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食指诗歌的古典情怀及当下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8
食指诗中的人生和人生中的诗罗铖,(1980——),男,汉族,四川苍溪人,文学学士。
内容提要:本文试图以诗歌文本为基础,分析食指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归宿,展示食指对理想、现实生活等的深刻体悟;并再认食指的诗歌形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食指人文精神独立意识探索精神Abstract: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the existence state and the mental destination of ShiZHi inthe certai n back ground based on the versions of ShiZHi”s poetry,and show the deep mental comprehension to ideal、the real life and so on .Moreover,this article rerealizes the status of ShiZHi”s poetry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Key words: SHiZHi humanistic spirit independent conscience诗中的人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是一场在中国当代历史上空前的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浩劫。
国家的思想形态发生扭曲,政治险恶,以文学艺术为其主要批判领域自然而然从一开始便走向近乎被毁灭的道路,但现实的险恶往往是精神唯美的蕴床,知青文学便在这个特定的时代应运而生,它有其贫乏的物质形态和朴质的精神核心。
多多、芒克、北岛、食指等作者的出现、各种文学沙龙、文学团体的纷立,主要是因为知青们的独立意识与探索精神的确立和发展,特别是用血泪构筑的“人文精神”的逐渐成熟,提高了一代青年人的生存质量,其中食指无疑是精神的英雄,他开启了一代诗风,引领着彷徨中失落,郁闷中顽强的一代青年人坚守信念,寻找理想,食指的出现象征着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再生。
个人之声与格律之美——论食指诗歌的质与文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诗歌创作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诗歌作品。
不论是从发表数量还是品质上,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盛。
而在这些作品中,食指诗歌作为一种轻松自由的诗歌体裁,备受年轻人喜爱,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食指诗歌在灵感、构思、表达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点,值得深入探究。
二、选题意义1. 加深对现代诗歌文化的理解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压力也在不断地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食指诗歌作为一种轻松自由的创作方式,符合现代人生活的需求和心理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现代诗歌文化。
2. 探究食指诗歌的艺术价值食指诗歌以其轻松明快、构思独特、表达自如等特点,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通过对食指诗歌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探究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3. 提高文学创作水平食指诗歌是一种自由度很高的文学创作方式,有助于创作者开拓创作思路、锤炼词汇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对食指诗歌的研究,可以提高文学创作水平。
三、论文内容本论文将以食指诗歌的创作理念、独特表达方式以及艺术特点为主要研究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食指诗歌的起源与发展;2. 食指诗歌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3. 食指诗歌的特点与意义;4. 食指诗歌的音韵与节奏美;5. 食指诗歌的调性与体裁;6. 食指诗歌的表现手法与风格特征;7. 食指诗歌与当今社会文化的联系。
