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优质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7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2)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说。
(2)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
(3)运用证据和逻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2)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的奥秘的过程仍未终结。
(3)通过介绍科学史实,开阔学生的眼界,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三、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感觉到这节课在以下两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一是通过创设问
题情境、演示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转录、翻译过程等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兴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观察和归纳能力;二是通过收集交流有关基因研究的素材,课件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家研究等教学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处理信息、语言表达及比较、分析、想象等探究性思维能力。
但教学中发现,课堂上学生动手练习少,不利于学生脑手结合形成技能,也不利于当堂知识的理解巩固,因此需要在这些方面进一步充实。
授课内容: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材: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学情分析《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是遗传学的重要基础知识,较为抽象和理论化、难懂。
对于该内容的学习,采取的方法主要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同时,又注意联系旧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通过设置相关实验,探究基因对蛋白质合成过程的控制机理,有助于加强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等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知识结构三、教学目标①说明基因与遗传信息的的关系。
②比较DNA与RNA的异同,RNA的种类及功能。
③掌握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四、教学方法①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复习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②利用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
③通过一些知识点的对照掌握类比归纳的方法。
五、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解决方法]比较RNA与DNA结构的不同,三种RNA的功能及转录与翻译过程,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解决方法]⑴理解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比较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等概念。
⑵讲练结合、分析点拨。
六.课时安排:一个课时(45分钟)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的条件场所:细胞核;模板:DNA解旋,以其中一条有意义链为模板;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A、U、C、G);合成产物:单链的mRNA(信使RNA);所需酶:RNA聚合酶。
(三)DNA与RNA分子结构的异同(1)相同点:(2)异同点:(四)RNA的类型(五)相关概念(1)密码子:(2)反密码子:。
教学设计本节课是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的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是基于第三章“基因在哪里”和“基因是什么”的问题上来研究“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即基因的表达问题。
关于本节课我是围绕着学习目标以及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进行设计的。
主要以问题串的形式“为什么RNA适于做DNA的信使呢?”“DNA怎样将遗传信息传给RNA的?”“RNA与核糖体结合形成生产线之后,工人怎样将氨基酸运到生产线上的呢?”等一系列问题逐步推进,问题始于细胞核中的DNA如何指导细胞质内蛋白质合成,将问题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最后肽链合成了,还要在细胞中发挥作用,又回归到细胞水平。
我拍摄了校园里的部分花朵展示给学生以“花姿百态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导入新课,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自然的与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
然后以四膜虫的资料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找到DNA和蛋白质之间的媒介:mRNA。
认识RNA和其作为信使的必要结构,引导学生形成RNA的结构决定功能的观念。
由mRNA引出RNA的种类,然后顺着RNA在基因表达过程中的扮演的角色顺其自然的开启表达过程。
学生在学习了DNA的复制基础上,对于转录过程的学习相对就容易了,我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插图和文字自主学习此部分内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能力,然后跟踪练习加以巩固。
密码子的学习,主要是运用数学方法与学生一起推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翻译过程主要是运用我们自己手工制作的模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模拟翻译的过程,体验探究过程的美妙,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最后以一个视频将DNA的复制、转录、翻译三个过程完整的结合在一起展示给学生,形成一个整体观。
在本节课的最后给学生留有一个科学探究的问题“密码子的简并性对生物体的生存发展有什么意义”让学生思考,从而在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让学生体会基因表达过程的简约美和逻辑美。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的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是基于第三章“基因在哪里”和“基因是什么”的问题上来研究“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即基因的表达问题。
2、学案导第四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四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所在。
本节内容不仅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非常多,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侧枝内容是DNA与RNA结构的比较、核糖与脱氧核糖的比较、三种不同种类的RNA以及遗传密码的组成。
在处理主干和侧枝内容关系时,要合理分配时间,明确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⑵理解遗传信息与“密码子”的概念⑶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⑵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原理。
⑶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蛋白质合成过程的活动模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四、学情分析通过第二、三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以及基因能够决定生物体性状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并已经对基因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开头的“问题探讨”、本节的插图,设计一些深入浅出、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讨论,让学生从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乐趣。
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述、举例、图示、启发与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探索相结合。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提出疑惑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训练与提高、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多媒体课件、信使RNA和转运RNA结构对比图片七. 课时安排:2课时八.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㈠预习检查、总结疑惑㈡情境导入、展示目标,〖问〗当我们认识到基因的本质后,能不能利用这一认识,分析现实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呢?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不能像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描述的那样,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呢?如果能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你认为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引导组织学生阅读P61第4章的章图。
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学习导航] 1.阅读教材图文,辨析三种RNA的结构和功能。
2.结合教材图4-4、4-6,概述转录、翻译的过程和特点。
3.理解密码子的概念并熟练查阅密码子表,分析碱基和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
[重难点击]转录、翻译的过程及特点。
【课堂导入】美国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科学家们利用一只困在琥珀中的、曾吸食过恐龙血的蚊子体内的恐龙DNA制造出了大量的恐龙,并建立了一个恐龙的“侏罗纪公园”。
我们知道,生物体的性状是由蛋白质体现的,基因能够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所以,我们推测基因应该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的。
基因是怎样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解决学生疑难点一、遗传信息的转录1.DNA与RNA的比较(1)概念:是指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过程第1步:DNA双链解开,DNA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
