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环节考核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228.50 KB
- 文档页数:12
《0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自考·历年考点分析第7章计算机网络安全及管理技术[识记] 计算机安全。
历年考核:[201410名词解释38]参考答案:是指保护数据处理系统而采取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会因偶然或人为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密。
[识记] 访问控制是一种重要的网络安全措施,可以通过多种技术实现,但不包括()A.口令B.加密C.网管D.审计历年考核:[201410单选19、201704单选20]参考答案:B。
[识记] 网络上的加密可以分为三层,即加密、传输层加密和应用层加密。
历年考核:[201804填空34]参考答案:数据链路层。
[识记] 可以实现互联网电子商务活动中数据安全传输的协议是()。
A.UDPB.UTPC.ATPD.SSL历年考核:[201804填空34]参考答案:D。
[识记] SSL的目标是提供两个应用软件之间通信的和可靠性。
历年考核:[201804填空34]参考答案:保密性。
[识记] PGP。
历年考核:[201904名词解释44、201604单选20、201610单选20、201710单选20、201804填空36]参考答案:PGP是基于RSA加密技术的邮件加密系统,主要用于防止非授权者对邮件的阅读与修改,同时还能为邮件提供数字签名以保证邮件的真实性。
[识记] PKI。
历年考核:[201604名词解释44]参考答案:PKI是利用公钥理论和技术建立的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是CA认证、数字证书、数字签名以及相关安全应用组计算模块的集合。
[识记] 简述黑客与入侵者的区别。
历年考核:[201804简答47、201610填空40、201604单选19、201704名词解释45、201710填空40、201504填空35、201904填空37]参考答案:(1)黑客原本是指程序员,而不是那些非法破坏系统安全的人;(2)入侵者是指怀着不良企图,闯入甚至破坏远程计算机系统完整性的人;(3)两者的动机不同;(4)入侵者并不像黑客一样都是在计算机知识方面有着很深造诣的人。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技能)课程大纲课程名称: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课程代码:03143一、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课程是培养考生掌握包括互联网所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方法外,还要学习掌握互联网上的各种基本操作和实践应用,在实践中培养学习兴趣和分析能力,能够解决互联网建设中的有关网络应用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含学时、学分要求)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课程共2学分,建议安排学习时数为48学时。
主要实验章节有3章,具体内容如下:1)第四章网络应用技术30学时2)第五章网络应用制作技术12学时3)第六章常用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6学时三、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参考教材《互联网及其应用》贾卓生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四、实践(技能)考核的场所、设备、师资要求。
实践考核场所:要求提供最少10人/组独立计算机平台计算机软硬件要求:能够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及相关的输入/输出设备;操作系统:Windows XP / Windows 7/ Windows 10师资要求:计算机网络专业相关教师(工程师)五、实践(技能)考核的项目名称、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法。
1)WWW浏览器综合应用IE浏览器的参数设置、功能和使用方法2)电子邮件综合应用Outlook Express、Foxmail或WebMail接收、发送、转发、回复电子邮件3)文件传输综合应用NetAnts、BT、迅雷下载共享文件4)网络社区综合应用网络社区,熟悉博客的功能,能够在博客网站开通自己的博客,学会注册、阅读、发表文章的方法5)互联网即时通信综合应用即时通信工具,学会常用MSN和QQ软件的使用方法6)网页制作综合应用Web页面设计工具,能够使用Dreamweaver和Flash等工具制作主页六、实践(技能)考核评分标准。
主要根据上机结果及完成时间,进行评分:规定时间内正确完成上机操作满分;未完成者,则由考核教师依据完成步骤进行打分。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环节考核指导(2007年2月制订)一、类型课程实验考核二、目的与要求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是当前信息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
本考核主要考察考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的理解,考察考生检测网络环境和应用计算机网络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环境软件要求: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已经安装网卡并正确配置TCP/IP协议,能够登陆网络服务器)。
系统中已经安装Word,支持把Windows的窗口粘贴到Word文档中的功能。
考试系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考试系统。
四、考核内容1.考察考生检测计算机网络配置的能力;检查系统所用的网卡型号、TCP/IP配置、MAC地址等信息。
( ipconfig 等)2、考察考生检测计算机网络状态的能力;Ping tracert netstat nbtstat ARP等等)3.考察考生的网络连接能力。
以PPPoE连接网络的能力;利用已有连接,连接VPN服务器的能力。
4.检查考生利用IE和FTP进行信息检索和信息应用的能力;IE浏览器的配置(主页设置、临时文件和历史记录的清除、个人密码和表单信息的清除、设置代理服务器、设置浏览器的语言编码、设置UTF-8编码、设置网站安全级别、设置可信站点等等)。
网络信息的下载,信息检索等等。
5.检查考生配置与应用IIS服务器的能力。
五、考核时间与形式考核时间为60分钟;采用闭卷形式,考生首先登陆考核服务器,根据要求完成操作。
并根据题目要求把操作过程或操作结果保存到自己的答案文件(Word文档)中,最后根据考试要求把答案文件上传到考核服务器上考生自己的文件柜中。
请认真阅读“考试系统”使用说明。
六、注意事项1.遵守考场纪律,因计算机引起的问题请及时与监考老师联系;2.考生不要等到最后才上传答案文件,以免因最后时刻交卷人员太多造成服务器响应速度低;上传文件前务必关闭相应的软件。