以上内容将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实例分析和个人创作等途径展开,旨在深入解析食指诗歌的质与文,并探究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论食指诗歌的古典情怀及当下意义食指诗歌,又称一指诗、单指诗,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
其特点是每首诗仅有一句,句子长度通常在五个字以内。
食指诗歌起源于唐代,流行于宋代,至今仍有人尝试创作。
它以简练的练习和古典的情怀著称,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当下意义。
本文将从古典情怀和当下意义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古典情怀食指诗歌作为一种古老的诗歌形式,强调的是“以少胜多”的艺术境界。
它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诗歌,能够在极为简洁的文字中表达出精深的意境和情感。
首先,食指诗歌注重意境的表达。
由于文字的限制,食指诗歌迫使诗人在极少的字数中集中表达出诗意。
这种限制促使诗人精练文字,追求简洁而富有内涵的意境。
例如,“银蛇弄月柳拂堤”这首著名的食指诗歌,通过柳树、月光和河堤的交织描绘,勾勒出幽静梦幻的江南景象。
其次,食指诗歌强调音韵的魅力。
由于字数的限制,诗人在食指诗歌中追求音韵的和谐和节奏的流畅。
在音韵意境的营造中,诗人可以通过构思精妙的词序和谐音效的使用,使诗句在短暂的时间内给人以美妙的感受。
最后,食指诗歌强调情感的抒发。
因为字数的限制,诗人往往需要在一句诗中直抒胸臆,表达内心的自由和郁结。
这种情感的抒发正是古代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内核,使食指诗歌在古典情怀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当下意义虽然食指诗歌起源于古代,但在当下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
首先,食指诗歌可以激发创造力。
限定在极少的字数内表达思想和情感,是对创造力的挑战。
通过创作食指诗歌,可以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力的灵活性。
同时,也可以培养重视细节和精确表达的能力。
其次,食指诗歌适应现代社交网络的阅读方式。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阅读完整的文章或长篇诗歌的时间和耐心都有限。
而食指诗歌的简洁和精炼,正好符合了现代人阅读快速和碎片化的需求。
因此,食指诗歌成为网络文学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上的热门内容。
最后,食指诗歌可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学的一部分,食指诗歌承载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价值。
冰层下的暖流——食指诗歌谈张建波以言说描摹并揭示诗人的时代特质殊非易事,原本丰富的存在常为个性解读所遮蔽,任重道远的文学批评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激活并还原历史仍然存疑。
言是言非,诗人曾在那里,评古评今,诗歌恒存此处。
诗人食指寄情孤独与命运等主题,以“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先觉精神拓印时代图景,引一代朦胧新风。
有人讲,食指的思想是一架在清醒与疯狂间荡悠的秋千,我想说,食指的诗歌是一面列于现实府邸与朦胧意境之间的影壁,是连接现世孤独与未来理想之域的天梯,是穿越盛衰世事映衬芸芸众生的一缕心魂。
他接续传统文化并融入现代性的创新,以其特异的精神体验与个性姿态丰富了中国当代的诗歌遗产。
一诗人食指视痛苦为诗人的财富,将内心的痛苦变为诗歌的过程也得到了情感的释放与心理的满足。
其诗歌有着“觉醒中有感伤,孤独中有凛然”的风格特质。
缪斯火种深埋于冰层之下,其诗歌如冰层下的暖流缓缓而至,这冰层下的一线暖流,化解着旷日持久的冰冻,以温情浸润人间。
“多希望你是温暖的阳光/能暖化我心中冻结的冰层。
”(《希望》1968年),“然而,谁也没有能力来遏制啊/冰层下感情的暖流奔腾向前/”(《你们相爱》1968年),“‘春天在哪里啊’,它含着眼泪/重又开始了冰层下的旅行/”, “冷漠的冰层下鱼儿顺水飘去/听不到一声鱼儿痛苦的叹息。
”(《鱼儿三部曲》1967—1968),冰层隐喻着时代特质,是生活状态的固化剂,将个体生命与情感重重压缩于线隙之间,这一暗冷的意象充满了些许的颓废与绝望,也糅合了几多的憧憬和希冀。
食指在《诗探索》上写道:“那是1967年末1968年初的冰封雪冻之际,有一回我去农大附中途经一片农田,旁边有一条沟不似沟,河不象河的水流,两岸已经冻了冰,只有中间一条瘦瘦的流水,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心灵。
因当时‘红卫兵运动’受挫,大家心情都十分不好,这一景象使我联想到再见不到阳光的冰层之下,鱼儿(即我们)是在怎样地生活。
”这种即景生情、源情化诗、因诗悟理的诗歌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浅析食指诗歌中的意象特征【摘要】:提起当代诗歌,人们都知道北岛,但大部分人却不知道对北岛的诗歌产生过深刻影响的一个人——食指,食指一直都被人们所遗忘,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被人们认识、了解和研究。
