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肾解毒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一)
- 格式:docx
- 大小:12.64 KB
- 文档页数:2
温肾排毒汤楼主ad4561 2007-12-25 20:05:59 温肾排毒汤来源:《福建中医药》2004,2∶28。
组成:生大黄6~15克,附子9~15克,苏叶30克,六月雪30~60克,绿豆15~30克,半夏9~15克,积雪草15~30克,黄连3克,生甘草6克,白术12克,黄芪30克,泽泻30克,茯苓20克。
用法:1日2剂,水煎早晚各1次。
【功效】清降浊,温阳利水,通腑泄浊。
主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加减:临证须掌握辨别大便干稀。
若大便干结或正常,可按正常用量;若脾肾阳虚,大便偏溏者,也可在温肾补脾的基础上酌加大黄,但应控制剂量;若腹泻1天10多次则不宜用大黄,应以温补培土为主。
方论:方中大黄清热解毒,通腑泄浊,附子温补肾阳,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茯苓利水渗湿,泽泻配白术利水除饮。
六月雪、积雪草燥湿解毒,祛风消肿,活血祛瘀;苏叶行气和胃,疏风透邪;半夏,黄连和中降逆,清热化湿。
诸药合用,共奏升清降浊,温阳利水,通腑泄浊之效。
验案:用本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64例,其中男27例,女37例;年龄26~50岁12例,51~60岁20例,61~70岁28例,71岁以上4例;其基础疾病为慢性肾炎2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6例,紫癜性肾炎2例,高血压房颤1例,高血压肾损害3例,糖尿病肾病13例,慢性肾盂肾炎19例,尿酸性肾病5例,碎石后致尿毒症晚期1例,肾结核切除一侧肾致尿毒症晚期1例。
本方煎服,早晚各1次,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
要求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结合必要的控制高血压、纠正酸中毒等一般对症处理。
结果: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肾功能提高Ⅰ级)14例,有效(症状基本消失,肾功能提高不到Ⅰ级)48例。
无效(症状加重,肾功能变坏)2例,总有效率为96.87%。
温肾降浊汤对慢性肾衰轻中重度贫血患者治疗效果探讨作者:栾君霞卢慧朕朱峰雪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年第04期摘要:目的:观察温肾降浊汤对慢性肾衰轻中重度贫血患者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肾性贫血非透析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予以温肾降浊汤治疗(主要药物组成:熟地黄、熟附子、黄芪、当归、牡蛎、泽泻等),水煎服。
对照组基础治疗同治疗组,注射重组人红细泡生成素,每周75-1001U/kg。
结果:贫血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对RBC、HB、HCT均有升高(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肾功能检测指标治疗前后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SCR、BUN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治疗后SCR、BUN均无明显变化;两组取得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取得总有效率达91.11%,对照组为68.8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温肾降浊汤对慢性肾衰轻中重度贫血患者可取的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慢性肾衰性贫血;温肾降浊汤;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256.5R6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137-002慢性肾衰竭贫血即肾性贫血(RA)是所有慢性肾衰竭患者出现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在终末期肾脏病中的发病率高达95%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西医治疗肾性贫血主要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铁剂等,由于价格昂贵,直接限制了在临床中的普遍应用。
本课题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温肾降浊汤辅助治疗,取得显著的研究效果,研究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肾性贫血非透析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因构成等方面的差异不大,组间均衡性好,具有可比性。
益肾解毒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王美香【摘要】目的观察益肾解毒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益肾解毒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于对照组,其BUN、SCr值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益肾解毒汤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有较好疗效.【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1(020)011【总页数】2页(P1852-1853)【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益肾解毒汤;临床观察【作者】王美香【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5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严重威胁生命的末期肾脏疾病。
