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力学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3
建筑钢材力学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2020年10 月10 日使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常用建筑钢材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和钢筋焊接接头及钢筋机械连接试验一、执行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228.1-2010【金属弯曲试验方法】GB 232-2010【钢筋焊接接头实验方法标准】GB232-2010二、钢材的拉伸试验1.常用符号及定义平行长度Lc:试样两夹持部分之间的平行长度试样标距:拉伸试样实验过程中用以测量试样伸长率的长度原始标距L O:实验前的标距断后标距L1:试样拉断后,断裂部分对接在一起。
使其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时的标距屈服点:金属呈现屈服现象时的应力。
试样在实验过程中力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继续伸长时的应力。
抗拉强度:试样拉断过程中最大力所应对的应力断后伸长率:试样拉断后,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So:试样原始横截面积(矩形试样横截面的尺寸应在标距两端及中间处测量,选用三处测量横截面积中最小值。
试样原始横截面积的计算值修约到三位有效数字。
2.拉伸试样标距Lo:Lo=5d,修约到最近1mm。
钢材拉伸实验加荷速度在屈服过后的拉伸加荷速度实验机两夹头的分离速度不超过0.5Lc/min在屈服点之前的弹性能段,拉伸加荷速度,对于弹性模量大于150X105MPa/s,最大速率为30MPa/s3.试验结果处理实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试验结果无效。
试样断在机械刻划的标记上或标距外,造成性能不合格;操作不当,实验记录有无或设备发生故障影响试验结果有实验记过无效作废室,应补做同样输了试样的试验三、弯曲实验1.金属冷弯试验冷弯实验可在压力机或万能试验机上进行。
厚度大于4mm的样式,可在台虎钳上进行弯曲试验2.冷弯实验的弯曲角度按有关标准执行,弯心直径及试验时两支承辊的净距3.弯心直径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弯心宽度必须大于试样的宽度或直径,两支承辊间的距离为(d+3a)±0.5a。
4.弯曲后,按有关规定检查实验试样弯曲外表面,进行结果评定。
钢材检测作业指导书(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作业指导书钢材性能检测编制:批准:日期:2016年10月1日实施太仓市创新建筑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一、编制目的为确保试验人员对钢材性能的正确理解执行,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钢材性能的测定。
三、人员检验人员必须经过省建设厅培训考核并获取相应岗位合格证书。
四、执行标准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3、《冷轧带肋钢筋》 GB13788-20084、《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5、《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T232-20106、《金属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 GB/T238-2002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JGJ18-20128、《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 JGJ/T27-20019、《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2010五、试样六、检测步骤 环境条件:1、钢材试验应在10~35℃温度下进行。
2、检测室应保持无冲击、振动,在安静、干燥、清洁卫生的环境下进行。
1、下屈强度(eL R )、抗拉强度(m R )的测定:将试样在标点机上进行打标点。
将试样一头夹在试验机的上夹具上(满夹)。
开动机器,关闭回油阀,打开送油阀等机器上升1公分时,开始调整零位,然后把试样另一头夹在试验机的下夹具上(满夹),并夹紧。
开始加荷试验,速度在屈服前为10MPa/s ,用指针方法读取在屈服期间,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的最小力,按下式计算下屈强度(eL R ): eL R =osS F 式中:eL R 为下屈强度﹙N/mm 2﹚; s F 为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的最小力﹙N ﹚; o S 为试样原始截面积﹙mm 2﹚。
﹙按和要求,计算钢筋强度用公称横截面积﹚屈服以后以S 的速度加荷直至拉断,读取试验过程中的最大力,按下式计算抗拉强度:m R =omS F 式中:m R 为抗拉强度﹙N/mm 2﹚; m F 为最大拉力﹙N ﹚。
钢材检验作业指导书1、检验频次:每批不大于60t同厂家、同牌号、同批号、同规格钢筋。
超过60t的部分,每增加40t(或不足40t的余数),增加一个拉伸试验试样和一个弯曲试验试样。
2、检测项目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冷弯,其标准规定值如下表:序号钢筋类别屈服强度极限强度伸长率弯曲1Ⅰ级钢筋235 370 25 合格2Ⅱ级钢筋335 455 17 合格3、主要试验仪器万能材料试验机、连续式标点机。
