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6.70 MB
- 文档页数:86
知识点•什么是场地设计?•场地设计:是针对基地内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设计,是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场地设计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提高基地利用的科学性,使场地中的各要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内容有哪些?•内容:现状分析、场地布局、交通组织、竖向布置、管线综合、环境设计与保护、技术经济分析。
•场地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重点掌握•1、珍惜、合理地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2、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3、满足工作、生活得使用功能要求•4、技术经济合理•5、满足卫生、安全等技术规范和规定的要求•6、满足交通组织要求•7、竖向布置合理•8、管线综合合理•9、合理进行绿化景观设施布置与环境保护•10、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可按照书上的条例来记)•场地设计条件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建设条件以及城市规划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对场地建设的公共限制。
•1、场地的气候条件包含哪些因素?•风象、日照、气温、降水•2、场地的建设条件包含哪些因素?•区域环境条件、周围环境条件、内部建设现状条件。
•3、“七通一平”是指什么?•交通状况、给水与排水接入点、供电与电信接入点、供热与供气接入点、基地高程•4、以下概念的名词解释:•等高距及等高线间距•风向频率•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震级与烈度记忆居住建筑日照标准表(非常重要)•1、场地设计条件有哪些?–自然条件、建设条件以及城市规划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对场地建设的公共限制。
•2、自然条件有哪些?–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工程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3、场地的建设条件有哪些?–区域环境条件、周围环境条件、内部建设现状条件、市政设施条件•4、区域环境条件–环境保护状况、地理位置•5、周围环境条件–周围道路交通条件、相邻场地的建设状况、基地附近的特殊元素•6、内部建设现状条件–现状建构筑物、现状绿化与植被、社会经济条件、保护文物古迹•7、市政设施条件–交通状况、给水与排水接入点、供电与电信接入点、供热与供气接入点、基地高程8、场地的公共限制都有那些?–用地控制、交通控制、密度控制、高度控制、容量控制、绿化控制、建筑形态。
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一)场地:狭义基地内的室外场地广义基地内一个整体的系统基地中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如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设施、室外活动设施等绿化及环境景观设施和工程系统等(二)场地构成要素1.建筑物、构筑物2.交通设施3.室外活动设施4. 绿化环境景观设施5.工程系统(三)场地类型的划分1.按使用特征划分为:工业建设场地和民用建筑场地2.按地形条件划分为:平坦场地和坡地场地(四)场地设计概念针对基地内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设计,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五)场地设计工作的目的1、达到场地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正确组织2、使场地中的各项内容与基地形成良好的关系,提高基地利用的科学性,充分发挥用地的效益。
(六)场地设计的内容现状分析场地布局交通组织竖向布置管线综合环境设计与保护技术经济分析(七)场地设计原则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满足功能要求、技术经济合理注意与环境保护、考虑可持续发展①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②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③满足使用功能要求④技术经济合理⑤满足规范要求⑥满足交通组织要求⑦竖向布置合理⑧管线综合合理⑨合理进行绿化景观设计和环境保护⑩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八)场地设计的表达方法等高线法标高控制法坡面法方格网法(九)场地设计的依据①工程项目的依据②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十)东西不同的场地处理观念1、基本观念东: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谦让。
(天人合一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西:人工建造对自然的超越2、基地条件东:重视与环境的关系,场地处理上善于结合、利用基地的现有条件。
