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详细解析

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详细解析

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详细解析
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详细解析

习题4

客观检测题

一、填空题

1. 场效应管利用外加电压产生的电场来控制漏极电流的大小,因此它是电压控制器件。

2. 为了使结型场效应管正常工作,栅源间两PN结必须加反向电压来改变导电沟道的宽度,它的输入电阻比MOS管的输入电阻小。结型场效应管外加的栅-源电压应使栅源间的耗尽层承受反向电压,才能保证其R GS大的特点。

3. 场效应管漏极电流由多数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形成。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电流由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形成。JFET管中的漏极电流不能穿过PN结(能,不能)。

4. 对于耗尽型MOS管,V GS可以为正、负或者零。

I。5. 对于增强型N型沟道MOS管,V GS只能为正,并且只能当V GS >V TH时,才能形有

d

6. P沟道增强型MOS管的开启电压为负值。N沟道增强型MOS管的开启电压为正值。

7. 场效应管与晶体管相比较,其输入电阻高;噪声低;温度稳定性好;饱和压降大;放大能力较差;频率特性较差(工作频率低);输出功率较小。

8. 场效应管属于电压控制器件,而三极管属于电流控制器件。

9. 场效应管放大器常用偏置电路一般有自偏压电路和分压器式自偏压电路两种类型。

10. 由于晶体三极管是电子、空穴两种载流子同时参与导电,所以将它称为双极型的,由于场效应管只有多数载流子参与导电,所以将其称为单极型的。

g反映了场效应管栅源电压对漏极电流控制能力,其单位为 ms(毫西门子) 。11. 跨导

m

12. 若耗尽型N沟道MOS管的V GS大于零,其输入电阻不会明显变小。

13. 一个结型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曲线如题图4.1所示,则它是N 沟道的效应管,它的夹断电压V p是 4.5V ,饱和漏电流I DSS是 5.4mA 。

题图4.0.1 填空题13图

主观检测题

4.2.1 已知某结型场效应管的I DSS =2mA ,V p =-4V ,试画出它的转移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并近似画出预夹断轨迹。

解:根据方程:GS D DSS P

v i I ()V =-

2

1,逐点求出确定的v GS 下的i D ,可近似画出转移特性和输出特性;在输出特性中,将各条曲线上v GD =V p 的点连接起来,便为予夹断线;如图4.2.1所示。

4.3.1 已知放大电路中一只N 沟道增强型MOS 管场效应管三个极①、②、③的电位分别为4V 、8V 、12V ,管子工作在恒流区。试判断 ①、②、③与G 、S 、D 的对应关系。

解:命题给定的管子是增强型管,实际上也可以是耗尽型MOS 管(具有两种可能)和结型场效应N 沟道管,则三个极①、②、③与G 、S 、D 的对应关系如图4.3.1所示。

4.4.1题图4.4.1所示曲线为某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曲线,试问: (1)它是哪一种类型的场效应管?

(2)它的夹断电压V p (或开启电压V T )大约是多少?

图 4.2.1

图4.3.1

(3)它的DSS I 大约是多少?

解:(1)由题图4.4.1所示的特性曲线,是P 沟道耗尽型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曲线。 (2)V p =4V 。 (3)DSS I .mA

=-68(v GS =0时,输出特性从可变电阻区转折为饱和区时的对应电流)。

4.4.2 已知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题图4.4.1所示,画出恒流区v DS =8V 的转移特性曲线。

解:根据题图 4.4.1所示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则该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如图4.4.2所示。

4.6.1 分别判断题图4.6.1所示各电路中的场效应管是否有可能工作在放大区。

图 4.4.2

题图 4.6.1 题图4.4.1

解:题图4.6.1所示的各个电路中,图(a )所示电路,可能工作在放大区,图(b )所示电路,不可能可能工作在放大区,图(c )所示电路,不可能可能工作在放大区,图(d )所示电路,可能可能工作在放大区。

4.6.2 试分析题图4.6.2所示的各电路是否能够放大正弦交流信号,简述理由。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解:题图 4.6.2所示的各个电路中,图(a )所示电路,可能放大交流信号。因为V g s =0时,耗尽型N 沟道MOS 管工作在恒流放大区。

图(b )所示的电路能放大交流信号;结型场效应管的静态工作点可以通过R S 上流过的电流产生自生偏压建立。因为G-S 间电压将小于零。

图(c )所示的电路不能放大交流信号;。因为增强型场效应管不能产生自生偏压,这样MOS 管处于截止状态。

4.6.3 场效应管放大器如题图4.6.3所示,若V V DD 20=,要求静态工作点为mA I DQ 2=,

GSQ DSQ V V ,V V =-=210,试求D S R R 和。

解:由题意可知:

GSQ G S D S V V V I R =-=-

S S .R R k ΩΩ-=-?==2000210001

()()101020000250005=-+==-?++==DSQ DD D D S D S D S V V I R R V .R R R R k ΩΩ

可得:D R =4kΩ

4.6.4增强型MOS 管能否单独用自给偏置的方法来设置静态工作点?为什么?试画出用

P

题图4.6.2

(c)

(b)

(a)

题图4.6.3

沟道增强型MOS 管构成的共源电路,并说明各元件作用。

解:对于增强型MOS 管,不能用自给偏置的方法来设置静态工作点。因为自偏压的栅极-源极之间的电压GSQ D S

V I R =-。

从表达式可以看出自偏压产生的条件是必须先有I D ,但增强型MOS 管的开启电压大于0,只有栅极-源极之间的电压达到某个开启电压V T 时才有漏极电流I D ,因此这类管子不能用自给偏置的方法来设置静态工作点。

增强型MOS 管构成放大电路,只能采用分压式自偏压电路,如图4.6.4所示,R 1、R 2和R 3产生栅极偏置电压, R 3的大小对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无影响,所以可以加大R 3值以提高放大器输入电阻。R S 和R d 分别是源极电阻和漏极电阻。

4.6.5 题图4.6.5(a )是一个场效应管放大电路,(b )是管子的转移特性曲线。设电阻

ΩM R G 1=,Ωk R R L D 18==,电容1C 、2C 、3C 足够大。试问:

(1)所用的管子属于什么类型?什么沟道?管子的DSS I 、P V 或T V 是多少? (2)G R 、S R 、3C 的作用是什么?若要求V V GS 2-=,则s R 应选多大?

