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建筑识图与构造》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69
《建筑识图与构造》(上交大)课后习题与答案模块1 建筑制图基本知识(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10)中统一规定了所有设计图纸的幅面及图框尺寸,主要有A0、A1、A2、A3、A4等。
(2)尺寸界线应用细实线绘制,与被注长度垂直,其一端离开图样轮廓线不应小于 2mm,另一端宜超出尺寸线2~3mm。
(3)常用的图板规格有0号、1号和2号,绘制时应根据图纸幅面的大小来选择图板。
(4)比例尺一般为木制或塑料制成,比例尺的三个棱面刻有6种比例,通常有1∶100、1∶200、1∶300、1∶400、1∶500、1∶600,比例尺上的数字以米(m)为单位。
(5)图纸幅面的形式有哪几种?答:图纸幅面的形式有A0:1189×841 ;A1:841×594; A2:594×420 ;A3:420×297 ;A4:297×210 (单位mm)。
(6)简述线型的种类与用途。
答:表图线的线型、宽度及用途名称线型线宽用途实线粗 b 主要可见轮廓线中粗0.7 b可见轮廓线中0.5 b可见轮廓线、尺寸线、变更云线细0.25 b图例填充线、家具线虚线粗 b 见各有关专业制图标准中粗0.7 b不可见轮廓线中0.5 b不可见轮廓线、图例线细0.25 b图例填充线、家具线单点长画线粗b见各有关专业制图标准中0.5 b见各有关专业制图标准细0.25 b中心线、对称线、轴线等双点长画线粗b见各有关专业制图标准中0.5 b见各有关专业制图标准细0.25 b假想轮廓线、成型前原始轮廓线折断线细0.25 b断开界线波浪线细0.25 b断开界线(7)绘制图线的要求有哪些?答:1)在同一张图纸内,相同比例的图样应选用相同的线宽组,同类线应粗细一致。
图框线、标题栏线的宽度要求见下表。
图框线、标题栏线的宽度要求(单位:mm)幅面代号图框线标题栏外框线标题栏分格线A0、A1 b0.5 b0.25 bA2、A3、A4 b 0.7 b0.35 b2)相互平行的图例线,其净间隙或线中间隙不宜小于0.2mm。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32098使用专业: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66一、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主干课程。
旨在学习建筑的基本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熟悉常用构造的适用场合、构造做法和选用要求,促进施工图识图能力的提高。
施工图识图必须以建立良好的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为基础,所以必须以学习和建立正投影概念和掌握正投影画法为前提条件,融会贯通、促进建筑构造内容的学习,为学习专业课做准备。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需要学生较多地动手参与教学活动。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掌握投影基本原理、绘图、识图等能力;掌握民用与工业建筑的构造原理及常见做法。
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养成两个方面起到支撑与促进作用。
后续课程:《建筑结构图识读》、《建筑设备工程与识图》、《建筑工程造价实务》、《安装工程造价实务》、《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二)课程基本理念1、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能力为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专业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
3、注重过程评价,推行理论、技能双考核配合项目化的课程实施,推行理论、技能双考核,技能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不仅考核完成任务的成果,同时考核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工作态度、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的模式,采用以建筑识图的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工作任务来整合相关知识与技能,将该课程设计成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所设计的相关工作任务是以建筑施工企业工作岗位作为课程主线,将本课程分解为建筑初识、建筑识图基本知识、建筑图投影原理、建筑总平面图识读、建筑平面图识读、建筑立面图识读、建筑剖面识读、建筑构造图识读、建筑设计说明的识读和结构施工图识读等几个逐步递进的任务,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从整体上认识和掌握建筑识图的过程。
教案〔总体局部〕注:课程类别:公共课〔必修、选修〕、学科根底课、专业课〔必修、选修〕、专业拓展课〔必修、选修〕建立识图与构造课程教案建立识图与构造课程教案建立识图与构造课程教案建立识图与构造课程教案建立识图与构造课程教案教学基本容一、根底和地基概述根底是位于建筑物最下部的重要组成构件,它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地基。
根底是建筑物的一局部,地基那么不是建筑物的组成局部。
地基按照土层性质的不同,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
二、根底的埋置深度根底的埋置深度是指从室外设计地坪到根底底面〔简称基底〕的距离,简称埋深,如下图。
影响根底埋置深度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影响因素有:〔1〕构造不同〔2〕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小和性质〔3〕工程地质和水温地质条件〔4〕土的冻结深度的影响〔5〕相邻建筑物根底的影响建立识图与构造课程教案建立识图与构造课程教案建立识图与构造课程教案建立识图与构造课程教案建立识图与构造课程教案建立识图与构造课程教案建立识图与构造课程教案难点:1.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特点和适用围教学基本容一、楼地层的组成与构造楼地层是楼板层与底层地坪层的统称。
楼板层:底层地坪层是指建筑物中与土壤直接接触的水平构件,承受来自上部的各种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地基。
