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素与生物防治

信息素与生物防治

信息素与生物防治
信息素与生物防治

信息素与生物防治

交流沟通时这个大自然必不可少的环节,与人不同的是,动植物的脚裂并不能那么随心所欲,它们依靠的主要是一种化学信息素,以此穿的彼此的意思。顾名思义,信息素就是植物与外界“沟通”的媒介。

自然界的生命体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化学信息素,它是在个体之间传播信息的一种物质,运用于体内,操纵者从生到死的各个生命阶段,释放在体外,起着吸引异性、繁衍后代、防卫自身和参与社会活动等生命现象的控制作用。信息素主要有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告警信息素、示踪信息素、标记信息素等。

而将信息素应用于生物防治中,是近来十分热门的课题。在这个工业化学高度发达的社会,农药和化工污染充斥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疾病在警示我们,要慎用农药,善待环境。相比农药等化学试剂,生物信息素是一种纯天然的物质,能够在自然界“自生自灭”。种种优点是的生物信息素成为生物学的焦点质疑,成为生物防治的重点。

来源于植物的信息素很多具有杀虫作用,结构多种,种类多样,充分反映了大自然相生相克的道理。除虫菊蜡是来源于菊科植物的提取物,是菊科植物用来防身的武器,它能够嵌入神经膜受体的锁眼从而达到杀虫效果,而在此类杀虫物质上发展起来的拟菊酯类仿生农药,则已经有30多种投产,占据杀虫剂市场的18%。毒扁豆碱是从毒扁豆中提取的天然剧毒物质,也是毒扁豆赖以生存的毒性来源,它

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是在神经冲动传递过程中的传递介质乙酰胆碱难以分解而起作用。以毒扁豆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一大类氨基甲酯类杀虫剂,并成为杀虫剂的三大类之一。然而在众多的天然杀虫信息素中,被广泛应用并形成产业,一直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并不多。

性信息素是一类来自动物的很好的诱剂,能够引诱成虫为交配而“赴汤蹈火”。身为自然界的一份子,谁不想留下自己的后代、留下自己的基因?交配时这一切的保证!因此才有了诱剂这种生物防治的方式。同种类的动物,如昆虫之间会通过释放性信息素来吸引异性交配,而人类正好利用了这一点,以诱剂为饵,引来害虫并用其他物理手段等将其杀死。如棉铃虫的性诱激素已用于诱杀棉铃虫并控制其大规模爆发。

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然界本身亦是防治害虫制造“农药”的大师,信息素于生物防治的应用就是最好的证明。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取得的成果已经能导致农业生物学的一次次革命,增加产量,提高品种和品质的同时留下一个美好的地球环境。但不可否认的是,自然因素十分复杂,研究工作还远远不够,我们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油茶种植技术

一、造林地选择 油茶适应性很强,在丘陵、山岗、平原地区均可种植。应选择海拔500米以下,坡度25度以下,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类种植油茶。坡度太大不利于管理,成熟后采摘不便,大面积栽种坡度最好也不要低于5度,过于平坦容易积水,而导至油茶根部坏死。 二、土壤要求 油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最适宜生长在疏松、湿润、透气性好、保水性强、深厚肥沃、壤质且含有少量石砾的ph值5-6的酸性红壤或红黄壤上,在这种土壤生长的油茶结实丰满、产量及出油率高。 三、整地 1、全垦:在平坦或缓坡地可采用全垦,应该在8-9月份用机耕方式,深翻8寸-1尺,清除石块、树根等杂物,让土壤暴晒熟化,到11月耙平后环山定点挖穴,穴40-50cm3。 2、条垦:按行距开环山水平带,外高内低,带宽2米,带上按株距定点挖穴,规格同全垦。 3、穴垦:坡度较大的地类,应采用穴垦,环山水平按株行距定点挖穴,规格同全垦。如果全垦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并且流失的是最好最肥的土质。 种植密度应根据地类条件、品种特性、经营目的而定。土壤肥厚的山脚及较平坦的地类,采用2.5-3×3米,即每亩种植74-89株,(前几年可间作套种低杆如豆类花生等作物,不要套种藤类作物,会影响油茶生长,注意要给油茶留足1×1米的生长空间,以免作物与幼树争水、争肥、争阳光;);土壤肥力较差及坡度较大的地类,采用株行距2-2.5×3米,即每亩种植89-111株。总之,要因地制宜确定合理密植,要求油茶进入结果盛产期的覆盖密度不低于0.6,不超过0.8。 四、底肥和培穴 施足基肥: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在挖穴后,适当施用垃圾肥、稻草、芒萁、农家肥,每穴加施石灰0.25公斤、复合肥0.25-0.5公斤,或磷肥0.25-0.5公斤、钾肥0.15公斤、尿素0.15公斤,底肥应深施,距苗根底部在10-15厘米上下为好,施浅了会烧根。表土一定要回填还穴,表层再盖上原底层土,可防长草,再将穴培成高出地面15 cm左右的馒头形,供种植时使用。 五、品种选择 目前油茶造林用的优良无性系苗木。是在通过省级以上鉴定,亩产50kg以上的优良油茶无性系母树上剪取穗条,以健壮的油茶种培育的芽苗作砧木,在5--6月份通过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培育生产的。 1、适宜江西栽植的品种 亚林所培育的亚林1、4、9品种,以及亚林所与亚林中心联合培育亚1、2、6等无性系系列,省林科院培育的赣林1、2、3、6等无性系系列,赣州地区还可选用赣州林科所培育的赣无无性系系列。 这些优良家系和无性系均经过了连续四年的测试,大部分试验达到亩产油50kg。 2、苗木质量 一年生苗要达到苗高15cm以上,地径0.15厘米以上。二年生苗高达到30cm以上,地径0.3厘米以上;并且至少有五个品系以上的苗木配置造林。严禁实生苗造林,也不要从外省调苗,原因是:(1)外省苗木虽然也可能是经当地鉴定的优良品种,但这也只能说明在当地表现尚可,由于土壤气候等条件的差异,在我省如果没有经过一个周期的测试,便不能说明在江西是否适应,是否也能高产。(2)长途调苗失水时间长,影响成活率。 苗木销售单位必须具有苗木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证,所售苗木还必须具有两证一签(见注解)。 六、种植 栽植时间一般选在冬末至春初,12月底至3月初,土壤湿润时种植为宜,(此时间段一是多有间断雨水,二是外出务工农民工回家过年,因此选择这个时候栽种,能满足油茶苗对气温、雨水的需要,以及对用工的需求。) 栽种前的准备:注意天气预报,待造林队伍全部进场后,选择阴雨天,通知苗圃起苗,取苗后,应连夜运回,路上不要停留,裸根苗在外存放的时间越短,则成活率越高,运输时,要用蓬布把苗盖好,以防运输时苗根被风干;苗运到山场卸车后,要立即用湿土围住茶苗根部,进行假植;栽种前茶苗根部要全部均匀沾浆,泥浆最好用水田或水塘中较肥的田泥和塘泥。如苗量太多,应分次取苗运输,每次运量应把握在1-2天栽完为宜。

