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故事:鸿门宴的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9
鸿门宴的故事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阴谋事件之一,发生在公元前206年。
当时,秦朝的秦始皇去世后,他的儿子胡亥继位成为秦二世。
然而,秦二世并不得人心,统治手段残暴,导致民怨沸腾。
而此时,项羽和刘邦分别率领军队反抗秦朝的统治,形成了楚汉相争的局面。
鸿门宴发生在刘邦攻打秦国的过程中。
当时,项羽派人邀请刘邦前来鸿门宴,刘邦起初对此心存疑虑,但最终还是前往了鸿门。
在鸿门宴上,项羽设下了重重陷阱,想要消灭刘邦。
然而,刘邦机智地化解了项羽的阴谋,最终成功逃脱,并且在之后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建立了汉朝。
鸿门宴的故事,展现了刘邦的智慧和谨慎,也揭示了项羽的野心和阴谋。
这一历史事件成为了后世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题材,被广泛传颂。
鸿门宴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政治斗争中的经典之一,对于后世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鸿门宴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事件,更是一种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像刘邦一样,保持清醒的
头脑,勇敢地面对,不被外部的诱惑和阴谋所迷惑。
同时,也要像
项羽一样,保持警惕,不断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以防止被他人
的阴谋所困扰。
总的来说,鸿门宴的故事是一段悲壮而又充满智慧的历史篇章,它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是战胜困难的关键,也是成功的基石。
这
段历史事件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政治斗争的激烈和残酷,也
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智慧,不
断提升自己的谋略和智慧,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创造属于自
己的辉煌。
《史记》中的历史故事1. 鸿门宴:项羽邀请刘邦赴宴,意图在席间杀害刘邦。
然而,刘邦凭借聪明才智和机巧逃脱了险境。
这个故事展示了刘邦的谋略和机智,也是楚汉相争的重要事件之一。
2. 荆轲刺秦王:荆轲奉燕国太子丹之命,前往秦国刺杀秦王政。
他在献上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时,图穷匕见,但最终行刺失败,被秦王侍卫所杀。
这个故事展示了古代刺客的英勇和忠诚。
3. 勾践卧薪尝胆:越王勾践为了复国报仇,每天卧薪尝胆,以激励自己不忘国耻。
他通过十年的艰苦奋斗,最终成功灭掉吴国,实现了复国梦想。
这个故事展示了勾践的毅力和决心。
4. 纸上谈兵:赵括在长平之战中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导致赵国大败。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经验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5. 背水一战:韩信率领汉军背水一战,以少胜多击败赵军。
这个故事展示了韩信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6. 负荆请罪:廉颇因为自己的骄傲和嫉妒,多次与蔺相如发生冲突。
但后来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亲自背负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这个故事展示了廉颇的谦逊和勇气。
7. 指鹿为马:赵高为了篡夺秦朝政权,指鹿为马陷害忠良。
这个故事揭示了赵高的狡诈和残忍。
8. 霸王别姬: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四面楚歌,与爱妾虞姬诀别。
这个故事充满了悲壮和浪漫色彩,展示了项羽的英勇和柔情。
9. 狡兔三窟:孟尝君为了逃脱秦国的囚禁,让食客冯谖为他准备了三个藏身之处。
这个故事展示了孟尝君的智谋和冯谖的忠诚。
10. 毛遂自荐:平原君的门客毛遂自荐出使楚国,促成了楚、赵合纵抗秦的联盟。
这个故事展示了毛遂的勇气和自信。
这些故事只是《史记》中的一小部分,《史记》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故事等待读者去探索。
鸿门宴项羽带领军队继续向西行进。
队伍来到函谷关,看见城门上有人把守,不准进关。