4、检测评定依据《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1999;《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
5、取样方法⑴、低碳钢热扎圆盘条拉伸试验2根,弯曲试验2根;热扎光圆钢筋拉伸试验2根,弯曲试验;⑵、试件的切取时,应在钢筋或盘条的任意一端截去500mm后切取,钢筋的拉伸试样长度L≥5d+200mm,弯曲试样长度L≥5d+150mm(d为钢筋直径)。
①热轧带肋钢筋取样数量、取样方法、试验方法及评定方法按下表要求进行:序号检验项取样数取样方法试验方法评定方法1 拉伸2 任选2根切取GB/T228 GB1499.2-2 冷弯 2 任选2根切取GB/T2322008②热轧光圆钢筋取样数量、取样方法、试验方法及评定方法按下表要求进行:序号检验项取样数取样方法试验方法评定方法1 拉伸2 任选2根切取GB/T228 GB1499.1-2 冷弯 2 任选2根切取GB/T2322008 6、钢筋的拉伸试验⑴、万能材料试验机的精度应在±1%,试件预期破坏荷载应在试验机的最大量程的20%~80%。
⑵、原始标距的选定,钢筋直径为6~10mm时,原始标距选用10d,钢筋直径大于10mm时,原始标距选用5d(d-钢筋直径)。
⑶、原始标距的标实,采用钢筋连续标距仪或游标卡尺进行等份划分。
力学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根据《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锅炉受热面管子的对接接头,当材料为碳素钢时,可免作检查试件,当材料为合金钢时,在同钢号、同焊接材料、同焊接工艺、规范的情况下,从每批产品上切取,接头数的0.5%作为检查试件,但不得少于1套试样所需接头数。
在产品上直接切取检查试件确有困难的,可焊接模拟的检查试件。
1、试样的拉力试验1.1检查试件经过外观和无损探伤检查后,在合格部位制取试样。
需要返修检查试件的焊缝时,其焊接工艺应与产品焊缝的焊接工艺相同。
1.2管子对接接头的拉力试样应从检查试件上切取二个,试样的取样部位和尺寸见图。
对于水平固定或45O角倾斜固定的管子,其对接接头的检查试件应作重点标记。
对于垂直固定的管子,可随意切取。
1.3沿着管子纵部取管子,当管径小于76mm时,见图。
B取12mm。
1.4做试样上母材和焊缝表面的不平整部分用细锉锉平整。
当试件做好后,打开试验机两个旋钮向右开,拉开试验机底部的夹具把试样一端约100mm垂直的夹牢,然后开动试验机行程开关把上部夹具对准试件上部徐徐降落,拉开夹具夹牢试件。
然后开启试验机开关旋转上部的夹具往上移动,这样试验机表盘内的表针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加而慢慢增加。
当表针在一定的刻度内停止了,那么所指的刻度就是抗拉强度值,MPa。
这时表针停止,然后试件却继续伸长,这伸长段,就是延伸率。
1.5试样的拉力试验按GB228《金属拉伸试验方法》规定,其合格标准如下。
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不低于母材规定下限值。
全焊缝金属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屈服点不低于母材规定值下限。
如果母材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490MPa,且焊缝金属屈服点高于母材规定值,则允许焊缝金属的抗拉强度比母材规定值下限低19.6MPa。
全焊缝金属试样的延伸率不小于伸长率(δS)规定值的80%2、试样的弯曲试验2.1管子的对接接头的弯曲试样应从检查试件上切取2个,1个面弯,一个背弯。
取样尺寸见表。
2.2试样的弯曲试验应按GB232《金属弯曲试验方法》规定进行。
钢材的力学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1、钢材标准、试验方法标准、检验项目及取样:1.1钢材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单,每批(捆)钢材均应有标牌,进厂时应按同一牌号、同一炉罐(批)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分批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查对标牌和外观检查,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2检验规则1.2.1钢板的检查、验收、复检与判定:应按GB/T247《钢板和钢带检验、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执行,每批钢板应是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
1.2.2从每批钢板中选取一张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取样应按GB/T2975《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执行,先取3个试样进行抗拉强度、弯曲和伸长率的试验,结果如有一项不合格,再从末检验过的钢板中抽取一张进行复检,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即判定为不合格。
如试验合格再抽取一张进行复检合格则该批判定为合格。
1.2.3型钢的检验则应按GB2102《型钢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执行,型钢按GB/T2975标准取样,从每根型钢中取3个试样进行抗拉强度、弯曲和伸长率的试验,当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规定时,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做各项试验,当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时,则该批型钢为不合格。
双倍数量的试样重做各项试验均合格则该批判定为合格。
