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生产实用实用工艺及原料
- 格式:doc
- 大小:22.58 KB
- 文档页数:2
玻璃生产工艺流程玻璃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非晶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子、家居等各个领域。
在现代工业中,玻璃的生产工艺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与改进,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流程。
本文将介绍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以供参考。
一、原材料准备玻璃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硅砂、碳酸钠、石灰石、氟化铝等。
在生产过程中,这些原材料需要经过粉碎、筛分、混合等处理,以确保其成分的均匀性和颗粒的细度。
经过处理后的原材料被送入配料槽,准备进行下一步的熔化处理。
二、熔化处理原材料经过熔化处理后,形成玻璃熔体。
熔化处理一般采用玻璃窑炉或玻璃电炉进行,熔化温度通常在1400℃以上。
熔融的原材料经过一定时间的保温和搅拌,使其中的气泡逐渐排出,并确保玻璃成分的均匀性。
熔化过程结束后,玻璃熔体被送入成型工序。
三、成型工序玻璃成型是将玻璃熔体按照特定的形状进行塑造的过程。
常见的玻璃成型方法有浮法、吹制法、挤压法等。
1.浮法:浮法成型是将玻璃熔体浇入一个铁皮上,使得玻璃浮在熔锡池上,由于密度差,玻璃可以平均地自然延展成一片均匀的薄板。
这种成型方法应用广泛,一般用于生产平板玻璃。
2.吹制法:吹制法是将玻璃熔体吹入空气中,利用气压和重力的作用,在金属模具上进行成型,然后经过冷却和退火处理。
这种成型方法适用于制作中空玻璃容器,如玻璃瓶、玻璃杯等。
3.挤压法:挤压法是将玻璃熔体挤压在两个金属轮之间,形成所需的截面形状,然后再经过冷却和退火处理。
这种成型方法常用于制造光纤、玻璃管等。
四、退火处理退火是将已成型的玻璃制品进行再加热,然后缓慢冷却的过程。
通过退火处理,可以消除玻璃内部的应力,提高其强度和耐热性。
不同种类的玻璃需要采用不同的退火工艺。
五、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指对玻璃制品表面进行加工或涂覆,以增强其功能或美观度。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有抛光、涂层、镀膜等。
1.抛光:抛光是利用砂轮、抛光机等工具对玻璃表面进行研磨和抛光,以去除表面的划痕、毛刺等缺陷,使其光滑度得到提升。
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一、原料准备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沙、石灰石、纯碱和氧化铝。
这些原料经过精细筛分和搅拌后,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玻璃的原料混合物。
二、原料熔化原料混合物被送入熔窑中进行熔化。
熔窑通常采用燃气或电加热的方式,将原料加热至高温。
在高温下,原料逐渐熔化并形成玻璃熔体。
三、玻璃成型熔融的玻璃熔体通过成型工艺被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常见的玻璃成型方式包括浮法成型、吹制成型和拉伸成型等。
1. 浮法成型浮法成型是最常用的玻璃成型方法之一。
在浮法成型过程中,玻璃熔体被均匀地倒入一条长长的金属槽中,槽中充满了液态金属(通常是锡)。
玻璃熔体浮在金属槽上并逐渐冷却凝固,形成连续的玻璃带。
随后,玻璃带通过各种机械设备进行切割、磨边等加工,最终形成平板玻璃。
2. 吹制成型吹制成型主要用于制作中空物体,如玻璃瓶、玻璃管等。
在吹制成型过程中,玻璃工人将一定量的玻璃熔体吹入一个金属模具中,并通过呼吸的方式用气压使玻璃熔体膨胀,与模具接触并形成所需的形状。
随后,吹制好的玻璃制品经过冷却处理后,即可得到成品。
3. 拉伸成型拉伸成型主要用于制作光纤等细长的玻璃制品。
在拉伸成型过程中,玻璃熔体被拉拔成细丝,然后经过快速冷却固化,形成所需的细长玻璃制品。
四、玻璃加工经过成型的玻璃制品还需要进行加工处理,以满足各种需求。
常见的玻璃加工方式包括磨边、钻孔、热弯曲、热处理等。
1. 磨边磨边是将玻璃制品的边缘进行抛光,使其变得平滑而光亮。
通过磨边处理,可以提高玻璃制品的美观性和安全性。
2. 钻孔钻孔是将玻璃制品打孔,以便安装和使用。
钻孔通常使用钻头进行,需要在钻孔过程中冷却以避免玻璃破裂。
3. 热弯曲热弯曲是通过加热玻璃制品使其变软,然后通过模具塑形,获得所需的曲线形状。
这种加工方式常用于制作玻璃门、玻璃窗等。
4. 热处理热处理是对玻璃制品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以增强其强度和耐热性。
通过热处理,玻璃制品可以变得更加坚固和耐用。
五、质量检验在生产过程中,对玻璃制品进行质量检验是必不可少的。
玻璃生产工艺流程玻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餐具、电子产品等领域的重要材料。
下面将介绍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石英砂、碳酸钠和石灰石等。
这些原料首先经过粉碎、筛分和混合,确保原料的均匀性。
然后将混合后的原料送入炉内。
玻璃生产通常使用的是玻璃熔窑。
原料在高温下熔化,产生熔融物质。
在熔窑内的温度通常达到1500℃以上。
随着温度的上升,原料逐渐熔化并融合在一起。
接下来是玻璃成型阶段。
在玻璃熔融物质达到所需要的温度后,将其取出,通过吹制、浇铸、拉伸等方法进行成型。
其中,吹制是最常见的成型方法。
吹制工艺需要一个玻璃熔融液球,然后通过引空气进入球体内,慢慢吹大熔融液球,最后形成各种各样的玻璃制品。