作为朦胧诗先驱的诗人,食指早期的诗歌有一种对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绝望”的存在主义的精神,他以其独具的个性和特色,引领诗坛。
在熟悉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了食指诗歌所蕴含的巨大价值以及对新时期以来诗歌的间接影响。
食指前期诗歌的意象随着当时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连贯的态势,其诗歌中的意象不仅是对当时时代的放映,更是食指守望心灵和灵魂漂泊的写照。
【关键词】食指;意象;分析目录一、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食指诗歌的意象种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生命 (4)(二)季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海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女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食指诗歌中的意象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一个时代的独白 (7)(二)诗意美、意境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高度宣扬个性意识.............................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食指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头十七年与新时期的分野是以一位诗人在文革时期的崛起为标志的,这位诗人就是食指。
20 世纪60年代中期,当主流诗人们还在遵命文学的旗帜下欢跃翔舞的时候,食指,这位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天才诗人,就以他纯净的精神力量、坚韧的人格操守、严谨的创作态度写出了数十首记载所处时代的精神苦难、展现个体的自由意志与独立精神的光辉诗篇,在充满空洞欢呼的红色颂歌时代,恢复了诗歌艺术难得的尊严与光荣。
食指的崛起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一个大事件,他出现的意义就在于:分开了新诗创作失去自我与表达自我的两个时代。
他的诗歌上承新文化传统,下启朦胧诗运动,代表了发轫于五四时代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歌在当代中国的第一次复兴,并直接影响和推动了稍后出现的以芒克、多多、北岛、顾城、舒婷、江河等为代表的现代诗歌创作潮流。
所以,研究和探讨食指诗歌的诗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平原籍山东,1949年11月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母亲是在部队行军途中生下他,所以父母给他取名路生。
他自幼酷爱文学,刚上中学就迷上了普希金、莱蒙托夫、波德莱尔和惠特曼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
他曾师从著名作家何其芳,刚15岁他便开始创作《海洋三部曲》长诗。
文革前夕,在北京一些高干子弟中形成一个“文艺沙龙”——“太阳纵队”,发起人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郭世英(郭沫若的儿子),还有牟敦白、张朗朗等,他们经常通霄达旦探讨当时敏感的一些哲学问题和文学观点,郭路生也曾出入这个沙龙,深受他们思想探索精神的影响。
文革期间这个文艺沙龙被查禁,郭世英在1968年4月被北大的造反派“迫害致死”,张朗朗流亡南方,在好友王东白的本子上写下“相信未来”四个字。
郭路生则以此为题,写出那首著名的诗《相信未来》。
这首词藻华丽的诗明显受到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在当时知青中广为传抄、朗诵的诗的影响:高贵、坚贞、悲壮而又温情脉脉,所表达的那种夹杂着悲怆和忧伤的乐观旷达,传递出一代人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特定的精神状态:对前途的迷茫的希望和失望。
新时期以来食指诗歌创作研究作者:耿涛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2年第06期摘要:新时期以来,食指以“不到万不得已,不停下笔来”的信念一直倾心于他所热爱的诗歌,即便是面临新诗边缘化,遭遇“生涯的午后”也从不停歇。
在诗歌创作上,食指有着一贯的遵循,和传统有割不断的联系。
新时期以来,对个体灵魂和社会情态的追问以及心灵震荡的恢复构成了他诗歌创作的主要情感元素,同时根植于个体的生命實践和情感状态进行创作是其新时期诗作中呈现出的又一个明显特点,且在意象、节奏韵律等方面也彰显出了别具一格的诗学特征。