4.6.4

(a)

题图4.6.5

(b)

解:(1)题图4.6.5(b)图所示的电压转移特性,可知题图4.6.5(a)所示的电路中,所用的管子属于N 沟JFET (结型场效应管)。管子的DSS I mA =5,夹断电压P V V =-4。

(2)G R 的作用是将栅极接至零电位,与S R 源极电阻共同产生自给栅压V GSQ ,S R 是还有稳定静态工作点的作用。3C 的作用是旁路电容,在直流通路中S R 存在,用来自动产生栅源反向偏压,产生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在交流通路中S R 被C 3旁路而不存在,有利于提高电压放大倍数。

当V V GS 2-=,由伏安特性曲线可知,I D =2mA ,所以 GS s D V V

R k I mA

Ω-=

==212 4.6.6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如题图 4.6.6所示,电路参数 Ωk R ,V V D DD 5624==,

ΩM R G 1=,Ωk R 42=场效应管的V V P 1-=,mA I DSS 1=;若要求漏极电位

V V D 10=,试求1R 的值。

解:D DD D D D D V V I R I R =-=-=2410

D D I .mA R -=

==241014

02556

又有:

2

2

111????=-=?- ?

???

??

GS GS DQ DSS P P V V I I V V

GS GS P P

V V ,V V ??=-=- ???

2

11

1142 GS P V V =12,()GS P V V .V ==-1

052

题图4.6.6

()221211025=-=-=-+=-=-?GS G S R S D D D V V V V V I R I R R I R .mA R

()GS

V R k .Ω=-

=12025

4.7.1已知题图4.7.1(a)所示电路中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和输出特性分别如图(b )(c)所示。

(1)利用图解法求解Q 点;

(2)利用等效电路法求解V

A 、R i 和R o 。

题图4.9

解:(1)在转移特性中作直线v G S =-i D R S ,与转移特性的交点即为Q 点;读出坐标值,得出I D Q =1mA ,V G S Q =-2V 。如图4.7.1(a )所示。

在输出特性中作直流负载线v D S =V D D -i D (R D +R S ),与V G S Q =-2V 的那条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点为Q 点,V D S Q ≈3V 。如图4.7.1(b )所示

(2)首先画出交流等效电路(图略),然后进行动态分析。

DS

D

m GS

mA/V V i g v ?=

=

=?1,

m D

i o D M

k V g A g R R R R R ΩΩ

=-=-====515 。

题图

4.7.1

4.7.2电路如题图 4.7.2所示,已知场效应管的低频跨导为g m ,试写出V

A 、R i 和R o 的表达式。

解: u

A 、R i 和R o 的表达式分别为 D

o 213i L

D m u R R R R R R )R R (g A =+=-=∥∥ 。

4.7.3设题图4.7.3电路中场效应管参数==-=m DSS P g ,mA I ,V V 24 mS .21,试求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Q 、电压放大倍数V A 、输入电阻i R 和输出电阻o R ,并画出该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电路中所有电容容抗可略去,ds r 可看作无穷大)。

解:(1)求静态工作点Q ,根据

GS DD D S

GS D DSS P R V V I R R R V I I V =

-+??

=- ?

?

?2

12

2

1

GS D GS D V .I V I =-??????=?-

? ?-???

22381

214 求解联立方程可得

题图

4.7.2

题图7.7.3

GS D V .V I .mA =??

=?01822 或 GS D

V .V

I .mA =-??=?161185 显然第二组解不合题意应舍去,则:

()()DS DD D D S V V I R R ..V

=-+=-?+=20225168

(2)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如图4.7.2所示,则电压放大倍数

35.22.1)R R (g R g A L d m 'L m V -=?-=-=?-=。

(3)放大器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Ω==+=k 10R )R R (R R 3g 2g 1g 3g i ,

Ω==k 10R R d o 。

4.7.4场效应管放大器如题图4.7.4所示,试画出其微变等效电路,写出V A 、i R 、o R 表达式。设管子ds r 极大,各电容对交流信号可视为

解: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如图 4.7.4所示。

4.7.2

题图

4.7.4

图4.7.4

电压放大倍数:1

s m L d m 1s gs m gs L d m 1s d gs L d d i o

V R g 1)R R (g R V g V )R R (g R I V )R R (I V V A +-

=+?-=+-==

, 放大器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2g 1g i R R R =,d o R R =。

4.7.5在题图 4.7.5

所示的电路中,ΩΩk R ,M R ,V V D G DD 12140≈==,

Ω50021==S S R R ,

场效应管的mA I ,V V DSS P 66=-=,D ds R r >>,各电容都是足够大,(1)求电路的静态值GSQ V 、DQ I 、DSQ V ,(2)求i o V V 1、i

o V V 2

和输出电阻1o R 、2o R 。

解:(1)电路的静态值

解方程组()GSQ DQ DSS P GSQ S S DQ

V I I V V R R I ????=-? ?????=-+??2

121 将电路参数代入:()GSQ DQ GSQ DQ

V I V ..I ????=-? ?????=-+???2

6160505 解此方程组,并舍去不合理的根,得

DQ GSQ I .mA,V .V ==-2323

则()DSQ DD DQ D S S V V I R R R ..V =-++=-?=12402313101

2)求

i o V V 1、i

o V V 2

和输出电阻1o R 、2o R

题如 4.7.5

GSQ

DSS

D

m GS P

P V I dI .g .mS dV V V ???-??

==--

=--≈ ? ?--????