浙教版九年科学下册第2章第3节生物群落(习题)

《生物群落》习题 一、选择题 一、基础达标 1. 江沿李花是乐清市一大农业特色景观。每年春风一吹,江沿村绵延着的山坡上,一树树开满了洁 白的李花,那里便成了一个让人惊心动魄的花海。如图所示,该李花园内全部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 )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2. 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海洋中的全部鱼B.一片草地里的跳蝻和蝗虫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 D.一个池塘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 3. 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 ) A.群落的组成成分B.群落中各生物的多少 C.群落中各生物的食性D.群落中生物的空间配置状况 4.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上,动物分布无差异D.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上,植物分布有差异 5. 图1表示4个不同地区的4种森林群落,其中不同的树轮廓表示不同树种,每一种树轮廓分别代 表10个个体,根据图形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的群落中,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的是西部群落 B.若调查图2所示地区群落物种数,最合适的样方面积是S1平方米 C.在样方设置与抽样过程中要遵循样方面积大小均等和随机取样等原则

D.森林群落在遭到破坏后,一段时间能恢复正常,所以可以无节制地乱砍滥伐 6. 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 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物种组成及比例 7.下列有关森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对调节气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破坏植被会使气候恶化。 B.森林群落的结构有分层现象,各种植物受阳光、温度、湿度影响,各自分布在最适宜的空间, 互相之间没有联系,各自生活。 C.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各种动物由于食物关系,也垂直分布。 D.森林的形成过程需漫长的历史,即使是形成后稳定的天然森林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8.衢州市有许多风景名胜,下述自然景象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江山江郎山上的赤丹岩B.衢州烂柯山中所有松树 C.开化古田山的所有生物D.龙游石窟中所有微生物 9.在浙江省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 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 ) A.一个群落B.两个群落C.两个种群D.至少一个种群 10. 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放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 的比例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 ②单养时鱼种b多出没在池底 ③混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池底 ④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 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④ 11. 小华从报纸上看到,浙江东海海区的鱼类在不断地减少,许多原有的鱼类也逐渐迁移到别的海区, 关于此事以下说法有错误的是( ) A.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B.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生活环境的恶化,会导致种群迁出本区域 D.生物群落减少生物个体的主要方式是死亡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要点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要点 摘要:文章论述了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赤眼蜂;玉米螟;防治技术 1 赤眼蜂形态特征及生活史 1.1 形态特征 赤眼蜂属于膜翅目、小蜂总科、纹翅卵蜂科、赤眼蜂属的一种寄生性天敌。它是专门寄生在许多害虫卵的小型寄生蜂。赤眼蜂的成虫体长约0.3-1.0毫米,体呈黄色或黄褐色,复眼和单眼均呈红色,故称为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 1.2 生活史 赤眼蜂为完全变态昆虫。它的各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予蛹-蛹-成蜂五个发育阶段,完成这五个阶段叫做一个世代。一般完成一个世代历期约12天左右,其中卵期1.5天、幼虫期2.5天、予蛹期3.5天、蛹期3.5天,发育到成蜂后经20小时左右破卵飞出寄主卵。 2 赤眼蜂防治害虫的作用机理 赤眼蜂是一种寄生在昆虫卵内的寄生蜂,它防治害虫的作用机理是:赤眼蜂雌蜂的成蜂将卵产在害虫卵内,蜂卵在害虫的卵内很快孵化为幼虫,并立即取食害虫卵内的营养,使害虫在卵期死亡不能孵化出幼虫。但赤眼蜂却以害虫的卵液作为养料,在害虫卵内生长、发育到成蜂后破壳羽化而出,经交尾后,又继续去寻找新的害虫卵作为寄主寄生、繁殖。如此循环不断,将害虫消灭在卵阶段。

3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应用技术 赤眼蜂是卵寄生蜂,只有在害虫卵期时释放才能收到防治效果。因此准确、详细掌握靶标害虫成虫的发生时间、产卵习性及落卵数量及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3.1 玉米螟的预测预报 3.1.1 化蛹进度调查吉林省地区从6月1日开始,西部地区从5月20日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越冬代玉米螟化蛹情况,直到化蛹率达20%为止。在玉米秸秆垛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每点取40棵玉米秆进行剥秆调查,共计调查200棵,记载幼虫数量,计算化蛹率。 3.1.2 成虫发生期调查黑光灯诱捕玉米螟雌、雄蛾。 3.1.3 田间百株卵量调查调查玉米田间百株卵块数。 3.2 放蜂时间 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到20%时,后推11天为第一次放蜂时期(约7月5—10日),间隔5天,即第一次放蜂后推第6天为第二次放蜂期;黑光灯同时诱到玉米螟雌、雄蛾2天后即可放蜂;当玉米田间百株卵块达到1~2块时,即可放蜂。 3.3 放蜂数量和点数 每亩(667㎡)共释放赤眼蜂1.5万头,为一个释放点。分两次释放,第一次释放数量为0.7万头,第二次释放数量为0.8万头。 3.4 赤眼蜂田间释放方法

