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建筑设计原理-场地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85 MB
- 文档页数:58
如何进行场地分析首先,场地一般指的是建筑物周围环境的物质和文化条件,物理范围可以涵盖建筑物周围的一切环境因素,心理和文化范围则更加广阔,几乎涵盖了人文科学的各个层面,这其中又有场地的特点和精神实质需要发掘,内容可谓十分庞杂,绝不是没什么可分析的,但对于这么多内容,到底如何下手分析,特别是如何从建筑学的专业角度进行理性和感性的剖析呢,这几天研究了一些文献,稍微有点感觉,大致如下。
场地条件分析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场地的自然条件,场地的建设条件,场地的公共限制和场地的建筑艺术元素。
场地的自然条件:1、地形条件:运用地形图,等高线图和相应的地形数据进行系统的说明,并且有一套严密清晰的表达语言。
2、气候条件:包括场地风象(风向,风速,气流图等)日照(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太阳方位角等),气温,降水"3、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震状况以上各个项目均有相应的国家规范,许多数据根据地区状况也已经有推荐数据,一般作为已知条件,可作为设计出发点。
场地的建设条件:1、区域位置条件:主要指场地的在城市内大环境2、周围场地条件:相邻场地的建设状况,基地附近的特殊景观,文化元素等。
3、内部建设条件:现状建筑/构筑物的情况,场地设施(电、水设施等)状况,现状绿化和植被4、市政设施条件:交通状况,给排水及电气电信电路的接入点等场地的公共限制:1、用地限制:场地界限(道路红线,用地红线,建筑红线,蓝线,绿线,紫线,各种线)场地各边长度和面积数据)2、用地性质:城市规划中对于场地用途的定位。
3、交通控制:场地人流车流的方位及大小,停车状况等4、密度控制: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注重体块的空间分布'5、高度控制:建筑先搞,层数限制,平均建筑层数控制等6、人口状况:场地内现有居民的人数,户数,人口结构等。
建筑艺术元素:1、场地文脉分析:周边及场地内的建筑及文化历史概况,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元素等2、街道立面:场地内比较有特色的街道立面和天际线等3、场地图底分析:主要是建筑,植被,道路,重要水体的平面图底转换分析4、场地剖面:主要表示场地内已有的建筑和景观元素和地形的关系,亦可用来分析视线5、场地内重要的建筑及景观分析:采用通用的建筑分析方法,如体块,光影,材料,空间,功能,交通等6、场地内视线分析:通过对各个建筑最佳的观赏角度的分析,建立良好视线通廊的空间模型。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场地分析方法发表时间:2019-12-27T11:46:36.93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9期作者:应莉[导读]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设计,是建立在客观物质基础上,以现代环境科学研究成果为指导,创造理想生活空间的工作过程。
应莉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宾虹艺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摘要: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设计,是建立在客观物质基础上,以现代环境科学研究成果为指导,创造理想生活空间的工作过程。
如果能了解或预见本区域较为适宜的生活模式,根据生活模式规划空间,设计景观空间细节,做到有的放矢,不仅可以增加景观空间区域凝聚力,有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节省自然资源。
场地分析,有利于我们在下一步的设计中把握场地的人文特质。
笔者通过本文简述场地分析的方法、内容以及表现方式,帮助景观设计初学者更好的进行园林景观设计。
关键词:场地、场地分析、记录场地是纠集自然和人文成为承托自然和人文衍生变化的平台。
景观空间设计的目标在于对场地中实质环境与文化内涵的整体设计。
所以,在景观空间设计的前期阶段,场地分析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那么,考察场地,到底是考察什么?研究什么呢?究其本质,就是寻找场地所蕴涵的一些特质,并以此作为设计师设计灵感来源或者出发点。
对很多刚开始学习景观空间的新手们而言,实际上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用一种理性的分析过程来得到。
一、场地资料的获得方式对场地的分析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来获得基本资料,即通过图纸和现场踏察。
一般在一个项目开始,设计者就会得到相关图纸,图纸及其它数据固然是重要的,但完全依靠图纸是远远不够的,设计师对场地的理解和对其精神的感悟,必须通过至少一次最好多次的现场踏察,来补充图纸上体现不出来的其它的场地特征。
只有通过现场踏察,才能对场地及其环境有个透彻的理解,从而把握场地的感觉,把握场地与周围区域的关系,全面领会场地状况。
二、场地分析的具体内容场地现状调查包括收集与场地有关的技术资料和实地踏看、测量。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复杂而又综合的学科,涉及到很多领域,其中包括建筑学、植物学、地理学以及心理学等。
它的目标是通过创建和改善室外空间的美观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提供人们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和交互。
本文将介绍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功能性与美观性的平衡景观设计考虑到空间的功能性和美观性的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好的景观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如提供休闲、娱乐、社交等功能,还能够创造出令人愉悦和美丽的环境,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二、场地分析与规划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首先需要进行对场地的分析与规划。
这包括了对地理条件、天气状况、土壤质量、地形等因素的考察。
通过分析场地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决定景观设计的方向和内容。
