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绿脓杆菌肺炎的诊断标准及临床表现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4.87 KB
- 文档页数:2
鸡绿脓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防控鸡绿脓杆菌病是一种重要的家禽疾病,对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
以下将对鸡绿脓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以及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1. 临床症状观察:鸡绿脓杆菌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腹部肿胀、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不振以及腹泻等。
在临床观察中,需要注意病鸡的口腔、肺、肠道等部位是否有绿色脓液的存在。
2. 病原菌分离与鉴定:在临床观察的基础上,需要从死亡或临床病鸡的解剖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可从肺、肠以及其他脏器中分离出鸡绿脓杆菌,然后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化反应以及血清学实验等手段进行鉴定。
3. 血清学检测:鸡绿脓杆菌病的血清学检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可以采集病鸡的血清,通过血凝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以及间接血凝试验等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抗体反应。
4. 分子生物学检测: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鸡绿脓杆菌病的诊断更为简便和准确。
常用的方法包括PCR扩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荧光PCR等。
二、防控措施1. 强化养殖管理:做好饲料卫生管理,采用高质量的饲料,加强饮水管理,促进鸡的免疫力,提高鸡对鸡绿脓杆菌的抵抗力。
2. 加强消毒措施:定期对鸡舍、饮水设备、饲料槽等进行消毒处理,阻断鸡绿脓杆菌的传播途径。
消毒剂可选择活力氧、高锰酸钾等。
3. 临床诊断与治疗:对于发现患有鸡绿脓杆菌病的病鸡,应立即进行隔离,并及时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饮水投药和皮下注射等。
药物选择上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
4. 疫苗接种:疫苗的接种是预防鸡绿脓杆菌病的重要措施。
根据病原菌的分离情况,可选择相应的疫苗进行接种。
常见的疫苗有鸡绿脓杆菌灭活疫苗和鸡绿脓杆菌亚单位疫苗等。
5. 做好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控制污染源,减少细菌繁殖的机会。
及时清理鸡舍内的各种粪便垃圾,并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对于鸡绿脓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我们可以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与鉴定、血清学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手段进行诊断,然后采取加强养殖管理、消毒措施、临床诊断与治疗、疫苗接种以及环境卫生管理等措施进行防控。
绿脓杆菌检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发表时间:2020-06-12T16:07:53.667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8期作者:母永贵[导读] 绿脓杆菌又被称为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形状呈长方形,喜好氧气,只进行单向的运动。
绿脓杆菌又被称为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形状呈长方形,喜好氧气,只进行单向的运动。
绿脓杆菌是一种机会性感染细菌,对植物也具有机会性感染,因为被感染后渗出液呈绿色,因此而命名。
绿脓杆菌在大自然中广泛分布,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
正常人的肠道、皮肤以及呼吸道中也存在绿脓杆菌。
绿脓杆菌分解蛋白质的能力较强且能产生多种与毒力有关的物质,例如:胰肽酶、外毒素a、胶原酶等等。
人体的任何部位及组织都可能发生绿脓杆菌感染。
常见感染部位有呼吸道、角膜、尿道。
绿脓杆菌会使人体免疫受损,虽然并不常见,但绿脓杆菌可能会造成肺炎,若隐形眼镜清洁不当也有机会引起眼角膜绿脓杆菌感染。
那么这种细菌该如何检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绿脓杆菌的检测以及注意事项。
一、绿脓杆菌检测方法由于绿脓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它的实验特征为产生绿色色素和氧化酶,因此利用这一特征可以采取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培养。
然后进行生化实验和菌体检验,检测的主要设备和材料为显微镜及恒温培养箱,选择的培养基和试剂为NAC琼脂平皿、NAC液体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尿素培养基、营养明胶、氧化酶试剂等。
检测程序如下:首先制作培养液,将样液放入培养基中,室温控制在37℃静置24小时。
将已经接种的NAC液体培养基放置在恒温37摄氏度的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然后观察其生长情况。
将并未产生绿色色素的样本转种于NAC琼脂平皿?,同样在37度恒温的环境下培养24小时。
绿脓杆菌在NAC液体培养基中会呈现出均匀浑浊状态,并带有菌膜,大部分菌株能够在培养液上半部分形成绿色色素,在NAC琼脂平皿上会形成边缘不齐且扁平的锯齿状菌落,菌落的直径为2~3毫米。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诊疗规范铜绿假单胞菌,又称绿脓杆菌,该菌引起的肺炎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是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治疗困难,病死率很高,已成为临床肺部感染中的一大顽症。
【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常为医院内感染。
多见于原有慢性心肺疾病,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激水、抗癌药物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或有应用呼吸机,雾化器治疗的病史。
起病可急可慢,有的呈隐匿发病。
重者有寒战,高热等明显中毒症状,部分患者伴相对缓脉,有咳嗽,咳大量黄脓痰,典型者咳翠绿色脓性痰。
有气短,进行性发绀,严重者可有呼吸衰竭,周围循环衰竭。
体征不典型。
(二)辅助检查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不明显,可有核左移或胞质内出现中毒颗粒。
2.痰涂片可见成对或短链状排列的革兰阴性杆菌,并经培养及生化试验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时或连续3次以上痰培养阳性,且其药敏试验相同,估计为同一株铜绿假单胞菌时有助诊断。