226231112366,

2.95.02

3.1112

23.1R g 1R g V V 1s m d m i 1o -=?+?-=+-=, 38.05

.023.115

.023.1R g 1R g V V 1s m 1s m i 2o -=?+?-=+-=, Ω==k 12R R d 1o , Ω===35523

.11

5.0g 1R R m 1

s 2o 。 4.7.6 共源放在电路及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题图 4.7.6(a )、(b)所示,电路参数为

V V ,M R ,k .R ,k R DD G s D 1555125====ΩΩΩ,试用图解法和计算法求静态工作点Q 。

解:(1)图解法求解静态工作点的图形如图4.7.6所示。作图过程为: (a )根据()DS DD D D S v V i R R =-+在输出特性上作负载线MN

(b )作负载转移特性,根据GS D S v i R =-作源极负载线0A ,此负载线与负载转移特性曲线的交点Q’即静态工作点。在负载转移特性和输出特性上可找到静态工作点的数值为

GSQ DQ DSQ V .V

I .mA V .V

?≈-?

≈??

≈-?03502295。

(b)

(a)

题图

4.7.6

(2)计算法求解静态工作点

由输出特性可知,P DSS V V ,I .mA =-=105。根据

GSQ DQ DSS P GSQ DQ S

V I I V V I R ????=- ????

?

=-?2

1

()

()()

DQ GSQ GSQ DQ I .V mA V .I V ?=+??=-??2

05115 解方程组有 ()

()()()()

DQ GSQ DSQ DD DQ d S I .mA V ..V .V V V I R R .V ?=?

?=-?=-??=-+=??0221502203392

4.7.7题图4.7.7所示电路,是由场效管和晶体三极管组成的混合放大电路,己知场效应管的mA I DSS 2=,V V P 4-=晶体三极管的V .V ,BEQ 7080==β,Ω300='bb r ,所有电容容抗可以不计,试问:

题图 4.7.7

(1)分别计算各极的静态工作点; (2)画出电路微变等效电路;

(3)计算总的电压增益V A 、输入电阻i R 和输出电阻o R 。

解:T 1为N 沟耗尽型MOSFET ,T 1构成共源放大电路;T 2为NPN 三极管,构成共射、放大电路。

(1)第一放大级的静态工作点:

GSQ G S GSQ DQ DSS DSS P DSQ

DD DQ D V V V V V I I I mA

V V V I R V =-=?????=-==? ????

?=-=-?=?2012302226 第二放大级的静态工作点:

b B CC b b R V V .V R R =

?=?=++1122

3027220

BQ BE

CQ EQ e

CQ

BQ CEQ CC

CQ e c V V ..I I .mA

R .I .I A

V V I (R R ).(..).V

μβ

--≈=

=

==

=

==-+=-+=2707

2270088

227

28480

30227008805167 (2)画出电路微变等效电路如图4.7.7所示;

(3)计算总的电压增益V A 、输入电阻i R 和输出电阻o R 。

GSQ

DSS

D

m GS P

P V I dI g mS dV V V ?????

=

=--

=--≈ ? ?--????

222011144 ,

图 4.7.7

()

()be mV mV

r k bb'E r .I .mA

βΩ=++=++=26261300180039227, Ω===k 33.039.0202r R R R be 2b 1b 2i ,

28.033.021)R R (g A 2i d m 1V -=?-=-=,

o C V i be V R .A V r .β?=

=-=-=-2228005

102039

, ()V V V A A A ..==-?-=120281022856,

133===i i g R R R .M Ω,

o o C R R R .k Ω===205。

排列组合问题经典题型解析含答案

排列组合问题经典题型与通用方法 1. 相邻问题捆绑法: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当作一个大元素参与排列 例1. A,B,C,D,E 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 A,B 必须相邻且B 在A 的右边,则不同的排法有( ) A 、60 种 B 、48 种 C 、36 种 D 、24 种 2. 相离问题插空排:元素相离(即不相邻)问题,可先把无位置要求的几 个元素全排列,再把规定的相离的 几个元素插入上述几个元素的空位和两端 ? 例2.七人并排站成一行,如果甲乙两个必须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 A 、1440 种 B 、3600 种 C 、4820 种 D 、4800 种 3. 定序问题缩倍法:在排列问题中限制某几个元素必须保持一定的顺序,可用缩小倍数的方法 例3.A,B,C,D,E 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 B 必须站在A 的右边(A, B 可以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有 ( ) 4. 标号排位问题分步法:把元素排到指定位置上, 可 先把某个元素按规定排入, 第二步再排另一个元素, 如 此继续下去,依次即可完成 ? 例4.将数字1,2,3,4填入标号为1,2,3,4的四个方格里,每格填一个数,则每个方格的标号与所 填数字均不相同的填法有( ) A 、6 种 B 、9 种 C 、11 种 D 、23 种 5. 有序分配问题逐分法:有序分配问题指把元素分成若干组,可用逐步下量分组法 例5.( 1 )有甲乙丙三项任务,甲需 2人承担,乙丙各需一人承担,从 10人中选出4人承担这三项任务, 不同的选法种数是( ) A 、1260 种 B 、2025 种 C 、2520 种 D 、5040 种 (2)12名同学分别到三个不同的路口进行流量的调查,若每个路口 6. 全员分配问题分组法: 例6.( 1)4名优秀学生全部保送到 3所学校去,每所学校至少去一名,则不同的保送方案有多少种? A 、24 种 B 、60 种 C 、90 种 D 、 120 种 4人,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 4 4 4 C 12C 8C 4 种 4 4 3C 12C 8C C 、 C 12C 8 A 3 种

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题库均为研究生院出,答案为历年学长提供,仅供学员参考*)
一、名词解释 A 类 MA1 差别化 在满足顾客全部需求过程中,确定在哪些环节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形成竞争优势。 MA2 动机 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个人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 MA3 多种经营战略 多种经营又叫多角化经营战略,就是指把新产品开发经营与市场开拓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战略。 在经营战略中与市场渗透、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同属产品----市场战略,即与企业从事经营 的产品领域的配合有关的经营战略。多种经营是新产品和新市场相配合,即增加新产品和增 加新市场两者同时并进的战略。多种经营的理论基础是范围经济和分散风险。 MA4 非正式组织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地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MA5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识别,适应和处置。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风险或使损失减至最小。 MA6 风险识别 即在损失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一准确把握各种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 MA7 负强化 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即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包括批评、惩罚、降 职降薪等。 MA8 个人惯性 个人惯性是指个人在长期的组织生活中形成的固定观念、准则和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等。 MA9 管理
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管理行为是一种分解和综合、 协调其他行为的一般职能,是组织的一部分职能,是组织的特殊器官,离开组织或协作行为,
不存在管理。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围绕共同目标,解决矛盾、协调力量,形成一致。 MA10 管理制度 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管理制度是比企业基本 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它是用来约束集体性行为的成体系的活动和行为规范,主要针对 集体而非个人。 MA11 激励 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激发和加强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 向预定目标的作用。一般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一欲求、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 人的激励。激励与人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激励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有助 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导向现实企业目的轨道;有助于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MA12 计划 计划是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规范和安排。计划工作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MA13 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它反映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客观事物的内在 技术要求、科学性和规律性,是经济活动中心须予以尊重的。P163
第 1 页