三、植物选择与配置植物是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根据场地的特点、气候条件和使用目的,合理地选择和配置植物非常重要。
植物的种类、生长习性、颜色和季节性等特点需要被综合考虑,以创造出具有丰富层次和色彩变化的景观效果。
四、材料与结构的选择除了植物,材料与结构也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可以提升空间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例如,选择自然石材可以增加自然感与质感,而金属材料则可以创造出现代感与富有张力的氛围。
五、水景与照明设计水景和照明设计是景观设计中的两个重要因素。
水景设计可以增加空间的活力和变化,可以是喷泉、水池、小溪等形式。
而照明设计则可以赋予空间夜间的魅力与焦点。
六、可持续性考虑在现代社会中,可持续性成为了景观设计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设计师需要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采用雨水收集系统等措施,可以实现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
七、用户参与与反馈景观设计往往是为用户服务的,因此用户参与与反馈是关键的一环。
通过与用户的沟通和了解,设计师可以更好地把握用户的需求和偏好,从而进行更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八、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景观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经典案例的分析。
公园建筑场地分析方案公园建筑场地分析方案一、背景介绍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教育等多种功能,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人们对公园的需求,设计师在公园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场地分析,以确定合适的建筑布局和设计方案。
本文将对公园建筑场地分析方案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为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二、场地分析内容1. 场地地理位置分析:对公园所在的地理位置进行详细研究,分析其地形地貌、交通情况、周边环境等因素。
地形地貌的不同对公园的规划布局和景观设计有着重要影响,交通情况则关系到公园的可达性和人流量。
周边环境的分析可以为公园的定位和差异化发展提供依据。
2. 场地尺度分析:对公园场地的尺度进行分析,包括面积、长度、宽度等,并与设计需求进行对比。
尺度的合理调整可以保证公园的功能完备性和空间秩序感。
3. 场地功能需求分析:通过与公园使用者的需求沟通和调查,明确公园所需的功能模块,如休闲区、儿童游乐区、运动区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如环保设施、社交活动场所等。
4. 场地气候条件分析:根据公园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分析其日照时数、降水量、气温变化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影响公园的植被种植和舒适度,需要在设计中加以考虑。
5. 场地历史文化分析:对公园所属地区的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和挖掘,了解地区的特色和历史传承。
这些文化元素可以融入到公园设计中,增加人们对公园的认同感和审美体验。
三、场地分析方法1. 实地考察:通过对公园场地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地理环境数据和人文社会数据,为分析提供客观基础。
实地考察可以帮助设计师深入了解场地的特点,为后续设计提供指导。
2. 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地形地貌数据、交通数据、气候数据等。
通过数据分析,不仅可以对场地进行科学定量的评估,还可以了解场地的优劣势和潜力。
景观设施场地分析报告一、概述景观设施场地分析报告旨在评估某一特定场地的潜在特征和适用性,为景观设计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本报告将对所选场地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周边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和综合评估,将为景观设施的布局、规划和设计提供有益的建议和见解。
二、场地位置本次分析的场地位于某某城市的某某区,具体位置为(经度、纬度)。
该区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交通便利,人流较为密集。
三、地形地貌该场地属于低地地形,整体较为平坦。
周边地貌主要是城市化景观,包括建筑物、道路和人工水体等。
四、气候条件该地区属于某某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年降水量较为充沛,四季分明。
这些气候因素将对景观设施的设计和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在规划过程中予以考虑。
五、周边环境1. 社区设置:场地周边有多个社区和商业区,居民和商业活动频繁,人口密集。
2. 基础设施:交通便利,场地附近有地铁站、公交车站和停车场等交通设施,方便人们的出行。
此外,场地周边还有商业设施、医疗机构和教育机构等基础设施,满足了居民日常生活和服务需求。
3. 自然环境: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基本为人工改造的景观,但也有一些绿地和小型公园等绿色空间。
这些自然环境将为景观设施的布局和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六、场地分析1. 场地特点:该场地规模适中,可容纳一定面积的景观设施。
由于周边环境较为繁忙,考虑到噪音和环境污染等因素,需要合理规划景观设施的位置和布局。
2. 空间布局: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可以考虑设置防风、遮阳和避雨的设施,以提供舒适的室外空间。
此外,根据周边环境的特征,可以设置休闲娱乐设施、运动场地和绿化景观等,使场地功能多样化、互补性强。
3. 设施设备:根据社区居民和商业区人流密集的特点,可以设置餐饮设施、商业设施和公共厕所等基础设备,为用户提供便利和舒适的使用体验。