项别派人一打听,才知道刘邦早已先进关了,守城的正是刘邦的军队。
他十分生气,就下令将士猛攻函谷关。
项羽打进关去,大军到了新丰、鸿门一带,驻扎下来。
当时沛公驻军在暖上还没来得及去见项羽。
刘邦手下有个曹无伤,想投靠项羽,偷偷地派人对项羽说:“这次市公进人成阳,是想在关中做王,让秦王子婴做承相,并且已经把秦国的所有珍宝都占为己有。
”项明听了,气得着眼睛说:“去!准备点酒菜,好好搞劳搞劳将士们,明天一早,就去给我攻打沛公的军队一定要打败他。
”这时,项羽有40万的军队,而沛公刘邦只拥有10万的军队,双方兵力差距悬殊,刘邦的处境十分危险。
范增前来对项羽说:“从前沛公在江苏老家的时候,贪恋财色,自打入知后,就改邪归正了,这就说明他很有野心啊!我曾经派人去观望他头顶上的云气,发现总是呈现出龙虎的气象,那可是象征天子的瑞气,要是不赶快除掉他,将来一定会后患无穷!“项羽有个叔父叫项伯,是刘邦的谋士张良的老朋友,张良曾经救过他的命,项伯得知羽要杀刘邦,恐怕打起仗来,张良会陪刘邦一同送死。
他连夜赶到刘邦的军中,劝张良选走张良不愿离开刘邦,就去把项伯说的话告诉了刘邦。
刘邦大吃一惊,对张良说:“赶紧替我把项伯请进帐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跟他说几句话。
”张良带着项伯前来会见刘邦,刘邦杯相敬,并趁机与项伯定下儿女婚约。
刘邦说:“我虽然先行一步进入关中,但秦宫的财宝却是丝毫未动,我派人守卫关口,是怕盗贼乘虚而入。
我日夜盼望项羽将军早日到来,哪里敢背叛他呢?”项伯相信了刘邦的话,再三叮嘱刘邦要亲自到项羽那边去赔礼道歉,刘邦答应了。
项伯连夜离去,回到军中,去见项羽。
他把沛公所说的话一字不差地告诉了他,又劝项羽说:“要不是刘邦先进入关内,你能这么顺利就能进来吗?他已经立下了大功,你不但不奖赏他,却要杀他,不是太不讲仁义了吗?应该找个机会善待他。
”项羽想想也有道理,于是点头答应了。
鸿门宴主要情节内容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政治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
当时,项羽和刘邦两位当时的霸主在鸿门相会,进行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政治较量。
这场鸿门宴的主要情节内容,成为了后世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
首先,鸿门宴的背景是非常复杂的。
当时,项羽和刘邦都是战国时期的豪强,他们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相互对立。
项羽是楚国的霸主,刘邦是汉国的霸主。
两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了鸿门宴的举行。
其次,鸿门宴的主要情节是项羽设宴款待刘邦。
当时,项羽派出了美女虞姬,以及珍宝美玉,向刘邦示好。
而刘邦也带着自己的忠诚部下,前去参加宴会。
整个宴会的气氛非常紧张,两位霸主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在这一刻达到了顶点。
紧接着,鸿门宴的情节达到了高潮。
项羽在宴会上设下了圈套,企图消灭刘邦。
但刘邦却洞悉了项羽的阴谋,及时离开了宴会。
而虞姬在宴会上的表演更是让刘邦心生怜悯,最终选择了投奔刘邦。
这一幕,成为了鸿门宴的转折点。
最后,鸿门宴的结局是刘邦最终战胜了项羽,建立了汉朝。
这场鸿门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段传奇的故事,也是政治斗争中的经典案例。
鸿门宴的主要情节内容,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权谋之间的较量,以及人性的复杂和变化。
总的来说,鸿门宴主要情节内容是围绕着项羽和刘邦两位霸主之间的政治斗争展开的。
整个宴会,充满了阴谋、勾心斗角和人性的考验。
最终,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了汉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这场鸿门宴,也成为了后世政治斗争中的经典案例,对于我们理解历史和人性,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鸿门宴的故事简述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是汉高祖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一次重要决战。
这场宴会发生在鸿门,地处咸阳郡西南,当时刘邦在这里设宴款待项羽,实际上是为了借机对项羽进行暗中的围剿。
鸿门宴前,项羽的军队已经进入了刘邦的势力范围,双方的矛盾日益加剧。
刘邦在宴会上精心策划,安排了一出精彩的戏剧,以此来引诱项羽上当。
在宴会上,刘邦派出自己的部将陈平和吕后的亲信张良,通过精心设计的对话和表演,成功地打动了项羽的心,使其放松了戒备,从而为刘邦埋下了伏兵。
当宴会进行到高潮时,刘邦的伏兵突然袭击了项羽的军队,项羽大惊失色,狼狈逃跑。
