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2012》看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 格式:pdf
- 大小:189.82 KB
- 文档页数:2
作者: 滕剑锋
作者机构: 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113-114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期
主题词: 电影《2012》;美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摘要:电影《2012》是一部成功的好莱坞大片,其恢弘的场景设置和逼真的视觉吸引了全球的观众。
好莱坞作品作为对现实生活和社会文化的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深刻展现出电影中包含的美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因此,影片《2012》不仅是作为一个反映世界末日的故事,还通过场景设置和人物行为来展现出美国人坚定的社会观念。
本文以电影《2012》为切入点,通过对影片的故事内容进行分析,并分别从个人主义、英雄主义以及基督教文化三个方面凸显出"美国梦"。
贯穿这部影片主题有三个方面:一、地球真的已经不堪重负了,地球的生命并不是无极限的,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维护,爱护和保护。
二、影片把人性的光辉发挥到极致,当各国首脑去中国乘诺亚方舟逃生时,美国总统选择与他们的国民在一起,不管这部影片是否美化成分,但是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这是我们社会所需要提倡的,也是人类所追求的。
三、告诉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地珍惜生活给与的一切,要懂得谦让,包容和感恩。
如《泰坦尼克号》Jack所说“Enjoyeveryday”!当然,电影的制作上也是非常精彩,山崩地裂的特技场面让你过目后永远难忘。
无论是地震、海啸、还是火山爆发,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显得既渺小又伟大。
渺小是因为在灾难面前显得无能为力,绝望无助。
伟大是在灾难发生时所展现的人性的光芒。
从精神到体能上无私的救助,无论是豪华游轮上的侍者,逃难中的作家、医生、科学家、总统、还是诺亚方舟上船长……,都让我震撼不已。
人的一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
看看现在的社会百态,虽然人富了,精神却一贫如洗。
MadeInChina都上好莱坞美国灾难大片了但社会的道德观相比以前却是一泻千里。
前几天从网络上看到有人把志愿者在去年为救助四川大地震而捐献的血浆,用来浇自己种的兰花,并为此在网络上发帖子来炫耀。
真让我震惊不已,真是无知者无畏呀,请不要玷污了兰花的高贵之身。
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国人真的应该好好反思我们的德行。
温故而知新,多读古圣人之书,谨记前人之德训。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典故篇三:2012电影观后感本应在首映那天就看的“2012”,因为我一直认为是一部无聊的科幻,只会让人恐慌的悲观闹剧,所以才会在上映很长一段时间以后的今天和好朋友在家看了这部电影的影碟片。
出乎意料电影本身带给我的感触,却与最初的想象大相径庭!电影结束已近2小时了,但在我内心深处的呐喊却似乎从未停过……合上双眼,整理思绪2012的故事情节在脑海里渐次清晰那些壮观的场面并未带给我很大的震撼,反之,真正震颤我的是“人”与“情”。
从生态视角评《2012》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摘要]电影《2012》呈现的世界末日,一方面使人们对自身的前景产生恐惧和忧虑,一方面对宣传环保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然而,这部电影仍然流露出不少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如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神化科技的力量,再现等级秩序等。
本文对这些价值观逐一进行分析,并认为,应对当前的生态危机,更紧要的是改变观念,清除人类意识中那些反生态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挽救濒危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2012》;环保意识;人类中心主义;生态危机2009年底,电影《2012》隆重上映。
影评人称它“断了所有灾难片的后路。
