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技术及其机理
- 格式:ppt
- 大小:7.50 MB
- 文档页数:56
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简介膜下滴灌是现代节水灌溉中的一次新的突破,它结合了不同形式的节水灌溉方法的优点,建立了单独的灌溉系统,利用少量的水使大面积的耕地得到有效灌溉,使之达到灌溉节水、保水、保温、改善土壤性状、光照条件、加速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提高粮食产量的目的。
一、膜下滴灌的主要作用玉米种植方法" height="3501606/19152A3E-0.jpg"width="580" />1、保水作用膜下滴灌灌水适度后,保持了土壤毛细管的上下通畅,使土壤中的水可源源不断上升到地表。
覆膜后,土壤与大气隔开,土壤水分不能蒸发散失到空气中,而膜内以“液-气-液”的方式循环往复,使土壤表层保持湿润。
对于自然降水,其中少量水分从苗孔渗入到土壤中,大部分则流入垄沟,以横向形式渗入覆膜区,由地膜保护起来,进而被作物有效利用。
2、增温作用土壤耕作层的热量主要是通过吸收太阳辐射。
地膜阻隔土壤热能与大气交换,阳光中的辐射透过地膜使地温升高,土壤自身的传导作用使深层的温度逐渐升高并保存在土壤中,灌溉水通过管道及毛管滴头系统缓慢滴入膜下土壤中,起到水流增温、汽化热损失极少、温度下降缓慢的作用。
据农业部门测算,全生育期可提高积温150~200℃。
3、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衡量土壤耕性和生产能力主要因素包括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和土壤的固液气三相比。
地膜覆盖后,地表不会受到降雨冲刷和渗水的压力,滴灌的渗水压力极小,保证了土壤的疏松状态,透气性良好、孔隙度增加、容重降低,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
同时,地膜覆盖使土壤的含盐量降低,偏盐碱地种植覆膜玉米可提早15d成熟,而且比露地玉米增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滴灌堵塞物理堵塞:物理堵塞是引起滴灌堵塞的主要原因。
灌溉水质差而过滤系统又不完善时,泥沙等杂物被水泵抽取进入管道及滴灌管后,在通过内镶式滴头锯齿状流道时,杂物将流道堵塞导致滴头无法出水。
甘薯膜下滴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甘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物,它不仅可以作为食品,还可以用来提取淀粉、制作酒精等。
而甘薯膜下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栽培技术,可以为甘薯的生长和产量提供良好的环境,本文将介绍甘薯膜下滴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甘薯的生长环境要求甘薯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它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同时对土壤的要求也较高,喜欢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这样的环境下,甘薯才能生长茂盛,产量才能得到保证。
二、甘薯膜下滴灌技术甘薯膜下滴灌是一种以薄膜覆盖地面,将灌溉管路铺设在薄膜下进行滴灌的技术。
膜下滴灌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蒸腾损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保持土壤温湿度适宜,有利于甘薯根系的发育和生长。
甘薯膜下滴灌技术的主要优点有:1. 节约用水:滴灌系统可以精确控制水的用量,避免水分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 保护土壤:薄膜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风蚀,保持土壤的湿度和温度,有利于甘薯的生长;3. 提高产量:通过科学的滴灌技术,可以保证甘薯在整个生长季节内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从而提高产量;4. 减少劳动强度:相比于传统的灌溉方式,膜下滴灌可以减少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甘薯膜下滴灌技术的实施步骤1. 土壤准备: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进行种植,同时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保证土壤的养分充足;2. 薄膜铺设:在甘薯种植前,需要先将薄膜覆盖在地面上,覆盖好后再进行排水、施肥等操作;3. 灌溉系统铺设:根据甘薯的生长情况和需水量,设计好滴灌管路,将滴灌管路铺设在薄膜下,使得水分可以均匀地渗透到土壤里;4. 种植甘薯:在薄膜上开孔,将甘薯种植在孔内,使其根系可以穿透薄膜,生长在土壤中;5. 灌溉管理:根据甘薯的生长需水量,科学调控滴灌系统,保证甘薯在生长期内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
四、甘薯膜下滴灌技术的注意事项1. 控制灌溉水量:合理控制甘薯的灌溉水量,根据甘薯的生长期和气候条件科学调整水量,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灌溉;2. 管路维护:定期检查滴灌管路的漏水和堵塞情况,及时进行修复和清理,保证滴灌系统的正常运行;3. 合理施肥:根据甘薯的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情况,科学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保证甘薯的养分供应;4. 薄膜管理:在甘薯生长期内,要及时修补薄膜破损部位,保持薄膜的完整,提高保温效果。