例如上传Word文档前应关闭Word系统。
《互联网原理和应用》实验指导书计算机学院2010年7月第一部分、《互联网原理和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3)1、实验课程基本情况 (3)2、课程实验介绍 (3)3、实验项目设置 (4)第二部分、《互联网原理和应用》实验指导书 (5)实验一SOCKET网络程序设计 (5)实验二应用层协议分析:TELNET及FTP (13)实验三应用层HTTP协议实验 (16)第一部分、《互联网原理和应用》实验教学大纲1、实验课程基本情况院(系):计算机相关专业:网络工程限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选修2、课程实验介绍(1)课程简介及要求《互联网原理与应用》是网络工程技术方向模块的限选课和计算机其它专业的选修专业课。
本课程任务是在学习《计算机网络》之后,再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互联网组成的完整体系结构、网络协议与主要网络应用。
重点理解和掌握互联网(因特网)TCP/IP的体系结构、各部分协议和主要应用软件工作原理;掌握因特网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操作。
(2)实验目的及要求在实验室,通过网络协议仿真设备相关实验,进一步理解主要互联网协议和网络应用接口的理解。
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完成实验,并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
(3)实验方式在学院网络工程实验室,实验分小组来做,4个同学一个小组,分为不同的协议编辑和协议分析两端,分别操作网络协议仿真系统完成,或4个同学一组实际操作路由交换设备完成。
(4)考试方法及评分每个实验都做出相应的结果来,并且上交了详细的实验报告,则可得到该课程的15%的成绩,否则根据情况扣除相应的成绩。
(5)主要仪器设备网络协议仿真实验系统、联网PC机。
(6)教材及参考书教材:《互联网原理和应用实验指导书》,自编3、实验项目设置实验室名称: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实验室责任编辑:范冰冰第二部分、《互联网原理和应用》实验指导书实验一SOCKET网络程序设计【实验目的】1、进一步掌握UDP及TCP协议的工作原理2、掌握SOCKET编程的基本方法3、学习应用C语言与WinSock2进行简单的无连接的网络程序设计,实现网络数据传输【实验学时】5学时【实验类型】综合型【实验要求】实验前根据给出的服务器端程序编好客户端程序。
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探讨《互联网及其应用》这门课程。
在介绍这门课程之前,我们不妨来看一段视频吧。
互联网可以说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把我们带入到信息社会,它丰富的应用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我想,今天说到“互联网”这个词,同学们尽管还没有开始学习这门课,在你们的脑海中就如同刚才视频中展现的一样,已经浮现出许多与它相关联的各种应用了吧。
事实上,此时此刻,我们这堂课的讲授不正也是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和平台,让我和同学们有这样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全新教学体验吗?同学们一定会问,要怎么才能学好这门课呢?首先,我要借用爱因斯坦的经典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想,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有趣的或者是给你带来方便的互联网的应用了,你不妨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是否有兴趣想探究一下,这些应用到底是通过什么样的技术方法来实现的呢?我们这门课就是帮助同学们揭开互联网的技术之谜。
《互联网及其应用》这门课所讨论的内容都是在我们熟悉的互联网构建和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工程技术问题。
总体上讲,它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支持可能位于两个不同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通过跨越若干不同的网络而实现相互之间可靠的数据传输。
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面临并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问题,例如如何标记数据传输的目的计算机?如何解决在不同类型网络上传输数据?数据传输过程中如何确定传输的路线?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了差错如何解决?……。
当你带着这些问题,通过这门课程提供的教学资源,来了解当初研究人员是如何将一个大的技术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思想来应对所面临的问题,于是,你就会逐渐揭开心中的疑惑,互联网的技术体系架构以及各种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术标准在你的脑海中逐渐建立并变得越来越清晰。
甚至,也许聪明的你还能够在分析这些问题的时候,寻找到自己独特的解决办法,那么要恭喜你,你也成为互联网的设计者之一了!我们这门课程选择的教材是美国著名的互联网专家Douglas E. Comer教授所编写的一本经典教科书《用TCP/IP进行网际互联第一卷:原理、协议与结构》。
《互联网应用体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掌握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对互联网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1. 互联网基本概念调查学生需要通过网络搜索工具,查找并收集关于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方面的信息,并整理成一份报告。
