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目前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网络资源不完善、缺少评价管理体系和使用推广不足等。
加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应采取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网络资源建设、健全评价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大推广力度等对策。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问题;对策一、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 领导重视不够建设精品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共享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大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和研究型学习。
精品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因此,一些高校领导非常关注学校里已经成功申请的国家级以及省级精品课的数量,将精品课程当成一种荣誉,当成对外宣传的资本,但很少关注精品课程的建设问题,更不关心已建成的精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情况。
可见,一些高校的领导对精品课程的认识还很不够,存在对精品课程的作用和意义理解片面的问题。
2 资金投入不足由于领导的重视不够,精品课程建设往往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建设经费标准为例,2010年四川职业技术学校规定精品课程建设经费标准为: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费用每门 2 000元,校级每门10 000元,省级每门45 000元(其中含省教育厅20 000元),这是各院校普遍的资金投入标准,但一门课投入三四万元是远远不够的。
暂且不说团队建设、教材建设、网站建设等所需支付的费用,单看教学录像的资金需求:录像成本一次 3 500元,后期制作每节课300元,平均每门课需要60课时的教学录像,可见这部分费用是很可观的。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教学录像制作粗糙,录像课时不足,直接影响了精品课程的示范效果。
3 网络资源不完善不少网上课程资源是在精品课程申报评审之际,匆忙上马,突击建成的[1]。
课程建设者对于如何以网络为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重组与再造、如何将共享资源建设与课程自身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等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
黑龙江省本科精品课程评审指标(2010)目录一、评审指标说明二、评审指标内涵黑龙江省教育厅二○一○年一月一、评审指标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确保学生受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重视以下几个问题:①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②在教学条件方面,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能。
③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
④在教学队伍的建设上,注重课程负责人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学团队结构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审指标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两部分,采用百分制,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占20%。
5.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6.评审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为:90-100分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不含60分)为不合格。
《汽车制动系统维修》精品课程规划建设方案一、课程建设规划(一)课程的建设目标及步骤L对学生而言:(1)培育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
即对客户行车安全的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2)训练学生具有规范、熟练的汽车制动系统的检测和维修技能(3)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判断、排除制动系统引发的常见故障(4)通过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学习,打下排除较复杂故障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5)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完成这样的目标,我们将通过课题组的合作工作,完成“汽车制动系统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的教学资源制作与整合,形成有特色的“自主学习平台”,这些教学资源包括:实施性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技能指导视频、实训指导方案(工作单、评价表)、习题及答案、助学资料等。
2.对学校和教师而言:(1)以骨干教师为引领,促进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形成和发展,首先完成资源的形成和整合。
如教材《车轮定位技能训练手册》的编写、拍摄视频,形成课件、工作单和评价表等,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的建设,逐步形成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和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校办学内涵建设。
3.形成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如果完成了一堂课所规定的工作任务,解决了一个实践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评价。
在教学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过程,可以对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做一番评价。
进而可对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协作关系做评价。
(二)课程建设步骤1.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材的编写,按照“领域--主题单元式”的思想编写《汽车制动系统检测与调整》和《汽车制动系统技能训练手册》教材。
2.课程建设:①完成《汽车制动系统检测与调整》课程的理论和实训的教学大纲,完善现有的电子课件、技能视频录像和试题库。
②加强教学研究,进一步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法。
3.实训室建设:不断改善实训教学条件,增加实训室硬件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方案]精品课程建设方案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和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XXX决定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指导思想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研究做人与研究做事的结合。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遵循整体优化、协调发展、以人为本、辐射示范原则。
建设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建成十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三至五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并力争创建达到国家级标准的精品课程。
建设内容包括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为进一步完善精品课程建设,学校应加强课程标准、教案库、课件库、题库、试题库、实验指导书、资料库等基本资源的建设,并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和专门的精品课程网站,以突出精品课程的开放性和示范性。
同时,学校应该将种类繁多的教学文件、教学资料、文献目录以及教学录像等资源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校内共享,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辐射功能和带动作用。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推动开发由文字教材、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案例汇编、题库、试题库、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立体化教材。
学校还应该鼓励并支持精品课程主讲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
为提高精品课程的实用性,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实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开展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
学校还应该加强情景教室和开放实训中心建设,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
