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文化--永嘉学派
- 格式:ppt
- 大小:374.50 KB
- 文档页数:45
从文化传播看永嘉学派的发展传承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从文化传播看永嘉学派的发展传承(张静蓉老师布置的作业)宋代是一个尊崇儒学的时代,传统的“贵义贱利”论具有广泛的思想基础。
北宋重臣富弼,在其临死时写的一道奏章中,还不忘进行儒家正统义利观的宣扬,南宋的朱熹、陆九渊不但继承了孔孟确立的儒家正统义利思想,而且结合他们各自吸收道家、佛家宇宙观和人生观而确立的“理学”和“心学”思想对儒家义利思想进行了扩展。
朱熹主要是把其“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天理”与义利观和利欲论进行结合,认为“天理,人欲常相对” ,难以调和。
陆九渊则把“心学”中的“本心”与义利思想进行结合,认为“私意与公理,利欲与道义,其势不两立” 。
而另一方面,宋代言利的主张却也由隐而显,“义利并重”、“义利双行”论也逐渐涌现。
宋初的李觏首先公开置疑不言利的观点,说:“利可言乎?曰:人非利不生,曷为不可言。
” 并提出利欲是礼义的物质前提,若“食不足,心不常,虽有礼义,民不得而教也。
” 王安石也称“利者义之和,义固所为利也” ;苏洵主张“义利,利义相为用” 。
“义利之辨”一时成为了宋代“儒者第一义” ,程颢曾称“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 。
南宋浙东形成了讲求功利而显的浙东功利学派,即永嘉、永康和金华学派。
永嘉学派因其成员皆为温州(古称永嘉)籍人士而得名,在当时影响非常大。
永嘉学派昌盛于南宋时期,而实际上可溯源于北宋皇佑间王开祖、林石、丁昌期三人,合称“皇佑三先生”。
哲宗、徽宗时期有温州人周行己,许景衡等多人前往北方求学,并将程颐“洛学”带回家乡来,收徒讲学。
迄南宋乾道、淳熙间则有郑伯熊、薛季宣、陈傅良等著名学者辈出,永嘉学派才正式形成。
永嘉学派远承伊、洛,近师周、郑,光大薛、陈,到叶适而集学术之大成。
全祖望曾论:“水心较止斋(即陈傅良——引者注)又稍晚出,其学始同而终异,永嘉功利之说,至水心始一洗之。
儒家书院学派:永嘉学派永嘉学派,又称“事功学派”、“功利学派”等,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永嘉(今温州)地区形成的一个儒家学派,是南宋浙东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派。
永嘉之学,溯源于北宋庆历之际的王开祖、丁昌期等,以后周行己、许景衡等又把“洛学”、“关学”传到温州,到南宋形成学派。
南宋之时,永嘉地区的学者辈出,“温州多士为东南最”(真德秀语),郑伯熊、薛季宣、陈傅良、徐谊等是前期永嘉学派的出名学者,到叶适则集永嘉学派之大成。
史称“乾淳诸老既殁,学术之会,总为朱、陆二派;而水心(叶适)齿斤齿斤其间,遂称鼎足。
”(《宋元学案》卷五十四《水心学案》)叶适成为吕祖谦去世后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相抗的浙东学派之代表人物。
永嘉学派的形成,与南宋时期永嘉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联。
当时,永嘉地区出现了富工、富商及经营工商业的地主,永嘉学派就是代表这些新兴阶层利益的思想家。
他们纷纷著书立说,要求抵御外侮,维持社会安定,主张减轻捐税,恢复工农生产,强调买卖自由,尊重富人,提倡实事和功利。
永嘉学派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心学”大讲身心性命之学立异,他们强调功利,注重事功,正如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所指出的:“永嘉之学,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
盖亦鉴一种闭眉合眼,目蒙瞳精神,自附道学者,于古今事物之变不知为何等也。
”(《宋元学案》卷五十二《艮斋学案》黄宗羲按语)具体地讲,这种事功之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改革弊政,对外主张明“夷夏之辨”,抗击金兵入侵。
二、经济上,反对中国传统“重本轻末”、重农抑商的思想,认为应该“通商惠工”、“扶持商贾”,发展商品经济,并认为雇佣关系和私有制是合理的,富人应该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三、学术思想上,一是重视事功之学,认为讲“义”不可以离开“利”,对传统儒家中所谓“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语)的说法表示异议,说:“仁人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此语初看极好,细看全疏阔。
经世致用传统文化创新的永嘉学派国家提出传统文化创新,如何创新?在新时代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一、文明历史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中国在长达五千多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
面对前人留下的丰厚浩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对此,毛泽东同志概括为:“温故知新,推陈出新”。
对这一层次的传统文化进行清理和提炼,并积极创造新的内容和形式,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二、文化内涵从古至今的传统文化中,留到现在是有经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发展的,像儒家的“仁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思想赋予中国人立足自身却胸怀天下的责任,但同时也消磨了三纲五常这些落后的思想;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无不为”思想赋予了中国人顺应自然又以柔克刚的智慧,但也消磨了无为这种不思进取的思想;墨家的“交相利、兼相爱”思想赋予了中国人和平主义和双赢的智慧,但也消磨了小国寡民的思维。