成型后,玻璃制品通常需要进行退火处理。
退火的目的是为了去除内部应力,提高玻璃的稳定性和强度。
退火的过程是将玻璃制品放入退火炉中,慢慢降温并保持一定的时间。
通过合理控制退火参数,可以使玻璃成品获得理想的性能。
最后,玻璃制品进行冷却和切割。
成型和退火后的玻璃制品需要通过冷却处理来降低温度,从而使其达到室温。
在冷却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温度变化过快,以免引起碎裂。
冷却后,玻璃制品还需要进行切割和修整,形成我们常见的玻璃板、玻璃瓶等产品。
除了上述的主要工艺流程外,玻璃生产还需要注意质量控制和环境保护。
对原料的选择、熔融温度的控制、成型工艺的操作、冷却和切割的处理等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玻璃制品的质量稳定和生产过程的安全。
总的来说,玻璃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熔融、成型、退火、冷却和切割等环节。
在每个环节中,都需要进行精确的操作和合理的控制,以确保最终生产出的玻璃制品具有理想的性能和品质。
玻璃原料及加工工艺一、玻璃生产用原料的种类、作用及质量要求1.玻璃的化学组成和作用玻璃化学成分的选择,是由玻璃制品的用途和成型方法来决定的。
平板玻璃属于钠钙硅酸盐玻璃,采用的玻璃成分以二氧化硅(SiO2)、氧化钙(CaO)和氧化钠(Na2O)为主。
其成分相对含量分别为:SiO269%~75%,CaO 5%~10%,Na2O13%~15%。
为了防止析晶和改善化学稳定性,在该系统组成中引入了氧化铝(Al2O3)、氧化镁(MgO),其中,Al2O30~2.5%、MgO 1%~4.5%。
Al2O3主要是替代SiO2,而MgO则是替代CaO,有时引入少量B2O3以便于改善热稳定性,引入BaO和PbO等以改善光学性能。
几种不同生产工艺的平板玻璃成分(质量百分比)见表2.1。
表2.1 平板玻璃化学组成这些氧化物在玻璃熔制和成型过程中的作用及对玻璃性能的影响如下:(1)二氧化硅(SiO2)SiO2是制造平板玻璃最主要的成分,是玻璃的“骨架”,能增加玻璃液的黏度,降低玻璃的结晶倾向,提高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玻璃中含量不低于70%。
(2)三氧化二铝(A12O3)A12O3对增加玻璃液黏度的影响程度比SiO2大。
因此,玻璃中Al2O3含量的增加,不仅会使熔化速度减慢、澄清时间拖长,而且对玻璃液在锡槽中摊平、展薄、抛光也不利。
但A12O3能降低玻璃的结晶倾向和结晶速度,降低玻璃的膨胀系数,从而提高玻璃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Al2O3一般含量小于2%。
(3)氧化钙(CaO)CaO是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它能加速玻璃的熔化和澄清过程,并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但CaO会使玻璃产生结晶的倾向;CaO含量增加,玻璃料性变短,为高速度拉引玻璃创造有利条件。
但玻璃中CaO的含量也不宜太大,如大于10%则会增加玻璃的脆性。
(4)氧化镁(MgO)MgO能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降低玻璃的结晶倾向和结晶速度。
MgO对玻璃黏度的影响较为复杂,当温度高于1 200℃时,会使玻璃液的黏度降低;而由1 200℃降至900℃的过程中,又有使玻璃液的黏度增加的倾向;低于900℃,反而使玻璃的黏度下降。
玻璃生产工艺及原料玻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工业等领域的无机非晶态物质。
它具有透明、坚硬、耐热等特点,广泛用于窗户、镜子、瓶子、容器等制造。
本文将介绍玻璃的生产工艺和原料。
一、玻璃生产工艺1.原料处理:玻璃的主要原料包括石英砂、碳酸钠、石灰石等。
这些原料经过破碎、研磨、筛分等处理后,成为玻璃的配料。
不同种类和用途的玻璃其原料配比也不同。
2.熔融制备:将配料放入玻璃熔窑中进行熔融制备。
熔窑是一个特殊设计的高温容器,通常由特殊材料如耐火砖等构成。
在熔窑中,原料在高温下熔化,形成玻璃熔体。
3.成型:将熔体从熔窑中输送到成型器中。
成型器通常通过旋转、压制等方式将熔体成型为所需的形状,如平板玻璃、玻璃瓶等。
成型完成后,玻璃制品还需要经过退火等处理,以消除内部应力,提高玻璃的强度和稳定性。
4.加工与装饰:将成型完成的玻璃制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与装饰。
这包括切割、磨边、打孔、喷涂等工序,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同时,可以通过印刷、雕刻和涂层等方式,使玻璃具有不同的颜色、图案和功能。
5.质量检验与包装:对制成的玻璃制品进行质量检验和包装。
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测和物理性能测试等。
合格的制品经过包装后,可上市销售。
二、玻璃生产原料1.石英砂:是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具有优良的耐火性和化学稳定性。
石英砂通常由天然石英矿石经过破碎和研磨得到。
2.碳酸钠:是玻璃的主要碱性助熔剂,用于加速熔化和降低熔点。
碳酸钠可以用天然矿石提取或通过化学合成得到。
3.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用于调节玻璃的成分和性能。
石灰石可由天然矿石如大理石、白云石等提取。
除了以上主要原料外,玻璃生产中还常使用一些助剂和添加剂,如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钠等,用于改善玻璃的特性和性能。
