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级经典的行测练习题

超级经典的行测练习题

超级经典的行测练习题
超级经典的行测练习题

类比推理作为判断推理中的一种题型,是在年才引入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因其考查形式新颖、对推理能力要求较高,近年来逐渐成为公务员考试的“新宠”。虽然类比推理整体难度

不大,但是随着考查形式和考查内容方面难度的加大,要想拿到全部分数也并非易事。这不仅需要应试者有较宽的知识面,还需要应试者具有较为缜密的类比推理能力。

要做到缜密的推理,必须紧紧抓住词项之间的关系,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度。可以从

以下两个方面来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度。

第一,尽量采取类比对象的本质属性或者接近本质属性的属性进行类比。

类推的客观基础是事物间的相似性,而事物的相似性可以表现为本质属性上的相似,也可以表现为非本质属性的相似。本质属性因其为事物内部稳定的必然的联系,它在客观上对其他属性的制约性最大。换言之,事物内在属性对其外推属性的制约性最大。因此,据之进

行类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结论的可靠性,至少要采取按最近本质属性的属性进行类比,尽量使事物在本质上趋于一致。

例:金刚石:石墨

。氧气:氮气。生石灰:熟石灰。红磷:白磷。二氧化碳:干冰

【专家解析】。金刚石和石墨化学元素相同为碳(),项氧气和氮气项生石灰和熟石灰(),则首先排除、项。项红磷和白磷化学元素都为,二氧化碳和干冰化学元素都为。但是,金刚

石和石墨均为单质,本质属性是同素异形体,而二氧化碳和干冰是均为化合物,本质属性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所以排除。红磷和白磷也为同素异形体。

例:蒸汽机:内燃机

。喷气机:战斗机。中药:西药。平板电视:液晶电视。脉冲电话:数字电话【专家解析】。蒸汽机和内燃机都是动力机械,他们的本质区别是制动原理不同,脉

冲电话和数字电话都是电话装置,他们的本质区别是传播原理不同。而、、三项都不符合这

个本质区别。

第二,增加据以类比的相同属性的数量,前提列举的类比属性越多,其可靠性越大。

在思维实践中,由于客观事物的暴露程度不同,或由于人的知识结构、认识水平不同,

对某些事物的属性是否为本质属性,一时难以确认,提醒大家,这时只要我们注意增加类比

对象的相同点或相似点,或然性就越小,可靠性就越高。因为同类对象的相同属性总是比非

同类对象多,而且两个类比对象的相同属性越多,就意味着他们的类别越接近,这样,待推的属性就有极大可能为比对象所共有。所以,增加类比对象相同属性的数量,是提高可靠性的重要方面。

例:酒:杯

。饭:桶。水:井。菜:筐。汤:碗

【专家解析】。酒和杯的关系是物品和其所盛器具,其中、、都符合这一关系。我们需

要寻找两个词项更多的相同属性,显然,题干中酒是液体,而选项中只有选项中的汤是液体,

这就找到了相对于、两项更多的相同属性。所以选择跟合适一些。

例:麦克风:话筒

。巧克力:糖果。炒鱿鱼:解雇。引擎:发动机。买单:结账

【专家解析】。麦克风和话筒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属于同一关系,而、、三个选项都是同一关系。需要寻找两个词项更多的相同属性,显然,麦克风是话筒的英译音,选项中

只有,引擎是发动机的英译音,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故为最佳选项。

总之,要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就要尽可能地确认对象间的相同点。相同点越多,

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越大,因为对象间的相同点越多,二者的关联度就会越大,结论就可能越可靠。反之,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会越小。此外,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类比前提中所根据

的相同情况与推出的情况要带有本质性。如果把某个对象的特有情况或偶有情况硬类推到另

一对象上,就会出现“类比不当”或“机械类比”的错误。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常识判断答题策略之关键词突破法

关键词突破法主要适用于关键词比较明显的试题。这种题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答案往

往隐藏在这些关键词之后,抓住了关键词,再进行分析,便可迅速解题。下面,结合历年试

题为考生讲解具体的运用方法:

例题:相传我国古代大诗人白居易每次做完诗后,都会读给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听。

白居易这样做的目的是()。

.检查作品的韵律是否琅琅上口.检查作品的内容是否通俗易懂

.检查作品的主题是否符合大众兴趣.在普通大众中推广自己的作品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文学知识,不算很难,但是题目设置比较巧妙,问题用小故

事的形式带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考查这样一个普通的知识点,如果改成直接提问的方式,出题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解答此题,考生只要抓住本题的特点,同时运用以下的方法就可以轻松完成解题。通读题干,首先根据后面的提问来找关键性的字句,然后根据这些关键性字句的相关信息来求取

答案。回到上题,题干问的是“这样做的目的”,这就要考生联系前文,是“读给一位目不识

丁的老太太听”,这样便很快找到了关键性的字句。再往深处思考,为什么是“目不识丁”的老太太,答案应该就隐藏在这个关键词之后。接下来,考生只要看看哪个选项跟“目不识丁”存在着前后的逻辑关系,便可轻松解出此题。回到题目,四个选项中唯有项的“通俗易懂”与“目不识丁”前后逻辑衔接得上,所以,正确答案选。

