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 格式:doc
- 大小:3.64 MB
- 文档页数:38
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读书报告摘要:本文是学生本人通过规划原理课的学习,结合了课本及《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和其它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总结,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形成的自己的认识。
按历史时间顺序将规划分为几个大的时期,其中包含了从古希腊文明开始至今的西方各阶段历史背景及规划思想的重要转折。
其中有引用文献原话,也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发展,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规划的理论的本质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时间上的目标预设和过程指导的规律和知识的总和。
读完《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使我对整个西方规划从古至今的发展有了一个较之清晰完整的认识。
我将全书所介绍的规划发展过程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结合其他文献,对每个阶段的内容概括如下:一.原始的起源:古希腊到文艺复兴首先将产业革命以前,即差不多到文艺复兴时期归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还都十分古朴,简单。
城市形态仅仅需要满足人们的日常住行,唯一大规模的规划建设是教堂宗庙等工程,没有现在的交通、环境等问题的困扰,城市在人民或者君主手中几乎可以被随意布置、发展。
古希腊时期,大约公元前1000年,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造就了古希腊人独立意识、决断性格及闲暇、优雅的生活态度。
集体自尊心理和确信依靠集体就能战胜外界强大压力的信念,生发出对社区整体的自我崇拜以及对城邦精神的尊崇与向往。
虽处于奴隶社会,但却不存在很大的权力和干预世俗生活的宗教力量。
当时的人们认为:“城市是一个为着自身美好生活而保持很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而又能自由自在地享受轻松的生活。
”大量住宅小而简朴,贫富混居,城市缺少统一而严正的规划。
但是公共空间却丰富多彩,庙宇盛行(实质是人们节日欢乐的殿堂和公共活动中心)。
当时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中,突出的特征是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
这可以说是后来整个人本主义的思想历史的发源。
城市建设相关思想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古希腊雅典广场雅典卫城希波丹姆斯模式的代表——米利都城2、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罗马营寨城古罗马城市的中心广场群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市”西方中古时期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中世纪的城市规划思想圣密启尔山城中世纪的帕多瓦城威尼斯城2、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崇尚人体完美尺度理想城市模式罗马改建规划格里芬的堪培拉规划3、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巴黎城市的中轴线凡尔赛宫的总平面Haussmann 的巴黎改建规划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架构了城市发展的制度框架工业革命是现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直接动力城市规划思想及实践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城市——新协和村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是现代城市规划最直接的思想源泉。
近代历史上的空想主义源自于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T.More(1478-1535)的“乌托邦”(Utopia)概念。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实践虽然在当时的西方世界中没有产生实际的影响,但是其进步思想对后来的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包括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近代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两位大师1、霍华德田园城市思想“田园城市”对近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重大贡献在于:1.在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
摆脱了传统规划主要用来显示统治者权威或张扬规划师个人审美情趣的旧模式,提出了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这是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的根本转移。
2.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体系来解决。