常见病媒生物防制知识

常见病媒生物防制知识 (一)蚊虫防制 1、清除孳生地。社区外环境要发动群众动手,清除蚊虫孳生地,包括各种废旧杂物,对房前屋后所有能积水的易拉罐、矿泉水瓶、水桶、水池等容器进行彻底清理,将空置容器倒置存放,防止蚊虫孳生。 2、生物防制。社区内的喷泉、水池等不能排放的大型水体可采用生物灭蚊方式,饲养如柳条鱼、金鱼、鲤鱼、鲤鲫鱼、中华斗鱼、非洲鲫鱼等,均能吞食蚊幼虫,达到灭蚊目的。也可以使用苏云金杆菌或球形芽孢杆菌等生物灭蚊幼剂杀灭蚊幼虫。 3、化学防制。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或水体,不能密封的水井、下水道、喷水池等各种社区室外景观水体,可投放灭蚊幼颗粒剂,杀灭蚊幼虫,一次投药可维持20天左右。 4、家庭防蚊。居民家庭花瓶和水养植物至少每星期彻底换水一次,要彻底清理空调托盘、花盆底碟(托盘儿)积水,清倒闲置花盆以及水桶等器皿内的积水,每周检查卫生间和厨房的地漏或者更换具有防渗等功能的安全地漏,保持地漏处无积水。房间可安装纱门纱窗以阻止蚊虫飞入,也可使用蚊帐减少人蚊接触。晚上睡觉时最好使用蚊帐,在疫区可以使用经过杀虫剂浸泡过的蚊帐。在外环境活动时则可使用驱蚊剂防蚊,可以在体表暴露皮肤上涂抹以避蚊胺(DEET)为主要成分的驱蚊花露水或驱避剂,一次涂抹可以维持避蚊效果2-3小时。 5、特殊事项。非洲、东南亚热带地区疟疾流行严重,到这些地区旅行和工作需要了解当地疟疾流行情况,尽量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使用驱蚊剂。一旦出现发热、畏寒等症状需要及时就诊治疗。在登革热流行疫区旅行和工作,回国后出现发热症状须及时就诊并说明旅行情况。儿童是乙脑的高危人群,注射乙脑疫苗是最好的防护措施。 (二)蝇类防制 1、孳生地治理。蝇类防治最重要的是管好垃圾,垃圾要分类管理,及时处理,日产日清、密闭管理。 2、防蝇设施和物理防制。宾馆饭店、餐厅、厨房、农贸市场等重点环境入口处及家庭门窗应安装防蝇帘、纱门纱窗或风幕机,防止蝇类进入。 3、化学防制。对于垃圾堆、厕所等蝇类孳生场所,当蝇类密度较高时,对外环境可采用空间喷雾处理杀灭成蝇;对住所、垃圾站、地下室等场所采用滞留喷洒处理墙面杀灭成蝇。 (三)蟑螂防制 1、环境防制。搞好室内卫生,全面清除室内杂物;堵洞抹缝,对可供蟑螂躲藏的墙缝、门窗框缝、地板缝及各类管道空隙等裂缝及时填平封堵,防止蟑螂侵入室内。 2、物理防制。对室内蟑螂经常活动的重点部位如橱柜、微波炉、冰箱、洗菜池下部可布放粘蟑纸粘捕蟑螂,可在粘蟑纸上放面包屑等作为诱饵。 3、化学防制。在蟑螂密度降低的场所可使用胶饵或毒饵,遵循“点多、量少、面广”的原则,蟑螂栖息的各种缝隙用胶饵做点状处理,毒饵则投放于蟑螂经常出没的部位,每平方米1-2个点(绿豆大小),一般房间投放10个点,危害严重的房间不少于20个点。 (四)鼠的防制

赤眼蜂如何防治玉米螟

赤眼蜂如何防治玉米螟? 赤眼蜂在自然界的种类很多,现在应用的防治玉米螟的赤眼蜂是松毛虫赤眼蜂,一般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始期向田间人工释放赤眼蜂,使其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内,而使虫卵不能孵化成幼虫,达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怎么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吧!

放蜂时间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共放两次蜂,第一次在玉米螟产卵始期,一般是指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或者玉米田百株玉米落卵率为1~1.5块(鱼鳞状虫卵落到玉米叶片上)的时候,后推10天,第一次放蜂,间隔5~7天第二次放蜂,每次放蜂10000头。

放蜂方法 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玉米螟生物防治方法中的一种,采用这项技术时地块必须连片,应在玉米螟产卵初期开始放蜂,每亩地放蜂总量为20000头,第一次每亩地10000头,第二次每亩地10000头。

蜂卡别法 将蜂卡均匀分开(一般每个蜂卡约70粒柞蚕卵,每粒柞蚕卵可出70~80头赤眼蜂,一般每亩地别放2个蜂卡),固定于玉米中部叶片背面的中间背光处,方法为选一棵玉米植株中部叶片,将叶片向下卷成筒状,然后用牙签或针线别在圆筒内既可。

设释放点 每亩设置2个释放点,从放蜂田的边垅开始数第15条垅为第一个放蜂垅,顺第一放蜂垅向里走15步为第一个释放点,再沿垅向前走30步为第二个释放点,顺第二放蜂垅向里走30步为第二个释放点,按上述方法以此类推。

注意事项 1、放蜂时应选择晴天早晨,避开中午或大风天气,如有大降雨,应在雨后放蜂,小雨不影响。 2、取到蜂卡后,立即别到玉米叶片上,最晚不超过1.5天。 3、玉米螟孵化时间与赤眼蜂出蜂时间要吻合。 4、赤眼蜂蜂卡是免费发放的。 5、一般赤眼蜂蜂卡应该由镇级部门统一组织放蜂专业队别,如果当地有违规行为可向当地政府投诉。

病媒生物防治宣传知识

病媒生物防治宣传知识 1、什么是病媒生物?主要有哪些?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主要有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即通常所说的“四害”。 2.、蚊子能传播哪些疾病? 蚊子可以传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 3、防治蚊虫的方法有哪些? (1)及时清除各种闲置容器中的积水,不常用的缸、盆、罐等积水容器应倒置存放。要经常疏通各种排水沟渠,使水流通畅。实行沟渠硬底化、暗渠化,排水沉污井盖要密封。 (2)供观赏的喷水池可放养食蚊鱼或观赏鱼,备用蓄水池和种养水生植物的水体要每周换一次水,水生植物的根部及容器内壁要清洗干净。 (3)根据蚊虫消长的不同季节,每月烟熏下水道,单位室内外喷洒化学杀虫剂1~2次,杀灭成蚊。 (4)办公室及居住场所安装纱门和纱窗,防止成蚊入侵。 4、苍蝇可以传播哪些疾病? 苍蝇可以传播痢疾、霍乱、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等肠道传染病。 5、防治苍蝇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主要是清除垃圾、粪便。(1)及时清理垃圾,每天将垃圾袋装后放入统一设置的垃圾容器中,做到日产日清。(2)及时清除粪便,厕所是旱厕的要进行无害化改造。 6、蟑螂能传播哪些疾病?