2. 互联网应用体验学生需要选择一种互联网应用(如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在线购物等),进行至少一周的体验,并记录下使用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报告应包括互联网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方面的信息,内容要真实、客观;2. 体验互联网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应积极尝试不同的功能和操作,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收获;3. 作业报告应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以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4.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至教师指定的平台或邮箱。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报告,评价学生对互联网基本概念和应用的掌握情况;2. 教师根据学生在体验互联网应用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3.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互联网应用的感受和收获,并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互联网应用技能。
六、个人反思与小组讨论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并解决遇到的问题,以提高自身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收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七、作业拓展与延伸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互联网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互联网应用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编程比赛、网络营销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互联网应用技能。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1篇一、课程概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教育逐渐成为教育行业的新趋势。
为了培养具备互联网教学能力的新型教师,我校开设了“互联网教学实践”课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互联网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化教学素养,为未来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1. 课程内容(1)互联网教学概述:介绍互联网教学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互联网教学平台及工具:讲解常用的互联网教学平台及工具,如:慕课、微课、在线课堂等。
(3)互联网教学设计:阐述互联网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及案例。
(4)互联网教学实施:分析互联网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5)互联网教学评价:探讨互联网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及案例。
2.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互联网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2)提高学生的信息化教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使学生具备独立开展互联网教学活动的能力,为未来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考核方式1. 平时考核(1)课堂表现:包括出勤、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等。
(2)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课后作业、小组作业等。
2. 期末考核(1)理论考试:考查学生对互联网教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2)教学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份完整的互联网教学方案。
(3)教学实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一次互联网教学实践活动,并提交实践报告。
四、课程考核评价标准1. 课堂表现(30%)(1)出勤率:100%。
(2)课堂发言:积极参与,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3)小组讨论:认真倾听他人意见,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2. 作业完成情况(30%)(1)课后作业:按时完成,内容充实,格式规范。
(2)小组作业:积极参与,分工明确,团队协作。
3. 理论考试(30%)(1)基础知识掌握:80分以上。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技能)课程大纲课程名称: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课程代码:03143一、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课程是培养考生掌握包括互联网所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方法外,还要学习掌握互联网上的各种基本操作和实践应用,在实践中培养学习兴趣和分析能力,能够解决互联网建设中的有关网络应用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含学时、学分要求)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课程共2学分,建议安排学习时数为48学时。
主要实验章节有3章,具体内容如下:1)第四章网络应用技术30学时2)第五章网络应用制作技术12学时3)第六章常用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6学时三、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参考教材《互联网及其应用》贾卓生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四、实践(技能)考核的场所、设备、师资要求。
实践考核场所:要求提供最少10人/组独立计算机平台计算机软硬件要求:能够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及相关的输入/输出设备;操作系统:Windows XP / Windows 7/ Windows 10师资要求:计算机网络专业相关教师(工程师)五、实践(技能)考核的项目名称、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法。