此次鸿门宴,刘邦以少胜多,成功地打败了项羽,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
鸿门宴的故事,展现了刘邦的智谋和军事才能,也揭示了项羽的自大和轻敌。
这场宴会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谋略之一,被后人传颂不衰。
鸿门宴的故事给我们启示,在政治斗争和军事对抗中,智谋和计谋至关重要。
刘邦通过鸿门宴巧妙地利用了对手的疏忽大意,最终取得了胜利。
而项羽则因为自大和轻敌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可轻敌自满,更要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事件,它展现了刘邦的智谋和军事才能,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启示。
这个故事将继续为后人所传颂,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篇,记载了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在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
这次宴会是楚汉争霸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斗争事件。
以下是《鸿门宴》的原文及翻译: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翻译: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应有尽有。
鸿门宴的故事
《鸿门宴》是《史记·项⽻本纪》中⼀个相对独⽴的⽚断,它记载了秦末历史转折中的关键性⼀幕。
秦朝末年,刘邦和项⽻起兵反秦,并⽴下“先⼊咸阳者为王”的誓约。
刘邦攻⼊咸阳后,决定在关中称王。
汉军将领曹⽆伤将此事告诉了项⽻,收到消息后,项⽻极为震怒,并⽴即下令准备攻打刘邦。
⽽楚国将领项伯,⼜连夜将此情况告诉了张良。
随后,刘邦⾯见项伯,并让他到项⽻⾯前为⾃⼰讲情。
次⽇清晨,刘邦带着张良、樊哙和⼀百多名随从,前往鸿门向项⽻道歉。
见到项⽻后,刘邦对项⽻毕恭毕敬,并且留在了帐中与项⽻饮酒。
宴席之上,项⽻让范增和项伯⼀起作陪。
范增寻找机会找到项庄,让他借机除掉刘邦。
于是,项庄以助兴为借⼝拔剑起舞。
看到项庄舞剑后,项伯也拔出宝剑跟项庄对舞。
见此情况,张良找到樊哙前来救援。
最终,刘邦以上厕所为借⼝离开⼤帐,并且在樊哙的保护下,由⼩路顺利返回。
《鸿门宴》是项⽻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争的开端,但也在某种程度上预⽰了这场⽃争的终结。
史记中的故事大全史故事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探究性、启发性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创新教学方法,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史记中的故事大全。
史记中的故事大全1:鸿门宴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刘邦先破咸阳,项羽勃然大怒,派英布击函谷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
一场恶战在即。
刘邦从项羽的叔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惊讶无比,刘邦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
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
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只好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项羽命赐猪腿后,又问能再饮酒吗,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
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一走了之。
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璧一双,并向大将军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您收下。
无奈的项羽收下了白壁,气得范增拨剑将玉斗撞碎并大骂项羽。
范增的预言在数年后应验:项羽和刘邦在随后的四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史称楚汉战争),最后项羽败北,在乌江自刎而死,刘邦建立汉朝,是为汉高祖。
项羽何许人也?那是响当当的西楚霸王,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
