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考纲)

一填空

1、“重湖叠巘清嘉,______

_____________,十里荷花。”

2、“疏影横斜水清浅,。”

3、“残雪压枝犹有橘,。”

4、提出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着名论断。

5、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中的“一祖”指。

6、被蔡伯世誉为“辞情兼称”的北宋婉约词代表作家是。

7、《清真集》的作者是。

8、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的词人是。

9、“楼船夜雪瓜洲渡,。”

10、“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作者是。

11、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南宋戏文是为。

12、元代“李杨戏”唯一流传下来的杂剧作品是《》。

13、《元曲选》的编选者是。

14、元末最具艺术个性的诗人是。

二、名词解释

宋代:

1.白体:

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群体。

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

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也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2.西昆体:

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代表诗人杨亿、刘筠、钱惟演。

西昆体诗的题材范围狭窄,主要有怀古咏史、咏物、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三类,思想内容贫乏,缺乏生活气息。他们推崇李商隐,兼重唐彦谦。

作诗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但往往徒得李诗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

且专事模仿而缺乏创新精神,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西昆体也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成就高于白体、晚唐体,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3.晚唐体:

指宋初模仿晚唐贾岛、姚和诗风的一个诗人群体。

其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以惠崇为代表的“九僧”。

九僧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和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但内容贫乏,全篇的意境往往不够完整。

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林逋等隐逸之士。

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而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为充实。寇准是晚唐体的盟主,喜写山林之思,含思凄婉。

4.王荆公体(半山体):

主要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在宋代诗体中列有“王荆公体”。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因而其诗体称“王荆公体”或“半山体”,也称“半山诗”,主要指王诗后期中最具代表性的写景抒情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

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并且往往以才学取胜,加之议论入诗,使其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瘦硬精严又雅丽脱俗,新颖别致。

修辞巧妙而又韵味深长,妥帖自然。

5.婉约词:

婉约词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

修辞委婉、表情柔腻的词作。婉约词在取材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

在表现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方法将情绪予以表达,风格绮丽。

6.豪放词:

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词派。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

7.贺梅子:

北宋着名词人贺铸的绰号。

他在《青玉案》一词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之佳句,用三种意象表现了愁思的广度、密度、长度。

化抽象无形的情思为具体可感的事物形象,贺铸因此得名“贺梅子”。

8.江西诗派:

北宋后期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得名于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后人因此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命名为“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与陈与义。

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即是黄庭坚的诗论,主张诗歌要有所寄托,要批判现实。

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

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实践中,提倡“以故为新”。

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杨万里、陆游、姜夔等着名诗人都曾在艺术上受到江西诗派的熏陶。

其影响在宋代以后也不绝如缕,其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9.诚斋体:

南宋诗人杨万里独具面目的诗体,因其字诚斋而得名,严羽《沧浪诗话》中称为“诚斋体”。极具创造性与个性。

其风格特征是细腻小巧,富有情趣,生动活泼;

想象奇特,立意轻巧;

善于调侃戏谑,作品幽默风趣;

诗风清新自然,语言平易通俗。

在当时与后代都负有盛名。

10: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范成大创作的组诗,共六十首,每12首为一组。

分咏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园生活。

并且把乐府诗的精神移植到田园诗中,写农村风景与民生疾苦、乡间景物、岁时风俗、劳作奋斗、苦难煎熬,全面、真切地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各种细节。

语言自然清新,提高了田园诗的价值,使田园诗成为名副其实的反映农村生活之诗。

元代:

1.元杂剧: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

它是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戏曲形式。

以北方曲调作为唱腔的基础。元杂剧的基本单位是“本”,每个剧本又以一本四折为通例,一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一幕。

如果一本四折难以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则往往会插入“楔子”,用于剧首相当于“序幕”,用于折与折之间,相当于“过场戏”,不能放在句末。

每一折戏由曲辞、宾白、科泛构成,角色则分为末、旦、净、杂四大行当。

它大致形成于蒙古灭金前后,至元代而勃兴,而后,由南向北,推向全国,并影响到明清两代。

2.本色当行:

是对关汉卿杂剧的评价,也是关汉卿杂剧的基本风格。

“本色”指剧中反映社会生活符合生活本来面目,真实自然,

戏剧语言保持了人们生活语言原有的格调;

“当行”指剧本便于在舞台上演出,剧本在行。

3.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早期南戏《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被收入《永乐大典》里面,得以保存,人们统称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三、简答、论述

1.柳永词的新变

答:①柳词大力创作慢词(87调125首),改变小令一统天创作。

慢词篇幅长,扩充词的内容含量,提高词的表现能力。

大量创用新词调,宋代所用800多个词调中,100多调是由柳永首创于使用。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为宋词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②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与审美趣味。

变“雅”为“俗”,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市民的生活情调。

③多用铺叙白描手法。

铺陈事件发展的场面与过程,抒情中有叙事性与隐约情节性,如《雨霖铃》;运用白描手法,不加藻饰,抒情直率袒露,如《忆帝京》。

2.苏轼词的艺术特点

答:⑴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提高词的文学地位。

①认为词为“诗之苗裔”,破除了诗尊词悲观念,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于诗的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提出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追求壮美风格与阔达意境,作词应如写诗,抒发真性情与独特的人生感受。并提出诗品应与人品一致。

⑵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诗境。

①表现男性化的豪情、士人的性情怀抱,塑造人格个性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精神,富有激情与生命力的仁人志士形象进入词世界。

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豪放词人的先河。

②增强了词作的哲理意蕴。

③顽强乐观的信念,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有分离走向统一。

⑶题材进一步朝外在的世界拓展。

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扩大表现功能,是词与诗同等地位。

①对自然山水进行的描述,描绘清新秀美的画面。

在此之前词的题材还未深入到此

②雄奇壮阔的自然美景融入深沉的历史感与人生感慨。

③描绘和谐宁静的自然山水,展现了诗人的忘我之境。

④对乡村景色,村姑农嫂的生活情态的描写,表现了对丰收的喜悦与对农民生活的关心。

⑷“以诗为词”的手法运用

以诗为词,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是变革诗风的主要武器。

①大量采用小标题与小序的形式。

词体长于抒情,不宜叙事。而标题与小序可交待与说明。苏词题序交代创作动机与缘起,确定感情指向。题序记事,文本抒情,两者内容互补,且题序丰富与深化了词的审美内涵。。

②多用典故

词作大量用典,始于苏轼。

③强化词的文学性,不为音律所拘。

“以诗为词”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与束缚,弱化了词对音乐的附属性。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

苏轼写词主要供人阅读,虽遵从音律,却又不为音律所拘。

⑸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现存362首词,多为婉约柔美之词。

豪放词少,但影响很大。苏轼豪放豪迈、倾荡磊落的新风格诗,对后世影响很大。

3.陆游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答:㈠思想内容:

⑴爱国诗:以爱国之士身份写爱国诗,目的明确。以诗明志,以诗报国。

①慷慨悲歌,写出时代最强音。雪耻御侮,收复失地,表现“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纵笔》)

②对投降派的监督抗争与尖锐讽刺。(《关山月》)

③冷酷的现实,使激荡着昂扬斗志的诗篇充满壮志未酬的愤懑,有苍凉沉郁色彩。(《夜泊水村》)

④冷酷现实使陆游从幻想或梦境中寄托报国理想。(《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批判金统治者的野蛮罪行,歌颂北方沦陷区人民的爱国品质。(《题海首座

⑵农村诗:同情人民,热爱生活,崇尚淳朴。

①反映民生疾苦,同情、关怀劳动人民。(《农家叹》)

②描写农民简朴勤劳的生活,描绘农村优美的风光,表明对田园生活的由衷热爱。(《游山西村》)

③记录乡土节物,民风名俗,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一定的民俗学价值。(《社日》)