1)WWW浏览器综合应用IE浏览器的参数设置、功能和使用方法2)电子邮件综合应用Outlook Express、Foxmail或WebMail接收、发送、转发、回复电子邮件3)文件传输综合应用NetAnts、BT、迅雷下载共享文件4)网络社区综合应用网络社区,熟悉博客的功能,能够在博客网站开通自己的博客,学会注册、阅读、发表文章的方法5)互联网即时通信综合应用即时通信工具,学会常用MSN和QQ软件的使用方法6)网页制作综合应用Web页面设计工具,能够使用Dreamweaver和Flash等工具制作主页六、实践(技能)考核评分标准。
主要根据上机结果及完成时间,进行评分:规定时间内正确完成上机操作满分;未完成者,则由考核教师依据完成步骤进行打分。
《互联网应用体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使学生:1. 熟练掌握基本的网络常识;2. 理解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3. 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对互联网的应用体验形成深刻的认识。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程的作业内容如下:1. 网络基础知识学习:学生需通过自学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掌握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网络结构等知识,并完成相关笔记记录。
2. 搜索引擎使用实践:学生需使用至少两种不同的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等),进行关键词搜索,并记录搜索结果,分析不同搜索引擎的异同点。
3. 社交媒体应用体验:学生需选择至少两个常用的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QQ等),了解其功能特点,并就其中一项功能进行深入体验,如发布动态、浏览朋友圈等,并撰写体验报告。
4. 网络新闻浏览与评论:学生需浏览至少三个不同来源的网络新闻,了解新闻的发布与传播过程,并就其中一则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撰写简短的评论。
5. 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学生需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或视频,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完成一份关于如何保护个人网络安全的计划书。
三、作业要求1. 每位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内容,不得抄袭他人成果;2. 作业中涉及到的实践操作部分,需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和结果记录;3. 作业提交时需按照要求格式整理,如文件名命名、文件夹组织等;4. 作业提交时间不得晚于下节课前,逾期将不予受理。
四、作业评价本节课程的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作业完成的完整性和规范性;2. 学生对网络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实践操作部分的详细程度和准确性;4. 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给出详细的反馈意见。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对于存在问题的地方,将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还将就本次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讲解和答疑,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Internet/Intranet 概述1.Internet的定义,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1.1Internet的定义。
1.2Internet的基本概念。
2.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1 Internet的发展简史。
2.2 Internet的起源和目前的现状。
3.计算机网络的一般结构,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3.1计算机网络的一般结构。
3.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3.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3.4网络拓扑结构。
4.Internet的体系结构,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4.1应用TCP/IP技术实现网络互连。
5.中国Internet的建设与发展,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5.1中国Internet建设结构和四大主要网络。
6.Internet的应用,要求达到领层次。
6.1远程登录、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电子公告牌和WWW的基本概念。
7.Intranet网络,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7.1 Intranet网络的基本概念。
7.2 Intranet网络的组成与运行机制。
第二章Internet技术基础1.Interne网络通信协议,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1.1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1.2 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
1.3各层之间的关系。
1.4组成计算机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1.5应用TCP/IP协议,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TCP/IP协议簇OSI参考模型间的对应关系。
1.6 TCP和UDP,TCP/IP与高层协议和连接。
1.7 SLIP/PPP的基本概念。
1.8 IPv6协议。
2.地址与域名,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2.1 IP地址,EP地址原理,IP分组格式。
2.2 IP地址在Internet中的表示形式。
2.3 DNS域名系统。
2.4域名的基本概念,域名与IP的对应关系。
2.5域名系统的建立方法。
3.Internet/Intranet网络组成,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3.1 Internet/Intranet网络组成原理和主要成员。
