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课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第二课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第二课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第二课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第二课公民政治参与的

途径和方式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第二课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有四种: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

监督。

民主选举

定义优点局限性

运用范围

一、方式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的每个公民都有机会选择自选民较多,分布较广,

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

方式己心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影响选举进程,成本高,

间接选举选由选民选出自己运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选民不能直接表达自己

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

的代表,再由他们的情况,可以节约资源意志,选民的热情受影响

乡及乡以上的各级地方

代表选民选举

政府的领导人。

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选民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应选名额相等的合理性的选择

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多形成竞争,为选民行使选如果不加以有效防范,容人大代

于应选名额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

有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民等情况

二、决定因素国家性质直接选举

社会经济制度我国采取的设施是相结合

物质生活水平

选民的文化水平间接选举

三、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意义:(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怎么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

体现

怎么做(1)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2)要了解候选人的能力和表现

(3)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民主决策

内容方式

意义

一、方式(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项决策机关反映电话、信函、传真、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是决策

意见,提出建议电子邮件、新闻媒体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

前提

(2)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

握的知识,相关信息论证会,座谈会自己掌握的专业知

识,相关集中学着的智

等,对专业性、技术信息等慧,有

行分析论证

学性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

利益的有利于增强

制度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决策的知情权,是公

民参与决策的透明

公示,公民在了解有民主决策的前提

和基础度和公民参与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

建议

(4)社会听证制度听证会

听证于民是为

决策利民

二、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1)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

化的重要环节。

(2) A、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科学性。

B、有利于决策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A、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B、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的信心,增强公民的社

会责任感。

民主管理

一、形式村民自治 1、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定义:是村民资质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

自治组织。

2、管理途径:选举: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

础,也是村民参加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决策: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是,都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

则讨论决定。

管理: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来规范自己······

监督:广大村民创造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保证

村民能够切实监督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和村干部行为

城市居民自治 1、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定义: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

性的组织。

作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管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节居民纠

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的意

见,要求和建议

2、管理途径: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

决策:凡涉及村民自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管理: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汇报工作。

监督:居民委员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各项工作居民监督。

3、意义:积极地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地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二、发展基层民主管理的意义(1)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

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三、青年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可以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实践中

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的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践本领。

民主监督

一、原因人民的地位: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体)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广泛性:监督权

真实性

二、定义主体:公民

对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内容:又提供批评建议的权利,有向国家机关提供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三、合理的渠道一、信访举报制度定义: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者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自己的意识,提出批评建议。

意义:(1)是我们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控告、申诉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

之一。

(2)是我们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

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定义: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需要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

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原因:人大代表是人民自己选举出来的,他们代表人民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的管理,这

好比一条纽带,一头连着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广大

人民群众。

意义:能够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得到切实的保障。

三、舆论监督制度定义: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

特点: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

四、监督听证会

五、民主评议会

六、网上评议政府

四、意义(1)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

(2)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有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五、怎么做一方面:为了国家的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1)是否坚持法律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区别:(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民主决策(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有序和无序的政治参与(1)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民主管理如何确保有序的政治参与:(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正确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民主监督意义:能否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享受民主生活,·····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案

第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案 第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案 生活情景链接 苍南县灵溪镇张家山村去年换届选举中出了怪事,一个有经济问题、且受到党纪处分的人当选“村长”。据了解,这个当选的村委会主任张某在XX年至XX年任村支书期间,非法出卖宅基地200多处,村里400多万元支出多项不清。村里群众上访过百次后,张某被免去支书职务,并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但这样一个人,为何能获得过半选票? 村民张约汉说,选举开始之前,张某和一些代理人就四处活动,给群众送烟、送洗衣粉和糖果,还许下多批宅基地等好处,从而拉走了很多选票。村民郭军良说,“张某送给我一包‘中华’,我家两张选票都投给了他。” 上述材料中村民卖掉“选举权”导致了严重后果给我们哪些启示? 【名师说要点】(教师用书独有栏目) 本由引言和四框内容构成。引言是本的导入,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第一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全方位、