新疆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近年来,棉花滴灌技术在新疆普遍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滴灌技术具有灌溉水量控制准确、水肥一体化、施肥灵活等优点,在棉花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传统灌溉相比,滴灌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棉花产量,而且能够显著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侵蚀的风险。
本文就新疆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论述。
一、基本原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在棉花行间埋设塑料膜,并在膜下设置滴灌管。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控制肥料和水的用量,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使用膜下滴灌技术可以将肥料和水注入土壤中,为棉花提供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从而提高棉花品质和产量。
膜下滴灌技术还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表土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节约水资源。
在木棉、棉花农田中,该技术通常采用地下滴灌系统。
二、施用原则1.基肥用量要达标。
为了保证棉花生长需要的氮、磷、钾等元素充足供应,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需要满足一定的标准。
因此,前期施用牛粪、人粪、腐熟有机肥等基础肥料,使土壤有一个适宜的营养基础。
同时,根据施肥计划在播种前15~20天,施打一定量的化肥,以满足种子萌发所需养分。
2.滴灌布局。
为了使滴灌系统的灌溉水分能够更好地覆盖整个生长期的棉花,滴灌的布局应该合理。
在棉花行间铺设塑料膜,设置滴灌管,水槽等,并与配套的肥料机组配合使用。
3.施肥量要适量。
在使用滴灌技术灌溉棉花时,应根据棉花的品种、生长期,生长发育状态和土壤肥力等情况,合理地选择施肥量。
在生产实践中,施肥量应以技术指导和土地载体为基础,合理增加棉花的精细施肥量。
三、技术要点1.开展机械化生产。
机械化生产是滴灌高产的关键。
在种植棉花时,农民应采取机械化措施,如机械播种、滴灌、包膜、除草、除灌等,以达到高产和节约劳动力的目的。
2.注意滴管的维护和管理。
滴灌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它要求滴灌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高。
滴灌管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老化性,并要采用优质的管封片和管夹等配件。
在滴灌过程中,应及时清理管子和过滤器,以保证灌溉水质和滴灌系统的稳定性。
甘薯膜下滴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一、膜下滴灌技术概述膜下滴灌是一种新型的灌溉技术,它将水和肥料通过滴灌管道输送到植物的根系附近,通过管道上的滴灌头来进行定量滴灌,可以减少水肥的挥发和流失,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土壤盐碱度,保持土壤湿润度,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 土壤准备选择肥沃疏松的土壤,进行深翻和平整,确保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良好。
在土壤中添加有机肥和磷、钾、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2. 滴灌管道铺设在田间地头和田间地间设计好水源井和输水管道,然后在整个田地中铺设滴灌管道。
滴灌管道的布置要均匀、密集,保证水肥能够均匀地输送到植物的根部附近。
3. 水肥管理在甘薯生长期间,合理控制滴灌的水量和水肥比例,根据甘薯生长的不同阶段,调整水肥供给的量和比例,特别是在甘薯的生长初期和块根生长期,要加强水肥的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
4. 病虫害防治加强田间的环境管理,及时清除甘薯上的杂草和病虫害,定期进行农药的喷洒和病虫害的防治,保证甘薯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5. 采收和贮存在甘薯成熟后,及时采收甘薯,并将其储存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防止甘薯霉变和损耗,保证甘薯的品质和营养成分。
1. 合理选择滴灌设备选择性能稳定的滴灌设备,滴头的稀释要均匀,滴灌管道的质量要优良,防止管道堵塞和水肥泄漏。
2. 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确定灌溉的时期和水肥的比例,实行精准滴灌,减少水肥的浪费和土壤的侵蚀。
3. 加强管理和维修定期对滴灌设备和管道进行检查和维护,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管道的畅通。
及时清洗滴头,防止堵塞和水肥的泄漏,保证水肥的准确供给。
四、技术优势甘薯膜下滴灌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产量通过膜下滴灌技术,能够精准供水和施肥,保证甘薯的生长需要,提高产量,比传统的灌溉方式产量提高30%以上。
