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2
- 格式:ppt
- 大小:430.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1节物质的变化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1、物理变化(1)概念: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2)现象:物质的形状发生变化或状态发生变化,或者形状和状态都发生变化。
注意:电灯泡(电炉丝、电饭煲等)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能量间的转化,由电能转化为热能、光能。
2、化学变化(1)概念: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实质: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2)现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产生某些现象,如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等。
注意:有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等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加热时水变为水蒸汽,电灯泡(电炉丝、电饭煲等)通电发光、放热等是物理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1、观察化学反应通常要注意:(1)反应前的现象(2)反应中的现象(3)反应后的现象(1)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
(2)演示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变化①取1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形状、颜色。
蓝色固体②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能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③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
(写出化学方程式)形成蓝色絮状沉淀2NaOH+CuSO4=Na2SO4 +Cu(OH)2↓④另取1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在大试管中加热,观察硫酸铜晶体有什么变化。
(写出化学方程式)蓝色固体逐渐变白CuSO4·5H2O = CuSO4 + 5H2O⑤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大试管,再在冷却后的硫酸铜白色粉末中逐滴加水,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写出化学方程式)白色固体逐渐变蓝CuSO4 + 5H2O === CuSO4·5H2O根据现象,进行分析:有颜色变化的实验是2、3、4 、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沉淀产生的实验是3, 原因是发生化学变化;有状态变化的实验是2、3、4、5, 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并总结出硫酸铜晶体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小结】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认识物质、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一、教学内容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二、考点清单重点:1、区别金属与非金属,举例说明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2、列举金属与非金属主要的性质差异(如导电性、导热性、金属光泽、延展性等)。
3、概述金属与酸、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
4、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说明某些现象。
5、了解置换反应的特点, 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难点: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说明某些现象。
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区别金属与非金属,探究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1、区别金属与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除汞外,元素的中文名称都带有金字旁。
比如金、银、铜、铁等。
2、探究金属的用途与金属性质的关系根据常见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我们可以推测:有金属光泽——可以做装饰品比较硬——可以做钻头、机器等。
有延展性——拉铁丝、打锄头、做铝箔等有导电性——铝丝、铜丝等做导线。
导热性——铁锅、铝茶壶等铁磁性——永久磁铁等。
小结: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具有一定的熔点和沸点等特点。
3、金属的化学性质(1)有些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如镁;有些金属能在纯氧中燃烧,如铁;有些虽不能燃烧,但也会反应,生成氧化物,如铜、铁、铝等分别能生成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铝。
氧化铝是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2Mg+O22MgO 2Cu+ O2 2CuO(2)金属跟酸的反应:Mg+ 2HCl==MgCl2+H2↑ Zn+ 2HCl==ZnCl2+ H2↑Mg+ H2SO4==MgSO4+H2↑ Zn+ H2SO4==ZnSO4+ H2↑(3)金属跟某些盐溶液的反应:Fe+CuSO4==FeSO4+Cu Cu+2AgNO3==Cu(NO3)2+2Ag例1. 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A. 延展性B. 导电性C. 弹性D. 导热性解析:能传递电信号,并能把这一信号传递到报警系统,这肯定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
第2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置换反应中的电子得失
Fe + H2SO4 =FeSO4 + H2↑铁变成亚铁离子,失去2个电子,氢离子得到电子
Cu + H2SO4 不反应
Fe+CuSO4反应能进行吗?
2.金属活动性顺序
3.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与中不同
四、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名称: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
符号:
金属活动性由()逐渐()
问:如果将氢也列入其中,应如何排列?可以通过什么实验?,
谐音:嫁给那美女,锌铁惜千斤,统共一百斤。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硫酸中的;
2、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里。
()思考:Na能置换出CuSO4溶液中的铜吗?
视频或者教师演示实验(钠极其活泼,甚至与水反应,将水中置换出来生成氢氧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此无法置换出铜。
)
五:本节课你的收获:
我的疑问:
试管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某同学对试管中固体的
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
A.Zn、Cu、Ag B.Zn、Cu C.Cu、Ag
D.Ag
这四种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是(填编号)。
那么锌和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试管中的溶液成分有哪些可能呢?