”究其原因,一是特技用尽,后者难再超越;二是片中呈现的灾难已不是一次生化危机,一次外星人入侵,而是天地的覆灭,文明的消失。
影片的真实性我们姑且听之,而人类借发展之名给生存环境带来的创伤却是实在的:资源枯竭,土地沙化,全球变暖,物种灭绝,臭氧空洞,两极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破坏力加剧。
靠掠夺自然以满足无度物欲的生存模式,正把人类带进单向度发展的巨大危机之中。
作为一部商业片,《2012》在唤醒环保意识这一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其视听冲击足以令观众对地球的去向、人类的前景产生深深的恐惧和忧虑。
然而,《2012》毕竟是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文明社会的娱乐产物,作为以最直观的方式来反映生活的电影,它无可避免地打上了工业文明的思维烙印,即在人类中心主义的框架下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肯定“科技万能”,认为人类可以向自然索取一切,以实现自我价值,不断超越。
这一思维模式极度地张扬人性,却把生机蓬勃的自然仅仅视作可供利用的资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生态批评正是对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质疑与批判。
它提出,要从根源上清除生态危机,就必须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主导下的生存范式,向生态中心主义的生存范式转变。
(胡志红,2006)那么,这部在“末日”之前敲响警钟的大片,究竟反映了哪些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人类中心主义的体现(一)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在160分钟的片长里,各种灾难密集地爆发,起因是大规模的太阳粒子活动导致地球中微子激增,造成地心温度不断上升。
评析美国影片《2012》中人性的光辉作者:杨天地来源:《电影评介》2014年第18期【作者简介】杨天地,女,辽宁锦州人,辽宁医学院外语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电影《2012》剧照美国影片《2012》原名为《再见亚特兰蒂斯》(Farewell Atlantis),投资2亿美元,是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电影中成本最高的一部。
这是一部与全球毁灭有关的灾难电影,影片集中了与灾难相关的众多元素,如特大地震、超级火山、超级海啸、毁灭整个人类的洪水、陆地的下沉与崛起、地球磁场的倒转、城市的毁灭等,罗兰·艾默里奇通过多种特技手段向人们生动地展示了在世界末日到来时的场面。
《2012》场景极其恢宏,四处奔流的岩浆,浓烟滚滚,天崩地裂,大地生机不在,苍生涂炭,那种家园毁灭的绝望,使观者感同身受。
一、影片《2012》情节解析影片中,杰克逊·柯蒂斯与孩子们一起去黄石公园度假,他们惊奇地发现曾经带给他们美好记忆的湖泊突然干涸,而整个地区也变成了禁止人们出入的禁区。
满是疑惑的杰克逊与查理在黄石公园的附近偶然相遇了,查理告诉他由于人类长期无度地开发自然资源,对大自然疯狂的利用和索取,促使自然界的自身调整能力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和烈度急剧增加,人类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灾难的威胁。
为了躲避这场灾难,来自于很多国家的科学家正在联合国秘密研制及修建方舟。
但是,杰克逊对查理所说的话并不以为然,还嘲笑他是一个疯子。
让人出乎预料的是就在第二天,灾难真的发生了,地壳的震动,熔浆的蔓延让人们所熟悉的温馨的家园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
与此同时,在地球上其它的地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也相继爆发。
与众多家庭一样,杰克逊一家也被迫踏上了求生的旅途。
面对灾难的突然降临,杰克逊在迷茫失措之中猛然想起了查理曾跟他提起过的方舟和地图,他满怀期待地决定前往诺亚方舟的研制基地去寻找生存的希望。
在前往基地的道路上,杰克逊一家经历了种种生死考验,在历经磨难之后,他们终于到达了方舟基地。
从电影《2012》看美国传统价值观及文化
高伟华;徐建纲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作为一部商业大片,<2012>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影片以宏大逼真的视听效果吸引全球数以万计的观众.然而仔细品析,<2012>不仅单单讲述了一个人类灾难
的科幻故事,更深刻地折射出了"美国梦",个人主义及英雄主义,以及基督教文化等典型的美国传统文化及价值观.
