热
爱诗、书法、绘画。
靖康元年(1126年),苏轼被金人掳去,流放至华北、辽东等地,历经十年之久,期间与书法家黄庭坚交往甚密,共同探讨文学、书法等问题,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
苏轼的文学成就卓著,他的诗词洋溢了浓郁的个性色彩和人文情怀,其散文则以宏阔的视野、独特的思想、豁达的性格和细腻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
他的创作理念是“通古达变”,即尊重传统,借鉴前人之长,又着眼于时代特点,提出自己的创新思想,使得他的作品古韵犹存,但形式更加多样,并且极具现代意义。
苏轼的社会思想、文化观念、审美理想等在当代文化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他的优秀作品被收入了《全宋词》、《文选》等经典选本,被后人推崇为“文学巨匠”。
苏轼的故事50字左右
一、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是苏洵的长子,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
二、苏轼的文学成就
苏轼的文学创作广泛,诗歌、散文、辞赋均有卓越成就。
他的诗歌表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豪放奔放的个性,如《赤壁赋》、《水调歌头》等;散文如《前赵云将军庙碑》、《刑赏忠厚之至论》等,论述严谨,文字优美;辞赋如《浣溪沙》、《永遇乐》等,情感真挚,抒发壮志。
三、苏轼的书法艺术
苏轼的书法造诣极高,尤擅行书、楷书。
他的字体骨韵丰满,气势如虹,被誉为“苏体”。
他还擅长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和人物画。
四、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轼一生坎坷,曾多次被贬谪。
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积极面对困境。
他在诗词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世界的洞察,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深刻理解。
五、苏轼的故事示例
有一次,苏轼和朋友一同游览西湖,见湖中有一块巨石,他兴起,便在石上题字:“湖石奇观”。
后来,这块石头被称为“东坡石”。
这个故事传颂千古,成为苏轼豁达胸怀的写照。
历史人物苏轼的简介苏轼是一代大文豪,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人物苏轼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人物苏轼的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的小故事苏轼是一代文豪,后来因为“乌台诗案”入狱103天,出狱后被贬到了黄州,这个时候的苏轼喜欢上了佛法。
当时的黄州位于湖北江的北岸,与长江南岸的江西省庐山隔江相望,佛印那个时候就主持庐山的归宗寺,于是苏轼与佛印经常有来往。
佛印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名闻全国,苏轼与佛印很快成为了好朋友。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关于苏轼与佛印的小故事有很多,下面小编就说一下苏轼与佛印参佛的小故事。
苏轼非常的有才学,偶尔有一天苏轼诗兴大发于是写了一首赞佛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在这首诗中苏轼将自己的心境写了进去,暗喻自己的心境已经是“八风吹不动”,写完之后苏轼让侍童拿着自己的诗去送给佛印,苏轼觉得佛印一定会对自己大加赞赏。
苏轼的资料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和饮食文化家,被尊称为“东坡先生”。
苏轼出生于一个世代读书人的家庭,父亲苏洵和兄长苏辙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化名人。
苏轼从小就展示出了卓越的才华和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他对诗歌、散文和书法都有深入的研究,并且具备出色的文学创作能力。
苏轼的文学作品广泛而丰富,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个文体。
他的诗歌以清新明快、情感细腻为特点,表现了生活的真实和人情世故的细腻描绘,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词更是在后世影响深远,具有浓郁的个人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力。
苏轼的散文作品充满了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感悟,并以灵动妙趣的文字表达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除了文学作品,苏轼还是一位卓越的书法家和画家。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笔力雄浑,富有变化和活力,成就了自己独特的“苏体”。
苏轼的绘画作品则追求独特的意境和鲜明的笔墨风格,浓墨重彩,构图独特。
他将文学和绘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风靡一时的文人画派。
除了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才华外,苏轼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历任北宋政府的诸多要职,曾担任过刑部、礼部、太常寺等重要职务。
他对政治事务的关注和深入思考,使得他的政治文章也具有很高的文学水平。
然而,由于他的直率和批评态度,苏轼多次因政治观点与朝廷发生冲突,最终被贬谪至嘉兴、黄州等地。
苏轼的饮食文化贡献也不可忽视。
他对饮食的热爱和独到的见解,使得他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饮食文化传承人。
他独创的“东坡肉”至今仍被广泛传承和食用,他的饮食笔记《食鉴谱》更是被誉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瑰宝之一。
虽然苏轼一生经历了波折和挫折,但他卓越的才华和出色的文化成就使得他在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文学作品被广泛传诵,书法和绘画作品被千万人敬仰和仿效,他的政治观点成为后世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他的饮食文化贡献使得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苏东坡简介关于苏轼的生平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关于苏轼的生平简介,欢迎大家前来鉴戒参考!关于苏轼的生平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豪爽派代表人物。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 (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虔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欣赏,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产生了天大的变化。
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起初欣赏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相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谢,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侵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连续了有大致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
当时有人成心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由于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地步。
苏东坡简介苏东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被称为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画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他以才情出众、多才多艺而闻名于世,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东坡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苏洵和兄长苏轼都是著名的文学家。
在家庭的熏陶下,苏东坡从小就显示出卓越的才华和对文学的热爱。
他在少年时期就开始创作诗文,并与当时的知名文人们进行交流。
苏东坡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词、散文和辞章方面。
他的诗作以豪放洒脱、自由快活著称,能够随机应变,驾驭各种不同的诗体和题材。
他的诗歌构思独特,用词精准,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他的散文作品则以清新自然、真实感人而著称,能够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关怀。
苏东坡的作品主题广泛,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有对时事政治的评论和社会抨击的作品。
他的作品里经常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对庶民百姓的同情和关怀,被称为“人民的大文豪”。
苏东坡不仅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他还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他曾担任过多个重要的官职,包括知州、知府等。
他在担任官职期间致力于改革,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以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他反对腐败和贪污,提倡廉洁和公正,为人民谋福祉。
除了在文学和政治方面的成就,苏东坡还有出色的书法和绘画才能。
他的书法以楷书为主,风格扎实,气势雄浑。
他的绘画作品多取材于自然和山水,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苏东坡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起伏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追求真理和美好。
他深受后世文人和学者的推崇,被尊为文学圣人和国士,并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宋任宗嘉祐二年中进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实行变法,他持不同政见,因而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湖州等地作地方官。
后被新党中部分人罗织文字狱,兴起“乌台诗案”,下狱史狱,经救援出狱,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
旧党执政后,被招还,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
但又与旧党意见分歧,遭排挤出任杭州、颖州等地地方官。
当变了质的新党再度上台,苏轼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南岛儋县)等地,徽宗即位时遇赦北还,死于常州。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它的诗歌题材广泛,敢于反映现实生活。
他的词,开拓了词的境界,其风格豪放婉约兼而有之。
他的散文挥洒自如,随物赋行,写景抒情,十分自然。
由《东坡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