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害调查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小麦主要病虫害小麦主要病虫害引言小麦(Triticum aestivum)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
然而,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常常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
本文将介绍小麦的主要病虫害,包括病害和虫害,并探讨相关的防治措施。
一、小麦主要病害1.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由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引起,是小麦生产中最为常见和严重的病害之一。
它主要影响小麦的穗部,导致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下降。
预防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是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制度、适时施用化学防治剂等。
此外,合理管理田间水分、合理施肥等措施也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2. 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Powdery mildew)是小麦上常见的真菌病害,由白粉菌属(Erysiphe)真菌引起。
它主要在小麦叶片上形成灰白色的菌斑,影响光合作用和水分蒸腾,导致小麦生长不良和产量下降。
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适时施药、加强通风等。
此外,定期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残体也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3. 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Stripe rust)是由条锈菌属(Puccinia)真菌引起的小麦病害。
它主要在小麦叶片上形成狭长的橙黄色细纹,严重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和营养输送。
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关键是选择抗病品种、及时发现病害,并采取适时的化学防治措施。
此外,定期清除田间杂草、加强田间管理也是有效控制病害的手段。
二、小麦主要虫害1. 小麦蚜虫小麦蚜虫是小麦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主要为长管蚜和普通蚜。
它们以寄生在小麦植株上,吸取植物体内的汁液,导致小麦生长不良、叶片弯曲等。
防治小麦蚜虫的方法包括预防为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控制昆虫繁殖和发展。
此外,引入天敌如瓢虫、捕蝇草等对防治小麦蚜虫也有一定的帮助。
2. 小麦象甲小麦象甲是小麦上的一种昆虫害虫,主要以小麦的种子为食。
它们会对小麦种子造成损伤,导致种子的发芽率和种子质量下降。
一、前言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为了更好地掌握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我们组织了一次作物病虫害调查活动。
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二、调查内容1. 调查时间:2021年5月至7月2. 调查地点:XX县XX镇3. 调查作物:小麦、玉米、水稻、蔬菜等4. 调查内容: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发生规律、防治措施等三、调查结果1. 病虫害种类:调查发现,本次调查的作物中,小麦主要发生纹枯病、白粉病、锈病等;玉米主要发生玉米螟、玉米锈病、纹枯病等;水稻主要发生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蔬菜主要发生霜霉病、白粉病、蚜虫等。
2. 发生程度: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锈病发生程度较重,玉米螟、玉米锈病、纹枯病发生程度较重,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发生程度较重,蔬菜霜霉病、白粉病、蚜虫发生程度较重。
3. 发生规律:病虫害的发生与气象、土壤、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如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锈病的发生与春季雨水较多、气温较高有关;玉米螟、玉米锈病、纹枯病的发生与玉米生长后期高温、高湿有关;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的发生与夏季雨水较多、气温较高有关;蔬菜霜霉病、白粉病、蚜虫的发生与秋季雨水较多、气温较高有关。
4. 防治措施:针对病虫害发生情况,我们提出了以下防治措施:(1)加强农业防治:合理轮作、深翻土地、清除田间杂草,降低病虫害发生基数。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信息素等生物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
(3)化学防治:合理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降低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结论通过本次作物病虫害调查,我们掌握了XX县XX镇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为今后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病虫害防治意识不足、防治技术不规范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病虫害防治宣传,提高农民防治意识,规范防治技术,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 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提高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准确性。
麦类病害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麦类病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测定麦类病害的发病情况。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30株小麦苗- 麦类病害模拟病原菌- 培养基和试验器材2. 实验方法1. 对研究区域进行准备,确保环境条件的一致性,避免其它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2. 将30株小麦苗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株,设置对照组和两个处理组。
3. 处理组一接种有效浓度的麦类病害模拟病原菌,处理组二接种无效浓度的麦类病害模拟病原菌,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接种处理。
4. 打浆法测定小麦穗粒和小穗数。
5. 采用病害指数法测定小麦发病情况。
6. 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定,得到以下结果:组别小麦穗粒数小穗数病害指数-对照组150 10 0处理组一100 9 4处理组二120 8 22. 实验讨论从实验结果可以得知,接种有效浓度的麦类病害模拟病原菌的处理组一,小麦穗粒数相较于对照组有所减少,小穗数也有所下降,并且病害指数为4,说明小麦发病情况严重。
而接种无效浓度的麦类病害模拟病原菌的处理组二,虽然小麦穗粒数和小穗数相对于对照组也有所下降,但病害指数较低,表明小麦发病情况相对轻微。
由此可见,麦类病害模拟病原菌对小麦的产量和发病情况有一定影响。
有效浓度的麦类病害模拟病原菌能够导致小麦的产量下降和发病情况加重,而无效浓度的病原菌虽然对小麦也有一定影响,但其作用较为轻微。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麦类病害模拟病原菌对小麦的产量和发病情况有一定影响,有效浓度的病原菌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和发病情况加重。
