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DNA分子结构说课
- 格式:ppt
- 大小:3.61 MB
- 文档页数:27
《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1.教学内容分析:《DNA分子的结构》是高中新课程(人教版)生物必修2的第3章第2节。
本节是在必修一及前几章学习的基础上,从分子水平上认识DNA的本质,具体地说是从DNA的物质基础、分子结构、复制功能以及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等方面来认识DNA。
从而再具体学习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其构建。
新课标教材的内容与原教材比较,最大的变化是: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在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之前,采取讲故事的形式,以科学家沃森、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逐步呈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
最后通过学生动手尝试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
通过阅读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的故事,使学生不仅能自然的了解到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还能感悟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善于利用前人的成果和与他人合作的品质,从而在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启示。
2.教学目标分析:2.1知识目标: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探究历程,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2能力目标:通过理解和掌握DNA分子结构,着力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
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以教材中的资料故事和课外读物为内容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3情感目标:通过沃森、克里克不断探索、团结合作、共同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经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论证的科学态度和钻研态度。
2.重、难点分析:本节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是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完成的,可以加深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认识,使他们从结构方面了解为什么DNA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另一方面,又为后面基因的表达、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进行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所以说《DNA分子结构》是高中生物重要内容之一。
而本节的重难点就是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及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构建。
4.重、难点突破方法:本节课图片、设问的方式提出:“DNA为什么能起遗传作用?”DNA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引出DNA的结构。
《DNA 分子的结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 分子的结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DNA 分子的结构》是高中生物必修 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DNA 作为遗传物质,其分子结构是理解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基础。
本节内容不仅是对前面遗传物质本质的深入探讨,也为后续基因的表达等内容的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方法。
然后详细阐述了 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包括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 DNA 是遗传物质,对 DNA 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 DNA 分子的具体结构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但对于抽象的空间结构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 DNA 分子结构的清晰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理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能力目标(1)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对 DNA 分子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体验科学家探索科学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教学难点(1)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DNA 分子结构中碱基数量关系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 DNA 分子结构模型、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 DNA 分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