2、钢材力学性能试验方法:2.1收样:2.1.1样品挂牌编号,送检单编号。
2.1.2测量样品尺寸。
2.1.3技术标准:必须符合GB/T22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与GB/T232《金属弯曲试验方法》。
2.2拉伸试验:试验目的:试验测定钢材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等,是为了评定钢材质量。
2.3仪器设备:2.3.1 WDW-100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示值误差在±1%,达到试验机检定的1级精度;有加载调速装置;有数据记录或显示装置;由计量部门定期进行检定。
2.3.2标点划分器、游标卡尺2.4试验步骤:钢材拉伸与弯曲试验框图2.5性能的测定:2.5.1屈服强度的测定:对有显著屈服现象的钢材应测定其屈服强度。
作业指导书钢材检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控制状态:发放编号:生效日期:年月日钢材检验作业指导书一、目的规范试验检验人员试验操作,保证试验过程的科学、正规、规范,确保试验结果客观、公正、公平。
二、范围适用于本室对所有钢材(包括型钢、钢筋、钢筋接头)的试验检验。
三、条件1、人员条件所有试验人员均应经过专业技能培训,持证上岗作业,取得交通部质监总站颁发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或省级公路质监站颁发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员证书,并在本中心完成注册的人员。
熟悉本岗位试验操作规程、标准;熟练掌握本岗位试验操作的技能。
2、设备条件所有试验使用过程中使用的试验设备、工具均性能完好,已经国家权威机构检定(校准或测试须经确认)合格,标识清楚,且在合法有效的计量周期范围内。
3、环境条件钢材的检测环境要求试验一般在室内温度10℃~35℃范围内进行,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应为23℃±5℃。
四、质量标准1、样品准备检查样品的数量及外观是否能满足所检测参数及指标的要求。
2、试验方法及精度特别提示操作规程钢筋直径的复查:卡尺实量(注意对标准值判定);量长度、称重,计算直径,注意量测时,量测点一定要正确。
1)、样品准备。
用打点机或卡尺为样品进行标距。
开机预热10分钟。
2)、关回油阀,打开送油阀,升油缸5mm左右,关送油阀,将仪器读数清零。
此时切忌不能装样品上夹具。
3)、夹持样品,并确保样品被夹在夹具槽口中央。
此时切忌不能对仪器进行清零操作。
4)、按规程/标准规定的速率加载,直到样品破坏。
5)、关送油阀,打开回油阀,打印检测数据或读取检测数据。
6)、第二个样品检测。
如前面回油阀开的时间较长,油缸已降到底,试验应重复前面第2~5步;如油缸未降到底,可直接重复第3~5步,完成样品试验。
3、试验检验过程试验过程中,应有两人同时相互配合进行,分工协作;一人为主检员,一人为协助人员;主检员负责主要操作作业,一个辅助复查并负责记录数据;主检人员试验并诵读数据后,辅助人员应复查读数并在试验记录表上记录。
文件编号:ZY-001-06-2016作业指导书( 钢材检测)编写: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受控状态:持有者姓名:分发号:持有者部门: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第13施工标段工地试验室目录1.开展项目 (2)2.依据文件 (2)3.主要仪器设备 (2)4.操作规程 (3)5. 试验/检测工作程序 (4)6.安全注意事项 (6)7.数据处理 (6)8.测量不确定度 (7)9. 原始记录表格 (11)一、钢材拉伸、弯曲检测1.开展项目表1 开展检测项目开展检测项目项目名称适应范围目的屈服强度钢筋原材及钢筋连接/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弯曲性能/2.依据文件表2 依据文件开展检测项目依据文件试验方法《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GB/T2653-2008)《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2010)《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2010)/3.主要仪器设备表3 主要仪器设备主要仪器设备仪器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电液式万能试验机WEW-300B 0~300kN ±1%电液式万能试验机WEW-1000B0~1000kN ±1%钢筋标距仪BJ5-10 5-10mm 0.1mm游标卡尺4.操作规程4.1WEW-300B;WEW-1000B电液式万能试验机操作规程4.1.1做拉伸试验①合上电源,打开测力仪或计算机,预热;②根据试样形态及尺寸,把相应的钳口装入上下钳口座内;③开动油泵关闭回油阀拧开送油阀使工作台上升约10mm左右,然后关闭送油阀,如果工作台已在升起位置,则不必送油,仅将送油阀关闭即可;④将试样的一端夹于上钳口中(两边钳口应平行,试样应满钳口);⑤开动下钳口座的升降按钮,调整下钳口座在适当高度,将试样的另一端夹在下钳口中(需注意使试样垂直);⑥按规范要求的加载速度,缓慢的拧开送油阀进行加荷试验;⑦试样断裂后,关闭送油阀,并停止油泵工作;⑧测力仪自动打印试验数据,试验员也可记录数据;⑨取下断裂的试样,关闭电源,试验结束。
力学性能检测样品制样作业指导书⏹使用目的:规范金属原材及焊接件力学性能试样的制样方法及尺寸。