2. 降低成本膜下滴灌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水肥的浪费和土壤侵蚀,减少劳动投入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新疆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棉花是我国北方灌溉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然而,由于我国北方气候条件较为干旱,导致棉花生长过程中缺水、干旱的现象较为明显,给棉花的生长发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为了提升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我们需要探寻一种适合北方干旱气候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技术。
而在此方面,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一种利用滴灌系统进行的带膜栽培技术。
该技术主要采用的是由塑料薄膜与灌溉系统组成的滴灌系统,将水分直接滴灌到根部,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植株养分吸收利用率,避免了水分和养分的过度蒸发和流失,从而达到节水、促进植株生长等效果。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壤盐碱化,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根系生长环境等。
而对于在北方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棉花栽培,膜下滴灌技术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具体如下:1. 节约用水:北方地区缺水比较严重,膜下滴灌技术可以将用水量节省40%-60%以上。
因为滴灌将水分直接滴到根部,减少了雾化衰减的损失,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2. 提高产量:膜下滴灌技术可以为棉花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从而促进植株的生长,提高产量。
研究表明,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栽培的棉花,其产量可以提高25%-30%以上。
3. 保证品质:膜下滴灌技术可以将水分和养分直接滴到根部,避免了水分和养分的过度蒸发和流失,从而保证棉花的品质。
4. 减少病虫害: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的栽培,保持了土壤的湿度,从而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
总之,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一种适合北方干旱气候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技术,具有节约用水、提高产量、保证品质、减少病虫害等多重优势。
在推广这项技术的同时,我们还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技术方案设计及精细施策,才能更好地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玉米膜下滴灌增产原理及栽培技术-种植技术1玉米膜下滴灌增产原理膜下滴灌技术打破了露地种植的传统方式,破除了水源、温度全凭自然给予、旱涝靠天的传统观念,通过对自然环境人为地进行科学干预,从而营造出独特的小气候。
与地膜覆盖技术的不同之处是,膜下滴灌技术必须安装抗旱增产设施。
首先打好若干机电井,然后在项目区四周安装输送水源的配套设施,每一定面积的耕地装一个立挺,在薄膜之下连接一个能够滴水的软管。
需要用水的时候,把机电井的电闸一合,源源不断的水源就输送到田陇上和苗根处。
这种种植方式既能提高积温又能保障水源,为玉米的生长发育和提早成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丰产丰收得到保证。
1.1达到增温的目的一方面,白天太阳辐射的光能透过薄膜投射到陇上,转化为热能,形成聚集效应,这样使有薄膜的陇上温度要高于裸着的其他方式的田垄;另一方面,白天积累的一部分热量在夜间能保存下来,并向土壤下层传递。
所以,地膜覆盖的土层温度都高于裸地。
一般情况下,播种后60d地表下5cm平均积温比没覆膜多128~129℃,平均每日增加2.1~2.2℃。
实践证明,采用膜下滴灌方式种植的玉米出苗早、苗色正、苗齐、苗全、苗壮,尤其在春季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没有一块地出现粉种现象,抢积温达240℃以上,延长生育期10~14d。
这样增温效应可使铁源3号这个晚熟玉米品种早出苗4~6d、早抽穗2~4d、早成熟8d。
1.2实现保墒的效果两个方面实现保墒效果。
一是土壤水分蒸发量降低形成的保墒效果。
地膜覆盖使土壤水分垂直蒸发受阻,使总的蒸发量下降,同时,来自土壤中的气态水遇冷凝成水珠,在重力影响下又流回土壤,从而使土壤表层含水量增加。
二是膜下滴管创造的保墒效果。
林源镇自2008年以来就使用了膜下滴灌技术,在薄膜的下面、垄台的上面安装了能够滴水的管子,一头连接机电井,天旱的时候,拉闸输送地下水源就可解除旱情。
据实测,覆膜土壤0~14cm含水量比常规地块高出14%以上。
玉米膜下滴灌技术1.选地、选茬玉米适应性很强,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
但要使膜下滴灌玉米达到增产增收,应当选择耕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保水保肥、排水良好的地块。