目前有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方法,包括血液透析、肾移植、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等。
对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施以中医治疗,以延缓肾功能衰竭进程、减慢患者进入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有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以脾肾阳虚、邪浊内聚为主要病机特点,益肾利水、解毒法对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况、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有明显效果。
笔者近年以益肾利水、泄浊逐瘀之益肾解毒汤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观察对象为2009年6月-2010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慢性肾功能衰竭住院患者60例,按文献[1]确诊,中医辨证属脾肾亏虚、湿浊瘀阻。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治疗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7~76岁,平均55.40岁;病程0.8~8年,平均5.11年;原发病为慢性肾炎21例,高血压肾病3例,糖尿病肾病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例。
对照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9~76岁,平均55.20岁;病程0.8~7年,平均5.00年;原发病为慢性肾炎21例,高血压肾病4例,糖尿病肾病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例。
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处理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温肾排毒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程桂真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06(021)009
【摘要】2004年2月至2005年12月,笔者运用自拟温肾排毒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竭,CRF)患者30例,观察其对临床疗效及生化指标改善的影响,并设常规西医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86-87)
【作者】程桂真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院,47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温肾排毒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64例 [J], 张子才
2.保肾排毒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体会 [J], 雷权;魏俊燕
3.温肾泄浊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 [J], 李庆玫
4.积雪排毒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3例临床疗效观察 [J], 张彬;刘建国
5.固本排毒汤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0例疗效观察 [J], 黄色润;颜艳芳;叶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肾衰竭,你想要的中医经验方都在这里(一)医治慢性肾衰竭,你想要的中医经验方都在这里(一)肾病科齐医生肾内科医师1、补肾泄浊方组成:生黄芪30g,白术10g,茯苓15g,山茱萸15g,菟丝子15g,川续断15g,杜仲15g,怀牛膝15g,川萆薢10g,石菖蒲10g,制苍术12g,六月雪30g,丝瓜络20g,玉米须20g,凤尾草30g。
【按】补肾泄浊方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疗原则,以补肾健脾泄浊为基本治法。
黄芪性甘,微温,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生津养血,在此方中为君药,意在温补脾肾之气血,补气行血,活血而不伤血。
炒白术健脾渗湿,茯苓健脾益肾,以后天脾胃充养先天之肾,共奏养后天、培补先天之效。
肾阴肾阳为一身阴阳之本,山茱萸、菟丝子、川续断、杜仲补肾益气,滋生肾中阴阳。
怀牛膝性平,入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善引气血下行,肾属下焦,方中用此药,使其他药能直达病所,更好的发挥作用。
慢性肾衰竭病人病程日久,脾胃功能多虚,临床表现为胃纳不香,时感恶心,大便粘腻不畅等。
胃气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石菖蒲、川萆薢降逆泄浊,丝瓜络、玉米须、六月雪、制苍术化湿泄浊排毒,全方具有补益脾肾的功效。
【来源】刘晓静,邹燕勤,孟令栋,黄萍,沙鑫,刘珂.补肾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6):73-75.2、扶正化浊通络方组成:黄芪、土茯苓各30g,山萸肉、生地、山药、丹参、大黄(后下)各15g,泽泻、丹皮、巴戟天、槐花、红花、地龙各10g【按】扶正化浊通络方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方,由黄芪、土茯苓、山萸肉、生地等13味中药组成,其中黄芪可健脾扶正,益气固表,以固后天之本;巴戟天可温肾助阳,以固先天之本;山药可健脾益肾;山萸肉可固涩肾精,补益肝肾;丹皮可清热泻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生地可养阴生津;泽泻可利湿泄浊;土茯苓可健脾渗湿;槐花可清热凉血;大黄可泻火解毒,清泻湿热;丹参、红花可活血化瘀通络,配伍虫类搜剔之品地龙以增强其疗效。
温肾活血泻浊方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自拟温肾活血泄浊方治疗CRF的临床疗效。