樊哙何许人也?一个杀狗的屠夫,因为和刘邦是老乡,跟随刘邦四处征战,才得以参加着名的“鸿门宴”。
不过樊哙没有资格入宴,只能站在营外守卫。
鸿门宴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概括:刘邦和项羽两个人,为了天下做出的抉择,最终是刘邦的智慧战胜了有妇人之仁的项羽,逃回了军营。
也使得他弄清了军中的异端,奠定了征战天下的基础。
从很多影视题材中我们了解到,刘邦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模样。
如果不是项羽手下留情,也就没有后来汉朝的建立。
鸿门宴讲的就是项羽和刘邦的故事,其中缘由到底如何,一起来看下。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片断,它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
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
这样说,是因为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
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
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
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项王许诺”,交代鸿门宴的由来。
文章先指出刘、项两军的驻地及双方兵力,表明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他手中。
下文所述人物活动均与这个背景有关。
斗争起因是曹无伤告密。
项羽听说“沛公欲王关中”,冒犯了他的尊严,当即决定进攻刘邦;他的主要谋士范增乘机揭露刘邦的野心,也力主进攻。
二人认识上的差异,预示着他们对刘邦将采取不同的态度。
第二部分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到“因招樊哙出”,写鸿门宴上的斗争。
节奏发展得快,气氛的变化也快。
开始很平和,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怒气全消,有和解意,且设宴招待刘邦。
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始而“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继而命项庄舞剑,“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使气氛越来越紧张。
于是张良出招樊哙。
樊哙是刘邦的参乘,有保护刘邦的责任,但无与会资格。
项羽得知他的身份后,知其来意,于是借赐酒缓和一下气氛。
樊哙为了将众人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来,不仅一切做得合乎礼法,而且忍辱吃了生彘肩。
鸿门宴成语典故鸿门宴,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鸿门宴成语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鸿门宴成语典故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大军入关进驻鸿门,准备消灭刘邦。
经项羽叔父项伯的调解,刘邦亲赴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设宴相待。
席间项羽谋士范增命项庄舞剑,伺机刺杀刘邦。
项伯见势不妙,也拔剑起舞掩护刘邦。
刘邦乘机入厕,在樊哙等掩护下逃回大本营。
鸿门宴解析【注音】hóng mén yàn【出处】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至鸿门,谢曰:……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解释】鸿门: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
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加害客人的宴会鸿门宴相关相关成语斗酒彘肩:〖解释〗形容英雄豪壮之气。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zhī)[4] 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示例〗~渡江人,南部莺花每怆神。
吴梅《马鞍山麓吊刘龙洲墓》诗秋毫无犯:〖解释〗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
”《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示例〗~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唐·李白《永王东巡歌》劳苦功高:〖解释〗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
