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 格式:doc
- 大小:16.93 KB
- 文档页数:8
抗结核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一)异烟肼(INH)1.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未梢神经炎其发生与剂量(特大剂量发生多)、体内INH乙酰化速度(中、特大剂量下慢乙酰化发生多)及营养不良、酒精中毒、妊娠等因素有关。
(2)中枢神经系统可诱发癫痫发作,并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抑郁、嗜睡、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少数反射亢进、肌肉震颤、运动障碍、听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多梦、妄想、幻觉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
2.肝损害一般发生在治疗前3个月,常为单纯性、暂时性、可复性转氨酶升高,通常无临床意义,停药后转氨酶可迅速下降,重新治疗多不再上升;少见黄疸或肝坏死。
3.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还有皮疹、药热(过敏反应)、男性乳房增大、女性月经失调、血液异常(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溶血性贫血、出血性紫癫、再生障碍性贫血)、便秘、排尿困难、心律失常等。
(二)利福平(RFP)1.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2.肝损害与INH出现的肝损害相似,一般可以继续服用;若出现黄疸、肝坏死或同时合并过敏反应,则应停药。
3.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流感样综合征(发热、流感样症状群)、呼吸道综合征(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气促)、皮肤综合征(轻者单纯皮肤瘙痒,重者出现皮疹,甚至剥脱性皮炎)。
4.血液学异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5.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有骨软化、关节肿胀、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脱发,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休克(血压下降、虚脱),可能影响胎儿发育—致畸作用(尤其是在早期妊娠的头3个月内)。
(三)吡嗪酰胺(PZA)1.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振2.肝损害与剂量、疗程有关。
在目前常规剂量及疗程下,少见肝损害。
3.关节痛主要为血中尿酸浓度升高的引起关节痛,关节肿胀,甚至出现关节强直、活动受限。
4.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发热、皮疹)、皮肤光致敏反应(皮肤暴露部位呈鲜红棕色或古桐色),极少数导致低色素性贫血与溶血反应、溃疡病发作、排尿困难。
常见抗结核药物的用途和副作用抗结核病药物是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物,主要包括常用的四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四种药物的用途和副作用。
一、异烟肼异烟肼是治疗结核病最重要的药物之一。
它通过抑制结核杆菌细胞壁合成,阻断其生物学活性。
异烟肼广泛应用于结核病的治疗和预防。
用途:1. 治疗结核病:异烟肼是联合用药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常与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
2. 结核病预防:对结核病高危人群,如接触结核患者的人员、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等,异烟肼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副作用:1. 肝脏损害:长期使用异烟肼会导致肝脏损害,表现为肝酶升高、肝功能异常等。
2. 神经系统反应:少数患者使用异烟肼会出现周围神经炎症状,如感觉异常、手脚麻木等。
3. 过敏反应:个别人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皮疹和关节炎等。
二、利福平利福平是一种广谱抗结核药物,对结核杆菌有强效杀菌作用。
它能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从而阻断其生物学活性。
用途:1. 治疗活动性肺结核:利福平常与异烟肼、吡嗪酰胺等药物联合使用,构成基础抗结核药物联合疗法。
2. 复杂结核病治疗:对于一些存在耐药菌株或合并其他感染的结核病患者,利福平常用于复杂治疗方案中。
副作用:1. 肝脏损害:长期使用利福平可引起肝功能异常,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2. 消化道反应: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3. 骨髓抑制:少数患者使用利福平会出现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贫血等。
三、吡嗪酰胺吡嗪酰胺是一种常用的联合用药,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
它通过干扰细菌的脂质代谢和核酸合成,抑制结核杆菌的增殖。