例题:“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

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首诗描写的花是()。

.牡丹.玫瑰.桂花.梅花

解析:本题借古人诗句来考查生活中的常识,古文不像现代文那样通俗易懂,加上作者创作时的意境,考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解答这种题的时候,考生要避重就轻,既然前

半部分词义难懂,可以从后面的问题入手,这样考生阅读前面的诗文便有了一定的针对性。

回到此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花”,考生可借此信息往前查找直接或者间接跟“花”相关的特征或者名称之类的字眼,来寻找解题之“证据”。细看诗文,题干第一句话中的“众芳摇落独暄妍”便告知了我们此花有别于常花,怒放于冬季,结合我们的生活常识,便可得知此花

为梅花,答案选。

例题“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这幅对联适用于()。

.吊唁道士.哀挽恩师

.恩师八十寿辰.书院大门

解析:此题也不是很难,考生用关键词法同样可以轻松破解。题干中的“音容宛在”和“手泽犹存”都代表已经过世,“因材施教”又常用于教师这个职业,这三个关键词便可推断出答

案为。

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之文章阅读题型概述与考点分类

文章阅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应试者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从山西省历年的考试分

析来看,本部分的主要形式是给出一篇综合性资料,后面给出几个问题,要求应试者根据对

文章内容的理解来回答问题,在备选答案中进行选择。文章阅读所给的文章内容一般比较广

泛,但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弄清楚这些知识本身,而是要求考生借助基本的语文知识来回答这

些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有很多都是直接针对文章中的某个字词或语句来进行提问的。虽然是文章阅读,但是中间有大量试题是直接针对字词和语句来命制的,也就是说文章阅读这一题

型实际上融合了原有的词语替换、语句表达、长句理解和片段阅读等全部题型,而且命题更

行测图形推理规律及答题技巧总结.

图形专项突破中绝大多数例题都是公考真题,命题规范,指导性明确,具有很高的价值。图形专项突破编写系统,几乎含盖图形推理全部类型的题目。 图形推理的两大灵魂是数量关系和图形的转动。牢牢把握住这两大灵魂就基本把握了图形推理题目。在这两大灵魂统帅下的十大基本规律,是每个想要在公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必须系统熟练把握的。 图形推理的两大灵魂:数量关系和图形的转动。这里以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为例子来说明图形推理的两大灵魂。 1. 答案:B 分析:方法一,从图形旋转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题目。顺时针方向看,会发现黑色小方框在作顺时针旋转。 具体的说,第一行三个图形中,黑色小方框在作顺时针旋转;然后从第三列往下看,发现黑色小方框仍然在作顺时针旋转。整个观察顺序是:第一行,从左向右,到了第三个图形,从上往下;到了右下角的图形,从右往左,到了左下角,再从下往上。

如果选择逆时针方向分析,会发现黑色小方框在作逆时针旋转。最后同样得到答案B。 方法二,从图形的数量关系来分析这个题目。图中含有黑色小方框的图形是成对出现的。因此答案为B。 2. 答案:A经验分享: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自己在整个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的经验的以及自己能够成功的考上的捷径。首先就是自己的阅读速度比别人的快考试过程中的优势自然不必说,平时的学习效率才是关键,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典型例题讲解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典型例题讲解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考试内容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不像统计图像那样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等特点,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这就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通常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应试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再有针对性的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做那些统计表的问题,面对大堆的数据觉得无从下手,而以为文字资料非常容易,这种想法常会导致在文字资料题上丢分。前面就已经说过,在资料分析中,最难的一类就是综合性的判断,统计表分析题只涉及对数字的比较和处理,虽说复杂点,却相对比较容易得分;而文字资料题却加上了对语意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是说,它比统计表又多了一个环节。这对那些急躁而又轻视文字资料的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 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十分明显。海拔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56.2%,200米—500米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陆地的29.5%,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为24%,500米—1000米高度的陆地占总面积的19%,人口占11.6%。也就是说,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比较低平的地区。尽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永久性居民已达海拔5000米的高度(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和我国西藏),最高城市也达到海拔3976米(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1.居住在海拔200米—500米这一高度内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 A.56.2% B.27.8% C.24% D.29.5 2.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在哪一个高度的陆地上? A.0—200米 B.200米—500米 C.500米—1000米 D.1000米以上 3.居住在1000米以上高度的人口比重是多少? A.10% B.8.2% C.11.6% D.9.3% 4.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是哪一个? A.我国的拉萨 B.南美洲的安第斯 C.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D.日本的广岛 5.海拔200米以上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为多大?