4. 安全性考虑:在设计和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安全需求。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建筑场地指建筑物所在的区域,其范围大致相当于厂区、居民点和自然村的区域,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篇1一、地形条件1.布局地形的形态往往直接影响场地设计的总体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
如河谷地带。
水网地区等,将导致总体布局呈线状结构。
地形的起伏有利于形成生动的空间和变化丰富的建筑轮廓线。
2.竖向地面的高程和用地各部位的高差,是场地设计中对不同高程的利用、竖向空间及景观组织和地面排水及防洪水等方面考虑的重要依据。
3.小气候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分析不同地形及与之相伴的小气候特点,将可更合理地布置建筑、绿地等设施。
如在山地利用向阳坡面布置居住建筑,可获得良好的日照等。
4.坡度充分利用和结合自然地面坡度,可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在项目用地选择和总体布局上,需了解的各项建设用地适用坡度。
二、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及投资量和建设进度,因此,场地设计必须考虑建设项目对地基承力和地层稳定性的要求。
建筑物对土壤允许承载力的要求如下:一层建筑60~100kPa、二、三层建筑100~120kPa;四、五层建筑120kPa。
当地基承载力小于100kPa时,应注意地基的变形问题。
同时,场地内的项目建设一般不应位于地下矿藏上面,或有崩塌、滑坡、断层、岩溶等地段。
以下是几种不良的地质现象及其防预措施:1.冲沟冲沟是土地表面较松软的岩层被地面水冲刷而成的凹沟。
冲沟的防治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个方面。
前者指植树、植草皮、封山育林等工作;后者为斜坡上作鱼鳞坑、梯田、开辟排水渠道或填土以及修筑沟底工程等。
2.崩塌崩塌是山坡、陡岩上的岩石,受风化、地震、地质构造变动或施工等影响,在自重作用下,突然从悬崖、陡坡跌落下来的现象(如图1-2-1所示)。
对于可能出现小型崩塌的地带,应实施加固防治措施。
建筑学场地设计:打造和谐空间的艺术一、场地分析:因地制宜,发挥地理优势1. 地形地貌:在设计之初,要充分了解场地的地形地貌,如平原、山地、丘陵等,以便根据地形特点进行建筑布局。
2. 气候条件: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如温度、湿度、风向等,为建筑提供适宜的布局和朝向。
3. 水文地质:了解场地水文地质情况,确保建筑地基稳定,同时合理利用水资源。
4. 生态环境: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场地内的植被、土壤等自然资源。
二、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实现空间有序1. 交通组织:确保场地内外交通顺畅,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2. 功能区域:根据建筑用途,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实现动静分区、公私分区。
3. 空间布局:充分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实现空间有序、层次分明。
三、景观设计:融入自然,营造和谐氛围1. 绿化配置:根据场地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实现四季有景、生态平衡。
2. 景观元素:利用地形、水体、植被等元素,营造丰富的景观效果。
3. 空间氛围:通过景观设计,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营造和谐、舒适的空间氛围。
2. 公共空间:打造具有亲和力的公共空间,满足人们交流、休闲等需求。
3. 精神文化:通过建筑与景观设计,传承地域文化,彰显时代特色。
建筑学场地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要求设计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
只有充分了解场地特点,关注人类需求,才能打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建筑作品。
四、创新理念:引领潮流,展现建筑魅力1. 设计理念:融入创新的设计理念,打破传统束缚,展现建筑的时代感和前瞻性。
2. 技术应用: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的节能性、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3. 形态创新:在尊重场地特色的基础上,创造独特的建筑形态,提升建筑的艺术价值。
五、生态环保:绿色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1. 节能减排: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2. 资源利用: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建筑学中的场地分析建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面非常广泛。
然而,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场地分析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环节。
场地包括了建筑物所处的空间、物理环境、文化背景、历史遗产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对场地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将大大有助于建筑设计的成功。
首先,场地分析需要考虑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空间。
空间是建筑最根本的要素,也是建筑最为直接显现的要素。
场地的大小、形状、地形、环境、传染病之类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建筑的形式、布局和空间氛围。
因此,在设计建筑时,必须准确地研究场地空间特征,以期在环境中提升建筑气息和形式质地。
其次,场地分析还需要考虑到匹配。
在当今多样化的城市环境中,建筑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等支撑价值都是衡量一个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
