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单元练习题

一单元练习题

一单元练习题
一单元练习题

一单元练习题

一、给树叶身上加点的字注音。(8分)

()()()()

薄雾花卉规律应接不暇

二、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涨潮(zhǎng zhàng) 模糊(mú mó)风号浪吼(háo hào)

四、补充词语。(14分)

神秘()()人声()()()()细流千()百()()()江水()首东()()天()地不容()()

我还能写几个这样的四字词语:

看看你的记忆力!

我能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

2、补充句子。

江面很,越往东越亮,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薄雾。

七、阅读冲浪。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14分)

春天的阳光特别的温暖,天地间的万物都苏醒过来了。天刚亮,树林里就传出了鸟儿的欢叫声。傍晚,青蛙都从冬眠中走了出来,在田野里叫个不停。昆虫们都纷纷地行动起来了。

春来了,花园里的花开得更加娇艳。山上山下的桃花,千树万枝就像火焰一般地怒放了。小区里弯弯曲曲的小路旁,也开出了野花,小野菊也一丛丛由草堆里攒出头来,有白的、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紫的……它们都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

春来了,青青的小草长得也很特别。在阳光下,草儿快乐地挺直了腰杆。分布在广州市区的绿地上,像一块块柔软的地毡,郊外绿油油的一大片,一眼望不到边。小区的墙角下也长出了小草,新生的绿草笑目般地站立在地上。像是在和低着头的薄公英说着绵绵的情话。

春来了,树木长得更加茂盛了,枝头上也吐出了细姨的叶子。连一片黄叶都看不见了,风雨吹洗过的莽莽林海翠浪翻卷,千枝万叶洁净无尘。

春来了,火车站里人山人海。他们提着旅行袋、背着行装、川流不息,原来是南来北往的打工族,他们一个个精神饱满,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学生们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他们穿上了色彩鲜艳的校服,一个个兴高采烈走进鲜花盛开的校园。

春来了,面对着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豪情满怀。情不自禁地挥笔疾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1、请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2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4分)

川流不息:

情不自禁:

3、在短文中,作者主要描写了等景物。4分

4、写出文中的一句格言:(2分)

1.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1.(Q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the types of end 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 end system Answ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Throughout this text, the words “host” and “end system” are used interchangeably. End systems inc lude PCs, workstations, Web servers, mail servers, Internet-connected PDAs, WebTVs, etc. 2.(Q2) The word protocol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diplomatic relations. Give an example of a diplomatic protocol. Answer: Suppose Alice,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A wants to invite Bob,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B, over for dinner. Alice doesn’t simply just call Bob on the phone and say, come to our dinner table now”. Instead, she calls Bob and suggests a date and time. Bob may respond by saying he’s not available that particular date, but he is available another date. Alice and Bob continue to send “messages” back and forth until they agree on a date and time. Bob then shows up at the embassy on the agreed date, hopefully not more than 15 minutes before or after the agreed time. Diplomatic protocols also allow for either Alice or Bob to politely cancel the engagement if they have reasonable excuses. 3.(Q3) What is a client program What is a server program Does a server program request and receive services from a client program Answer: A networking program usually has two programs, each running on a different host,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The program that initiates the communication is the client. Typically, the client program requests and receives services from the server program.

吸收解吸实训单元装置说明及操作规程

吸收解吸实训单元装置说明及操作规程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化工专业技能操作实训装置UTS Array系列 产品操作规程 吸收解吸操作实训装置 (UTS-TX) 浙江中控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二○一○年四月

化工专业技能操作实训装置UTS系列产品操作规程 吸收解吸操作实训装置 (UTS-TX) 编制:张增良、刘慧、雷继红、王英 校对: 审核: 批准: 浙江中控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二○一○年四月 前言 中控集团创建于1993年,多年来以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浙江大学先进控制研究所等的科研积累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浙江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以自身雄厚的科研实力、广泛的科技交流和超前的科技产业意识,及时了解和把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始终站在自动化技术的最前沿,保证了在国内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绝对综合优势地位。 浙江中控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是中控集团下属子公司。以专业自动化技术优势、长期从事化工行业控制系统优势、丰富的教学经验优势,进入教学仪器行业。致力于教学仪器的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及工程服务。拥有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培训基地、先进的实验室建设理念和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把