多层次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一是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国家权力,把国家的、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二是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三是实行基层直接民主、群众自治,群众自己的事情由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本单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以通过积极地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政治生活现象。 第一时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学习目标导航】 内容目标 提示与建议 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针对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竞选的规则,评价、比较、权衡其利弊。 2组织堂即兴演讲:让学生以“假如我是候选人”或“我这一票投给谁”为题,发表各自的见解。 【前自主预习】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第三节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姓名:_______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公民享有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2、能力目标: 初具依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政治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学习过程: 一、快速阅读课本,掌握知识框架 依→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指什么? 法 参→我国公民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 与 1、 2、 3、 政→我国公民怎样正确行使建议、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治 1、 2、 3、 生→国家安全包括哪些内容? 活 →作为公民,应怎样履行保守国家秘密、保守国家安全的义务? 二、进入情境,完成相关习题 情景1、(见教材P82小毅事例并回答问题) 第一、小毅在行使什么权利?我们每一个都有这个权利吗? 第二、选举权属于哪种公民权?行使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

行使_____ 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属于公民的________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行使选举权需要的条件: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②年满18周岁;③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1)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我们在座的各位不符合上述三个条件,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哪我们怎样行使我们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我们可以行使哪些其他政治权利? 情景2、孙志刚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该事件给我们的启示:A、权力需要监督和制约;B、每个公民都要承担监督的责任;C、每个公民都要关注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D、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 (2)公民政治权利的特点——广泛性 (3)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有:建议权、_______、平等权、政治自由权、选举权和________等 ①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 ②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 ③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④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4)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 渠道1:可向_______________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提建议; 渠道2:通过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等媒体进行监督 渠道3:向有关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打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5)自觉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意义 有利于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利,尽到对国家的责任 (见教材P83:阅读下列材料,并指出其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

18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公民意识”

18真题研究:全国卷选择题命题语言分析——“公民意识” 一、“公民意识”的概念分析 郑杭生在《从政治学、社会学视角看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一文中,提出公民意识主要指公民对其国家主人身份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 减宏在《公民意识的蕴涵及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中则分别从民主与法治制度、自由与平等权利、公平与正义价值三个角度出发,指出公民意识教育应是作为国家主人的主体意识教育、宪法意识与权利义务相统一意识的教育以及公共意识与规则意识的教育。 张宜海在《公民意识的基本内涵、培养思路及途径》一文中指出:“公民意识包括四个最基本的方面:公民身份意识、公民权利意识、公民义务意识和公民参与意识”。 综上,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存在形式,其实质是强调一个人在社会、国家中所处的地位及个人对自己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自我认识。主要体现在: 1、参与意识。公民的参与意识,主要是指公民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成员,具有积极参与(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公共权力运行的主人意识,实质上也是一种践行权利的意识,在参与中,公民才能切身体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逐渐形成理性的参与意识。 2、监督意识。公民的监督意识正是权利制约权力机制的思想保障,国家权力受到人民的监督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所在。 3、责任意识。公民责任是指公民履行与自己的公民身份相适应的,公民在遇到有关国家政治和社会利益的问题时,必须自觉维护公共利益,而克服个别自我或本集团的利益与人际关系。(纳税) 4.法律意识——规则意识。由于每个人都拥有独立的意志,所以在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公民还必须有规则意识,即依据明确的规则来协调各种相冲突的意志和行为,而不是由某个个人或某个利益集团决定"这些规则都是公民共同合意的结果,或是通过国家予以确认,或者是通过习俗加以强化" 古希腊最早提出实施公民教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师徒三人尽管对于公民教育的看法各有侧重,但是都表达了古典共和主义公民教育的内涵:公民个体德性的成全与成就只有在城邦事务之中才能得以实现。公民教育就是要促使公民个体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2公民的政治生活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公民的政治生活》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 (2)识记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义务的内容。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的内容,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 (2)引导学生处理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权利观、义务观,能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难点: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 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 3、教法:复习导入法、事例讲述、设问法以及讲授法。 三、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在前边《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一节中,我们重点学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国家的含义、性质、根本属性以及我国的国家性质与本质。 第二,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第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涵 现在我们着重来回忆一下第二个方面的相关内容,至于第一个方面的内容和第三个方面的内容大家课后去复习,现在老师来提问个问题: 我国的人民民主是如何表现它所具有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 教师总结: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主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等。其二,民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主要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通过以上问题的复习呢,我们对我国的人民民主有了更深的记忆