3.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实践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4.首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目标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盖迪斯的综合规划思想他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第一章.文明基石: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一.西方古典文明的圣地1.古希腊文明的极高地位:古希腊文明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与欧洲文明的摇篮。
2.古希腊文明的起源于发展:公元前11世纪希腊半岛及其周围地区出现氏族国家,公元前8世纪时逐步出现了数十个城邦国家,随着各城邦之间社会,经济,文化交往的频繁及共同防御的需要逐渐形成一个成为“希腊”的统一文化与民族的地区。
从建筑和城市艺术的角度来看将古希腊的文化分为四个时期:1荷马文化时期(公元前12~公元前8世纪)2古风文化时期(前8世纪~前5世纪)3古典文化时期(前5世纪~前4世纪)4希腊化时期(前4世纪末~前2世纪)。
其中雅典卫城是希腊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精神的象征。
二.古希腊思想与文明的内核1.唯物主义认识观:古希腊思想是从一种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的探索开始的。
2.人文主义思想:从总体而言,古希腊的思想是人文的3.理性思辨的逻辑思维4.公平平等的政体意念三.古希腊的城市生活形态1. 城邦,公民与城市社区精神:共和制城邦是希腊最先进的城邦,希腊城邦的基础是公民(自由民的所有成员),古希腊人把城市定义为一个为着自身美好生活而保持很小的规模的社区。
2. 人本主义的生活形态:从人本主义的的意义上讲雅典卫城及Olympia的宙斯圣地等并不是膜拜圣灵的圣地而是市民公共活动的中心。
3. 积极的公共生活与丰富的公共空间:古希腊以贸易为主要特征的海洋文明和开放的人群性格以及优越舒适的自然景观造就了古希腊人积极的公共生活,积极的公共生活进一步的促使公共空间丰富起来,半公共场所,许多开敞的城市广场空间以及宏伟的雅典卫城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四.理想城市的规划形态1. 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想国家(城市)的探求:苏格拉底提出城邦和城市生活的自然发展,其学生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强调“理想国(城市)是用绝对的理性和强制的秩序建立起来的。
”首先:通过劳动分工和社会角色来重整城市秩序,其次:城市居民应分为各阶层,并让哲学家(集智力和智慧于一身)来当国王治理国家;亚里士多德则提倡建立中产阶级统治的国家2. 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布局手法:古希腊的公共建筑以及建筑群中,突出反映的特征是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即使雅典也没有明确的强调人工规划,代表作为雅典卫城,其建筑布局以自由的,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为原则。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读书笔记“要想了解历史和理解历史,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取得并且认识这种过渡里所包含的思想。
”——黑格尔研究历史的目的在于把握事物发展演变的脉络,它是理解现在、把握未来的钥匙。
我们想借鉴国外城市规划史的先进经验,却不了解其理论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整体精神,仅仅注意了形似,汲取的也只是历史的种种片段,这样导致我们的指导极少成功。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背景及思想,以便于正确地吸取教训、学习经验、去之糟粕、取之精华。
这本书对西方两千五百多年来的城市规划形成、发展演替中的庞杂离理念、思想和主流精神,按十个阶段进行系统地梳理,从总体上理清了西方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第一章文明基石——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在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共和政治制度,使人文(人本)主义、公正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而善于理性思辨、交流争论的人们更重视公共空间的建设。
于是,公共建筑及建筑群成为公共活动的中心,它们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代表的是雅典卫城,其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布局手法,在规划史上获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随着古希腊美学观念的逐步确立及自然科学、理性思维的发展,一种典型的城市规划模式产生了——希波丹姆模式。
该模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数的和谐,强调以棋盘式的道路为城市骨架并构筑明确、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以求得城市整体的秩序和美。
该模式后来被用于希波战争后城市重建及罗马的营寨城。
这种模式为城市专制主义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和现代建筑运动所推行的机械城市的“秩序美”异曲同工,1960年代末“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城市机械理性缺陷的批判就在于此。
第二章帝国理想——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在罗马由共和制转变为帝制的漫长过程里,国家扩张、财富积累,人们挥霍奢华、物质生活腐朽,此时形成了享乐主义、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风气及信仰。