用途:1. 结核病治疗:吡嗪酰胺常与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联合使用,构成基础抗结核药物联合疗法。
2. 复杂结核病治疗:对于一些耐药菌株感染的结核病患者,吡嗪酰胺可作为复杂治疗方案中的一部分。
副作用:1. 神经系统反应:使用吡嗪酰胺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头晕、头痛等。
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服药注意事项一、异烟肼(一).不良反应1.末梢神经炎: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肌肉痉挛等。
2.中枢症状:欣快感、兴奋、记忆力减退、抑郁,还可有中毒性脑病和癫痫发作等。
3.肝脏损害:表现为转氨酶升高,极少有黄疸出现,发生急性肝坏死货肝萎缩者更为罕见。
4.内分泌失调:男性乳房增大、库欣综合征、月经不调、阳痿等。
5.血液系统: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6.变态反应:皮疹、药物热等。
7.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二)注意事项1.常规剂量无需加用维生素B6,以免降低异烟肼的抗菌活力。
2.对血行播散行结核病,可适当增加剂量,延长疗程至1~1.5年,故应密切观察肝功能变化。
肝功不良者、孕妇、嗜酒者需慎用。
3.异烟肼能引起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故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有无精神、神经系统方面的病史,避免引起不良后果。
4.主张异烟肼一次量空腹顿服,以提高其血药浓度。
由于抗酸药如氢氧化铝等有抑制其吸收的作用,故不宜同服。
5.异烟肼有抑制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苯妥因等药物的代谢,导致这些药物的血药浓度增高、作用增强;与皮质激素并用可降低异烟肼的疗效,故并用时注意观察氨茶碱的毒性反应。
二、利福类(一)不良反应1.肝损害:多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可出现黄疸,亦可引起急性坏死性肝炎。
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3.变态反应:表现为流感样综合征等。
4.血液系统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急性溶血性贫血。
5.神经系统:头晕、头痛、疲倦等。
6.其他副作用: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关节肿胀。
(二)注意事项1.胃内食物影像利福平吸收,故必须空腹服用,宜于用药后2小时进餐。
2.定期监测肝功能变化。
3.利福平为肝微粒酶诱导剂,可加速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降糖药、洋地黄类、皮质激素、氨苯砜及避孕药的代谢,使其作用降低,与上述药物并用时,需调整其剂量。
4.对氨基水杨酸钠、巴比妥类、利眠宁等药物,可降低利福平的吸收和血药浓度,利福平与以上其中一种药物合用应相隔8小时。
常用抗结核药物副作用异烟肼:其副反应主要为周围神经炎、肝功能损害,偶尔可有癫痫发作,一般情况下注意观察即可。
若有四肢远端麻木或烧灼感等神经症状出现,应加服维生素B6每日30~60毫克以改善症状。
服异烟肼期间应定期查肝功能,至少三个月一次,以了解肝功能状况。
若有转氨酶升高,要在护肝治疗的同时给予降酶中成药如五味子制剂等,单纯转氨酶升高无需停药。
利福平:其常见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腹泻等,遇此情况应认真分析:若为药物一般副作用可调整用药时间,避免空腹时用药;若为变态反应所致则应停药。
少数患者可发生黄疸及转氨酶升高,常见于剂量过大或患有慢性肝炎者。
因此,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有肝胆疾病史的患者禁用该药,在常规剂量下应用时亦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另外利福平也有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急性溶血的报道,利福喷汀:不良反应比利福平轻微,少数病例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皮疹、头昏、失眠;发热、溶血性贫血和四肢肌肉酸痛等。
胃肠道反应较少。
应用本品未发现流感症候群和免疫性血小板降低,也未发现过敏性休克样反应。
如果出现这类不良反应须及时停药。
在临AHA12GAGGAGAGGAFFFFAFAF床使用利福喷汀时,应注意患者既往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如果患者有利福霉素类药物过敏史,应绝对禁止使用利福喷汀。
肝功能严重不全、胆道阻塞者和孕妇禁用。
在使用利福喷汀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并及时诊治。
吡嗪酰胺:其副反应较为少见,以肝脏损害为主,可见于个别用药量偏大,每日剂量超过2克或疗程过长者,且以老年人为多。
为预防该药的毒性反应,每日剂量应在2克以下,疗程应在3个月以内,不可用药时间过长,在老年人更应谨慎用药。
少见的副反应还有血尿酸升高及诱发关节痛,故有AHA12GAGGAGAGGAFFFFAFAF痛风素质的人及痛风患者应禁用该药。
另外,有极各别对日光敏感者,服药可使皮肤曝光部位呈鲜红棕色或古铜色,停药后可逐渐恢复。
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服药注意事项一、异烟肼(一).不良反应1.末梢神经炎: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肌肉痉挛等。