因此这些文化的力量如春风化雨般滋养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而任何一个社会的文化力量都深深植根于传统。
但是只有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与时俱进创新内涵与形式方能永葆文化的活力。
这些渗透灵魂的精神指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它们被丰富绚烂的文化遗产所承载,传之后人,延绵不绝。
要在焕发传统文化的活力的同时,也要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浪潮中创新的文化底蕴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继承传统文化,稳固文化力量之根脉。
要激发传统的活力,首先要意识到其重要性,正本清源,批判继承,方能步履轻盈走向未来。
温州历史文化名人(十位)中国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宋代思想家、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叶适;明朝开国元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刘基;戏曲史上卓越的剧作家、“南曲之祖”高则诚;毕生致力于治学、兴业、办校的朴学大师孙诒让;词学宗师夏承焘;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著名篆刻艺术家方介堪;著名文学史家、戏剧史学家王季思;卓越的考古学家、现代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夏鼐。
1.中国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岁暮》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是名句《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入彭蠡湖口》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七里濑诗》羁心积秋晨。
晨积展游眺。
孤客伤逝湍。
徒旅苦奔峭。
石浅水潺湲。
日落山照曜。
荒林纷沃若。
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
存期得要妙。
既秉上皇心。
岂屑末代诮。
目覩严子濑。
想属任公钓。
谁谓古今殊。
异代可同调。
2.词学宗师夏承焘夏承焘先生说:做学问靠命长,不靠拼命。
无论什么事业,要准备付出一生心血才会有成就。
3.现代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夏鼐夏鼐为就任社科院副院长写的“打油诗”:伏案终期老未休,无端被召上高楼。
樗材聊作补丁用,时人错认作封侯4.宋代思想家、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叶适“以天下之财与天下共理之者”叶适认为理财是“以天下之财与天下共理之者”;聚敛则是“务以多取为悦”。
叶适认为理财才是政府之本。
叶适千年以前就看到了理财和聚敛的区别,而就是举办“叶适学术研讨会”的那届温州政府,最以聚敛为乐,以搜刮为乐。
今天温州实体性企业面临穷途末路,而温州曾经是改革先锋。
导致今天的局面就是温州政府采取聚敛的政策,处处与民争利。
5.著名文学史家、戏剧史学家王季思千万不要歌功颂德,因为古今中外,能留传下来的,没一首是歌功颂德的。
6.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幼爱聊斋听说书,长经世故渐生疏。
老来尝尽风霜味,始信人间有鬼狐。
夜读聊斋——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的小诗7.明朝开国元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刘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卖柑者言》8.戏曲史上卓越的剧作家、“南曲之祖”高则诚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对温州传统文化特征的理解和思考我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是建国后我党第三专题研究文化问题的全会。
1986年9月26日,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1996年10月7〜10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对于一个人,文化是他的根,是他的社会基因;对于一个国家,文化是它的凝聚力,决定了能否长治久安;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最核心、最持久的竞争力,是维系一方百姓认同感、归属感、忠诚度的血脉和根脉。
我们在深入理解,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确树立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同时,正确认识和理解温州独特的区域文化特征,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立足温州当地实际推进各项工作。
下面我就谈一谈对温州区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一、对温州区域文化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温州精神有不同版本:四自“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四千“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 。