中考数学各类经典大题集锦

25. (6分) 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售价为每件50元,每个月可卖出210件;如果每件商品的售价每上涨1元,则每个月少卖10件(每件售价不能高于65元).设每件商品的售价上涨 x 元(x 为正整数),每个月的销售利润为 y 元. (1)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每件商品的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每个月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的月利润是多少元 (3)每件商品的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每个月的利润恰为2200元根据以上结论,请你直接写出售价在什么范围时,每个月的利润不低于2200元 23.(本小题满分12分)某电厂规定,该厂家属区每户居民如果一个月的用电量不超过a 千 瓦·时,那么这户居民这个月只需交10元电费;如果超过a 千瓦·时,则这个月除了仍要交10元的用电费以外,超过的部分还要按每千瓦·时 100 a 元交费. (1)该厂某户居民2月份用电90千瓦·时,超过了规定的a 千瓦·时,则超过的部分应交电费___*___元.(用含a 代数式表示) (2)下表是这户居民3月、4月用电情况和交费情况:

23、(12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2 40x x k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k 的取值范围; (2)如果 k 是符合条件的最大整数,且一元二次方程 240 x x k -+=与 210x mx +-=有一个相同的根,求此时m 的值. 22、(12分)美化城市,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南沙区近几年来,通过拆迁旧房,植草,栽树,修建公园等措施,使城区绿化面积不断增加(如图所示) (1)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011年的绿化面积为 公顷,比2010年增加了 公顷。 (2)为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计划到2013年使城区绿化地总面积达到公顷,试求这两年(2011~2013)绿地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 _ _ 60 _ 56_ 51_ 48 _ _ 2011 _ 2010 _ 2009 _ 2008

公务员考试行测各种题型解题技巧及考场技巧(总结版)精编版

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大全 考生们都知道,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做行测题没有行测答题技巧是不行的,那么短的时间内把每一道完完整整进行思考很难行得通,掌握一定技巧就很关键,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你就是王者。山西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了公务员行测试卷中可能用到的常用答题技巧,期望为考生备考提速。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数学运算: 1.分析选项整体性,三奇一偶选其偶,三偶一奇选其奇。 2.选项有升降,最大最小不必看,答案多为中间项;答案排序处在中间的两个中的一个往往是正确的选项。 3.选项中如果有明显的整百整千的数字,先代入验证,多为正解。 4.看到题目中存在比例关系,在选项中选择满足该比例中数字整除特性的选项为正解。 5.一个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答案中尾数不同,直接应用尾数法解题即可。 6.极值问题中,问最小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小的,问最大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大的(先代入验证)。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选词填空: 1.注意找语境中与所填写词语相呼应的词、短语或句子。 2.重点落在语境与所选词语的逻辑关系上,而不是选项的词语上。 3.选项中近义词辨析方向是从范围不同角度辨析的,选择范围大的。 4.从语意轻重角度辨析的,选项要么选最重的,要么选最轻的。 5.成语辨析题选择晦涩难懂的成语。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片段阅读: 1.选项要选积极向上的。 2.选项是文中原话不选。 3.选项如违反客观常识不选。 4.选项如违反国家大政方针不选。 5.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不选文字内容层面的选项。 6.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选择激励人的选项或在精神上有触动的选项。 7.提问方式是选标题的,选择短小精悍的选项。 8.提问方式是“错误的”“不正确的”,要通读材料在选择选项,不能断章取义。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逻辑推理: 1.数字比例与题干接近的选项要注意。 2.定义判断题注意提问方式是属于还是不属于。 3.定义判断若出现多定义,不提问的定义不用看。 4.削弱型和加强型推理题题干中未提信息若出现一般为无关选项。 5.评价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兼顾双方。 6.结论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为语气较弱的选项。 7.排除弱化项、主观项、论题偏离项,剩下往往是答案。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图形推理 1.图形本身变化不大考虑对称、旋转、平移、翻转等。 2.图形本身变化较大考虑元素数量、叠加等。 3.若图形复杂多变且出现怪图,重点考虑共性,如共同元素数量、位置关系等。 4.空间型图形推理注意合理利用橡皮、小刀等工具模拟题干。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数列问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图形推理考点汇总

一、动态位置变化 1、移动:图形在平面上的移动,图形本身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改变,分析移动规律时要找准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A.上下、左右;折返、循环 B.顺、逆时针:就近原则、平均原则 (不一定到顶端才转弯、十六格注意优先看边上的) 2、旋转 A.时针法区分旋转和翻转的区别: 时针方向一致为旋转;不一致为翻转 B.箭头法判断图形方向和角度 图形由多个元素构成时:分开分布分析;结合选项排除 时钟模型考法:指针的旋转;夹角度数的变化 移动又旋转:注意移动方向 3、翻转: A.时针法区分旋转、翻转 B.左右翻转与原图形数轴对称;上下翻转与原图形横轴对称 二、静态位置关系:元素一般不同,每幅图形的元素相对位置呈某种规律。 线:垂直、平行 复杂图形的位置:相离、外切、相交、内接、包含 三、叠加和遍历:元素相似

1、叠加的考法: A.完全叠加 B.叠加与动态位置变化的结合:去异存同、去同存异、黑白叠加、米格叠加、任性叠加 2、遍历:所有都经历一遍 考法:与位置结合考察 A.单元素遍历:乱中求同 B.整体遍历:缺啥补啥 C.局部遍历(相邻遍历):相邻求同 四、属性和数数(元素凌乱) 1、数点:交点、切点 考法: A.只数十字交叉点 B.普通交点和十字交叉点一起数 C.只数直线和曲线的交点(图形由为数不多的直线曲线构成) D.只数切点 E.交点和切点一起数 特殊点:线段出头数;黑白点(黑白分开数) 2、曲直线和数线 (1)曲直线:全直、全曲、半曲半直