⏹试样依据:《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2975-1998《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1-2010《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2010《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229-2007《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5313-2010《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件的力学性能检验》NB/T47016-2011《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一、拉伸试样取样方法:GB/T 228.1-20101、厚度<3mm的薄板和薄带试样加工类型1)试样形状:试样的夹持头部一般比其平行长度部分宽(见图1)。
试样头部与平行长度之间应有过渡半径至少为20mm的过渡弧相连接。
头部宽度应≥1.2b0,b0为原始宽度。
通过协议,也可使用不带头试样。
2)试样尺寸:比例试样尺寸见表1。
较广泛使用的三种非比例试样尺寸见表2。
平行长度不应小于L0+b0/2。
有争议时,平行长度应为L0+2b0,除非材料尺寸不足够。
对宽度等于或小于20mm的不带头试样,除非产品标准中另有规定,原始标距L0应等于50mm。
对于这类试样,两夹头间的自由长度应等于L0+3b0。
加工尺寸应满足表3给出的形状公差。
3)试样制备:制备试样应不影响其力学性能,应通过机加工方法去除由于剪切或冲切而产生的加工硬化部分材料。
这些试样优先从板材或带材上制备。
如果可能,应保留原轧制面。
图1 机加工的矩形横截面试样表1 矩形横截面比例试样表2 矩形横截面非比例试样表3 试样宽度公差(单位:mm)2、直径或厚度小于4mm线材、棒材和型材试样加工类型1)试样形状:试样通常为产品的一部分,不经机加工(见图2)。
2)试样尺寸:原始标距L0应取200mm±2mm或100mm±1mm。
试验机两夹头之间的试样长度至少等于L0+3b0,或L0+3d0,最小值为L0+20mm。
钢材试验作业指导书钢材试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和实践,了解钢材的性能和表征方法,掌握普通钢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和测试原理,了解各种力学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实验技能水平。
二、实验仪器1.万能试验机2.样品面板3.钳夹4.电子天平5.数显卡尺6.焊接加工设备三、实验内容1.制备试样根据不同材料的性质和要求,切割制备出长度、截面积规定的轴向拉伸试样和横向压缩试样。
注意试样表面要净整光滑,不得有划痕和氧化。
2.力学性能试验①轴向拉伸试验检测钢材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和延伸率等指标。
实验步骤:(1)清洗试样,表面处理并涂润滑剂;(2)将试样夹住,底座调整至同一水平,将试样悬吊在万能试验机的夹具上;(3)将负荷传感器以及位移传感器与试验机配对;(4)根据试验标准对试样施加不同的拉力,并得到荷载-位移曲线;(5)在图上计算出各力学性能指标的值,比如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等。
②横向压缩试验测定钢材的相应指标,如抗压强度等。
实验步骤:(1)清洗试样,并涂润滑剂;(2)将试样放置在样品面板上,用钳夹夹住;(3)将样品面板与万能试验机配对;(4)在规定条件下施加不同的压力,得到压缩力-位移曲线;(5)通过曲线计算出钢材的抗压强度。
四、注意事项1.钢材制样时要注意切割方向和样品尺寸的精度。
2.在实验中,应将仪器仪表进行校正并记录下来,保证精度和可靠性。
3.进入实验室前,应穿戴好实验服、手套等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4.操作过程中,注意操作规程,并确保操作时的安全性。
5.实验完成后,应及时对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五、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目的、内容和原理。
2. 标准和方法。
3. 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计算和图表)。
4.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5. 实验心得和分析。
6. 实验设备的使用和保养。
7. 实验安全措施。
六、实验总结钢材试验是高校工科类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本实验主要针对普通钢的力学性能进行探讨,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钢筋物理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一、编制目的:为保证扬州市钢筋物理性能检测能力验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次钢筋力学性能检测能力验证。
三、样品说明:1、本次能力验证计划采用公称直径(do)为16mm,总长(Lt)为350mm的热轧带肋钢筋作为能力验证样品。
2、本次能力验证计划向每个实验室发放2 支拉伸试样。
四、操作说明:1、依据标准参照GB/T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本次能力验证计划要求实验室填报:下屈服强度(R eL)、抗拉强度(R m )、断后伸长率(A)如果试验过程中没有明显屈服,采用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 p0.2)代替下屈服强度(R eL)时,R p0.2为参考项,此项试验结果不影响对实验室的评定2、试验步骤:2.1 实验室在试验前请使用其它试样先试拉,并调整好仪器设备的状态;2.2应变速率控制模式(方法A)采用方法A进行拉伸试验的实验室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能实现应变闭环控制,且符合GB/T228.1-2010附录A要求的试验;2)屈服之前采用应变闭环控制,应变速率为0.00025 s-1;3)屈服阶段采用横梁位移控制,横梁位移速率为0.00025 L C mm·s-1或者整个屈服阶段直接采用应变闭环控制,应变速率为0.00025 s-1;4)屈服完成之后采用横梁位移控制,横梁位移速率0.002L C mm·s-1。