现场运行的稳定可靠的工业化产品带入高校实验室,使高校实验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社会无缝连接,并凭借多年积累的雄厚技术底蕴长期从软硬件上持续支持高校实验室建设,使高校实验室真正站在科技的最前沿。 化工专业技能操作实训装置UTS系列产品是以化工原理八大单元为基础背景,结合高校实训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而成功开发的。该系列产品在设计中尽力贴近工厂装置的原则下:(1)重点考虑装置的安全性、科学性、环保性、实用性、资源的可循环利用;(2)选用多种形式的设备、仪表、阀门、管件等,以拓展教学范围,丰富教学内容;(3)配置不同控制系统(常规控制与DCS控制)。可满足化工工艺类、化工机械类和过程控制类专业学生认识实习、实训操作的要求。体现工厂情景化、操作实际化、控制网络化(DCS)、故障模拟真实化等。 本手册将分单元分别介绍该系列的原理、功能、特点及其使用方法。

2 吸收与解吸(讲稿)

第二节吸收与解吸 2.1 概述 吸收(absorption)是依据不同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让混合气体与适当的液体溶剂相接触,使气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溶解于溶剂中形成溶液,难以溶解的组分保留在气相中,从而达到混合气体初步分离的操作。 所用液体称为吸收剂(或溶剂)。 气体中能被溶解的组分称为溶质或吸收质。 不被溶解的组分称为惰性气体或载体。 使溶质从溶液里脱除的过程称为解吸或脱吸。它是吸收操作的逆过程,一个完整的吸收过程往往包括吸收与解吸两个部分。 为实现气体吸收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①选择合适的溶剂(吸收剂); ②溶剂的再生,这项费用往往占整个吸收操作费用的很大比例; ③设计或选用合适的传质设备。 吸收操作根据物系气—液组分间是否发生发生化学反应分为化学吸收和物理吸收; 根据吸收过程热效应是否显著分为等温吸收和非等温吸收; 根据混合气体浓度高低分为低浓度吸收和高浓度吸收; 根据被吸收组分数分为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 本节主要讨论单组分、低浓度、等温、物理吸收。

2.2 气液相平衡 2.2.1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在恒定温度和压力下气液两相接触时将发生溶质气体向液相转移, 使其在液相中的浓度增加,当充分接触,两相达到相平衡。此时,溶质 在液相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溶解度,简称溶解度;溶解度随温度和溶质气 体的分压而不同,平衡时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压称为平衡分压。 平衡分压p ﹡与溶解度间的关系曲线,这些曲线称为溶解度曲线。 加。 故加压和降温有利于吸收操作。反之,升温和减压则有利于解吸过 程。 2.2.2 亨利定律 亨利定律:当总压不太高(一般约小于500kPa)时,在一定温度下, 稀溶液(或理想溶液)上方气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与液相中溶质的摩尔 分数成正比。 Ex p A =* 式中——* A p 溶质A 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kPa ; x ——液相中溶质的摩尔分数; E ——称为亨利系数,kPa 。 采用其他的气、液相组成时,亨利定律有如下几种表达形式: (1)气相组成用溶质A 的分压*A p , 液相组成用溶质的浓度c A 表示时,亨利定律可表示为 H c p A A =* 式中c A ——液相中溶质的浓度kmol/m 3; H ——溶解度系数,kmol/(m 3﹒kPa)。 易溶气体H 值很大,难溶气体H 值很小。H 值一般随温度升高而 减小。 (2)气、液两相组成分别用溶质A 的摩尔分数y 与x 表示,则亨利定

化工单元操作

化工单元操作 作者:易卫国页数:324 出版: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90232 上一个:化工制图习题集(第3版) 下一个:现代制造技术 化工单元操作 《化工单元操作》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和教学实际,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打破本科教材的常规,不再以传统的“三传”为主线来安排教学次序,而是将化工原理、化工装备、电器与仪表等课程的相关知识有机融合,以典型化工生产单元操作及其设备为纽带,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模块化内容设计,且精简理论,删除繁琐的公式推导过程和纯理论型计算,放弃对过程原理及理论计算“过深、过细、过全、过难”的描述。 全书共分“流体流动及输送技术、传热技术(传热、冷冻)、分离技术(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沉降和过滤、蒸发、干燥、蒸馏、吸收、萃取、结晶、新型分离方法——膜分离和吸附)”三大模块,十一个子模块,各子模块均涵盖“技术应用”、“设备或流程认知”、“相关知识获取”、“操作方法”、“故障处理”、“安全生产”及“节