医院管理学考试题(卷)与答案解析4

医院管理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以下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1.目前我国实行的医院领导体制中,作为主体形式的是() A.院长负责制 B.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C. 党委负责制 D.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2. 医院人员编制的规定中,行政人员应占总编制的() A. 4%-5% B.5%-8% C.8%-10% D.10%-20% 3.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的是() A.职工的客户化 B.人才流动率变慢 C.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组代 D.人才短缺现象加剧 4.下列不属于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部分的是() A.医疗服务过程管理 B.医疗终末质量的监控 C.质量体系的组织结构 D.住院诊疗管理 5.国际护士节是在那一天() A.3月2日 B.5月12日 C.7月9日 D.9月3日 6.下列对医院药事管理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专业化 B.信息量小 C.经济活动频繁 D.法制化和规范化 7.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医院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骤() A. 系统实施 B.系统分析 C.系统设计 D.系统维护 8. 下列不能用来考核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是() A.维修时间 B.维修费用 C.平均无故障时间 D.保养时间

9. 医疗事故共分为几级() A.四级 B.六级 C.八级 D.十二级 10.下列不属于医疗市场的特殊性的是() A.信息不对称 B.基本医疗需求的弹性 C.医疗服务商品的特殊性 D.医疗市场是将医疗服务作为一种劳务商品进入市场的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小题) 11. 科室病床编制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室的规模和诊治、收容病人能力的大小,也是科室业务水平高低的标志.。() 12. 医院人员职务类别大体可分为医疗防疫、药剂、护理、康复以及其他技术人员。() 13.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是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应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一切以病人角度出发,对护理工作过程和服务实施的控制和改进。() 14.护理管理的控制职能主要体现在标准的确立、成效的衡量以及偏差的纠正。() 15. 三级医院药学部门负责人应具备药学专业或药学管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务任职资格。() 16.药学保健的基本原则是以病人为中心和面向用药结果。() 17.《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有效期5年。() 18.广义的信息是指经过加工整理后对于接收者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数据、消息、

高一物理---正交分解法

高一物理正交分解法 所谓“正交分解法”就是将受力物体所受外力(限同一平面内的共点力)沿选 定的相互垂直的x 轴和y 轴方向分解,然后分别求出x 轴方向、y 方向的合力ΣF x 、ΣF y ,由于ΣF x 、ΣF y 相互垂直,可方便的求出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ΣF (大小和方向 一、正交分解法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立正交 x 、y 坐标,这是最重要的一步,x 、y 坐标的设立,并不一定是水平与竖直方向,可根据问题方便来设定方向,不过x 与y 的方向一定是相互垂直而正交。 第二步,将题目所给定跟要求的各矢量沿x 、y 方向分解,求出各分量,凡跟x 、y 轴方向一致的为正;凡与x 、y 轴反向为负,标以“一”号,凡跟轴垂直的矢量,该矢量在该轴上的分量为0,这是关键的一步。 第三步,根据在各轴方向上的运动状态列方程,这样就把矢量运算转化为标量运算;若各时刻运动状态不同,应根据各时间区间的状态,分阶段来列方程。这是此法的核心一步。 第四步,根据各x 、y 轴的分量,求出该矢量的大小,一定表明方向,这是最终的一步。 求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或解物体的平衡问题时,常采用正交分解法。) 例1 共点力F 1=100N ,F 2=150N ,F 3=300N ,方向如图1所示,求此三力 的合力。 y 53° 37° O x 37° 解:三个力沿 x ,y 方向的分力的合力x x x x F F F F 321++=∑: ?+?-?=37sin 53sin 37cos 321F F F N N N 6.03008.01508.0100?+?-?=N 140= y y y y F F F F 321++=∑? -?+?=37cos 53cos 37sin 321F F F N N N 8.03006.01506.0100?-?+?=N 90-= (负值表示方向沿y 轴负方向) 由勾股定理得合力大小:ΣF=22)()(y x F F ∑+∑ =N 22)90(140-+=166.4N ∵ΣF x ﹥0、ΣF y ﹥0 ∴ΣF 在第四象限内,设其与x 轴正向夹角为α,则: tg α= x y F F ∑∑= N N 14090=0.6429 ∴α=32.7o 运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时,x 轴和y 轴方向的选取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合理选取,即让受力物体受到的各外力尽可能的与坐标轴重合,这样方便解题 。 运用正交分解法解平衡问题时,根据平衡条件F 合=0,应有ΣF x =0,ΣF y =0,这是解平衡问题的必要和充分条件,由此方程组可求出两个未知数。 例2 重100N 光滑匀质球静止在倾角为37o的斜面和与斜面垂直的挡板间, 求斜面和挡板对球的支持力F 1, F 2。 y F 1 x F 2 G 37° 图 3 解:选定如图3所示的坐标系,重球受力如图3所示。由于球静止,所 以有: ?? ?=?-=?-037sin 0 37cos 2 1G F G F ∴ N N G F 808.010037cos 1=?=?= N N G F 606.010037sin 2=?=?=