2.3 应力速率控制模式(方法B)应力控制模式仅仅适用于拉伸在弹性变形阶段的速率控制:1)在弹性阶段应力速率控制在20 MPa·s-1,屈服之前转换成平行长度估计的应变速率控制(横梁位移速率),控制在0.00025 s-1,直至屈服结束;屈服之后,增加到0.002·s1。
2)对于液压万能试验机:在弹性阶段应力速率控制在20MPa/s 左右,屈服前应力速率应尽可能保持恒定,此时油阀不再调节,直至屈服结束;屈服之后,等效的横梁位移速率增加到约0.002 s -1。
1.0 编制目的为了规范力学试验室对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碳素结构钢的力学性能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2.0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钢结构用钢的力学试验。
3.0 依据标准3.1《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一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2010 3.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08 3.3《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3.4《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T3274-2007 3.6《金属材料 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232-20104.0 检测程序 4.1 收样标准a 、钢材应成批验收,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号、同一质量等级、同一品种、同一尺寸、同一交货状态的钢材组成,每批重量应不大于60t 。
b 、每一检验批用于作拉伸试验的1根,用于作弯曲试验的1根。
4.2检测方法4.2.1屈服强度试验的测定:试验时纪录力—延伸曲线或—(夹头)位移曲线。
从曲线图读取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和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屈服强度阶段中的最小力或屈服平台的恒定力。
将其分别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S 0)得到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仲裁检验采用图解法)。
屈服强度试验计算:SFR s eL 0;ReL—屈服强度(N/m ㎡);F s —屈服力(N);S 0—原始截面面积(N/m ㎡)4.2.2抗拉强度试验的测定对于呈现明显屈服(不连续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从记录的力-延伸或力-位移曲线图,读取过了屈服阶段之后的最大力,对于呈现无明显屈服(连续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从记录的力-延伸或力-位移曲线图,或从测力度盘,读取试验过程中的最大力。
最大力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得到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按下式计算:SF R m m 0= ;Rm—抗拉强度(N/m ㎡);F m —最大力(N);S 0—原始截面面积(N/m ㎡)4.2.3断后伸长率的测定直测法:如拉断处到最邻近标距端点的距离大于31L 0时,直接测量标距两端间的距离,即为断后标距(L 1),原始标距(L 0),测量断后标距的量具其最小刻度值应不大于0.1mm 。
作业指导书--钢筋力学性能作业指导书第1版第0 次修改钢筋力学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第1页共8页金属材料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及适用范围本试验规定了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的原理、定义、符号和说明、试样及其尺寸测量、试验设备、试验要求、性能测定、测定结果数值修约和试验报告。
本试验适用于金属材料室温拉伸性能的测定。
2、检测依据:《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1—2010、《钢筋砼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钢筋砼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3、试验所需仪器设备:(1)液压式万能试验机(2)钢筋标距仪:1个标距单位为10mm。
(3)钢直尺:长度为600mm,精度0.1mm。
(4)台称:称量10kg,感量5g。
(5)游标卡尺:精度为0. 1mm4、试验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4.1抗拉强度:(1)试验一般应在室温(10~35℃)范围内进行,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应为23±5℃。
拉至断裂。
(2)取两根长度为10d0+200mm平行长度(d0为钢筋直径)的试件(端部要先截50cm,再取试件)钢筋。
(3)用游标卡尺测量圆形试件的直径,应在标距的两端及中间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各测一次,取其算术平均值,钢筋直径的测量应精确到0.1mm。
(4)用钢筋标距仪,在试样上做好原始标距(L0=5d0),且比例样原始标距的计算值,对短比例试样应修约到最接近5mm的倍数;对于长比例试样应修约到最接近10mm的倍数,如为中间数值向较大一方修约。