三、玻璃的特殊工艺与加工除了常规的玻璃生产工艺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玻璃工艺和加工方法,使得玻璃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
1.钢化玻璃:将普通玻璃在高温下急冷处理,使其表面形成压应力,提高玻璃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
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其制造工艺和流程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改进。
下面将介绍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
玻璃的制造主要包括原料准备、熔化成型、退火和加工等步骤。
首先是原料准备。
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碱金属碳酸盐、石灰石和氧化物等。
这些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并经过粉碎、筛分和洗涤等处理,以保证原料的纯净度和均匀性。
接下来是熔化成型。
原料经过预热后,被送入玻璃窑炉中。
玻璃窑炉是高温环境下的熔融炉,其温度通常在1200摄氏度左右。
在窑炉中,原料逐渐熔化并混合形成玻璃液。
玻璃液的温度和成分控制是关键,以确保玻璃的质量和性能。
随后是退火。
玻璃制成后,需要经过退火处理。
退火是将玻璃加热到较高温度后缓慢冷却的过程。
这样可以消除玻璃内部的应力,提高其强度和耐热性。
退火还可以改善玻璃的光学性能和平整度。
最后是加工。
玻璃制成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切割、打磨、钻孔、冷加工等加工工艺。
切割可以将玻璃板或管材切割成所需尺寸;打磨可以使玻璃表面平整光滑;钻孔可以在玻璃上开孔;冷加工可以通过压制、弯曲等方式改变玻璃的形状。
除了传统的制造工艺,现代玻璃制造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流程。
例如,浮法法制造是一种常用的玻璃生产技术。
它将玻璃液浇注在熔融的锡池上,形成连续的玻璃带。
玻璃带在锡池上漂浮,经过冷却后形成平整的玻璃板。
这种方法可以高效地生产大面积的平板玻璃。
还有玻璃纤维制造技术。
通过将熔融的玻璃液喷射到高速旋转的喷丝盘上,形成细小的玻璃纤维。
然后,经过拉伸和冷却处理,形成玻璃纤维棉。
玻璃纤维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通信等领域。
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改进。
从原料准备到熔化成型,再到退火和加工,每个步骤都十分重要。
现代玻璃制造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流程,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的改进不仅提高了玻璃的质量和性能,也推动了玻璃在各个行业的应用。
玻璃生产工艺流程介绍玻璃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光电、工艺美术等领域。
玻璃的生产过程经过多个环节,包括原料准备、熔化成型、表面处理和后续加工等。
本文将对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料准备玻璃的主要原料包括二氧化硅(SiO2)、碳酸钠(Na2CO3)、石灰(CaCO3)等。
在生产过程中,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粉碎、筛分和称量等步骤进行准备。
准备好的原料需要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混合,在混合过程中可以添加其他辅助原料,如氟化物、氧化物等,以改变玻璃的特性。
二、熔化成型熔化是玻璃生产的核心环节。
准备好的原料在熔窑中经过高温加热,使其达到熔化状态。
熔化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时间和气氛等参数,以确保原料充分熔化和均匀混合。
在熔化完成后,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颜料或调整温度等,以获得特定的玻璃品种。
熔化完成后的玻璃液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成型。
常见的成型方法包括浮法法、拉伸法和吹制法。
浮法法是将玻璃液在液面上浮起,通过控制流动速度和浮法槽的宽度,使得玻璃薄板均匀地形成。
拉伸法是将玻璃液从熔化池中抽拉,通过控制拉伸速度和温度,使玻璃拉成纤细的线。
吹制法是将玻璃液注入到金属模具中,然后通过吹气使玻璃充分填充模具并形成所需的形状。
三、表面处理成型完成的玻璃制品表面往往存在不平整、粗糙或掺杂物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表面处理。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火磨、抛光和涂层等。
火磨是将玻璃制品暴露在高温火焰中,通过热胀冷缩的效应使玻璃表面得到光滑。
抛光是通过研磨和抛光工艺,将玻璃表面的瑕疵去除,并获得光亮的效果。
涂层是在玻璃表面涂覆一层特殊材料,并通过加热或化学反应使其固化,以改变玻璃的光学性能和外观。
四、后续加工经过表面处理的玻璃制品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常见的后续加工包括切割、钻孔、弯曲和丝印等。
切割是将玻璃制品按照特定尺寸进行切割,可以使用切割刀或激光切割。
钻孔是在玻璃制品上进行孔洞加工,常用的工具有钻头和激光钻。
最简单的玻璃制作方法,玻璃的制作工艺流程及原材料相信大家应该都对“玻璃”不陌生吧!玻璃制品不说烂大街,但也是很常见的,就比如玻璃幕墙、玻璃窗户等等。
