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理用药
- 格式:docx
- 大小:27.21 KB
- 文档页数:2
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与方法探讨用药是现代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合理用药不仅能够有效治疗疾病,还能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和经济负担。
本文旨在探讨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一、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段落1)合理用药是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
如何选取适当的药物、正确使用以及避免滥用或错误使用对患者来说都非常关键。
(段落2)合理用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和安全风险。
如果患者过量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体损害或致命后果。
通过遵循医生指示和正确使用药物可以降低这些风险。
(段落3)合理用药有助于控制医疗成本。
医疗费用是患者普遍面对的一个问题,在选择和使用药物时注意到节约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实现合理用药的方法(段落1)与医生建立信任和有效的沟通是合理用药的关键。
医生是我们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案的主要依赖。
充分告诉医生自己的症状、既往病史以及已经使用过的药物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需求,并对药物给予正确建议。
(段落2)了解药物信息也是实现合理用药的重要一环。
患者应该对所使用的药物有足够的了解,包括剂量、适应症、不良反应等。
可以通过阅读包装说明书或咨询专业人士来获取这些信息。
(段落3)遵循医嘱并按时服药也是实现合理用药的关键。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准确用药,并严格遵守给定的剂量和时间表,不得随意增减剂量或中断治疗。
(段落4)避免滥用非处方药也是实现合理用药的一种方法。
当感到不适时,一些人倾向于自行购买非处方药进行自我处理。
然而,滥用非处方药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风险和问题,并且可能掩盖潜在的疾病。
(段落5)定期咨询医生以及药物复查也是实现合理用药的重要一环。
药物治疗应该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并进行调整。
三、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段落1)儿童和孕妇在用药方面需要特别关注。
儿童对某些药物可能更敏感,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剂量调整。
孕妇则需谨慎选择药物,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充分分析患儿病情、药物特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生理、生化、药代动力学及药物毒理学等方面的特点,合理选用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以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不良反应最小化、药物费用最优化的目的。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合理用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保证儿童的安全性:儿童的器官发育不成熟、代谢水平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效学特点与成人不同,在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等方面应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性,以避免儿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
2、提高治疗效果:儿童的病理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因此在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等方面应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3、节约医疗资源:以合理用药为基础,能够避免因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过度的治疗或因药物不良反应而浪费医疗资源。
1、选择药物:必须根据患儿的病情、体重、年龄、生长发育水平、药物代谢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慎用具有一定毒性和不确定药物安全性的药物,尤其是新型药物。
2、正确计算剂量: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生长发育水平、代谢能力、疾病严重程度及药物的毒性等因素进行调整,同时还需要考虑药物的给药途径以及药物能够引起的不良反应等因素,以确定合理的剂量,防止药物超剂量使用和药物滥用。
3、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应根据儿童年龄、体重、消化吸收能力、肝、肾功能状况和患病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鼻腔给药、口腔给药、皮下或肌肉注射等已成熟的途径,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药效起始时间等影响给药途径选择的因素。
4、合理控制使用时间:应根据疾病的性质、病情程度和药物的药效特点等因素,掌握合适的使用时间,以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儿科医生应该在治疗过程中始终把合理用药作为首要考虑因素,遵循药物治疗规范,严格把握治疗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坚持长期观察疗效并及时监测不良反应,以确保儿科临床用药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
浅谈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策略西药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已经在医疗领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西药的使用也面临着一些安全性问题,因此在临床合理用药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对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浅谈,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问题1.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由药物在治疗量下发生的有害反应,是西药使用中一个较为严重的安全性问题。
药物不良反应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错误使用,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2.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当两种或更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时,其中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产生影响的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造成药效增强或减弱,甚至导致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
3. 用药不恰当用药不恰当包括过量用药、不足用药、用药时间不当等情况,可能会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同时也容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4. 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性问题老年患者因为生理机能下降、多病共存等原因,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容易出现药物积聚导致不良反应等安全性问题。
以上问题都凸显了西药在临床治疗中安全性的重要性,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1.加强药物监测和记录在患者使用西药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包括药物的名称、规格、剂量、使用频率等信息。
对于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还需要对患者进行不良反应的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2.合理用药医务人员在开具处方时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药方案。