原始标距应精确到标称标距的±0.5%。
作业指导书第1版第0 次修改钢筋力学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第2页共8页(5)对于楔型夹头、试样头部被夹持长度为大于夹头夹持长度的3/4,且夹头的夹持面与试样接触应尽可能对称均匀。
(6)上屈服强度的应力速率材料弹性模量E(MPa)应力速率(MPa)/S最小最大<150000 2 20≥150000 6 60(7)下屈服强度的应力速率应在0.00025/s~0.0025/s之间,并应尽可能保持恒定。
钢材力学及工艺性能检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版本号:分发号:编制:批准:生效日期:年月日钢材力学及工艺性能检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根据国家标准检验砼用钢筋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是否符合国家的标准。
2、范围2.1钢筋砼用热扎带肋钢筋2.2钢筋砼用热扎光圆钢筋2.3钢筋砼用余热处理钢筋2.4低碳钢热扎圆盘条2.5冷扎带肋钢筋3、执行标准3.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份: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2010 3.2《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20103.3《金属材料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 238-20133.4《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设备》GB/T2975-1998 3.5《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08/XG1-20123.6《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7/XG1-20093.7《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 13014-20133.8《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20083.9《优质碳素钢热轧盘条》GB/T4354-20083.10《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JC/T540-20063.11《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20083.12《冷轧扭钢筋》JG190-20063.13《碳素结构钢》GB700-20063.14《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20153.15《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GB/T5223.3-20054、仪器设备4.1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 WHSD-1004.2 电液式万能试验机WEW-304.3大液晶万能材料试验机WES-600B4.4万能试验机WES-10004.5 钢筋弯曲试验机GW-40C4.6钢丝反复弯曲试验机CWJ-84.7所用仪器设备应保证经过相关部门的检定,且应检定合格达到相应的精度,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5、人员和环境要求检验人员应是通过培训合格且取得相应上岗证书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公司的《质量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的质量要求,能熟练操作检验仪器设备并能处理一般例外情况的发生。
钢筋力学机械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钢筋进场后,必须检查产品合格证,附件清单、有关材质报告单和检查报告,并进行外观检查,按60t为验收批进行力学性能抽检。
热轧圆盘条、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及余热处理钢筋的检验符合下列规定:钢筋进场附有出厂合格证。
每批钢筋,按不大于60t的同一厂家、同一规格、同一牌号、同一炉号、同一品种、同一批号的钢筋为一验收批。
必须检查每批钢筋的外观质量,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表面的凸块和其它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带肋钢筋为横肋的高度)。
经外观检查合格的每批钢筋中任选2根,在其上各截取1组试样,每组试样各制2根试件,分别作拉伸(含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和冷弯试验。
当试样中有1个试验项目不符合要求时,另取2倍数量的试件对不合格项目作第2次试验。
当仍有1根试件不合格时,则该批钢筋判为不合格。
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如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等,已经伤蚀截面时,降级使用或不用,带有蜂窝状锈迹时不得使用。
钢筋的调直梁体用Ⅰ级钢筋下料前必须调直,未调直的Ⅰ级钢筋不得使用于梁体内。
对局部曲折,弯曲或成盘的钢筋加以调直。
使用卷扬机拉直或调直机调直。
用卷扬机调直时,注意控制冷拉率:Ⅰ级钢筋不大于2%;本次制梁不存在Ⅱ、Ⅲ级钢筋冷拉调直;本次制梁不存在冷拔低碳钢丝调直。
钢筋的切割加工方法钢筋弯曲成型前,根据配料长度截取钢筋,通常宜用钢筋切割机,在缺乏设备时,用断丝钳(剪断钢丝)、手动液压切断(切断不大于16mm的钢筋)。