考法: A.全直/全曲 B.直线和曲线间隔排列 C.三种图形循环排列 (2)数线的考法:有曲有直时,一般考曲线 A、线相等 B、线递增、递减 C、乱序例:5、3、4、1、(2) D、线的数量呈对称例:5、3、4、1、(2) E、线的数量具有和差关系例:1、2、3、5、(8) 3、直角图形与数角 (1)直角图形:全直角 (2)数角(锐角、直角总数;内角、外角) 考法:同数线 4、封闭性和数面 封闭和开放: a.首尾重合且路线不重复的图形是封闭图形,否则是开放 b.有封闭区域的开放,也称为半开半闭图形 c.封闭区域在图形推理中俗称面

行测资料分析练习试题及答案专题

行测资料分析练习题及答案专题 根据下列文字材料回答1-5题。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0年底,全国党员总数已达6451万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2%;女党员1119万名,占党员总数的17.4%;少数民族党员401.1万名,占党员总数的6.2%。 党员队伍结构不断改善,分布状况更趋合理。目前全国35岁以下的党员有1439.1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2.3%。党员队伍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3237.4 万名,占党员总数的50.2%。其中,大学本、专科学历1319.3万名,占20.5%;研究生学历41.1万名,占0.6%。 2000年底,党员队伍中有工人、农牧渔民3166万名,占党员总数的49.1%;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76.3万名;机关干部592.3万名;事业、企业单位管理人员618.2万名。 据介绍,近年来,全国发展党员数量保持均衡,1990年至2000年,全国共发展党员2175.9万名,平均每年发展党员197.8万名;新党员的构成、分布明显改善,去年全国发展的党员中,35岁以下青年占73.95%,生产、工作一线的党员约占50%;同时女党员在党员队伍中所占比例明显增长,1995年全国发展女党员数占新党员总数的20.9%,2000年达到26.7%。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壮大,到2000年底,全国共有入党申请人1395.4万名,入党积极分子764.6 万名,分别比10年前增加了315.2万名和211.6万名。 1.截至2000年底,我国男性党员人数为: A.5332万 B. 1439万 C、6451万 D.3794万

2.2000年底党员队伍中,具有大学本、专科学历以上的党员约有:A.3237.4万 B.2157.2万 C.1360.4万 D.784.8万 3.2000年底事业企业单位管理人员中的党员人数占全国党员总数的比例约为:A.9.2% B.9.6% C.9.3% D.9.8%4.2000年全国新发展的女党员占新党员总数的比例与1995年相比,高出了几个百分点: A、5.6 B、7.2 C、6.4 D、5.8 5.1990年底全国共有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各多少人: A.1080.2万 627.8万 B.897.6万 627.8万 C.1080.2万 553万 D.897.6万 553万 【答案】1、A 2、C 3、B 4、D 5、C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练习题及答案(24日),根据下列文字和图表回答6—10题。 “九五”期间(1996—2000年),我国全面完成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部署:1996—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为67884.6亿元,74462.6亿元,78345.1亿元,81910.9亿元和8940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为22913.5亿元,24941.1亿元,28406.2亿元,29854.7亿元和32619亿元。附:“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率和商品零售价格增长率图:

初二数学八年级各种经典难题例题非常经典

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 ) A . B . C .或 D . 1.一个凸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50°,则这个凸多边形所有对角线的条数总共有( ) A .42条 B .54条 C .66条 D .78条 3、若直线与的交点在轴上,那么等于( ) (竞赛)1 正实数,x y 满足1xy =,那么44 114x y +的最小值为:( ) (A) 12 (B)58 16.如图,直线y=kx+6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E ,F.点E 的 坐标为(-8,0),点A 的坐标为(-6,0). (1)求k 的值; (2)若点P(x ,y)是第二象限内的直线上的一个动点,当 点P 运动过程中,试写出△OPA 的面积S 与x 的函数 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探究:当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A 的面积为8 27,并说明理由. 6、已知,如图,△ABC 中,∠BAC=90°,AB=AC,D 为AC 上一点,且∠BDC=124°,延长BA 到点E ,使AE=AD,BD 的延长线交CE 于点F ,求∠E 的度数。

7.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将此正方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AB 边落在X 轴的正半轴上,且A 点的坐标是(1,0)。 ①直线y=43x-83 经过点C ,且与x 轴交与点E ,求四边形AECD 的面积; ②若直线l 经过点E 且将正方形ABC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 的解析式, ③若直线1l 经过点F ?? ? ??-0.23且与直线y=3x 平行,将②中直线l 沿着y 轴向上平移32个单位交x 轴于点M ,交直线1l 于点N ,求NMF ?的面积. (竞赛奥数)如图,在△ABC 中,已知∠C=60°,AC >BC ,又△ABC ′、△BCA ′、△CAB ′都是△ABC 形外的等边三角形,而点D 在AC 上,且BC=DC (1)证明:△C ′BD ≌△B ′DC ; (2)证明:△AC ′D ≌△DB ′A ;

(完整版)行测解题技巧汇总

递推型: 1,0,1,1,2,( ),5 A+B=C 1+0=1 0+1=1 1+1=2 1+2=3 2+3=5 3,9,6,9,27,(),27 a.36 b.9 c.18 d.1/16 A*3=D 3*3=9 9*3=27 6*3=18 9*3=27 113,202,222,400,(440)a.400 b.555 c.518 d,628 (113-2)*2=222 (202-2)*2=400 (222-2)*2=440 4/3,0,4,8,(28) a.27 b.21 c.18 d.28 4/3+0=4/3 0+4=4 4+8=12 4/3*3=4,4*3=12 或者 3^-1+1 3^0-1 3^1+1 3^2-1 3^3+1=28 1,3,2,4,5,16,() a.50 b.86 c.75 d.71 1*3-1=2 3*2-2=4 2*4-3=5 4*5-4=16 5*16-5=75