蟑螂主要传播病毒性肝炎、伤寒、寄生虫病。 7、蟑螂的环境防治与检查方法主要有哪些? (1)封六缝:对墙壁、地板、门框、窗台(框)、水池和下水道等处的孔洞和缝隙应用油灰、水泥和其他材料加以堵塞封闭。 (2)堵三眼:堵塞沟缝孔隙,尤其要注意堵塞水管、煤气管、暖气管等管道通过的孔眼。 (3)“八查”:一查桌、二查柜、三查椅、四查口(下水道口)、五查池(洗涤池)、六查案(厨房案板)、七查缝、八查堆(杂物堆)。 8、鼠类能传播哪些疾病? 鼠类可以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 9、鼠类防治的方法有哪些? (1)杜绝鼠类隐藏和筑巢的条件。要清除垃圾、杂物,保持环境整洁,使老鼠无处躲藏,无处做窝。 (2)彻底断绝老鼠的食源。要贮藏好粮食、食品、饲料,特别是剩饭剩菜要加盖保存。 (3)完善防鼠设施。①室内下水道和排水沟要完整无缺,其间距不大于1.5厘米。通向外环境的管道要有挡鼠网,防止老鼠进入。②门窗要严实,间隙要小于0.6厘米,食品库房的门和厨房操作间朝外开的门应在下部镶铁皮踢板,高度为30~60厘米;③室内所有孔洞、缝隙以及各类管道和电缆进出室内的孔洞要用水泥等材料封堵。④位于地下室或第一层楼的厨房操作间窗户及通气或排气孔要加装铁丝网,网眼为13×13毫米。 (4)药物灭鼠。灭鼠药必须选用具备农业部农药登记证和国家发改委生产许可证的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严禁使用毒鼠强。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仙游县油茶产业协会科学栽培油茶培训教案:黄元伟 一、油茶开发利用价值 油茶为长寿的常绿阔叶树种,一次种植,多年收益,稳产收获期可达30-50年。根系发达,枝叶繁茂,生长期长,从开花到结籽采收,历经秋、冬、春、夏、秋五个季节,油茶全身都是宝。 (一)食用功能 油茶籽含油25%-40%,用油茶籽榨出的茶油色清味美,是优质的营养保健油,纯天然的高级绿色食用油,为食用油中的珍品,被誉为“东方橄榄油”。其脂肪酸组成、油脂特性及营养成分与橄榄油相似。油酸和亚油酸总量达90%以上,维生素E含量高,含有角鲨烯等生理活性成分。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可抗疲劳,提高人体免疫力,增进胃肠道功能。近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将其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 (二)保健药用功能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检验确认,茶籽油中含有橄榄油所有没有的特定生理性物质茶多酚和山茶甙,品质优于橄榄油。美国医药中心实验证实。茶籽油中的茶多酚和山茶甙对降低胆固醇和抗癌有明显的功效。经常食用茶油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的沉积,降低血压,增强心血管系统机能,防止动脉硬化,减少心脏病的发病率。《中国药典》将茶籽油作为药用油收载。 茶油的保健、药用价值主要有:(1)清热化湿,杀虫解毒;(2)对慢性咽炎和预防人体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很好的疗效;(3)长期服用可清胃润肠,抑制衰老,治疗习惯性便秘等。

(三)工业原料功能 油茶综合开发利用价值高,产业链长,除了茶油外,茶饼中含有12%-15%的茶皂素。茶皂素是一种绿色、天然、可降鲜的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作农药、洗涤剂、食品起泡剂、虾蟹保护剂、矿物浮选剂等。茶皂素杀虫剂药效持续时间长,高级动物口服无毒性,可保护环境。做洗涤剂可减少其他合成洗涤剂的二次污染。提取茶皂素后的茶饼用细菌发酵后可作高蛋白饲料、肥料。茶壳能生产栲胶和木糖醇,制作活性碳等。 (四)经济功能 油茶经济效益高,毛油价格每斤达50-60元左右,茶饼价格每百斤达80元左右,可以预见,随着市场的扩大,茶油的价格将会逐渐走高,市场潜力巨大。 (五)生态、社会功能 油茶四季常绿,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花大美观,耐干旱脊薄,抗低温冻害,适生围广,防火效果好,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备的优良树种,在我国低山丘陵地区都可栽植,不与粮食争地,种植油茶可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山区农业经济发展。 二、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优良品种 发展油茶,选用良种壮苗是关键,新植油茶林一般4年开始结果,7-8年进入盛果期,如果种苗出了问题,要影响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不仅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浪费,而且还会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因此,“油茶产业发展成也种苗,败也种苗”。油茶种苗建设是事关油茶产业发展成败的关键问题,油茶种苗质量是