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将同规格的钢筋根据不同长度搭配、统筹下料:一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
尽量减少短头和损耗。
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产生累计误差,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的挡板。
切断过程中如发现有劈裂、缩径或严重弯头等,必须切除。
切断后钢筋断口不得有马踪形或起弯现象,钢筋长度偏差不大于±10mm。
钢筋的弯曲成型加工方法钢筋的弯曲成型用弯曲机完成,螺旋筋成形:小直径的螺旋筋可用手摇滚筒完成;较粗的钢筋(直径16~30mm),可在弯曲机工作盘上安设一个型钢握成的加工圆盘,盘外直径相当于需加工螺旋筋(箍筋)的内径,插孔相当于弯曲机扳柱之间的距离,使用时将钢筋一头固定,即可按一般钢筋弯曲加工弯成所需的螺旋形钢筋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钢筋弯曲时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划线尺寸根据不同弯曲角度和钢筋直径扣除钢筋弯曲调整值。
力学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范文1目的为使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的操作有所依循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范围凡本公司拉力试棒、冲击试样的检测作业,均适用。
3作业内容3.1抗拉试验3.1.1试验步骤及标准3.1.1.1试样加工(GB/T 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3.1.1.2检查试棒是否符合实验要求具体操作如下:测量试样直径应在标距的中部和两端两个垂直的方向各测一次,取其算术平值。
a)用快干墨水均匀涂在试棒上,用画笔刻画出标距,标距尺寸精确到0.5%。
3.1.1.3电液伺服微机控制万能试验机操作步骤•开机顺序:显示器f打印机f计算机f工控机f启动试验软件f液压源•拉伸试验步骤a)按软件启动方式进入软件;b)在输入用户参数窗口选择欲做试验方案;c)选择存盘方式;d)测量试样尺寸;0)输入试样尺寸及相关试验参数,可以一次输一根试样的尺寸,也可以一次输入所有试样尺寸;f)把试样夹持到近力传感器端的夹具上,远端不夹;g)试验力清零;h)通过小键盘调节横梁位置,把远力传感器端也夹好;i)位移清零;j)运行试验。
软件自动切换到试验界面;k)观察试验过程;l)试验结束,在试验结果栏中,程序将自动计算出的结果显示在其中。
如您想清楚点观看结果,可双击试验结果区,试验结果区将放大到半屏,方便您观看结果数据,再次双击,试验结果区大小复原。
如您想分析曲线,双击曲线区,曲线区将放大到半屏,方便您分析曲线,再次双击,曲线区大小复原。
m)如还有试样,如已输入试样尺寸,请重复6—13步,如还未输入试样尺寸,请重复5 — 13步;n)打印试验报告;o)做完试验,关闭软件。
•压缩试验步骤a)按软件启动方式进入软件。
b)在输入用户参数窗口选择欲做试验方案。
c)选择存盘方式。
d)测量试样尺寸。
0)输入试样尺寸及相关试验参数,可以一次输一根试样的尺寸,也可以次输入所有试样尺寸。
f)试验力清零。
g)把试样放在压盘中间,通过小键盘调节横梁位置,通过肉眼观察,到上压盘离试样上平面还有一定缝隙时停止。
建筑钢材力学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常用建筑钢材的物理力学力学性能试验和钢筋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
2.执行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228—1987《金属弯曲试验方法》GB232—1999《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3.拉伸试验3.1常用符号及定义1)平行长度Lc: 试样两头部或两夹持部分(不带头试样)之间的平行长度;2)试样标距: 拉件试验过程中以测量试样伸长度;3)原始标距LO: 实验前的标距;4)断后标距L1: 试样拉断后, 断裂部分断裂处对接在一起。
使其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时的标距;5)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δp: 试样标距部分的非比例伸长达到规定的原始标距百分比时的应力, 表示此应力的符号应附以叫注说明, 例如σp0.2.σp0.01等分别表示规定非比例伸长率为0.2%和0.01%时的应力;6)规定的残余伸长应力δr: 试样卸除拉伸力后, 其标距部分的残余伸长达到规定的原始标距百分比时的应力。
表示次应力的符号应附以角注说明, 例如σr0.2表示规定残余伸长里女为0.2%时的应力;7)屈服点σs:呈现屈服现象的金属才力哦啊, 试样在实验过程中力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继续伸长时的应力。
如力发生下降, 应区分上、下屈服点;8)F屈服点—σsL: 当不计初始瞬间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应力;9)抗拉强度σb: 试样拉断过程中最大力所对应的应力;10)断后伸长率δ:试样拉断后, 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11)So: 试样原始横截面积;12)Fsl: 下屈服点力;13)Fb: 最大力。
3.2试样横截面积1)试样原始横截面积的测定。
①矩形试样横截面尺寸(宽度和厚度)应在标距和两端及中间处测量, 选用三处测量横截面积中最小值。
②测量试样原始横截面尺寸的量具应满足表3.2-1要求。
表3.2-1③试样原始横截面积的计算值修约到三为有效数字, 修约方法按GB8170-1987执行。
