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的水墨艺术——当代著名画家吴山明作品欣赏
- 格式:pdf
- 大小:590.55 KB
- 文档页数:2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以描绘自然风景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国画山水十大名画的赏析:
1.《千里江山图》:作者为北宋画家王希孟,画面描绘了长江流域的壮美景色,色彩鲜明,构图恢弘,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2.《白雪山图》:作者为南宋画家谢赫,画面以太白山为背景,表现了独特的山水风貌和自然景观,形式上极具表现力。
3.《水墨花鸟图》:作者为明代画家徐渭,画面以花鸟为主,运用水墨技法,表现出极具生动感的自然景观,是中国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4.《清明上河图》:作者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画面描绘了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构图精美,色彩绚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经典之作。
5.《渔舟唱晚图》:作者为宋代画家马远,画面以渔船为背景,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人文情感,是中国山水画的杰作之一。
6.《富春山居图》:作者为元代画家黄公望,画面描绘了江南富春山的壮美景色,线条流畅,色彩淡雅,富有古典气息。
7.《十八学士图》:作者为明代画家顾恺之,画面描绘了唐代十八位文学巨匠的生活场景,构图繁复,细节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8.《红楼梦图》:作者为明代画家高鹗,画面描绘了《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构图精美,画风细腻,是中国文学与绘画的结合之作。
9.《山水十二屏》:作者为清代画家郑板桥,画面描绘了中国南方的山水景象,构图严谨,色彩和谐,是中国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10.《八大山人千里江山图》:作者为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画面描绘了中国南方的江山美景,构图简洁,意境深远,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尺素与墨气交融——评《山水图》
《山水图》是中国明代著名画家文征明的一幅作品,该画作于1601年绘制,是文征明晚年山水画的代表之作,被誉为“墨竹一绝”。
《山水图》以极简的造型和独辟蹊径的笔触,刻画出险峻山水中那股神秘的灵气,成为了中国山水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首先,《山水图》的笔画以黑白灰三色为主,无一笔多余,极简而又精致。
墨色和白色浓淡的交错,表现了山水的高低起伏和深远空旷,同时又展现出山水的神秘之美。
画家的笔法灵动有力,将画作的空间感和分层感表现得十分出色。
其次,画家在构图上的匠心独具。
整幅画的静、动、虚、实构成了完美的比例和对比,这些层层递进的对比让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山川的远近、树木的高低、云霞的浮动和蕴藏在画像背后的人文情感都得到了极好的表现。
最后,整幅画作传递出的意境非常深远。
画中所展现的景象不仅是自然山水,更是诗意、情感的寄托。
画家不仅在山水画的技法上创新,而且融入了自己的人文情怀,让画作更加深邃和含蓄。
综上所述,《山水图》以其造型精巧、笔墨神韵和情趣境界,成为了中国山水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描绘了自然山水之美,更体现出画家对艺术的深刻追求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这幅画作无疑是中国文化遗产和人类艺术之瑰
宝。
五代美术一、五代花鸟画“黄家富贵”“徐熙野逸”1、黄筌,西蜀最著名的宫庭画家。
师刁光胤,又吸取山水画家李昇、人物龙水画家孙位之长,“全该六法,远过三师”。
《写生珍禽图》。
擅长花竹翎毛,也能画人物佛道、山水,是一位技艺全能的画家,对宋代宫庭花鸟画风有重大影响。
黄氏承继唐代花鸟画风,所画多为宫庭中的奇禽名花,其画极细的线条勾勒,施以柔丽的色彩,线色相融,几乎不见勾勒的墨迹,情态生动逼真,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题材与手法)。
2、徐熙,院外花鸟画大师。
《雪竹图》。
他的画与诸黄注重用色的风格不同,注重“落墨”,徐铉评其落墨为格。