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合理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时间。
3.关注老年患者用药对于老年患者的药物使用,医务人员需要特别关注老年患者的肾功能和肝功能等生理指标,选择适宜的药物和用药方案,避免因为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导致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安全性问题。
5.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对患者使用的药物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浅谈乡镇(中心)卫生院合理用药摘要】药物是人类防病治病,维护身心健康,促进世代生生不息的物质基础。
合理用药就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品,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合理用药现已纳入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一项日常工作。
乡镇(中心)卫生院合理用药是直接关糸到“三农” 的民生大事,应引起重视。
通过乡镇(中心)卫生院不合理用药因素的探讨,达到促进乡镇中心卫生院合理用药的目的。
【关键词】乡镇(中心)卫生院合理用药一、合理用药概述1、合理用药: 是指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糸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
其意义是防治疾病,调节身心状态。
达到顸防,诊断,治疗病症,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増强体质,増进身体和身心健康,有计划地繁衍后代的目的。
要求医生对症处方,供药适时,价格低廉,配药准确的使用药品。
2、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 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包括: 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当性。
(1)安全性: 就是让用药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疔效果,即获得单位效益所承受的风险尽可能小。
(2)有效性: 就是机体通过药物的作用,达到顸定的预防,保健,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其表现形式为: 根除致病原、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顸防疾病发生,避免不良反应,调节人的生理机能等。
判断药物是否有效,临床上常用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无效率。
顸防用疾病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等耒表示药物的有效性。
(3)经济性: 是指获得单位用药效果所投入的成本应尽可能低。
并非指少用药或使用价廉药物。
(4)适当性: 就是将适当的药品,以适当的剂量,在适当的时间,经适当的途径,给适当的病人,使用适当的疗程,达到适当的治疗目的。
二、不合理用药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有50%的药品是以不恰当的方式处方,调配,销售和使用的,有50%的患者未能正确使用药品。
在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至32%,每年约有250万人次因用药不当而住院,其中约有1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
浅淡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措施合理用药是指在满足治疗需要的同时,充分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因素,以最小的剂量给予患者治疗,减少患者的毒副作用和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速度。
在临床应用中,施用药物时必须严格遵循临床合理用药的原则,从而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安全性和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安全性1.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影响药物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临床表现因药物种类而异。
由于患者的生理、病理、营养等因素的不同,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剂量、用法、时间等因素有关。
为了预防和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药物之前应充分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和预防方法。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及早治疗。
2.用药量的控制和调整在临床应用药物时,需对药物的用量进行控制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疗效和药物安全性。
药物的用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代谢率、肝肾功能状态等因素进行调整。
应了解药物的用药剂量和剂型,通过按照规定的剂量给药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不断调整用药量以达到最佳疗效。
3.药物互相作用的控制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药物的相互作用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还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为了减少药物的相互作用,应对患者所服用的药物和剂量进行控制和调整,或者根据临床情况选择靶向治疗。
此外,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暴露出自己所用过的药物,以便医师进行药物干预和调整。
二、措施1.加强医学知识的学习医务人员应加强对临床用药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用药指南和技术规范。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药物宣教,引导患者正确选择药物,避免自行使用药物的不良后果。
对于不同病种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对其进行个性化用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2.规范用药流程在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对每一位患者制定专属的用药方案,并按要求完成用药记录。
浅谈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西药在医疗领域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而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始终备受关注,因为西药的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合理用药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共同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从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出发,探讨应对策略。
一、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1.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西药临床应用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这对患者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药物过敏、药物中毒等,严重者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成为临床医生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2. 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在西药临床应用中,药物相互作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疗效降低或者增加毒副作用,因此临床医生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3. 药物滥用和错误用药在临床应用中,由于医生和患者对药物的认知不足或者局限性,容易导致药物滥用和错误用药。