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环节考核指导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环节也日益重要,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体验,同时也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
因此,本文将针对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环节进行解读和探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考核指导。
一、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环节的意义1. 帮助学生提高技术能力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环节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以实践为核心的一门课程。
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了解各种互联网应用的功能和特点,同时也能够借助互联网平台,提高技术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拓展发展视野。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环节中,学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各种项目。
在团队协作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优势,共同完成项目。
这种合作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和协商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环节是学生的一次职业实践。
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和平台完成项目,并向老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
这种实践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二、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环节考核指导对于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环节的考核,有几个方面需要引起注意。
1. 项目立项和策划在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环节中,学生需要按照指定的主题或任务,自主策划和开展项目。
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项目的内容和目标,拟定项目计划和时间表,明确项目的实施阶段和重要节点。
此外,学生还需对项目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规划。
在考核过程中,老师可以对学生的项目策划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
2. 实践操作和技术应用学生在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环节中需要熟练掌握各种互联网应用工具和技术,如网站建设、编程技术、大数据处理和移动应用程序开发等。
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报告范文The internet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our daily lives, connecting people from all corners of the world.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世界各地的人们连接在一起。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acts of the internet is the way it has revolutionized communication. 互联网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它彻底改变了沟通方式。
In the past, communication was limited to face-to-face interactions or written correspondence. 以前,沟通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或书面信函。
However,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people can now communicate in real-time through emails, instant messaging, and video calls.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人们现在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即时消息和视频通话实时交流。
The internet has also opened up new opportunities for education and learning. 互联网还为教育和学习开辟了新的机会。
With the wealth of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line, students and lifelong learners can access resources that were previously out of reach. 通过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学生和终身学习者可以获得以前无法获得的资源。
《互联网应用体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掌握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对互联网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1. 任务一:互联网基础知识测试a. 完成一份包含至少10道关于互联网基本概念和功能的在线测试题;b. 提交测试结果,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对互联网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任务二:互联网应用体验a. 在家中访问互联网,尝试使用至少3种不同的互联网应用(如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在线购物等);b. 记录使用这些应用的体验和感受,包括网络速度、安全性、用户体验等方面;c. 完成一份包含至少5个体验细节的作业报告,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2. 提交的作业必须清晰、准确地表达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3. 积极参与课堂分享,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4. 按时完成作业,不得拖延。