2.中枢症状:欣快感、兴奋、记忆力减退、抑郁,还可有中毒性脑病和癫痫发作等。
3.肝脏损害:表现为转氨酶升高,极少有黄疸出现,发生急性肝坏死货肝萎缩者更为罕见。
4.内分泌失调:男性乳房增大、库欣综合征、月经不调、阳痿等。
5.血液系统: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6.变态反应:皮疹、药物热等。
7.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二)注意事项1.常规剂量无需加用维生素B6,以免降低异烟肼的抗菌活力。
2.对血行播散行结核病,可适当增加剂量,延长疗程至1~1.5年,故应密切观察肝功能变化。
肝功不良者、孕妇、嗜酒者需慎用。
3.异烟肼能引起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故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有无精神、神经系统方面的病史,避免引起不良后果。
4.主张异烟肼一次量空腹顿服,以提高其血药浓度。
由于抗酸药如氢氧化铝等有抑制其吸收的作用,故不宜同服。
5.异烟肼有抑制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苯妥因等药物的代谢,导致这些药物的血药浓度增高、作用增强;与皮质激素并用可降低异烟肼的疗效,故并用时注意观察氨茶碱的毒性反应。
二、利福类(一)不良反应1.肝损害:多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可出现黄疸,亦可引起急性坏死性肝炎。
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3.变态反应:表现为流感样综合征等。
4.血液系统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急性溶血性贫血。
5.神经系统:头晕、头痛、疲倦等。
6.其他副作用: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关节肿胀。
(二)注意事项1.胃内食物影像利福平吸收,故必须空腹服用,宜于用药后2小时进餐。
2.定期监测肝功能变化。
3.利福平为肝微粒酶诱导剂,可加速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降糖药、洋地黄类、皮质激素、氨苯砜及避孕药的代谢,使其作用降低,与上述药物并用时,需调整其剂量。
4.对氨基水杨酸钠、巴比妥类、利眠宁等药物,可降低利福平的吸收和血药浓度,利福平与以上其中一种药物合用应相隔8小时。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对策引言:结核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其治疗过程需要使用抗结核药物。
然而,这些药物虽然对治疗结核病非常有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这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重点讨论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对策,以提供给医务人员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些问题。
一、异烟肼(isoniazid)异烟肼是最常用的抗结核药物之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肝毒性、周围神经病变和过敏反应。
为减轻这些不良反应,以下对策可以被采用:1.对于患者的肝功能进行评估,例如测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
如果出现肝脏损伤的迹象,应及时停止使用异烟肼。
2. 在每日使用异烟肼后,患者应服用维生素B6补充剂(25-50mg/天),以减少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概率。
3.如果出现皮疹、发热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过敏反应的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异烟肼。
二、利福平(rifampicin)利福平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也是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物,但它也有一些不良反应,如肝毒性和荧光污染。
以下是对策:1.在使用利福平时需要监测肝功能,以检测肝损伤的迹象。
如果出现肝损伤的症状,应停止使用利福平。
2.尽量避免利福平的单独使用,通常与异烟肼、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一起使用。
同时,与贫酶的状态相关的给予足够的维生素B63.荧光污染是利福平的常见副作用之一,患者应被告知此类副作用的发生以及设备和容器的清洗问题。
三、吡嗪酰胺(pyrazinamide)吡嗪酰胺是治疗结核病的常用药物,但它会引起肝损害和关节痛。
以下是对策:1.在治疗开始时,应监测患者的肝功能,以评估药物是否对肝脏造成损害。
如果出现肝损害的迹象,应停止使用吡嗪酰胺。
2.关节痛是吡嗪酰胺的常见副作用,可以通过与非甾体消炎药的联合使用以及及时就医来减轻症状。
四、乙胺丁醇(ethambutol)乙胺丁醇是一种抗结核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视神经损害。
以下是对策:2.乙胺丁醇引起的视神经损害通常是可逆的,一旦停止使用药物,症状通常会消失。