不拘泥于精勾细描,信笔抒写,注重表现,自谓“落笔之际未尝以赋色晕淡细碎为功”《梦溪笔谈》:“国初……诸黄画花妙在傅色……徐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
”题材“寒芦荒草,水鸟野凫,自得天趣。
”二、五代山水画的杰出人物有四人——荆关董巨,则为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五代山水画的成熟与发展,五代时期一些画家深入体验自然,形成了南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两大流派,北方以荆浩与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及巨然为代表。
1.荆浩,他长期接触北方雄伟的自然山水,有较深的认识与感受。
他所画的山水多是北方的大山大水,构图都取全景式,气势宏阔。
他在《笔法记》中最早对从唐代发展起来的水墨山水创作进行理论上的总结与拓展,为以后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代表作《匡庐图》。
2.关仝,荆浩的弟子,刻意力学,卒得其法,有出蓝之誉。
他的山水画具有“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的特色。
传世有《关山行旅图》,其山水景物浑融,特别善于表现北方山水峻伟荒寒的景色,被称为“关家山水”3.董源,像王维一样兼长设色和水墨两种风格的山水,尤以后者著称,表达的景致平淡闲远,非常符合文人雅士的思想情趣。
画面抒情自然。
他创造了用披麻皴与密密麻麻的点子皴,来表现江南山水的独特手法。
成功地表现出江南山水的远近层次与湿润的特质,成为江南山水画派的开山祖。
水墨新视观的境象之维——品读徐勇民先生“花·非花”系列水墨作品作者:张立翔来源:《艺术评论》 2018年第3期水墨艺术的现代化进程由来已久,对传统再次集体式回归,对西方现代艺术敬仰般迷恋,以及极尽精微、意化幻象、拓印拼贴、符号寄取般呈现,是这一时期水墨艺术的表征。
技法陈旧和观念溢滥,使得艺术作品机械地向写实和表现两极发展,且愈演愈烈,虽通识性渐显,可读性却不断地消解。
但是,当我们面对徐勇民先生“花·非花”系列作品时,一股新的视觉体验之风扑面而来。
现成图像向再造图像巧妙地生成;传统绘画的“游观”向画家创设的“凝观”转移,极简图式向深邃意境转换。
那流淌着传统内涵血脉,而又不同于既有文化释义的观察与遐想,由画家情怀、思悟、能指所集合,在目光聚焦,凝神专注的固化指向中,引导心灵驰骋、情思拓展,不断地向观者传递艺术量能的新视象。
这足以让我们在其作品前驻足,去感受从艺术本体散发出的独特艺术风格,并引领我们的思维向度,思考那境生象外的精深与博大。
一、“花·非花”——象之幻艺术作品中,无论具象与抽象,基本要素都由“象”所构成。
既便是白纸或未涂油彩的画布,“象”的因素也暗含其中。
抛开弥漫而又不知所云的抽象之“象”,由物象所引伸出的图像或归纳的符号,不会凭空而孤立的存在,要么在画家繁杂记忆中积淀深刻印象,要么在已逝时间内,向延伸的当代画史隧道里,有着上下文关系。
徐勇民先生对“花·非花”的意象塑造,超越了传统程式法则,得益于长江流域楚美术奔放、奇诡、跃动、飘逸风格的滋养,在神秘、绚丽、热烈的氛围中,吐露着作品自身所蕴含的象征性和隐喻性。
“花·非花”的主题攫取,发自对牡丹花的眷顾,物象离变,发掘本我内核,异化常人对传统图像已知定律。
“象”的游曳,不再追求视觉接受的完整性和荒诞新奇路线的主导,硕大花头,除却开合取势,折枝营构,“没有采用对某一花种具象描绘,突破了‘红花应有绿叶衬’的自然属性,揭示了元典时代‘大象无形’之精神追求”[1]。
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油画家邀请名录吴冠中、王流秋、侯一民、全山石、詹建俊、闻立鹏、靳尚谊、朱乃正、汤小铭、潘鸿海、徐芒耀、艾轩、罗中立、何多苓、陈丹青、杨飞云、许江、王沂东、王宏剑、韦尔申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国画家邀请名录晏济元、张仃、程十发、陈佩秋、黄永玉、方增先、刘文西、崔振宽、曾宓范、曾石齐、杨延文、张桂铭、吴山明、林墉、贾又福、何水法、龙瑞、何家英、卢禹舜新京津画派十大名家邀请名录崔子范、孙其峰、孙克纲、张凭、张步、刘伯舒、张立辰、徐希、杜滋龄、王迎春、杨力舟、刘大为、王镛聂、鸥勇力、冯远、王明明、田黎明、史国良、陈平新海上水墨画派十大名家邀请名录贺友直、林曦明、颜梅华、韩敏、刘旦宅、韩伍、陈家泠、戴敦邦、胡振郎、龚继先、韩天衡、杨正新、毛国伦、萧海春、韩硕、卢辅圣、施大畏、马小娟、边平、山何曦新浙派十大名家邀请名录王伯敏、顾生岳、洪世清、舒传曦、孔仲起、卢坤峰、吴永良、童中焘、刘国辉、姜宝林、卓鹤君、张卫民、叶文夫、陈向迅、池沙鸿、尉晓榕、王赞、何加林、张捷、郑力新金陵画派十大名家邀请名录吴养木、张继馨、喻继、高卢星、堂孙君、良刘、懋善、杨明义、方骏、赵绪成、贺成、朱道平、刘二刚、宋玉麟、吴冠南、常进、杨春华、朱新建、徐乐乐、范扬、江宏伟中国名家名单B 白雪石毕建勋白伯骅白庚岩白云乡C 程十发陈葆棣陈天然陈佩秋陈玉圃陈金言崔如琢常朝晖D 董寿平杜滋龄杜应强戴卫邓林董希源段玉鹏F 傅抱石范曾方增先费新我冯远冯大中付以新付梅影G 