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就对华产品“特保”第一案的判决
- 格式:pdf
- 大小:315.13 KB
- 文档页数:5
基于“市场扰乱威胁”对华纺织品采取“特保”措施案重庆工商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12级2班李青指导教师尹元福中文摘要:市场扰乱,是指一项产品的进口快速增长,无论是绝对增长还是相对增长,从而构成对生产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威胁的一个重要原因。
特保限制措施是指在遇到某类产品进口激增的情况下,进口国家或经济体可以采取一些紧急的贸易限制措施。
关键词:纺织品市场扰乱威胁特保限制措施Abstract:Market disruption refers to the rapid growth of imports of a product, whether it is absolute or relative increase growth, which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products or directly competitive products of domestic industry threat of material injury. Safeguard restriction measures are met in the case of a surge in imports of certain products of the importing country or economy can take some urgent trade restrictions.Key words: Textile Market disruption Safeguard restriction measures一、引言1、研究背景根据《纺织品和服装协定》(ATC),WTO成员对纺织服装进口产品的配额到2005年1月1日应完全取消。
作为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一部分,一项有关纺织品和服装产品的特别保障措施条款纳入在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中。
中美轮胎特保案的法律分析多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我们几乎每一天都能从媒体上看到听到此类事件,以至于有人已经变得麻木了。
2011年9月5日,历经两年多的中美轮胎特保案一路曲折,历经起起伏伏,结束了WTO争端解决程序。
WTO上诉委员会最终驳回了中国的上诉。
中美轮胎特保案,是奥巴马时代中美贸易摩擦第一案,这一事件应该让我们牢牢记住并从中吸取深刻教训。
2009年初,美国钢铁橡胶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起诉中国在2006-2008年对美国市场进行每年约17亿美元的轮胎倾销,"造成"2008年美国多家工厂倒闭和超过5168名工人失业。
当年6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向奥巴马提出建议,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轿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3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
9月,该提案获美国总统奥巴马批准。
最终的惩罚性关税税率为第一年35%,第二年30%,第三年25%。
对于美国不顾中方反对,执意采取单方面特别保障措施,中国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了仲裁。
2010年12月,世贸组织争端解决小组公布了专家组报告,裁决美国做法与世贸规则没有冲突。
对于这一结论,中方表示不满,并于2011年6月再次向世贸组织上诉委员会提出上诉,要求对专家组报告重新进行审议。
9月5日,上诉委员会公布了一份137页的裁决报告,核心内容支持了争端解决小组的结论,认为美国对中国轮胎采取的特保措施符合世贸规则,判定中国轮胎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
由于上诉委员会是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终审机构,因而其裁决具有强制效力。
中美轮胎特保案中其加征关税的负面影响对我国非常明显。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出口美国的轮胎数量比2009年下降了23.6%。
但是美国2010年从全球进口的轮胎数量比2009年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20.2%。
由此可见,美国对中国轮胎征收高关税的起因--增加美国本土轮胎产量,提高美国的就业率--只是政治借口。
热点问题“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述评———以W TO相关规则为参照系李 娟(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 上海 201620)摘要:“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是启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程序解决的第一个针对中国产品的特别保障措施案件。
虽然针对中国产品的特别保障机制本身具备形式合法性,但究其实质则有违世界贸易组织自由贸易、非歧视等基本原则。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对中国输美涉案轮胎发起的特别保障措施调查中,对于进口增加、国内产业、实质损害和因果关系等诸多问题存在不合理认定。
我国应当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和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则就美国的调查和裁定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程序中进行辩驳和反对。
此外,我国还应从完善国内立法、善用贸易救济行动和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来寻求应对世界贸易组织其他成员方可能采取的特别保障行动的对策。
关键词:“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 特别保障措施一、案情简介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造纸和林业、橡胶、制造业、能源、联合工业和服务工作者国际联盟”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申请,请求对中国输美的所有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发起特别保障(以下简称特保)措施调查;2009年4月26日,ITC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421条(以下简称“421条款”)宣布启动调查并于6月18日作出肯定性裁定,认定中国输美涉案轮胎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大量增加造成或威胁造成美国国内产业的市场扰乱。