抗结核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一)异烟肼(INH)1.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末梢神经炎,最初表现为手脚左右对称性感觉异常,继之出现指趾末端感觉麻木、刺痛、烧灼感、四肢无力、关节软弱、反应迟钝等。
其机理为异烟肼与维生素B6的结构相似,二者竞争同一酶系统(如阿朴色氨酸酶)或二者相结合从尿中排泄增多,结果导致体内维生素B6缺乏,而出现维生素B6缺乏的临床表现。
服用大剂量异烟肼者、老年人、慢性肝病患者、体内INH乙酰化速度快(中、特大剂量下慢乙酰化发生多)及营养不良、酒精中毒、妊娠等因素等易患神经炎,异烟肼用量较大时可加服维生素B6预防,0.03g~0.1g/日,但因维生素B6在试管中能减低异烟肼的抑菌力,一般剂量不作为常规用药。
山东省胸科医院结核内科郭新美另外还可出现多种精神异常,如兴奋、不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抑郁、眩晕、头痛、嗜睡、多梦、妄想、幻觉,甚至精神失常;少数可有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反射亢进、肌肉震颤等。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因异烟肼抑制体内的单胺氧化酶活性,使组胺在体内蓄积,而出现上述反应。
其他反应有诱发癫痫发作、中枢性脑病、中毒性精神病等,有癫痫或精神病史者可导致发作。
2.肝损害:一般多发生在治疗后3天~3个月,常为单纯性、暂时性、可复性转氨酶升高,通常无临床意义,停药后转氨酶可迅速下降。
一般认为异烟肼对肝的损害是由于个体特异性引起异烟肼毒性代谢产物聚集所致。
单用异烟肼预防的病人约10~20%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多无自觉症状。
严重肝损害者约占1.25%,甚至有死亡者。
大多数肝损害病例于用药6个月内出现,肝损害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20岁以下者少见;有慢性肝病者也较易出现肝功能损害。
异烟肼与利福平合用时能增加对肝脏的毒性。
应用异烟肼出现肝损害后首先停药,必要时加用适当保肝药,但切忌同时用保肝药种类太多,以免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
3.内分泌失调:男性乳房增大、阳痿,、女性月经失调、库兴综合症。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和护理摘要】结核病化疗是治疗和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但因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而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下降并不少见。
针对抗结核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抗结核药物过敏反应肺结核患者观察与护理(一)全身反应1.临床表现服用抗结核药后少数患者瞬间可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瘙痒、皮疹,进而发展为剥脱性皮炎,同时伴有高热、黄疸、腹泻、血尿等。
2.护理(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用药指导,鼓励患者讲出服药后的感受,并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
(2)在应用抗结核药物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和食物的过敏史。
(3)严密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4)发现不良反应,遵医嘱停用所有正在服用的药物(既往长期服用的药物除外)及食物,去除一切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
(5)出现不良反应时,患者大多精神紧张,表现出恐惧心理。
应陪伴并安慰患者,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主动配合治疗。
(6)对伴有高热的患者应做好高热的护理。
(7)监测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8)遵医嘱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提高机体应激水平及减少过敏介质的形成。
(9)遵医嘱应用抗组胺药以减少组织液渗出、水肿,减轻瘙痒等症状。
(10)做好生活指导,建议患者穿着宽松的棉质衣服,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涤剂品,皮肤瘙痒时勿用手搔抓,避免皮肤感染。
(二)胃肠道反应1.临床表现由于抗结核药物治疗原则为联合用药,患者一次服药量较多,可刺激胃肠道常出现纳差、恶心、呕吐。
2.护理(1)做好用药指导,讲解所用抗结核药副作用,使患者了解,便于自我监测。
(2)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认真听取患者主诉,遵医嘱定期监测肝功能,注意观察并区分肝损害所致的胃肠道反应。
(3)有些抗结核药物空腹服用胃肠道反应大,可遵医嘱改为饭后服用或分次服用。
对于不能耐受口服给药的患者,可遵医嘱改为静脉给药。
(4)对于服药后即刻发生呕吐的患者,注意观察其呕吐物内是否混有药物,如混有药物应注意补服。
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响及处理方法目的早期、正确地处理药品不良反响是保证患者依从性、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保证用药平安,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