西:强调对基地的改造,更多地表现出将人为的秩序施加到基地上的倾向。
3、场地要素东:重视场地中建筑物之外的部分,重视场地中各组成要素的平衡与协调关系,而不是单独调建筑物。
西:在西方的传统建筑中,相对于场地中的其他要素,建筑物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场地设计的主要内容场地设计是指在其中一特定的空间中,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将场地的功能与美观性相结合,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
它涵盖了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空间规划与布局:场地设计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空间规划与布局,确定各个功能区域的位置和尺寸。
通过合理的布局,可以实现场地的最优利用,提高空间利用率。
2.环境氛围的营造:场地设计需要考虑营造与场地定位相符合的环境氛围。
不同的场地有不同的氛围需求,可能是温馨舒适、时尚高雅、活力四溢等。
通过色彩、材质、照明等设计手段,打造出与场地定位相契合的环境氛围。
4.设施设备的配置:场地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选择适当的设施和设备进行配置。
例如,在儿童乐园的场地设计中,需要配置适龄儿童的游乐设备和安全设施,保障儿童的安全与享乐。
5.绿化景观设计:对于室外场地设计而言,绿化景观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植物的种植和景观的布置,可以增加场地的美观性,提升人们的舒适感和愉悦感。
6.室内装饰与陈设:在室内场地设计中,室内装饰与陈设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通过合理的装饰和陈设,可以营造出与场地定位相符合的室内环境,提升用户对场地的体验。
7.照明设计:照明设计是场地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适当的照明设计可以改善场地的光线环境,营造出舒适、温馨的氛围,同时也能够突出场地的特点和重点区域。
8.建筑结构与材料选择:在场地设计中,建筑结构和材料的选择对于场地的功能和美观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合理的建筑结构和选择适当的材料,可以增强场地的耐久性和美观性。
总之,场地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空间规划与布局、环境氛围的营造、功能区域的划分、设施设备的配置、绿化景观设计、室内装饰与陈设、照明设计、建筑结构与材料选择等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建立一个满足人们需求和期望的场地,并最大限度地提升用户的体验和舒适感。
场地设计典型案例咱先来说说这个社区公园的场地设计案例,那可老有意思了。
以前这个社区公园啊,就是一片平平无奇的大空地,中间有几棵歪歪扭扭的树,就像几个站岗不咋认真的士兵。
周围呢,是一些杂草,看起来乱糟糟的。
设计师来了之后,那可是大刀阔斧地开始改造。
入口处的设计就很巧妙。
以前入口特别窄,还没有什么标识,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角落里不敢见人。
现在呢,把入口拓宽了,还做了一个超级酷的拱形门,门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小灯,到了晚上就像星星落在上面一样,特别吸引人。
旁边还立了一个很大的牌子,上面写着社区公园的名字,字写得就像艺术作品一样,老远就能看见。
再往里走,以前那片空地被分成了好几个功能区。
有一块专门给小朋友玩的儿童游乐区,以前小朋友在社区里玩,不是在马路上追跑打闹,就是在楼底下玩泥巴,家长们可担心了。
现在这个游乐区里,滑梯、秋千、跷跷板啥都有。
滑梯可不是那种普普通通的滑梯,是那种像小城堡一样的组合滑梯,小朋友从上面滑下来就像小英雄从城堡上冲下来一样。
秋千也很特别,有单人的小秋千,还有那种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玩的大秋千,就像一个大家庭坐在一起一样,孩子们的笑声整天在这儿回荡。
还有一块是健身区,这可真是为社区里的大爷大妈们量身打造的。
以前大爷大妈想锻炼,得跑到老远的公园里去,现在好了,就在家门口。
健身器材也特别全,像那种可以扭腰的、拉手臂的、蹬腿的,应有尽有。
而且这些器材的颜色还特别鲜艳,红红绿绿的,看着就有活力。
健身区旁边还放了几个长椅,大爷大妈锻炼累了,就坐在长椅上唠唠嗑,聊聊今天的菜价,说说哪家的小孙子又调皮了。
在公园的中间呢,有一个大花坛。
以前花坛里的花没什么规划,东一朵西一朵的。
现在可不一样了,设计师按照颜色和花期把花种得整整齐齐的。
春天的时候,樱花和桃花先开,粉粉嫩嫩的,就像给公园穿上了一件花裙子;夏天的时候,向日葵和各种颜色的月季花盛开,那叫一个热闹,就像一群花枝招展的姑娘在比美;秋天的时候,菊花就成了主角,金黄的、雪白的、紫红的,把公园装点得像一幅油画;冬天虽然花少了,但是设计师在花坛里种了一些耐寒的绿植,再加上周围树上挂着的小彩灯,也别有一番风味。
场地总平面布局5大设计要点1.功能布局:功能布局是指将场地划分为不同区域,根据不同功能进行合理的分配。
首先需要确定场地的主要功能,例如公园可以包括休闲区、运动区、儿童区等。
然后,根据这些功能分配适当的面积和位置,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例如,休闲区可以位于场地的中央位置,运动区可以位于较为开阔的地方,儿童区可以靠近休闲区,但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2.空间流线:空间流线是指场地中各个区域之间的连接关系和流动路径。