温州特色的市民文化:吃穿住行高档,行商做事提篮。
经济结义抱团,一生想当老板。
温州传统区域文化特征主要有三:是敢闯、敢冒和特别能抱团的“渔民文化”特征;二是特别能吃苦、特别有创业欲望的“移民文化”特征;三是永嘉学派的功利思想。
(一)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温州人敢闯、敢冒和特别能抱团的“渔民文化”特征1、温州地理气候环境特征与“渔民生活”历史上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可以区分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两大系统,大致以长城为界限。
长城以南、甘肃青海以东地区,气温和降雨量都比较适合农耕的要求,可以实行复种。
历史上占主流的是“农耕文化”,其突出特征是“男耕女织”,内向、稳定、平和、理性、封闭的。
永嘉学派有趣说法
摘要:
一、永嘉学派的起源和发展
1.永嘉学派的定义
2.起源:北宋庆历年间的王开祖等人
3.发展:南宋时期的陈傅良、叶适等著名学者
二、永嘉学派的主要学说
1.事功主义
2.经世致用
3.以“实用”为核心的学术思想
三、永嘉学派对后世的影响
1.对温州地区文化的贡献
2.对后世学者的启示和影响
四、永嘉学派的现代意义
1.实用主义价值观的体现
2.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
正文:
永嘉学派,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术思想,起源于北宋庆历年间的王开祖等人,后来经过南宋时期的陈傅良、叶适等著名学者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实用”为核心的学术体系。
永嘉学派主张事功主义,强调经世致用,认为学术研究应该为现实生活服
务。
这一观点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而且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永嘉学派提倡学者要关注社会现实,将自己的学术研究应用于社会实践,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永嘉学派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在温州地区,它为温州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永嘉学派的思想观念也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启示和影响,使得这一学派成为中国古代学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现代社会,永嘉学派的实用主义价值观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我们应当学习永嘉学派的务实精神,将自己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温州传统文化特征(一)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温州人敢闯、敢冒和特别能抱团的“渔民文化”特征1、温州地理气候环境特征与“渔民生活”历史上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可以区分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两大系统,大致以长城为界限。
长城以南、甘肃青海以东地区,气温和降雨量都比较适合农耕的要求,可以实行复种。
历史上占主流的是“农耕文化”,其突出特征是“男耕女织”,内向、稳定、平和、理性、封闭的。
“游牧文化”则是外向的、开放的、豪爽、彪悍、不稳定、敢冒险、合作(群居)。
与我国古代占主流地位的“农耕文化”不同,温州形成了更为接近“游牧文化”的“渔民文化”或者叫“海岛文化”。
这是由温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所决定的。
温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群山环绕, 大海隔绝, 平原江河切割, 古代温州对外陆路交通极为不便,使温州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经济文化区域。
在气候环境方面,温州面临大海,台风、洪涝灾害多发频发,给温州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威胁,台风、洪涝灾害始终是温州人民的心腹之患。
温州人长期与海为伴,“渔民特性”和海洋基因深深根植于温州人的血液中,养成了有别于中原鱼米之乡“农耕文化”的“渔民文化”特征。
2、“渔民生活”造就了特别能抱团的文化特征出海打鱼和在陆地上种地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般来说,种地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所有作业,而且能干的人还可以种好多地。
但是划船打鱼就必须靠几个人共同协作,要靠多人分工完成划船、撒网、捞鱼等动作才行。
特别是在遭受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侵袭更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才能平安归来。
渔民的作业方式,促使古代温州人明白他们想要生存,就必须借助集体的力量。
这种自古养成、植根与温州人血液中的文化特性,在改革开发以来发挥的淋漓尽致。
一个温州人打入一个商场、进入一个地方的某一商业领域后,就往往会有一群温州人接踵而来,抱团而来,并成为最终成为主导力量。
新世纪以来,温州人善于抱团作战更是而闻名遐迩,“温州炒房团”“温州炒煤团”“温州炒棉团”等称号响彻大江南北。
欢迎你阅读『话说温州』文章,请尊重他人辛勤汗水!有问题请联系QQ:99610783,邮箱:wzwh163@。
该欢迎你阅读『话说温州』文章,请尊重他人辛勤汗水!有问题请联系QQ:99610783,邮箱:wzwh163@。