思想品德:6.3《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设计4(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 2.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能力目标:培养依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确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青少年的政治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行使政治权利 2、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 三、教学方法 本课运用了直观演示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提供素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现象或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理解;课堂讨论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澄清模糊认识;以期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并运用于实际生活。 四、教学技术与手段 注重多媒体课件与学生资源的有效结合,既发挥多媒体呈现信息丰富、创设情境生动和再现真实生活的优势,又通过利用学生资源,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完成知、情、意、行的教育。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究主题 我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美国总统竞选。同学们关心时事的同学都知道,新的总统叫------奥巴马。这期间不仅两位候选人忙的不可开交,美国民众也是权倾参与彼此支持自己的候选人。美国人参与政治生活热情可见一斑。 美国和我国政治制度不同但是我国公民同样应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权利和义务)板书 二新课新授、知识探究。 1、什么是“政治权利”。

学生:(齐读)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温故知新 教师:提到“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同学们会想到什么人? 学生:人大代表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懂得:不可能每个公民都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但人民可以通过选举的形式,挑选自己满意和信赖的代表,让他们代表自己行使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板书)就是政治权利的一种 我们在座的同学是否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呢? 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注意: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国公民,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教师:既然如此,我们中学生还能参与政治生活吗? 教师:因为我们的年龄不够,还不能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但我们可以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其他政治权利。 公民的政治权利还有那些呢?(小组共同探究学习) 学生讨论后回答:监督权、批评、建议权。控告申诉检举权。(板书) 身为国家小主人,我们关心国家和社区的事情,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可以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这是政治权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3、正确行使监督权的渠道 畅所欲言 教师:先播放falsh动画《水污染》提问小松鼠最后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你看完后有何感想?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人们较关注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问题等社会问题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砖井镇中学“136”模式导学稿 年级:九(上)科目:思想品德执笔人:周向娥执教人:周向娥 上课时间:备课组长签字:包科领导签字:总第20课时 一、课题:6.3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二、学习目标: 1、学会:知道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和行使的渠道;知道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培养学生依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2、会学: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乐学: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明确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我们爱护祖国的表现。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行使政治权利的表现;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 难点:公民应该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四、教具学具准备: 五、教学过程: 【解读目标】 【预习反馈】 预习案 1、预习方法: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勾画出知识点,完成预习案。 2、预习内容:P84-P88内容。 3、预习题目: (1)公民政治权利的含义是什么? (2)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有哪些? (3)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 (4)公民应当怎样正确行使监督权利? (5)什么是国家安全?(含义) (6)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重要性) (7)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4、预习困惑: 探究案 探究一(2013 昭通中考) 材料一2013年3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 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建设法治政府,各项工作都要依法行政;对不符合科学发展、有碍社会公正的法规政策和规则要进行清理。 材料二某市政府、市委召开机关作风建设大会,通报了市机关“万人评议”的结果。在回收的10312 份评议表中,尽管满意率达99.3%,但群众也提出了6948条批评意见和建议。 (1)材料一说明我国实施怎样的治国方略? (2)在“万人评议”活动中,公民行使了什么政治权利?作为国家主人,你准备怎样来行使上述权利? 探究二“12345,有事找政府。”市长公开电话是某市政府近年来为是么办实事之一。电话开通 后,该市广大市民踊跃参与,充分行使了公民的批评、建议权。截至2014年3月,仅市长公开电话