既然玻璃应用非常广泛,那玻璃都是怎么被制作出来的呢?今天贤集网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最简单的玻璃制作方法,玻璃的制作工艺流程及原材料,下面赶紧来听听看吧!最简单的玻璃制作方法,玻璃的制作工艺流程及原材料最简单的玻璃制作方法:方法一、使用火炉或窑1.准备硅砂。
硅砂也被称为石英砂,是制作玻璃的主要材料。
想要制作透明玻璃片需要没有铁杂质的玻璃,因为铁质的存在会造成玻璃呈绿色。
如果你处理超细2.将碳酸钠和氧化钙添加到硅砂里。
碳酸钠(俗称洗涤碱)降低商业上制作玻璃所需温度。
然而,碳酸钠会使水流过玻璃,所以必须添加氧化钙或石灰来使玻璃不溶于水中。
此外,你也可加入氧化镁和(或)氧化铝,使制作出来的玻璃更耐用。
一般上,这些添加剂在玻璃混合物中占不超过26到30%。
3.根据玻璃预计的用途添加其它化学品。
装饰性玻璃最常见的添加物是氧化铅,能让水晶玻璃器皿闪闪发亮,并能增加柔软度,使玻璃更容易切割,而且还能降低熔点。
眼镜镜片可能含有氧化镧,因为它拥有折射属性,而铁质则可帮助玻璃吸热。
铅晶质玻璃(人造水晶)含有高达33%的氧化铅,然而使用越多氧化铅,就需要越好的技术将玻璃熔液塑造成型,因此许多人造水晶制造商选择采用较低的铅含量。
4.添加化学品使玻璃达到想要的颜色(如有)。
如上所述,石英砂粒的铁杂质是制造出来的玻璃呈绿色,所以你可添加氧化铁增加绿色 色调,氧化铜也能起同样作用。
硫化物可产生淡黄色、琥珀色、褐色甚至是黑色 色调,一切取决于有多少碳或铁也被添加到玻璃混合物里。
5.把玻璃混合物放入耐热坩埚或支架里。
容器应能承受窑炉里极其高的温度。
取决于你所使用的添加物,玻璃混合物的熔点处于15000至2500摄氏度的范围内你所使用的容器也应能轻易被金属钩及杆控制。
6.将混合物熔成液态。
玻璃生产工艺一、玻璃生产工艺概述玻璃是一种具有均匀透明、硬度高、耐热、抗腐蚀等特点的无机非晶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
玻璃生产工艺包括原料的准备、熔化、成型、退火、表面处理等环节。
本文将就玻璃生产工艺做一详细介绍。
二、原料的准备玻璃生产的原料主要包括硅酸盐、碳酸盐、氧化物等。
硅酸盐是玻璃主要的原料,来自于石英、长石、石灰石等,这些矿石经过破碎、磨削得到颗粒度达到2-3毫米的粗砂。
碳酸盐来自于天然石灰石或白垩石,经过破碎、磨削制成细砂。
氧化物有氧化铝、氧化镁等,用于调节玻璃的化学性质。
三、熔化熔化是玻璃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将原料混合、计量后放入熔窑中加热到约1500℃熔化后即可。
最常见的熔化设备是玻璃电炉,它使用电纹丝来加热、熔化玻璃原料,直至其变为液态玻璃,熔窑中需要不断搅拌,以保持温度均匀。
熔窑的炉底采取上升式,将最后的渣滓清除,取出液态玻璃准备进入下一步骤。
四、成型成型是指将液态玻璃转化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过程,在熔融状态下,玻璃比较粘稠,需要通过特殊的成型机制实现成型。
最常见的成型操作是浮法成型法,通过在熔融的铁涟中注入液态玻璃,让玻璃在此铁液表面形成一个长度无限的平面玻璃带,经过一定的冷却和拉伸后,玻璃带变成均匀厚度的玻璃板。
在成型过程中会出现气泡和氧化物等杂质,需要通过特殊工艺去除。
五、退火退火是指将玻璃高温加热、冷却的过程,使玻璃内部和表面的应力分布均匀,不发生破裂。
玻璃退火必须是缓慢而持续的,通常是采用渐进式升温和降温,一般是先加热到500℃左右,然后缓慢降温至常温。
此类工序因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玻璃冷却速度过快则会导致玻璃的质量下降,强度和抗热性变得更弱。
六、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使玻璃成品外观更加优美、透明的重要环节。
主要分为机械加工和化学处理。
机械加工主要包括打磨、研磨、切割等,通过特殊的钢化工艺、贴膜等使成品变成高强度、安全的特种板材,大大提高其安全性。
化学处理则是利用玻璃表面和特定化学材料的作用,使之具有更好的强度、光洁度。
玻璃的主要原料与制造工艺,解析玻璃制造的关键玻璃的主要原料包括硅砂、碱金属氧化物、石灰石和氧化金属。
它们共同决定了玻璃的质量和特性,而添加剂用于调整玻璃的化学性质和颜色。
了解这些原材料的特性对于生产高质量的玻璃非常重要。
玻璃的主要原料玻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汽车和工业的常见材料。
它具有透明、坚硬、耐热的特点,广泛用于制作窗户、瓶子、镜子等物品。
玻璃的制造工艺复杂,主要原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玻璃的主要原料和特性。
硅砂硅砂是制造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
它是一种主要由二氧化硅(SiO2)组成的矿石。
硅砂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分布,是玻璃工业不可或缺的原料。
硅砂的纯度和颗粒大小对玻璃的质量和透明度有重要影响。
碱金属氧化物碱金属氧化物(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是制造玻璃的另一个关键成分。
它们在玻璃制造过程中的作用是降低玻璃的熔点,促进玻璃的熔化和流动性,使玻璃易于成型。
同时,碱金属氧化物还可以提高玻璃的耐化学腐蚀性。
石灰石石灰石是一种常见的矿石,也是玻璃制造中的重要原料之一。
石灰石主要由碳酸钙(CaCO3)组成,它在高温下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产生氧化钙(CaO)。
氧化钙能够与硅砂反应,形成硅酸钙,进而促进玻璃的形成和硬化过程。
氧化金属氧化金属(如氧化铁和氧化铜)是玻璃制造中常用的添加剂。
它们可以赋予玻璃不同的颜色和特性。
例如,氧化铁可以使玻璃呈现绿色或棕色,而氧化铜可以使玻璃呈现蓝色。
