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画垂线和平行线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21
教案:《画垂线》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垂线的定义,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区别。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正确画出垂线。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垂线现象。
教学重点:1. 垂线的定义及画法。
2. 垂线与平行线的区别。
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画出垂线。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识别垂线。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直尺、圆规、三角板等作图工具。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直尺等作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两条直线,一条是水平线,一条是垂直线。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条直线的特点,提问:哪条直线是垂线?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垂直于水平面的直线叫做垂线。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画出一条垂线?2. 学生尝试用直尺画出垂线,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出示正确的画法,讲解画垂线的步骤:a. 用直尺画出一条水平线。
b. 在水平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垂线的起点。
c. 用圆规画出以起点为圆心,适当长度的圆弧。
d. 以圆弧两端点为圆心,画出两个相交的圆弧。
e. 用直尺连接两个交点,即为所求垂线。
4. 教师强调:画垂线时,直尺要垂直于水平线。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点评。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垂线的应用?2. 学生举例,如:墙角、窗户边缘等。
3. 教师总结:垂线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要学会观察和发现。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什么是垂线?如何画出垂线?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垂线是垂直于水平面的直线,画垂线时要先画出水平线,然后以圆规画出圆弧,最后用直尺连接两个交点。
六、作业(5分钟)1. 课后练习:画垂线。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平行线的认识。
垂线、平行线的画法【教学目标】:1.掌握垂线的画法,会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2.认识距离,理解与两条平行线互相垂直的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垂线的画法。
难点: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都相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课件演示)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
展开之后,请观察两条折痕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是垂直关系)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垂线,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垂线的画法。
(板书课题:画垂线)二、讲授1.教学例2。
师:你觉得要画垂线需要什么工具呢?为什么?生:应该是用三角尺或量角器。
因为在同一平面内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三角尺上有直角,用量角器也可以画出直角。
师:我们可以用三角尺画垂线。
具体该怎样操作呢?请同学们先阅读下面的内容。
(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例2下面的内容1) 学生进行阅读。
师:说说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生: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已知直线重合,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顶点和直线上的点重合,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垂线。
这样来画就可以保证所画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师:现在老师又要交给你们一个新的任务,大家一起来看看是什么任务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例2下面的内容2)分组讨论: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并归纳总结:(1)先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外点上一点。
(2)再用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3)再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尺,用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紧靠已知点。
(4)再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5)最后我们标注上垂直符号。
师: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两种情况在画法上哪些地方相同?生:先把三角尺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另一条直线边过已知点,并沿另一条直角边画垂线。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5.1《平行与垂直——垂线的画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平行与垂直——垂线的画法》这一节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垂线的定义和画法,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垂线和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垂线的画法和垂直与平行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垂直和水平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画垂线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垂线的画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垂线的定义,学会用三角板画垂线,掌握垂直与平行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垂线的画法,垂直与平行的特征。
2.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垂直与平行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三角板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垂直和平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垂线的特征,学会用三角板画垂线。
3.巩固新知: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垂线和平行线的知识解决问题。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5.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垂线:垂直于水平线的线段画垂线:用三角板,沿水平线画垂直线段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二课时画垂线和平行线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大谷运中心学校徐丽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师学生了解画平行线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会按要求画出长方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和平行线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具学具三角板、直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开始了,小动物们正在进行跑步比赛,看,他们已经在起跑线上整装待发了,准备向着终点大树冲刺。
最后小白兔获得了冠军,可是其他小动物们不服气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比赛是不公平的,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其中的奥秘吧。
二、合作探究垂线的性质。
1、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面任务:(1)在作业纸上用线段把大树和每个起跑点链接起来。
(2)测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
(3)测量出每条线段与起跑线形成的较小的那个角的度数。
(4)观察完成的表格,在横线上写出你们发现的规律。
2、学生互动交流。
3、教师总结概括。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
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探究垂线画法。
1、课件动画分别演示用两个三角尺、量角器画垂线,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和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
2、师生共同总结画法“一合、二移、三画、四标”,分别直的是边线重合、平移靠点、画线、标垂直符号。
3、学生动手实践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
四、实践操作运用师: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画垂线,下面老师有一个任务需要大家完成。
课件出示任务:动手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垂线、平行线的画法(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画法,并能运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
能运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画一画,知道两条平行线之间垂线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画出平行线,正确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画垂线,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平行线。
你们觉得该用什么工具画呢?生1:用尺子来画。
生2:用格子来画。
师:同学们都能利用手中现有的工具来画出平行线,但是这样画出来的平行线有局限性,你们知道局限在哪里吗?生:用尺子画出来的平行线,两条线之间的距离只有尺子那么宽。
师:运用格子画出来的平行线呢?生:运用格子画出来的平行线只有格子线那么宽。
师:对!这样画出来的平行线受到已有尺子和格子的限制,不能随意地拉开两条直线的距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种更好的画平行线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直尺和格子线画平行线的方法的局限,进而激发学生探究对平行线画法的兴趣。
二、探究体验1.平行线的画法。
师:你们有没有办法把平行线画得更开些?不受格子线或直尺宽度的限制呢?生:先画一条直线,用直尺的一边贴住这条直线再往下移,想画多少距离就可以画多少距离。
师:谁来给大家演示一下?生:(边演示边讲解)这样画,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是不受限制了,可是尺子移起来容易歪,画出来的两条直线就不能保证一定平行。
那怎么办呢?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用三角尺的一边贴住直线,另一边靠住黑板的边往下移,这样往下移会歪吗?为什么?生:不会,因为旁边有黑板边靠着,这样移就不会歪。
师:那要画黑板中间的这条线的平行线,你能不能给它找一个依靠呢?生:用一把尺子在旁边靠住。
师:你能来演示一下吗?(先用三角尺的一边贴住已知直线,把直尺给学生)学生演示把直尺靠在三角尺的另一边。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5.1《平行与垂直——垂线的画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平行与垂直——垂线的画法》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垂线的定义,了解垂线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并能够运用垂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垂线的画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和性质,对图形的观察和操作能力有所提高。
但是,学生对垂线的概念和画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垂直和平行的概念混淆,需要通过对比和实际操作来区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垂线的定义,掌握垂线的画法,能够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垂线的定义,垂线的画法。
2.突破方法: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反复操作,加深对垂线概念和画法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2.学具:每人一套直尺、三角板、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衣架、铅垂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与数学中的垂线有什么联系?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垂线的画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垂线的定义和画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垂线的特征。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帮助学生区分。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用直尺和三角板尝试画出垂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