2021年墨西哥赤眼蜂及生物防治技术考察报告

墨西哥赤眼蜂及生物防治技术考察报告 根据中墨(西哥)1999-2年度科技合作项目安排,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组织,部国际合作司、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广东省农业厅植保站参加的"赤眼蜂生物防治考察团" 一行四人,于2年12月5日-19日对墨西哥赤眼蜂及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技术进行了考察。考察团访问了墨西哥城、科利马和蒙特雷三个城市。与墨西哥农牧渔业和农村发展部的有关官员进行了会谈;访问了植物保护与食品卫生总局及其下属的国家生物防治中心,并与有关官员和专家进行了研讨交流;听取了柯利马大学、蒙特雷大学和捷宾哥大学有关赤眼蜂和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介绍;参观了柯利马州得哥芒赤眼蜂繁殖中心、蒙特雷州益虫繁殖中心和蒙特雷州SPIRITU热带水果农场等益虫工厂生产技术流程以及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农作物害虫 的防治现场;双方交流了两国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情况及进展;草拟了中墨双方赤眼蜂及生物防治技术长期合作交流备忘录(备忘录附后)。考察团按计划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并取得了积极的有价值的成果,为我国赤眼蜂和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及双方的合作交流打下了良 好的基础。现将考察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墨西哥农业基本概况 墨西哥是世界闻名的农业古国,是玉米、番茄、甘薯和烟草的原产地之一。墨西哥领土面积约192万平方公里,约合2亿公顷,可耕地面积2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4%。其中水浇地6万公顷,旱作地21万公顷。全国总人口91万,农村人口占27%,农业就业人口占全国经济自立人口的23%。墨现有村社9万个。 墨西哥位于北美南部,农业以旱作为主,播种集中在春夏二季。全年种植的作物有15多种,其中基础作物有1种,它们是玉米、菜豆、小麦、水稻、大豆、高梁、大麦、棉花、芝麻、红花(油料作物),约占播种面积的7%-8%。1995年大农业产值(包括农、林、牧、渔)占国民总产值的7%。近年来,粮食作物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3%,牧草作物16%,经济作物11%,果蔬6%,但就产值而言,粮食作物只占35%,而果蔬占23%。 玉米是墨西哥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37万公顷,产量2257万吨。主产地为中部高原和南部干旱地带。玉米是当地人的主要食品,每人每年平均消费约156公斤。 小麦播种面积12万公顷,产量416万吨。主产地为西北灌溉农业区,其中索诺拉州的小麦产量约占全国的4%。从事小麦种植的大多是资本主义农场,有灌溉条件,机械化与集约化水平较高,但仍不能自给而部分靠进口。 菜豆也是墨主要食品和蛋白质主要来源之一。1981年总产曾达149万吨,单产每公顷683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菜豆在全国都能种植,主产区是中部高原和南部旱地栽培区,主要满足国内消费。 水稻播种面积约1万公顷,产量约37万吨;高梁播种面积56万公顷,产量578万吨。 墨西哥是世界上主要植棉国之一,在拉美,产量和面积仅次于巴西,居第二位。墨棉纤维品质优良,一级棉占6%以上,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

病媒生物防制常识

病媒生物防制常识 一、灭鼠 (一)老鼠的危害:不仅偷吃粮食、破坏建筑与农田,而且能传播鼠疫、出血热、恙虫病等疾病。 (二)主要孳生(栖息)场所:屋顶、灌丛、竹丛、货堆、木堆、杂物堆、垃圾堆、屋基周围、地下室、下水道等。 (三)防制方法: 1.食物要存放在防鼠的容器内,剩余饭菜要放入冰箱内,及时清除垃圾不留过夜。 2.大门和门框要密合,缝隙要小于0.6厘米。 3.窗户、通气孔、空调内外机连接管、下水管、外水落管等要符合防鼠要求。 4.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房屋周围10米以内不要堆放柴草、垃圾、废物、乱石等物。 5.及时堵塞地、墙洞。 6.使用鼠夹、鼠笼、粘鼠胶板等进行物理灭鼠。 (四)要诀:有鼠灭鼠,没鼠防鼠。 二、灭蟑 (一)蟑螂的危害:不仅咬烂实物、损坏原料、污染食品,使食物霉变产生致癌的黄曲霉,传播痢疾、伤寒、小儿麻痹、腺病毒、病毒性肝炎等疾病,而且可引起人群过敏。