通过控制氧化金属的加入量,可以调节玻璃的颜色和透明度,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需要。
其他添加剂除上述主要原料外,在玻璃制造过程中还可以加入其他辅助原料,以满足特定的要求。
例如:•碳酸钠:用于调节玻璃的化学性质和熔点。
•氟化物:用于提高玻璃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
•氧化硼:用于增加玻璃的抗震性能和热稳定性。
•氟硅酸钠:用于降低玻璃的熔点和粘度,改善玻璃的流动性。
结论玻璃的制造离不开一系列的原料,这些原料共同决定了玻璃的质量、特性和用途。
1.3玻璃的生产工艺及生产流程1.3.1玻璃的生产工艺1、原料预加工。
将块状原料(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粉碎,使潮湿原料干燥,将含铁原料进行除铁处理,以保证玻璃质量。
2、配合料制备。
根据产品的不同,配合料的组成略有区别。
例如普通浮法玻璃的配合料(按照1重量箱即50公斤计算),需要消耗石英砂33.55公斤、石灰石2.96公斤、白云石8.57公斤、纯碱11.39公斤、芒硝0.55公斤、长石3.45公斤、碳粉0.03公斤等。
3、熔制。
玻璃配合料在池窑或坩埚窑内进行高温(1550-1600度)加热,使之形成均匀、无气泡并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态玻璃。
4、成型。
将液态玻璃加工成所要求形状的制品,如平板玻璃、各种器皿等。
5、热处理。
通过退火、淬火等工艺,消除或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
1.3.3浮法玻璃的生产工艺以国内普通的日熔化量600吨的生产线为例,介绍浮法玻璃的制造流程。
浮法玻璃是在锡槽中制造。
整个生产线长度约有500米,每天可生产550到600吨的玻璃,相当于3米宽、3毫米厚、长度约25公里的玻璃带。
一旦开始生产,便是每天24小时不间断,直到大约8-10年之后才会停炉维修。
浮法生产是当今平板玻璃主要的生产方式,其流程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原料的混成。
浮法玻璃的主要原料成份有:73%的二氧化硅、13%的碳酸钠、9%的氧化钙及4%的镁等。
这些原料依照比例混合,再加入回收的碎玻璃小颗粒。
2、原料的熔融。
将调配好的原料经过一个混合仓后再进入一个有5个仓室的窑炉中加热,约1550摄氏度时成为玻璃熔液。
3、玻璃成型。
玻璃熔液流入锡槽且浮在熔化的金属锡液之上,此时温度约1000摄氏度。
在锡液上的玻璃熔液形成宽3.66米、厚度介于3mm至19mm的玻璃带。
因为玻璃与锡有极不相同的粘稠性,所以浮在上方的玻璃熔液与下方的锡液不会混合在一起,并且形成非常平整的接触面。
4、玻璃熔液的冷却。
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
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材料,具有透明、坚固、耐热、耐腐蚀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工业制造等领域。
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完善,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玻璃的生产原料主要包括石英砂、石灰石和碳酸钠。
这些原料经过精确的配比,然后放入熔炉中进行熔化。
熔炉的温度通常高达1500摄氏度以上,使得原料在高温下熔化成为玻璃液体。
接下来,熔化的玻璃液体需要进行成型。
这一过程通常采用浮法工艺,即将玻璃液体倒入一个铅皮上,利用玻璃液体比铅皮轻的特性,使其在铅皮上浮起,然后通过控制铅皮的速度和温度,使玻璃液体逐渐冷却凝固成为平整的玻璃板。
随后,冷却凝固的玻璃板需要进行切割和加工。
这一过程通常由自动化机器完成,根据产品的要求进行切割成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玻璃板,然后进行打磨和抛光,使其表面光滑平整。
最后,经过切割和加工的玻璃板需要进行淬火处理。
这一过程
是为了增强玻璃的强度和耐冲击性,通常将玻璃板放入淬火炉中进行加热,然后迅速冷却,使得玻璃表面和内部产生压缩应力,从而提高玻璃的强度和耐冲击性。
总的来说,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经历了原料准备、熔化成型、切割加工和淬火处理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密的控制和高度的自动化设备。
通过这些工艺流程,我们可以生产出高质量、多样化的玻璃制品,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在今后的发展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创新,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也将不断完善和提升,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环保的玻璃制品,推动玻璃行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玻璃生产工艺简介玻璃是一种由熔化的硅酸盐或其他化合物制成的无定形固体。
它具有无色透明、坚硬、易于加工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子、家居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玻璃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准备、熔化成型、冷却固化等流程。