公民意识公民思想公民精神

公民意识公民思想公民精神和法治社会 马得清 没有公民意识,就不会有公民思想;没有公民思想,就不会有公民精神;没有公民精神,法治社会又从哪里来?没有法治社会,特权靠啥清除?特权难以清除,社会公平靠啥维护?特权阶层横行,社会公正靠啥保障?公民意识普遍觉醒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 培养公民意识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客观需要。一个普遍缺乏公民意识的社会是很难走向法治化的。一个社会有了普遍觉醒的公民意识,这个社会的公共精神才会普遍凸显出来,公平、公正的社会正能量才能得以以常态化的方式释放出来,社会活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社会公平和公正屡遭破坏等社会不良现象才能得到有效监督和制约。 当一个社会的公民意识走向自觉的时候,社会公共意识和精神就会成为推进法治社会走向更加文明的宝贵资源,民主与法治社会的塑造就会水到渠成。 与此同时,公民意识的普遍觉醒会极大地促进把所有权力装进法律和制度的笼子的进程,一切有违法治精神的特权意识、特权思想和公权私用的贪腐行为就会逐渐消失,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那一天就会到来。 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培养公民意识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项教育任务,因为法治社会的建设不能没有公民意识做基础。结合学校教育来说,培养公民意识是学校必须承担的任务。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公民意识作为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是基础教育必须担当的责任和义务。从学校教育角度看,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不单单是思想政治课程的任务。如果简单地把公民意识教育归入思想政治课程,那么这样的认识局限会导致其他课程教育忽视公民意识教育,从而削弱学校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效果。 公民意识教育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公民,而不是要通过专门的课程培养少数精英,因此公民教育是通识教育,应该渗透进学校的各项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通过良好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合格的公民,而让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这应该是教育通识。因此,我认为,公民意识教育应该渗透进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而不应该局限于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 首先,让思想政治课程承担对学生公民意识进行教育的任务是必须的,理由有二。一是公民意识教育属于公民教育的范畴;二是我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课程中本身就有“公民”教育内容。例如,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就涉及到了公民的资格、公民的平等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公民对国家社会家庭的基本义务等内容。这些教育内容的安排,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积极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做负责人的公民。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要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里有更多的更深层次的公民教育内容,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从公民角度形成国家意识、主体意识、法治意识、公德意识和生态意识等多方面的公民意识。这样的课程安排,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地全面地认识公民的内涵,有助于提高他们如何做公民的认识水平和行动能力。可以说,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理想阵地。 1

公民意识

解读“十七大”报告亮点之二——公民意识的觉醒法治社会的力量 【作者】:黄蕾【来源】:基础部【浏览次数】:1703 【添加日期】:2008-1-3 10:48:56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十七大报告中的这一重要论述,引起全国人民的普遍关注。此次召开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公民意识”,昭显了新一代领导人的创新与活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包括了许多方面,但一个核心问题是人的现代化。它的标志就是人民成为公民并具有公民意识。 所谓公民意识,指的是公民在民主政体的国家中对自己与其他社会成员在政治上处于平等关系的政治主体意识或政治角色的意识,而非顺从者或旁观者的奴隶或臣民意识。公民意识的作用在于指导和规范公民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履行自己的义务,自觉参政议政,自觉监督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及其人大代表和公职人员是否正确行使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 西方国家的公民们基于其文化里所特有的幽暗意识,内心充满了对权利的渴望与追求。文艺复兴中,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伟大的思想家们极力倡导“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思想,这些思想直接引发了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这些代表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宪政理念被写入了宪法。 与西方各发达国家所不同的是,中国的公民意识在宪法中得以体现并不具有内发性。中国民众的思想受制于两千多年的儒教思想。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造就了国人根深蒂固的臣民意识,权力至上、权力崇拜以及无奈的清官情节、圣人掌权的心理等。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臣民”思想,面对权利无动于衷和面对权力的贪婪与顶礼膜拜构成了中国人(至少是近代以前的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很鲜明的就是“老百姓”这个称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和听到,和它相近的名词,