能”等内容,突出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教材可作为高职高专化工技术类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供化工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绪论 任务一了解化工生产过程及单元操作 一、化工生产过程与单元操作 二、单元操作的分类 任务二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课程目标 一、本课程的性质、内容 二、课程目标 任务三了解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任务四正确使用单位 一、单位和单位制 二、单位换算 习题 模块一流体流动及输送 任务一认知流体输送设备及管路 一、贮罐 二、化工管路 三、输送设备 任务二获取流体输送知识 一、流体的基本物理量 二、静力学方程式及其应用 三、连续性方程式及其应用 四、柏努利方程式及其应用 五、流体流动阻力及降低措施 六、流体的基本物理量的检测 任务三熟悉流体输送机械 一、液体输送机械 二、气体输送机械 任务四离心泵的操作 一、操作方法 二、故障分析及处理

第1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基础 1.试求图所示电路的输出电压Uo,忽略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 解: (a)图分析: 1)若D1导通,忽略D1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1V,U D2=1-4=-3V。即D1导通,D2截止。 2)若D2导通,忽略D2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4V,在这种情况下,D1两端电压为U D1=4-1=3V,远超过二极管的导通电压,D1将因电流过大而烧毁,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因出现这种情况。 综上分析,正确的答案是U O= 1V。 (b)图分析: 1.由于输出端开路,所以D1、D2均受反向电压而截止,等效电路如图所示,所以U O=U I=10V。

2.图所示电路中, E

解: (a)图 当u I<E时,D截止,u O=E=5V; 当u I≥E时,D导通,u O=u I u O波形如图所示。 u I ωt 5V 10V uo ωt 5V 10V (b)图 当u I<-E=-5V时,D1导通D2截止,uo=E=5V; 当-E<u I<E时,D1导通D2截止,uo=E=5V; 当u I≥E=5V时,uo=u I 所以输出电压u o的波形与(a)图波形相同。 5.在图所示电路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F的电位UF及各元件(R、DA、DB)中通过的电流:( 1 )UA=UB=0V;( 2 )UA= +3V,UB = 0 V。( 3 ) UA= UB = +3V。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 解:(1)U A=U B=0V时,D A、D B都导通,在忽略二极管正向管压降的情况下,有:U F=0V mA k R U I F R 08 .3 9.3 12 12 = = - =

化工单元操作的危险性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化工单元操作的危险性分 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251-72 化工单元操作的危险性分析(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化工单元操作是指各种化工生产中以物理过程为主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加热、冷却、加压操作、负压操作、冷冻、物料输送、熔融、干燥、蒸发与蒸馏等。 1 加热 加热是促进化学反应和物料蒸发、蒸馏等操作的必要手段。加热的方法一般有直接火加热(烟道气加热)、蒸汽或热水加热、载体加热以及电加热等。 (1)温度过高会使化学反应速度加快,若是放热反应,则放热量增加,一旦散热不及时,温度失控,发生冲料,甚至会引起燃烧和爆炸。 (2)升温速度过快不仅容易使反应超温,而且还会损坏设备,例如,升温过快会使带有衬里的设备及各种加热炉、反应炉等设备损坏。

(3)当加热温度接近或超过物料的自燃点时,应采用惰性气体保护;若加热温度接近物料分解温度,此生产工艺称为危险工艺,必须设法改进工艺条件,如负压或加压操作。 2 冷却 在化工生产中,把物料冷却在大气温度以上时,可以用空气或循环水作为冷却介质;冷却温度在15℃以上,可以用地下水;冷却温度在0~15℃之间,可以用冷冻盐水。 还可以借某种沸点较低的介质的蒸发从需冷却的物料中取得热量来实现冷却,常用的介质有氟里昂、氨等。此时,物料被冷却的温度可达-15℃左右。 (1)冷却操作时,冷却介质不能中断,否则会造成积热,系统温度、压力骤增,引起爆炸。开车时,应先通冷却介质;停车时,应先停物料,后停冷却系统。 (2)有些凝固点较高的物料,遇冷易变得黏稠或凝固,在冷却时要注意控制温度,防止物料卡住搅拌器或堵塞设备及管道。

CSTS吸收_解吸工艺仿真设计

吸收解吸单元仿真培训系统 操作说明书 北京东方仿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09年1月

目录 一、工艺流程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艺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本单元复杂控制方案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设备一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吸收解吸单元操作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开车操作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正常操作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停车操作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仪表及报警一览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事故设置一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仿真界面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思考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完整版化工单元操作试题含答案