方法45例观察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3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温肾活血泄浊方,1剂/d。
对照组22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包醛氧淀粉作为对照,用药6个月。
观察两组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脂、一般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组23例,临床痊愈1例,显效3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2.61%;对照组22例,临床痊愈l 例,显效2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54.55%。
结论温肾活血泄浊方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疗效较好,能改善肾功能延缓CRF进展。
标签:慢性肾衰;温肾活血泄浊法;中医药;临床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病后期,由于肾组织严重受损,缓慢出现的肾功能减退而致不可逆转的一个临床症候群。
在CRF早中期,目前西医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当肾实质损害到一定程度时,中、晚期患者不得不依靠血液透析和肾移植等替代疗法。
而目前中医药的应用不仅能降低CRF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指标,而且可以明显缓解其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整体状态,达到保护残余肾功能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CRF患者的病程进展。
我科经长期临床实践自拟的温肾活血泄浊方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不仅降低了CRF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开发了新的途径。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均来自襄樊市中医院肾病科2015年1月~11月住院患者。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4.83±12.10)岁;病程(3.82±1.39)年;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8 例,糖尿病肾病9 例,狼疮性肾炎2例,高血压性肾病3例,痛风性肾病1例。
对照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6.02±10.52)岁,病程(3.69±1.20)年。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秘方功效奇特,今日公开,请收藏【加味神芎导水汤】【组成】川芎12克,黑丑20克,大黄(后下)、黄芩各15克,黄连10克,薄荷9克,滑石、苏叶各30克,鲜崩大碗500克(绞汁)。
【用法】每日1剂,上药加水1200毫升、煎煮药得300毫升,入大黄,微火煮沸3分钟,去渣。
另将鲜崩大碗温开水洗数遍,捣烂后绞取汁约200毫升左右,和药液混匀,1日分3次服,神昏痉厥者鼻饲给药。
【功用】荡涤浊邪,泻热行水,降低血中非蛋白氮。
【主治】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加减】神昏加安宫牛黄丸1粒;咯血、衄血,加白茅根60克,黑栀子15克;呕逆不止,加竹茹18克,半夏9克;水邪射肺、喘急不得息,加葶苈子30克,桑白皮15克;闭尿不通,加川牛膝15克,地龙12克;热盛动风、头痛眩晕抽搐,加羚羊角9克,钩藤15克。
【宁元散】【组成】西洋参、川三七、鸡内金、琥珀、珍珠粉各10克,麝香0.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调匀、贮瓶备用,勿泄气。
每次服2克,日服2~3次。
可用温开水送服。
【功用】解毒强心,利尿安神,活血祛瘀。
【主治】元气虚衰、倦怠纳呆,头痛恶心,小便短少,心悸气短,出现尿毒症状或心绞痛、心肌梗塞均可服用。
【加减】若肾阳虚、四肢不温,加肉桂2克(研末调匀);若神清惊悸,再加珍珠粉2克;若神志错迷,热痰壅盛,加牛黄1克;若惊悸抽搐,加羚羊角粉2克;若惊悸发热,加熊胆1克;若神错谵语,配服安宫牛黄丸1粒;若烦躁不眠、风痰壅盛,配服至宝丹5丸(如梧桐子大);若痰壅气闭,不省人事,配服苏合香丸1粒。
【滋阴益肾汤】【组成】生地15克,山萸肉10克,旱莲草12克,粉丹皮9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猪苓15克,怀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白茅根、生益母草、黄芪各30克,小叶石韦12克。
【用法】每日1剂,先将诸药加入清水,以能浸没上药为度,浸泡半小时左右。
用文火煎煮半小时至40分钟,滤汁。
共煎两次,药液混匀,均分2次,早晚各服1次。
【推荐】益肾解毒汤临床疗效益肾解毒汤是由多种贵重药品,研制而成的纯中药系列方剂。
能有效修复肾实质,提高肾血流量改善肾性贫血,提高免疫功能,使失去活力濒临死亡的肾单位复活,使萎缩的肾脏增大,并逐渐恢复功能,使尿量增多,排毒解毒能力增强,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消除尿蛋白血尿及管型。
临床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乙肝相关性肾病,狼疮肾,紫癜肾,痛风肾,慢性肾功不全,肾衰尿毒症等。
(一)益肾解毒汤系列方剂治疗肾病的作用及特点:1,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整体考虑,综合辨证施治,一症一药,随症加减。
2,系统用药,扶正固本,首先着力提高肾血流量,增强免疫功能,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3,用药后尿量增多,排毒解毒能力增强,使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有害物质迅速下降,排出体外。
4,改善肾脏结构,修复受损肾组织,使失去活力濒临死亡的肾单位复活,萎缩的肾脏增大,也可以使不断增长的肾囊肿缩小。
5,使肾脏整体功能增强,免疫力增强,改善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肾性水肿等病症,使肾病患者逐渐康复。