关山月郭怡孮H 黄永玉韩美林何家英华其敏霍春阳何加林何水法J 贾又福贾广健江文湛蒋采萍纪连彬金树勇姜宝林金鸿钧K 孔仲起孔维克L 李可染黎雄才龙瑞李宝林林墉刘文西刘大为刘勃舒刘炳森刘国辉刘润石卢禹舜林岫陆一飞M 马振声梅墨生苗重安N 聂欧尼玛泽仁P 潘天寿彭先诚潘公凯Q 齐白石启功启骧秦天柱钱来忠R 阿老S 石齐宋雨桂苏百钧史国良孙其峰苏葆桢沈鹏史孟生宋雨桂宋玉麟施大畏沈启鹏T 汤文选唐辉田黎明唐勇力汤小铭W 吴冠中吴作人吴昌硕魏紫熙王雪涛王成喜王明明王迎春王有政王为政王西京王子武吴山明吴东魁X 徐悲鸿肖朗徐培晨徐湛Y 于希宁杨晓阳杨明义于右任杨延文杨力舟于志学晏济元喻继高叶毓中袁运生袁武Z 张大千周思聪张仃张仁芝周华君朱理存朱培尔赵振川张海张镛当代中国著名画家大家类: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黄宾虹林凤眠李苦禅徐悲鸿张大千吴作人丰子凯石鲁刘海栗柳学健陆俨少谢稚柳、傅抱石、张书旗、黄君碧、黄显之、董寿平、卢光照、秦岭云、田世光、高冠华、李可染刘令华吴昌硕、徐悲鸿、潘天寿、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朱屺瞻、李苦禅、李可染、林散之、沙孟海、王个簃、王雪涛、吴茀之、郭味蕖、陆维钊、陆俨少、何海霞、沈耀初等二十位名家的作品,可以说标志着本世纪中国书画艺术的高度,也标志着本世纪中国的文化高度。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国画山水是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流派,通过描绘山水自然景观,表现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以下是中国国画山水史上十幅著名的名画赏析。
1.《寒山拾得图》这幅画是元代文人画家夏圭的代表作,他通过绘制冷峻的山岳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画中的人物形象含蓄而又富有内涵,让人在沉思之余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真谛。
2.《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是北宋名画家王希孟的代表作。
画面以江山为主题,将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融为一体,展现了北宋时期的繁荣和美好景象。
画面中的山水风光、建筑物和人物形象都精细细致,耐人寻味。
3.《溪山行旅图》这是南宋时期画家马远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山水、建筑、植物和人物,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感悟。
画面中的色彩清新淡雅,托出了自然的恬静与无穷魅力。
4.《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山水画之一。
画面中除了细腻的山水画面外,还描绘了市井百态和民俗文化,将山水画与人文画融合,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奇妙魅力。
5.《千里江山图》明代画家徐渭的代表作,画面宽阔恢弘,以长江为主线,描绘了江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画面中的各种元素相互映衬,表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理念。
6.《齐白石山水画》齐白石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画家,其山水画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特色。
他擅长表现形体的变化和色彩的饱满,使得他的山水画具有强烈的审美效果和艺术魅力。
7.《李可染山水画》李可染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以色彩饱满、构图新颖为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山水画作品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美”概念,引领了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方向。
8.《黄宾虹山水画》黄宾虹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通过对山水画的技法和审美观念的革新,使得中国传统山水画得到了新的发展。
他的山水画作品色彩明艳、构图精妙,表现了他独特的审美理念和个性。
9.《吴昌硕山水画》吴昌硕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作品风格独特、气韵生动,表现出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和探索。