(no.1)2013学年高一政治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第2讲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知识清单 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1 2 被选举人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 3、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①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选举方式。 ②选举方式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③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人大代表的选举→县及县以下:直接;县以上:间接。(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差额选举)▲乡及乡以上各级政府的领导人员→间接。 ▲居委会、村委会→直接。 (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行使好选举权利的重要性 ①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 ②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2、如何才能行使好选举权利 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一)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在我国,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以及重大事项社会听政制度等方式参与民主决策。 △①公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间接);②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重要提示】公民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二)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是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①有助于决策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政治责任感。 三、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一)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1、发展基层民主的必要性 发展基层民主,是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2、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3、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城市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推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属于基层政权建设(×);▲推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属于基层民主建设(√)。 ▲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我国的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二)共建祥和文明社区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重大意义: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四、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一)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 1、公民监督权的内容:公民有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公民有权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和诉讼;公民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指控、告发或者揭发、举报。 2、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渠道: ①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自己的监督权。这是公民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我们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 ②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能够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得以真正地落实,得到切实的保障。 ③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舆论监督以其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④监督听政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 (二)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1、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实施民主监督的要求: ①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②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五、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中考思想品德时政热点专题八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专题八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热点聚焦】 材料一:2012年8月14日上午9时,荆州电视台演播大厅,湖北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民政厅、省林业厅5名厅级官员走进直播间.开始了“落实责任,强农叠栏整狸阅邈堇旦盟间.开始了“落实责任,强农惠农”电视问政节目的首次电视网络广播同步直播。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侯长安亲临现场观摩指导。据了解,此类省级电视问政在全国尚属首例。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材料三:2012年,网络舆论场拥有5亿多网民.其中微博用户达到了3亿。在这一年中,网络愈加成为正能量的聚集地,网络也成为反腐的新力量。 【设问角度提示】 1.政府开展“电视问政”、网民通过“网络反腐”说明了什么? 答:我国政治文明在不断进步;网络成为倾听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国家保障公民更好地行使监督权;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倾听民意,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2.“电视问政”“网络反腐”内容多种多样,包罗万象。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反映。诸如。房价过高、整治腐败等等。这反映了什么? 答:反映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反映了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反映了人们遵守法律,追求公平正义。 3.开展“电视问政”“网络反腐”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有利于更多的公民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有利于加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推进我国的民主法制进程;有利于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4.“电视问政”“网络反腐”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要采用正当的方式与非正义行为做斗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公平;中国公众通过网络行使监督权的意识日渐增强;政府部门对民众簇舆论的重视与尊重。 【热点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有( ) 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②我国的大小事务可以由人民群众直接作出决定③广大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更具有活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右边漫画说明( )

高中政治教学贯穿公民意识教育

高中政治教学贯穿公民意识教育 :高中新课改已然实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还有很多政治老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还是一味 强调分数之上的原则,而把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放在一边,置若罔闻。笔者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思索和研究,认为在高中政治课堂非常有必要加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而且这和提高学生成绩教学目标并不冲突。并且提出可行性的教育方法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公民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3-9795(2012)08(c)-0204-01高中政治思想教育新课标明确要求,要把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然而,许多高中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把抓分数、提成绩作为教学的第一要务,忽视甚至忽略了对学生的公民意识的教育, 他们认为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学习课本知识、提高学习成绩是两码事,是冲突的。那么,高中政治课堂上有没有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教育的必要性?公民意识的教育和高中政治课学习是否冲突?带着 这些问题和矛盾,笔者对什么是公民意识、是否有必要在高中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公民意识教育与培养、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 1 对公民意识的解读 所谓公民意识,其实就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