四、作业评价1. 依据提交的作业报告和课堂分享情况,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评价;2. 评价内容包括任务完成情况、知识掌握程度、技能应用能力等方面;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参考之一。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根据教师反馈和建议,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2. 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在互联网应用体验部分,我们希望通过让学生亲自体验不同的互联网应用,让他们了解互联网的便利性和实用性,同时也能够发现和解决网络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施步骤:1. 在课前,教师需要准备好一些常见的互联网应用的链接和邀请码(如果需要),并提前将这些信息通知给学生;2. 在课堂上,教师将引导学生访问这些应用,并指导他们如何使用这些应用;3. 学生需要记录自己的使用体验,包括网络速度、安全性、用户体验等方面,并将这些体验写成一份作业报告;4. 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使用感受,提出问题,并互相学习;5.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和报告,给出评价和反馈。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考核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摘要:以淄博职业学院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开设的《网络互联技术》课程为例,探索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类课程考核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做法。
包括:考核方案的总体设计,课程考核的实施效果以及下一步的改进措施等。
关键词:课程考核方案;考核实施;改进与思考;淄博职业学院“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学生开设《网络技互联术》课程。
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网络设备的物理连接、网络终端设备的维护、重点是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管理与维护等技能。
通过课程中实际网络工程项目的实施,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该课程开设近十年来,教学效果逐渐显现,特别是该课程考核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很值得推敲和进一步完善,现将做法和成果总结一下,以期抛砖引玉。
一、课程考核方案的总体设计该课程的考核注重过程控制,从知识、技能、素质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具体方案如下:1、知识考核构建“知识点题库”,采用“网上在线考”的方式,平时边学边测,一单元一小测,一项目一大测,最后期末集中测。
平时测试即测即公布答案和知识点分析,这种反复滚动的考核方式,能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
题库的题目涉及本课程7个项目的全部内容,以基本理论考核为基础,以课后习题涉及的知识点为考查重点设计题库。
题库题目类型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
理论成绩以30%-40%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
2、技能考核分为虚拟实训考核和真实设备实训项目考核两部分。
(1)虚拟实训考核根据课程进度,逐步完成虚拟实训试题库中规定的实训项目,提交作品和实验报告,由实训指导教师予以打分,所有虚拟项目的平均分计入技能考核成绩。
(2)真实设备实训项目考核根据课程进度,逐步完成真实设备项目实施,填写实验报告和项目评价表,由组长和老师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打分,计入项目评价表,所有项目的平均分计入技能考核成绩。
技能考核成绩=虚拟项目考核成绩40%+真实项目考核成绩60%3、基本素质考核4、综合成绩评定总评成绩=理论考核成绩30%+技能考核成绩60%+基本素质考核成绩10%二、方案实施情况以2020级和2021级的学生为例分析方案的实施情况:1、理论考核实施情况由于题库中题目的不断完善和扩充,2020级学生进行了10次单元/模块测试,参与率98.5%,平均分72.3,2021级学生进行了12次单元/模块测试,参与率99.5%,平均分73.2。
福建自考2015年上半年实践环节考核时间安排表
说明:1、论文答辩报名、考核时需向主考学校交验毕业论文答辩申请表复印件、原件,单科合格证复印件、原件,准考证复印件、原件,身份证复印件、原件。
本科论文答辩还需交验原大专毕业证书复印件、原件。
2、实践环节报名、考核时需交验单科合格证复印件、原件,准考证复印件、原件,身份证复印件、原件。
3、部分主考院校将在各校的网站上公布毕业论文答辩及实践性环节考核的相关信息,请考生查询。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办公室2014年10月21日印发。
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环节考核指导书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无法想象没有互联网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现在的互联网已经不再只是一个信息传递的工具,它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然而,学生们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
为了促进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互联网应用,教育部对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课程进行了大力推广。
而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环节考核指导书,就是教育部针对这一课程的一个重要文件。
在本文中,我将从这一文件的背景、指导思想、考核目标和考核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背景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环节考核指导书是一份针对互联网应用实践课程的考核文件,旨在规范学生的考核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应用实践课程已经成为了学生们的一门必修课程。