罗马的城市建设也世俗化(大规模奢华的公共浴池、斗兽场、宫殿、剧场等)、军事化(坚固的城墙、大跨度桥梁、远程输水道等)、君权化(帝王宣扬政绩的铜像、凯旋门、纪功柱、广场等),重要公共建筑的布局、城市中心的广场群乃至整个城市的轴线体系,投射出王权至上的理性与绝对的等级、秩序感。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整理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Ps:1.由于其中每个段落的具体内容均为解释所列出小标题的内容,经过前2章的总结,我发现我所总结并不能代表各位看官的想法,所以从第三章开始,在每个分段小标题下,我只会总结段落的中心思想,不列出其内容(内容的提炼各位可通过观察题目自己选择自己认为是对的内容。
)2.在每个小标题后均有页码标示。
第一章文明基石-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一)西方古典文明的圣地1.古希腊文明的极高地位——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与欧洲文明的摇篮p22.古希腊文明的起源与发展p2-p4起源:公元前11世纪,在爱情海边的希腊半岛及其周边的小亚细亚沿海、地中海沿岸及黑海沿岸某些地方,存在氏族国家,经过不断的战争,逐渐形成了数十个相对稳定的奴隶制城邦国家,各城邦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的交流十分频繁、抵御外敌时也团结起来,逐渐形成了一个自称为“希腊”的统一名族与文化地区。
发展:从建筑与城市艺术的角度讲古希腊的文化(文明)分为四个时期前12世纪-前8世纪荷马文化时期前8世纪-前5世纪古风文化时期(前2个阶段为古希腊文化孕育成长的阶段)前5世纪-前4世纪古典文化时期(圣地建筑群)前4世纪末-前2世纪希腊化时期(书上详细介绍了每个时期发生的事件)3.希腊的古典文化价值体现:不仅体现在艺术形态上,更支撑了后来欧洲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复兴,并从根本上影响了当今西方社会的民主意识形态与基本政体架构形式。
P3(二)古希腊思想与文明的内核p4-p7A.唯物主义的认识观B.人本主义的思想B.理性思想的逻辑思维D.公正平等的政体意念(书上有对上述4个思想的解释,大家可以根据题目见仁见智)希腊哲学的特质:非宗教的人本精神和讲求思辨的精神(三)古希腊的城市生活形态1.城邦、公民与城市社区精神p7A.雅典城邦与斯巴达城邦的比较雅典城邦:雅典城邦的社会基础是公民(自由民的所有成员),以公民大会等形式参加国家大事,城邦里经常组织体育竞技、音乐会、诗歌会、演说等公共活动,以促使平等、自由和荣誉意识的增长,维系公民的城邦主义观念。
哲学·道与城市规划【摘要】论述了中国哲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提出了自觉运用中国哲学于我国城市规划实践中的观点。
【关键词】哲学; 和合; 中庸; 天人归一; 城市规划一关于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智慧的学问。
人类的哲学智慧犹如生生不绝的源头活水,滋润和启迪着社会与文明的进步发展。
中国哲学又称为中国哲学史,它与中国农耕社会文明是分不开的。
从儒家“复礼”与“归仁”、到墨家“兼爱”与“尚同”,从道家“无为”与“自然”、到法家“变法”与“专制”等诸子百家争鸣,无不反映了中国哲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哲学是人们在追求真理的实践中所取得的智慧之果,在千百年来形成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完整的内在逻辑体系。
二关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根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有关生产力布局的要求,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区域发展的条件,确定城市的性质,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其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城市规划工作具有综合性、政策性、地方性、实践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等特点。
三中国哲学的精髓中国哲学重整体、重系统。
运动变化、全面联系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观点。
1和合与中庸“和合”意味着和谐和多样性的统一。
西周末,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的和而不同的观念。
“和合”是事物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庸”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
中不是静止不变的僵化标准,而是相对于过与不及而言的尺度的适当。
只有中庸才是保持事物稳定性的最可靠方法。
《中庸》提出了“时中”和“执两用中”的思想。
“时中”表明要符合“中”必须是随时而处中。
2 天人合一,整体而有序孟子曰:“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万章上》。
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总结表格时间背景城市生活形态规划思想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荷马文化时期1.古希腊文化孕育成长的阶段。
2.公元前六世纪波斯侵入亚欧,造成名族的迁徙与融合。
1.城邦的社会基础是公民。
2.对城市的定义:是一个为着自身美好的生活而保持很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与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而又能自由自在的享受轻松地生活。
