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建筑设计原理-场地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85 MB
- 文档页数:58
如何进行场地分析首先,场地一般指的是建筑物周围环境的物质和文化条件,物理范围可以涵盖建筑物周围的一切环境因素,心理和文化范围则更加广阔,几乎涵盖了人文科学的各个层面,这其中又有场地的特点和精神实质需要发掘,内容可谓十分庞杂,绝不是没什么可分析的,但对于这么多内容,到底如何下手分析,特别是如何从建筑学的专业角度进行理性和感性的剖析呢,这几天研究了一些文献,稍微有点感觉,大致如下。
场地条件分析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场地的自然条件,场地的建设条件,场地的公共限制和场地的建筑艺术元素。
场地的自然条件:1、地形条件:运用地形图,等高线图和相应的地形数据进行系统的说明,并且有一套严密清晰的表达语言。
2、气候条件:包括场地风象(风向,风速,气流图等)日照(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太阳方位角等),气温,降水"3、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震状况以上各个项目均有相应的国家规范,许多数据根据地区状况也已经有推荐数据,一般作为已知条件,可作为设计出发点。
场地的建设条件:1、区域位置条件:主要指场地的在城市内大环境2、周围场地条件:相邻场地的建设状况,基地附近的特殊景观,文化元素等。
3、内部建设条件:现状建筑/构筑物的情况,场地设施(电、水设施等)状况,现状绿化和植被4、市政设施条件:交通状况,给排水及电气电信电路的接入点等场地的公共限制:1、用地限制:场地界限(道路红线,用地红线,建筑红线,蓝线,绿线,紫线,各种线)场地各边长度和面积数据)2、用地性质:城市规划中对于场地用途的定位。
3、交通控制:场地人流车流的方位及大小,停车状况等4、密度控制: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注重体块的空间分布'5、高度控制:建筑先搞,层数限制,平均建筑层数控制等6、人口状况:场地内现有居民的人数,户数,人口结构等。
建筑艺术元素:1、场地文脉分析:周边及场地内的建筑及文化历史概况,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元素等2、街道立面:场地内比较有特色的街道立面和天际线等3、场地图底分析:主要是建筑,植被,道路,重要水体的平面图底转换分析4、场地剖面:主要表示场地内已有的建筑和景观元素和地形的关系,亦可用来分析视线5、场地内重要的建筑及景观分析:采用通用的建筑分析方法,如体块,光影,材料,空间,功能,交通等6、场地内视线分析:通过对各个建筑最佳的观赏角度的分析,建立良好视线通廊的空间模型。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场地分析方法发表时间:2019-12-27T11:46:36.93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9期作者:应莉[导读]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设计,是建立在客观物质基础上,以现代环境科学研究成果为指导,创造理想生活空间的工作过程。
应莉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宾虹艺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摘要: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设计,是建立在客观物质基础上,以现代环境科学研究成果为指导,创造理想生活空间的工作过程。
如果能了解或预见本区域较为适宜的生活模式,根据生活模式规划空间,设计景观空间细节,做到有的放矢,不仅可以增加景观空间区域凝聚力,有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节省自然资源。
场地分析,有利于我们在下一步的设计中把握场地的人文特质。
笔者通过本文简述场地分析的方法、内容以及表现方式,帮助景观设计初学者更好的进行园林景观设计。
关键词:场地、场地分析、记录场地是纠集自然和人文成为承托自然和人文衍生变化的平台。
景观空间设计的目标在于对场地中实质环境与文化内涵的整体设计。
所以,在景观空间设计的前期阶段,场地分析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那么,考察场地,到底是考察什么?研究什么呢?究其本质,就是寻找场地所蕴涵的一些特质,并以此作为设计师设计灵感来源或者出发点。
对很多刚开始学习景观空间的新手们而言,实际上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用一种理性的分析过程来得到。
一、场地资料的获得方式对场地的分析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来获得基本资料,即通过图纸和现场踏察。
一般在一个项目开始,设计者就会得到相关图纸,图纸及其它数据固然是重要的,但完全依靠图纸是远远不够的,设计师对场地的理解和对其精神的感悟,必须通过至少一次最好多次的现场踏察,来补充图纸上体现不出来的其它的场地特征。
只有通过现场踏察,才能对场地及其环境有个透彻的理解,从而把握场地的感觉,把握场地与周围区域的关系,全面领会场地状况。
二、场地分析的具体内容场地现状调查包括收集与场地有关的技术资料和实地踏看、测量。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复杂而又综合的学科,涉及到很多领域,其中包括建筑学、植物学、地理学以及心理学等。
它的目标是通过创建和改善室外空间的美观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提供人们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和交互。
本文将介绍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功能性与美观性的平衡景观设计考虑到空间的功能性和美观性的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好的景观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如提供休闲、娱乐、社交等功能,还能够创造出令人愉悦和美丽的环境,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二、场地分析与规划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首先需要进行对场地的分析与规划。
这包括了对地理条件、天气状况、土壤质量、地形等因素的考察。
通过分析场地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决定景观设计的方向和内容。
三、植物选择与配置植物是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根据场地的特点、气候条件和使用目的,合理地选择和配置植物非常重要。
植物的种类、生长习性、颜色和季节性等特点需要被综合考虑,以创造出具有丰富层次和色彩变化的景观效果。
四、材料与结构的选择除了植物,材料与结构也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可以提升空间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例如,选择自然石材可以增加自然感与质感,而金属材料则可以创造出现代感与富有张力的氛围。
五、水景与照明设计水景和照明设计是景观设计中的两个重要因素。
水景设计可以增加空间的活力和变化,可以是喷泉、水池、小溪等形式。
而照明设计则可以赋予空间夜间的魅力与焦点。
六、可持续性考虑在现代社会中,可持续性成为了景观设计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设计师需要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采用雨水收集系统等措施,可以实现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