形神并至笔境兼夺——读吴山明的人物画
薛永年
【期刊名称】《中国书画》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宿墨多君变晶莹,最平凡处最关情。
交融境象开生面,淡远空明胜有声。
上个世纪中国画最突出的成就在人物,水墨人物画以'现代浙派'为一大劲旅,而出身于'现代浙派'的吴山明又开创了不同师辈的'当代吴家样',贯通了传统与现代,融会了人物与山水,形神并至,笔境兼夺。
人物形象化入了氤氲的自然,神韵生动;笔墨像闪煤油的黑水晶,单纯璀璨;意境像竟陵派的诗篇,淡远空明。
其意象、境界和笔墨之美,显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在当代画坛上独树一帜。
思考其成功之美和所致之由,显然是饶有兴味的,也会引出宝贵的启示。
发展意笔人物的两大问题'当代吴家样'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此之前,水墨人物画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不断改变着突破前人的路径。
与此同时,为进
【总页数】4页(P106-109)
【作者】薛永年
【作者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5
【相关文献】
1.气韵形神论风骨——中国古代人物画精品展赏读 [J], 陈燮君;
2.意在笔先写形神——王宏瑶的国画人物画赏析 [J], 董佩君
3.意在笔中象在境中--中国水墨人物画意象探询 [J], 刘越
4.形神并至笔境兼夺——读吴山明的人物画 [J], 薛永年
5.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读申世辉、邬海青中国画作品 [J], 成荫;北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十世纪的中国雕塑艺术是中西雕塑交汇、碰撞的时期,雕塑家在不断学习和引进外来雕塑样式的过程中,把外来样式赋予本土的、民族的内涵,积极建立自身的雕塑艺术观念方式和语言方式,培养自身内在的本土意识,为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繁荣作出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雕塑艺术家。
他立足中华、面向世界,传承中国雕塑艺术历史悠久,成就辉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当今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直接体现者。
中国雕塑艺术在发展进程中,既继承传统又有每个时代的性格,汇聚成一种独特的、深邃的艺术语言,独步于世界艺坛。
文心铸魂——中国著名雕塑家吴为山的写意雕塑. All Rights Reserved.和弘扬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借鉴和吸纳西方雕塑艺术,力倡“中国精神、中国气派、时代风格”,首次提出“写意雕塑论”和“中国雕塑八大风格论”,为中国雕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吴为山出生于文化世家,从小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他依托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把中国书法、国画的写意融入雕塑中,形成了写意雕塑和传统文化名人雕塑的风格,在传统雕塑领域中有所突破,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的认可。
近三十年来,吴为山致力于为世界杰出的优秀人物塑像,把他们的思想、情怀和对人类的价值贡献注进艺术的创作之中,并以创新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他们展示于世界的舞台,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民对话,充分展示中国形象、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1年,吴为山应邀为“当代草圣”林散之塑像。
从这第一尊塑像开始,吴为山就想到了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圣贤,“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我要用手中的泥土去留住哲学家的思考、科学家的思维、教育家的思想,以此表达我对祖国泱泱五千年文明的敬意……”此后,吴作人、费孝通、田家炳……众多的名人塑像在吴为山手中的泥土里呈现出来,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