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公开课——元数据著录规则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49
拓片元数据著录规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拓片元数据是指对拓片(包括拓片图像、文字信息、音视频等)进行描述和记录的数据信息。
通过规范的著录规则,可以有效地对拓片元数据进行管理和利用,提高拓片的整体管理效率和信息检索能力。
本文将从定义拓片元数据和著录规则的要点入手,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对拓片元数据著录规则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进行介绍,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和脉络。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拓片元数据著录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章结构部分将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介绍,让读者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2. 正文部分正文部分分为定义拓片元数据、著录规则要点和实际应用三个小节。
在定义拓片元数据部分,将详细阐述拓片元数据的含义和作用;著录规则要点部分将介绍拓片元数据著录规则的核心要点和注意事项;实际应用部分将分析拓片元数据著录规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并给出相关案例和建议。
3. 结论部分结论部分包括总结、重申重要性和展望未来三个小节。
在总结部分,将对全文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重申重要性部分将再次强调拓片元数据著录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展望未来部分将对拓片元数据著录规则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展望进行展望和分析。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文的内容安排和逻辑结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章。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拓片元数据的著录规则,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拓片资源。
通过制定统一的著录规则,可以确保拓片元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从而提高拓片资源的检索和利用效率。
同时,本文也旨在加强对拓片元数据的重视和保护意识,促进拓片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特色馆藏专题资源建设项目加工及著录规则(2019)一、元数据规则(一)著录对象著录对象为全国各公共图书馆自建的各种类型的专题数字资源。
(二)著录粒度一般以具有独立名称或独立标识的一个信息资源为著录单位,如一种图书、一本期刊、一组或一幅图像、一个网页等,以及会议论文集或期刊中的一篇论文、一张光盘中的一个曲目等。
对于多部分资源,一般可自由选择综合著录或分散著录。
(三)术语集说明(四)著录说明1.著录标识符本标准中应用到的著录标识符包括两部分:一是为标识语义使用,推荐采用ISBD著录标识符。
二是项目统一要求,当重复著录内容时,使用半角分号作为分隔符。
2.规范文档3.其他➢格式:著录需用英文大写字母。
➢大小:著录文件大小的单位统一使用大写英文字母著录;时长著录格式为:“HH:MM:SS”;著录对象由若干个文件组成时,应描述该资源所有文件总的大小。
➢技术细节:颜色分为单色、黑白、彩色、灰度、混合等几种类型;分辨率著录格式为:横向像素×纵向像素;声音取值一般为有声、无声;比特率取值单位一般为bit/s、Kbit/s、Mbit/s。
二、数字对象标准专题所建数字对象分为长期保存级和发布服务级两种级别。
(一)图像类(二)音频类(三)视频类(四)数字化质量要求1.扫描前根据国际色彩协会ICC标准,做基本的色彩校正,及针对各类型图书进行色彩校正。
2.对扫描中出现的偏斜、黑点、黑线、黑框、黑边等进行去污纠偏处理。
3.同一资源相同扫描方式生成的图像应保持相同的清晰度,尺寸相同。
4.数字化后的图像清晰,不得有失真现象。
5.保存级数字对象应保持文献原貌,尽量不对图像文件进行后期处理。
三、命名规则(一)记录标识号记录标识号用于标识元数据,是元数据永久唯一的标识符号。
记录标识号共15位,由4段组成:机构代码—专题代码—任务年—流水号。
其中:➢机构代码:4位。
(见图书馆机构代码表)➢专题代码:2位,由国家图书馆统一分配。
[Word]视频资源元数据标准及著录规则视频资源元数据标准及著录规则视频资源元数据标准及著录规则内容目录1概述1.1著录对象1.2引用标准1.3著录信息源1.4著录用语言2元数据标准2.1元数据结构说明2.2元素列表2.3各元素的详细说明3著录细则1概述本标准元数据格式分参考了The Dublin Core metadata element set (ISO 15836:2003)(都柏林核心元数据集),以及Dublin Core Qualifiers(都柏林码修饰词);著录规则部分依据《非书资料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第二版ISBD(NBM)。
1.1著录对象以计算机存储设备为载体的视频资源,包括电影、电视剧、记录片、教学片等。
1.2引用标准W3CDTF:由万维网联盟(W3C)制定的日期和时间的编码规则,它是ISO8601的一部分。
1.3著录信息源视频资源著录的主要信息源依次为:视频资源本身(如片头和片尾)、不可分割的容器(如光盘)及标签。
若不能从主要信息源取得信息,则依次参考:文字附件(如影视剧本、连续镜头目录、影视宣传资料)、可分割的容器、其它来源。
1.4著录用语言除原文名称用视频资源本身的语种著录外,其他均用简体中文著录。
2元数据规范2.1元数据结构说明每条元数据由若干元素组成,元素分为必备元素和可选元素。
必备元素就是每条元数据必须具备的元素,可选元素则不是每条元数据都要具备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用。
元素可有修饰词。
关于修饰词的说明:1)修饰词分为元素修饰词(element refinement)与编码体系修饰词(encoding scheme)。
元素修饰词对元素的语义作进一步的细化,提高元素的专指性和精确性;编码体系修饰词规定元素或其修饰词所采用的编码体系,如具体的控制词表、日期格式、语种代码等。
2)修饰词的使用参考DCMI(Dublin Core Metadata Initiative)的都柏林码修饰词Dublin Core Qualifiers。
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设计说明书元数据方案就是数字图书馆中所使用的信息描述方法。
数字图书馆的运作,无论是存取过程还是检索过程,都是以元数据方案为基础实现的。
以下是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设计说明书,欢迎阅读。
元数据方案为数字图书馆分布式信息资源的发现和检索奠定了基础。
因此,元数据方案决定了数字图书馆的功能特征、运行模式和系统运行的总体性能。
为了实现这一总体性能,达到共建共享信息资源的目的,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应遵循下列原则。