排列组合问题经典题型解析含答案

排列组合问题经典题型解析含答案

排列组合问题经典题型与通用方法 1.相邻问题捆绑法: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当作一个大元素参与排列. 例1.,,,, A B C D 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 B必须相邻且B在A 的右边,则不同的排法有() A、60种 B、48种 C、36种 D、24种 2.相离问题插空排:元素相离(即不相邻)问题,可先把无位置要求的几个元素全排列,再把规定的相离的几个元素插入上述几个元素的空位和两端. 例2.七人并排站成一行,如果甲乙两个必须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A、1440种 B、3600种 C、4820种 D、4800种 3.定序问题缩倍法:在排列问题中限制某几个元素必须保持一定的顺序,可用缩小倍数的方法. 例3.A,B,C,D,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B必须站在A的右边(,A B可以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有()A、24种 B、60种 C、90种D、120种

4.标号排位问题分步法:把元素排到指定位置上,可先把某个元素按规定排入,第二步再排另一个元素,如此继续下去,依次即可完成. 例4.将数字1,2,3,4填入标号为1,2,3,4的四个方格里,每格填一个数,则每个方格的标号与所填数字均不相同的填法有( ) A 、6种 B 、9种 C 、11种 D 、23种 5.有序分配问题逐分法:有序分配问题指把元素分成若干组,可用逐步下量分组法. 例5.(1)有甲乙丙三项任务,甲需2人承担,乙丙各需一人承担,从10人中选出4人承担这三项任务,不同的选法种数是( ) A 、1260种 B 、2025种 C 、2520种 D 、5040种 (2)12名同学分别到三个不同的路口进行流量的调查,若每个路口4人,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 ) A 、44412 8 4 C C C 种 B 、44412 8 4 3C C C 种 C 、44312 8 3 C C A 种 D 、 4441284 33 C C C A 种

管理学题库及答案

管理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矩阵结构 指在垂直领导系统的基础上,又加上水平横向规划目标领导系统,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双重指挥链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其优点在于可以发挥职能部门化与项目部门化两方面的优势,促进资源的共享,增强部门间的合作。缺点在于放弃统一指挥,可能造成一定的混乱,易产生权力的争斗。 2、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有5种基本的需要,分别是生理、安全、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相互联系,并有一定的层次关系,人类因需要未满足而被激发动机和影响行为,当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产生激励作用。 3、组织发展(OD) 是一种侧重于对人进行改革的组织变革行为,通过改变成员的行为,改善成员间的工作关系,促进组织成员的发展,提高组织的绩效。

4、全面质量管理(TQM) 指为了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并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实现有效的市场设计、研究、制造和售后服务,而将组织内部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等一系列活动合成为一体的一种管理模式。 5、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又称为分部结构,或M型结构,公司总部只对公司总体战略作出决策,决定资源在各事业部的分配方案,各事业部则拥有完整的发展战略及运营决策自主权,只要不违反总部的总体战略,分部可以采取任何他们认为有效的方式进行管理。 6、组织文化 是组织在所处的社会和商业环境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和认同的对组织的性质、准则、风格和特征等的认识。它由组织的传统和氛围构成,代表着一个组织的价值观,同时也是组织成员活动和行为的规范。 7、流程再造(BPR) 又称企业再造,是指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

高中物理必修一常考题型+例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常考题型 一、直线运动 1、xt图像与vt图像 2、纸带问题 3、追及与相遇问题 4、水滴下落问题(自由落体) 二、力 1、滑动摩擦力的判断 2、利用正交分解法求解 3、动态和极值问题 三、牛顿定律 1、力、速度、加速度的关系; 2、整体法与隔离法 3、瞬时加速度问题 4、绳活结问题 5、超重失重 6、临界、极值问题 7、与牛顿定律结合的追及问题 8、传送带问题 9、牛二的推广 10、板块问题 11、竖直弹簧模型

一、直线运动 1、xt 图像与vt 图像 2014生全国(2) 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t 图像如图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2 21v v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2016全国(1) 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 =3s 时并排行驶,则 A.在t=1s 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s D.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 为40m 2、纸带问题 【2012年广州调研】 34.(18分) (1) 用如图a 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下列物理量需要测量的是__________、通过计算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代号) A .重锤质量 B .重力加速度 C .重锤下落的高度 D .与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 ②设重锤质量为m 、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 、重力加速度为g .图b 是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 A 、 B 、 C 、 D 、 E 为相邻的连续点.根据测得的s1、s2、s3、s4写出重物由B 点到D 点势能减少量的表达式__________,动能增量的表达式__________.由于重锤下落时要克服阻力做功,所以该实验的动能增量总是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排列组合知识点总结+典型例题及答案解析

排列组合知识点总结+典型例题及答案解析 一.基本原理 1.加法原理:做一件事有n 类办法,则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等于各类方法数相加。 2.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分n 步完成,则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等于各步方法数相乘。 注:做一件事时,元素或位置允许重复使用,求方法数时常用基本原理求解。 二.排列: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 .m n m n A 有排列的个数记为个元素的一个排列,所个不同元素中取出列,叫做从 1.公式:1.()()()()! ! 121m n n m n n n n A m n -=+---=…… 2. 规定:0!1= (1)!(1)!,(1)!(1)!n n n n n n =?-+?=+ (2) ![(1)1]!(1)!!(1)!!n n n n n n n n n ?=+-?=+?-=+-; (3) 111111 (1)!(1)!(1)!(1)!!(1)! n n n n n n n n n +-+==-=- +++++ 三.组合: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并组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的m 元素中任取 m 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作 Cn 。 1. 公式: ()()()C A A n n n m m n m n m n m n m m m ==--+= -11……!! !! 10 =n C 规定: 组合数性质: .2 n n n n n m n m n m n m n n m n C C C C C C C C 21011 =+++=+=+--…… ,, ①;②;③;④ 111 12111212211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n n r r r n n r r n n n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 +=+++ +=++ +=注: 若1 2 m m 1212m =m m +m n n n C C ==则或 四.处理排列组合应用题 1.①明确要完成的是一件什么事(审题) ②有序还是无序 ③分步还是分类。