(二)主要孳生(栖息)场所: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都有可能栖息蟑螂。如室内墙缝、板缝、角落、桌(凳)底、杂物堆、炉灶、垃圾桶周边、水池、地下室和暖气管、下水道等。 (三)防制方法: 1.彻底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卫生死角。 2.用水泥、石灰、玻璃胶等抹缝堵洞。 3.以厨房为重点,定期清杂物,查柜、箱、桌、凳、灶底,仔细搜捕消灭蟑螂和卵鞘;过夜的食品应放入冰箱或橱柜中存放,或加盖保护。 4.使用国家认证的卫生杀虫剂灭蟑,如粘捕盒、灭蟑笔、灭蟑贴等灭蟑药品可自行到市场购买。 (四)要诀:抹缝堵洞,无处藏身。 三、灭蝇 (一)苍蝇的危害:传播痢疾、结核病、甲型肝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砂眼、小儿麻痹、蛔虫、霍乱等几十种疾病。 (二)主要孳生(栖息)场所:食物残渣、下脚料、狗粪、腐菜、腐果、腐肉、蛋乳品、酱制品、腌腊咸鱼、腌菜缸、泔水缸、垃圾堆、沟渠淤泥等。 (三)防制方法:1.彻底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卫生死角,垃圾日产日清,保持垃圾桶整洁。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1. 玉米螟的为害 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高发性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以幼虫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作物。水果玉米最容易发生玉米螟危害,原因是水果玉米甜度高。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在玉米大喇叭期取食心叶,造成作物"茬叶",抽穗后钻蛀穗柄和茎秆,使被害植株营养和水分运输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雄发育不良,影响结实。 玉米螟虫的大发生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即与6月下旬~8月下旬雨水多少有关。如果雨量少,气温高,玉米螟发生受限制,有的农民采取措施,防效不明显,因为本来就没有大发生。反过来,如果这段时间雨水较多,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玉米螟发生和为害,这样条件下,采取措施防治玉米螟,可以较大程度降低玉米螟为害,防效达70%~80%。 2.玉米螟的发生特点 2.1生活史 地理位置不同,地势和气温不同,发生代数也不同。大部分地区一年发生3代,第1代幼虫在6月中旬盛发,为害春玉米的心叶;第2代幼虫在7月中旬盛发,为害夏玉米心叶、春玉米穗;第3代在8月中旬~9月上旬,为害夏玉米穗。最后玉米螟均以末代老熟幼虫在寄主秸秆、穗轴或根茬中越冬,次年生长季节开始化蛹、羽化。 2.2习性 成虫大多在夜间活动,有强烈性诱性和趋光性。成虫产卵对植株高度有选择性,高大茂密的玉米田块玉米螟产卵多,受害严重;幼虫具有趋糖、趋湿、趋触性。幼虫经过几次蜕皮,老熟后在被害部位化蛹。 3.发生原因 3.1气候条件 湿度对玉米螟的影响最大。相对湿度越大,产卵量越大,当空气湿度为80%时产卵量达到高峰。干旱环境不利于卵的孵化及幼虫成活,温差大于12℃时,对玉米螟的发生也极为不利。 3.2越冬基数越冬基数的大小与越冬寄主秸秆和穗轴的残存量以及茎秆含有的越冬虫量有很大关系。越冬基数越大,春季幼虫成活率越高,第1代发生为害越严重。 3.3天敌玉米螟可被许多天敌捕食和寄生。如赤眼蜂对玉米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赤眼蜂数量大、寄生率高时,第3代玉米螟发生就不会严重;若赤眼蜂发生偏晚,则往往不能控制第3代玉米螟的大发生。 3.4玉米品种的抗螟性不同玉米品种有不同的抗螟性,这与品种中含有的抗螟素多少有关。同一品系生育后期抗螟能力降低。一般说来,硬粒型品种较马齿型品种抗螟性强。 4.防治措施 4.1农业防治 玉米螟幼虫是在玉米和高粱的秸秆和茬子中越冬,采取烧柴、封垛等方法处理越冬寄主,是减少虫源的基本措施。一般用白僵封垛,用80亿孢子/g以上的菌粉加10倍细土,用量是100g/m2,用喷雾或手撒均可。 4.2生物防治 现在推行的是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既对人、畜、作物安全,对环境无污染,又不伤害天敌,是防治玉米螟的主要措施。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利用赤眼蜂产卵于寄主害虫卵内完成发育而消灭害虫卵的一项技术。6月中旬在放蜂区定点调查玉米螟的蛹、羽化程度,当玉米螟化率达20%时,向后推10天为第一放蜂时间,5天后进行第二次放蜂,让这两批蜂寄生于卵盛期前与产卵盛期的玉米螟卵。每亩放蜂1.5万头,第一次放蜂7000头,第二次放8000头。放蜂时,每亩选一个放蜂点,根据每亩放蜂量,将蜂卡撕成小块,每点1块。放蜂时每一小块卡用牙签别在玉米中部叶片打弯处的背面,防止雨淋。放蜂时,地边、地头、上风头可适

高产油茶栽培技术要点

目录 一、造林地选择 (1) 二、整地时间和步骤 (1) (一)整地方式 (1) (二)设置株行距 (1) (三)穴规格大小 (2) (四)施基肥 (2) 三、良种壮苗选择 (2) (一)苗木选择 (2) (二)苗木购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苗木栽植 (2) (一)栽植时间 (2) (二)栽植方法 (2) 五、油茶抚育 (3) (一)幼林抚育管理 (3) (二)成林抚育管理 (5)

高产油茶栽培技术要点 一、造林地选择 选择海拔高度100-500米、土层深度60厘米以上、PH值4.5-6.5、坡度25度以下、石砾含量不超过30%、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红壤或黄红壤的丘陵、山地皆可,但凡生长有映山红、铁芒萁、马尾松等植物的林地就适宜种植油茶。但是为了油茶高产、稳产,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向阳的丘陵地。 二、整地时间和步骤 整地时间以9、10月份进行为宜,这样有利于土壤充分风化。 (一)整地方式 1、全垦整地。即将造林地的杂草、灌木全部砍除、清理后,全面深翻25-30厘米,将表土翻入底层,且除去土石头、粗树兜、树根等,再定点挖栽植穴的一种整地方式。适用于小于15度的缓坡或平坦坡,且整地时应从坡顶至坡底由上而下进行挖垦。 2、带状整地。是指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土地的土壤的整地方式。适用于坡度16-25度的斜坡地,且以水平阶梯整地为主,整地方法为先自上而下顺坡位拉一条直线,而后按行距定点,再各自沿水平方向环山定出等高点开带。垦带采取由上向下挖筑水平阶梯。本着“上挖下填、削高填低、大湾顺势、小弯取直”的原则,筑成侧低、外缘高的水平阶梯,坡面角度为3-5度,阶梯侧挖成30厘米深宽的竹节沟,以利于蓄水防旱和防止水土流失。一般油茶高效林,带基宽度1-1.2米,遵循坡小带宽、坡大带窄的原则。 (二)设置株行距

基于HRM技术鉴定赤眼蜂种类及松毛虫赤眼蜂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基于HRM技术鉴定赤眼蜂种类及松毛虫赤眼蜂田间应用技术研 究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是危害玉米的重要害虫,制约着我国玉米的产量与品质,东北地区为我国玉米主产区,一般年份,春玉米受玉米螟为害而减产10%左右,大发生年可使玉米减产30%以上,造成巨大的损失。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耕作改制和玉米品种更替,亚洲玉米螟生物学特性与危害习性已发生明显改变,为害呈加重趋势,大发生频率不断增加。 玉米螟幼虫属钻蛀性害虫,利用化学农药防治困难。同时,使用化学农药也杀伤有益节肢动物。 因此,全球仍继续关注发展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的管理措施。生物防治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天敌、寄主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选择最佳的生物防治剂。 赤眼蜂是防治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害虫防治。本研究建立基于HRM技术鉴定3种赤眼蜂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r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在玉米田的扩散距离,比较不同放蜂方法及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1代亚洲玉米螟和1、2代亚洲玉米螟联防对亚洲玉米螟田间防治效果,旨在建立赤眼蜂蜂种快速鉴定技术体系,探索高效的放蜂技术,以指导赤眼蜂田间应用,提高生物防治效果。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优化HRM反应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分析获得标准化熔解曲线与标准化差异曲线,成功将3种赤眼蜂鉴别出来,建立了基于HRM技术的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ae Pang et Chen 和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Ashmead的快速鉴定方法。2.在14.7 ha的玉米田中