⑶闲适诗:安贫守分,对自然风物的描写。

他借景抒情,情中显志,将一生的终极关怀扣在理性的笔端,其闲适诗篇情感深沉,意蕴悠远。(《临安春雨初霁》)

⑷爱情诗:凄婉哀艳,书法至死不渝的真情挚爱。

(《钗头凤》、《沈园二首》)

㈡艺术特点:

⑴书写主观感受,很少对客观生活做具体的铺叙和细致的刻画。(《溪上作》)

⑵概括性强,故事性弱,把复杂的显示内容压缩在短语中(《关山月》)

⑶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①具有丰富瑰丽的想象。

②借梦境描绘理想,抒发胜利的欢乐。《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

③奇特的夸张。(《融州寄松纹剑》)

⑷风格既雄浑豪健,其实奔放,境界壮阔又有杜甫沉郁悲凉的特征。(《金错刀

行》)⑸各体皆工,七言尤工。

①七律在宋代成就最高,对仗工整。其佳对流利而又奇健,出人意表,又绝

无生涩造作之感。(《夜泊水村》)

②七绝特点:Ⅰ笔致流传,情韵深永,颇有唐人之风。(《剑门道中遇微雨》)

Ⅱ议论为诗,不袭唐人旧调。(《追感往事》)

③七古特色:工丽尔雅洁,奔放而又严谨。多豪壮语、感慨语、反问语、夸张

语。

⑹善用典故,是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

用典妥帖通畅,无斧凿痕,无生涩感,万卷之富,并非为显学问而用典。

(《书愤》)

⑺高度的语言技巧:①晓畅平易,精炼自然,清空一气,明白如话,无一语不天

成。

②语言风格与诗歌体裁内容、思想内容谐和。

③鼓唱北伐,讴歌光复,语言豪放雄丽,悲壮激越,极具感

染力。

4.辛弃疾诗词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答:一、思想内容:

㈠⑴以自我为中心,表现亲身经历

①以自我为中心:策马扬鞭、轻骑突营,诛杀叛徒,率军南归的英雄。

②抒发自我感触:壮志难酬,时不我与,无可奈何。但苦闷时却依然昂扬奋进,不甘屈服。虽然痛苦但却绝不消沉,悲愤却绝对不会玩世不恭。(《念奴娇》、《水调歌头》)

⑵评议时局,一轮世事,关心国家命运,陈述恢复大业,充满爱国激情。

①大力讴歌北伐恢复。

②对投降派的愤慨与谴责。(《贺新郎》、《水龙吟》)

⑶各种题材表现爱国思想

①酬唱词面目一新,很少尔汝相思,多以北伐恢复、建功立业共勉。(《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②登临写景词,突破时空界限,展现博大胸怀,抒发爱国情感。(《水龙吟》)

③咏古词,咏古伤今,表达爱国主题。怀古英雄,慕其功业,抒兴亡之感。

㈡农村词;表现农村劳动生活,自然景色,绝少民生疾苦。(《清平乐·茅檐低小》)

㈢闲适诗:赋闲近二十年,多诗酒自娱,风景自赏的闲适词,包含牢骚、哀怨、不满、怨恨。

㈣情歌缠绵温柔。(《青玉案》)

二、艺术特点

㈠创作大量英雄与豪杰词。

⑴经常选用高亢爽健词语。多用声腔昂扬慷慨,音节悲壮激烈,更能表达雄浑激越之情的长调。(《水调歌头》)

⑵密集的军事力量,链接成雄豪壮阔的的审美境界,展现血性男儿的力度美与

崇高美①武器、旌旗、军人等意向在词中的大量使用。

②抒情意象军事化。普通景物幻化,创造成军事意象。(《沁园春》)

⑶善于塑造鲜明生动,虎虎有生气的英雄人物形象。(《贺新郎》)

⑷景物与场面飞动壮观,具有豪放色彩。(《菩萨蛮》)

