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讲 中国翻译文学史: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274.00 KB
- 文档页数:55
19981999年文学各学科研究新书评介·《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在中国近代文学的研究中,郭延礼先生是成就卓著的学者。
近年,他又将研究视野转向了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难点—翻译文学研究,以44万余字的《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填补了又一个学术空白。
《概论》分为上下两编,共19章。
上编探讨了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发展脉络与主要特征,论述了中国近代文学理论、诗歌、小说、戏剧、寓言翻译的概况,从宏观上对中国近代翻译文学进行了总体的透视。
下编则是对中国近代著名翻译家的翻译理论与成就的分析,从梁启超、严复、林纾、苏曼殊、马君武、周桂笙、伍光建、曾朴等,一直讨论到“五四”之前的周氏兄弟、胡适、陈独秀、刘半农等人的文学翻译活动。
上下编之间内容虽有重合之处,但上编侧重于对近代翻译文学特征的把握与规律的寻找,下编则以对翻译家的个案分析为线索,凸现了一部具有主体感的中国近代的翻译文学史,更加详尽地展开了上编中的总体论述。
因此,在博考文献基础上的史论结合,就成为本书的一个重要特征。
近代中国是古老的中华民族向现代化蜕变的转型期,也是中西文化撞击的历程。
在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艰难跋涉。
《概论》将“翻译文学”置于中西文化撞击的大背景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富有个性的阐释。
按照传统的近代史分期,拉开近代中国历史帷幕的是鸦片战争。
然而,从1840—1870年的30年间,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几乎是一个空白,从1870—1894年,才有零星的翻译文学出现。
而翻译文学的大量涌现,则是在20世纪初。
为什么从1840—1894长达50多年的时间里,甚少翻译文学呢?《概论》认为,鸦片战争后,最先迎接西方文化挑战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经世致用思潮。
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圣外王”之道,“内圣”侧重于人的内在觉悟,“外王”侧重于经世致用。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即使是民对民族危机有深刻反省的有识,之也认为只要在经世致用的“外王”方面向西方学习声光电化,就可以达到船坚炮利、富国强兵的目的。
中国文学外译历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文学外译是指将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并在国际上传播的过程。
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引起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因此,中国文学外译一直是跨越国界、加强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中国文学外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后的汉朝时期,中国古代文学就开始出现译作,例如将佛教经典翻译成汉字。
而随着历史的演进,文学作品的翻译越来越多地引入了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和表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外译风格。
中国文学外译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初期,中国文学外译主要集中在对佛教经典和历史文献的翻译上,这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世界各地对中国文学的了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到了现代,中国文学的外译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包括了古代文学作品,还包括了现当代作家的小说、诗歌、戏剧等各种文学形式。
同时,随着翻译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国际交流的加强,中国文学作品的外译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文学外译的影响和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中国文学的外译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多样性,使得国际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
其次,中国文学外译也为中国作家和文化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推动了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
此外,中国文学外译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综上所述,中国文学外译是一个漫长而又不断发展的历程。
通过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和传播,中国文学外译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翻译水平和技术,加强人才培养,以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学外译事业的发展,并为更多国家读者带来中国文学的魅力和智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可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篇长文的组织和安排方式,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所呈现的内容和逻辑顺序。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1. 引言部分: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概述中国文学外译的历程和发展。
Literary Translation陈水平helen.csp@Lecture One1.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By translation here I specrifically mean translat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in which something is translated, instead of the work translated.翻译是将一种文字之真义全部移至另一种文字而绝不失其风格的神韵。
(吴献书,1949)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张培基,1980)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
(刘宓庆,1990)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王克非,1997)翻译是语际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语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萧立明,2001)A good translation is one which the merit of the original work is socompletely transfus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as to be as distinctly apprehended and as strongly felt by a native of the country to which that language belongs as it is by those wh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original work. 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人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
(泰特勒,1790)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