《化工单元操作》试题 使用教材:化工单元操作试题范围:全册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版次:第一版 学校名称: 一、填空题 1.化工单元操作主要包括:机械过程、物质传递过程、热力过程、 、。 2反应系统的三大平衡指的是、、三大平衡。 3.流体的粘度随温度而变化,流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4.热力学温度和摄氏度的换算关系为。 5. 和是使气体液化的有效手段。 6.精馏与蒸馏的的区别在于。 7.回流比是影响分馏操作和的重要因素。 8.能自动排泄介质,防止设备或管路破坏,压力正常后又能自动闭合,具有这种作用的阀门叫。 9.相对挥发度愈大,液体混合物分离愈。 10.在分馏塔中沸点最或最高的组分最易从塔顶馏出。 二、单项选择题

1.有关单元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化工生产过程的核心 B.是《化工单元操作》的研究对象 C.是基本物理操作 D.用于不同的化工生产过程中其基本原理和作用相同 2.化工原理中的“三传”是指() A.动能传递、势能传递、化学能传递 - 1 - B.动能传递、内能传递、物质传递 C.动量传递、能量传递、热量传递 D.动量传递、质量传递、热量传递 3.下列操作不属于单元操作的是()。 A.流体输送 B.传热 C. 氧化还原反应 D. 过滤 4.下列哪种设备不是属于沉降设备() A.沉降槽 B.旋风分离器 C.降尘室 D.袋滤器 5.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是() A.恒温传热和稳态变温传热 B.传导传热、对流传热与辐射传热 C.气化、冷凝与冷却 D.导热给热和热交换 6.在精馏塔中,加料板以上(不包括加料板)的塔部分称为() A.精馏段 B.提馏段 C.进料段 D.混合段 7.对于一定分离任务的分馏塔,若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所需的理论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

第1章 习题答案 1-1 题1-1图所示信号中,哪些是连续信号?哪些是离散信号?哪些是周期信号?哪些是非周期信号?哪些是有始信号? 解: ① 连续信号:图(a )、(c )、(d ); ② 离散信号:图(b ); ③ 周期信号:图(d ); ④ 非周期信号:图(a )、(b )、(c ); ⑤有始信号:图(a )、(b )、(c )。 1-2 已知某系统的输入f(t)与输出y(t)的关系为y(t)=|f(t)|,试判定该系统是否为线性时不变系统。 解: 设T 为此系统的运算子,由已知条件可知: y(t)=T[f(t)]=|f(t)|,以下分别判定此系统的线性和时不变性。 ① 线性 1)可加性 不失一般性,设f(t)=f 1(t)+f 2(t),则 y 1(t)=T[f 1(t)]=|f 1(t)|,y 2(t)=T[f 2(t)]=|f 2(t)|,y(t)=T[f(t)]=T[f 1(t)+f 2(t)]=|f 1(t)+f 2(t)|,而 |f 1(t)|+|f 2(t)|≠|f 1(t)+f 2(t)| 即在f 1(t)→y 1(t)、f 2(t)→y 2(t)前提下,不存在f 1(t)+f 2(t)→y 1(t)+y 2(t),因此系统不具备可加性。 由此,即足以判定此系统为一非线性系统,而不需在判定系统是否具备齐次性特性。 2)齐次性 由已知条件,y(t)=T[f(t)]=|f(t)|,则T[af(t)]=|af(t)|≠a|f(t)|=ay(t) (其中a 为任一常数) 即在f(t)→y(t)前提下,不存在af(t)→ay(t),此系统不具备齐次性,由此亦可判定此系统为一非线性系统。 ② 时不变特性 由已知条件y(t)=T[f(t)]=|f(t)|,则y(t-t 0)=T[f(t-t 0)]=|f(t-t 0)|, 即由f(t)→y(t),可推出f(t-t 0)→y(t-t 0),因此,此系统具备时不变特性。 依据上述①、②两点,可判定此系统为一非线性时不变系统。 1-3 判定下列方程所表示系统的性质: )()()]([)()(3)(2)(2)()()2()()(3)(2)()()()()() (2''''''''0t f t y t y d t f t y t ty t y c t f t f t y t y t y b dx x f dt t df t y a t =+=++-+=+++=? 解:(a )① 线性 1)可加性 由 ?+=t dx x f dt t df t y 0)()()(可得?????→+=→+=??t t t y t f dx x f dt t df t y t y t f dx x f dt t df t y 01122011111)()()()()()()()()()(即即 则 ???+++=+++=+t t t dx x f x f t f t f dt d dx x f dt t df dx x f dt t df t y t y 0212102201121)]()([)]()([)()()()()()( 即在)()()()()()()()(21212211t y t y t f t f t y t f t y t f ++前提下,有、→→→,因此系统具备可加性。 2)齐次性 由)()(t y t f →即?+=t dx x f dt t df t y 0)()()(,设a 为任一常数,可得 )(])()([)()()]([)]([000t ay dx x f dt t df a dx x f a dt t df a dx x af t af dt d t t t =+=+=+??? 即)()(t ay t af →,因此,此系统亦具备齐次性。 由上述1)、2)两点,可判定此系统为一线性系统。

