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影响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23.10 KB
- 文档页数:2
日本地震可能会对中日贸易产生哪些影响席卷日本东北部的地震,对全世界金融市场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对于中国经济来讲,如此的影响将通过贸易、资本流动、日本重建需求和可能的货币政策改变四个方面来产生。
从贸易的情形来看,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地,同时也是最大的入口来源地。
但对于中国来讲,日本仅是其第三大贸易伙伴。
因此,日本需求的短时刻降低,对中国的影响仍然较为有限。
同时,从贸易商品的分类来看,中国从日本入口的商品主如果附加值较高的机电和电子类产品,而中国向日本出口的商品则以较为低端的机电产品为主。
日本地震后,大量的日本厂商被迫关闭了在本国的生产线,这可能对中国国内的相关生产和消费产生必然的影响,但由于受到地震影响较大的日本东北部地域是传统的农业产区,因此整体来看,在地震的直接影响大体解除后,日本大地震对两国贸易往来的影响不大。
需要指出的是,受到日本地震的影响,日本厂商相关的生产停滞后,部份需求开始向中国转移,这意味着中国开始享受到了相应的“替代”效应。
比如,由于日本钢厂大面积停产,中国的宝钢和武钢就在日本震后调升了取向硅钢的价钱,以应对市场对其产品的旺盛需求。
在未来的一段时刻内,中国企业可能仍将收到大量本可能流向日本的定单。
而在日本蒙受地震后,大量海外日元资金可能需要回流日本进行重建,这也成为近期日元走强的根本原因,中国也因此面临着必然的资本外流的压力。
但由于中国实施着较为严格的资本账户管控,因此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将是中国面临的唯一大规模流出渠道。
从数据来看,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规模约在每一年40亿美元左右,占中国每一年整体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约为3-4%,比例并非是很高。
同时,日本对华的累计投资金额约为700亿美元左右,对于中国整体的外汇储蓄来讲,那个规模仍然显得较小。
因此,日本企业可能的资本流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相当微小。
与此同时,日本重建却可能为中国经济带来向上的动力。
这主如果因为日本重建将带来对基建设备和原材料的大量需求,对于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来讲,这也意味着日本的经济刺激将为中国带来相关的需求增加。
日本地震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本地震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自从2011年3月11号的那次在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9.0级地震以来,这场灾难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之一就是它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重大的波及。
一方面,中国作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地震对日本经济的打击自然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地震发生时,日本的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链被破坏,这也给中国的进口业务带来巨大的困难。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场地震对中国的直接影响。
由于日本是中国的进口商品和技术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供应链的瘫痪显然会对中国的生产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的核心工业骨干--电子、汽车和机械等制造业都面临着供应链不稳定和部分停摆的影响。
当时,一些重点企业不得不暂停生产,以等待日本对中国供应的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恢复正常,这些企业所在的产业链也遭受了损失。
日本震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表现在了贸易上。
2011年3月后,中国的出口迅速下降。
当时,出口订单大幅减少,因为日本的需求被打压,这也导致了中国的制造商遭受失业率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中国必须依赖更多的内需和政府出口补贴来维持其出口行业的稳定。
此外,在日本软银公司的股权所占的高通公司,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高通公司在14年度的利润下降了99%。
这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可以从高通公司上市时的公司估值中得到体现,其市值超过10年后大众汽车与道达尔公司市值总和还高。
中国的大量出口产业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是日本的高科技产品和先进设备,而2011年的地震打乱了这条产业链。
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11年,中国进口总额下降了1.8%,其中从日本进口的产品总额减少了10.2%。
此外,日本还在中国拥有大量的投资,因此地震对中国的经济影响还涉及到了在中国境内运营的日本公司和工厂。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这场地震所带来的机遇。
因为日本的一些公司被迫改善产品供应链,这也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良机。
中国企业可以为日本的公司提供可靠的供应链中断方案,帮助日本企业应对紧急情况,这对于中国企业的业务拓展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助推器。
日本地震引发的经济一体化的反思摘要:为什么日本大地震撼动了全球经济,此次地震对日本、对全球以及对中国的经济会带来哪些影响。