在选茬上,最好不选用连作3a以上的玉米茬,应选择大豆、马铃薯等肥茬。
2.精细整地,整平细耙整地的质量是关键,直接影响到播种质量、覆膜质量和玉米生长发育。
要做好根茬粉碎还田,必要时人工拣净搂除根茬残体。
秋整地应深松整地,做到上实下虚,无坷垃、土块,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准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为高质量覆膜制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
3.膜下滴灌管道的铺设及留意事项3.1膜下滴灌主管道的铺设依据水源位置和地块外形的不同,膜下滴灌主管道铺设方法主要有独立式和复合式两种。
(1)独立式主管道铺设。
独立式主管道的铺设主要用于狭长地块,其主管只有一条并深埋在地下,其余主管毛管均分布在地面上。
此种铺设方法具有省工、省料、操作简便等优点,缺点是不适合大面积作业。
采纳独立式主管道铺设主要是以中小型移动滴灌设备为主。
有效浇灌面积一般为20-27hm2,平均一次性投入每亩地成本450元左右。
复合式主管道铺设。
采纳复合式主管道的铺设可进行大面积膜下滴灌作业,有效弥补了独立式主管道铺设存在的缺点。
此种方法具有滴灌速度快、水压损失小、滴灌匀称等特点。
适合于水源与地块较近,田间有可供配备使用动力电源的固定场所。
一台机具一般可掌握200hm2左右的条田。
这种铺设方法适用于各种条田和不规章地块,适用范围较广。
一次性投入每亩成本500-600元。
(2)小型移动式管道铺设。
小型移动式管道铺设主要适用于小地块,面积一般不超过6.7hm2,随便性大,主管道一般分布在地面上且依据地形铺设,当年使用完后可回收存放其次年再次使用。
这种方法一次性投入小,但作业成本较高,采纳帮助人工成本较前两种铺设方法要多,因此,此种浇灌模式目前使用较少。
自压滴灌。
利用高度差进行自压滴灌,主管道铺设方法大多为复合式。
新疆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1棉花膜下滴灌增产机理1.1覆膜种植,前期有明显的增温作用,与不铺膜的大田相比,日平均温度高0.7~2.7℃。
有利于棉花早出苗、出全苗。
据大田观测膜下滴灌较常规灌提早出苗2~3天,出苗率高达95%。
1.2采用滴灌后,由于膜内墒度均匀,滴水量人为控制,土壤总含水量较常规灌低,增温快,通透性强,出苗整齐,速度快,健壮,同淹灌相比保苗株数提高1000~2500株/667m2。
同时,滴灌棉田属无埂渠农田,可节地5%~7%,增加收获株数1000株/667m2左右。
1.3根部土壤结构疏松,形成良好的水、肥、气、热小气候,为作物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1.4播期相同时,滴灌棉田与常规灌棉田在出苗至现蕾期长势差别不大。
但在现蕾至开花期长势差别明显,滴灌棉花株高日增量为1.4cm,而常规棉田日增量为0.86cm。
其原因是滴灌棉田从6月中旬开始滴水,而常规棉田需要揭膜、开沟及打埂,比滴灌晚6~8天灌水。
在开花至吐絮期,由于常规灌水方法、水量难以掌握,使棉田生长较快而不稳健,引起脱花脱铃,空果枝率高。
而滴灌水量控制较好,棉田稳健生长,叶色深绿,无旺长、早衰和脱肥现象,蕾、铃较常规灌明显增多,果枝成铃率高。
1.5滴灌减少了因深层渗漏而带走的养分损失,同时采取将化肥及棉花专用肥溶解于水后随水滴入棉田,提高肥料利用率15%左右,比常规灌少施化肥8~10kg/667m2。
1.6利用膜上点播膜下滴灌技术,可有效减轻风灾损失。
每年4月,农七师经常遭受大风袭击,田间棉苗损失较为严重。
采用膜上精量点播和膜下滴灌相结合,既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又提高了出苗率。
1.7采用滴灌后,土壤通透好,温度上升快,立枯病发生少,枯黄萎病的发病率降低。
常规灌水时,病虫害将随地面水的流动而迅速传播,膜下滴灌通过低压管道输入,由毛管直接将水和溶解后的肥料送到根区土壤,不会因水的流动传播病虫害。
1.8滴灌棉田地面没有积水层存在,可有效地减少烂铃。
甘薯膜下滴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甘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用途。
甘薯膜下滴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栽培方法,可以提高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甘薯膜下滴灌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效果。
甘薯膜下滴灌是一种将滴灌技术应用到甘薯栽培中的方法。
滴灌是一种通过管道将水滴滴入根系区域的灌溉方式,可以降低水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淋溶,提高水分利用率。
而甘薯膜下滴灌则是在传统的滴灌基础上加上了地膜覆盖的技术,可以进一步减少水分损失,改善土壤水分状况。
甘薯膜下滴灌的操作方法如下:在甘薯种植前,对土壤进行调整和改良。
清理田地内的秸秆和杂草,平整土壤表面,确保田地排水良好。
然后,施加合适的有机肥和矿质肥料,使土壤富含养分。
接下来,铺设滴灌管和地膜。
滴灌管要均匀分布在田地内,距离甘薯植株株间距离20厘米左右,滴孔距离10厘米左右。
地膜要紧贴土壤,确保田地被完全覆盖。
然后,进行滴灌。
滴灌的水量要控制适当,避免过量浇水导致田地积水和根系窒息。
在甘薯生长初期,每隔2-3天滴灌1次,每次滴灌15-20分钟。
甘薯生长中后期,可以适当增加滴灌次数和时间,保持土壤湿润。
还应注意防治病虫害。
甘薯常见的病虫害有甘薯致病菌、甘薯针孔象、甘薯叶瘿蚊等。
可以使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发现并控制害虫和病菌的繁殖。
甘薯膜下滴灌可以带来以下好处:可以提高甘薯的产量。
滴灌可以准确地将水分和肥料输送到甘薯根系区域,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损失。
而地膜覆盖则可以改善土壤温度和湿度,促进甘薯的生长和发育。