【总页数】3页(P63-65)
【作者】高伟华;徐建纲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电影《2012》看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J], 唐丽丽
2.从电影中媒体功能的变迁看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退隐——评电影《求求你表扬我》[J], 杨志云
3.论电影《2012》的美国文化价值观 [J], 滕剑锋
4.从电影《2012》解读美国文化与价值观 [J], 都春艳
5.从电影《遗愿清单》看美国的传统价值观 [J], 牛殿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 OVI E LI TERATURE /环球纵横 2010年第9期 美国灾难片《2012》背后的中西文化差异■吉丹丹(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61)[摘 要] 电影中融入了文化,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对美国灾难电影进行分析,探讨了美国灾难电影中所体现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文化特征,美国人极力制造英雄神话是好莱坞电影长盛不衰的重要秘诀,也是美国电影蕴藏各种文化价值观的根源。
面对灾难,中西文化反映出不同的应对心理,所以本文通过对此灾难片的透析,探讨中西方的文化对灾难片的心理对比及美国好莱坞电影中所展示的多元文化。
[关键词] 美国电影;文化特征;文化心理;多元文化 谈及灾难片,《2012》导演艾默里奇必将成为标志性人物,从1984年以来,他所创作的12部电影中大部分都能看见“灾难”的影子。
所不同的是,早期的一些影片中表演的是个人在社会中的遭遇,可以称之为是“人的灾难”;而从1998年的《哥斯拉》开始,手握重金的艾默里奇就开始把世界性的灾难变成了主旋律。
在拍摄了《后天》这部在当时可以看做是灾难片巅峰之作的作品之后,艾默里奇的《2012》,又一次掀起热潮。
而国产灾难片几乎是导演的禁地,即便有所谓的灾难片,也是有惊无险。
因此本文通过对此灾难片的透析,来探讨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一、美国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文化特征个人奋斗或个人主义的逻辑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追求个人利益与个人自主为目的的个人主义在美国几乎具有神圣的意义。
美国电影中极力宣扬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他们总是将自己放在核心地位。
美国人极力制造英雄神话是好莱坞电影长盛不衰的重要秘诀,也是美国电影蕴藏各种文化价值观的根源。
“无论这些英雄们面对怎样险恶的危机、不利的局势、突然的灾难,他们总是临危不乱,冷静机智地奋勇前行。
无论这些英雄们面对怎样复杂多样、变化无端的局势,他们都拥有无比清醒的理性头脑,快速做出完美的部署,瞬间做出绝对正确的判断,总能抓住那只有百分之一二的获胜机会,并获得胜利”。
从电影《2012》看美国传统价值观及文化作者:高伟华徐建纲来源:《电影评介》2011年第10期[摘要]作为一部商业大片,《2012》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影片以宏大逼真的视听效果吸引全球数以万计的观众。
然而仔细品析,《2012》不仅单单讲述了一个人类灾难的科幻故事,更深刻地折射出了“美国梦”,个人主义及英雄主义,以及基督教文化等典型的美国传统文化及价值观。
[关键词] 《2012》美国梦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基督教文化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0.027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电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电影不仅成为人们娱乐的一种方式,也同时成为传播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或政治观点的工具,从而对社会的精神结构产生影响。
随着好莱坞电影的传播,美国的文化及价值观念也渗透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灾难片《2012》的高投资、高票房、恢弘的场面以及娱乐性无不吸引着世人的关注。
但电影也处处反映了美国主流价值观及文化,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要客观地看待电影所折射出的美国文化。
一、典型的“美国梦”所谓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是一种相信在美国只要经过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成功,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尽管有些人批评美国梦过度强调了物质财富在衡量胜利和快乐上所扮演的角色,但许多美国人认为,这种获致成功的机会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找不到的。
因为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在美国公民拥有的经济自由相当多,政府扮演的角色却有限,这使得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极大,任何人都有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迈向成功。
在这里,所有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在此基础上,人是否成功就看你自己是否抓住了机会,或有没有能力去抓住机会。
影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身上都体现出了典型的美国梦:一个是小说家杰克森,一个是印度科学家阿德里安。
从某种意义上说,杰克森是个失败的小人物:一个仅有四百多本销售量小说的作家;家庭危机严重,与带着两个孩子的妻子分居,并且妻子身边还有位展开强烈追求的男性朋友。
《2012》电影观后感在好莱坞电影界,艾默里奇导演以其擅长制作商业大片而闻名。
他的作品通常以大规模的特效和壮观的场面为卖点,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然而,对于他的电影,人们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在观看了他的最新作品《2012》之后,我对艾默里奇的导演风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产生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让我们来谈谈艾默里奇的导演手艺。