管理学题库及其答案

管理学题库及其答案 一、选择。 1.管理者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参加社会活动时,所行使的角色是( A )。 A.挂名首脑B.联络者C.发言人D.领导者 2.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C )。 A.亚当·斯密B.亨利·法约尔C.泰勒D.马克斯·韦伯 3.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的是( C )。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D.劳动技能 4. 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进行总结,认为工人是(B )。 A.经济人B.社会人C.理性人D.复杂人 5.斯密认为人是( A )。 A.经济人B.社会人C.理性人D.复杂人 6.保证企业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所制定的计划和所下达的命令,这是管理职能中的( A )。 A.控制职能B.组织职能C.领导职能D.计划职能 7.韦伯认为理想组织形式的权力基础应是( A )。 A.合理-合法的权力B.神授的权力C.传统的权力D.领导的权力 8.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B )。 A.组织职能B.计划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 9.管理的核心职能是( C )。 A.组织职能B.计划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 10.管理者向董事和股东说明组织的财务状况和战略方向时,所扮演的角色是()。 A.组织职能B.计划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 1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A.艺术性与科学性 B.基础性与边缘性 C.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D.普遍性与重要性 12管理同生产关系相联系而表现出的属性是()。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科学属性 D.艺术属性 13. 科学管理中能体现权力下放,分权尝试的原理是( C )。 A.差别计件工资制 B.职能原理 C.例外原理 D.工时研究 14. 法约尔认为企业六种基本活动中最核心的活动是( A )。 A.管理 B.商业 C.财务 D.财务 15. 法约尔提出的组织中平级间的横向沟通被称为( C )。 A.等级原则 B.协商原则 C.跳板原则 D.秩序原则 16. 法约尔的代表作是( B )。 A.《科学管理原理》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 D.《车间管理》 17.著名的霍桑研究就是研究管理中的人际关系,其主要研究方法是(B )。 A.归纳法 B.试验法 C.演绎法 D.比较法 18.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职能或要素是( B ) A、计划、组织、决策、领导、控制 B、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C、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 D、计划、组织、决策、指挥、控制 19. “管理理论之父”是指( B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欧文

2015年10月自考管理学原理(00054)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学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 0005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l分,共l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依据管理者角色理论,挂名首脑属于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 2.梅奥领导的霍桑试验得出了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等一系列结论,并 在此基础上创立了 A. 古典管理理论 B.人际关系理论 C.决策理论 D.系统管理理论 3.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种族结构、人口流动性等因素属于组织环境中的 A.政治因素 B. 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 技术因素 4.任何组织的文化都有其鲜明个性,这反映了组织文化的 A.客观性 B.独特性 C.相对稳定性 D.继承融合性 5.正确的决策需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平衡协调发展,这体现的是决策的哪个原则? A.信息原则 B.预测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系统原则 6.鼓励创新思维的群体决策方法是 A.头脑风暴法 B.名义群体法 C.德尔菲法 D.电子会议 7.用数字表示的计划是 A.预算 B. 规划 C.宗旨 D.程序 8.M公司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办公用品的小型企业,设有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部门,实行集权管理。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属于 A.直线制 B.直线职能制 C.事业部制 D.矩阵制 9.相对于外部招聘而言,内部提升的优点是 A.来源广泛,选择余地大 B.不会产生不满情绪 C.更快地胜任工作 D.为组织带来新的观念 10.组织变革的内容不包括 A.人员变革 B.结构变革 C.技术变革 D.外部环境变革 11.根据管理方格理论,领导者既不关心生产,也不关心职工的领导方式是 A.1.1型 B.9.1型 C.1.9型 D. 5.5型 12.根据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人们对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向往属于 A. 成就需要 B.权力需要 C.社交需要 D.生存需要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典型例题精选讲解解析

2012牛顿运动定律典型精练 基础知识回顾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要点:(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4)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ma.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要点:(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F x =ma x ,F y =ma y ,F z =ma z ;(4)牛顿第二定律F=ma 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 顿(定义使质量为1kg 的物体产生1m/s 2的加速度的作用力为1N,即1N=1kg.m/s 2.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要点:(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已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叠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这应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区别。 4.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程序:(1)确定研究对象;(2)采用隔离法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3)按照先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场力;(4)画物体受力图,没有特别要求,则画示意图即可。 5.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失重的物体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即F=mg+ma.;(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 ,即F N =mg -ma ,当a=g 时,F N =0,即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6、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研究惯性系中运动与力的关系,不能用于非惯性系;(2)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3)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微观粒子。 二、解析典型问题 问题1: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 牛顿第二定律F=ma 是矢量式,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在解题时,可以利用正交分解法进行求解。 练习1、如图1所示,电梯与水平面夹角为300,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梯面压力是其重力 的6/5,则人与梯面间的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 分析与解:对人受力分析,他受到重力mg 、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F f 作用,如图1所示.取水平向右 为x 轴正向,竖直向上为y 轴正向,此时只需分解加速度,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f =macos300, 0 图1

高中排列组合知识点汇总和典型例题[全]

一.基本原理 1.加法原理:做一件事有n 类办法,则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等于各类方法数相加。 2.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分n 步完成,则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等于各步方法数相乘。 注:做一件事时,元素或位置允许重复使用,求方法数时常用基本原理求解。 二.排列: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 .m n m n A 有排列的个数记为个元素的一个排列,所个不同元素中取出列,叫做从 1.公式:1.()()()()! ! 121m n n m n n n n A m n -= +---=…… 2. 规定:0!1= (1)!(1)!,(1)!(1)!n n n n n n =?-+?=+ (2) ![(1)1]!(1)!!(1)!!n n n n n n n n n ?=+-?=+?-=+-; (3)111111(1)! (1)! (1)!(1)! !(1)! n n n n n n n n n +-+==-=-+++++ 三.组合: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并组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的m 元素中任取 m 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作 Cn 。 1. 公式: ()()()C A A n n n m m n m n m n m n m m m ==--+= -11……!! !! 10 =n C 规定: 组合数性质:.2 n n n n n m n m n m n m n n m n C C C C C C C C 21011=+++=+=+--……,, ①;②;③;④ 111 12111212211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n n r r r n n r r n n n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注: 若1 2 m m 1212m =m m +m n n n C C ==则或 四.处理排列组合应用题 1.①明确要完成的是一件什么事(审题) ②有序还是无序 ③分步还是分类。 2.解排列、组合题的基本策略 (1)两种思路:①直接法; ②间接法:对有限制条件的问题,先从总体考虑,再把不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去掉。这是解决 排列组合应用题时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2)分类处理:当问题总体不好解决时,常分成若干类,再由分类计数原理得出结论。注意: 分类不重复不遗漏。即:每两类的交集为空集,所有各类的并集为全集。 (3)分步处理:与分类处理类似,某些问题总体不好解决时,常常分成若干步,再由分步计 数原理解决。在处理排列组合问题时,常常既要分类,又要分步。其原则是先分类,后分步。 (4)两种途径:①元素分析法;②位置分析法。 3.排列应用题: (1)穷举法(列举法):将所有满足题设条件的排列与组合逐一列举出来; (2)、特殊元 素优先考虑、特殊位置优先考虑; (3).相邻问题:捆邦法: 对于某些元素要求相邻的排列问题,先将相邻接的元素“捆绑”起来,看作一“大”元素与其余元素排列,然后再对相邻元素内部进行排列。 (4)、全不相邻问题,插空法:某些元素不能相邻或某些元素要在某特殊位置时可采用插空