第1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 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简单组成规则间有何关系? 答:最基本的三角形规则,其间关系可用下图说明: 图a 为三刚片三铰不共线情况。图b 为III 刚片改成链杆,两刚片一铰一杆不共线情况。图c 为I 、II 刚片间的铰改成两链杆(虚铰),两刚片三杆不全部平行、不交于一点的情况。图d 为三个实铰均改成两链杆(虚铰),变成三刚片每两刚片间用一虚铰相连、三虚铰不共线的情况。图e 为将I 、III 看成二元体,减二元体所成的情况。 2.实铰与虚铰有何差别? 答:从瞬间转动效应来说,实铰和虚铰是一样的。但是实铰的转动中心是不变的,而虚铰转动中心为瞬间的链杆交点,产生转动后瞬时转动中心是要变化的,也即“铰”的位置实铰不变,虚铰要发生变化。 3.试举例说明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的原因。接近瞬变的体系是否可作为结构? 答:如图所示AC 、CB 与大地三刚片由A 、B 、C 三铰彼此相连,因为三铰共线,体系瞬变。设该 体系受图示荷载P F 作用,体系C 点发生微小位移 δ,AC 、CB 分别转过微小角度α和β。微小位移 后三铰不再共线变成几何不变体系,在变形后的位置体系能平衡外荷P F ,取隔离体如图所 示,则列投影平衡方程可得 210 cos cos 0x F T T βα=?=∑,21P 0 sin sin y F T T F βα=+=∑ 由于位移δ非常小,因此cos cos 1βα≈≈,sin , sin ββαα≈≈,将此代入上式可得 21T T T ≈=,()P P F T F T βαβα +==?∞+, 由此可见,瞬变体系受荷作用后将产生巨大的内力,没有材料可以经受巨大内力而不破坏,因而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由上分析可见,虽三铰不共线,但当体系接近瞬变时,一样将产生巨大内力,因此也不能作为结构使用。 4.平面体系几何组成特征与其静力特征间关系如何? 答: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就能分析受力) 有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超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不能全部解决受力分析) 瞬变体系?受小的外力作用,瞬时可导致某些杆无穷大的内力 常变体系?除特定外力作用外,不能平衡 5. 系计算自由度有何作用? 答:当W >0时,可确定体系一定可变;当W <0且不可变时,可确定第4章超静定次数;W =0又不能用简单规则分析时,可用第2章零载法分析体系可变性。 6.作平面体系组成分析的基本思路、步骤如何? 答: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先设法化简,找刚片看能用什么规则分析。

氧吸收解吸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氧吸收/解吸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 2、测定氧解吸塔内空塔气速与液体流量对传质系数的影响; 3、掌握气液吸收过程液膜传质系数的实验测定方法; 4、关联圆盘塔液膜传质系数与液流速率之间的关系; 4、掌握VOC 吸收过程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吸收速率 吸收是气、液相际传质过程,所以吸收速率可用气相内、液相内或两相间传质速率表示。在连续吸收操作中,这三种传质速率表达式计算结果相同。对于低浓度气体混合物单组分物理吸收过程,计算公式如下。 气相内传质的吸收速率: )(i y A y y F k N -= 液相内传质的吸收速率: )(x x F k N i x A -= 气、液相相际传质的吸收速率: )()(**x x F K y y F K N x y A -=-= 式中:y ,y i ——气相主体和气相界面处的溶质摩尔分数; x ,x i ——液相主体和液相界面处的溶质摩尔分数; x *,y *——与x 和y 呈平衡的液相和气相摩尔分数; k x ,K x ——以液相摩尔分数差为推动力的液相分传质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k y ,K y ——以气相摩尔分数差为推动力的气相分传质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F ——传质面积,m 2。 对于难溶气体的吸收过程,称为液膜控制,常用液相摩尔分数差和液相传质系数表达吸收速率式。 对于易溶气体的吸收过程,称为气膜控制,常用气相摩尔分数差和气相传质系数表达吸收速率式。 本实验为一解吸过程,将空气和富氧水接触,因富氧水中氧浓度高于同空气处于平衡的水中氧浓度,富氧水中的氧向空气中扩散。解吸是吸收的逆过程,传质方向与吸收相反,其 原理和计算方法与吸收类似。但是传质速率方程中的气相推动力要从吸收时的(y -y * )改为 解吸时的(y *-y ),液相推动力要从吸收时的(x *-x )改为解吸时的(x -x * )。 2) 吸收系数和传质单元高度 吸收系数和传质单元高度是反映吸收过程传质动力学特性的参数,是吸收塔设计计算的必需数据。其数值大小主要受物系的性质、操作条件和传质设备结构形式及参数三方面的影响。由于影响因素复杂,至今尚无通用的计算方法,一般都是通过实验测定。 本实验计算填料解吸塔的体积传质系数K x a (kmol/(m 3 ·h))的公式如下:

第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简述信息经济的主要标志。 答:信息经济是指以信息为经济活动之基础,以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之主导产业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信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结构,其主要标志有: (1)信息资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信息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其表现除了参与创造财富外,还表现在对质能资源的替代节约上,因此把信息当作资源来看待,不仅表现在对信息的重视上,还表现在对物质、能源的节约上。 (2)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开发和利用、采集、传输、控制、处理信息的技术手段。信息资源的开发,使信息量剧增,信息的经济功能骤显,如何把握瞬息万变的信息,为人们的经济生活服务,成为人类的一大难题。信息技术的适时出现,解决了人类的一大难题,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与应用程度,也就成为信息经济成熟与否的一个指标。 (3)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在信息经济社会,产品中的信息含量增加,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但并不是说每一种产品的信息成分均大于其质能成分,而是就整体而言的,除了增加物质产品中的信息含量外,信息产品日益丰富。也就是说,在信息经济社会中,产品结构以信息密集型物质产品和信息产品为主。 (4)产业部门中信息劳动者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大于物质劳动者所占比例;就信息劳动者人数而言,将其限制在产业部门,即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产业部门的劳动者,不包括非产业部门的信息劳动者,其中信息劳动者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大于农业、工业、服务业中任何一个部门物质劳动者所占的比例。 (5)信息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物质部门产值所占的比重;信息部门的产值一般是指产业化了的信息部门的产值,信息部门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农业、工业、服务业中任何一个部门产值所占比重。 2.简要叙述信息经济形成的时代背景。 答:(1)人类需求的渐进。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质能经济的产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需要,只有靠增加物质产品中的信息含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信息产业,才有可能较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促使质能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化。 (2)物质经济的滞胀。二战后的经济危机使得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得不寻求对策,一方面实行大量资本输出,一方面按照“需求决定论”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向着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方向发展。 (3)质能资源的短缺。随着质能经济的发展,加之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和资源的挥霍浪费,使质能资源频频告急,从1973年起,人类开始自觉主动地利用信息发展经济。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期末复习题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天津得大气压强分别为101、33kPa,苯乙烯真空精馏塔得塔顶要求维持5、3kPa得绝站压强、则真空表上读数为( )。 A.96.03kPa B.一96.03kPa C.106.63kPa D. 98.03kPa 2.流体流动中能量损失得根本原因在于流体存在着( )。 A.密度 B.湍流 C.黏性 D.动能 3.密度为1000kg/m3得流体,在Φ108×4得管内流动,流速为2m/s,流体得粘度为1cp,其只Re为( )。 A. 105 B.2×107 C. 2×106 D. 2×105 4.计量泵得工作原理就是( )。 A.利用离心力得作用输送流体 B.依靠重力作用输送流体 C.依靠另外一种流体得能量输送流体 D.利用工作室容积得变化输送流体 5.对离心泵错误得安装或操作方法就是( )。 A.吸入管直径大于泵得吸入口直径 B.启动前先向泵内灌满液体 C.启动时先将出口阀关闭 D.停车时先停电机,再关闭出口阀 6.微粒在降尘室内能除去得条件为:停留时间( )它得降尘时间。 A.不等于 B.大于或等于 C.小于 D.大于或小于 7.导热系数得单位为( )。 A.W/m·℃ B.W/m2·℃ C.W/kg·℃ D.W/S·℃ 8.物质导热系数得顺序就是( )。 A.金属>一般固体>液体>气体 B.金属>液体>一般固体>气体 C.金属>气体>液体>一般固体 D.金属>液体>气体>一般固体 9.两组分物系得相对挥发度越小,则表示采用精馏方法分离该物系越( ). A.容易 B.困难 C.完全 D.无法判断 10.某精馏塔得馏出液量就是50kmol/h,进料量为120kmol/h,则釜残液得流量就是( ). A.100kmol/h 13.50kmol/h C. 70kmol/h D.125kmol/h 11.精馏塔中由塔顶向下得第n-1、n、n+l层塔板,其气相组成关系为( )。 A. y n+1>y n>y n-1 B. y n+1=y n=y n-1 C. y n+1<y n<y n-1 D. y n+1≤y n≤y n-1 12.吸收操作得目得就是分离( )。 A.气体混合物 B.液体均相混合物 C.气液混合物 D.部分互溶得均相混合物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标准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化工单元操作 适用专业:应用化工、石油化工的等化工类相关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修课方式:必修 《 课程时数:256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定位 《化工单元操作》是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主要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是一门强调工程观念、定量运算、设计、操作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知识的综合技能课程,是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数学、物理、物理化学、化工制图和计算技术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专业课,目的使学生获得今后从事化工生产过程与化工生产工艺操作、管理等必备的技能。课程内容是以化工生产企业工段长以上岗位职工所需的职业能力为依据进行设置,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和反应过程的相关原理及相应设备操作及维护技能,会进行化工单元过程方案的选择、设备的选用及部分设备的简单设计,为今后学习《化工工艺》、《反应过程与技术》、《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石油加工生产技术》等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化工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课程体系。 该门课程以培养化工单元过程方案选择能力、设备选用与简单设计能力、装置的操作运行能力为基本目标,打破传统的学科完整体系,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学习过程,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习者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习者的自学能力与就业能力。