比如一些患者可能会滥用抗生素或者镇痛药物,导致药物耐药性的增加,甚至有些药物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1. 加强用药指导和监测临床医生在开具药物处方时,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在患者用药期间,医生需要定期进行用药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2. 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医生在用药选择和配伍时,需要严格按照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来选择并搭配药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相互作用的发生。
3. 提倡科学用药在临床实践中推动科学用药,避免药物滥用和错误用药。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药方案,避免盲目使用药物。
4. 完善药物管理制度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药物管理制度,加强药物管理和使用的规范化,减少药物丢失和错误用药的发生。
医院也应当定期举办药物知识培训和考核,提高医护人员的用药水平和意识。
5. 提高患者用药自觉性医生需要教育患者加强用药自觉性,正确理解和遵循医嘱,避免擅自更改或停止药物的使用。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充分了解患儿病情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合理选用药物,用药适当,用量合理,用法正确,用药安全,并在用药过程中及时监测和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一种药物应用原则。
儿科临床用药在治疗儿童疾病的还应兼顾患儿生长发育的特点,避免药物对患儿产生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应该注重选择合适的药物。
由于儿童的生理和代谢特点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选择药物时需特别慎重,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应当选用不同的药物。
由于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不完善,所以在选择药物时,还需要考虑到患儿的肝肾功能情况,选择对患儿体系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药物。
对于儿童来说,口服制剂的选择更为重要,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药物的味道和口感会直接影响患儿的依从性,所以在选择药物的剂型时,应当考虑到患儿对药物的接受程度,尽量选择好口感的剂型,减少孩子的拒绝情绪,提高依从性。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注意用药适当,用量合理。
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需要我们在用药中特别注意用量,尤其是注射剂,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和年龄进行准确计算,避免药物过量导致不良反应。
儿童的体表积和血容量均较小,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与成人有明显差异,需要特别注意用药剂量的计算,根据患儿体重及年龄等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调整,以确保用药剂量的准确和科学性。
儿童的药物敏感性和药代动力学特点需要我们在用药中诸多注意,尤其要注意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用药调整,确保用药剂量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注意用法正确。
儿童患者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用药中需要注意用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在用药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个性化的用法指导,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家庭环境进行用法的科学指导,以确保用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儿童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用法的问题,如药物的剂量计算不准确、用法指导不清晰等等,所以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用法的指导,确保用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药物合理用药药物合理用药是指在临床治疗中,医务人员按照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并合理使用,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其他不良影响。
合理用药是医疗质量的基本要求之一,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药物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合理用药能够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药物合理用药的重要性:1. 患者安全性:合理用药能够降低患者的用药风险,减少用药错误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2. 治疗效果:合理用药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症状和疾病的复发率,并缩短疾病的持续时间。
3. 经济效益:合理用药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消耗,降低患者和社会的负担。
4. 抗药性问题:合理用药能够减少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抗药性产生,保护抗生素的疗效。
5. 患者满意度:合理用药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患者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信任。
二、药物合理用药的原则药物合理用药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2. 规范化:严格按照药物使用的规范进行用药,包括用药途径、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
3. 安全有效:选择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的药物进行治疗。
4. 经济合理:在满足治疗需要的前提下,选择价格适中的药物。
5. 服药依从性:引导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用药合作性。
6. 联合用药: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量避免多药联合使用。
7. 监测评估:对用药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8. 药物信息:提供准确、全面的药物信息,使患者和医务人员了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等。
三、药物合理用药的措施为了提高药物合理用药水平,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医务人员素质提升:加强医生和药师的药物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临床判断能力和合理用药意识。
2. 患者教育:加强患者的药物知识普及,提高患者的用药合作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浅谈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与思考随着药学模式的转变,我国医院药学的发展在当前及未来的发展重点应该是临床药学和药学服务(pc)。
药学服务的中心内容就是合理用药,在医院药学工作已逐渐从单一的供应型向服务型的转换,从以药物为对象到以人为对象的转变,提高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本文针对医院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的问题提出如何改进的工作思路,与同仁共勉。
1医院存在不合理用药的问题1.1药物选择:未根据病情正确地选择药物,以抗菌药物的滥用表现最为突出,如无指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非细菌感染应用等。
抗菌药物1.2剂量:主要表现在用药剂量过大和用药剂量不足,如应用磺胺类药物时未首剂加倍。
1.3给药方法:主要是给药时间错误或注射速度不当,如克林霉素注射速度过快导致低血压。
1.4疗程:疗程过长或过短,如抗菌药物的应用从住院开始直至出院止,极易造成耐药性,疗效也不佳,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某些药物疗程过长还会蓄积中毒;疗程过短又达不到治疗效果。
1.5配伍:主要是输液时的药物配伍不当,如维生素c与庆大霉素配伍后可抑制庆大霉素的活性。