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精编版)

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病媒生物的发生与流行, 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病媒生物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校病媒生物的防控及相应保障措施、病媒生物监测与报告、疫情处理及学校卫生工作监督管理。 第三条为了有效地做好病媒防治工作, 每年制定相应的防治工作计划, 并将其列入校年度工作计划。 第四条成立学校病媒生物防治领导小组, 由一名校领导负责全面工作, 并且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病媒生物防治。 第五条学校爱卫会承担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 并接受上级机构 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第六条学校爱卫会由专人负责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对校内的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和病媒生物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

第七条学校爱卫会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病媒生物预防知识宣教和相关知识培训。 第八条按要求建立疫情管理组织。爱卫会设责任疫情报告人, 负责疫情管理和本校的疫情报告工作。 第九条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现有法定病媒生物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 必须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 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十条发现疫情马上启动疫情应急预案 第十一条成立组织机构, 并分工协作。 (一)组织指挥组:负责对校区的防控工作的协调和组织指挥。 (二)卫生防疫组:负责整个校区的卫生防疫工作, 出现疫情时实施对环境不间断的消毒, 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注射, 预防用药等。组织对疫区人员的体检、卫生宣教和疫情报告等。 (三)医疗救治组:对发生疫情的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诊断救治, 采用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并视具体情况请求上级医院会诊、支援或转诊。 (四)后勤保障组:负责所需药品、器材的采购、供应及生活保障。 第十二条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和上级统一要求, 建议学校做出相应的隔离措施。 第十三条建立疫情信息员报告制度。 第十四条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定期体检。做好新生入学的健康教育工

玉米螟防治方法

玉米螟防治方法 摘要:1、农业防治①处理秸秆,消灭越冬虫源。收获后将有虫的玉米秸秆用作燃料或铡碎沤肥。用作工业原料的秸秆、穗轴当年用不完的,要封垛存放,隔年使用。②设置诱集田。利用雌蛾喜好高大植株产卵的特点,春播时在正常播期前1个月种植小面积早播玉米作诱集带,诱集成虫产 1、农业防治 ①处理秸秆,消灭越冬虫源。收获后将有虫的玉米秸秆用作燃料或铡碎沤肥。用作工业原料的秸秆、穗轴当年用不完的,要封垛存放,隔年使用。 ②设置诱集田。利用雌蛾喜好高大植株产卵的特点,春播时在正常播期前1个月种植小面积早播玉米作诱集带,诱集成虫产卵,使用高效农药一举歼灭。 ③结合田间管理清除虫源。如利用间苗、定苗及果菜类的整枝打杈清除有虫卵或幼虫的植株,集中销毁。 ④选用非玉米螟寄主进行间作。在一些地方习惯使用玉米与辣椒间作,以减轻病毒病的发生,但有时躲过了病毒病,却加重了玉米螟对辣椒的为害,应注意避免。 2、生物防治 2.1以菌治虫 即使用苏云金杆菌或白僵菌进行处理,方法有两种:

①于心叶中期(玉米螟卵处于孵化初期至孵化盛期)施用白僵菌或苏云金杆菌颗粒剂消灭幼虫。颗粒剂可以自行制作,白僵菌颗粒剂是将每克50-500亿的白僵菌孢子粉500g与过筛煤渣5kg拌匀,苏云金杆菌颗粒剂是将苏云金杆菌乳剂15mL同砂粒3.5kg拌匀制成,每株用2g施入玉米心叶内。此外每亩用白僵菌粉250g与陶土750g混合喷粉,也可达到较好的防效。 ②早春使用白僵菌封垛,即在越冬幼虫化蛹前用白僵菌对寄主秸秆根茬进行喷粉封垛,用量为每平方米100g。 2.2以虫治虫 即利用自然或释放的赤眼蜂消灭玉米螟。为了提高田间自然赤眼蜂的寄生率,可采用增加间作物的方法。例如在玉米田内间作绿豆,可增加赤眼蜂的数量。此外,利用人工释放赤眼蜂方法防治玉米螟,即在越冬代幼虫孵化率达到20%-30%后的第11天放第1次蜂,以后每4-5d(天)放1次,连续放3次。放蜂量为每亩15000-30000头。 3、化学防治 目前最为普遍的方法是在玉米心叶末期施用含有化学农药的颗粒剂。颗粒剂可使用市售的制成品,如0.1%氯氟氰菊酯颗粒剂,每株施用0.16g;3%辛硫磷颗粒剂,按1∶15拌煤渣后,每株施用2g; 1.5%辛硫磷颗粒剂,每株施用1g;5%杀虫双颗粒剂,每亩用200g 与细土4kg拌匀后撒施。如果没有现成的颗粒剂时也可以使用化学农药和过筛的煤渣参照配制白僵菌颗粒剂的方法配制。自行配制的颗粒剂应经过药效及安全性试验后,再大量使用。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油茶泛指山茶科山茶属中种子含油量高、具有生产价值的油用物种。山茶属已知种238个,含油率高的有50多个种。油茶是我国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油茶种子榨取的茶油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优质食用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耐贮藏,长期食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有预防和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茶油还可通过油脂的深加工作为化妆品的原料油和基质油,生产高级保健食用油和高级天然护肤化妆品。茶枯饼可提取残油、茶皂素、制刨光粉和复合饲料等。茶壳是提取糖醛、木糖醇和拷胶等工业原料、以及制作高级食品用活性炭的良好原材料,还能作培养基生产食用菌等等。通过综合利用可大大提高油茶经济效益。 油茶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等省(区)是其主要产区。我省油茶主要栽培种有普通油茶、高州油茶、小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等。现将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择良种壮苗 良种是达到丰产的基本要素之一。目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认)定的良种有230多个,主要有“岑软系列”、“桂无系列”、“赣州油系列”、“赣无系列”、“湘林系列”、“亚林系列”、“长林系列”,部分良种适合广东发展。2009年广东省审(认)定了13个良种,加上本地的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未来通过选育出的优良品系,亦可在当地推广种植。 二、造林地选择 1、土壤。油茶能耐较瘠薄的土壤。但要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的油茶生产基地,认真选择造林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来说,PH值为4.5-6.5的酸性、微酸性土壤为最好,土壤通气、排水、保水性能良好,土层深厚,质地以壤土、轻壤土或轻粘土为好。PH值小于4或大于7的土壤和不透气的黄泥土均不宜油茶生长。 2、地势、坡向和海拔。林地的坡向以南坡和东南坡最好,东坡也较好,在平缓的北坡、西北坡也可以种植。丰产油茶林的坡度,最好是控制在15度以内的平缓坡地,不宜超过25度。海拔高度,以100-500m 之间为好。 3、气候。避开有西北风和北风侵害的地段,并且可通过人为措施,创造一些有利条件,如在北脊、山顶,特别是北坡、西北坡,栽植防风林带,创造出有利于油茶开花结实的环境。 三、造林技术 1、整地。通过翻松土壤,加深土层厚度,改良林地土壤结构,提高蓄水能力和通气状况,改善微生物活动条件,提高土壤肥力,为油茶根系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山地栽培条件下,整地应与水土保持相结合。 (1)整地时间:造林前3~4个月进行,这样有利于土壤充分风化。 (2)整地方式:根据立地条件、地形、坡度、经营水平高低等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全垦、带垦、块状等不同整地方式。地势平坦,坡度在10度以下的缓坡地可进行全垦,不易造成水土流失。挖垦的方向应自下而上,深度视土壤情况而定,一般30cm左右。为了减轻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垦复后沿水平等高线方向每隔4~5行开挖宽30cm、深20~30cm的排水沟。带垦整地适于坡度16~25度的林地,原则是“上挖下填,削高填低,大湾顺势,小湾取直,外高内低”,具体做法为先自上而下顺坡拉一条直线,而后按行距定点,再自各点沿水平方向环山定出等高点开带。水平带采取由上而下进行,带宽视坡度和品种而定,一般为2~3m,树体高大的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等可宽一些,树体紧凑、树冠窄小的可窄些。块状即在挖穴位置进行翻松土壤,平整土地,去除杂物。 (3)挖穴:整地后,按40厘米×40厘米×30厘米或50厘米×50厘米×40厘米的规格挖穴,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先以表土填穴,然后以心土覆在穴面。 2、密度。株行距为一般2米×2.5米或2米×3米。 3、施基肥。结合整地,每穴施复合肥0.5公斤或磷肥1.0公斤,也可施用当地农家肥(有机肥)1.5公斤~2 公斤,肥料与回填表土充分拌匀,然后再将心土回穴呈馒头状,填土应高出地面15cm左右,以防松土下沉积水。 4、品系选择。为满足授粉和产量稳定的需要,一般应选多个无性系(4~5个以上)混合配置,而且