2015年管理学原理多选题大全及答案解析

1: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主要包括()。 1.工作环境 2.工作特征 3.工作能力 4.工作条件 5.工作时间 答案为:1 2 3 4 2:下列表述中,哪些是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1.人是管理的主体 2.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 3.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4.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5.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答案为:1 2 3 5 3:管理的法律方法的特点是()。 1.概括性 2.规范性 3.强制性 4.稳定性 5.针对性 答案为:1 2 3 4 4:管理的基本问题包括()。

1.人 2.财 3.物 4.计划 5.组织 答案为:1 5 5:目标管理法是对管理人员和专门职业人员进行绩效评估的首选方法。那你认为企业采用目标管理的优点在于: ( ) 1.有利于组织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2.有利于改善组织结构 3.有利于诱发人们的责任感 4.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控制工作 5.只有A+C 答案为:1 2 3 4 6:按照职能空间的分类标准,计划的类型有:() 1.业务计划 2.非程序性计划 3.财务计划 4.人事计划 5.战略计划 答案为:1 3 4 7: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1.管理的科学性 2.管理的社会属性 3.管理的应用性 4.管理的自然属性 5.管理的艺术性 答案为:2 4 8:下列哪些特征属于结构性问题 ( ) 1.发生的频率很少 2.结果可以预测 3.具备以往的经验 4.B+C 5.信息不够完备 答案为:2 3 4 9:()是组织中参谋人员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 1.协商权 2.建议权 3.指挥权 4.传递权 5.职能权 答案为:1 2 4 5 10: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以把决策分为() 1.确定型决策

力的正交分解法经典试题内附答案

力的正交分解法经典试题(内附答案) 1.如图1,一架梯子斜靠在光滑竖直墙和粗糙水平面间静止,梯子和竖直墙的夹角为α。当α再增大一些后,梯子仍然能保持静止。那么α增大后和增大前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地面对梯子的支持力增大 B.墙对梯子的压力减小 C.水平面对梯子的摩擦力增大 D.梯子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2.一个质量可以不计的细线,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现在把重力G=F 的重物通过光滑的轻质小钩挂在这根细线上,两手握住细线的两端,开始两手并拢,然后沿水平方向慢慢地分开,为了不使细线被拉断,细线的两端之间的夹角不能大于(C ) A.60° B.90° C.120° D .150° 3.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G可以分解使物体沿斜面向下滑的分力G 1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G 2,当斜面倾角增大时(C ) A. G 1和G 2都增大 B. G 1和G 2都减小 C. G 1增大,G 2减小 D . G 1减小,G2增大 4.如图所示,细绳MO 与N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NO ,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 的重力过程中(绳O C不会断)( A ) A.ON 绳先被拉断 B .O M绳先被拉断 C.ON 绳和OM 绳同时被拉断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如图所示,光滑的粗铁丝折成一直角三角形,BC 边水平,AC 边竖直,∠AB C=β,AB 、AC 边上分别套有细线系着的铜环,细线长度小于BC,当它们静止时,细线与AB 边成θ角,则 ( D ) A.θ=β B .θ<β C.θ>2 π D .β<θ<2 π θ G C O M N α 图

6.质量为m的木块沿倾角为θ的斜面匀速下滑,如图1所示,那么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方向是 [D ] A.沿斜面向上 B.垂直于斜面向上 C.沿斜面向下 D.竖直向上 7.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斜面上,如图3所示,若稍稍增大推力,物体仍保持静止,则 [BC ] A.物体所受合力增大 B.物体所受合力不变 C.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增大 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增大 8.如图4-9所示,位于斜面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的(ABCD )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大小可能等于零 D.大小可能等于F

排列组合专题复习及经典例题详解

排列组合专题复习及经典例题详解 1.学习目标 掌握排列、组合问题的解题策略 2.重点 (1)特殊元素优先安排的策略: (2)合理分类与准确分步的策略; (3)排列、组合混合问题先选后排的策略; (4)正难则反、等价转化的策略; (5)相邻问题捆绑处理的策略; (6)不相邻问题插空处理的策略. 3.难点 综合运用解题策略解决问题. 4.学习过程: (1)知识梳理 m种不完成一件事,有几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1.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1mm种不同的方法,类型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n2N?m?m?...?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12m种不步有个步骤,做第1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1mm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步有种不同的方法……,做第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n n2N?m?m?...?m种不同的方法.件事共有n12特别提醒: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类”有关,要注意“类”与“类”之间所具有的独立性和并列性; 分步计数原理与“分步”有关,要注意“步”与“步”之间具有的相依性和连续性,应用这两个原理进行正确地分类、分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m?nm?n 时叫做全排列. 时叫做选排列,排列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4.排列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m P. 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表示元素中取出m n n!?m)?Nmn(m?)...()(1n?2n?m1)??,n、?(?Pnn5.排列数公式: n(n?m)!1mmm?mPPP??排列数具有的性质:nn1?n特别提醒: 规定0!=1 1 6.组合: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m≤n)个不同元素,组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m个不同元素的一个组合. 7.组合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m(m≤n)个不同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m C. 个不同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表示不同元素中取出m nm Pn(n?1)(n?2)...(n?m?1)n!mn???C.组合数公式:8 nm)!m!(n?m!mP mmn?mmmm?1C?CC?C?C;②组合数的两个性质:①nnnnn?1特别提醒:排列与组合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是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 区别:前者是“排成一排”,后者是“并成一组”,前者有顺序关系,后者无顺序关系.