”〖示例〗这是决战的最后五分钟了!这一班~的“英雄”,手颤颤地举着“胜利之杯”,心头还不免有些怔忡不定。
茅盾《子夜》十五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解释〗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
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鸿门宴原文及注释一档盛会,汤沐古今,经典尊崇无数的鸿门宴历史,更是学术界长久以来追溯其传奇文化的有力证明。
本文旨在针对《史记汉书萧何传》此有关鸿门宴原文及注释,以期从历史与文学双重视角深入剖析以下有关历史文献:史记汉书萧何传:萧何,字仲昭,陈留郡临县人,汉仪帝朝时著名臣子。
建安初年,曹操入洛,萧何作汉昭帝,到洛阳朝会献计。
大官以萧何之智,以及萧何为太后推荐其他美貌的贤臣的才能,深受太宗的青睐。
曹操为纪念萧何,特别给他举行了一场盛会,就是众所周知的鸿门宴,宴会上,曹操大量酒肉,招待了大批客人,萧何也受到极大的尊重,至高无上。
于是,萧何被尊称为贤臣,日后他的英勇事迹也逐渐流传,并被改编成史诗,永驻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英雄。
注释:1.记汉书萧何传:萧何传是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汉书第四篇《萧何传》中描述萧何一生的历史文献。
2.操为纪念萧何:曹操对萧何非常欣赏,他在洛阳为纪念萧何而设置了一场盛大的鸿门宴。
3.称为贤臣:由于萧何在洛阳朝会上的杰出贡献,他声名远播,被尊称为贤臣,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英雄。
4.改编成史诗:萧何的英勇事迹被改编成史诗,永驻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英雄。
诚可贵,鸿门宴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盛事之一,其重要性可以从该历史文献有关记载中得出。
此文从史学与文学视角深入剖析关于鸿门宴的历史文献及其注释,集中剖析其背景及其历史重要性,尤其是萧何的智慧与作为,努力追求真实史实,开启中国学术史上新的篇章,使此传说不会埋没,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怀抱着永恒的荣誉。
从细节分析可知,曹操为了纪念萧何而召开的鸿门宴,在历史文献中历史意义重大,而萧何也因此受到众多尊敬,他凭借自己的智慧才能和贤良,为曹操谋划了登基方案,更是得到了曹操的赞赏。
更重要的是,鸿门宴事件之后,给予了萧何极大的社会地位和荣誉,其英勇事迹也逐渐流传,并被改编成史诗,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英雄,有目共睹,为中国历史学界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贡献。
鸿门宴的典故楚国上将军项羽,降服了秦将军章邯,指挥大军进取秦都咸阳。
殊不知沛公刘邦已兼程改道,进入关中,先项羽而占领咸阳,并驻重兵于函谷关。
刘邦入关后不久,项羽也带着自己的队伍赶往咸阳,却被挡在了函谷关外,一打听才知道刘邦早已进驻咸阳。
项羽大怒,奋力攻破函谷关,刘邦的守关将士抵挡不住,弃关而逃。
项羽指挥大军一路追到新丰,在鸿门设下大营。
此时,刘邦的下属曹无伤叛变投敌,对项羽说,刘邦想称关中王。
愤怒的项羽下令,第二天一早诸侯联军吃过早饭就对刘邦部队发起总攻。
项羽的谋士范增也说,刘邦本为贪财好色之徒,进入咸阳之后,他的行为有些改变,不近女色,不敛钱财,可见他的志向不在小,有野心,必须趁他羽翼未丰时把他消灭掉。
如果听任他发展壮大,将来后悔也来不及了。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和张良是好朋友。
他偷偷地跑到刘邦军中通知张良逃跑避难。
张良把项伯引见给刘邦。
刘邦为了拉拢项伯,和项伯订了姻亲。
然后在第二天早上刘邦带着一百多人来到鸿门见项羽。
刘邦恭敬地对项羽说:“我从来没有在关中称王的打算,我只不过是来为将军打前战的。
”项羽见刘邦这样说便在鸿门设宴款待刘邦。
鸿门宴上,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让他杀了刘邦,但项羽迟迟下不了决心。
于是范增便找来了项羽的堂兄弟项庄,让他假装在酒席上舞剑,趁机杀掉刘邦。
项庄依计行事。
项伯看出了项庄的真正用意,也拿起一把剑和他对舞,以保护刘邦。
张良见形势危急,就跑到门外对樊哙说了里面的情况,樊哙急忙拿着剑和盾进入营帐来保护刘邦。
项羽问这是谁,张良说是刘邦的车夫。
项羽见樊哙是个壮士,就赏给他一个生肘子和一斛酒。
樊哙趁机用发牢骚的话来说明刘邦没有称王之意。
项羽无话可说。
过了一会,刘邦假装上厕所,从小道偷偷离开了鸿门。
与此同时,张良奉上一双白璧和一双玉斗,分别献给了项羽和范增,项羽收了白璧,只顾着赏玩物件,不理其他。