可以改善甘薯的品质。
滴灌可以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使甘薯块根生长均匀,口感细腻。
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土壤中杂草的生长,减少杂质对甘薯的影响。
可以降低甘薯的生产成本。
滴灌可以节约水资源,降低灌溉的成本。
而地膜覆盖可以减少杂草防治的频次和使用化学药剂的量,降低防治成本。
甘薯膜下滴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甘薯栽培方法。
它可以提高甘薯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通辽地区玉米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技术要点通辽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辖地区之一,位于辽宁省东北部,是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通辽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通辽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粮食生产大县之一,玉米是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通辽地区玉米种植者开始使用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技术。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这项技术的要点。
一、膜下滴灌技术的介绍膜下滴灌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技术,它可以通过管道系统将水从地表输送到地下,然后通过滴灌管将水滴出到农田土壤中,这种技术可以实现水肥的一体化管理,有效减少水的蒸发和土壤表面流失,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在通辽地区的玉米种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膜下滴灌机的选择在进行玉米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时,需要选择适合的滴灌机。
根据通辽地区的实际情况,应选择高效节水的滴灌机械设备,它可以根据土壤水分情况智能调整灌溉量,避免浪费水资源,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
三、膜下滴灌管的铺设在进行玉米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时,需要进行膜下滴灌管的铺设。
首先需要做好土壤平整和基础施工,然后根据玉米的种植密度和生长情况进行滴灌管的合理布局和铺设,确保每个玉米植株都能得到充足的水源,满足生长需求。
四、膜下滴灌机的操作在进行玉米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时,需要掌握滴灌机的操作方法。
首先要对滴灌机进行预检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转。
然后根据玉米的生长周期和生长情况,合理调整滴灌机的工作时间和水量,及时补充水肥,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玉米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技术,在通辽地区的玉米种植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合理选择滴灌机、科学铺设滴灌管、正确操作滴灌机并进行技术管理,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辽地区的玉米种植者能够更加重视这项技术,努力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为通辽地区的农业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膜下滴灌的技术和效益摘要:膜下滴灌技术则独辟蹊径,将滴灌带置于地膜的下方,既使用了滴灌这一目前最先进的灌溉技术,又保留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优势。
滴灌属于工程节水措施,地膜覆盖栽培属于农艺节水措施,二者的巧妙结合,催生出一个全新的灌溉技术——膜下滴灌技术。
关键词:膜下滴灌技术;效益Abstract: 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 is inventive, under the drip irrigation belt is arranged in the plastic film, drip irrigation is used the most advanced irrigation technology, and retains the advantages of plastic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Drip irrigation belongs to the engineering measures for water saving, plastic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 of agronomic water-saving measures, ingenious combination of the two, gave birth to the technology of drip irrigation is a new irrigation technology -- membrane.Keywords: membrane the 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 benefit顾名思义,膜下滴灌其实就是滴灌技术与地膜覆盖技术的结合的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溉技术。