原料准备玻璃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硅(硅石)和碱金属氧化物(如碳酸钠)。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精细磨碎、混合、筛分等处理,以获得均匀细小的颗粒。
同时,还需要加入一定量的助熔剂(如石灰、氟化物等)和着色剂,以调整玻璃的化学成分和颜色。
熔化成型原料准备完成后,将其投入到特制的玻璃窑中进行熔化成型。
玻璃窑通常由耐火材料(如耐火砖)构筑而成,具有高温耐受能力。
窑炉内部的温度可达到1500℃以上,以使原料完全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玻璃液通过玻璃工装进行成型。
常见的成型方法有以下几种:浮法成型浮法成型是目前最常用的玻璃成型方法。
它是将熔化的玻璃液倒入一个大型浮炉中,然后在炉内加入一层熔融的金属(如锡),形成密度较小的玻璃液层。
熔融金属上的玻璃液会缓慢流动,形成均匀的厚度,并通过控制流速来调整玻璃的厚度。
最后,玻璃液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固化,并在浮炉上漂浮。
模压成型模压成型是将熔化的玻璃液倒入预先制备的金属模具中,然后使用压力或真空将玻璃液压实或吸附到模具表面。
随后,玻璃在模具中冷却和固化,形成所需的形状。
模压成型适用于形状复杂或需要高度精确的玻璃制品。
吹塑成型吹塑成型是将熔化的玻璃液注入一个空气袋(又称为吹管)中,并在一端固定,然后通过对吹管施加气压,使玻璃液膨胀成为一个空心球体。
之后,利用工具和机械手将玻璃球体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吹塑成型适用于制作球体、容器等产品。
冷却固化玻璃制品在成型后需要经过冷却固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将成型好的玻璃制品缓慢冷却至室温,并使其固化成为坚硬的固体。
冷却过程需要控制冷却速度,以避免因快速冷却而导致玻璃产生内部应力,从而影响其性能和品质。
冷却固化后,玻璃制品还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如修整边缘、抛光、涂层等,以提高其外观和功能性。
玻璃一:原料及配制主要原料有;石英砂sio 2;纯碱Na 2CO 3;方解石CaO;石灰石CaCO 3;硼化合物B 2O 3;碳酸钡BaCO 3..辅助原料:橙色剂;着色剂;乳浊..助熔.. 在配方上;各厂商要依据具体的产品而定;作出适当的调整..在原料中加入适理的氧化锌可增加产品的韧性;在原料中加入适量的有色物质可能使产品着色;如加入氧化铜;产品呈绿色或海蓝色:加入氧华钴着色;加入硒粉呈红色;加入的量影响色的深浅.. 在配料中一般允许20%的干净回收料;回收料不宜过多;否则产品易出现粒状;突起..汽泡等..在配料入炉前;必须将所有料混合在一起;充分搅拌均匀..二:熔料混合料加入熔炉中;进行高温熔化;炉内温度依不同的产品而定;一般都在1200-1600度左右;燃料有重油..电力等..熔炉一般有坩锅和池窑两种;一般的坩锅只有一个口;进料与出料都在此口;池窑则可能进料与出料口分开视工厂规模;这种只有一个口的炉常要在晚上进行加料;然后密闭;一般新加入的料要熔化8个小时方可使用;所以加料是不可以随时进行的;往往等到料已用完后再加;故一般一个缸的料可用一天;约600-900升..三.玻璃成型一般的成型方法有吹制机吹;人工吹;压制;离心旋转;烧制辅助作用..玻璃模具一般采用生铁铸件..模具质量的好坏也会影响产品品质;因为有的铁质有砂子;则出来的产品就粗糙;有凸粒;在高温下;易脱铁屑而沾在产品上..一般的模具都有几个排气孔;排气孔很少;一般不影响产品的成型效果;排气效果好的模具;产品的图案;字母则较清晰;模合缝的大小也会影响产品利角的轻重;模具必须预热后方可使用;否则刚产出的产品易破裂..熔化的料入模具有自动进料与人工操作两种自动进料;每种产品生产前都调好进料量;而人工操作则完全靠工人的经验了;所以人工操作时;量的多少是很重要的;量太多易使边太厚..太少;则可能产品不完整;因人工剪料控制的问题;易出现产品边避和底的厚薄以及产品轻重不一致等问题..吹制产品靠气压而成;所以与气压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气压太大;可能出现底部薄;口部厚;气压太小;则口部可能太薄或根本吹不到;口部却缺少了..一般的吹制产品有瓶类;罐类..压制是通过内模压入外模;把玻璃料挤压成型..两模间的空隙影响产品的厚薄;而内模是通过气压来控制的;所以气压太大可能减少两模上下的空隙;使产品底变薄:若气压太小;则相反..一般直筒的杯壮都采用压制;但如产品比较高且边要求较薄;则一般用吹;而这种产品最薄处在中部;所以中部易破..离心旋转;用模具安装在电动机上;通过模具一定的转速把料甩开成型..电动转速太小;可能甩不开;而使产品不完整;转速太大;可能把料甩出去了或料全甩到上部;使上端厚;底部薄;一般盘壮物采用此方法..产品出模后需要用钳夹出来;若钳生锈;则可能使产品上沾有锈班;无法清除;所以必须保证钳的干净无锈;一般用玻璃水去擦试;或采用无锈材质的钳..一般的产品到此时就可进行后段工序—烧边;但有些产品无法用一种模成型;而需要再熔接;熔接必须在产品刚出模时就进行;并且要熔接的另一部分必须是刚挑出的熔化的料;这样才能熔接好;否则易接不牢或炸裂产品..四.烧边产品刚出模;一般的口部都不圆滑;而要用高温将之烧圆滑;多用火力..五;褪火产品出模后温度很高约500-600度;若这样自然冷却;则会炸爆;故要采用褪火设备使温度慢慢降低..褪火设备是一个顶部和两侧封闭的输送带形状;一般长10几米;宽1米左右;共有几个不同的温度带;初段温一般与出模产品的温度一样;即500-600度;然后逐渐减低;末温一般是60度左右;褪火时间不宜太短;否则产品极易炸裂;并且一般产品都不是当时炸裂;而是以后或在运输中会炸掉..六;检查后进入后段加工;如贴花纸或蒙砂等..七:玻璃产品容易出现的问题:A炸裂有很多炸裂的产品在刚褪火后是没有炸裂的;而是在包装箱中或由于碰撞或自动炸裂;主要是退火不够或包装不良造成..B汽泡产品上有一个个大小不等的汽泡;主要是受料的纯度和回收料的含量;以及炉内温度的影响;料含杂质越多或加收料含量越高;以及炉内温度达不到;都可能产生汽泡..C水纹表面不光滑;有皱或水波纹;主要是由于温度不够而影响的;或模温太低..D杂质或斑点是由于料内含有杂质或熔化的料混在其中;包括料花;黑点黑斑等E边避太薄或太厚主要是人工操作时剪料的多或少所致..F表面有锈斑主要的模具或夹钳的磨擦所致..G模合线太粗或太利两块模的吻合度不好或压力太大..H产品不完整..