3.许多希腊城市都以方格网划分街坊,贫富住户混居在同一街区,仅在用地大小与住宅质量上有所区别。
4.对于小规模的城市,基本上不可能存在具有很大政治权利的宗教。
5.雅典卫城不是膜拜的禁地,更是市民公共活动的中心。
6.广场最后变成了希腊城市中最重要的、最富活力的中心。
1.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原子论”、“宇宙数学结构”等。
2.人文主义的思想,从“自然哲学”的研究到探求人的“社会哲学”是古希腊哲学思想路线的自然引申。
3.理性思辨的逻辑思维。
古希腊的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的思考,努力去发现各种规律。
4.公正平等的政体意念。
社会公正的意念被置于政体建设的中心位置。
5.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所设计的城市是按照“社会几何学家”的理想理念设计的,即圆形加放射。
6.不追求平面视图上的平整,而是乐于顺应各种复杂的地形已构成活泼多变的城市。
7.希波丹姆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数的与谐,强调棋盘式路网,城市公共中心明确规整,代表城市:米利都城。
但是这种模式也给城市生活的活力以及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桎梏。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古风文化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古典文化时期1.雅典联合各个城邦与波斯军队展开决战,在希波战争中获胜。
2.建造了雅典卫城。
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2世纪:希腊化时期1.伯罗奔尼撒战争造成希腊城邦解体。
12.马其顿人入侵地中海,建立包括全希腊在内的马其顿帝国。
公元前146年希腊为罗马所灭公元前750年------公元前300年:伊特鲁里亚时期1.古罗马国家先后经历了城邦时代、共与时代与帝国时代。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摘要】城市是发展的,动态的。
规划的理论的本质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时间上的目标预设和过程指导的规律和知识的总和。
学习外国城市建设史后简要介绍一下我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的认识.【关键字】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理论【正文】西方自城市的产生,城市规划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工业革命以来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人的出现,城市就开始形成了,城市形成便开始了他的进程。
从古埃及,古西亚,古印度,古罗马,开始功能分区,或者说是根据人们的身份地位开始出现阶级、贫富分区,例如卡洪门规划,路网的规划也开始产生了,方格网式的,这些城市的布局对今后一些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战争和从对自然崇拜,到祖先崇拜、自身崇拜。
阶级分化,生活方式,社会的意识形式等方面均对规划产生影响。
西方的城市规划在工业革命之前,我认为还是逐步的发展,从古希腊民主共和思想在规划上的反映--如议会,城邦大量的公共场所,人们可以畅所欲言,由于神人同形的宗教思想的存在,在城市的形态上相应的反映出,广场周围的建筑多有围廊,满足人们的交往或买卖的需要,典型的城市建设有卫城。
这一时期的著名城市模式——希波丹姆规划,规整的布局,棋盘式的道路网,按照阶级分化造成的分区,城市典型的平面形式为两条垂直的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中心广场空间常呈L形.古罗马经济迅速发展,统治阶级为了统治人们的思想,大量世俗享乐建筑开始建设例如公共浴场、斗兽场。
为了显示功绩,广场、凯旋门、记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主题。
罗马营寨的建造形式发展起来,十字交叉的道路,中间建设神庙。
罗马共和广场,广场空间从希腊的开敞式逐步发展为较封闭的空间形式。
中间是一些记功柱或者铜像,代表功绩.典型的广场代表--图拉真广场。
这种布局形式是希波丹姆的演化。
这一时期形成的著名规划理论的书籍——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书的内容包括:城址选择,建筑物选址;街道的布置;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
西⽅城市规划思想史纲⼯业⾰命⾄⼆战前城市规划发展史纲空想社会主义的探索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乌托邦”:19世纪初,欧⽂和傅⾥叶欧⽂:把城市作为⼀个完整的经济范畴和⽣产⽣活环境进⾏研究,l817年提出了“新协和村” ⽅案。
⼈⼝为300—2000⼈(以800~1200⼈为最好),耕地每⼈0.4公顷。
中间设公⽤厨房、⾷堂、幼⼉园、⼩学会场、图书馆等,周围为住宅,附近有⽤机器⽣产的⼯场与⼿⼯作坊。
村外有耕地、牧场及果林。
全村的产品集⼩于公共仓库,统⼀分配,财产公布。
傅⽴叶:1829年发表了《⼯业与社会的新世界》。
主张以法朗吉为单位,由1500—2000⼈组成公社,以社会⼤⽣产替代家庭⼩⽣产,。
通过组织公共⽣活,以减少家务劳动。
他把400个家庭(1620⼈)集⼩在⼀座巨⼤的建筑中,名为法兰斯泰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基层组织。
--------------------------------------------------------------------------- 近代⼈⽂主义规划思想1.霍华德与社会(⽥园)城市思想1898年⼗⽉,《明⽇:⼀条通向真正改⾰的和平之路》1902年,《明⽇的⽥园城市》,三个基本⽅⾯:社会、经济地理和城市建设。