6,增强组织修复能力,迅速消除尿蛋白,尿潜血,管型及红,白细胞。
(二)益肾解毒汤治疗肾脏病的临床效果:1,慢性肾功不全,肾衰尿毒症的患者多数是逐渐缓慢发展的。
西医没有什么好办法并认为肾单位的损害和死亡是不可逆的,其实不然,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中医中药可以使濒临死亡的肾单位复活,特别是益肾解毒汤还可以平衡阴阳提高肾血流量,使尿蛋白,血尿逐渐消失,肌酐,尿素氮逐渐下降,萎缩的肾脏逐渐增大。
2,对于尿毒症已透析病人通过治疗,随着患者的尿量增多,肾脏恢复,透析次数通过治疗可以逐渐减少,对于肾脏萎缩不严重的病人可以逐渐摆脱透析。
3,对各种急慢性肾炎的病人和慢性肾衰早期尿毒症的病人及时选用益肾解毒汤治疗,可以很快使病情好转,甚至痊愈。
对于中晚期尿毒症病人如果没有透析,绝大多数通过用药2-3个疗程可以使病人的肾脏逐渐恢复,血肌酐,尿素氮逐渐下降,肾脏逐渐增大。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4月第4期Medical Diet And Health 2019 Apr. No. 4 137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肺主治节的功能正常则可协助心治理和调节脏腑,使其按照正常规律运行,且大肠的传导功能是否正常也赖于肺气的治理和调节,即肺主治节功能正常,则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大便通畅。
大肠又为传化糟粕之腑看,其传导功能正常,则腑气通畅、气机调顺,进而有助于肺的宣降正常,则能布津于大肠,使大肠不致燥气太过而便秘,正是“河道不枯,舟能行之”。
如唐容川《医经精义.脏腑之官》曰:“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
肺气下达,故能传导”。
肺又主通调水道,为大肠润燥的枢纽。
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参与水液代谢,输布津液以滋润大肠,如《素灵微蕴.卷四》云:“肺与大肠表里同气,肺气化津,滋灌大肠,则肠滑而便易。
”同时大肠也参与水液代谢,通过吸收大肠中的水分,而使大便成形,保证了大肠的“燥化”功能。
肠腑传导正常,大便通畅,也有利于肺气之肃降。
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调,则肺气上逆、皮肤不华。
如果大肠因食物等各方面原因,出现了实热的情况,同样也会影响到肺的功能,而出现腑气不通,肺气上逆的咳喘表现。
经常便秘的人,大便长期停留于肠道之内,会导致大量毒素被重吸收,脸色发暗,甚至出现暗斑与皮肤的老化。
大肠液由大肠粘膜表面的柱状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分泌的。
大肠的分泌物富含粘液和碳酸氢盐,PH为8.3-8.4,其主要作用在于其中的粘液蛋白,后者能保护肠粘膜和润滑粪便。
4 从皮肤黏膜免疫系统的作用发挥理解“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与大肠的黏膜结构相应。
现代胚胎学研究表明,人体内的一切“膜”结构,大多起源于原始消化管的内胚层,它们的功能类似,发生的疾病也常相联系。
如肺病及肠、肠病及肺。
在肠集合淋巴小结处,分布有M细胞,肠粘膜固有层浆细胞主要产生IgA,后者与肠粘膜上皮细胞基底面或侧面上的膜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并经胞吐转运过程分泌至小肠粘膜表面,形成大量分泌型IgA。
温肾降浊通络法对60例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温肾降浊通络法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早中期CRF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肾降浊通络汤加减,对照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包醛氧淀粉,2组均以1个月为一疗程,服用两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57.69%,两组疾病疗效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 h尿蛋白定量(24 UTP)、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血肌酐(Scr)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温肾降浊通络法不仅能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改善肾功能、血脂、血红蛋白。
关键词温肾降浊通络法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药疗法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由于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或累及肾脏的全身性疾病导致的以慢性肾实质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本病进一步发展则可进入尿毒症而需要肾替代治疗。
我国年发病率为2%~3%,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因此,如何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对于早、中期CRF,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一般,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方面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具有一定的优势。