该文章转载自:/zt/showart.asp?art_id=76文章转载自:/zt/showart.asp?art_id=76一、参考资料<B>:</B></DIV><DIV>1、胡瑗(993—1059),字翼之,泰州(江苏泰县)人,祖居安定(陕西安定县),时称“安定先生”,是最早开宋代理学之先声的“宋初三先生(孙复、石介、胡瑗)”之一。
他作为宋初第一位大教育家,对宋代儒学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苏湖教法”上。
“苏湖教法”主要是指胡瑗在苏州、湖州执教20余年,总结与创立的一种分科教学方法。
“分斋教学”分“经义”、“治事”两斋,前者“习六经”,后者“明致用”。
一是“经义斋”,选择“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意思是:悟性高,能成大器的可担任国家大事)的学生,对他们讲授《六经》经义。
经义斋是专门以研究儒家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的统治人才;一是“治事斋”,又叫“治通斋”,对要求研究“治通”的学生,分别讲授治民、治兵、水利、天文、历法等,学生可专学一门主科,同时兼学一门副科,目的在于“治民以安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数”。
(意思是:管理民众使人民安居乐业,提倡练武用来抵御敌寇,兴修水利以利于农业生产,学算术历法用来明确数学的规律。
)“苏湖教法”以经义与时务为重点,一反隋唐以来重文词辞赋的学风。
后胡瑗执掌太学,上至京师,下至州县,皆行其法,影响遍及全国。
这种制度在当时影响很大,范仲淹创立太学,就在太学中推行胡瑗的“分斋教学”制度,它是教育史上的一种创举,比欧州高校分系科教学要早七八百年。
它是中国乃至世界高等学校分系科教学的雏形。
第23卷第3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 ol.23 No.3永嘉学派与温州地域文化的耦合性DOI: 10.13669/ki.33-1276/z.2023.037倪孟达(温州城市大学,浙江 温州 325038)[摘 要] 温州民间有崇文尚学之风,两宋时期学风鼎盛,学者之间前学后继薪火相传,乡邦情怀浓厚;宋室南渡使温州获得空前发展,文化内涵得以提升,经济高度繁荣,社会形态发生重大变化,传统重农抑商、厚本轻末的思想受到冲击,这些因素共同催生了永嘉学派这一集体智慧。
在历经浮沉之后,永嘉之学在近代温州重获新生。
同时,它也形塑了温州的地域文化,奠定今日温州重商崇文、务实事功、义利并举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 永嘉学派;温州地域文化;温州人文精神;耦合性[中图分类号] B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326 (2023) 03-0032-06The Coupling Between Yongjia School and WenzhouRegional CultureNI Mengda(City University of Wenzhou, Wenzhou, Zhejiang, 325038)Abstract: The atmosphere of adoring literature and advocating learning has a long history in Wenzhou. Duringthe Two Song Dynasties, the academic learning style in Wenzhou reached its heyday, and academic thoughts were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mong scholars, bringing about strong attachment between the township and the state; Due to the southward migration of the Song Dynasty, Wenzhou achieved its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its economy was highly prosperous, and major changes had taken place in social patterns, resulting in a severe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ideas of valuing agriculture and suppressing commerce, highlighting Ben (essence) and forgoing Mo (non-essence), so these factors together gave birth to the collective wisdom of Yongjia School. After going through ups and downs, the School of Yongjia has been reborn in modern Wenzhou. Simultaneously, it has shaped Wenzhou’s regional culture as well,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Wenzhou’s humanistic spirit of respecting commerce and literature, being pragmatism and utilitarianism, and pursuing righteousness and profit concurrently.Key words: Yongjia School; Wenzhou regional culture; Wenzhou’s humanistic spirit; the coupling2023-04-20倪孟达(1975— ),男,浙江苍南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研究。