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的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公民意识也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与进步的标志,公民意识的强弱有无,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水平的高低。 2 公民意识教育势在必行 2.1 全新的高中政治课标准取代旧的标准凸显了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视 旧的政治课本的逻辑体系相对来说是比较强的,课本分为政治常识、哲学常识和经济常识。全书基本上都是一些政治、经济、哲学理论。老师在教的过程中难免会照本宣科,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也没有参与感、使命感。教与学之间缺乏必要的的沟通与互动,难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感、使命感和权利与义务的观念,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作为将来社会中坚力量要必须具备的公民意识了。 新的高中政治课标准实行以后,课程改变的旧课本的模块划分和课本标题的命名。由“××常识”改成了“××生活”,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由此可见,我们

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同名13314)

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同名13314)

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 【摘要】公民教育实质是公民意识的培养教育,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时代要求公民教育在认识上走出误区;大学生公民精神的培育要关注时代的要求和特征;应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对大学生开展公民意识教育。 【关键词】时代视野;大学生;公民精神;培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第一次提出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问题,这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努力,大学生公民精神的培育对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 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公民教育的内涵及其价值意义 公民通常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所谓公民意识,指的是一种理性的自我意识,意识到与他人、

法律、政治教育,也包括道德教育,而德育是伦理道德教育。也就是说,公民教育内涵比思想道德教育广,但缺少道德教育也不是完整的。真正的公民教育。 三是,公民教育不能狭义地等同于公德教育。公民教育包括公德教育,但公德只是对公民在公共道德上的一种要求,用于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公民教育决不仅为此。公德教育只有个人与公共性关系的面向,而公民教育除了公民与单位、组织、政府、国家、社会等公共性关系的面向及公共生活外,还包括了对其他个体、家庭等私人生活的面向。”所以公德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民教育所涵盖的内容显然远远不止公德教育。 四是,进行公民教育时,要把义务意识教育与权利意识教育相结合。不少人往往把公民意识看作是(或主要是)公民的义务意识,而把公民的权利意识看作是次要的、从属的内容。传统的公民道德教育,比较着力于强调公民的义务,忽略了公民权利意识的培植,这种倾向不利于公民道德的建设。要培养出健全自律的公民,就必须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案 南京市六合区实验中学王永强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 (3)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2、理解目标: (1)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 (2)理解民主选举的意义 (3)学生通过讨论,明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于民主和公民的意义。 3、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理解民主程度和民主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珍惜得来不易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认真投出自己得一票选出人民满意得当家人,努力提高自己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民主程度和民主性质之间的关系。 2、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之间的区别和利弊。 三、教学过程: 温故而知新: 在我国。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这意味着() A、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B、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 C、每一位公民在法律上都有一样的权利和义务。 D、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 通过选择题,重温上节课重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在这么多的政治自由和权利中,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公民意识的制约,公民的选举权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现在让我们重温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二)讲授新课 1、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 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幻灯片“蛇口民主选举的第一枪”,形象的把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表述为“干部选干部——人民选干部”。并注重引出制约我国民主选举方式的原因。(教师教授) 2、民主选举方式的选择

2021年九年级政治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九年级政治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对依法治国、宪法、公民的建议权和监督权等方面了解的请况。 2.了解学生在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方面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原因。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音像资料和多 媒体教学用具,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穿插使用。 3.学生查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公民的政治权利规定,了解公民应怎样行使政治权利。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二)能力目标 1. 提高对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及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的认识。 2. 自觉履行公民的政治任务,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 3. 依法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2.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教学重点、难点 1.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内容;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 2.公民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探究式与讲授法教学 教学媒体 多媒体 内容结构分析: 本课内容是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维护国家安全”两部分构成。着重要让学生知道公民享有建议权、监督权,依法行使建议却、监督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义务,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本课许多内容与我们同学们离的很近,现实意义十分明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导入:复习“人民怎样当家作主”(课本P.74页第一自然段)引出“人民代表的重要地位”