● 1.药物不良反响概念● 2.超敏反响发生机理● 3.毒性反响发生机理● 4.不良反响临床表现● 5.不良反响的临床处理原那么●定义药物不良反响是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有害的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响。
●分类副作用〔side effect〕、毒性反响、依赖性、特异质反响、过敏反响、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响药物不良反响●超敏反响:与剂量及疗程无关,一般发生在用药2周以内●毒性反响:与剂量及用药时间和药物的蓄积有关超敏反响发生机理(1)●结核药物(半抗原)+蛋白质→全抗原→特应机体→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同种药物即可产生超敏性反响-Ⅰ型超敏反响〔速发型〕临床表现: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血管性水肿、瘙痒、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喷嚏、咳嗽、发热等,可引起这种反响的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链霉素、氟喹诺酮类。
Ⅱ型反响〔细胞毒型〕〔1〕在这一类型反响中IgG、IgM类抗体与靶细胞外表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响。
Ⅱ型反响〔细胞毒型〕〔2〕药物+血细胞膜蛋白〔血浆蛋白〕↓免疫原性↓机体↓特异性抗体↓再次与药物接触┏━━━━━━━━━━━━━━┓抗原抗体复合物RBC,WBC,PLT↓│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Ⅱ型反响〔细胞毒型〕〔3〕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在血液学方面,出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溶血性贫血。
引起此类反响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PAS。
Ⅲ型反响〔免疫复合物型〕临床表现:血清病样反响,有发热、关节痛、荨麻疹、淋巴结肿大、腹痛、蛋白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药物热有人认为也属Ⅲ型过敏反响。
一般在用药10天内发生,热型为稽留热型或弛X型,可同时伴有皮疹。
引起此类反响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PAS。
抗结核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你都知道吗确诊结核以后需要进行化学治疗,而化学治疗的有效途径是药物治疗,通过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能够降低耐药性。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多种药物服用的不良反应也很多,而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是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低的主要原因,下面就给大家科普一下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
一、抗结核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第一,消化系统反应。
服用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都能够引起肠胃不良反应。
轻度比较轻的情况下患者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程度严重时会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
一般情况下患者的不良反应表现行为,在服药一段时间后,症状会自行消失。
如果存在胃溃疡、胃出血需要尽早告知医生,酌情减少药量,避免对肠胃产生过大刺激,而且还需要监测电解质以及脱水情况,及时补充水电解质。
针对腹泻可以服用肠道益生菌进行缓解。
第二,损伤肝脏功能。
及时的肝损伤产生在用药后两个月,主要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佳。
程度严重时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凝血功能异常以及肝功能衰竭,但是发生概率比较低,所以在服药期间还是要监测肝功能的情况。
第三,药物性皮肤过敏。
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和皮疹以及色素沉淀,出现光过敏以及全身发热等症状。
第四,出现代谢损伤。
比如高尿酸血症,使用吡嗪酰胺出现尿酸升高的情况比较常见,尿酸轻度升高一般不表现为特异症状,通过大量饮水,减少动物肝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的摄入能够有效缓解。
但是如果出现关节胀痛需要及时就医。
第五,损伤听力。
氨基糖苷类抗结核药物可能会导致耳鸣,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
第六,心血管系统不适。
应用贝达喹啉、莫西沙星等药物时可能出现心律失常。
部分患者应用利奈唑胺、利福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会出现骨髓抑制,导致血液系统损伤,使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第七,神经和精神系统不适。