高中数学选修1-1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

新课程标准数学选修1—1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1命题及其关系 练习(P4) 1、略? 2、(1)真;⑵假;(3)真;(4)真. 3、(1)若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这个三角形两边上的中线相等.这是真命题. (2)若一个函数是偶函数,则这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这是真命题. (3)若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这是假命题. 练习(P6) 1、逆命题:若一个整数能被5整除,则这个整数的末位数字是0.这是假命题. 否命题: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数字不是0,则这个整数不能被5整除.这是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一个整数不能被5整除,则这个整数的末位数字不是0.这是真命题. 2、逆命题:若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这是真命题. 否命题:若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不相等,这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也不相等.这是真命题. 逆否命题:若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有两条边也不相等?这是真命题. 3、逆命题: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是奇函数.这是真命题. 否命题:不是奇函数的函数的图象不关于原点对称?这是真命题. 逆否命题:图象不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不是奇函数?这是真命题. 练习(P8) 证明:若a -b = 1,则a2「b2? 2a「4b「3 =(a b)a -b )2(b - )b -2 =a b 2- 2D -3 =a「b _1 = 0 所以,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从而原命题也是真命题. 习题1.1 A组(P8) 1、(1)是;(2)是;(3)不是;(4)不是. 2、(1)逆命题:若两个整数a与b的和a b是偶数,则a,b都是偶数?这是假命题. 否命题:若两个整数a,b不都是偶数,则a b不是偶数.这是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两个整数a与b的和a b不是偶数,则a,b不都是偶数.这是真命题. (2)逆命题:若方程x2,x-m=0有实数根,则m?0.这是假命题. 否命题:若m乞0,贝y方程X2? x-m =0没有实数根?这是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方程x2,x-m=0没有实数根,则m^0.这是真命题. 3、(1 )命题可以改写成:若一个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则这个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 距离相等. 逆命题:若一个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则这个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这是真命题.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标准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0520205、00520209 适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 学时:196 学分:11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 第一部分前言 1.课程性质与地位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能力课程,主要讲解化工生产中通用的物理操作过程,涉及化工生产中的流体输送、精馏、传热、吸收和干燥等单元操作,首次把学生带入化工生产领域真实和复杂的问题中,它的前续课程有《基础化学》、《化工制图与AutoCAD》等,后续课程有《化工生产技术》、《离子膜法制碱工艺》、《聚氯乙烯生产技术》、《炼焦工艺》等,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具备化工操作工和化工中控工工作岗位的能力,可取得“化工总控工”职业资格,因而该课程的学习是化工类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支撑。 2.课程的设计思路 课程本着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原则,依据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企业调研,在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融入化工总控工职业标准,从当前学情分析结合教学对象,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序化课程内容,整合原来分散在《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化工仿真》、《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等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由易到难设计贴近工作实践的学习情境、寻找企业真实项目载体、并以完成项目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设计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对于每步工作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提炼教学方案;最终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理论突出应用,实践为重”的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职业化。 针对课堂教学活动需要、课程重难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在以项目载体、任务驱动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仿真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辅的基础上,采用微课资源,引进角色转换轮岗操作法、以赛促教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分组讨论式、案例教学法、生活举例法、头脑风暴法、分类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本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原则,打破传统的考核模式,探索构建时间灵活化、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的以能力为本位的评价考核体系,完成从知识、能力、职业素质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方式相结合评价,制定“量化评价”指标,构建合理的“评价”分值结构的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性,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树立自信心。

