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复习小说专题小说叙述视角

高三语文复习小说专题小说叙述视角

高三语文复习小说专题小说叙述视角
高三语文复习小说专题小说叙述视角

高三语文复习小说专题小说叙述视角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总借俊眼传出来

——小说叙事视角

【学习目标】

1.了解叙述视角相关知识,明确三种人称的作用。

2.总结叙事视角题题型类型,规范表述自己观点。

知识构建

一、知识链接

1.叙述角度:叙述学中,一般把“谁说故事”“站在什么立足点上说故事”称为叙述角度。叙述角度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就是叙述者站在局外,不出现在故事中,但他仿佛是无所不知的“神”,对事件的前因后果都十分了解,对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也都清清楚楚,有时甚至走到前台发表议论、对人物进行评价。读者们好像面对作者而坐,听他讲故事。

“有限视角”,就是叙述者是当事人,参与故事的发展,我们依赖于他的眼睛看世界,靠他的引领进入故事。

第一人称是“有限视角”,是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待。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则要具体分析,它可以是“全知视角”,也可以是“有限视角”。

2.叙述角度不同,表达效果就会不同。如果突出事件的亲历性,一般选择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如果想增加事件的曲折性、悬念感,可以考虑选择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3.小说的叙述视角有两层含义,一是叙述者的叙述视角,也就是作者的叙述视角;一是人物的叙述视角,即小说中的人物的叙述视角。前者,主要表现为人称的变化,即第一、二、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后者,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这样,我们看到,小说的叙述视角,并不等同于人称,有时,人称不变,但人物视角却变化了。

4.人称叙述视角。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表情等间接表现。欣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而有人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本人,这是错误的,“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

第二人称叙述视角。运用第二人称写作,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小说中既出现“你”,同时也出现“我”与“他”,这种情况一般不能称为真正的第二人称小说;二是小说通篇只出现“你”,而不出现“我”,更不出现“他”,这就是所谓真正用第二人称写作的小说。第二人称叙述与第一、三人称叙述的明显差异,就在于它的强烈的感情倾向。一个“你”字,似乎让读者遇到久别重逢的老友,回忆起许多美好的往事。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它的最大优点是比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在叙事方面都更方便,无所不知,全知全能;不足之处,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阂,作者总把读者排斥在外。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好像作者在与读者交谈似的。

5.各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的作用:①叙述亲切自然,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②拉进作品与读者的距离,③便于抒发情感④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推动情节。

第二人称的作用:①一般有拟人的意味,直接对话,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②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

第三人称的作用: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②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给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全知视角: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所有线索、发展和结局都了如指掌,对每个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都清清楚楚,甚至还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进行道德评价和情感判断。

有限视角: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每个链条,使读者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使读者变得不再只是被动地听故事,必须动脑筋,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第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是故事里的人物,他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的视角。使用第三人称时,叙事者并非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的,其视角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二、常见题型:

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这篇小说,作者从“你”的角度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对……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

5.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问题探究

探究主问题:《最后的常春藤叶》《林黛玉进贾府》《祝福》《一个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说书人》《边城》采用的叙述视角及作用,并仿照高考考查题型设计成题目,有效规范表述自己观点。

探究问题分解:

1. 《林黛玉进贾府》采用“人物有限叙述视角”写人物、场景的有什么妙处。

2.《一个人的遭遇》中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3.《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采用“我”的有限视角有什么好处?

4.《边城》是采用何种叙述视角叙事的?有什么好处?

5.《祝福》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6.《最后的常春藤叶》视角转化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