七、练习。
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教学目标:1、了解哪些物质是金属。
2、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
3、了解金属的用途与金属性质的关系。
4、了解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5、了解置换反应的特点。
6、通过典型金属和酸以及某些盐的反应,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7、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重点:了解置换反应,了解常见的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置换反应的特点,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药品器材:教学过程:一、哪些物质是金属1、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除汞外,元素的中文名称都带有金字旁。
请举出几种常见金属的实例。
――金、银、铜、铁等。
思考:你知道金属汞的中文名称上为什么没有金字旁,而却是个水字底?2、读图。
在课本P31部分金属图中,你知道其名称的有哪些,你曾用过金属制品的金属有哪些?3、金属的用途很广,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房屋建筑、交通工具、以及医疗设备都离不开金属。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金属?讨论后交流。
二、探究金属的用途与金属性质的关系1、金属的用途非常广泛,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用途。
而金属的用途是由金属的性质决定的。
为了研究金属的性质,推测某些金属的用途,或根据应用的需要去寻找具有某种特性的金属,我们能否初步建立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2、根据常见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我们可以推测:有金属光泽―――可以做装饰品比较硬―――可以做钻头、机器等。
有延展性―――拉铁丝、打锄头、做铝箔等有导电性―――铝丝、铜丝等做导线。
导热性―――铁锅、铝茶壶等铁磁性―――永久磁铁等。
小结: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具有一定的熔点和沸点等特点。
3、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方案或调查来分析金属的物理性质,证实它们有哪些用途。
(1)分析常见的金属有哪些物理性质。
―――例如:纯铁是一种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的固体,密度为7.9χ103千克/米3,熔点为1535℃。
有良好的延展性,有导电性、导热性、铁磁性。
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复习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延展性等特性的物质。
与氧气的反应: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与酸的反应:金属+酸→盐+氢气 与盐的反应: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依据:金属失去电子能力的强弱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一.金属活动性顺序:经过许多实验,人们总结出一些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下: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规律:①金属跟酸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②金属跟盐溶液的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才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二.置换反应:(1)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2)通式:A +BC =AC +B 或 A +BC =BA +C(3)金属跟酸、金属跟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湿法炼铜技术就是用置换反应制取金属:Fe+CuSO 4==FeSO 4+Cu三、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Zn + CuSO 4 == ZnSO 4 + Cu四.金属的化学性质:(1)有些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如镁;有些金属能在纯氧中燃烧,如铁;有些虽不能燃烧,但也会反应,生成氧化物,如铜、铁、铝等分别能生成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铝。
氧化铝是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2Mg+O 2 2MgO 2Cu+ O 2 2CuO(2)金属跟酸的反应: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Mg+ 2HCl==MgCl2+H2↑ Zn+ 2HCl==ZnCl2+ H2↑Mg+ H2SO4==MgSO4+H2↑ Zn+ H2SO4==ZnSO4+ H2↑(3)金属跟某些盐溶液的反应:Fe+CuSO4==FeSO4+Cu Cu+2AgNO3==Cu(NO3)2+2Ag习题练习:1.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A. 延展性B. 导电性C. 弹性D. 导热性2. 将一定量的镁条放入到过量的稀盐酸中,下列表示反应过程中变化关系的曲线,正确的是()A. B. C. D.3. 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片,则从反应开始到金属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是A. 向左偏B. 向右偏C. 先向左偏后向右偏D. 先向右偏后向左偏4. “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是被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
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二)基础训练1.选用金、银、铜等金属做钱币,从化学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A、硬度大B、化学性质比较稳定C、密度大D、有比较漂亮的色泽2.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Cu、Fe、Zn、Al、Ca B.K、Ca、Mg、Al、FeC.Ca、Ag、Zn、Fe D.K、Cu、Fe、Zn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Fe+6HCl=2FeCl3+3H2↑B.Cu+2HCl=CuCl2+H2↑C.Cu+2AgCl=2Ag+CuCl2D.2Al+6HCl=2AlCl3+3H2↑4.废旧计算机的某些部件含有Zn、Fe、Cu、Ag、Pt(铂)、Au(金)等金属,经物理方法初步处理后,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
剩余的固体中不应有的金属是: ( )A、Cu、AgB、Fe、ZnC、Pt、CuD、Ag、Au5.为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1)向试管中加少量稀盐酸,插入X,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2)在(1)所得溶液中插入Y,无明显现象。
(3)在(1)所得溶液中插入Z,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 )A.Z>X>Y B.X>Y>Z C.Z>Y>X D.X>Z>Y6.下列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但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 ) A. BaSO4 B. MgO C. Cu D. Zn7.在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中,金属往往失去电子而变成阳离子,在下列金属与稀酸的反应中,最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 )A.MgB.FeC.ZnD.Cu8.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 )A. Mn+2HCl ==MnC12+H2↑B. Mg +MnSO4== MgSO4+MnC. Mn+Cu(NO3)2===Mn(NO3)2+CuD. Fe+MnSO4 ==FeSO4+Mn9.金属R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CuSO4=Cu+R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金属R的活泼性比Cu要强C.该金属可以是金属铝D.该金属一定是铁10.向Cu(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下列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①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为Cu ②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为Fe③溶液中只有Cu2+、不溶物为Fe ④溶液中只有Fe2+、不溶物为Fe,CuA. 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11.常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在该顺序中:(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1 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 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 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5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6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所以, 总的说来(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4)或者一句话总结,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