在确定存在市场扰乱的过程中,ITC认为中国的上述相关轮胎进口量在2004年到2008年期间(考查期间)上升了215.5%,无论是从最后一年、两年或三年期间来看,其增长都是巨大和迅速的,并且在考查期结束时这种增长仍在继续。
此外,ITC还认定,中国输美轮胎数量的迅速增加是美国国内轮胎产业遭受实质损害的重要原因;美国国内轮胎业所有的行业指标均在此期间恶化:行业产能、产量、装运、国产轮胎份额、从业工人的人数、工作时间、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的财务表现等都在2008年跌至最差水平。
美国轮胎特保案的浅析引言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
其中,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在贸易保护主义方面尤为突出。
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旨在保护其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
本文将对美国轮胎特保案进行浅析,探讨其背景、影响以及相关问题。
背景美国轮胎特保案,即美国对中国轮胎的特殊保护措施,是美国政府为保护国内轮胎产业免受中国进口轮胎冲击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之一。
该案起源于2009年,当时美国工会向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诉称,中国轮胎进口数量激增,严重损害了美国轮胎制造业,导致产业损失和就业岗位减少。
美国政府接受工会的申诉,于2010年宣布对中国轮胎实施特别保护措施。
影响对美国轮胎产业的影响美国轮胎特保案对美国轮胎产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该案减少了对中国轮胎的进口,使得国内轮胎制造商能够享受较高的市场份额。
其次,由于减少了外国竞争,国内轮胎制造商可以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增加了利润。
此外,美国轮胎特保案还促使国内轮胎制造商增加投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美国轮胎特保案对中美贸易关系产生了冲击。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轮胎生产国之一,美国是中国轮胎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
该案导致中国轮胎出口到美国的数量大幅下降,给中国轮胎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美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引发了中美贸易关系的紧张,导致贸易争端的升级。
对全球贸易秩序的影响美国轮胎特保案的实施引发了对全球贸易秩序的担忧。
一方面,美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可能鼓励其他国家采取类似的举措,导致全球贸易形势更加紧张。
另一方面,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可能触发其他国家的报复措施,进一步加剧全球贸易冲突,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相关问题贸易保护主义的合理性美国轮胎特保案引发了关于贸易保护主义合理性的争议。
支持者认为贸易保护措施是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必要手段,可以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就业岗位。
然而,反对者认为贸易保护措施会导致贸易壁垒的提高,损害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贸易自由。
“中美轮胎特保案”的评析及启示《一、案件简介此案是奥巴马时代美国首起对华特保案,也是针对中国的最大特保案,可能导致其他国家和地区抵制中国产品。
该案也是奥巴马对华贸易政策的风向标。
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
其在诉状中声称,从中国大量进口轮胎损害了当地轮胎工业的利益;若不对中国轮胎采取措施,到2009年年底还会有三千名美国工人失去工作。
》《起因: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中国轮胎扰乱市场为由,建议对中国输美轮胎连续3年加征关税经过: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协会宣布,依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421条款,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对中国输美商用轮胎的特殊保障措施案申请,要求美政府对中国出口的用于客车、轻型卡车、迷你面包车和运动型汽车的2100万个轮胎实施进口配额限制4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联邦纪事上公告启动对中国轮胎产品的特保调查。
这是时隔三年多之后,美国又一次对中国产品发起特保调查,而且涉案金额巨大。
我国政府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并坚决反对6月1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乘用车及轻卡车轮胎特保案做出肯定性损害裁决,认定中国轮胎产品进口的大量增加,造成或威胁造成美国内产业的市场扰乱。
中国政府对此深表遗憾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对中国轮胎采取特保措施,提出了对乘用车、轻型货车用中国制轮胎征收3年特别关税的方案,第1年至第3年额外征收的关税分别为55%、45%、35%8月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华盛顿举行听证会,就“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听取各方意见。
这已是美方第二次就这一特保案进行听证9月2日:美贸易代表办公室将在咨询财政部、劳工部、商务部等部门意见后,向奥巴马提出相关建议9月17日前:奥巴马将综合各方建议作出最后裁决结果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北京时间2009年9月12日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
2011 -2012学年第 一 学期 经济管理学院期末考试卷《国际贸易》学号: 200921020103 姓名: 程侠东 班级: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一班 成绩:评语:(考试题目及要求) 考试题目:面对国外频繁的双反措施,我国如何应对 案例分析 要求:1.论点要正确,有一定的论据。
2.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装订线面对国外频繁的双反措施,我国如何应对姓名:程侠东中文摘要:当前,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外部市场总体上趋于好转,从近些年的数据来看,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同时我国遭受国外反倾销反补贴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形势依旧严峻。