3,2,3,7,18,(B) a.36 b.47 c.24 d.70 以第一个3为基数,分别乘以各项 2*3=3+3 3*3=2+7 7*3=3+18 18*3=7+47 或者: 3B=A+C 2,1,-2,-10,4,( ) A-40 B8 C-72 D-6 2*1-4 = -2 1*(-2)-8 = -10 (-2)*(-10)-16= 4 (-10)*4-32= -72 0,3,17,95,() A、119 B、239 C、479 D、599 1*1-1=0 2*2-1=3 3*6-1=17 4*24-1=95 5*120-1=599 1,2,6,24,120 分别乘以2,3,4,5 3,16,45,96,(175 ),288 1*3=3 2*8=16 3*15=45 4*24=96 5*(35)=(175) 6*48=288 3,8,15,24,(35),48 5 7 9 11 13 4,9,15,26,43,(71 ) 5,6,11,17,28 A+B=C 2,1,3,7,24,( 103 ) 2+1*1=3 1+3*2=7 3+7*3=24 7+24*4=103

公务员考试经典行测图形推理100道(附答案详解)

公务员考试经典行测图形推理100道(附答案详解) 第1道C 本題所有圖形均為左右對稱的 將左邊的一半去掉,剩下的右半邊依次為數字1234 據此,可知後面為5。 第2题A 解析:去异存同 前图为:第一个图形与第二个图形重合,相同部分余下. 第二套图也如此.

第3题C 横着看三个图为一列 把外切小黑圆看成+,把内切小黑圆看成- 每一列都是图1和图2通过上面的算法和规律推出第3个图 第4题C 第一套图是逆时间转,每转90度加下面+一横 第二套图是从有小圆的90度扇形,开始逆时间旋转,每旋转一次,原有小圆的90度扇形+一个小圆,其他的90度扇形也加一个圆。 同理第3个图是:再图2的基础上再转90度,也是每转一次原有小圆扇形再+一个小圆,其他地方也同样加一个小圆。 根据以上的规律,能符合此规律的只有C项

第5题C 异色相加为黑,同色相加为白 第6题B 解析:(方法一) 把内分割线,分割出来的两个图形分别算出其比划再组成这个图行总的笔划(重合的线段算为2划)。 根据这个规律:第一套图的笔划是:6,7,8 第二套图的笔划是:9,10,11 (方法二) 看内角的个数呈规律递增;第一套图:6,7,8 第二套图:9,10,11 第7道C 第一套图的3个图的阴影部分可以组成一个全阴影图形

同理,第二套图的3个阴影部分也可以组成一个全阴影图形 第8道B 第一套是图内的3个原色不同,第二套是图内的3个原色相同,而且一一对应相似,两套图的3个图项的外框都是只有一个。 第9道B 根据第一套图和第二套图的各项图形方面不同,一一对应相似性, 第一套图:图1是左右对称,方位是左右。 图2是轴对称,方位是上下,左右;其对应相似性的图形是第二套图的图2。 图3是上下对称,其对称相似性的图形是第二套图的图1 那么现在就只有第一套图的图1没有对应关系,根据其左右对称的相似性只有B项符合,故答案为B 第10道B 若考虑把图2,图3,图4通过翻转、旋转、镜像,而组成图1,那么这样每个选项都可以。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典型例题讲解及攻略培训讲学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典型例题讲解及攻略

2009年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典型例题讲解及攻略2008-08-22 14:47:48 来源:考试吧标签:2009年公务员公务员行测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考试内容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不像统计图像那样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等特点,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这就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通常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应试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再有针对性的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做那些统计表的问题,面对大堆的数据觉得无从下手,而以为文字资料非常容易,这种想法常会导致在文字资料题上丢分。前面就已经说过,在资料分析中,最难的一类就是综合性的判断,统计表分析题只涉及对数字的比较和处理,虽说复杂点,却相对比较容易得分;而文字资料题却加上了对语意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是说,它比统计表又多了一个环节。这对那些急躁而又轻视文字资料的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 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十分明显。海拔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56.2%,200米—500米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陆地的29.5%,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为24%,500米—1000米高度的陆地占总面积的19%,人口占11.6%。也就是说,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比较低平的地区。尽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永久性居民已达海拔5000米的高度(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和我国西藏),最高城市也达到海拔3976米(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1.居住在海拔200米—500米这一高度内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 A.56.2% B.27.8% C.24% D.29.5 2.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在哪一个高度的陆地上?