学校与行业企业应该大力开展合作,共同搞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关于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市教育局、省属各中等专业学校:为加快实施《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2008—2012年)》(以下简称《职教大省规划》),提高我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根据《职教大省规划》提出的到2012年建设200门精品课程的要求,现就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各地各校认真贯彻落实。
一、基本任务精品课程是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序列化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理念、切实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科学有效的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是我省职教大省建设“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我省各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中职新课程中公共基础课(德育课、文化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基础平台课、专门化方向课程)等类别,逐步建立省级精品课程体系,力争到2012年建成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省级精品课程200门,基本覆盖我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为学校与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与教改范例。
为此,省教育厅将安排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对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扶持和奖励。
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其作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精心组织,广泛动员,抓好规划,全力支持,认真评审,积极推荐。
在确保2012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完成200门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各市要建设一批市级精品课程,各学校要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主干课程,全省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精品课程体系,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措施(一)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科学规划本地区中职学校的建设工作,指导学校根据自身的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在组织规划精品课程建设时,要以重点建设专业主干课为主,并充分考虑专业分布以及国家重点、省重点学校教学改革的示范作用。
制定出学校切实可行的高标准建设规划。
要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精品课程建设,每个重点建设专业至少要确定2门校级精品课程,每个专业明确2-3个核心技术技能,每门课程明确若干个核心技术与技能。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一、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说明1.本评审指标体系依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精神制定而成。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3.本指标以鼓励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创新,促进教学现代化为指导思想,着重考虑了:①教学内容与体系方面的经典与现代、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关系;②教学方法上,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评审两部分,分别用百分制记分。
总分为综合评审得分折算70%与特色评审得分折算30%后之和。
5.综合评审得分计算:M=∑K i M i,,其中K 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 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6.带*号的指标为核心指标,国家精品课程各核心指标得分均应在C以上(不含C)。
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说明(高职高专课程适用)1.本评审指标体系依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精神制定而成。
2.高职高专精品课程是指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系统性、适用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3.本指标以鼓励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创新,促进教学现代化为指导思想,评审时应结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特点着重考虑:(1) 理论教学应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内容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套,形成完整体系,突出产学结合特色,能很好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并尽可能考虑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2)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大纲系统完整,能充分体现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成果,指导思想把握准确,教学大纲即是本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又是指导学生自学的纲要。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2007)
总分:100
一、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估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精神制定而成。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估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②在教学方法上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
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估方案分为综合评估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估占7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30%。
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附件1:河北省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2007年)一、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说明二、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指标河北省教育厅二○○七年四月一、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说明1.本评估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冀教高[2005] 44号)等文件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
②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
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估方案分为综合评估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估占80%,特色及政策支持占20%。
5.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6. 本评估指标参照《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和《河北省精品(优秀)课程建设与评估方案》(试行)(冀教高[2004]20号)制订。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我校校园网开设的基本应用服务有:WWW服务、DNS服务、EMAIL服务和FTP服务。
高级应用服务有: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自动化系统,电子期刊及电子图书,IP电话,音视频点播服务,网络教育服务等。
校园网不仅满足了我校不断发展的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更为我校教学、科研、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应用环境。
目前学校拥有40余个与校园网连接的多媒体教室。
有联通数字图书馆和校园网的电子阅览室。
建立有配套设施齐全的CAI课件制作室。
通过课程建设,我校已有几十门课程制作了电子课件。
实验室以校园网为依托,设立专门的计算机房,为其配备了服务器、交换机、计算机和投影仪,不断改善硬件和软件环境,畅通无阻的局域网及其完备可靠的软件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实验教学。
1、所有学校永久性建筑已接入学校光纤主干。
2、学校所有教学楼教室、多媒体教室以及学校计算机室、办公室均100M网线到桌面。
3、所有精品课程资料均可在校园网上运行,在校园网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