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科学定位
- 格式:pdf
- 大小:374.44 KB
- 文档页数:4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
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12、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加强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
13、重点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等新产业,全力打造北京创造品牌。
北京2050年将建成世界城市经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城市发展目标:按照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第一阶段,全面推进首都各项工作,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第三阶段,到2050年左右,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北京晚报讯(记者龙露) “按照国家实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第2050年左右,北京要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北京市规划委负责人今天在介绍关于世界城市和北京城市发展定位研究时说,“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至2020年)》中确定的北京城市发展目标定位,第三步正是在2050年将北京建设成为世界城市,而我们目前的工作是以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建设现代国际城市。
”世界城市目标酝酿已久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而国际城市是指那些具有较大规模且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职能效应都达到“极强”或“较强”程度,在全球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用的国际性城市。
依据城市国际化职能的“强度”,一般可将国际城市分为全球性国际城市或世界城市、区域性国际城市或国际化大都市、地区性国际城市3个层级。
就是说,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最高端,是指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具有最高影响力的城市。
关于世界城市或者国际城市,在国内外并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概念和衡量标准,综合各方面研究,一般认为,世界城市的标准主要体现在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职能效应两个方面。
其中,城市规模和现代化水平是基础,而国际化职能效应则主要体现在其世界性的经济职能作用和竞争力上,同时也体现在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综合竞争力上。
从量化的标准看,基本上可以分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水平、控制力和影响力、国际交往水平等四个方面。
根据国内外专家的研究,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世界城市只有三个,即纽约、伦敦、东京,它们在世界金融体系及世界经济事务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一副——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
严禁在三环路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12、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加强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
13、重点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等新产业,全力打造创造品牌。
北京:城市性质: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城市职能: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
国际交往中心。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亮点:中国唯一的一个定位为世界城市的城市,世界城市包含了金融、贸易、国际交往、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国际大都市外,还要加之世界影响力。
并是中国首个定位为宜居城市的城市。
世界城市将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2004年至2008年,北京要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框架;第二步:2009年至202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北京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第三步:2021年至2050年左右,北京将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上海:城市性质: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城市定位:2020年,把上海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基本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亮点:四个中心,中国两大定位为国际都市之一(大陆地区四个定为位国际城市,两大国际都市)。
(中国大陆国际大都市是北京和上海,香港管不着也用不着定位,广州也被列为国际城市。
)天津城市性质: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
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12、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加强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
13、重点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等新产业,全力打造北京创造品牌。
国开电大(北京) 地域文化(本) 形考任务1-5答案北京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有着独特的文化风貌。
北京城的规划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是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之一。
北京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秦汉以来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先后被称为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等。
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城市之一。
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包括了辽、金、元、明、清、中华民国等六个朝代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北京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资源风水、民俗风情惯、政治经济情况等因素有关。
北京的文化风貌特点是多元化、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
北京的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北京,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这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使北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北京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它的文化风貌独具特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这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使北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一直是文化交流的中心。
外来文化对北京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在历史上,北京曾经受到了蒙古、满洲等外来民族的影响,而现代的北京则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外来文化对北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西方文化对北京的语言产生了影响。
在改革开放之前,汉语里的词汇主要是以中文为主,但是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西方词汇被引入汉语中。
例如,“可乐”、“摩登”等词汇都是从西方语言中引入汉语的。
这些词汇的使用,反映了西方文化在语言方面的影响力。
其次,西方文化对北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
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在北京得到了广泛传播,例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传统节日在北京也得到了广泛的庆祝和推广。
此外,西方的时尚、音乐、电影等文化产品也在北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