字体不清晰料太少或压力不足;或温度太低以及排气不良所致..I产品表面脏环境差清洁不足或操作不当使污物吸附在产品表面上..玻璃制品验货注意事项一:玻璃制品有破损;爆裂;缺口;刮手者绝不能接受..二:玻璃制品不能有变形;口部;底部不平及歪斜..三:明料玻璃不可以混含回收料;产品心须透明洁白;无其他杂色;有色玻璃的色调要稳定纯正;均匀一致..四:无论人工吹制或机器吹制;玻璃厚度都要平均;不可一边薄一边厚..五:玻璃料应当熔化良好和均匀;尽可能地避免结石未熔料渣;条纹..汽泡等缺陷..六;玻璃器皿部1CM以上不能有汽泡汽泡效果玻璃除外;口部以下直径大于2MM的汽泡数量不能超过二粒或直径1MM以上的汽泡不能多过三粒..并且汽泡聚集在一起的现象也不可以接受..七:玻璃成品退模后;要褪温火8小时左右;至少要退6小时;以保证品质较稳定;防止日久产品会自动爆裂..玻璃瓶罐应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从热水糟移到冷水糟中时;一般温差在39度以下应试无破损..八:玻璃内外不能有太明显的水纹;外表面和内部都不允许有手感的线道;如明显的皱纹;伤痕;磨痕;剪痕和合模线等;表面不能有裂纹与不饱満缺陷..九:玻璃器皿口部应试平整光滑;没有毛刺和凸起;碰缺..十:玻璃内外必须干净;不能有杂物;尘土;水渍;玻璃碎屑等在产品内外..玻璃制品上不能有锈迹;玻璃料内不能混含有黑点;灰尘等杂物..注意:玻璃制品上的锈迹通常是因褪火时夹玻璃所用的夹钳生锈及模具生锈所致的锈斑沾到玻璃上;之后无法除去..因此..夹钳及模具是否生锈;一定要先在生产前除锈才可避免此问题..另需要注意溶料时要避免灰尘..杂质等掉入料中;致使产品成型后内部含有杂质..十一:加酸玻璃;加酸前一定要避免沾上油渍;否则在加酸过程中会有酸洗不均匀致使局部发亮的现象..加酸后一定要清洗干净残留在玻璃内外的白色粉..十二:贴花纸产品;贴花纸时要平整;不能歪斜;不能有汽泡;一般要自然风干12小时后再烘烤;因花纸在浸泡时会残留有小水珠;烘烤时小水珠发会顶破花纸而导致针孔的出现..十三:产品尺寸要符合要求;误差不能太大;若要装配盖子或其他东西;则更应注意产品内口径是否符合组装要求..十四:产品的外观很重要;但不论什么产品;最重要的是要检验产品的功能性是否完好..十五:玻璃是易碎品;产品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必须直立放置;每只产品要用纸包好;且要用蛋格将产品隔开;不至互相碰撞产生破损;具体包装方法视产品及订单要求而定;但有一点;产品的包装一定要注意安全性;保证出口不会被摔破;足以安全运抵目的地..十六:验货过程中;要仔细检查产品的包装方法;所用标签及内容;所附说明书内容;内外箱唛头资料等是否正确..。
玻璃生产工艺总结玻璃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而在玻璃生产过程中,合理的工艺流程和科学的操作方法对于确保玻璃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玻璃生产的工艺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玻璃生产过程。
1. 原材料准备玻璃生产的第一步是原材料准备。
玻璃的主要原材料是石英砂、碱、石灰石和氧化物等。
在原材料准备过程中,需要将这些原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并进行破碎、筛分、洗涤等处理,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纯度。
2. 熔化与成型接下来是熔化与成型阶段。
原材料混合后,通过高温熔炉进行熔化。
在熔炉中,原材料受热逐渐熔化并形成玻璃熔体。
熔融的玻璃熔体在适当的温度下注入成型机器,经过成型机器的作用使玻璃熔体成型为所需的形状,如平板玻璃、管状玻璃等。
3. 退火与强化成型后的玻璃制品需要进行退火和强化处理,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热性。
退火是指将制品通过适当的温度和时间的热处理,使其内部应力得到缓解,提高玻璃制品的稳定性。
而强化则是通过在高温下对玻璃进行快速冷却,使其表面形成压应力层,提高玻璃的强度和耐冲击性。
4. 表面加工与涂层玻璃制品的表面加工和涂层处理能够改善玻璃的功能性和外观。
其中,常见的表面加工包括抛光、砂喷、雕刻等,以使玻璃制品具有更好的质感和装饰效果。
涂层处理则可以使玻璃具有防紫外线、防反射、防雾化等特性。
5. 检测与质量控制在玻璃生产过程中,检测与质量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确保生产出合格的玻璃制品。
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如光学检测、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等,对玻璃的尺寸、质量、强度、透明度等进行检验,以保证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综上所述,玻璃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熔化与成型、退火与强化、表面加工与涂层以及检测与质量控制等环节。
合理的工艺流程和科学的操作方法对于确保玻璃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对于了解玻璃生产工艺有所帮助。
第1篇一、引言玻璃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材料,在建筑、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玻璃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创新,本文将详细介绍玻璃生产工艺,包括原料的选择、熔制、成型、退火、切割、磨光等环节。