郧阳高等专科学校论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及反思年级:2012学号:20120206005姓名:谷珍珍专业:历史教育二零一三年六月摘要永嘉学派于南宋盛行,在当时,温州已经是东南地区重要的工商城市,南宋的一般经济基础也是与其有着特殊关系。
所以永嘉学派虽有其地域的特性,但并非是一个单纯地域概念,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全国的问题,他们的思想具有一般性。
叶适是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已经融化到我国的优秀思想文化传统之中,到近代和现代,仍然有其积极的影响。
他在南宋倡导“务实而不务虚”(《水心文集补遗·奏札》)的学风,把经术与政事结合起来,使北宋经世致用的学风得到恢复,而力主收复故土、倡言改革政事。
而耕读文化对于永嘉学派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是对永嘉学派务实传统思想的实践。
以史为戒,反思当下,以求今日之务实。
关键词:永嘉学派;叶适;耕读文化;历史Abstract Keywords: keyword; keyword; keyword; keyword引言南宋是在屈辱“和议”下,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
南宋中期学术繁荣,学派林立,学术争论频繁,书院盛行。
永嘉学派的出现叶适所说的某地学术文化的发展,"莫不因前代师友之教,流风相接,使其后生有所考信",是非常正确的。
永嘉学派兴盛于南宋时期,是由薛季宣开启的,是对当时时事的见解。
所谓积极入世,担当起自己的那一份历史责任。
在文化交流中,不可避免的进行思想的传播。
都说乱世出英雄,一些有担当的学者由于地域聚在一起,聚在一起而发出巨大的正能量。
虽然永嘉学派在后来难以继承,难以有更大深入,但它的历史光芒依旧明亮。
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引言第一章永嘉及永嘉学派的释…………………………………………第一节永嘉………………………………………………………第二节永嘉学派………………………………………………第二章叶适其人……………………………………………………第三章耕读文化和反思………………………………………………第一节耕读文化………………………………………………………第二节反思——我学习历史………………………………………第四章参考文献……………………………………………………第五章结语…………………………………………………………而在哲学思想上,认为充盈宇宙者是“物”,而道存在于事物本身(物之所在,道则在焉);提倡功利之学,反对虚谈性命。
永嘉学派有趣说法永嘉学派可老有意思啦!这学派啊,在咱中国思想史上也是有独特地位的呢。
它有个有趣的观点就是重视事功。
啥叫事功呢?就是做事情要有实际的功效。
不像有些学派光在那谈些虚头巴脑的理论。
永嘉学派就觉得你读书也好,做学问也好,最终得能对社会有用。
比如说你学了治理洪水的知识,那就得真能去把洪水治理好,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而不是光嘴上说说治水的道理。
这就像我们现在学习专业知识,学了计算机,就得能开发出好用的软件或者维护好网络安全,不然学它干啥呢。
永嘉学派还强调经世致用。
这经世致用啊,就是要把学问运用到治理世间事务上。
它不提倡那种脱离实际的纯理论研究。
就好比你研究农业,不能只在书本上研究作物怎么生长,还得去田间地头,看看实际的土壤、气候对作物的影响,然后把这些知识用到提高农作物产量上。
这就很接地气啊,感觉就像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生的学派。
永嘉学派的学者们也是很有性格的。
他们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在当时的学术环境下,很多学派都有一些固定的思维模式,但是永嘉学派就不一样。
他们敢于提出新的观点,敢于质疑那些不合理的学术观点。
就像在一个很传统的大家庭里,大家都按照老规矩办事,而永嘉学派就像是那个敢于打破常规,说咱们得换个更好的方式做事的年轻人。
永嘉学派的思想在商业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
他们认为商业活动也是很重要的,不像有些学派看不起商人。
在永嘉学派看来,商业的发展能带动经济,促进社会的繁荣。
比如说一个地方商业繁荣了,就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会提高。
这就好像我们现在看到那些商业发达的城市,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再说说永嘉学派对于人性的看法吧。
他们觉得人性是有多种需求的,不是单一的。
既需要精神上的追求,也需要物质上的满足。
这就很符合我们现在的生活观念啊。
我们既想要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比如看电影、看书、听音乐,也想要有好的物质生活,住大房子,开豪车。
永嘉学派很早就认识到了人性的这种复杂性。
永嘉学派与今日温州
洪振宁
【期刊名称】《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1(014)002
【摘要】永嘉学派的思想观点对今日温州有重要影响.其经世致用、求实务实的精神;变通图新,富有改革的精神;重视功利,宽民富民的思想:重视教育,尊重人才的观念等等无不给今日温州留下深刻烙印,对于建设现代化新温州也有许多重要的启示.【总页数】4页(P15-18)
【作者】洪振宁
【作者单位】温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温州,325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
【相关文献】
1.科举视野中的地方学派与区域文化——评《永嘉学派与温州区域文化》 [J], 胡晓静;何兆泉
2.两宋温州书院与永嘉学派的关系探析 [J], 陈安金;赵飞跃
3.论南宋时期温州的"文化自觉"——以永嘉学派为中心 [J], 陈安金
4.永嘉学派“农商一体”思想对新时代温州“双创”的价值及启示 [J], 杨峰
5.文化礼堂对永嘉学派传播的逻辑与路径———以温州市鹿城区为例 [J], 梁晋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