关键词:日本大地震;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一体化经济的反思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7-0195-01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并且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触动了世界。
此次地震也被称为“东日本大地震”。
作为世界上一支具有决定性力量的经济体,日本在地震中所遭受的打击也让正处于经济危机“恢复期”的世界经济又绷紧了神经。
国际货币基金会组织发言人阿特金森曾表示“日本正在发生的事态显然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认为短期内东日本地震将冲击日本和全球经济。
全球共有232个国家和地区,单从面积上看,陆地面积只有37万多平方千米的日本,在全球的排名在60名左右,虽地域狭小但却地震频发的国家。
仅从震级来看,日本东地震不算最大,从死伤人数上看也不是最多。
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震级高达里氏8.9级(又有报为9.5级)。
发生在智利中部海域,并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
为历史上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
但没有哪一次地震像日本东地震这样对世界经济影响这么大。
为什么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发生的地震会影响全世界、会震动全球经济?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前,是一个落后的闭关自守的封建农业国家,70年代,推行军国主义路线,靠对外侵略,发动战争掠夺财富而迅速崛起。
二战战败,日本经济出现严重崩溃。
然而战后,日本利用岛国多优良港湾的特点,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再利用当时日本国内高素质、低价格的劳动力,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成品再出口到国际市场。
当时国际市场上大多数国家,经过一场战争,正是百废待兴,对工业产品的需求量很大,从而成全了日本的经济发展。
三明学院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论文日本311大地震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姓名:张志聪院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年级:2008级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号:20080851113提交日期:2011 年 6 月10 日日本311大地震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摘要】2011年3月11日日本北部发生的里氏9级大地震,不仅给日本国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鉴于日本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第二大债权国,在目前世界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全球化格局下,此次大地震势必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和长期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311大地震海啸核泄漏世界经济影响一、前言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各国的经济政治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
一国国家发生的经济危机会波及到世界,给世界的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比如2007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后来演变成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世界特别是欧洲的一些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大的滑坡,甚至北欧岛国冰岛还申请了破产。
而这次日本的大地震同样也借着地球村这个越来越紧密的团体,把它的震波不断的向周边的国家扩散。
二、主要内容3月11日日本北部发生的里氏9级大地震,特别后来的福岛核泄漏更是造成了一场恐慌,不仅给日本国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鉴于日本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第二大债权国,在目前世界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全球化格局下,此次大地震势必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和长期的影响。
现在我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来具体谈谈日本大地震和核泄漏对世界各国的影响。
1、中国日本此次大地震对中国经济和产业的影响首先是中方企业在日本地震灾区的直接财产和投资损失,不过从报道上看,这部分很少甚至没有。
其次由于日本灾后重建和出口效应,我国货物和服务出口可能因此而扩大一定数量,增加我国贸易顺差和经常项目收支顺差,进而加大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
日本核电站事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了一场地震引发的核电站事故,这次事故对日本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起事故对经济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对日本及全球经济的长期影响。
一、电力供应短缺及能源价格上涨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立即关闭了多个核电站以确保安全,导致电力供应短缺。
为了填补能源缺口,日本不得不大量进口燃料,其中包括天然气和煤炭。
这导致了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对日本企业和消费者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高能源成本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同时也加重了民众的生活负担。