笔者采用温肾降浊通络法的中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获得良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病例均为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肾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患者,共112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6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29~61岁,平均年龄(40.12±21.26)岁,病程0.5~12年,平均病程(6.19±3.41)年,血肌酐平均为(314.66±59.6)?mol/L,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2例,慢性肾盂肾炎3例,糖尿病肾病15例,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症5例,尿酸性肾病4例,多囊肾3例;治疗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5.26±12.73)岁,病程(0.75~15)年,平均病程(7.25±4.24)年,血肌酐平均为(310.16±61.6)?mol/L,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6例,慢性肾盂肾炎4例,糖尿病肾病18例,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症6例,尿酸性肾病3例,多囊肾3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血肌酐水平及原发病组成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85 -①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 江苏 常州 213161通信作者:杨艳温肾解毒汤治疗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与BUN、Cr、Hb水平的影响研究杨艳①【摘要】 目的:探讨温肾解毒汤治疗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与BUN、Cr、Hb 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门诊就诊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
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服用温肾解毒汤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血红蛋白(Hb)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两组ALB、Hb 水平均提高,BUN、Cr 水平均降低,研究组ALB、Hb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BUN、Cr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过程中,加入服用温肾解毒汤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对肾组织的损伤,是辅助治疗良方,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脏功能损害 温肾解毒汤 Effect of Wenshen Jiedu Decoction on Renal Function and Bun, Cr, Hb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YANG Ya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1, 18(01): 085-088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Wenshen Jiedu Decoction on renal function and Bun, Cr, Hb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Method: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20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tudy group was added with Wenshen Jiedu Decoction. The clinical symptoms, albumin, urea nitrogen, creatinine, hemoglobin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all clinical symptoms in both groups were decreased, the scores of all clinical symptom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ALB and Hb levels were increased, BUN and Cr levels were decreased, the study group ALB, Hb level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BUN and Cr level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the addition of Wenshen Jiedu Decoction can increase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reduce the damage of renal tissue, it is well adjuvant therapy,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use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Chronic renal failure Renal function damage Wenshen Jiedu Decoction First-author ’s address: Wuji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zhou 21316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01.022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慢性肾脏疾病造成的肾脏功能损害、结构损害,最终导致的临床症状和代谢紊乱组成的综合征[1]。
对症(慢性肾功能衰竭)——找方手册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疾患肾功能恶化的结果。