元数据方案的标准化原则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标准问题最重要的是元数据的制作,而与元数据的制作紧密相关的问题是元数据方案的设计。
然而,目前在元数据方案的标准化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就DC系列元数据而言,在同一元素的著录内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如,北京大学拓片元数据要求在权限(Rights)元素中著录馆藏地址、允许使用的用户范围,而在《数字式中文全文文献通用格式》规定著录有关权限管理的声明,包括知识产权等。
其次,对于同类型信息资源的组织,有的图书馆已经采用DC元数据,有的则仍然采用MARC元数据。
这种著录内容和同类信息资源所用元数据的不一致都会给数据交换的带来困难。
最后,各个元数据所采用的编码语言也是各不相同,有的采用HTML,有的采用SGML或XML。
由于各个编码语言的标签设置、内容、可扩展性的不同,则会影响元数据的通用性。
元数据方案的标准化原则具有广泛的内涵。
它包括元素著录内容的标准化、同类型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著录所采用元数据的一致性、元数据方案所采用编码语言的统一性这几个方面。
元数据方案的准确性原则所谓准确性原则一方面指元数据方案中元素的定义、使用的术语等不能模棱两可,容易产生歧义,导致不同的理解;另一方面指元数据方案能够准确地描述信息资源。
也就是说,元数据方案不仅要规定元素的设置、著录规则、标记语言的使用,而且要规定著录所依据的标准、传输交换语言等。
当前困扰各个搜索引擎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其查准率。
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那旭东【摘要】The metadata in the digital library are introduc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gital library and metadata are explained in detail. The corresponding applications are shown in the paper.%介绍了数字图书馆中元数据,详细阐述了元数据与数字图书馆的密切关系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期刊名称】《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2)005【总页数】4页(P517-520)【关键词】元数据;数字资源;数字图书馆【作者】那旭东【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图书馆,吉林长春1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0.76;TP311.135.91 数字图书馆中元数据的产生随着计算机技术、因特网的迅猛发展,人类知识信息资源的海量增加,数字化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增加,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并逐步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过渡转变。
图书馆原来那种一成不变的管理方式已经适应不了以动态和开放为特征的新型方式,因此,整个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工作环境、作业流程及服务手段都会随之改变,图书馆通过搭建数字应用系统平台,对数字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加工整理并提供服务,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供需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一切与知识资源相关的要素都将被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种面向需求、适应变化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机制。
在这种不断变化的新环境下,元数据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描述方法便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 元数据的概念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1],专门用来描述数据的内容、特征和属性,并对数据进行管理,结构化的数据是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的根本。
浅谈图书馆元数据的应用一、元数据与对象数据(一)元数据是与对象相关的数据,英文名为Metadata。
在图书馆中元数据被定义为:一种面向某种特定应用的用于描述资源属性的机器可理解的信息,提供关于信息资源与图书馆书籍或数据的一种结构化的数据,是对信息资源的结构化的描述。
用来刻画信息资源或数据本身的特征和属性,规定数字化信息的组织,具有定位、发现、证明、评估、选择等功能。
通过规范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使机器能够无二义地表现和获取信息。
简而言之它是关于数据的数据。
是对对象数据进行定义和描述的数据。
(二)对象数据相对于元数据而言,对象数据指的是被元数据描述形容定义的对象。
在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中,对象数据可以是完整的数据库,也可以是数据库中的数据、图书、论文、图片、歌曲、网页等。
(三)元数据与对象数据的关系元数据与对象数据是描述与被描述的关系,元数据通过元素字段对对象数据的特征进行形象的表述和定义。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一本书书名是《白鹿原》,作者是陈忠实,出版社是江苏文艺出版社。
如果把这本书当作一个对象数据,正题名=《白鹿原》,责任者名称=陈忠实,出版者名称=江苏文艺出版社。
此类信息就是该对象数据(这本书)的元数据描述。
其中正题名,责任者名称,出版者名称就是元数据的元素字段。
当运用元数据完成对《白鹿原》这本书的定义和描述后,我们可以不通过对象数据,单凭元数据中的元素字段就可以大致了解这本书的基本情况。
二、元数据标准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数据共享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为了更加便捷的整合各级图书馆所做出的缺乏统一标准的数据信息,制定统一的元数据标准规范对于取得数据的控制权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目前各国陆续提出符合自己国情的元数据标准。
MARC(机器可读编目)元数据标准,DC(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元数据标准都是世界知名和权威的元数据标准。
国家图书馆元数据标准。
为了加强我国公共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的组织揭示能力,同时为了更好的整合利用分布于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自建数字资源,实现数字资源的同知同享,共用共惠,中国国家图书馆参考世界知名元数据标准并根据图书馆的性质和特点制定出了自己的元数据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