链霉素、阿米卡星、会引起神经系统损伤,而且多为不可逆性损伤。
周围神经系统:主要发现为感觉异常、身体麻木、疼痛,多产生于下侧肢体。
抗结核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一)异烟肼(INH)
1.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末梢神经炎,最初表现为手脚左右对称性感觉异常,继之出现指趾末端感觉麻木、刺痛、烧灼感、四肢无力、关节软弱、反应迟钝等。
其机理为异烟肼与维生素B6的结构相似,二者竞争同一酶系统(如阿朴色氨酸酶)或二者相结合从尿中排泄增多,结果导致体内维生素B6缺乏,而出现维生素B6缺乏的临床表现。
服用大剂量异烟肼者、老年人、慢性肝病患者、体内INH乙酰化速度快(中、特大剂量下慢乙酰化发生多)及营养不良、酒精中毒、妊娠等因素等易患神经炎,异烟肼用量较大时可加服维生素B6预防,0.03g~0.1g/日,但因维生素B6在试管中能减低异烟肼的抑菌力,一般剂量不作为常规用药。
山东省胸科医院结核内科郭新美
另外还可出现多种精神异常,如兴奋、不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抑郁、眩晕、头痛、嗜睡、多梦、妄想、幻觉,甚至精神失常;少数可有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反射亢进、肌肉震颤等。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因异烟肼抑制体内的单胺氧化酶活性,使组胺在体内蓄积,而出现上述反应。
其他反应有诱发癫痫发作、中枢性脑病、中毒性精神病等,有癫痫或精神病史者可导致
发作。
2.肝损害:一般多发生在治疗后3天~3个月,常为单纯性、暂时性、可复性转氨酶升高,通常无临床意义,停药后转氨酶可迅速下降。
一般认为异烟肼对肝的损害是由于个体特异性引起异烟肼毒性代谢产物聚集所致。
单用异烟肼预防的病人约10~20%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多无自觉症状。
严重肝损害者约占1.25%,甚至有死亡者。
大多数肝损害病例于用药6个月内出现,肝损害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20岁以下者少见;有慢性肝病者也较易出现肝功能损害。
异烟肼与利福平合用时能增加对肝脏的毒性。
应用异烟肼出现肝损害后首先停药,必要时加用适当保肝药,但切忌同时用保肝药种类太多,以免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
3.内分泌失调:男性乳房增大、阳痿,、女性月经失调、库兴综合症。
4.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溶血性贫血、出血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
5.变态反应:皮疹、药物热等。
6.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7.其他:排尿困难、心律失常等。
出现以上3~7条副反应时,症状轻时暂继续治疗观察,重时异烟肼减量应用或停药。
(二)利福平(RFP)
1.肝损害:与INH出现的肝损害相似,一般可以继续服用;若出现黄疸、肝坏死或同时合并过敏反应,则应停药。
2.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一般给与对症治疗即可。
3.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流感样综合征(发热、流感样症状群)、呼吸道综合征(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气促)、皮肤综合征(轻者单纯皮肤瘙痒,重者出现皮疹,甚至剥脱性皮炎)。
上述几种综合征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合并出现,多见于RFP间歇用药时。
诊断明确后立即停药并行相关治疗。
4.血液学异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
5.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有骨软化、关节肿胀、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脱发、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休克(血压下降、虚脱),可能对胎儿发育有致畸作用(尤其是在早期妊娠的头3个月内)。
其他利福类药物,如利福定(RFD)、利福喷丁(RFT)、利福布丁(RBU)等不良反应与RFP相似,但均较RFP少而轻。
(三)吡嗪酰胺(PZA)
PZA由于其用量大、疗程长、肝脏毒性大,过去仅作为二
线药物谨慎使用。
近年来研究证明:PZA为细胞内杀菌药,特别在巨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具有很强的灭菌作用(也称为半杀菌药)。
在病变处于急性炎症变化阶段的前两个月,灭菌作用更高。
因此,应用PZA不但可以缩短疗程,同时也可以减少复发率。
其不良反应有:
1.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2.肝损害:与剂量、疗程有关。
在目前常规剂量(1500~2000mg/日)及疗程(一般为2个月)下,少见肝损害。
3.关节痛:主要为血中尿酸浓度升高引起的关节痛、关节肿胀,甚至出现关节强直、活动受限。
4.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发热、皮疹)、皮肤光致敏反应(皮肤暴露部位呈鲜红棕色或古铜色),极少数导致低色素性贫血与溶血反应、溃疡病发作、排尿困难。
(四)链霉素(SM)