1.0 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力学试验室对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碳素结构钢的力学性能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2.0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钢结构用钢的力学试验。
3.0 依据标准
3.1《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一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2010 3.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08 3.3《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
3.4《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T3274-2007 3.6《金属材料 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232-2010
4.0 检测程序 4.1 收样标准
a 、钢材应成批验收,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号、同一质量等级、同一品种、同一尺寸、同一交货状态的钢材组成,每批重量应不大于60t 。
b 、每一检验批用于作拉伸试验的1根,用于作弯曲试验的1根。
4.2检测方法
4.2.1屈服强度试验的测定:
试验时纪录力—延伸曲线或—(夹头)位移曲线。
从曲线图读取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和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屈服强度阶段中的最小力或屈服平台的恒定力。
将其分别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S 0)得到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仲裁检验采用图解法)。
屈服强度试验计算:S
F
R s eL 0
;
R
eL
—屈服强度(N/m ㎡);F s —屈服力(N);S 0—原始截面面积(N/m ㎡)
4.2.2抗拉强度试验的测定
对于呈现明显屈服(不连续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从记录的力-延伸或力-位移曲线图,读取过了屈服阶段之后的最大力,对于呈现无明显屈服(连续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从记录的力-延伸或力-位移曲线图,或从测力度盘,读取试验过程中的最大力。
最大力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得到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按下式计算:S
F R m m 0
= ;
R
m
—抗拉强度(N/m ㎡);F m —最大力(N);S 0—原始截面面积(N/m ㎡)
4.2.3断后伸长率的测定
直测法:如拉断处到最邻近标距端点的距离大于
31
L 0
时,直接测量标距两端间的距离,即为断后标距(L 1),原始标距(L 0),测量断后标距的量具其最小刻度值应
不大于0.1mm 。
断后伸长率按下式计算:A =L
L L 00
1
-×100%
A —断后伸长率
(%);修约到0.5%;L 0
—原始标距(mm);L 1
—断后标距(mm)。
4.2.4冷弯性能试验
试验弯曲至规定弯曲角度的试验,应将试样放置于两支辊上,试样轴线应与弯曲压头轴线垂直,弯曲压头在两支座之间的中点处对试样连续施加力使其弯曲,直到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
弯曲角度可以通过测量弯曲压头的位移计算得出。
当出现争议时,试验速率应为(1±0.2)mm/S 。
弯曲试验时,应当缓慢地施加弯曲力,以使材料能够自由地进行塑性变形,直至两臂平行。
4.3检测设备
4.3.2操作仪器:
4.4.1打开电源,启动计算机。
4.4.2双击计算机桌面“试验机屏显软件”启动检测程序,选择实验员并输入登录密码。
4.4.3根据《检测试验任务单》选择相应的试验样品及编号。
4.4.4装夹试样:做拉伸试验时,应用钳口固定器先将试件装夹在上钳口,然后启动
工作台至适当位置将试件装夹在下钳口。
试样装夹完毕后,必须先松开上钳口固定器,方可进行拉伸试验。
4.4.5关闭送油阀
4.4.6根据试验样品类别及规格,调整送油阀选择适当的加荷速度开始试验。
4.4.7当加荷速度为负值时,表明试验已经完毕,此时关闭送油阀停止试验。
计算机自动将试验数据保存在本机及服务器数据库,试验员同时将数据记录在《检测试验任务单》上。
4.4.8开启回油阀下降工作台,去除已做试件。
4.4.9重复第4—8条步骤试验下一试件,直至该组试件试验全部完毕。
4.4.10重复第3条选择下一组试验,按照第4—8条步骤进行试验。
4.4.11实验完毕后,关闭计算机及设备电源,做好设备的清洁。
4.5 检测数据
4.5.1实验测定的性能结果数值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进行修约。
4.5.2如未规定具体要求,应按照如下进行修约:
a、强度性能值修约至1MPa;
b、断后伸长率和最大力总延伸率修约至0.5%。
5.0注意事项
5.1收样时应严格查看样品与送样单是否一致。
5.2每次检测时,应注意钢材与《检测原始记录单》是否一致,当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应及时与送样单进行核实,或与施工单位进行联系。
5.3装夹试样时应注意上下钳口夹满钢材,严防打滑等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
6.0相关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