楼地层的设计要求:二、钢筋混凝土楼板〔1〕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根据受力和传力情况不同,又可分为板式楼板、梁板式楼板、无梁楼板和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板式楼板、梁板式楼板、无梁楼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2〕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常用类型有:实心平板、槽形板和空心板三种。
楼板的支承方式有两种:一种为板式构造布置,即预制楼板直接搁置在墙上;另一种是梁板式构造布置,先搁梁,再将板搁置在梁上。
教学过程设计:一、开场白和导入新课〔10分钟〕建立识图与构造课程教案按照所用的材料和施工方式的不同,楼地面可分为整体式地面、块料地面、卷材地面和涂料地面等。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建筑识图与构造一、名词解释1、建筑技术:是建造建筑物的手段,包括建筑材料技术、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设备技术等内容。
2、建筑形象:是建筑体型、立面形式、建筑色彩、材料质感和细部装饰等的综合反映。
3、比例:是图形与实物相对应的线形尺寸之比。
4、投影法: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
5、铅垂面:投影垂直面中垂直于H面,倾斜于V面、W面的平面,又称H面垂直面。
6、同坡屋面:屋面由若干个与水平面倾角相等的平面组成时,称为同坡屋面。
7、正轴测图:是投射线垂直于轴测投影面而得到的轴测投影。
8、建筑物:供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居住以及从事生产和各种文化活动的房屋称为建筑物。
9、钢结构建筑: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材制作的建筑。
10、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从建筑构件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建筑物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11、基础:是建筑物最下面的部分,是地下的承重构件,它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把荷载传给下面的土层—地基。
12、定位轴线:是确定建筑物结构或构件的位置及其标志尺寸的基线。
13、墙脚:通常是指室外地坪以上至室内地坪的那部分墙体。
14、圈梁:是沿外墙四周及内墙(或部分内墙)在同一水平面上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
15、无组织排水:是指屋面雨水直接从檐口滴落至地面的一种排水方式。
16、柔性防水屋顶:又称卷材防水屋顶,是利用防水卷材与粘合剂结合,形成连续的大面积的构造层来防水的屋顶。
17、相对标高:凡标高的基准面是根据工程需要而各自选定的标高称为相对标高。
18、建筑平面图:是假设用一个水平剖切平面,沿着房屋各层门窗洞口的位置,将房屋切开,移去剖切平面以上的部分,向下投射而得到的水平剖视图。
19、建筑剖面图:是假设用一个垂直的剖切平面剖切房屋,移去剖面前面的部分,向其余部分作投射所得的投影图。
20、结构施工图:按结构设计的结果绘制成的图样就叫做结构施工图。
工程造价(建筑方向)专业课程标准2023年1月《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1. 课程性质《建筑识图与构造》是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建筑构造和建筑施工图识读两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建筑构造部分,主要讲解民用建筑的组成、构造要求和构造做法,是从事土建工程专业所必备的知识。
第二部分是筑施工图识读部分,主要讲解建筑施工图的制图规范和标准以及各种施工图的形成方法、作用、图示内容、图示方法和识读方法。
本课程属于理实一体化课程,属于必修课。
2. 课程地位(1)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地位根据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能够进行识图并进行工程计量与计价的能力,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识图、读图、用图的能力,是专业培养的第一步。
(2)作用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具备建筑工程图的识读能力,结合其他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具备简单图样的绘制能力。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其内容及影响贯穿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工作实践中,作用重大。
只有掌握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其专业和基础知识,才能熟练的掌握施工图纸的主要内容,从而合理的进行施工、准确的进行工程造价分析和计算。
(3)功能在全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1+X证(建筑工程识图证书、BIM应用)考试中,该课程的内容是考试核心内容,这也是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测量员、质检员、安全员和各技能操作岗位等施工一线专门岗位人才必备的基础能力。
3. 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门课程在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建筑材料课程开展完成后进行开展,此时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更好的认识施工图及其作用。
该课程与建筑CAD课程一同开设,“一识一绘”,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研究施工图纸和建筑构造。
后续将会开设BIM 基础软件实操/建筑工程造价编制、工程造价案例分析、钢筋算量等课程,可以在图纸识读的基础上完成BIM软件建模、工程量的计算等内容。
2《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标准《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定位)(一) 性质:它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也是建筑工程技术的专业课。