关键词:新时期;食指;创作转型;创作灵魂;创作形式一、前言食指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人物,在20世纪中后期,食指就已异军突起。
他的诗歌对当代文学诗坛来说有着伟大的开创意义。
70年代初,在多重压力和困境之下,诗人精神不堪重负而崩溃,但即便是在精神病福利院食指也坚持着诗歌的创作。
早期代表作品有《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相信未来》《鱼儿三部曲》等诗歌(在80年代才公开发表)。
张郎郎说:“他是那个时期的一条鱼,我们是某种鱼出现的前奏。
”[1]可见食指诗作的强大社会作用和对新时期文艺启蒙作用。
因此,食指被张清华评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的一位诗人”[2]。
1978年以后,中国的当代文学迎来了新时期。
尽管还继续遭受着精神分裂的病苦折磨,食指却也依然逢迎着时代的浪潮,坚定地做一个时代的歌者,《疯狗—致奢谈人权的人们》《热爱生命》等诗作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也标志诗人自身进入了“回复心灵震荡的再创期”[3]。
1979年,诗人在《今天》发表诗文,并自此正式使用“食指”笔名。
食指的第一本诗集是漓江出版社出版于1988年的《相信未来》,因未经过作者的校正,之中还存有较多错误,但这侧面印证诗人的文学史价值正在被人们重视和发掘。
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文坛对这位诗人的研究还主要集中于其在“新诗潮”中的引领和启发意义的探查层面上,对其作品的关注更多的也还是像《相信未来》《鱼儿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早期代表作。
诗神抑或木偶——浅论食指及其诗歌创作论文终稿本科毕业论文诗神抑或木偶——浅论食指及其诗歌创作学生姓名:曾祥辉指导教师:孙庆君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1044409045中国·长春2013 年5 月摘要食指的诗歌创作对于文革后中国新诗潮的出现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点在文学史意义上已成诸家共识。
然而在对于食指本人及其诗歌创作的一片赞誉声中,亦不乏质疑反对之声。
基于此,有必要尝试从两个角度,两种评判方式来梳理食指诗歌。
通过对截然不同两种观点的深入阐释,以及其诗歌艺术表现手法的赏析,从而更深层次地确立食指及其诗歌创作的真正意义所在。
关键词:食指、地下文学、主题、手法、情怀The Muse or puppet - shallow theory of Shizhi and his poetrycreationAbstractPoetry of Shizhi creation for the appearance and development ofafter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of Chinese new poetry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this is the sense of literary history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But in a lionized for Shizhi himself and his poetry creation, is not without questioning opposition.Based on this, it is necessary to try from two angles, the two kinds of evaluation way to comb Shizhi poetry. Through in-depth interpretation of different two kinds of viewpoints, as well as its poetry artistic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of appreciation, thus deeper established the Shizhi and the real meaning of poetry.Key words: Shizhi, underground literature, the theme, technique, feelings作为“新诗潮第一人”的食指,学界对其美誉有加,其中王小波对食指的评价很有代表性:中国百年难得的诗神。
摘要:食指的诗歌以精美的艺术形式,准确反映出一代青年的向往、失落与彷徨,直接影响和推动了后来被笼统称为“朦胧诗”的现代诗歌创作潮流。
他的诗歌作品高度宣扬个体意识和浓厚的英雄主义文学色彩,对人及人性特别关注。
其诗歌作品经历了从早期的忧郁而优美,到中期的苍凉、愤怒和自省,以及现阶段的诗歌境界开阔、简洁、清明三大阶段。
食指的创作为一代诗人的崛起奠定了基石,被称为“新诗第一人”。
关键词:食指;朦胧诗;个体意识;英雄主义;人性一、食指诗歌的艺术特点从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看,食指的诗在具体艺术形式和话语构成上,没有更多开创之处。
然而,形式的奇绝并不是衡估诗歌价值的主要标准,更不是唯一标准。