范增气得把玉斗摔得粉碎,愤愤地说:这小子不能成大事,夺取天下的一定是刘邦啊。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史记里的鸿门宴故事概括《史记》是中国史学上第一本记传体通史,而且是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经受了各种打击,呕心沥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旷世巨作。
那你知道史记里的鸿门宴故事概括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史记里的鸿门宴故事概括,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里的鸿门宴故事概括项羽的名字叫籍,他的叔父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家在楚国世代为将,威望很高,很受楚国人的尊重。
项羽小的时候不爱学习,也不练剑,叔父批评他胸无大志时,他还说:“识字有什么用,不过记记自己的名字罢了,学习剑术也不过只能抵挡一个人。
如果要学习,就学那些可以打败万人的本领。
”项梁因为杀了人,便带着项羽逃到关中地区,当地人也很敬佩他,乐于追随在他的左右。
秦始皇前往会稽巡视时,许多人都去观看,项梁和项羽挤在人群之中,也想一睹秦始皇的威严。
谁知,项羽看到秦始皇后,突然说:“此人有什么了不起,将来我也可以取代他!”项梁吓得赶快捂住他的嘴。
项羽身高八尺,力大无比,可以轻易地举起一只大鼎。
吴中青年好斗的人不少,可是没有人敢向项羽挑战。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他的暴虐无道比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天下百姓无不痛恨。
公元前209年的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为推翻秦王朝的统治拉开了序幕。
陈胜、吴广率领农民起义军与秦军作战,取得了节节胜利,很快就在陈县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张楚”。
张楚政权的建立是农民英雄的创举,它的诞生,使全国各地的反秦力量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在各地的反秦武装中,有两支力量很具影响力,其中一支就是项羽和项梁领导的。
项羽和项梁杀了会稽郡守殷通,于此起兵抗秦。
由于他们是楚国的贵族,所以身边很快就聚集了不少人。
接着,项羽和项梁率领八千吴中青年渡过长江,与秦军作战。
由于项羽作战勇猛,老百姓又都支持他,所以,每次战斗都能把秦军打得落花流水。
这时,起兵抗秦的除了项羽之外,还有刘邦。
刘邦是沛县人,沛县就是今天江苏省的沛县,他曾是秦朝的一个亭长,管理十里地的地方。
史记中鸿门宴的主要内容
1. 鸿门宴那可是相当精彩啊!刘邦带着人去赴宴,那心里得多忐忑啊!就好比你明知道前面有危险,还不得不去,你说紧张不紧张?项羽这边呢,则是霸气十足,范增不断给他使眼色,那场面,啧啧,真绝了!你能想象到刘邦当时有多被动吗?
2. 项羽的亚父范增,一心想要干掉刘邦,这得多恨刘邦啊!就跟你看到特别讨厌的人,就想让他赶紧消失一样。
他一个劲地暗示项羽动手,可项羽就是犹豫不决,这可急死个人了呀!这情节,不比电视剧还精彩?
3. 刘邦的手下樊哙,那可是个猛将啊!他冲进去保护刘邦的时候,那气势,简直了!就像你身边最勇敢的朋友,为你挺身而出一样。
你想想,这样的场景能不让人热血沸腾吗?
4. 鸿门宴上众人的心思各异啊!项羽有他的骄傲和犹豫,刘邦有他的小心思和担忧,这像不像一场心理战?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大家都各怀心思的情况?
5. 刘邦找机会逃走了,这得多惊险啊!就跟你玩捉迷藏,好不容易逃脱了别人的追捕一样。
他走了之后,项羽会不会后悔没听范增的呢?
6. 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真让人又爱又恨啊!他有机会除掉刘邦却没做,这是不是很让人跺脚?就像你有个很好的机会,却不小心错过了一样。
你会不会替他惋惜呢?
7. 总之,鸿门宴的故事那是相当精彩,充满了惊险、刺激和各种复杂的情感。
它就像一道美味的大餐,让你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相信你读了《史记》里的这段描写,肯定会被深深吸引的。
史记中的故事:鸿门宴的故事
史记中的故事:鸿门宴的故事
项羽的名字叫籍,他的叔父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家在楚国世代为将,威望很高,很受楚国人的尊重。
项羽小的时候不爱学习,也不练剑,叔父批评他胸无大志时,他还说:“识字有什么用,不过记记自己的名字罢了,学习剑术也不过只能抵挡一个人。
如果要学习,就学那些可以打败万人的本领。
”
项梁因为杀了人,便带着项羽逃到关中地区,当地人也很敬佩他,乐于追随在他的左右。
秦始皇前往会稽巡视时,许多人都去观看,项梁和项羽挤在人群之中,也想一睹秦始皇的威严。
谁知,项羽看到秦始皇后,突然说:“此人有什么了不起,将我也可以取代他!”