不可否认,他是一位非常擅长做加法的导演。
他善于将各种不同的元素和元素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
他的电影作品中经常出现大量的特效和动作场面,让人目不暇接。
然而,这种加法的手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他的电影往往显得过于杂乱,各种元素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给人一种拼凑的感觉。
而且,由于过于追求视觉上的刺激,他往往忽略了故事的逻辑性和人物的情感发展。
这使得观众在观看他的电影时,更多地关注于特效和场面,而难以真正沉浸在故事中。
在《2012》中,艾默里奇再次展现了他在制作特效方面的才华。
电影中的灾难场面非常壮观,从地震、海啸到火山爆发,每一个场景都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
然而,这些灾难场面的堆砌并没有让我感到更加震撼,反而让我觉得有些过于夸张和虚假。
电影中的人物在面对灾难时的反应也显得过于程序化,缺乏真实感。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那些能够深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的电影,而不是仅仅依靠特效来吸引观众。
除了导演手艺,电影的主题和内容也是我关注的重点。
《2012》的主题是关于世界末日和人类的求生。
电影中描绘了一场全球性的灾难,人类面临着灭顶之灾。
然而,电影并没有深入探讨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真正选择和内心挣扎,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一些个人的求生故事上。
这种个人主义的叙事方式让我觉得有些单薄,无法真正触动我的内心。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在灾难中的求生经历。
他们经历了种种困难和危险,最终成功地登上了一艘诺亚方舟,得以生存下来。
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叙事方式在好莱坞电影中并不罕见,但在这样一部关于世界末日的电影中,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关于人类集体力量的展现。
关于电影《2012》的意识形态分析_文本分析论文导读::电影《2012》是2009年美国好莱坞推出的科幻灾难片。
更是一次美国意识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的强力宣示。
论文关键词:电影,意识形态,文本分析一、引言电影《2012》是2009年美国好莱坞推出的科幻灾难片,在2009年末陆续在全球各地搬上银幕。
本片的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曾执导过《独立日》、《史前一万年》等科幻巨作。
该片在中国大陆上映连续四周蝉联票房冠军,累计票房高达4.5亿。
看《2012》不得不感慨好莱坞超级震撼的场面引人入胜之处,让人心潮起伏,惊心动魄。
从表层看,好莱坞电影善于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用流畅的叙事和精美的画面制造一个个影像奇观,让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然而,我们必须指出,在好莱坞电影强烈的观影快感和诱人的视觉奇观背后,不仅完美地体现了好莱坞的特技和美国精神的结合,更是一次美国意识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的强力宣示。
二、《2012》的意识形态分析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指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是被统治阶级实现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之中的”。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包括宗教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各种教会系统);教育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各种公立的、私立的学校的系统);家庭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法律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政治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政治制度,包括不同的政党);工会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通讯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出版社、无线电、电视等);文化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文学、艺术、体育运动等)。
电影作为通讯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之一,必然也渗透了统治意识形态。
作为一部灾难片,一部充满了好莱坞意识形态的电影,《2012》中的意识形态究竟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2012》讲述的是在2012年世界末日来临之际,人类是如何面对灾难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精神。
导演通过一个美国平凡家庭的视角文本分析,歌颂了人类在灾难面前表现的顽强生命力,以及爱情、亲情和友情的美好与珍贵,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美国观众对于美利坚的热爱。
电影2012观后感电影《2012》观后感电影《2012》是一部2009年上映的好莱坞大片,由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约翰·库萨克、阿曼达·皮特和乔丹·海尔主演。
这部电影以灾难为主题,讲述了一场全球性的末日浩劫,深深触动了我。
下面我将就电影的情节、特效以及影片给我带来的思考进行阐述。
首先,电影《2012》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我。