㈡想象丰富,打破时空界限,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太常引》

㈢善于运用跳跃、顿挫之法,使感情跌宕起伏,震撼人心。(《摸鱼儿》)

㈣变调

⑴寓刚健于温柔中,刚柔并济。伤别怨离,感春伤秋,书法爱国情怀或悲愤感。

⑵寓悲愤于闲适之中。写闲适生活,闲情逸致,隐藏激烈沉郁的情感以淡笔写浓

愁。⑶寓庄严于谐谑之中,仿佛游戏之作,寄寓严肃主题。(《西江月》)

㈤以文为词

⑴善于用典,喜用典。“驰骋百家,搜罗万象”。

⑵喜议论

⑶善于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段。

⑷散文句式入词。(《沁园春》)

㈥高度的语言技巧

精美的文学语言,通俗的口语。

5.黄庭坚诗歌艺术特色:

1.书卷气浓厚,人文意象密集,非自然意象使诗歌充满文人色彩。

2.多用典故如:《演雅》

3.生新硬瘦的风格

⑴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有出乎意料的转折,以意脉的突出断裂产生艺术张力。

如:《次韵裴仲谋同年》

⑵善用修辞,出奇制胜,比喻新奇。

如:《观王主簿家荼蘼》

⑶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

如:《赠陈师道》

⑷句法奇娇,音节拗健,生新廉悍。音节打破常规,矫健奇峭。多拗句,避免平仄。

如:《题落星寺》

⑸以诙谐口吻入诗。

6.关汉卿杂剧艺术特点

答:㈠善于塑造人物形象:

有系列人物:清官系列、豪权势要系列、妓女系列等;

有独一无二的典型人物:关羽、窦娥等。

①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身份,人物有不同的性格。

②善于在激烈戏剧冲突中揭示人物性格。

③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④善用比兴手法,诗化气氛,烘托人物情绪。

㈡场面安排紧凑集中,情结简练又富于变化。

单线结构,又能变化多端。

㈢戏剧语言本色当行。

7.《窦娥冤》艺术特点

答:①结构谨严,场面安排紧凑:

窦娥一生遭遇只用四折写完。以所演故事为全剧构成主线,以悲剧主角为全局结构重心,以悲剧感情为全剧意脉。

②曲情浓厚,有助于强化悲剧气氛。曲文传达悲剧情感,宫调表达声情。

③动作提示精细安排。

④语言朴实无华,力求强化性格。

8.《救风尘》的艺术成就

1.“说明”的巧妙安排

一折盼儿劝阻宋引章嫁周舍

二折盼儿接到引章求救信表现同情侠义

2.“戏弄”手法的运用

盼儿设计:找周舍甜言蜜语重叙旧情

委屈挨宋引章骂要挟周舍休妻

发誓赌咒

倒贴聘礼订婚(羊酒红定)

3.紧张情势的控制

焦点:休书

买休书不可能;盼儿赚休书;盼儿看休书;周舍骗休书;抢休书;醉休书;真休书;

9.《李逵负荆》艺术特点

答:⑴利用误会引起冲突,从而形成喜剧效果。

它是由误会产生的。误会本身是虚假的,而误会所以产生的缘由却是严肃的,因而从误会中自然而然生发出一系列喜剧性情节。

(如李逵上山问罪,从旁敲侧击到正面冲突,从挥斧砍旗到堂前赌赛,自以为真理在握,步步进逼,气冲牛斗。而李逵是煞有介事,就越显得滑稽可笑。宋江由于胸有成竹,不仅不计较李逵的无礼,反而不时对他进行挑逗。这种从人物性格出发的误会性冲突,使此剧充溢着浓郁的喜剧气氛,同时也深化了人物的性格

⑵在情节构成中求冲突

在下山对质途中,李逵对宋江行走的快慢,总能找出他认为合理的解释,使误会由于错觉而进一步加深。也使得喜剧色彩更为浓厚,同时也推动了情节、强化了矛盾。

⑶运用对立因素相互照映,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①李逵崇高的目的与可笑的行为之间的对比。