1.6联合用药:①重复用药如口服阿莫西林颗粒加用注射氨苄;②疗效降低如青霉素与红霉素合用;③毒性增加如先锋∨与呋塞米合用等2 对合理用药存在问题的思考2.1首先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药学模式的转变要求药学人员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及联系,协助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按照药物的适应症选择药物,设计开展个体化给药方案;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和使用限制,可按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分级别权限开具药方,加强药物的安全性管理,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2.2要考虑药物的有效性:使用药物治病要有效,这是合理用药的基本目标。
为达到目标医院应制定各类药物应用指南,明确合理用药标准,满足临床用药的有效性。
2.3考虑用药的经济性:经济性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医疗费用迅速增长,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儿科临床实践中,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疾病特点、药理学特点和临床用药经验,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掌握用药原则和方法,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便利的目的。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也是儿科医生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药物的选择、用药原则和方法等方面,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一、儿科用药特点儿童与成人相比,生理功能不完善,代谢机制和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因此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均存在着差异。
一般来说,儿童对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比成人低,对于特定药物代谢酶系统的活性比成人低,所以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比成人长,药物在组织器官内的浓度高,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更为敏感。
儿童的生理情况和疾病特点也和成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必须全面考虑儿科用药的特点。
二、药物选择原则1. 安全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优先考虑药物的安全性,避免对儿童产生不良反应。
对于儿童来说,生理机能不成熟、对药物代谢能力差,可能出现药物代谢速度慢、半衰期延长、毒性药物蓄积等问题。
在选择药物时,应当尽量避免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的药物。
2. 有效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药物的疗效。
儿科患者年龄小、生理机能不完善,对于某些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存在差异,对于一些药物的疗效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
在选择药物时,必须全面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合理选用能够对儿童发挥良好疗效的药物。
3. 方便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药物的制剂形式、服用方式等对儿童的适应性。
对于儿童来说,可以选择药物口服溶剂、颗粒剂或儿童专用的药片、糖浆剂等形式,便于儿童的使用和适应。
4. 经济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充分考虑药物的价格和儿童家庭的经济实力。
在保证药物疗效的前提下,应当尽量选择价格合理的药物,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用药原则和方法1. 根据患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用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儿科医生必须全面考虑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地选药。
浅谈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药剂人员与医护人员在防病治病过程中如何科学使用药物和用药安全的一个重要
环节,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日益受到重视。
合理用药也是药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医药事业发展很快,药品不断更新,品种不断增加,处方用药日渐复杂,
多药并用已成为医疗实践发展的趋势,然而在用药过程中,只注意了药物的疗效而忽视了其
毒性副作用和药物相互配伍时所发生的生理、化学、生理等方面的变化,因此合理用药已成
为目前药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所谓合理用药,是指依据当代系统的医学、药学、管理学知识,明智地使用药物,以符合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要求,其主要原则是尽量少用药,尽可能
不联合用药,尽可能不用贵重药品,合理用药包括用药原则、用法、用量、药物选择,合理
联合用药等几个方面。
1 用药原则
①严格掌握适应症,严禁滥用:有针对性地选用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首要原则,如急腹症未
明确诊断之前不要轻率应用止痛剂;又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病毒性疾病、发热及原因不
明者,不宜用抗菌药,以免延误正确诊断与治疗。
②掌握药物不良反应:因为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是合理用药的基础,药物的不良反
应在用药过程中时有发生,一般说来目前在用药过程中往往存在下列情况:一是会击中要害;二是个别病人轮着看几个科别,造成重复用药;三是有的病人图方便,擅自用药。
以上所述,都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③对症下药,因人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影响药物疗效的各种因素,年龄、性别、种族、体重、病情,机体各器官功能状态等,提倡用药个体化。
2 药物的合理选择
严格掌握适应症,不但要掌握药物的共同适应症,还要掌握药物的具体适应症,对药物的选
择要分清一线、二线、首选、次选,不该用的药绝不用,可用可不用的最好不用,能用窄谱
的不用广谱。
在临床中认真分析处方是合理用药的前提。
3 药物的合理用量
通常以有效血药浓度为判断药物剂量是否适宜的指标,一般情况下有效血药浓度大于最小有
效抑菌(MIC)或杀菌血药浓度,小于最小中毒量(MID),血中有效浓度的维持受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综合影响,故应掌握各药的药效学、药动学的有关信息,结合
患者的病情、全身情况等制定恰当给药剂量。
4 药物的合理用法
用药方法包括用药途径、用药间隔时间、用药与时辰、用药与进食、不同药物应用的先后顺
序等,具体药物具体要求,同样药物不同的给药方法则产生不同的药效。
如疏甲受食物影响
比较严重,如果在饭时或饭后服药约有30~40%左右不被吸收,药效不理想。
5 药物的合理联合应用
药物联合应用目的是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以增强疗效,延迟或减少耐药菌的出现,临床联
合用药适用于:
①严重感染:如体内化脓性感染或其它感染性休克宜联用2~3 种抗生素。
②年老体弱者感染应尽快联合应用抗生素,使之痊愈。
③特殊或顽固性感染:如流脑、慢性菌痢、结核病等。
④消化性溃疡: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主张应用H2 受体拮抗剂与抗菌素,有望提高根治率。
⑤癌症:以较小剂量的联合2~3 种药物化疗效果较单用药好,且减少药物毒性反应。
6 讨论
合理用药的必要性及滥用药物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作为药剂人员,必须认真分析
处方,了解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作用机理和副作用,这样可对某一药品做出全
面正确的评价,才能做到有的放失。
药剂人员要当好医护人员的顾问和参谋,向医护人员介
绍新药,推荐新药,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新药观察和疗效评价,对症治疗。
合理用药能减少药品滥用,节约开支,又能提高疗效,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药剂人
员还必须主动向病人宣传在医护人员和药剂人员指导下安全用药的重要性,从而使合理用药
成为一种自学的行为。
WHO 的统计资料显示,全球1/3 死亡病人的死因是不合理用药,而非
疾病本身,因此如何应对影响药物合理使用的诸多因素,指导和帮助广大病患者合理施治、
合理用药,是我们医务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