通过分析场地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建筑设计者可以更好地进行设计。
依据场地地理、社会、文化脉络,建筑设计师在建筑中加入了更多当地特色元素,使建筑与周围环境更为协调,建筑的整体美感得到提升。
除此之外,场地分析中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用途。
不同场地下的建筑用途不同,因此,场地的分析必然涉及到建筑用途、使用人群、使用方式等信息。
仅此,才能更好地满足建筑主人公的需求,也才能确保建筑在使用中的舒适性、便利性和安全性。
最后,场地分析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环境。
建筑与城市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建筑的存在不能单独看待。
因此,需要分析城市环境,包括交通、自然资源、城市设施、居住环境等因素,以期在设计建筑时能够充分整合场地倾向与城市环境。
此外,应注意衡量建筑设计对于城市环境的影响因素,以期更好地满足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
综上所述,场地分析是建筑设计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具体内容广泛。
在设计前期,要充分分析场地特点,将建筑空间与场地环境調和结合,不断推陈进步,提高建筑面貌,较得客户的青睐。
景观方案设计内容一、引言景观方案设计是指在建筑、城市或自然环境中,通过对场地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出一个合理的、符合环境条件和美学要求的景观设计方案。
该方案涉及到景观的布局、植物的选择、材料的应用等方面,旨在创造出一个舒适、美观、功能完善的景观环境。
二、景观分析在景观方案设计的初期阶段,需要对场地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包括对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建筑物等因素的调查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可以评估场地的优势与问题,确定设计的目标和方向。
2.1 地形分析地形是指场地的地势和地貌特征。
对地形的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师确定景观的高低起伏、坡度、平地等部分的利用方式。
例如,如果场地有山地或坡地,可以考虑设计山地公园或花坛,利用坡地进行梯田种植等。
2.2 气候分析气候是指场地所在地区的天气气候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向等因素。
气候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师选择适合的植物类型和材料。
例如,对于寒冷地区,可以选择耐寒植物和抗冻材料。
2.3 土壤分析土壤的质地、肥力和水分含量等对于植物的生长和景观的养护非常重要。
土壤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师选择适合的植物和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
2.4 植被分析植被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场地的绿化和美化起着关键作用。
植被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师了解场地已有植被的类型和布局,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保留或更换。
2.5 建筑物分析建筑物是景观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它与周围环境产生互动关系。
建筑物分析包括对建筑物的风格、色彩、尺度等方面进行考虑,以确保景观与建筑物相协调。
三、设计方案基于对场地的分析,设计师可以开始制定景观方案。
设计方案是根据项目需求和目标来规划和组织景观环境的思路和策略。
3.1 布局设计布局设计是景观方案中的重要内容,它指导景观中各个要素的空间组织和放置方式。
在布局设计中需要考虑景观要素的位置、形状和比例等因素。
例如,在公园的布局设计中,可以确定游乐区、运动区、休闲区的位置和大小。
3.2 植物选择植物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不仅美化场地,还能提供阴凉、净化空气等功能。
园林设计中的场地分析唐燕;郑素兰【摘要】In view of the importance of site analysis, which is the preliminary stage of gardening design, the paper discussed site analysis in terms of three respects, i.e. analysis of design requirement, analysi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s and analysis%针对园林设计的前期阶段一场地分析的重要性,就场地分析中对设计要求的分析、场地的内外环境的分析、参与场地其中的不同类别的人的心理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阐明了分析阶段在园林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通过分析提高园林设计的质量、城市生态环境及人民生活环境的质量。
【期刊名称】《中国城市林业》【年(卷),期】2011(009)003【总页数】2页(P25-26)【关键词】场地;分析;园林设计【作者】唐燕;郑素兰【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农学院,银川750021;漳州师范学院,漳州3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园林设计前期的场地分析是设计的基础。
对场地的全面理解与把握、场地各条件要素分析得是否深入,决定了园林设计方案的优劣。
文章通过对设计要求的分析、场地的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分析及从人的使用角度三个方面,阐述园林设计中该如何全面、系统地把握场地分析。
1 设计要求的分析通常它以设计任务书的形式出现,更多的是表现出建设项目业主的意愿和态度。
这一阶段需要明确该场地设计的主要内容,该项目的建设性质及投资规模,了解设计的基本要求,分析其使用功能,确定场地的服务对象[1]。
这就要求设计者多与项目业主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沟通,深刻分析并领会其对场地的要求与认知,避免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