鉴于此,有必要对我国遭受的国外反倾销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究其成因,从而制定出有效对策,服务与我国当前经济建设。
关键词:反倾销双反应对策略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增长较快,而且有一定的顺差。
但面对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冲击,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与此同时,贸易摩擦频繁发生,且针对我国的诸如双反调查案例在近年来日趋升温,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我们应给与高度重视,深入分析研究,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经济健康发展。
一、相关知识及我国面临的贸易环境反倾销税就是对于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货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其目的在于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产业和国内市场。
倾销就是将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的办法挤入另一国贸易内的行动。
正常价格是指相同产品在出口国用于国内消费时在正常情况下的可比价格;如果没有这种国内价格,则是相同产品在正常贸易情况下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或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
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倾销存在。
(2)倾销对国内工业造成严重损害或威胁。
(3)严重损害是倾销所致。
在征收反倾销税之前,应对倾销的进口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同类产品和对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者的影响进行客观审查,并应考虑此种产品的进口数量是否显著增加等因素,进口国要证明倾销品的进口与对国内产业的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
评中美轮胎特保案2009年9月11日,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轮胎采取加征进口关税的特别保障措施。
此举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主要原因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刚有好转的情况下,在世界各国纷纷表示要通力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渡难关的时刻,美国对中国采取了这样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美国的制裁措施意味着,中国的汽车轮胎大约在3年,至少在1年之内,无法正常向美国出口。
我们都知道,在这场所谓的“世纪金融危机”中,中国的金融领域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危机”,中国的危机主要在国际贸易领域,特别是出口贸易。
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其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吸引外商投资,开展加工贸易,鼓励出口政策推动的。
世界发生金融危机,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发生金融危机。
对中国来说,出口贸易受到打击,则经济将进入真正的危机。
本文回顾美国对从中国进口汽车轮胎采取特别保障措施的来龙去脉,评论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下是各章题目:中美轮胎特保案的起因和发展中国和世界舆论的激烈反应中美两国关于轮胎特保案的争论中美轮胎特保案的真相是什么美国对中国轮胎的制裁措施打击了谁?中国可以奋起反击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吗?中美之间会爆发贸易保护主义大战吗?中国为什么不能反击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盘点中美轮胎特保案中各利益关系方中美轮胎特保案的起因和发展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代表美国国内13家轮胎工厂1.5万名工人,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称,中国汽车轮胎对美出口大幅度增加,与2004年相比,2008年出口量上涨215%,达4600万条;金额上涨295%,达17.88亿美元;在2004年至2008年期间,共有5家美国轮胎工厂关闭,5100名美国工人失业,今年(2009年)又将有3000名美国工人下岗。
申诉书要求美国政府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轮胎采取期限三年的特别保障措施(以下简称“轮胎特保措施”或“特保措施”),实施进口配额限制,限额为第一年2100万条,第二年和第三年的配额为每年增加5%。
作者: 李娟
作者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上海201620
出版物刊名: 法商研究
页码: 3-1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期
主题词: “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 特别保障措施
摘要:“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是启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程序解决的第一个针对中国产品的特别保障措施案件。
虽然针对中国产品的特别保障机制本身具备形式合法性,但究其实质则有违世界贸易组织自由贸易、非歧视等基本原则。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对中国输美涉案轮胎发起的特别保障措施调查中,对于进口增加、国内产业、实质损害和因果关系等诸多问题存在不合理认定。
我国应当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和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则就美国的调查和裁定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程序中进行辩驳和反对。
此外,我国还应从完善国内立法、善用贸易救济行动和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来寻求应对世界贸易组织其他成员方可能采取的特别保障行动的对策。