二、产业生产受损事故发生后,福岛核电站以及附近地区受到了放射性污染。
除了核电站本身的损毁,核辐射还对附近农田、渔场和畜牧场造成了污染,导致许多农产品和海产品不能再出售。
这对农业和渔业产业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许多农民和渔民失去了经济来源,造成了产业结构的扭曲。
三、旅游业受挫日本是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然而核电站事故对旅游业造成了重大冲击。
由于放射性污染的恐慌,许多外国游客取消了前往日本旅行的计划。
同时,国内游客也对涉及辐射风险的地区保持警惕,导致旅游业收入锐减。
这一问题在事故发生后的几年内持续存在,对日本的经济增长造成了负面影响。
四、重建投资刺激经济增长虽然核电站事故给日本经济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但它也催生了大规模的重建投资,这刺激了经济增长。
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推动重建,包括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等。
这些重建投资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失去生计的人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拉动了GDP的增长。
然而,重建过程需要庞大的资金和时间,对于日本经济而言仍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五、环境问题和能源政策调整核电站事故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核能安全性的担忧,加速了对替代能源和环境友好技术的追求。
日本政府对能源政策进行了调整,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的投入。
同时,对核电站的安全要求也得到了加强。
日本311地震对经济的影响分析摘 要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的特大地震,短期内给日本在经济方面以繁重的打击。
本文整体要紧分了两个大的部分来说明3·11地震对日本经济的阻碍。
第一个部分先通过网络资源查取数据,从阻碍经济进展的几个大的方面动身定量的分析了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庞大阻碍。
第一分析了地震对进出口总额的阻碍,为了更好的对比我们选择了2004-2010年三月份的进出口总额,应用了高斯函数拟合,推测出没有地震阻碍时进出口总额分别237650亿元,6931.6亿元,再跟有地震阻碍时的进出口总额比较,从而求出地震对进出口总额的阻碍率分别为: 0.0088,-0.02。
然后我们把出入境旅行人数作为指标衡量地震对日本服务业的庞大阻碍,我们也是选择2004-2010年三月份出入境旅行人数,应用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推测模型GM (1,1),分别推测出了没有地震阻碍时的出入境旅行人数分别为:78.9674万人,143.1741万人,从而得出地震对出入境旅行人数的阻碍率:3I =-0.8056,4I =0.1125。
再以电子产业为代表来分析地震对日本制造业的阻碍,我们搜集了2010年1月到2011年5月的电子产品总值,应用了不同的函数进行拟合,通过比较拟合优度,选择了拟合优度最高的傅里叶函数5次拟合,依照确定出的函数关系式进行2011年3、4、5月的推测,引入相对误差η来说明实际电子产品总值与推测值之间的偏差,运算出η(2011,3)= -19.57%,η(2011,4)= -46.62%,η(2011,5) =-29.06%。
最后我们又以GDP 为指标分析了日本地震对经济的整体阻碍,关于GDP 的推测我们应用了神经网络对它进行了推测,我们第一介绍了神经网络差不多原理,各参数的确定,模型建立的步骤,最终得出2011年GDP 的推测值,又依照日本团队的估量方法,估量出日本2011年受地震阻碍后的GDP 值,进而把来两者进行比较,得出受地震阻碍后2011年GDP 下降的百分点为%1.23。
日本大地震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分析贺军日本“311”大地震不仅引发了大海啸和随之而来的核泄漏灾难,还对全球产业链带来了极大的震动。
此次地震的重灾区也是日本诸多重要产业的密集分布区,直接造成了许多工厂的生产停工。
由于日本在全球诸多产业链中占据高端位置,地震的影响沿着全球代工产业链、对外投资链以及贸易链向全世界蔓延,已经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日本核泄漏危机还在继续,震区工厂恢复远不如过去估计的那样顺利。
日本受到的打击对全球产业链将产生什么影响?影响会持续多长时间?长期以来形成的全球产业链会不会因此改变?这对已有“世界工厂”之名的中国,又意味着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值得中国政府和产业界关注。
日本大地震冲击全球产业链日本遭受地震和海啸直接打击的地区面积并不大,主要是福岛、宫城、岩手、茨城四县的沿海地区。
但就在这条平直的海岸线上,云集了日本主要汽车和电机公司的生产基地。
本田和丰田的厂房都遭到了灭顶之灾,再加上相关零件的缺乏,日本汽车三巨头不得不全线停产,据乐观估计,最早也要4月初才能恢复。
尼康、佳能和索尼的相机工厂受海啸的冲击更重,到底要何时才能恢复还不知道。
类似困扰同样折磨着芯片业。
日本芯片业占全球市场的1/5,其重要原料之一的硅晶圆,日本产能占了4/5。
重灾区东北部正是重要的硅晶圆生产基地,地震后国际市场内存芯片价格已上涨近10%,闪存价格的涨幅则接近20%。
索尼、夏普、松下、三洋、三菱等家电企业都遭受到了地震的冲击,供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延迟。
可以说,大地震之后,日本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一直处于休克状态。
考虑到核泄漏风险长时间不能消除、关东电力迟迟不能恢复等利空因素的打击,这种影响的持续无疑将超过1995年关西大地震。
那一次,大阪和神户的许多工厂在震后接近一年才恢复生产,另一些工厂则因国际上的竞争对手及时扩大了产能而被关闭。
对遍布全球的日资工厂来说,日本本土的产能减少是个不祥的消息。
几十年来,为了应对关税、能源需求、劳动力涨价等因素,日本工业家把复杂产业链中的很大一部分转移到了北美、东南亚和中国,通过在所在国建立生产线,直接生产出法律意义上的“国货”卖给当地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