高中不等式所有知识及典型例题超全

一.不等式的性质: 二.不等式大小比较的常用方法: 1.作差:作差后通过分解因式、配方等手段判断差的符号得出结果; 2.作商(常用于分数指数幂的代数式);3.分析法;4.平方法;5.分子(或分母)有理化; 6.利用函数的单调性;7.寻找中间量或放缩法 ;8.图象法。其中比较法(作差、作商)是最基本的方法。 三.重要不等式 1.(1)若R b a ∈,,则ab b a 22 2≥+ (2)若R b a ∈,,则2 22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2. (1)若*,R b a ∈,则ab b a ≥+2 (2)若*,R b a ∈,则ab b a 2≥+(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R b a ∈,则2 2??? ??+≤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0x >,则12x x + ≥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2x x +≤-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1122-2x x x x x x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若0>ab ,则2≥+a b b a (当且仅当b a =时取“=”) 若0ab ≠,则22-2a b a b a b b a b a b a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4.若R b a ∈,,则2 )2(222b a b a +≤+(当且仅当b a =时取“=”) 注:(1)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和的最小值,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可以求 它们的积的最小值,正所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2)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 (3)均值定理在求最值、比较大小、求变量的取值范围、证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5.a 3+b 3+c 3≥3abc (a,b,c ∈ R +), a +b +c 3 a =b =c 时取等号); 6. 1n (a 1+a 2+……+a n )(a i ∈ R +,i=1,2,…,n),当且仅当a 1=a 2=…=a n 取等号; 变式:a 2+b 2+c 2≥ab+bc+ca; ab ≤( a +b 2 )2 (a,b ∈ R +) ; abc ≤( a +b +c 3 )3(a,b,c ∈ R +) a ≤ 2a b a +b ≤ab ≤ a +b 2 ≤ a 2+b 2 2 ≤b.(0b>n>0,m>0; 应用一:求最值 例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y =3x 2+12x 2 (2)y =x +1x

行测解题技巧--绝密

行测题怎样涂卡最有效率 行测135-140道题120分钟,加上涂答题卡,我们可以来核算下时间: 1. 7200秒÷140题=秒,只是做完题目,我们不填写答题卡 2. 如果我们用600秒÷140题=秒来涂答题卡,那我们就只有秒来做每一道题目了。 所以怎么样争取时间是行测考试的关键,今天我们只谈如何填写答题卡。 首先,我们来统计一下大家做行测题都是怎么涂卡的到底怎样涂才最有效率 方法一:有人说做一题涂一题比较快,国考一般时间都不可能够, 所以还是一题一题涂保险些,而且不容易涂错,但是换笔还是比较麻烦的; 方法二:有人说做完再统一涂卡,时间分配较合理,但容易图错,而且可能因为时间不够而涂不完;怎么能做一个涂一个呢麻烦!!! 就是做完再涂。 方法三:感觉做一部分涂一部分比较好,我用的是考试专用铅笔,就是前面的笔头是宽扁的,是比一般的铅笔快。 最科学的是做一题涂一题,以及三点意见: 1.考试的时候先做自己最擅长的部分,有利于良好考试心态情绪的保证; 2.把握答题卡的序号分配,答题卡一般分7大块,注意顺序的分配,防止顺序错误;3.同学们担心铅笔换来换去耽误时间问题有个方法可以解决,把一支2B铅笔两头都削好,一头是圆的用于做题目,一头是方的用于涂答题卡。 数字特性法速解数量关系题 提示:数字特性法是指不直接求得最终结果,而只需要考虑最终计算结果的某种“数字特性”,从而达到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 掌握数字特性法的关键,是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字特性规律。(下列规律仅限自然数内讨论) (一)奇偶运算基本法则 【基础】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推论】 1.任意两个数的和如果是奇数,那么差也是奇数;如果和是偶数,那么差也是偶数。 2.任意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奇数,则两数奇偶相反;和或差是偶数,则两数奇偶相同。(二)整除判定基本法则 1.能被2、4、8、5、25、125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2(或5)整除的数,末一位数字能被2(或5)整除; 能被4(或 25)整除的数,末两位数字能被4(或 25)整除; 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末三位数字能被8(或125)整除; 一个数被2(或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一位数字被2(或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4(或 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两位数字被4(或 2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三位数字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 2.能被3、9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3(或9)整除的数,各位数字和能被3(或9)整除。 一个数被3(或9)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相加后被3(或9)除得的余数。 3.能被11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11整除的数,奇数位的和与偶数位的和之差,能被11整除。 (三)倍数关系核心判定特征 如果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如果x= y(m,n互质),则x是m的倍数;y是n的倍数。 如果a∶b=m∶n(m,n互质),则a±b应该是m±n的倍数。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历史的答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学生掌握答题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答题,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下面大范文网将为大家带来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 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我平时所说的时间定位)。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