公民意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20210127152400)

公民意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政治论文 公民意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王锦飞 摘要:在各学科中,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向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应做到以下几点:要提升广大中学政治教师自身的公民意识素养; 要明确政治课教学公民意识教育的重点内容;要讲求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要把公民意识教育融入政治课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思根政治课公民意识教育政治教师 作者简介:王锦飞,男,南通大学附属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目前,学生公民意识淡薄是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可归结为应试教育的负面消极影响、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式微以及西方不良思想渗透等诸多因素。但毋庸置疑的是,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其包括公民意识在内的各方面素养的高下, 与学校教育本身有看最为直接的关联。学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要载体,因此, 加强对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各学科中, 思想政治学科无疑是向学生进行系统公民意识教育的_门主要课程”换言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 —、提升广大中学政治教师自身的公民意识素养 孑L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十分强调为人师表,育人者必先受教育。就公民意识教育而言,只有教师自身的公民意识素养达到一定的水准,才能有效地对学生实施公民意识教育。就目前的中学政治教师而言,其自身的公民素养究竟如何?情况恐旧并不乐观。究其原因, —是因为目前的

教师一般都是从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走出来的,在其接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公民意识教育比较匮乏,这就造成了教师自身公民素养方面的先天不足;二是因为他们工作以后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沿袭应试教育模式,对于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基本上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应试教育的极端功利化使得教师失去了弥补自身公民教育先天不足的可能性;三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也使得部分教师受到侵蚀,他们中有的师德失范,公民素养低下。因此,提升广大中学政治教师的公民意识素养是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首要前提。 要有计划地对广大中学政治教师进行公民素养的专项培训。目前针对包括政治教师在内的教师业务培训,从国家级层面有所谓国培计划,再到各个地方层面的培训项目等等,旦往往共性的东西比较多,与应试相关的内容占多数。比如有的地区年年都搞所谓的暑期研修培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搞得似乎也风生水起,但真正针对提高教师自身公民素养方面的培训内容却几乎没有。所以,有关部门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不能只看眼于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更应在教师的师德修养、公民素养等方面花大气力,对中学政治教师而言,对他们进行公民素养方面的专项培训就是当务之急。 政治教师自身要有不断提升自己公民意识素养的紧迫感。政治教师不同于学校的其他一般教师,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对学生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在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政治教师思想境界的高下对所教学生的影响力往往要比其它学科教师要大,因此政治教师的一言一行所反映出来的公民素养对学生起看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尤其当政治教师还兼任班主任的时候,可以说其影响力十分巨大。因此,政治教师要在自己的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必须要

1.2政治权利和义务教案

1.2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教学重点 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进行新课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教师活动:展示一系列图片,指导学生分析哪些是权利哪些是义务? (1)、含义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就是公民被选举