赤眼蜂内生菌沃尔巴克氏体及其对宿主影响

21(2)70-73 中国生物防治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 ontrol 2005年5月赤眼蜂内生菌沃尔巴克氏体及其对宿主影响 付海滨,丛斌3,戴秋慧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沈阳110161) Wolbachia E ndosymbionts in Trichogramma and Their Impacts on the H osts FU Hai2bin,C ONG Bin,DAI Qiu2hui (C 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Sheng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110161,China) 提要:综述了沃尔巴克氏体在赤眼蜂中的分布、系统分化、水平传播,对赤眼蜂的生殖调控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讨论了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关 键 词:沃尔巴克氏体;赤眼蜂;影响 中图分类号:Q965.8;S4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9261(2005)022******* 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是全世界应用最广的一类卵寄生蜂。该属寄生蜂有产雌孤雌生殖现象,经证实这一现象是由内生菌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引起的。沃尔巴克氏体属于Proteobacteria的α亚门,是一种立克次氏体,1924年由Hertig和W olbach在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的生殖组织里首次发现,并将其命名为Wolbachia pipientis。据调查在巴拿马有16%的昆虫感染沃尔巴克氏体[1],英国有22%的昆虫感染[2],北美有19.3%的昆虫感染[3]。Jeyaprakash和H oy[4]利用Long2PCR扩增方法发现76%节肢动物感染该菌。目前报道有18种赤眼蜂感染沃尔巴克氏体(表1)。 表1 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赤眼蜂种类 赤眼蜂种名作用参考文献赤眼蜂种名作用参考文献 T.atopovirilia产雌孤雌生殖[14]蚬蝶赤眼蜂T.kaykai产雌孤雌生殖[19,22] 摩洛哥赤眼蜂T.bourarachae增加雌性繁殖率[15,16]欧洲玉米螟赤眼蜂T.nubilale产雌孤雌生殖[17,23] 拟窄突赤眼蜂T.brevicapillum产雌孤雌生殖[7,17]T.oleae产雌孤雌生殖[19,15] 卷蛾赤眼蜂T.cacoeciae产雌孤雌生殖[18]暗黑赤眼蜂T.pintoi产雌孤雌生殖[24] 螟黄赤眼蜂T.chilonis产雌孤雌生殖[17,19]T.platneri产雌孤雌生殖[19,17] 科尔多瓦赤眼蜂T.cordubensis产雌孤雌生殖[17,20,21]短管赤眼蜂T.pretiosum产雌孤雌生殖[13,17,25] T.deion产雌孤雌生殖[17,21,15]西伯利亚赤眼蜂T.sibericum产雌孤雌生殖[19,15] 食胚赤眼蜂T.embryophagum产雌孤雌生殖[13,17]显棒赤眼蜂T.semblidis产雌孤雌生殖[19] 广赤眼蜂T.evanescens产雌孤雌生殖[13,17]T.telengai产雌孤雌生殖[26] 1 赤眼蜂内生菌沃尔巴克氏体的系统分化 已有多种不同的基因用于沃尔巴克氏体的系统研究,其中包括16S rDNA[5]、23S rDNA[6]、 收稿日期:2004206207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2001BA5091304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625) 作者简介:付海滨,(1977-),男,博士研究生;3通讯作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