3.胸部X线检查多为弥漫性双侧支气管肺炎。
病变呈结节状浸润,后期融合成直径更大的模糊片状实变阴影,其间可见小透亮区并可有多发性小脓肿,下叶多见。
少数患者可有胸腔积液征象。
【治疗原则】(一)抗菌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建议选用如下抗菌药物治疗:1.β-内酰胺类氧哌嗪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
2.氟喹诺酮类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等。
其中环丙沙星敏感性最高。
3.氨基糖苷类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
轻症患者可单独选用氧哌嗪青霉素,或环丙沙星等。
重症患者可加用一种氨基糖苷类抗菌素联合治疗,也可用头孢他啶或亚胺培南治疗。
一旦取得细菌学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后,可据此再行调整。
(二)其他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多见于医院内感染,合并基础疾病及重症患者较多。
因此除抗感染治疗外应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及其他各项对症措施。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细菌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
2. 掌握绿脓杆菌的形态特征。
3. 熟悉绿脓杆菌的生化特性。
二、实验原理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土壤、水和植物表面。
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多种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烧伤感染等。
本实验通过分离纯化绿脓杆菌,观察其形态特征,进行生化实验,以鉴定绿脓杆菌。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样品:土壤、水体、植物表面等。
(2)培养基:营养肉汤、营养琼脂、伊红美蓝琼脂、葡萄糖发酵管等。
(3)试剂: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接种环、无菌移液器、无菌棉签等。
2. 实验仪器(1)显微镜(2)恒温培养箱(3)高压蒸汽灭菌器(4)无菌操作台四、实验方法1. 绿脓杆菌的分离(1)将土壤、水体、植物表面等样品采集后,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2)取适量稀释液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进行涂布培养。
(3)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2. 绿脓杆菌的形态特征观察(1)观察菌落特征:菌落呈绿色,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
(2)显微镜观察:取少量菌落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形态。
3. 绿脓杆菌的生化实验(1)葡萄糖发酵实验:将适量菌液接种于葡萄糖发酵管,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2)伊红美蓝琼脂实验:将适量菌液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观察菌落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绿脓杆菌的分离在营养琼脂平板上,观察到绿色菌落生长,经涂布培养后,菌落形态一致,表明已分离得到绿脓杆菌。
2. 绿脓杆菌的形态特征观察(1)菌落特征:菌落呈绿色,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
(2)革兰氏染色:细菌呈革兰氏阴性,呈长棒形,两端钝圆。
3. 绿脓杆菌的生化实验(1)葡萄糖发酵实验:接种后,发酵管内产生气泡,表明绿脓杆菌能发酵葡萄糖。
(2)伊红美蓝琼脂实验:接种后,菌落呈黑色,周围有绿色晕圈,表明绿脓杆菌具有氧化酶活性。
一、实验目的1. 学习绿脓杆菌的分离与培养方法。
2. 掌握绿脓杆菌的形态观察和特征鉴定。
3. 了解绿脓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二、实验原理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又称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运动性、形成芽孢和荚膜等特点。
绿脓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水、空气等,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多种感染。
本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绿脓杆菌,通过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运动性,并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等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绿脓杆菌标准菌株、土壤样品、营养肉汤、营养琼脂、生理盐水、无菌棉签、无菌镊子、无菌移液器、无菌试管、酒精灯、高压蒸汽灭菌器、显微镜、接种环、接种针等。
2. 试剂:革兰氏染液、氧化酶试剂、无菌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1. 绿脓杆菌的分离(1)取土壤样品10g,放入100ml无菌生理盐水中,振荡混匀,制成10^-1稀释液。
(2)取10^-1稀释液1ml,加入9ml无菌生理盐水中,制成10^-2稀释液。
(3)取10^-2稀释液0.1ml,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用接种环划线。
(4)将平板倒置,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2. 绿脓杆菌的鉴定(1)观察分离得到的菌落,挑选典型菌落,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
(2)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记录结果。
(3)进行氧化酶试验,观察菌体是否产生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绿脓杆菌的分离经过培养,营养琼脂平板上出现典型的绿色菌落,符合绿脓杆菌的特征。
2. 绿脓杆菌的鉴定(1)革兰氏染色:菌体呈革兰氏阴性,呈短杆状,两端钝圆,无芽孢,无荚膜。
(2)氧化酶试验:菌体产生颜色变化,说明具有氧化酶活性。
根据实验结果,分离得到的菌落符合绿脓杆菌的特征,可初步判断为绿脓杆菌。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分离和鉴定了绿脓杆菌。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绿脓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了解了绿脓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为后续研究绿脓杆菌的致病机制和防治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