城乡结合体,⽥园城市是为健康、⽣活以及产业⽽设计的城市,⾜以提供丰富的社会⽣活,但不应超过这⼀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a.在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提出关⼼⼈民利益的宗旨,这是城市规划思想⽴⾜点的根本转换。
b.针对⼯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摆脱乐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乡结合的⾓度将其作为⼀个体系来解决。
c.设想乐⼀种先驱性的模式,⼀种⽐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发展都起到了重要启蒙作⽤。
d.⾸先在城市规划中进⾏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标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的结合在⼀起。
西方规划思想史纲总结西方规划思想史纲是对西方规划思想发展的一次系统性总结和归纳,该文旨在综述西方规划思想史中的重大事件、思想家和理论流派,以及它们对规划实践的影响。
在这1000字的总结中,我们将围绕西方规划思想的历史演变、重要理论和影响深远的实践进行论述。
西方规划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城邦时期。
在这一时期,城市的规划主要是根据宗教信仰和社会组织的需要进行的。
然而,在罗马帝国时期,城市的规划考虑了更多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要求,广场、街道和公共建筑被合理布局。
这种规划思想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城市规划是西方规划思想的重要转折点。
通过对古罗马城市规划的研究和应用,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师们试图恢复古罗马城市的辉煌。
他们致力于创造更美丽、更合理、更有秩序的城市。
杜蓬兹等人的城市规划思想对后来的城市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工人住房、公共卫生、交通运输等。
同时,新的市政府机构也开始负责城镇规划和管理。
有影响的城市规划家如霍文斯、欧仁·哈斯和卡米罗·西托罗对城市规划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了革新。
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战后,城市规划面临了新的挑战。
特别是在战后欧洲重建时期,城市计划师们需要重新规划被破坏的城市和提供住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这推动了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如住宅区规划、区域规划和交通规划等。
此外,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等问题也逐渐被纳入城市规划的考虑范围。
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是弗朗茨·鲁奥特的“借用理论”。
“借用理论”主张通过借鉴共识和合作的方式,将城市空间的规划权利和责任下放给社区和利益相关方。
这种参与式的规划方式在西方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受到认可。
在当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城市规划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1、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理论渊源(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巴黎改建——城市美化运动——公司城)理论渊源:1、空想社会主义莫尔—“乌托邦”;欧文—“新协和村”;傅立叶—“法郎吉”;康帕内拉—“太阳城”。
2、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1833年英国成立委员会专门调查疾病的原因,1842年通过了《关于英国工人阶级卫生条件的报告》,1844年成立了英国皇家工人金额及住房委员会,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 1890年颁布“工人住房法”。
3、巴黎改建1853年欧斯曼为巴黎的行政长官对巴黎进行了全面的改建。
•1)、完成巴黎的“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
•2)、市中心的改建,以卢浮宫、宫前广场、协和广场、雄狮凯旋门一代最为突出。
•3)、美化巴黎面貌,对道路宽度和沿路建筑物的高度都规定了比例,屋顶坡度也有定制。
•4)、建设两种绿地:一种是塞纳河畔的滨河绿地,一种是宽阔的花园式林荫大道。
•5)、巴黎改建把市中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适应了因城市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分区要求。
•6)、市政设施上有重大成就。
4、城市美化运动定义:城市美化运动主要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许多城市针对日益加速的郊区化倾向,为恢复城市中心的良好环境和吸引力而进行的城市“景观改造运动”。
前奏:1850年末开始的公园运动。
开始:是以伯恩海姆所做的“芝加哥规划”为开始。
城市美化运动中做出最重要贡献的是F.L.Olmsterd,他于1859年设计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开敞空间纽约中央公园。
核心思想:恢复城市中失去的视觉秩序和和谐之美,采用古典主义加巴洛克的风格手法设计城市。
意义:城市美化运动的目的是期望通过创造一种新的物质空间形象和秩序,以恢复城市中由于工业化的破坏性发展而失去的视觉美与和谐生活,来创造或改进社会的生存环境。
然而这个活动的局限性是很明显的,很少从居民福利出发,很少考虑在根本上改善布局的性质,它并未给予城市整体以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