行测解题技巧

最科学的是做一题涂一题,以及三点意见: 1.考试的时候先做自己最擅长的部分,有利于良好考试心态情绪的保证; 2.把握答题卡的序号分配,答题卡一般分7大块,注意顺序的分配,防止顺序错误;3.同学们担心铅笔换来换去耽误时间问题有个方法可以解决,把一支2B铅笔两头都削好,一头是圆的用于做题目,一头是方的用于涂答题卡。 数字特性法速解数量关系题 提示:数字特性法是指不直接求得最终结果,而只需要考虑最终计算结果的某种“数字特性”,从而达到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 掌握数字特性法的关键,是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字特性规律。(下列规律仅限自然数内讨论) (一)奇偶运算基本法则 【基础】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推论】 1.任意两个数的和如果是奇数,那么差也是奇数;如果和是偶数,那么差也是偶数。 2.任意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奇数,则两数奇偶相反;和或差是偶数,则两数奇偶相同。 (二)整除判定基本法则 1.能被2、4、8、5、25、125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2(或5)整除的数,末一位数字能被2(或5)整除; 能被4(或25)整除的数,末两位数字能被4(或25)整除; 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末三位数字能被8(或125)整除; 一个数被2(或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一位数字被2(或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4(或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两位数字被4(或2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三位数字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 2.能被3、9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3(或9)整除的数,各位数字和能被3(或9)整除。 一个数被3(或9)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相加后被3(或9)除得的余数。 3.能被11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11整除的数,奇数位的和与偶数位的和之差,能被11整除。 (三)倍数关系核心判定特征 如果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如果x=y(m,n互质),则x是m的倍数;y是n的倍数。 如果a∶b=m∶n(m,n互质),则a±b应该是m±n的倍数。 【例22】(江苏2006B-76)在招考公务员中,A、B两岗位共有32个男生、18个女生报考。已知报考A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3,报考B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2:1,报考A岗位的女生数是()。 A.15 B.16 C.12 D.10

公务员考试行测图形推理思路总结

公务员考试行测图形推理思路总结 行测图形推理其难度相对于其他题型来说要简单一些,考察的考点也以常见的考点为主,如数量型题目出现频率较高的仍然是部分数封闭区间数、而求同求异的题型中有两题相对来说考生见到的频率较低,比如考察封闭区间形状的求同求异,将两者结合考察,另外还有一个考点考察图形内部线条交点的位置,其余均为常见考点,所以考生在复习时还是要多想想常见的考点,另外遇见新的考点要及时总结,加入到自己的理论总结中,以便在以后做题的时候能够快速想到。接下来为大家总结一下常见的解题思路: 一、图形相似: (一)位置关系(组成元素完全相同):①平移(上下、左右、顺逆) ②旋转(顺逆) ③翻转(上下、左右) (二)组合叠加(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①直接叠加(全部保留) ②去同存异 ③去异存同 ④规律叠加(颜色叠加的变化) (三)有时也会找对称性及元素位置遍历 二、图像相异:(以下规律有简单的顺序规律) (一)小图像(种类、数量、传递) (二)面:①部分数(图呈粗线条或复杂图案时较长用) ②封闭空间(都有洞或洞较多或是呈粗线条) (三)自身特点:①对称性:轴对称(是否是? 几条对称轴? 对称轴方向?)

中心对称(是否是?) ②直曲性 ③封闭开放性 (四)位置关系:①相离、相切、相交、 ②元素遍历(元素的遍历、位置遍历) ③点线连接 注:(三)与(四)分组分类题型较长用 (五)线:①直线数②曲线数③线条总数④多笔画 (六)点:①交点(普通、直曲交点)②切点③十字交叉点 (七)角:①锐角②直角③钝角④三角形个数 三、空间立体图形(折纸盒问题) (一)画橡皮(以一个面为准滚动依次画出) (二)找矛盾排出选项:①对面不能相邻原则 ②两面确定法(虎口袖口法) ③找公共点确定三个面图形方向交点等

2013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典型例题讲解-统计表分析法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典型例题讲解 ---统计表分析 一、统计表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 (一)、统计表的内容与基本格式 统计表是指把获得的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按一定的顺序填列在一定的表格之内的表格。任何一种统计表,都是统计表格与统计数字的结合体。统计表是系统提供资料和积累资料的重要形式。 根据统计表的构成情况,统计表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三类。统计表具有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提纲挈领等优点。统计表的基本格式如下: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国际比较单位:% 从外形看,一个统计表至少由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四部分构成。

1、标题是表的名称,用以概括地表列全部统计资料的内容; 2、标目说明表内数字的含义,标目包括横标目和纵标目,用来表示表中被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 3、线条是指表的边框、顶线和底线; 4、数字是表内统计指标数值。在数字格中,若出现“……”符号时,表示暂缺或省略不计;若出现“--”符号时,则表示该格不应有数字。 (二)、统计表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表具有一目了然、条理清楚的优点,答题时首先要看清标题、纵标目、横标目以及注释,了解每行每列的数据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答题。 一般来讲,关于统计表的问题,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直接从图表上查阅答案,这种问题比较简单;第二种需要结合几个因素,进行简单的计算,这就要求应试者弄清题意,找准计算对象;第三种是比较复杂的分析和计算,需要综合运用图表所提供的数字。 在解答统计表问题时,首先要看清试题的要求。通览整个材料,然后带着问题与表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二、统计表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初二数学八年级各种经典难题例题(含答案)非常经典