一个良好的空间流线能够使用户在场地中自由流动,并且能够方便地到达不同的区域。
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场地的尺寸,避免不必要的距离和转弯。
例如,在公园中可以设置主要的步行路径,以便游客能够方便地访问各个景点。
3.视觉景观:视觉景观是指场地中的各种视觉元素,包括绿化、艺术装置、建筑物等。
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些元素的位置和布局,以达到美观的效果。
例如,在一个公园中,可以在入口处设置一个独特的雕塑或水景,作为引导和标志,同时也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
4.绿化布局:绿化布局是指在场地中合理布置绿色植物,以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自然的氛围。
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种类和生长要求,以及它们在场地中的分布和密度。
例如,在一个展览馆的周围可以种植一些高大的乔木,以提供遮阳的作用,而在展览馆内部可以设置一些小型花坛或盆栽,增加绿色的感觉。
5.场地尺度:场地尺度是指场地的大小和比例,与场地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场地的周边环境和功能需求,以确定适当的尺度。
例如,在校园中,一个大型的集会广场可以满足学生活动和大型集会的需求,而一个小型的庭院可以提供安静的休闲空间。
总而言之,场地总平面布局的设计要点包括功能布局、空间流线、视觉景观、绿化布局和场地尺度。
这些要点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需要综合考虑,以实现场地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场地和使用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简述场地设计的概念场地设计是指规划和设计特定区域的过程,旨在创造一个功能性、美观、安全、可持续和适应性强的环境。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考虑土地利用、建筑物、道路、景观、设施和其他元素,以满足特定的需求和目标。
以下是场地设计的一些关键概念:1. 功能性:场地设计应满足预定的功能需求。
这包括确定如何使用空间,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如居住、工作、休闲、教育等。
2. 美观性:设计应该注重美观性,以创造吸引人、愉悦的环境。
这包括考虑景观、材料、色彩和形状,以提供愉悦的视觉体验。
3. 安全性:场地设计应考虑安全因素,以确保人们在空间中的使用不会受到危险或伤害。
这包括交通规划、建筑物设计和紧急设施的考虑。
4. 可持续性:环保和可持续性是现代场地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设计师应该寻找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环境影响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方法。
5. 适应性:场地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以适应未来的需求和变化。
这包括弹性设计,使空间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调整和改进。
6. 社会性:场地设计应考虑社会互动和社区联系。
创造社交空间,促进社交互动,增进社区凝聚力。
7. 可访问性:场地设计应提供对各种人群的平等访问机会,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
这包括适当的通道、无障碍设施和可访问的建筑物。
8. 经济性:场地设计需要考虑预算和经济可行性。
设计应该在可行的预算范围内,并在长期内经济有效。
9. 文化和历史:场地设计应尊重当地文化和历史,以保护和传承重要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10. 环境保护:场地设计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包括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采取可持续的环保做法。
总之,场地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创建一个满足需求、美观、安全、可持续和社会友好的环境。
这个过程需要设计师在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与客户、社区和利益相关者进行紧密合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场地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所谓场地设计方案,是指根据特定场地的需求和要求,通过策划、设计、施工等一系列环节,为场所的使用者提供一个舒适、功能完善的空间。
无论是公共场所还是私人领域,优秀的场地设计方案都能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体验感。
二、空间规划与布局在场地设计方案中,空间规划与布局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设计师要对场地的功能进行明确划分,确定各个区域的使用需求。
例如,一个儿童游乐场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到儿童的游戏、娱乐和学习等方面的需求。