(二) 任务:主要讲述制图基础知识,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构造,以及房屋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方法。
使学生了解及掌握建筑制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基本构造和主要构造的原理;使学生熟悉施工图,具备读图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绘制施工图的步骤和方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建筑工程技术、造价专业专门人才所必须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识读及绘制施工图,了解及掌握民用与工业建筑的基本构造和主要构的造原理,为以后的学科做好准备。
(一) 知识目标熟悉国家建筑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了解制图原理,掌握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构造原理和主要构造方法。
(二)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使用绘图工具,有较熟练的绘图技能,具备识读和绘制本专业施工图的能力,且绘制的图样应符合制图国家标准,有较好的图面质量。
能够了解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基本构造,并理解房屋的构造原理。
(三)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课程内容与能力目标)绪论(1) 本课程的任务与学习要求;(2) 本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法;(3)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第一部分制图的基本知识(一) 制图的基本知识1. 教学内容(1) 制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2) 国家建筑制图标准的一般规定;(3) 平面几何图形的作图。
2. 教学要求(1) 熟悉主要制图工具的使用及维护方法;(2) 掌握建筑制图标准的一些基本规定;(3) 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作图方法、步骤。
3. 作业与实训:制图标准的运用与基本线型的训练。
(二) 投影的基本知识1. 教学内容(1) 投影的基本知识(投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正投影的基本特征;(2) 三面投影图;(3)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规律。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的感悟【摘要】这篇文章主要围绕《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展开,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将介绍该课程的背景和学习目的。
正文部分将依次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讨论教学方式,进行案例分析,介绍实践环节,并分享教学收获。
最后在将总结对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的认识,探讨对建筑设计的启发,并展望未来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分析以及实践经验的分享,全面探讨该课程对学生的意义和启发。
【关键词】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介绍、学习目的、课程内容分析、课程教学方式、案例分析、实践环节、教学收获、对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的认识、对建筑设计的启发、未来发展展望1. 引言1.1 课程介绍建筑识图与构造是建筑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通过教授建筑图纸的认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建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门课程主要包括建筑图形识图、建筑结构构造、建筑材料与工艺等内容,涵盖了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
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建筑图纸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方法,从而为将来的建筑设计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真正理解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从概念设计到施工图设计,使他们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建筑识图与构造是建筑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本课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为将来成为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学习目的学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对建筑识图与构造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审美、功能和结构的综合意识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熟悉建筑图纸的解读和绘制,理解建筑结构和材料的特点和应用,培养对建筑空间的把握和设计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还能够了解建筑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激发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和热情,为未来进一步深造或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