尿毒症是进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阶段。
按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可分四期,即肾功能代偿期、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早期、肾功能衰竭终末期——尿毒症晚期。
其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有厌食、恶心、呕吐、口有尿臭味;神经系统有疲乏、头痛、头晕,重者嗜睡、烦躁、淡漠、惊厥、昏迷等;心血管系统有高血压、左心室肥大、心肌炎、心包炎、视力障碍,视网膜出;造血系统有贫血、出血倾向;呼吸系统有代谢性酸中毒时呼吸深长,可有胸膜炎的症象;皮肤瘙痒伴色素沉着,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引起慢性肾衰的原因有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肾炎、遗传性和先天性肾脏病、尿路梗阻和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结缔这组织病.糖尿病等);肾脏病变引起的小球滤过率降低和肾小管机能障碍,导致水、酸碱平衡障碍;毒性物质的潴留;内分泌代谢异常以及免疫功能降低等。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等。
实验室依据有尿比重降低,多在1.018以下或固定在1.010左右,可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各种管型,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血尿素氮、肌肝升高,肌肝清除率下降,血清钙下降,血磷增高。
血浆蛋白降低。
腹部X片可观察肾影大小及形态,有无尿路结石。
同位素肾图可提示双侧肾功能损害之程度,肾超声波检查可了解肾的大小、轮廓及有无积水。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仍感棘手,一般原则是去除诱因,控制蛋白摄入为主的饮食疗法,及时处理代谢性酸中毒,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以及对症处理。
对缓慢地发展到终末期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则主要采取透析疗法和肾移植。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水肿”、“关格”、“癃闭”、“腰痛”、“虚劳”、“肾风”等范畴。
祖国医学认为因禀赋素弱,或因劳累过度,或日炊食不节,或因复感外邪,或因久治不愈,肾气日衰,脏腑虚损,脾虚则健运无权,水谷不化,血液乏于滋生,湿毒壅塞三焦,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肾史开阖,气化无权。
肾衰解毒汤四川省剑阁友好医院胥燕王廷治〖组成〗附子15克,杜仲12克,太子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丹参15克,益母草15克,牛膝15克,白茅根15克,垂盆草15克,紫花地丁15克,大黄(后下)6克。
〖用法〗先将以上诸药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取汁后药渣煎,再取汁两共450毫升,每次服用150毫升,一日3 次,每日1剂。
〖功用〗肺脾肾三脏同补:补肾元,补肺气,健脾气,解毒和胃,恢复肾功。
〖主治〗肾病综合征之肾功能损害,肌肝高。
症见肾功能不全,典型症状: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差;血液系统:贫血(唇甲淡白),出血;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心慌,胸闷,气短;神经系统:失眠,烦躁,不安腿,头痛;其它:①乏力,营养不良;②皮疹,皮肤搔痒;③或夜尿频多等。
〖辨证加减〗可加服金水宝胶囊或尿毒清颗粒,或海昆肾喜胶囊,以加快肾脏的毒物排泄,阻止肾小球的损害。
〖按语〗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之肾功能不全,极为重视肾功能的康复。
“肾为先天之本”,肾功能损害,毒素瘀积,肾伤及脾则影响脾胃的下降功能,故恶心呕吐,脾失健运则食欲差。
“脾为后天之本”,食欲差则水谷精微无补,故贫血,或脾不统血则出血;“脾主四肢”肾伤及脾,脾不营养四肢故下肢活动则感不适,麻木肿胀;肾元不足,心失所养故心慌、烦躁,心肾不交则失眠,肾毒上攻则头痛、血压高;肾伤累及于肺则气不足而胸闷、气短;肾毒外泄则皮疹,皮肤搔痒,或浮肿;肾之气化失常则夜尿频多;故以附子、杜仲温补肾阳以顾先天之本而气化,太子参补肺气,黄芪、白术健脾气以助后天之本而运化;丹参、益母草活血祛瘀,牛膝既活血又补肾,白茅根止血,垂盆草、紫花地丁、大黄清热除肾毒。
诸药合用,既补先天,又助后天,肺、脾、肾同调,顾肾元,补肺气,健脾气,共奏解毒和胃,恢复肾功的作用。
1。
治尿毒症的专用方——名中医徐嵩年温肾解毒汤作者:卢祥之编辑:郭娟徐嵩年教授对于肾炎的治疗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笔者在上海中医学院进修时有幸随从学习,见其常用经验方——温肾解毒汤治疗尿毒症,每能取得良效。
徐老师认为:尿毒症的见证多是本虚标实,面色㿠白(或萎黄),神情淡漠,倦息乏力,腰酸肢软,贫血,蛋白尿,舌淡,脉沉细,是脾肾阴虛之征;恶心呕吐,口有气味,厌食,眩晕,烦燥懊憹,胸闷腹胀,尿少便闭,皮肤瘙痒,血中尿素氮、肌酐明显上升,是湿浊邪毒蕴阳三焦之象。
治疗应标本兼顾,治本用温补脾肾,治标以清热解毒。
他据《千金》温脾汤加以化裁,拟订温肾解毒汤治疗,方取附子温脾肾之阳,配人参、甘草以益脾气,大黄清热泄浊,半夏降逆止呕,重用紫苏理气宽中和胃,绿豆衣、六月雪清热利湿解毒,丹参活血祛瘀生新,黄连清热燥湿解毒,砂仁理气和中,白金丸祛痰降浊,笔者学后应用于临床,体会到该方能迅速缓解尿毒症之危象,以及改善消化系统症状,一般2剂以后能收到效果,其近期疗效较为理想。
例:杨X,女,43岁,1982年4月3日诊。
2年多来浮肿、腰酸,尿频急痛,反复发作,近1周恶心呕吐,纳呆,眩晕,畏寒,尿少,鼻中时有尿味,面色㿠白虚浮,肌肤肿胀,舌红、苔黄,脉弦。
血检:血色素4.5克%,白细胞4900,尿素氮58毫克%,肌酐6.3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4.8容积%,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尿毒症。
上方去甘草、白金丸,加败酱草、半枝莲,10剂后肿退,呕吐,鼻中尿味消除,尿量显增,胃纳好转。