吸收与解吸实验

一、实验目的 12 3 4 二、实验原理 ㈠、吸收实验 根据传质速率方程,在假定Kxa 低浓、难溶等] 条件下推导得出吸收速率方程: Ga=Kxa ·V ·Δx m 则: Kxa=Ga/(V ·Δx m ) 式中:Kxa ——体积传质系数 [kmolCO 2/m 3hr Ga ——填料塔的吸收量 [Kmol CO 2 V ——填料层的体积 [m 3] Δx m ——填料塔的平均推动力 1、Ga 的计算 已知可测出:Vs[m 3/h]、V B [m 3/h](可由色谱直接读出) Ls[Kmol/h]=Vs ×ρ水/M 水 101 1'29]/[ρρρρV M V h Kmol G B B B =?=?= 空气 标定情况:T 0=273+20 P 0=101325 测定情况:T 1=273+t1 P 1=101325+ΔP 因此可计算出L S 、G B 。又由全塔物料衡算:G a =Ls(X 1-X 2)=G B (Y 1-Y 2) 2 2 21 1111y y Y y y Y -= -= 且认为吸收剂自来水中不含CO 2,则X 2=0,则可计算出G a 和X 1 2、Δx m 的计算 根据测出的水温可插值求出亨利常数E[atm],本实验为P=1[atm] 则 m=E/P m y x m y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e e e e m 1 1221 112221 2 1 2ln = = -=?-=????-?= ?

㈡、解吸实验 低浓、难溶等] Ga=K Y a ·V 则: K Y a=Ga/(V 式中:K Y a Ga V ΔY m 1、Ga 的计算 已知可测出:y 2 ]/[h Kmol G B 标定情况:T 0 测定情况:T 1因此可计算出L S 、G B 。又由全塔物料衡算:G a =Ls(X 1-X 2)=G B (Y 1-Y 2) 0112 2 21 11=-= -= y y Y y y Y 且认为空气中不含CO 2,则y 2=0;又因为进塔液体中X 1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将吸收后的液体用于解吸,则其浓度即为前吸收计算出来的实际浓度X 1;二是只作解吸实验,可将CO 2用文丘里吸碳器充分溶解在液体中,可近似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浓度,其X 1*可由亨利定律求算出: m m y x 1 *1== 则可计算出G a 和X 2 2、ΔY m 的计算 根据测出的水温可插值求出亨利常数E[atm],本实验为P=1[atm] 则 m=E/P 1 12 21112221 2 1 2ln x m y x m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e e e e m ?=?=-=?-=????-?= ? 根据 e e Y y y y Y 换算成将-= 1 三、实验装置

第1章和第2章重点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1章和第2章重点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1章 基本概念 思考题 1. 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热力学中为什么要引入平衡态的概念? 答:平衡状态是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而稳定状态则是不论有无外界影响,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可见平衡必稳定,而稳定未必平衡。热力学中引入平衡态的概念,是为了能对系统的宏观性质用状态参数来进行描述。 4. 准平衡过程与可逆过程有何区别? 答:无耗散的准平衡过程才是可逆过程,所以可逆过程一定是准平衡过程,而准平衡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程。 5. 不可逆过程是无法回复到初态的过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不可逆过程是指不论用任何曲折复杂的方法都不能在外界不遗留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使系统回复到初态,并不是不能回复到初态。 习题 1-3 某容器被一刚性壁分为两部分,在容器不同部位装有3块压力表,如图1-9所示。压力表B 上的读数为1.75 bar ,表A 的读数为1.10 bar ,如果大气压力计读数为0.97 bar ,试确定表C 的读数及两部分容器内气体的绝对压力。 解: bar p p p a b 07.210.197.01=+=+= bar p p p b 32.075.107.212=?=?= < 0.97 bar bar p p p b C 65.032.097.02=?=?= 1-4 如图1-10所示一圆筒形容器,其直径为450 mm ,表A 的读数为360 kPa , 表B 的读数为170 kPa ,大气压力为100 mmHg ,试求,⑴ 真空室及1、2两室的绝对压力;⑵ 表C 的读数;⑶ 圆筒顶面所受的作用力。 解: kPa H p p p b 0g mm 0100100==-==汞柱真空室? kPa p p p a 36036001=+=+=真空室 kPa p p p b 19017036012=?=?= kPa p p p b c 190190==?=真空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