其次,设计师要根据场地的尺寸、形状和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恰当的布局。
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确保各个区域之间的连贯性,并提供最佳的流线和便捷的通道。
三、环境美化与绿化优美的环境是吸引人们到场所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场地设计方案中,环境美化与绿化的考虑必不可少。
通过艺术化的景观布置、绿色植被的种植以及合适的照明设计,可以为场地带来美感和舒适感。
例如,在一个休闲公园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考虑种植各色花卉和参差有致的树木,为人们营造一个自然美丽的环境。
四、功能设施与硬装设计在场地设计方案中,功能设施与硬装设计是保障使用者需求满足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公园还是商业场所,都需要考虑到人们的休憩、交流和娱乐等需求。
例如,在一个大型购物中心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设立休息区、餐饮区、游戏区等多个功能区域,通过设置适宜的座椅、桌子、照明设施等,为顾客提供舒适的购物体验。
五、无障碍设计与人性化考虑一个优秀的场地设计方案应该兼顾各个群体的需求,包括老年人、残障人士等。
无障碍设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场地设计方案中,应该考虑到轮椅通道、扶手设置、高度适宜的设施等,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
此外,人性化的设计也是关注使用者需求的重要方面。
例如,在一个办公场所的设计方案中,可以充分考虑员工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设置舒适的休息区、人性化的工作台和符合人体工学的家具等。
六、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已成为场地设计方案的一个重要方向。
建筑学场地设计:打造和谐空间的艺术一、场地分析:因地制宜,发挥地理优势1. 地形地貌:在设计之初,要充分了解场地的地形地貌,如平原、山地、丘陵等,以便根据地形特点进行建筑布局。
2. 气候条件: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如温度、湿度、风向等,为建筑提供适宜的布局和朝向。
3. 水文地质:了解场地水文地质情况,确保建筑地基稳定,同时合理利用水资源。
4. 生态环境: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场地内的植被、土壤等自然资源。
二、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实现空间有序1. 交通组织:确保场地内外交通顺畅,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2. 功能区域:根据建筑用途,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实现动静分区、公私分区。
3. 空间布局:充分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实现空间有序、层次分明。
三、景观设计:融入自然,营造和谐氛围1. 绿化配置:根据场地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实现四季有景、生态平衡。
2. 景观元素:利用地形、水体、植被等元素,营造丰富的景观效果。
3. 空间氛围:通过景观设计,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营造和谐、舒适的空间氛围。
2. 公共空间:打造具有亲和力的公共空间,满足人们交流、休闲等需求。
3. 精神文化:通过建筑与景观设计,传承地域文化,彰显时代特色。
建筑学场地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要求设计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
只有充分了解场地特点,关注人类需求,才能打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建筑作品。
四、创新理念:引领潮流,展现建筑魅力1. 设计理念:融入创新的设计理念,打破传统束缚,展现建筑的时代感和前瞻性。
2. 技术应用: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的节能性、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3. 形态创新:在尊重场地特色的基础上,创造独特的建筑形态,提升建筑的艺术价值。
五、生态环保:绿色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1. 节能减排: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2. 资源利用: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场地设计1 场地设计概述1.1 什么是场地词目:场地拼音:chǎng dì英文:place; space; site; lot基本解释:供活动、施工、试验等使用的地方。
如:野餐的场地、在城市中扫雪机存放场地详细解释: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小于1.0平方千米的平面面积。
是从自然当中由一定边界所划定的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