关键是诗人在熟稔的体式中是否独特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经验、这种表达是否完整和完美。
在这些意义上,他的确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表达形式,并经营着自己独特的措辞技艺环节。
食指的诗歌是当代第一次把情感定位转向自己,转向内心的失落状态,转向真实经验的诗歌,从而使一代人通过食指的诗,得到了经验与情感的体慰。
总体来看,食指的诗歌有以下三个艺术特点。
1.高度宣扬个体意识,以意象化方式追求主观真实而摈弃客观再现。
何其芳在辅导食指时说,“诗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得有个窗子,有个形式,从窗子里看过去”。
这个极为形象化的写作理念,对食指有重大影响。
假如深夜是我的满头黑发/那么月色便是我一脸倦容/沙沙低响的树丛是我的脚步/晚风便是我漂泊不定的行踪……不得已,我敞开自己的心胸/让你们看看这受伤的心灵———/上面到处是磕开的酒瓶盖/和戳灭烟头时留下的疤痕……从以上摘抄的诗人不同时期的诗句看,他的诗极为重视意象的营造,鲜活而集中地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全息图景。
食指的诗锋利而具体,有着强烈的质感和温度,成为既有瞬间感受又有独特内涵的个人感受。
诗人不求险怪,但依然成功地在素朴的言辞中,呈现出个人化的心灵纹理。
食指的诗歌将浪漫主义的深度抒情和象征主义的暗示性融为一体,并能压抑中的生命觉醒与喷发———浅谈食指的诗歌创作王昭(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到普希金和其他俄国作家的拜伦式诗体小说的影响,可是,他又回到拜伦那里,直接寻求那些被普希金忽略或更改过的特点[6]。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浅论食指及其诗歌以《相信未来爱生命浅论食指及其诗歌》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食指,又称拇食指,是人体上最大的手指,受外界环境所影响,历史上拇食指从有机发展到文明,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对拇食指的诗歌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更加喜爱这种象征着未来的形式。
1、拇食指:象征未来的美拇食指的流行始于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他的食指传递了智慧、希望和希望未来的美好。
随着文明的发展,食指作为一种精神上的象征在整个历史上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它能够象征未来的纯洁、自由和智慧。
很多人在这一过程中认为,拇食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象征,它能够鼓励人们为未来而努力,鼓舞他们热爱生活,珍惜当下,用自己的拇食指来点燃生命的希望火花,打开未来的大门。
2、食指诗歌:鼓励人们向前在人类历史上,拇食指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诗歌开始受到大家的欢迎,一些历史上著名的名人也开始把拇食指写成诗歌,他们写下了一些有关未来、坚持信念和珍惜生命的精彩诗句,它们令人振奋地去面对未来,令人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勇敢地去追求梦想。
例如,英国传奇诗人威廉莎士比亚曾经写道:“世界就是我们的财富,我们的拇食指是前进的钥匙”。
此诗歌激励着我们,要勇敢地展望未来,不断前行,用拇食指去锁定未来的希望,实现自己的梦想。
3、食指诗歌:让生活更有意义用诗歌写拇食指也有一些其他的意义,除了表达希望和追求外,它还能够让我们更加努力去享受生活,把握当下美好的时刻,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诗人开始以拇食指为主题写诗歌,它们能够帮助人们把生活的真谛告诉自己,也能够把美好的记忆留在自己的脑海中,以此来更加热爱生命,珍惜当下,让自己的未来比现在更有意义。
总结拇食指象征着未来,它具有不同于其他手指的特殊意义,它激励我们勇敢地向前,用自己的拇食指去点燃希望的火花,打开未来的大门。
另外,诗歌也是一种值得推崇的表达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把生活的真谛告诉自己,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意义,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在诗意的现实中体验生活——读食指诗歌《相信未来》近几年,在很多试卷中很少能看得到对现当代诗歌的鉴赏考查,这让部分教师和学生就现当代诗歌的学习有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差,认为在教学或学习上就可以忽视。
但是,从试卷的内容上来看,虽然没有直接的考查,但间接的以语言表达为考查目的题目还是有很多的。
其实,现代诗歌的鉴赏学习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和写作时的审题立意是很大启示作用的。