管理学原理试试题库和答案解析

《管理学原理》练习测试题库(4套版)本科 一、客观题(单选题) 1.“管理活动的构成要素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提出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A )。 A、法约尔 B、西蒙 C、茨 D、罗宾斯 2.管理的归宿是(D ) A、行使管理职能 B、参与社会实践 C、合理配置资源 D、实现组织目标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管理的二重性是(B )。 A、科学性与艺术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科学性与技术性 D、技术性和艺术性 4.在管理的实践中,强调管理的创造性和权宜应变,这是指管理的(C )。 A、科学性 B、技术性 C、艺术性 D、现实性 5.在一个组织中,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行使管理职能的人是(C )。 A、领导者 B、组织者 C、管理者 D、决策者 6.按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来划分,大学组织属于(B )。 A、简单稳定环境 B、复杂稳定环境 C、简单动态环境 D、复杂动态环境 7.在下列要素中,属于一般环境因素的是(A )。 A、技术因素 B、竞争者 C、顾客 D、资源供应者 8.在下列要素中,属于具体环境因素的是(C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顾客 D、技术因素 9.组织部环境的构成要素是(B )。 A、物质环境和政治环境 B、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C、物质环境和经济环境 D、物质环境和技术环境 10.组织文化的核心要素是(A )。 A、组织价值观 B、组织宗旨 C、组织精神 D、组织形象 11.某企业明确纪律的要令行禁止,服从命令。它表明该企业文化具有(C )。 A、凝聚功能 B、导向功能 C、约束功能 D、激励功能 12.首钢集团提出了“科技首钢”、“绿色首钢”和“人文首钢”的口号,这指的是(C )。 A、企业价值观 B、企业精神 C、企业形象 D、企业规 13.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是(D )。 A、经济管理问题 B、企业管理问题 C、行政管理问题 D、一般管理问题 14.从管理的学科性质来看,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具有很强的(B )。 A、综合性 B、实践性 C、一般性 D、社会性 15. 在管理思想史上,首先重视“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管理分离”的时期是(C )。 A、传统管理思想 B、科学管理思想阶段 C、行为科学思想阶段 D、现代管理思想阶段 16. 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A )。 A、解决分工与协作的问题 B、处理人际关系 C、作好经营计划 D、提高劳动生产率 17. 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活动的类型是(B )。 A、技术活动和商业活动 B、财务活动与安全活动 C、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 D、A、B和C 18. 法约尔提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五大职能,这是指(D )。 A、技术活动 B、商业活动 C、管理活动 D、财会活动 19. 韦伯在管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D )。 A、一般管理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D、人际关系理论 20.在韦伯看来,涉及到行政组织基础的权力是(C )。 A、理性的、法定的权力 B、传统的权力 C、现代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21. 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成果,认为企业存在着(C ) A、团队 B、群体 C、正式组织 D、非正式组织

排列组合问题经典题型(含解析)

排列组合问题经典题型与通用方法 1.相邻问题捆绑法: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当作一个大元素参与排列. 例1.,,,, A B C D 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 B必须相邻且B在A的右边,则不同的排法有() A、60种 B、48种 C、36种 D、24种 2.相离问题插空排:元素相离(即不相邻)问题,可先把无位置要求的几个元素全排列,再把规定的相离的几个元素插入上述几个元素的空位和两端. 例2.七人并排站成一行,如果甲乙两个必须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A、1440种 B、3600种 C、4820种 D、4800种 3.定序问题缩倍法:在排列问题中限制某几个元素必须保持一定的顺序,可用缩小倍数的方法. 例3.A,B,C,D,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B必须站在A的右边(,A B可以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有()A、24种 B、60种 C、90种 D、120种 4.标号排位问题分步法:把元素排到指定位置上,可先把某个元素按规定排入,第二步再排另一个元素,如此继续下去,依次即可完成. 例4.将数字1,2,3,4填入标号为1,2,3,4的四个方格里,每格填一个数,则每个方格的标号与所填数字均不相同的填法有() A、6种 B、9种 C、11种 D、23种 5.有序分配问题逐分法:有序分配问题指把元素分成若干组,可用逐步下量分组法. 例5.(1)有甲乙丙三项任务,甲需2人承担,乙丙各需一人承担,从10人中选出4人承担这三项任务,不同的选法种数是() A、1260种 B、2025种 C、2520种 D、5040种 (2)12名同学分别到三个不同的路口进行流量的调查,若每个路口4人,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 A、 444 1284 C C C 种 B、 444 1284 3C C C 种 C、 443 1283 C C A 种 D、 444 1284 3 3 C C C A种 6.全员分配问题分组法: 例6.(1)4名优秀学生全部保送到3所学校去,每所学校至少去一名,则不同的保送方案有多少种? (2)5本不同的书,全部分给4个学生,每个学生至少一本,不同的分法种数为() A、480种 B、240种 C、120种 D、96种 7.名额分配问题隔板法: 例7:10个三好学生名额分到7个班级,每个班级至少一个名额,有多少种不同分配方案? 8.限制条件的分配问题分类法: 例8.某高校从某系的10名优秀毕业生中选4人分别到西部四城市参加中国西部经济开发建设,其中甲同学不到银川,乙不到西宁,共有多少种不同派遣方案? 9.多元问题分类法:元素多,取出的情况也多种,可按结果要求分成不相容的几类情况分别计数再相加。 例9(1)由数字0,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六位数,其中个位数字小于十位数字的共有()A、210种 B、300种 C、464种 D、600种 (2)从1,2,3…,100这100个数中,任取两个数,使它们的乘积能被7整除,这两个数的取法(不计顺序)共有多少种? (3)从1,2,3,…,100这100个数中任取两个数,使其和能被4整除的取法(不计顺序)有多少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