②李逵在小事上的细心与在大事上的粗心对比。

③李逵上山逼问宋江的直爽与明白真相后为了不被杀头而大耍无赖之间的对比。

④李逵对王林的关系与亲密和在王林证明不是宋江强抢民女后因害怕被杀头而对王林粗暴恶劣的对比。(但他下赌注也是为了王林,动粗是怕王林不敢说实话,本质上还是关心的,也是李逵直爽性格的体现)

⑷质朴刚劲、幽默风趣的语言,也增强了喜剧效果。

10.《西厢记》艺术特点

答:㈠双线结构的戏剧构成,每一条反映不同的矛盾。

①张生、崔莺莺、红娘与老妇人之间反对封建礼教,藐视门阀制度,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与封建家长的矛盾冲突。(主线)

②张生、崔莺莺、红娘之间由于性格造成误会性矛盾矛盾冲突。(副线)

㈡情节曲折复杂

既波澜迭起,又一气呵成,结构完整。

㈢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衬托人物内心活动,多有诗情画意。

㈣语言自然华美

①语言个性化

张生文雅,莺莺婉媚华美,红娘鲜活泼辣,惠明粗豪,都通过语言反映出来。

②化用唐诗宋词,出以新意,贴切文雅

③引用经书史籍。

㈤对元杂剧体制革新与创造

①突破元杂剧一本四折的惯例,总共五本二十一折,并且由五个杂剧剧本连起来演一个故事。每本末尾都有题目、正名,又有【络丝娘煞尾】承上启下。

②突破一本主唱的定例,正旦正末轮流主唱,更利于刻画人物。

11.《窦娥冤》中窦娥艺术形象分析

答:(1)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

①对簿公堂,坚强不屈;

②怨赴刑场,叱天骂地:

③三桩誓愿,表明冤情;

④鬼魂上场,报仇雪恨。

(2)善良质朴,孝顺贞节的孝女贞妇形象。

①为亡夫守节,不愿再嫁,也不愿屈身于张驴儿父子;

②为婆婆甘愿屈招;

③怕婆婆伤心,赴刑走后街;

④鬼魂托嘱窦天章照顾婆婆。

⑶命运悲惨的底层妇女形象。

幼年时便被父亲抵押给蔡婆婆当童养媳,婚后不久丈夫便去世,而后又被张驴儿父子逼迫,最终又被张驴儿诬告,又因太守昏庸而被判死刑。

实则是将底层人民的不幸集于窦娥一身,以此反映元代社会的黑暗、吏治的混乱与官吏的腐败昏庸。

12.《西厢记》红娘、莺莺艺术形象

答:㈠红娘:热情而富有个性、人情的独一无二的丫环形象。

①性格坦率,伶牙俐齿。

②热心助人,富有正义感,正直无私。(激励张生)

③见义勇为,缘情反理。(拷红:直言相告,般配崔张好姻缘;晓以恩义,一、提醒夫人白马将军是证人,晓以利害;斥责郑桓。)

④机智泼辣(闹简、换简、拷红、训小姐、骂张生、骂郑桓)

㈡莺莺:深情的闺阁千金少女形象

①多愁善感

②勇敢多情(拜月、酬韵、埋怨母亲赖婚、听琴、托红娘挽留张生、求红娘问病、酬简)

③性格坚强又主见(因郑桓谎言,责问张生;给张生出主意)

④闺阁千金的羞涩与礼教束缚(闹简、赖简、寄药方后又犹豫)

四诗词默写

诗:王禹偁《村行》林逋《山园小梅》梅尧臣《鲁山山行》欧阳修《戏答元珍》

陆游《书愤》杨万里《小池》黄庭坚《寄黄几复》

词: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欧阳修《踏莎行》苏轼《定风波》

李清照《醉花阴》《声声慢》辛弃疾《西江月》《破阵子》《摸鱼儿》

五翻译及出处

欧阳修《秋声赋》

苏轼《赤壁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