影片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遭遇,给观众呈现了一个世界末日的场景。
面对毁灭,主人公们为了生存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艰难的抉择。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种种危险和挑战,真实地描绘了当人类面对巨大的灾难时,所表现出的各种情感和行为。
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希望、勇气、亲情和友情等多种情感的交汇与碰撞,引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
其次,该片出色的特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2》通过精细的特效将灾难场景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从地震、海啸到火山爆发,每一场灾难都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特效的逼真度和场面的震撼程度让我着实惊叹。
无论是摩天大楼倒塌的场景还是高速公路裂开的恐怖画面,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特效的精良制作加上电影配乐的合理运用,为观众创造了一种紧张刺激的氛围。
最后,电影《2012》引发了我对未来和人类的思考。
虽然整个电影基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它也向我们展示了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灾难。
这让我想到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力和脆弱。
电影中人们的团结与互助让我感到温暖,但也让我思考,当真正的末日降临时,人们能否保持团结互助的精神?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准备去应对灾难呢?这些问题令我深思。
总的来说,《2012》是一部情节引人入胜、特效精良、引发思考的电影。
它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灾难片,更是通过对人性与团结互助的描绘,让观众反思人类在面临巨大灾难时的选择与自救能力。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发了我对未来和人类的思考。
通过观看《2012》,我更加明白了珍惜生活,重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人类面对未知时需要团结一心,共同面对挑战。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引言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同时也代表了一种国家的文化价值观。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电影《2012》——关于《电影批评》第六章的读书报告关键词:电影、意识形态、政治、道德观念正文:《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于2009年11月13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故事发生在2012年12月,一家人正在度假。
没想到根据玛雅预言,2012年的12月21日,正是世界末日,玛雅人的日历也到那天为止,再没有下一页。
电影讲述了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灾难面前,尽现人间百态。
本文旨在以电影《2012》为文本,对《电影批评》一书中的意识形态批判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实践。
一、影片中引起我关注的,主要是其中出现的对不同国家形象的刻画。
在影片中,世界灾难面前,各国达成史无前例的合作行动,于是各个国家以不同的侧面很自然地出现在银幕上,如果不多想地看下来,可能会觉得各个国家的出现和形象都很自然,而若稍微多加考虑则会发现其中的端倪。
首先,美国的形象总是很正面:民主、充满人文关怀且在国际最强势最有号召力(或者不妨说在影片中唯一体现出具有国际号召力的国家)。
我们来逐一列举关于美国的形象刻画。
一方面,是关于美国的民主开放、充满人文关怀形象的表现:1、第二次八国首脑会议,美国总统是最后一个到场,而且当时各领导人七嘴八舌如小学生,美国总统直接起身(大家立刻安静),然后一句话把大家统领起来,话的末尾都带着回声,形象真是高大伟岸有魄力。
2、当华盛顿面临毁灭,空军一号快要起飞时,总统先是劝科学家先生上飞机:“A young scientist is gonna be worth 20 old politicians. ”多么直白却充满力量打动人心的台词,多么有智慧有勇气的总统先生;然后决定自己留下来,要“tell the truth to people”,要和同胞一起度过最后的时刻。
3、在空军一号起飞后,已经注定活不了多久的总统先生,还被分给了不少的镜头:一是电视机前的直播演说,其亲切如叙家常让人不禁想到罗斯福的“炉边谈话”,而且所讲的台词也是直白而感人;二是经过地震但人还没死的时候,白宫里一片狼藉,总统先生灰头土脸却双目有神,脸上写满真切的悲伤与坚定,在伤员和工作人员中走过,帮帮这个问问那个,极尽了“亲民”和人文关怀。
论电影《2012》的美国文化价值观【摘要】电影《2012》是一部关于末日灾难的电影,体现了美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影片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主人公们在灾难面前展现出勇敢和拯救他人的精神。
美国文化中对科技和创新的推崇也在电影中得到体现,科学家们不断寻找解决灾难的办法。
影片还强调了家庭及人际关系的重视,主人公们在危机中紧紧相拥,体现出了家庭团结的重要性。
电影也塑造了美国民族精神,展现出了美国人的自信和坚韧。
通过观赏电影《2012》,可以更深入了解美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了解美国人在面临灾难时的表现,以及他们对科技、家庭和民族精神的态度。
【关键词】电影《2012》,美国文化,价值观,个人英雄主义,科技,创新,家庭,人际关系,民族精神,反映,核心价值观,美国文化理解1. 引言1.1 介绍电影《2012》电影《2012》是一部改编自美国作家、编剧Roland Emmerich的作品,于2009年上映的灾难片。
在影片中,导演以华丽的特效和紧张刺激的剧情,展现出了一场全球性的末日灾难,描绘了地球末日前夕人类的种种故事。
影片中的场面宏大、气势恢宏,通过引人入胜的视觉效果和紧张的节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2012》在美国取得了相当不俗的票房成绩,也受到了诸多美国观众的喜爱。