第2步: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随机地与DNA链上的碱基碰撞,当核糖核苷酸与DNA的碱基互补时,两者以氢键结合。
第3步: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新结合的核糖核苷酸连接到正在合成的mRNA分子上。
第4步:合成的mRNA从DNA链上释放,DNA双链恢复。
合作探究1.现有一核酸片段,欲确定是DNA还是RNA,你能从哪些方面进行判断?答案(1)根据五碳糖不同判断;(2)根据含氮碱基不同判断。
2.如图表示某真核生物细胞内DNA的转录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请思考图中DNA的转录方向(用“→”或“←”表示)。
答案←。
(2)a为启动上述过程必需的有机物,其名称是什么?答案RNA聚合酶。
(3)b和c的名称分别是什么?答案b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4)在根尖细胞中,上述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哪里?答案细胞核、线粒体。
(5)产物d一定是mRNA吗?答案不一定。
产物有mRNA、tRNA、rRNA等。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一生物学必修 2 遗传与进化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科学思维:通过本节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基因如何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培养逻辑推理和因果分析能力。
2.科学探究:通过案例分析、模型构建等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生命观念:深化对基因作为遗传信息载体及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之间关系的理解,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
4.社会责任:认识基因表达调控在生物体发育、疾病发生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生命科学领域的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转录和翻译的基本过程及其意义。
•理解基因、mRNA和蛋白质之间的信息流动。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基因表达过程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像或模型。
•理解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规则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动画、示意图)。
•教学视频(转录和翻译实验演示)。
•模型材料(如彩色纸条、磁铁片等,用于构建基因表达模型)。
•小组讨论问题卡片。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多媒体辅助相结合,直观展示转录和翻译过程。
•模型构建法,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加深对基因表达过程的理解。
•小组讨论法,围绕关键问题展开讨论,促进思维碰撞。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不同生物体(如人类、植物、细菌)中蛋白质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蛋白质是如何产生的,引出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主题。
•问题驱动:提问“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体性状的?”、“蛋白质是如何从基因中‘读取’信息并合成的?”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2. 新课教学(1)转录过程•定义讲解:介绍转录的定义,即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动画演示: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转录的具体步骤,包括DNA解旋、RNA聚合酶结合、RNA链的合成等。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用模型材料(如彩色纸条代表DNA链和RNA链)模拟转录过程,加深理解。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教材分析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中第一节第二课时内容。
本节内容既是对前章基因的定义进一步的解说,又是对下一节内容的垫定基础,同时又为第5章《生物的变异》作铺垫。
本节教学的核心是理解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运用纸制模型模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抽象的内容。
在每个知识点设置相应的小问题,使学生步步深入,突破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还通过对密码子的研究和对如何抑制翻译过程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细胞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体。
二、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
通过对转运结构的分析以及密码子简并性和通用性的特点,认同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念。
2.科学思维
结合密码子的发现与破译,基于生物学事实与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阐释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3.科学探究
利用模型建构翻译的过程,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善于团队合作。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以及相关的概念:密码子和
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讲述法、模拟展示法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第2 课时)
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蛋白质。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说课稿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说课稿1一、说教材《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选自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第1节。
本节可分为2个课时,以下说课围绕第2课时展开。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遗传信息的翻译、中心法则。
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遗传信息的转录的基础上对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的进一步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更系统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认识中心法则。
二、说学情而我所面对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及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的传播,已经初步形成了染色体、DNA、基因和蛋白质等基本概念,但是这些概念还是相对孤立的。
因此,在课中,我会通过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密码子表,描述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2、通过阅读资料卡片和模拟翻译的动态过程,概述翻译的过程及特点。
3、通过对比自身对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总结,阐明中心法则的具体内容,认同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4、基于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的事实,认同当今生物可能有着共同的起源。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中心法则。
难点:遗传信息翻译过程。
五、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引导、直观展示、小组合作等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程伊始,我会引导学生回忆转录的相关知识,提问:转录的场所是哪里?转录的产物是什么?去向如何?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知识能够回答,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转录产生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到细胞质中。
我再顺势追问:mRNA上的遗传信息在细胞质中又是如何被破译的呢?引入新课——《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既可以巩固之前所学的内容,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也能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兴趣,从而顺利地展开教学。
(二)新课教学1、遗传信息的翻译在了解翻译的过程之前,我会先引导学生认识密码子。
首先我会向学生提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而mRNA上碱基只有4种。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
质的合成》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遗传物质实验证据的获得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揭示了基因的化学本质,生物学的研究从此以空前的步伐前进。
但是,基因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将苏云金杆菌抗虫蛋白基因( Bt抗虫蛋白基因)转入普通棉花,培育出的棉花植株会产生Bt抗虫蛋白。
转入的是基因,得到的却是蛋白质!为什么会这样?原来,基因可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这个过程就是基因的表达。
为什么一种生物的基因能在另一种生物中表达呢?基因的表达过程是怎样的?各种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有什么共同点呢?本章将揭秘基因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再次参与探究实践活动。
本章内容包括两节: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本节课在前一章探秘的基础上,阐明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阐释基因的表达,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3.1.4 概述 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通过 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生物的性状主要通过蛋白质表现”。
二、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