二、原料选择玻璃的主要原料包括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
这些原料在玻璃熔制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1. 石英砂:石英砂是玻璃生产的主要原料,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具有较高的熔点。
石英砂的纯度越高,生产的玻璃质量越好。
2. 纯碱:纯碱是玻璃生产中的助熔剂,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钠。
纯碱在玻璃熔制过程中起到降低熔点、提高熔融速度的作用。
3. 石灰石:石灰石是玻璃生产中的稳定剂,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石灰石在玻璃熔制过程中起到稳定玻璃结构、提高玻璃耐热性的作用。
4. 长石:长石是玻璃生产中的熔剂,其主要成分是钾、钠、钙、镁等。
长石在玻璃熔制过程中起到降低熔点、提高熔融速度的作用。
三、熔制玻璃熔制是玻璃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将原料熔化成熔融态的玻璃。
1. 熔制温度:玻璃熔制温度一般在1500℃左右。
温度过高会导致玻璃质量下降,温度过低则难以熔化原料。
2. 熔制设备:玻璃熔制主要采用池窑、火焰炉、电弧炉等设备。
池窑是目前最常用的熔制设备,其具有熔化速度快、产量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3. 熔制过程:将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送入熔制设备中进行熔化。
在熔制过程中,需控制好温度、压力、熔融时间等参数,以确保玻璃质量。
四、成型玻璃成型是将熔融态的玻璃制成各种形状的过程。
常见的玻璃成型方法有:1. 浇注法:将熔融态的玻璃倒入模具中,待冷却凝固后取出。
浇注法适用于生产平板玻璃、玻璃管、玻璃瓶等。
2. 压延法:将熔融态的玻璃在高温下通过压延机压制成型。
压延法适用于生产玻璃纤维、玻璃板等。
3. 吹制法:将熔融态的玻璃吹制成型。
吹制法适用于生产玻璃瓶、玻璃管等。
4. 拉制法:将熔融态的玻璃在高温下通过拉丝机拉制成型。
1.3玻璃的生产工艺及生产流程
1.3.1玻璃的生产工艺
1、原料预加工。
将块状原料(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粉碎,使潮湿原料干燥,将含铁原料进行除铁处理,以保证玻璃质量。
2、配合料制备。
根据产品的不同,配合料的组成略有区别。
例如普通浮法玻璃的配合料(按照1重量箱即50公斤计算),需要消耗石英砂33.55公斤、石灰石2.96公斤、白云石8.57公斤、纯碱11.39公斤、芒硝0.55公斤、长石3.45公斤、碳粉0.03公斤等。
3、熔制。
玻璃配合料在池窑或坩埚窑内进行高温(1550-1600度)加热,使之形成均匀、无气泡并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态玻璃。
4、成型。
将液态玻璃加工成所要求形状的制品,如平板玻璃、各种器皿等。
5、热处理。
通过退火、淬火等工艺,消除或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
1.3.3浮法玻璃的生产工艺
以国内普通的日熔化量600吨的生产线为例,介绍浮法玻璃的制造流程。
浮法玻璃是在锡槽中制造。
整个生产线长度约有500米,每天可生产550到600吨的玻璃,相当于3米宽、3毫米厚、长度约25公里的玻璃带。
一旦开始生产,便是每天24小时不间断,直到大约8-10年之后才会停炉维修。
浮法生产是当今平板玻璃主要的生产方式,其流程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原料的混成。
浮法玻璃的主要原料成份有:73%的二氧化硅、13%的碳酸钠、9%的氧化钙及4%的镁等。
这些原料依照比例混合,再加入回收的碎玻璃小颗粒。
2、原料的熔融。
将调配好的原料经过一个混合仓后再进入一个有5个仓室的窑炉中加热,约1550摄氏度时成为玻璃熔液。
3、玻璃成型。
玻璃熔液流入锡槽且浮在熔化的金属锡液之上,此时温度约1000摄氏度。
在锡液上的玻璃熔液形成宽3.66米、厚度介于3mm至19mm的玻璃带。
因为玻璃与锡有极不相同的粘稠性,所以浮在上方的玻璃熔液与下方的锡液不会混合在一起,并且形成非常平整的接触面。
4、玻璃熔液的冷却。
玻璃带在离开锡槽时温度约600摄氏度,之后进入退火室或连续式缓冷窑,将玻璃的温度渐渐降低至50摄氏度。
由此徐冷方式生产的玻璃也称为退火玻璃。
5、裁切和储存。
徐冷之后的玻璃经过数阶段的品质检查,之后再裁切成不同的尺寸,进行包装入库,储存或运输。
石英砂是一种坚硬、耐磨、化学性能稳定的硅酸盐矿物,其主要矿物成分是SiO2 ,石英砂的颜色为乳白色、或无色半透明状,硬度7,性脆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密度为2.65,堆积密度(1-2.0目为1.6),20-200目为1.5,其化学、热学和机械性能具有明显的异向性,不溶于酸,微溶于KOH溶液,熔点1750℃。
性,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轻工日化、建材、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冶金、纺织、石油、国防、医药等领域,用作制造其他化学品的原料、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相术和分析领域。
其次是冶金、纺织、石油、国防、医药及其它工业。
玻璃工业是纯碱的最大消费部门,每吨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