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 格式:ppt
- 大小:8.30 MB
- 文档页数:87
西⽅城市规划理论分析 导语:城市的历史是城市的社会⽂化内涵,代表着城市居民社会⾏为习惯与⽂化价值观点,是城市居民的社会⽣活需求。
只有尊重历史,才能利⽤城市规划的⼿段使城市朝着居民理想的⽅向发展,才能营造建设充满⽂化内涵的及独具特⾊的城市。
1 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1.1近代西⽅城市规划思想的产⽣背景 ⼯业⾰命以后,西⽅普遍进⼊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期,产⽣了以系列的社会问题。
这⼀时期西⽅城市中的⼈⼝和⽤地急剧扩张,各种新的空间要素不断出现,城市的蔓延已⼤⼤超出了⼈们的预期,也超出了⼈们常规⼿段的驾驭能⼒。
城市形态呈现出⽝⽛交错的花边形态和明显的拼贴特征,城市环境的异质性增强,特⾊⽇渐消失,质量⽇渐下降。
这时⼈们强烈的认识到,有规划的设计对于⼀个城市的发展是⼗分必要的,只有通过整体的形态规划,才能摆脱城市发展现实中的困境。
1.2规划理论的来源和历史 ⼤多数学者都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是名元和复杂的,例如Camnbell将其归结到以下⼏个基本事件 (I)⽥园城市(Garden City, E. Howard) (2)城市美化运动(City Beautiful, Burnham) (3)公共卫⽣改⾰(Public Health Reform) 但也有学者认为霍华德的“⽥园城市”、柯布西埃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亩城市”三者才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
⽽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根源,则应追溯到更早的欧⽂(Owen )、圣西门(Saint-Simon )、傅利叶(Fourier). Godin和Cabet等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 和社会平等等传统的思潮. 1.3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1.3.1三个阶段的划分 Donald Kruekeb将过去100多年城市规划发展历史划分为三阶 (1) 1880-1910,没有固定规划师的⾮职业时期; (2) 1910-1945,规划活动的机构化、职业化时期: (3)1945-2000,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多元化(Diversification)时期。
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和理论演变1.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及学说格迪斯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最早注意到工业革命、城市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强调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并揭示了决定现代城市成长和发展的动力。
在1915年出版的著作《进化中的城市》中,他把对城市的研究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和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
他指出,工业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造成了一些地区的城市发展显著的集中。
在这些地区, 城市向郊外的扩展已属必然并形成了这样一种趋势,使城市结合成巨大的城市集聚区(Urban Agglomeration)或者形成组合城市(Conurbation)。
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原来局限于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城市规划应当成为城市地区的规划,即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的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
格迪斯认为城市规划是社会改革的重要手段,因此城市规划要得到成功就必须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城市。
他运用哲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的观点,揭示了城市在空间和时间发展中所展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复杂性,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前要进行系统的调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通过实地勘察了解所规划城市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美学等因素,把城市的现状和地方经济、环境发展潜力以及限制条件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在这样的基础上, 才有可能进行城市规划工作。
他的名言是¡°先诊断后治疗¡±,由此而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ª¡ª分析¡ª¡ª规划¡±,即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整理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Ps:1.由于其中每个段落的具体内容均为解释所列出小标题的内容,经过前2章的总结,我发现我所总结并不能代表各位看官的想法,所以从第三章开始,在每个分段小标题下,我只会总结段落的中心思想,不列出其内容(内容的提炼各位可通过观察题目自己选择自己认为是对的内容。
)2.在每个小标题后均有页码标示。
第一章文明基石-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一)西方古典文明的圣地1.古希腊文明的极高地位——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与欧洲文明的摇篮p22.古希腊文明的起源与发展p2-p4起源:公元前11世纪,在爱情海边的希腊半岛及其周边的小亚细亚沿海、地中海沿岸及黑海沿岸某些地方,存在氏族国家,经过不断的战争,逐渐形成了数十个相对稳定的奴隶制城邦国家,各城邦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的交流十分频繁、抵御外敌时也团结起来,逐渐形成了一个自称为“希腊”的统一名族与文化地区。
发展:从建筑与城市艺术的角度讲古希腊的文化(文明)分为四个时期前12世纪-前8世纪荷马文化时期前8世纪-前5世纪古风文化时期(前2个阶段为古希腊文化孕育成长的阶段)前5世纪-前4世纪古典文化时期(圣地建筑群)前4世纪末-前2世纪希腊化时期(书上详细介绍了每个时期发生的事件)3.希腊的古典文化价值体现:不仅体现在艺术形态上,更支撑了后来欧洲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复兴,并从根本上影响了当今西方社会的民主意识形态与基本政体架构形式。
P3(二)古希腊思想与文明的内核p4-p7A.唯物主义的认识观B.人本主义的思想B.理性思想的逻辑思维D.公正平等的政体意念(书上有对上述4个思想的解释,大家可以根据题目见仁见智)希腊哲学的特质:非宗教的人本精神和讲求思辨的精神(三)古希腊的城市生活形态1.城邦、公民与城市社区精神p7A.雅典城邦与斯巴达城邦的比较雅典城邦:雅典城邦的社会基础是公民(自由民的所有成员),以公民大会等形式参加国家大事,城邦里经常组织体育竞技、音乐会、诗歌会、演说等公共活动,以促使平等、自由和荣誉意识的增长,维系公民的城邦主义观念。
西方城市规划思潮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演变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
一个多世纪的现代城市规划与建筑思潮不仅塑造了当今社会蔚为壮观的城市景观,而且这个空间还在深刻地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现代城市的空间规划已在不断地自我颠覆与发展完善中形成了今天这样一个趋势:它已经从过去崇尚科学理性的技术性角色,转变到今后的包含公共事务、协调不同利益团体的一个身份复杂的多重角色。
田园城市和卫星城镇理论城市规划起源于工业革命之后,因为工业化形成的规模效应及人口聚集特征,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并思考怎样进行布局自己的活动及居住空间。
19世纪末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诞生的“田园城市流派”正是这样一股建筑思潮,其代表人物为英国人埃比尼泽霍华德。
其核心观点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霍氏称之为“田园城市”,其实质上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
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霍氏在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化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方面,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具有独创性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体现了一定的先驱意识。
其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卫星城镇的理论就是从“田园城市”发展而来的,其影响深远的两个典型事件。
一是巴黎郊区卫星城建设。
1912年到1920年,为解决巴黎城市困局,规划者在16公里以内的地方,建造了28座卫星城。
另一个事件是1917年,沙里宁提出了有机疏散原则,设计了大赫尔辛基方案。
沙里宁提出,在赫尔辛基附近建设一些可以解决一部分居民就业的“半独立”城镇,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紧张。
在他的规划思想中,城市是一步一步逐渐离散的,新城不是“跳离”母城,而是“有机”地进行着分离运动,即不能把城市的所有功能都集中在市中心区,而应实现城市功能的“有机疏散”,多中心地发展;郊区的卫星城,应该创造居住与就业的平衡,这样不但可减轻交通的负担,更会降低市民的生活成本。
卫星城是在“花园城市”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的是要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解决城市人口膨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