然而,在这一课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考核问题。
为了消除这些问题,教育部发布了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环节考核指导书,以规范、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指导思想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环节考核指导书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强调实践性和体验性:互联网课程本质上是一门技术课程,学生在学习互联网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实践和体验。
因此,在考核环节中,应该注重实际操作和技能考核。
2.注重知识和技能结合:互联网应用实践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也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因此,在考核环节中,需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并强化技能方面的考核。
3.倡导合作与交流: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而互联网应用实践课程也需要学生们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进行交流。
因此,考核过程中要鼓励和倡导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考核目标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环节考核指导书的考核目标包括以下几点:1.了解和掌握互联网基础知识: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互联网的基础知识,如网络组成结构、协议、应用等。
2.掌握操作技能:学生应该掌握互联网的相关操作技能,如网页制作、使用浏览器、搜索引擎等。
3.了解互联网安全: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互联网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网络攻击、病毒防护等。
《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环节考核指导一、类型课程试验二、目的与要求《互联网及其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内容发展更新极为迅速的课程,因此考生除了掌握教材上的内容,包括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方法外,还要学习掌握互联网上的各种基本操作和实践应用,并且在实践中要培养学习兴趣和分析能力,能够解决互联网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三、考试环境硬件要求:装有网卡并能上网的PC机CPU不低于奔腾2处理器内存容量不低于32MB硬盘容量不小于2G软件要求:操作系统:Windows 9X/NT/2000/XP。
浏览器:如IE。
FTP客户端软件:CuteFtp或Windows 自带的FTP命令。
远程登录软件:Netterm或Windows 自带的Telnet命令。
HTML语言编辑器:Windows 自带的记事本程序。
四、考核内容《互联网及其应用》课程上机实践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三、四、五、六、八章。
考核内容主要围绕互联网的一些基本操作和网络维护的一些基本操作常识。
主要内容如下:1、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拨号上网的操作。
实验目的:掌握在Windows 环境下(主要是Windows 98/2000/XP操作系统,下同),调制解调器与主机的连接和驱动安装方法、TCP/IP协议的设置、拨号网络的安装与配置方法以及创建拨号连接的方法、拨号上网和下网断线等操作。
内容提示:这部分实践操作练习在Windows 2000/XP操作系统下与Windows 98操作系统基本相同,只不过使用拨号网络创建新连接的方法略有不同。
在Windows 98下使用拨号网络创建新连接的方法在课本中已经讲述,操作比较简单。
而在Windows 2000操作系统下,“拨号网络”改名为“网络和拨号连接”,在创建新连接的方法时,网络连接向导会提示用户需要选择网络连接类型,如图1所示。
用户要拨号上网,可以选择第一项或第二项进行配置。
图12、网卡的安装与配置实验目的:掌握在Windows 环境下,网卡的驱动安装方法、TCP/IP协议的安装与参数配置方法及参数查看方法。
了解ipconfig(或winipcfg)、ping命令基本使用方法。
内容提示:在Windows 环境下,任何硬件的驱动程序安装方法都类似。
(因为目前版本的Windows 无需安装TCP/IP协议)用户要配置的TCP/IP协议的参数主要有: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等,在Windows 2000操作系统下,配置属性框如图2所示。
考生要深入理解各个参数的准确含义。
图2在Windows NT/2000系统下,如果用户没有权限打开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框,也可以运行命令ipconfig或ipconfig /all查看Internet协议参数,如图3所示。
图3在Windows 9X操作系统下,用户可以运行winipcfg命令查看。
在Unix/Linux操作系统下,用户可以运行ifconfig命令查看协议参数。
用户配置好各个参数后,可以通过ping命令检查本地主机能否与网关或远程主机通信,具体操作如图4所示。
图43、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掌握使用电子邮件软件收发Email的方法,使用Telnet或远程登录软件登录远程主机或BBS服务器的方法,使用FTP客户端程序进行文件上载或下载的方法,利用浏览器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并注意使用浏览器访问常见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的方法。
内容提示:掌握使用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收发Email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参数的含义,如POP3服务器、SMTP服务器,用户账号等。
掌握常用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如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Foxmail等软件的参数设置和收发Email的基本方法。