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 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 ) 8 A. 20° B . 120° C. 20° 或 120° D. 36° 1. 一个凸多边形的每- 个内角都等于 150 ° ,则这个凸多边形所有对角线的条数总共有 () A . 42 条 B . 54条 C . 66条 D .78条 3、若直线y Kx 1与y k 2x 4的交点在 k x 轴上,那么 等于( ) k A.4 B. 4 C.1 D. 1 1 1 (竞赛)1正实数x, y 满足xy 1,那么-4 =的最小值为:() x 4y 1 5 r? (A) - (B) - (C)1 (D) 2 2 8 (竞赛)在厶ABC 中,若/ A >Z B ,则边长a 与c 的大小关系是( ) i 1 A 、a > c B 、c >a CC a > 1/2c D c > 1/2a i 16.如图,直线 y=kx+6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 E , F.点E 的 坐标为(-8 , 0),点A 的坐标为(-6 , 0). (1) 求k 的值; (2) 若点P(x , y)是第二象限内的直线上的一个动点,当 点P 运动过程 中,试写出厶OPA 的面积S 与x 的函数 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 ) 27 (3) 探究:当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 OPA的面积为,并说明理由 8

6、已知,如图,△ ABC中, / BAC=90 , AB=AC,D为AC上一点,且/BDC=124 , 延 长BA到点E,使AE=AD,BD勺延长线交CE于点F,求/ E的度数。 7.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将此正方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AB边落在X轴的正半轴 上,且A点的坐标是(1,0)。 4 8 ①直线y=3x- 3经过点C,且与x轴交与点E,求四边形AECD的面积; 3 3 ②若直线I经过点E且将正方形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I的解析式, 3 2 ③若直线I,经过点F -.0且与直线y=3x平行,将②中直线I沿着y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 2 3 交x轴于点M ,交直线I,于点N ,求NMF的面积. 3 斗5 6

100道经典行测图形推理题

100道经典行测图形推理题 第1道C 本題所有圖形均為左右對稱的 將左邊的一半去掉,剩下的右半邊依次為數字1234 據此,可知後面為5。 第2题A 解析:去异存同 前图为:第一个图形与第二个图形重合,相同部分余下. 第二套图也如此.

第3题C 横着看三个图为一列 把外切小黑圆看成+,把内切小黑圆看成- 每一列都是图1和图2通过上面的算法和规律推出第3个图 第4题C 第一套图是逆时间转,每转90度加下面+一横 第二套图是从有小圆的90度扇形,开始逆时间旋转,每旋转一次,原有小圆的90度扇形+一个小圆,其他的90度扇形也加一个圆。 同理第3个图是:再图2的基础上再转90度,也是每转一次原有小圆扇形再+一个小圆,其他地方也同样加一个小圆。 根据以上的规律,能符合此规律的只有C项

第5题C 异色相加为黑,同色相加为白 第6题B 解析:(方法一) 把内分割线,分割出来的两个图形分别算出其比划再组成这个图行总的笔划(重合的线段算为2划)。 根据这个规律:第一套图的笔划是:6,7,8 第二套图的笔划是:9,10,11 (方法二) 看内角的个数呈规律递增;第一套图:6,7,8 第二套图:9,10,11 第7道C 第一套图的3个图的阴影部分可以组成一个全阴影图形

同理,第二套图的3个阴影部分也可以组成一个全阴影图形 第8道B 第一套是图内的3个原色不同,第二套是图内的3个原色相同,而且一一对应相似,两套图的3个图项的外框都是只有一个。 第9道B 根据第一套图和第二套图的各项图形方面不同,一一对应相似性, 第一套图:图1是左右对称,方位是左右。 图2是轴对称,方位是上下,左右;其对应相似性的图形是第二套图的图2。 图3是上下对称,其对称相似性的图形是第二套图的图1 那么现在就只有第一套图的图1没有对应关系,根据其左右对称的相似性只有B项符合,故答案为B 第10道B 若考虑把图2,图3,图4通过翻转、旋转、镜像,而组成图1,那么这样每个选项都可以。

行测资料分析国考省考真题与答案-题库

【2012年政法干警录用考试】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输出国之一,出国留学人数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5%,2011年累计出国留学人数比1978年规模扩大了375倍。留学群体低龄化趋势明显,2010年我国出国留学高中及以下学历学生占当年留学总人数的19.8%,据2011年美国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赴美留学人数约占当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的45%,2011年赴美留学人数为15.76万人,且仍然保持20%~30%的年增长速度。 一、根据下表,回答101—105 题。 101.截止2011年,我国半数以上出国留学人员是从哪年开始出国的? A、2006年以前 B、2006年 C、2007年 D、2008年 102.2010年我国大学及以上学历留学人员人数大约是 A、不到21万人 B、接近22万人 C、接近23万人 D、超过24万人 103.2011年当年出国留学人数较1978年翻了。() A、接近3番 B、接近4番 C、接近5番 D、接近6番 104.2011年赴美留学人数比2010年增长约() A、20% B、23% C、26% D、29% 105.从上述资料肯定可以推出的是() A、美国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留学接收国 B、2008-2011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同比增长在5%左右 C、2010年底我国出国留学累计人数与4年前比实现翻番 D、2012年我国赴美留学人数预计在18万~21万人之间 二、根据所给资料,回答106—110题。 2011年我国网上购物保持调整发展态势,全年网购总额达到8090亿元,比2010年增长72.90%,占到了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4.46%,网购人数达到2.12亿,比2010年增长14.59%,占到2011年全国网民数的41.50%,比2010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某调查机构选取4大区域中最具代表性的30个城市为目标调查地,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这30个城市共有8636万个网购消费者。网购总额占到当年全国网购总额的44.67%。服装是网上购买人数和购买金额均最多的商品类别。2011年中国服装网购市场总额为全年网购总额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