场地:外部的、虚的、负的、发散的······建筑:内部的、实的、正的、集中的······1.2 场地的范围场地设计的范围广义来讲可以包括一个国家、地区、城市;狭义来讲指的是指含有单一建筑物或者是小规模群体建筑物的项目。
建筑设计中的场地范围通常指的是狭义的场地范围,也就是界定在单体或小规模群体建筑项目之内。
1.3 什么是场地设计场地设计的定义一般来说,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的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场地设计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的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与其他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发挥效用,并使基地的利用能够达到最佳状态,以充分发挥用地效益,节约土地,减少浪费。
场地的构成要素场地的构成要素包括:·建筑物:建筑物、构筑物是工程项目的最主要的内容,一般来说是场地的核心要素,对场地起着控制作用,其设计的变化会改变场地的使用与其他内容的布置。
·交通系统:交通设施指由道路、停车场和广场组成的交通系统,可分为人流交通、车流交通、物流交通。
主要解决建设场地内各建筑物之间及场地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是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室外活动设施:室外活动设施是适应人们室外活动的需要,供休憩、娱乐交往的场所;是建筑室内活动的延续及扩展。
场地设计名词解释
1. 起手式:场地设计时用来吸引参观者注意力的开场方式,通
常运用花艺、灯光或音乐等艺术手段。
2. 明庭:一种常见的庭院形式,以石质地坪作为中心,周围种植花草
树木,营造出幽静、自然的氛围。
3. 蜿蜒走道:呈弯曲形状的通道设计,不仅增加了景观的变化性,也
能够为人们带来亲近自然的感受。
4. 吊灯:挂在空中的照明设备,常见于室内和室外的豪华场地设计中。
5. 景观灯:外观美观、能够照亮整个景观的灯具。
6. 露天舞台:通常设置在露天空间的观演场地,最适合举办音乐演唱会、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
7. 亭台楼阁:建造在室外的观景平台,常用于参观园林、观赏山水等
休闲活动。
8. 翘角楼阁:一种建筑形式,它的柱子、屋顶都比普通的建筑物要通透、雕刻精美,是场地设计中的主要景观构成之一。
1.场地:指基地中所包含的全部内容组成的整体。
2.场地的构成要素:建筑物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3.场地设计: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
4.场地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的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和其他要素之间能形成一个右击的整体,以发挥效用,并使基地的利用能够达到最佳状态,充分发挥用地效益,节约工地,减少浪费。
5.场地设计的工作可划分为:场地布局和场地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场地布局主要包括用地的基本划分,建筑物,交通系统,绿化系统以及其他特殊内容的基本布局安排;场地详细设计主要包括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交通系统的详细设计,绿化种植,景园设施和小品等内容的详细设计,以及工程管线系统的综合布置和场地竖向的详细设计等。
6.城市规划的要求:用地性质的控制,用地范围的控制,用地强度的控制,建筑范围的控制。
7.规划中对基地使用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实现的。
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或公用设施用地与建筑用地之间的用地分界线。
建筑红线:指建筑用地相互之间的用地分界线。
容积率:指基地内所有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之和与基地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建筑覆盖率:指基地内所有建筑物基底面积之和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也称建筑密度。
绿化覆盖率:指基地内所有植物占地面积的总和占基地用地面积的百分比,一般不包括屋顶绿化。
8.建筑范围控制线所标定的是基地中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
建筑范围控制线一般要求从红线后退一定的距离(建筑红线后退距离)。
9.相关规范:建筑布局和间距应该综合考虑防火,日照,防噪,卫生等方面。
建筑物间的距离应满足防火要求。
有日照要求的建筑物,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规定的日照间距。
建筑布局应有利于在夏季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并防止冬季寒冷地区和多沙尘暴地区风害的侵袭。
根据噪声源的位置,方向和程度,应在建筑物功能分区,道路布置,建筑朝向,距离及地形,绿化和建筑物的屏障作用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以防止和减少环境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