项梁吓得赶快捂住他的嘴。
项羽身高八尺,力大无比,可以轻易地举起一只大鼎。
吴中青年
好斗的人不少,可是没有人敢向项羽挑战。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他的暴虐无道比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天下百姓无不痛恨。
公元前209年的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为推翻秦王朝的统治拉开了序幕。
陈胜、吴广率领农民起义军与秦军作战,取得了节节胜利,很快就在陈县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张楚”。
张楚政权的建立是农民英雄的创举,它的诞生,使全国各地的反秦力量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在各地的反秦武装中,有两支力量很具影响力,其中一支就是项羽和项梁领导的。
项羽和项梁杀了会稽郡守殷通,于此起兵抗秦。
由于他们是楚国的贵族,所以身边很快就聚集了不少人。
接着,项羽和项梁率领八千吴中青年渡过长江,与秦军作战。
由于项羽作战勇猛,老百姓又都支持他,所以,每次战斗都能把秦军打得落花流水。
这时,起兵抗秦的除了项羽之外,还有刘邦。
刘邦是沛县人,沛县就是今天江苏省的沛县,他曾是秦朝的一个亭长,管理十里地的地方。
他带民夫往骊做苦工,途中不断有人开小差,他拦也拦不住。
刘邦知道,这样一到了骊也无法交代,因为秦朝的法律又残酷又严厉,
便索性带着这些民夫造反了。
在萧何、曹参、樊哙等人的帮助下,刘邦进入沛县,号称“沛公”。
陈胜、吴广等主要起义领袖死了之后,由于各地起义的领导权落在了过去六国的贵族手里,他们互相争夺地盘,闹得四分五裂,反对暴秦的事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这时,秦国大将邯、李由趁机想把起义军各个击破。
为了使起义军重新聚合起,同时,也为了召集更多的人加入到起义的行列中,项梁听取了谋士范增的建议,在民间找到了正在为他人放羊的楚王的后人熊心,拥戴他为楚怀王。
楚怀王向大家许诺:“谁先攻入秦朝的都城咸阳,就封谁为关中王。
”
关中是当时天下最富庶的地方,谁占有关中,其实也就等于拥有了天下。
刘邦和项羽在楚怀王面前约定,兵分两路进军咸阳。
然而,正当项羽一路上降邯、抗秦军,过关斩将地杀到幽谷关时,却传刘邦的军队已经抢先打下咸阳的消息。
项羽大惊,立刻派精兵攻
打幽谷关,破关之后,亲率四十万大军进入关中,驻扎在咸阳附近的新丰鸿门。
刘邦手下有一个将官,名叫曹无伤,想投靠项羽,便偷偷地派人到项羽那里去告密,说:“沛公想在关中称王,让二世的侄子秦王子婴担任相国,将秦朝的珍宝统统占为己有。
”
项羽一听大怒,说:“明天一早,杀猪宰羊,犒劳三军,攻打刘邦!”
谋士范增见状,便进一步指点他说:“刘邦这个人又贪财又好色,但此次进入关中,没有索取财物,也没有接近女人,可见志向不小。
赶快解决他吧,不然后患无穷!”
刘邦驻扎在霸上,人马只有十万,他和项羽四十万大军相隔只有四十里,处境十分危险。
项羽有个叔叔叫项伯,是刘邦的谋士张良的老朋友,他听说项羽要去攻打刘邦,怕张良有什么闪失,就连夜赶到刘邦军中,私下见了张良,让他快点逃走。
张良不肯离开刘邦,便进入军帐,把项伯的话全部告诉了刘邦。
刘邦问:“先生和项伯谁的年龄大?”