SM对巨噬细胞外碱性环境中的快速增殖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故称之为半杀菌药),能很好地通过浆膜腔,但很少通过正常血脑屏障,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
其不良反应有:
1.前庭神经损害:常见于用药前两个月,可出现眩晕(停药或减少剂量可以消失)、运动失调(令病人闭眼沿一条直线走路,其稳定性不如睁眼时)、呕吐等症状。
老年患者更易出现上述不良反应。
2.第八对颅(耳蜗)神经损害:耳鸣、听力下降、耳聋(重者为永久性)。
3.过敏反应:多数表现为口周麻木、恶心、呕吐、发热。
皮肤可出现瘙痒及各种皮疹,如丘疹、红斑、荨麻疹、疱疹、麻疹或猩红热样皮疹、湿疹、剥脱性皮炎。
过敏性休克(在注射10分钟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脸色苍白、发绀、抽搐、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
4.肾脏损害:尿蛋白、管型、血尿、急性肾功能衰竭。
5.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
6.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有药物热等。
(五)乙胺丁醇(EMB)
EMB为合成药,对结核菌及其他分支杆菌(如堪萨斯分支杆菌)有效,但对其他微生物和霉菌无效。
口服易吸收,其作用主要是抑制结核菌的生长,用于防止对主要杀菌药物(INH、RFP、SM)产生耐药性。
其不良反应有:
1.视神经炎:由于球后视神经炎而引起的视力疲劳、进行性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其毒性反应与剂量有关(剂量依赖性视神经炎)。
偶尔发生腿部周围神经炎。
2.过敏反应:发热、皮疹、剥脱性皮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哮喘、休克。
3.其他:低血钙、末梢神经障碍(主要表现在腿部)、口唇
溃疡、鼻出血、声带麻痹导致的失音。
(六)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AMK)、卡那霉素(KM)、卷曲霉素(CPM)、紫霉素(VM)
这几种抗生素对结核菌的作用很弱,仅用于后备方案,且之间有交叉耐药性,链霉素、阿米卡星及卡那霉素之间有单向交叉耐药性。
其不良反应与链霉素类同,但卷曲霉素可以引起电解质失调及内分泌紊乱,如老年患者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
(七)环丝氨酸(CY)
CY为广谱抗生素,对结核菌具有中等抑菌作用,体内效果较体外差,且毒性较大,故仅用于后备方案。
主要不良反应表现在神经系统方面,如头痛、失眠、言语及视力障碍、精神忧郁或错乱等精神失常症状,重者可出现突然性的自杀行为、腱反射亢进、惊厥等。
也有可能加重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八)丙硫异烟胺(1321TH、PTH)
1321TH为抑菌药,且与其他抗结核药之间无交叉耐药作用,故可作二线药物使用。
其不良反应有:
1.消化系统:普遍而严重可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烧灼感、胃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一般肝功能障碍较IHN 少见。
2.神经系统:头痛、头晕、失眠、抑郁性精神失常、周围神
经炎,与异烟肼可有交叉过敏反应。
3.皮肤粘膜:皮脂溢出、顽固性痤疮、脱发、口腔炎、舌炎、口角炎和类似角化症的皮疹。
4.内分泌系统:女性月经紊乱,男性乳房增大、阳痿、低血糖、低血钾。
5.其他:白细胞减少,可能有致畸作用。
(九)对氨基水杨酸钠(PAS)
PAS为抑菌药,能抑制巨噬细胞外的结核菌,静脉注射能达到高峰浓度。
咯血患者慎用。
其不良反应有:
1.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痛或烧灼感、腹胀、腹泻,重者出现胃溃疡、胃出血。
2.肝损害:对PAS过敏会出现转氨酶升高,极少数出现中毒性肝炎。
3.过敏反应:发热、皮疹,严重者出现剥脱性皮炎、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
4.血液变化:白细胞增多、类白血病样反应、溶血性贫血。
5.其他:蛋白尿、血尿、尿频、尿痛、肾功能衰竭,血糖降低、粘液性水肿、淋巴结肿大。
(十)喹诺酮类药物(FQ)
包括氧氟沙星(OFLX)、左旋氧氟沙星(LVFX)、环丙沙星(CFX)、司帕沙星(SPLX)等,此类药物对革兰阳性或阴性菌、结核杆菌或非结核分支杆菌都有杀菌或抑菌作用,
且在巨噬细胞内的浓度高于血浓度;不但与其他结核药无交叉耐药,而且有协同作用。
目前,作为二线药用于治疗耐药病例有一定效果。
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有:
1.胃肠道反应:症状有厌食、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泻等。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眩晕、头痛,情绪改变、罕见抽搐。
3.肝功能异常:少数病例出现转氨酶(ALT)升高,多为一过性。
4.个别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发热、皮疹。
5.对生长发育的骨骼、软骨有妨碍,个别报道CFX有致肌腱损伤表现。
6.心律失常:司氟沙星可能导致Q-T间期延长。
7.其他:可有血尿,血嗜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等。
(十一)力克肺疾
力克肺疾是一种含INH与对氨基水杨酸钠(PAS)的复合制剂。
由于PAS具有抑菌作用,故目前在出现对INH耐药情况下,把力克肺疾作为二线药使用。
其不良反应与单独使用INH或PAS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