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49
01引言Chapter妇产科学概述妇产科学定义发展历程学科范围保障母婴健康应对妇科疾病促进生殖健康030201妇产科学的重要性01020304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良好职业素养课程目标与要求02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Chapter外生殖器内生殖器骨盆与骨盆底血管、淋巴与神经卵巢功能与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生殖道其他部位的周期性性生理反应变化妊娠诊断与孕期保健通过早期妊娠诊断可以及时发现怀孕并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
孕期保健包括定期产前检查、营养指导、心理支持等,以确保母婴健康和安全分娩。
受精与着床精子与卵子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受精卵在子宫内膜着床,开始胚胎发育。
胚胎与胎儿发育受精卵在着床后不断分裂增殖,逐渐形成胚胎和胎儿。
在妊娠过程中,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获取营养和氧气,排出代谢废物。
母体变化在妊娠期间,母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包括子宫增大、乳腺发育、血容量增加、心率加快等,以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
妊娠生理03妊娠诊断与孕期保健Chapter01020304停经、早孕反应、乳房和生殖器官变化等。
临床表现子宫增大、变软,妊娠纹等。
体格检查尿妊娠试验、血hCG测定等。
实验室检查B 超检查确定宫内妊娠及排除异位妊娠等。
影像学检查妊娠诊断孕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合理营养健康教育心理支持高危妊娠定义及分类高危妊娠筛查与评估高危妊娠处理原则高危妊娠预防策略高危妊娠管理04正常分娩与产褥期管理Chapter正常分娩过程包括见红、不规律宫缩等,提示即将进入分娩期。
从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是分娩过程中最漫长的阶段。
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需要产妇配合用力,是分娩的关键时期。
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一般时间较短,但也需要密切观察和处理。
分娩先兆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褥期母体变化生殖系统变化乳房变化循环系统变化泌尿系统变化保证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活动,有助于身体恢复。
第六章产前检查、孕期监护与保健周产期:从妊娠满28周后到产后一周第一节产期检查(一)产前检查的时间(二)首次产前检查1.病史2.全身检查3.产科检查,四步触诊骨盆测量绘制妊娠图4.辅助检查(三)复诊产前检查第二节孕妇监护(一)产前检查的时间早孕建卡,孕20周、24周、28周、32周、36周、37周、38周、39周、45周共做9次产前检查(二)首次产前检查L病史:年龄、职业、推算预产期、月经史、婚育史、既往史、手术史、本次妊娠过程、家族史、丈夫健康状况。
2.全身检查:发育、营养、血压、体重。
3.产科检查:(1)腹部检查D视诊腹形及大小,水肿,悬垂腹,尖腹。
2)触诊第1步手法:宫府高度第2步手法:胎背、胎肢体在哪一侧第3步手法:先露部为头、臀,是否衔接第4步手法:核对胎先露部入盆程度3)听诊:胎心音(2)骨盆测量1)骨盆外测量骼棘间径:IS23〜26CIn骼崎间径:IC25-28cm粗隆间径:IT28〜31Cm歌耻外径:EC18〜20Cm坐骨结节间径或出口横径:TO8.5-9.5cm出口后矢状径:8〜9cm耻骨弓角度:>902)骨盆内测量对角径:DC12.5〜13Cm坐骨棘间径:正常值IOcm坐骨切迹宽度(3)阴道检查(4)肛诊(5)绘制妊娠图4.辅助检查:血象、B超、甲胎蛋白、心电图(三)复诊产前检查1)病史询问前次检查后有无头痛、眼花等2)体重及血压复查原蛋白3)复查胎位、胎心率,测量胎儿大小第三节孕妇管理1、实行孕期三收管理2、使用孕产妇系统保健卡3、对高危妊娠的筛查、监护和管理第四节胎儿健康状况评估及其成熟度的监护一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护1、妊娠早期2、妊娠中期3、妊娠晚期尺测宫底高度、腹围羊膜镜检查胎儿心电图监测二胎盘功能检查1、测定孕妇尿中雌三醇值。
正常值15mg∕24h,10T5mg∕24h警戒值,VlOmg∕24h尿为危险值。
E/C值,E∕C>15正常,1075警戒值,VlO为危险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