七、用户参与与反馈景观设计往往是为用户服务的,因此用户参与与反馈是关键的一环。
通过与用户的沟通和了解,设计师可以更好地把握用户的需求和偏好,从而进行更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八、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景观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经典案例的分析。
公园建筑场地分析方案公园建筑场地分析方案一、背景介绍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教育等多种功能,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人们对公园的需求,设计师在公园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场地分析,以确定合适的建筑布局和设计方案。
本文将对公园建筑场地分析方案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为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二、场地分析内容1. 场地地理位置分析:对公园所在的地理位置进行详细研究,分析其地形地貌、交通情况、周边环境等因素。
地形地貌的不同对公园的规划布局和景观设计有着重要影响,交通情况则关系到公园的可达性和人流量。
周边环境的分析可以为公园的定位和差异化发展提供依据。
2. 场地尺度分析:对公园场地的尺度进行分析,包括面积、长度、宽度等,并与设计需求进行对比。
尺度的合理调整可以保证公园的功能完备性和空间秩序感。
3. 场地功能需求分析:通过与公园使用者的需求沟通和调查,明确公园所需的功能模块,如休闲区、儿童游乐区、运动区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如环保设施、社交活动场所等。
4. 场地气候条件分析:根据公园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分析其日照时数、降水量、气温变化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影响公园的植被种植和舒适度,需要在设计中加以考虑。
5. 场地历史文化分析:对公园所属地区的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和挖掘,了解地区的特色和历史传承。
这些文化元素可以融入到公园设计中,增加人们对公园的认同感和审美体验。
三、场地分析方法1. 实地考察:通过对公园场地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地理环境数据和人文社会数据,为分析提供客观基础。
实地考察可以帮助设计师深入了解场地的特点,为后续设计提供指导。
2. 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地形地貌数据、交通数据、气候数据等。
通过数据分析,不仅可以对场地进行科学定量的评估,还可以了解场地的优劣势和潜力。
景观设施场地分析报告一、概述景观设施场地分析报告旨在评估某一特定场地的潜在特征和适用性,为景观设计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本报告将对所选场地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周边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和综合评估,将为景观设施的布局、规划和设计提供有益的建议和见解。
二、场地位置本次分析的场地位于某某城市的某某区,具体位置为(经度、纬度)。
该区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交通便利,人流较为密集。
三、地形地貌该场地属于低地地形,整体较为平坦。
周边地貌主要是城市化景观,包括建筑物、道路和人工水体等。
四、气候条件该地区属于某某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年降水量较为充沛,四季分明。
这些气候因素将对景观设施的设计和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在规划过程中予以考虑。
五、周边环境1. 社区设置:场地周边有多个社区和商业区,居民和商业活动频繁,人口密集。
2. 基础设施:交通便利,场地附近有地铁站、公交车站和停车场等交通设施,方便人们的出行。
此外,场地周边还有商业设施、医疗机构和教育机构等基础设施,满足了居民日常生活和服务需求。
3. 自然环境: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基本为人工改造的景观,但也有一些绿地和小型公园等绿色空间。
这些自然环境将为景观设施的布局和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六、场地分析1. 场地特点:该场地规模适中,可容纳一定面积的景观设施。
由于周边环境较为繁忙,考虑到噪音和环境污染等因素,需要合理规划景观设施的位置和布局。
2. 空间布局: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可以考虑设置防风、遮阳和避雨的设施,以提供舒适的室外空间。
此外,根据周边环境的特征,可以设置休闲娱乐设施、运动场地和绿化景观等,使场地功能多样化、互补性强。
3. 设施设备:根据社区居民和商业区人流密集的特点,可以设置餐饮设施、商业设施和公共厕所等基础设备,为用户提供便利和舒适的使用体验。
4. 安全性考虑:在设计和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安全需求。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建筑场地指建筑物所在的区域,其范围大致相当于厂区、居民点和自然村的区域,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篇1一、地形条件1.布局地形的形态往往直接影响场地设计的总体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
如河谷地带。
水网地区等,将导致总体布局呈线状结构。
地形的起伏有利于形成生动的空间和变化丰富的建筑轮廓线。
2.竖向地面的高程和用地各部位的高差,是场地设计中对不同高程的利用、竖向空间及景观组织和地面排水及防洪水等方面考虑的重要依据。
3.小气候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分析不同地形及与之相伴的小气候特点,将可更合理地布置建筑、绿地等设施。
如在山地利用向阳坡面布置居住建筑,可获得良好的日照等。
4.坡度充分利用和结合自然地面坡度,可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在项目用地选择和总体布局上,需了解的各项建设用地适用坡度。
二、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及投资量和建设进度,因此,场地设计必须考虑建设项目对地基承力和地层稳定性的要求。
建筑物对土壤允许承载力的要求如下:一层建筑60~100kPa、二、三层建筑100~120kPa;四、五层建筑120kPa。
当地基承载力小于100kPa时,应注意地基的变形问题。
同时,场地内的项目建设一般不应位于地下矿藏上面,或有崩塌、滑坡、断层、岩溶等地段。
以下是几种不良的地质现象及其防预措施:1.冲沟冲沟是土地表面较松软的岩层被地面水冲刷而成的凹沟。
冲沟的防治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个方面。
前者指植树、植草皮、封山育林等工作;后者为斜坡上作鱼鳞坑、梯田、开辟排水渠道或填土以及修筑沟底工程等。
2.崩塌崩塌是山坡、陡岩上的岩石,受风化、地震、地质构造变动或施工等影响,在自重作用下,突然从悬崖、陡坡跌落下来的现象(如图1-2-1所示)。
对于可能出现小型崩塌的地带,应实施加固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