影片在展现灾难背景的也揭示了许多美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如个人英雄主义、对科技和创新的推崇、家庭及人际关系的重视等。
通过对这些价值观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美国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2012》中体现的美国价值观,以及它对美国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1.2 探讨美国文化对电影的影响美国文化对电影的影响在于强调个人英雄主义。
在《2012》中,主人公们面对末日灾难时展现出的勇气和拯救精神,体现了美国人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追求和崇尚。
这种价值观在美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在电影中得到了体现。
美国文化对电影的影响体现在对科技和创新的推崇。
从电影《2012》看美国传统价值观及文化从电影《2012》看美国传统价值观及文化 [关键词] 《2012》美国梦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基督教文化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电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电影不仅成为人们娱乐的一种方式,也同时成为传播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或政治观点的工具,从而对社会的精神结构产生影响。
随着好莱坞电影的传播,美国的文化及价值观念也渗透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灾难片《2012》的高投资、高票房、恢弘的场面以及娱乐性无不吸引着世人的关注。
但电影也处处反映了美国主流价值观及文化,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要客观地看待电影所折射出的美国文化。
一、典型的美国梦所谓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是一种相信在美国只要经过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成功,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尽管有些人批评美国梦过度强调了物质财富在衡量胜利和快乐上所扮演的角色,但许多美国人认为,这种获致成功的机会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找不到的。
因为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在美国公民拥有的经济自由相当多,政府扮演的角色却有限,这使得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极大,任何人都有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迈向成功。
在这里,所有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在此基础上,人是否成功就看你自己是否抓住了机会,或有没有能力去抓住机会。
影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身上都体现出了典型的美国梦:一个是小说家杰克森,一个是印度科学家阿德里安。
从某种意义上说,杰克森是个失败的小人物:一个仅有四百多本销售量小说的作家;家庭危机严重,与带着两个孩子的妻子分居,并且妻子身边还有位展开强烈追求的男性朋友。
这种遭遇使杰克森的生活陷入一团糟。
尽管妻子不支持,但杰克森并未放弃自己的写作,对他来说这是他的理想。
杰克森的书得到了科学家阿德里安的赏识,杰克森与阿德里安结识,为后来二人共同努力拯救美国人民打下基础。
杰克森在带着孩子郊游的时候偶然得知地球将毁灭的消息,于是展开了营救自己妻子和孩子的努力。
作者: 都春艳[1]
作者机构: [1]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浙江东阳,322118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77-7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 电影艺术;《2012》;思想价值观念;个人主义;美国群众
摘要:作为一部商业大片,电影《2012》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电影作品以其雄伟逼真的视听效果吸引了全世界数以万计的观众们观看,通过仔细品味,可以看出《2012》不只是为我们讲述了人类遭遇灾难的科幻故事,通过人物形象可以展现出美国群众思想价值观念中的个人主义与自我依靠.本文通过对电影分析,让我们不但能够深入地理解美国人思想价值中的个人主义,也能够让研究学者们认识到影视作品对于价值观念的重要宣传意义.。
文化视角下对电影《2012》的深层次解读
黄河
【期刊名称】《电影文学》
【年(卷),期】2014(000)010
【摘要】《2012》作为好莱坞打造推出的一部新电影,其中恢弘壮大的场面和逼真的效果吸引了大量的电影观众。
美国大片是美国现实社会和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涵了深刻的美国社会文化和传统思想价值观念,所以电影《2012》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灾难性题材的电影作品,电影中的场景布置和人物形
象之中更多传递出了美国人们心中的坚定信念和信仰文化。
本文将以电影《2012》为基本的载体,通过对电影故事基本内容的分析,对电影中所反映出来的美国社会文化进行解读,加深对这部电影思想主题的了解。
【总页数】2页(P120-121)
【作者】黄河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历史文化视角下的电影《飞越疯人院》解读 [J], 刘景
2.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视角下电影《喜福会》中文化冲突的解读 [J], 谢玖兰;盛洁
3.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视角下电影《喜福会》中文化冲突的解读 [J], 谢玖兰;盛洁
4.文化消费视角下国产动画电影的意义解读 [J], 孙文杰;蒋旭峰
5.跨文化冲突视角下的法国电影《岳父岳母真难当》解读 [J], 朱勇;成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