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

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 (2006-07-19 10:14:49) 转载▼ 分类:随笔 近来,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呼唤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显然要培养现代公民意识。这事意义重大。李慎之先生甚至这样说过:“千差距、万差距,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修改宪法与公民教育》,见《改革》1999年第三期) 那么,这“公民意识”是什么?或者说,培养什么样的公民意识?读过一些报刊上的文章之后,感觉似乎公民意识的内涵就是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等等。当然,也有人强调大问题,如爱党爱国,遵纪守法,无私奉献……有一句话好像已成共识:“中国人的素质太低!”那么,低在哪里?回答又似乎就是随地吐痰、乱扔果皮,满嘴脏话等等。这些都不错,在公共场所的不文明举止,虽然不是大事,却直接暴露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甚至使一切对五千年文明的夸耀都成为一种讽刺。几年之后,北京就要举办奥运会了,为了不给世界留下一个未开化民族的形象,就是临时抱佛脚,也一定要把中国——至少是首善之区北京弄出个文明样子,因此,提高公民起码的道德修养就成了公民教育的当务之急。 这一切很有必要,但认真一想,却并非公民意识的根本。公民意识的核心何在?根据国内流行的辞书解释,公民就是“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现代汉语辞典》,商务印书馆,1996)也就是说,公民不是一个自足的概念,无法孤立存在,而是需要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中确立。这也许是人的一种宿命:无法拒绝一切社会组织而孤立地生存,而是必然要生活于各种关系组成的群体环境之中。因此,人就必须面对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等一系列关系。公民,意味着一个人在与他所属国家关系中的一种身份。因此,谈到公民意识的培养,更重要的应该是懂得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政府,什么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懂得个人在这种关系中的地位和应有的权利。 恰恰是在这个方面,我们历史悠久的本土传统没有提供什么资源。 何谓“公民”?我们历史悠久的本土传统没有提供什么资源。我们有的是“臣民”,“子民”,“顺民”,几千年的传统根深蒂固;我们也不乏“暴民”传统,一代又一代后继有人;却唯独没有“公民”。正如顾准在他的研究中所发现的:“‘公民’、‘公民权’等等,不见于我国古代,也不见于埃及、两河流域等早于古希腊或与古希腊同时的‘东方’各帝国。”(《顾准文集》,P74,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专制主义统治下形成的传统观念能够轻易地制造一代又一代卑微的“草民”和逆来顺受的“顺民”;专制统治本身也可以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揭竿而起的“暴民”,却不能培育出“公民”,更无法培养出现代公民。那些口口声声“吾皇圣明,奴才该死”的“臣民”显然不是现代公民。那些动不动以“杀富济贫”相号召而满脑子都是“彼可取而代也”的“暴民”显然也不是现代公民。 现代公民应该能够走出专制主义造就的“顺民”与“暴民”的传统笼罩。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就应该有助于从“臣民”、“暴民”走向“公民”。从“臣民”、“暴民”到“公民”,关键就在于公民权利意识的确立。 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就是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不可侵犯的权利。现代公民意识的核心就是这种权利意识。懂得什么是自己的权利,什么是自己的义务,知道维护自己的权利,也知道尊重别人的权利,这是一个现代公民应有的最基本的常识。反之,不珍视自己的权利,也不尊重别人的权利,是缺乏公民意识的集中表现。中国人所欠缺的,正是这种权利意识。

关于公民意识教育的思考

关于公民意识教育的思考 在今天,“公民”、“公民意识”这些词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它们先是被知识界所关注,接着又为公众所身体力行,现在关于公民素质和意识的培养已成为中国中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什么是公民意识呢?公民意识就是公民对自身公民身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认同。可见,公民意识首先是对自己所属的民族国家的认同,同时,公民意识还包含着对世界整体性的认识,以及对本国与外部世界相互关系的认识。显然,正确的公民意识是正确的国家意识和正确的世界意识的综合。 公民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不仅直接表明了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程度,而且对个人的健康成長以及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意识”一词首次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2011年,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胡锦涛进一步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公民”这一概念的强调,代表着一种时代的方向,一种实践的要求。 一、公民意识的起源 公民意识是现代民主的奠基石,而“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公民是古希腊城邦结构所特有的一种身份,公民是政治共同体中平等的一员。在古希腊民主制鼎盛的时代,公民内部的政治讨论十分热烈。城邦的公共事务是普通公民的经常性话题,“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甚至是个人小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公民意识及其内涵。 公民意识是公民在公民社会中所形成的对于自身主体性、权利和义务、社会身份、政治地位等的理性自觉,是公民对于公民角色及其价值理想的自觉反映,包括公’民对自身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社会责任和社会基本规范的感知、情绪、信念、观点和思想以及由此而来的自觉、自律、自我体验,还包括公民对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行为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自我价值、自我人格、自我道德的批判,对实现自身应有权利的主张和义务的担当,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社会群体的情感、依恋和对自然与社会的审美倾向。因此,公民意识事实上是公民在思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