诉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中国诉美钢铁保障措施案是于2002年3月提起,该案是中国参加WTO后主动起诉的第一起案件,除了中国之外,还有欧共体、日本、韩国、瑞士、挪威、新西兰、巴西等7个WTO成员作为起诉方。
最终中国等起诉方获得全面胜诉。
在WTO争端解决机构通过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裁决报告后,美国随即撤销了保障措施。
诉美国铜版纸反补贴和反倾销案美国对中国输美铜版纸采取的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涉嫌违反了WTO的相关规那么,为阻止美国滥用规那么的蔓延,在美国政府对铜版纸反补贴和反倾销合并调查的终裁裁决作出之前,中国政府及时于2007年9月将美对华铜版纸双反调查的初裁措施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
这也是中国首次在WTO单独起诉的案件。
在美国调查机关进展的后续调查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认定美国内产业未遭受严重损害,随即撤销了其临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令。
诉美国反补贴和反倾销措施案美国一直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NME〕。
在贸易救济上,过去美国的政策是对NME国家只适用美国的反倾销法〔AD〕,不适用反补贴法〔CVD〕。
但2007年之后,美国一方面仍视中国为NME国家,另一方面开场对中国的出口产品也适用美国的CVD法。
所以,此后美国对不少中国输美产品同时征收AD税和CVD税。
继2008年9月铜版纸案之后,中国政府对美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采取了WTO法律行动。
起诉具体针对的是美国对中国输美标准钢管、矩形钢管、复合编织袋、非公路用轮胎采取的反补贴和反倾销措施。
本案由于事关中国政府管理经济的政策和手段,涉及重大贸易利益,因而备受瞩目。
2010年10月22日,WTO 的专家组裁决报告支持了中国的局部诉求,认定美国商务部在区域专向性的最终结论、关于美元贷款的国外基准选择和适用最正确可获得信息等方面违反WTO规那么。
但是,中国的关键诉点却被专家组驳回:一是专家组认为“凡受政府控制的实体〞均为“公共机构〞,故认定中国“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均为“公共机构〔publicbody〕〞,进而认定“国有企业〞提供原材料、“国有商业银行〔SOCBs〕〞提供贷款构成了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委员会〔SCM〕协定的“财政资助〞;二是认定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五年规划、产业行业开展规划、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地方政府的配套规划,总体上构成法律上的专向性;三是认定美国商务部在低价提供原材料工程和国有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工程上援用国外基准计算补贴利益的做法并不违反WTO规那么;四是认定美国商务部采用非市场经济方法计算倾销幅度,同时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的做法虽然有可能造成双重救济,但是中国没有能够证明美国违反?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和其他相关WTO协定的具体条款,因而驳回了中国政府关于“双重救济〞的法律主X。
浅析中美轮胎特保案摘要: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09年9月11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
此举措短期内对中美两国经济造成了实质性的影响。
本文就中美轮胎特保案进行了简析,并探讨了其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轮胎特保;贸易影响;事件启示1 引言中国加入WTO以来,针对于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案此起彼伏。
在全球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中国所面对的贸易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在历时两年的中美轮胎特保案中,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于2011年9月5日在日内瓦宣布关于中美轮胎贸易纠纷案的裁决结果,判定美国对中国输美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符合世贸规则。
这意味着,美国在这桩历史两年的中国进口轮胎特保案纠纷中获胜诉。
2 中美轮胎特保案事件概述我国作为轮胎生产和出口大国,2008年的轮胎产量达到了3.5亿个,其中40%的产品出口。
约1/3出口到美国,美国目前对其执行的进口关税约在3.4%一4.O%之间。
2009年4月20日,美图钢铁工人协会宣布:依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421条款,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对中国输美商用轮胎的特殊保障措施案申请。
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对中国轮胎采取特保措施,提出了对乘用车、轻型货车用中国制轮胎征收3年特别关税的方案。
第1年至第3年额外征收的关税分别为55%、45%、35%。
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了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惩罚性关税税率为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
为了应对此案,我国政府于2009年9月14日启动了WTO争端解决程序。
特别保障措施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利用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
针对来自特定成员的进口产品采取的措施,即在WT0体制下,在特定的过渡期内,进口国政府为防止来源于特定成员国的进口产品对本国相关产业造成损害而实施的限制性保障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6条规定,在中国加入WTO之日起的12年内,如果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在进口至任何WTO成员领土时,其增长的数量或所依据的条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生产者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market disruption),该WTO成员可请求与中国进行磋商,包括该成员是否应根据《保障措施协议》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