张良说:“他的年龄大。
”
刘邦说:“快快有请,我要用对待兄长的礼节招待他。
”
张良把项伯领入帐内,刘邦赶紧奉上一杯酒,向项伯行礼,并和他订下了儿女亲家,然后才说:“我进入关中之后,对秦朝的财物不敢有非分之想,一一登记封存,只盼项王早点到。
请您把我的这一番心意对项王详细说明。
”
项伯答应了,并且叮嘱刘邦亲自到项羽那边去赔罪。
第二天一早,刘邦带着张良、樊哙和一百多名随从,到鸿门见项羽。
一见面,刘邦就说:“我和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黄河以南,我在黄河以北,我自己也没有料到会先打进关中。
今天在这儿见了将军,真是高兴啊,哪知小人造谣,挑拨我和将军的关系,实在是太不幸了。
”
项羽见刘邦如此低声下气,肚子里的气儿早消了大半,便说:“这都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产生疑心呢?”
项羽留刘邦在营中喝酒。
项羽、项伯面东而坐,范增面南而坐,刘邦面北而坐,张良则面西而坐。
酒席上,范增几次向项羽使眼色,并且举起身上佩带的玉玦,要项羽当机立断,杀掉刘邦。
可是,项羽只当没看见,一直没有什么反应。
范增看出项羽心软,不忍下手,便找个机会,出帐找项羽的堂兄项庄,对他说:“咱们大王碍于情面,恐怕会误事。
你赶快进去给他们敬酒,之后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给杀了。
今日不杀刘邦,明天你们都将是他的阶下囚。
”
于是项庄进去敬酒,说:“军营里没有什么娱乐,请让我舞舞剑,以助各位的酒兴吧。
”说完,就找出剑,一边舞,一边靠近刘邦。
项伯看出了项庄的用意,便站起身,说:“我们对舞吧。
”说着,用身体护住刘邦。
情况变得有些危险,帐内的气氛十分紧张。
张良向项羽告个便,离开酒席,去找刘邦手下的大将樊哙。
樊哙问:“怎么样?”
张良说:“非常紧急!现在,项庄正在舞剑,意思却是针对沛公
的!”
樊哙一听,跳了起,叫道:“这怎么行,要比大家比!让我进去,和他们拼了!”
樊哙一手持剑,一手抱着盾牌,一连撞倒几个想拦阻他的兵士,直冲进大帐里边去。
他头发竖立,双眼圆睁,瞪着项羽,眼角似乎都要裂开了。
项羽赶紧手握剑柄,直起身问:“这是什么人?”
随后入帐的张良赶紧回答:“这是替沛公驾车的樊哙。
”
项羽说:“好一个壮士!赏他一杯酒吧。
”
侍从马上端一大碗酒。
樊哙拜谢,站在那里,一口气就把酒喝完了。
侍从又给他端一个猪肘。
樊哙也不客气,把猪肘放在盾牌上,用宝剑边切边吃。
项羽问:“壮士还能喝酒吗?”
樊哙回答:“我连死都不怕,还怕喝酒吗?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用尽了酷刑,所以,天下人都反对他。
当初,怀王跟将士们约定:谁先进关,谁就封王。
现在,沛公进了关,并没有封王。
沛公封了库房,关好宫门,把军队驻在霸上,天天等着将军到。
像沛公这样劳苦功高的人,不但没有受到封赏,反而遭人陷害,难道将军要走秦王的老路吗?”
问得项羽无言以对。
过了一会儿,刘邦起身去厕所,张良和樊哙也跟了出。
刘邦留下一对白玉璧、一对白玉杯,让张良献给项羽和范增,并委托张良代为告别,自己则带着樊哙等几个人,顺着骊脚下,抄小路跑回霸上去了。
张良估计刘邦已经回到军营了,这才回到帐中,对项羽说:“沛公酒量小,刚才喝醉了,先回去了。
他吩咐我奉上白玉璧一双,敬献给大王;白玉杯一双,敬献给大将军。
”
项羽问:“沛公现在在哪里?”
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独自离开鸿门,此时已经回
到军中了。
”
项羽接过白玉璧,放在席上,范增接过白玉杯,摔在地上,拔出剑,把杯子砸得粉碎,说:“唉!你们这些无知的小子,不能共谋大事。
将夺取天下的,一定是刘邦了。
”
刘邦回到军营,立即诛杀了曹无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