诗歌是每一个创作者在创作时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感情来精心构建的心里表达。
诗歌能准确的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生感悟。
所以,对现当代诗歌的鉴赏学习应该引起每一个学习者的重视。
现在我就诗人食指所写的诗歌《相信未来》简单的谈谈在现当代诗歌赏析上一些个人的看法。
有人说,食指是中国当代新诗第一人,有人说,食指是中国朦胧体诗歌创始人,更有人不乏景仰的把食指称为一代诗魂,因为他的诗歌曾经那么深深地影响、鼓励、陶冶过整整一代人。
但是,在诗歌横飞的今天,食指——已经被逐渐遗忘。
所以,我们必须记住食指,阅读食指。
阅读食指的诗,在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更多的不是一种自信,而是诗人内心中的压抑与绝望,他的诗歌,不是快乐的篇章,而是痛楚的音符。
阅读,理解一首诗,我们应该抛弃写作的一个时代背景,以免时代背景给我们带来误导和影响。
但是,在阅读食指的《相信未来》时,我们却不能抛弃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和他现在生活的一种状态。
1967年,他写下了《相信未来》,也就在这一年,年仅19岁的他却被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这一年,他离开了北京,到农村插队。
这一年,他年轻而热情的生命开始一点点,一点点地被黑暗的现实所吞噬。
面对现实,很多人倒下了,他们将生命的重压交予了生命,用以逃避陈旧、黑暗、残酷的现实,岂不知生命亦有不能承受之重!现在,我没来看看这首诗的几个意象所创造出来的意境:“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一声叹息,叹出了一个残破、寂落、冷清、贫困的悲哀。
虽然有“美丽的雪花”“孩子的笔体”可以写下“相信未来”,但是,雪花再晶莹,再美丽,终究有一刻会化作无形,孩子的笔体再天真,再纯洁,终究有一天会在现实中被磨灭,到那时,曾经写下的“相信未来”将在哪儿?我们又将到哪儿去寻?食指用善变易逝的意象写下的未来,让谁敢去相信呢?谁有能相信这样的未来呢?食指太年轻了,食指他相信未来,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食指:曾经影响一代人的诗魂◎何与怀摘 要:自被文学史发掘出来后,食指便承载了“朦胧诗鼻祖” 、“一代诗魂”等盛誉。
食指之所以被人景仰地称之为一代诗魂,因为他的诗歌曾经那么深广地影响、鼓励、陶冶过整整一代人。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诚实的食指即使患了精神病,思想也从来没有变形,而且一直深刻。
关键词:食指 朦胧诗 精神病 一代诗魂一说来真是一个奇迹。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最后那几年,那是文革文化荒芜思想禁锢的黑暗时代,食指的诗作却传遍神州大地但凡有“知青”的地方,并抄出各种各样的版本。
人们争传食指的诗是因为它们与当时的“主旋律”不同,这些作品深刻表达了人们想要表达而又不能或不敢表达的思想感情。
是的,食指诗歌有着非凡的独特性。
这是中国大陆几十年来第一次出现不依赖传播媒介而只依靠人心流传的诗歌;这更是中国大陆当代诗歌第一次把情感定位转向自我、转向内心的失落状态、转向真实经验的诗歌。
这些发自心灵的感悟与生命的歌唱,让一代人因而获得经验与情感的自我认定。
回忆一下当年吧。
“文革”开始以后,当许多人都在随波逐流的时候,年纪轻轻不到二十岁的食指却能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对当时的情势有了深刻的忧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
这在他于1967年创作的《鱼儿三部曲》里,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来: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但却看不到冰块的消亡。
他于1968年创作的《相信未来》,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诗风,在当时的中国大地不胫而走,迅速传颂,感动万千青年人。
1食指诗歌有一种存在主义的精神,对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绝望。
他那首绝对不同凡响的《疯狗——致奢谈人权的人们》2,至今我还清楚记得我第一次读到时的震撼。
那已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我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亚语系一边教书一边读博士。
也记得当时我身边才十来岁还在读小学的女儿深深被它感动的样子,以及我对此感到的不可思议。
如论者所说,《疯狗》那种对生存本体反思的哲学深度,超越时空,足以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某些作品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