和一般滴灌相比,膜下滴灌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滴灌带放在了地膜下面。
但就是这个看上去并不复杂的组合,却产生了十分显明的节水效果。
工艺方法——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工艺简介膜下滴灌增产技术是先进灌水技术和施肥技术的集成,它既发挥了覆膜栽培提高地温、减少棵间蒸发的作用,又可实现玉米按需灌水、施肥,将水分、养分均匀持续地运送到根部附近的土壤,供根系吸收,提高水肥利用率,达到增产增效目的。
该技术内容主要包括铺设滴灌系统和滴灌条件下的玉米增产增效栽培技术。
一、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播种前整地起垄,宽窄行栽培,一般窄行为40-50厘米,宽行60-80厘米。
灭茬机灭茬或深松旋耕,耕翻深度要达到20-25厘米,做到上实下虚,无坷垃、土块,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及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
一般每亩投入优质农肥1000-2000千克、磷酸二铵15-20千克、硫酸钾5-10千克或者用复合肥30-40千克做底肥施入。
采用大型联合整地机一次完成整地起垄作业,整地效果好。
二、铺设滴灌管道根据水源位置和地块形状的不同,主管道铺设方法主要有独立式和复合式两种:独立式主管道的铺设方法具有省工、省料、操作简便等优点,但不适合大面积作业;复合式主管道的铺设可进行大面积滴灌作业,要求水源与地块较近,田间有可供配备使用动力电源的固定场所。
支管的铺设形式有直接连接法和间接连接法两种。
直接连接法投入成本少但水压损失大,造成土壤湿润程度不均;间接连接法具有灵活性、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但增加了控制、连接件等部件,一次性投入成本加大。
支管间距离在50-70米的滴灌作业速度与质量最好。
三、科学选种、合理增密地膜覆盖滴灌栽培,可选耐密型、生育期比露地品种长7-10天、有效积温多150-200℃的品种。
播前按照常规方式进行种子处理。
合理增加种植密度,用种量要比普通种植方式多15%-20%。
四、精细播种当耕层5-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时即可开犁播种。
用厚度0.01毫米的地膜,地膜宽度根据垄宽而定。
按播种方式可分为膜上播种和膜下播种两种。
1、膜上播种采用玉米膜下滴灌多功能精量播种机播种,将铺滴灌带、喷施除草剂、覆地膜、播种、掩土、镇压作业一次完成,其作业顺序是铺滴灌带→喷施除草剂→覆地膜→播种→掩土→镇压。
浅谈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摘要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滴灌技术与覆膜植棉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可以充分发挥其节水、节肥(药)、节机力、节人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产、增效作用,为干旱地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开辟了一条新路。
大面积的应用此项技术,对水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职工增收、企业增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棉花;膜下滴灌;技术配套滴灌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它能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各种养分适时适量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就是滴灌技术与覆膜植棉技术有机结合(优势叠加)的产物,充分发挥其节水、节肥(药)、节机力、节人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产、增效作用,为干旱地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开辟了一条新路。
1合理选择滴灌带目前滴灌棉花大多数采用超宽膜带状高密度种植方式,滴灌带放在膜下宽行中间,一膜两带,约用7 828.2 m/hm2滴灌带;小三膜机采的配置方式,也是滴灌带放在膜的中间,一膜一带,约用6 579.3m/hm2滴灌带;滴灌带规格有:滴头间距300mm、单孔额定流量在2.5L/h和滴头间距400mm、单孔额定流量在2.5L/h两种。
2轮灌周期的确定采用覆膜滴灌技术的棉田能增加土壤通透性,创造适合棉花水分需求的良好环境,发挥水肥调节生长的作用。
覆膜滴灌棉田较为节水的原因,在于棉花生育期棉田覆膜时间的延长,一是棉田田间蒸发量相对常规地面灌的减少,二是膜下形成的相对封闭的水分互补环境,创造了棉花均衡生长的条件。
本地区裸地棉田水日蒸发量在45~60m3/hm2,生育期灌水3 300m3/hm2左右能够保证棉花正常生长。
3棉田滴灌栽培技术的配套3.1合理施肥滴灌棉花采用随水施肥技术,少量多次追肥不易引起棉花旺长,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保持土壤有较高的持续供肥能力,因此在施肥技术方案中应相应做出调整。
过去棉花施肥方案中,70%的氮肥和磷肥全层基施,30%做追肥,后来提倡氮、磷肥100%基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