仍每日1剂,1月后改为隔日1剂。
于8月11日复诊,面带华色,体重增加,仅时感疲乏、腰酸,血检:血色素5.5克%,白细胞5600,尿素氮58毫克%,肌酐3.2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容积53.76%。
(张卫华)【参考文献】卢祥之编著. 名中医治病绝招[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北京, 1988.12:52-53.名中医治病绝招,总有一招适合您!本文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谢谢。
温肾解毒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一)
〔摘要〕目的观察温肾解毒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的疗效。
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脾肾阳虚及脾肾气虚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低蛋白饮食,控制高血压及对症治疗和口服包醛氧淀粉;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观察治疗8周后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肾功能变化等。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状和肾功能方面优予对照组(P<0.01),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结论中医治疗组能改善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慢性;中医药疗法;温肾解毒汤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持续发展的最终结局,如何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是一个重大的临床课题。
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正虚邪实的病证,许多临床研究表明,慢性肾功能衰竭以脾肾阳虚邪浊内聚为其主要病机特点,温肾利水、解毒法在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症状,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情进展,确实有明显的治疗效果〔1〕。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有关现代研究进展,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针对发病环节,攻补兼施,阻断病情进展,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均来源于2004年5月~2006年3月湖南中医药大学肾内科及老干科住院患者,将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各组情况见表1。
表1各组基本情况(略)
各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原发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按西医诊断标准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肾功能衰竭期;尿素症期。
按中医证候诊断标准选取脾肾气虚证及脾肾阳虚证。
1.3入选及排除标准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西医诊断标准前三期,血肌酐(SCr)在133~707μmol/L及中医辨证标准为脾肾气虚及脾肾阳虚证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上者,对有引起肾功能衰竭急性加重的可逆因素如水电解质紊乱、感染、酸中毒、高血压等,则先去除这些可逆因素,病情稳定后再纳入本研究。
排除合并有心、脑、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无法合作者,如精神病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影响疗效判定者。
1.4方法
1.4.1一般治疗各组病例均采用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方案,保证能量的供给及对症治疗。
并给予口服包醛氧淀粉(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30408),每次1包,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肾解毒汤;组方:熟附子5~10g,黄芪30g,淮山药20g,淫羊藿10g,生大黄6~15g(后下),丹参20g,蒲公英20g,枳实10g,何首乌15g,茯苓15g,白花蛇舌草20g,田山七粉(冲服)3g,麻黄6g组成,水煎约100~120ml,每日1剂,分2次口服。
通过调整生大黄剂量,使患者大便次数控制在每日2~3次,依据患者畏寒轻重调整熟附子用量,以上各组疗程均为8周。
1.4.2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对临床症状评分,并测定肾功能、血常规、血脂、SCr倒数与时间关系的直接回归分析等。
1.5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前及治疗后各组之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率的分析采用χ2检验,SCr倒数与时间(月)关系采用直线回归分析,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89年全国肾衰保守疗法专题学术会议和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判定〔2〕。
显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血肌酐降低≥20%;
有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血肌酐降低≥1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血肌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