除了使用课本上介绍的Telnet登录远程主机或BBS外,用户也可以使用一些具有友好界面的登录软件进行远程登录,如Netterm、Cterm等。
因此,同学们应该掌握如何使用常见的远程登录软件。
目前很多BBS系统也支持Web方式,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访问BBS,如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BBS,用户可以运行telnet 202.112.58.200登录,也可以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http://202.112.58.200访问。
除了使用Windows自带的FTP程序登录远程FTP主机进行文件上载或下载外,用户也可以使用一些具有友好界面的FTP客户端软件进行登录并进行文件上下载,如CuteFtp、WS-FTP等。
因此,同学们应该掌握Windows自带的FTP程序的一些基本命令,如open、get等,以及如何使用常见的FTP客户端软件,如何配置一些基本参数,如配置FTP服务器的IP地址或域名、用户账号、密码、匿名登录账号和密码等。
熟练掌握Web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如何进行网页浏览。
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提供资源共享,如何快速的利用互联网查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能够熟练使用网上常见的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查找也是本课程的考核内容。
除了掌握基本操作,同学们还应该了解目前国内互联网一些著名或常用的网站,如提供搜索引擎的网站、提供免费电子信箱的网站、网上购物网站、同学录网站等等,或能够通过网络搜索快速得到。
4、互联网常用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实验目的:了解在Windows 环境下,对于互联网常用服务器,如DNS服务器、FTP服务器以及WWW服务器的安装、配置以及测试方法。
内容提示:本部分练习的内容是如何安装和配置一些常见的互联网常用服务器以及安装配置完成后如何测试服务器是否运行正常。
除了掌握配置的方法外,还应该了解需要进行配置的一些基本参数。
对于DNS服务器,在Windows NT/2000 Server环境下可以使用系统自带的DNS服务器组件进行安装。
在Windows 2000 Server环境中安装方法如下:“开始菜单”→“设置”→“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网络服务”→“DNS”。
安装完成后,DNS服务器作为DNS系统服务在系统后台运行,用户也可以通过“管理工具”中的“DNS管理器”进行管理和配置,如创建域名服务器管理区域、建立主机地址映射、创建各种记录以及如何设置反向解析等。
配置完成后,用户可以通过nslookup命令进行测试。
对于FTP服务器以及WWW服务器,在Windows NT/2000 环境下也可以使用系统自带的Internet信息服务(IIS服务)组件进行安装。
在Windows 2000 环境中安装方法如下:“开始菜单”→“设置”→“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Internet 信息服务(IIS)”。
安装完成后,需要设置一些基本参数,对于FTP服务,常见参数有:TCP端口、账号、主目录等,配置窗口如图5所示。
图5 对于WWW服务,常见的参数有:TCP端口、账号、主目录、默认文档等,配置窗口如图6所示。
图6除了了解各种服务器的安装和基本配置方法外,还应该注意掌握各种服务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的相关协议、常用端口等。
5、网络应用制作试验目的:掌握制作简单Web页面的方法、Java Applet的开发过程以及在Web页面中的嵌入方法。
内容提示:制作简单Web页面首先要掌握Web页面的基本结构。
掌握<html>、</html>、<head>、</head>、<body>、</body>、<title>、</title>等标记符的作用,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html><head><title>我的网页</title></head><body>这是我的第一个网页。
</body></html>除了掌握Web页面的基本结构,同学们还应该掌握如何对网页进行修饰、如何添加超文本链接、如何在网页中加入图片和表格等。
编写Java Application和Java Applet的方法比较复杂,还需要Java环境进行编译。
因此不要求同学们完全掌握Java程序设计,但应该掌握开发Java Application和Java Applet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掌握Java Applet在Web页面中的嵌入方法。
嵌入代码例子如下:<applet code =”OutputHello.class” WIDTH = 200 HEIGHT = 60><param name=name value=”World”></applet>五、考核时间及形式考核对时间为50-60分钟(含答卷时间);考核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可能选择以下三种形式之一:●采用闭卷形式,通过试卷方式进行考核,考生按照试卷上的要求进行上机操作,并按照要求将相关结果写到试卷上。
●采用闭卷形式,将试题所有答案存储到机器硬盘下的指定Word文件中,由老师当场检查。
●采用闭卷形式,将试题所有答案存储到机器硬盘下的指定Word文件中,将该Word文件上载到指定FTP服务器的相应位置,并将该文件用电子邮件发送到指定的评分邮箱中。
六.注意事项1、试卷上要清楚的写明考生姓名、准考证号、机号等信息。
2、必须使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
3、考试期间严禁左顾右盼,交头接耳。
七、题型与要求请参考以下样题。
样题一1.记录您所使用的计算机的座位号及其网卡的MAC地址。
2.记录您所使用的计算机的网络配置:安装的网络协议、TCP/IP网络配置信息(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配置),通过子网掩码,分析该计算机所在的子网最多可以加入多少台计算机?3.查找国内关于网上购物的网站,列举其中四个域名并记录他们对应的IP地址。
4.查找国内常用的搜索引擎,列举其中三个域名。
请通过网络搜索,找到并记录电信术语MSISDN的中英文意思。
5.写出一个国内应用HTTPS协议的网站域名,这是关于什么的网站?样题二1.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查看TCP/IP网络配置信息的方式也不同,在Windows 9X下可以使用____________命令,在Windows 2000下可以使用____________命令,在Linux/Unix 下可以使用____________命令。
2.本机所设置网关的IP地址为____________、自网掩码为____________所使用的DNS 服务器IP地址为____________。
通过子网掩码,分析该计算机所在的子网最多可以加入____________台计算机?(除去网关)3.网站 是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