2. 无效浓度的病原菌对小麦产量和发病情况也有一定影响,但作用较为轻微。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种植小麦时,需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及时进行病害模拟病原菌监测,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2. 研究更多的病原菌,加深对麦类病害的了解,并探索更有效的防治方法。
小麦田间病虫害调查报告及验收单的模板报告编号: [报告编号]报告日期: [报告日期]调查单位: [调查单位名称]调查人员: [调查人员姓名]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对小麦田间的病虫害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评估,以便制定适当的防治措施。
二、调查方法:1. 实地观察:调查人员对小麦田间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观察,记录和摄影了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程度和分布范围。
2. 样本采集:调查人员采集了疑似受害植株的样本,并进行了后续的实验室检测,以确认病虫害种类和感染程度。
三、调查结果:根据实地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小麦田间存在以下病虫害问题:1. 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在调查区域的小麦植株上发现了大量的条锈病病斑,感染程度较重,已经对小麦产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2. 小麦黑穗病(Fusarium graminearum):调查发现,小麦穗上出现了黑色病斑,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认为小麦黑穗病的感染,需要采取措施及时控制扩散。
3. 小麦蚜虫(Rhopalosiphum padi):在小麦田间观察到了蚜虫的大量滋生,已经对植株造成了明显的危害,需要采取防治措施遏制蔓延。
四、建议措施:基于调查结果,我们向种植户提出以下防治建议:1. 条锈病防治: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措施,选择有效的杀菌剂,按照正确的施药剂量和频次进行喷洒,以减少病害发生和传播。
2. 黑穗病防治:及时清理病害植株,减少病害源的传播,同时选择抗病小麦品种进行种植,以提高抗病能力。
3. 蚜虫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合理使用昆虫杀菌剂,并定期监测蚜虫密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五、验收意见:本次调查报告及建议措施已经向种植户进行了详细解释和说明,并征得其同意。
种植户同意按照建议措施进行防治,并愿意配合调查单位的监测工作。
六、主管部门意见:主管部门对本次调查报告及建议措施进行了审核,认为调查工作详实,建议措施合理可行。
农业病害调查方案背景农业生产中,病害成为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及时了解病害种类和发生情况,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目的本调查方案旨在了解某地区农业病害的种类、发生规律,为对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对象该调查方案针对某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进行调查,包括但不限于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
调查内容1.病害种类调查:调查该地区主要作物的病害种类和危害程度。
记录病害种类、分布规律、防治措施等信息。
2.病害发生情况调查:调查该地区主要作物病害的发生季节、地点、发生程度、危害程度等信息。
记录发生情况和危害情况。
3.防控措施调查:调查该地区主要作物病害的防控措施,包括农药、病害耐受性品种等信息。
记录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成效。
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形式开展。
1.问卷调查:针对农户、农业生产企业等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其生产情况和病害防控措施等情况。
2.实地走访:调查员前往相应地区实地调查病害发生情况和防控措施的情况。
记录调查数据并拍摄相应的实地图片,以便后期数据整理和分析。
数据分析在调查数据收集完成后,应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包括但不限于:1.统计不同病害种类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2.分析不同季节作物病害发生情况的变化规律。
3.对不同农业生产企业和不同农户的病害防控措施进行比较,分析其执行情况和成效。
结论通过以上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对于病害防控有关部门和相关从业人员,可针对不同种类病害给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同时,对于农业生产企业和农户,可以提供相关的防控指导,以保障其正常农业生产和质量安全。
关于小麦生长情况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小麦是全世界最广泛种植的作物之一,而且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供人们食用,还能为农业生产提供饲料、工业原材料等多种用途。
随着人口增加和生产力不断提高,对小麦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小麦的生长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候、土壤、病虫害等,会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某地的小麦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过程1. 调查地点和时间我们选择了某地的一个小麦种植基地进行调查,时间是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也就是从生长期到抽穗期的时间段。
2. 调查内容我们对小麦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包括土壤情况、气候状况、病虫害情况等因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同时对小麦的生长状况、根系情况、叶片情况、穗情况等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
3. 调查结果从我们对小麦生长情况的全面调查和观测中,得出以下调查结果:(1)土壤情况该地的土壤属于黄棕壤和黄细砂土,土质松散、通气性好,但是由于长期种植小麦导致土质老化,缺乏有机物质,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土壤的科学管理,采取措施改善土壤质量,包括施肥、翻耕等。
(2)气候状况调查期间,该地气温较低,晴天较多,但是冷空气频繁,夜晚温度下降明显,对小麦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采取保护措施,包括加强灌溉、覆盖地膜、控制密植等。
(3)病虫害情况调查发现,小麦生长过程中受到了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包括尘螨、锈病、白粉病等。
这些病虫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包括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同时加强对小麦的抗病抗虫能力培育。
(4)小麦生长状况小麦生长状况整体较好,但是由于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小麦的产量较低。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包括杂草生长较为猖獗、密植严重、机械伤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小麦的管理工作,包括加强植保、控制密植、适当调整水量等。
小麦常见的8种病害哎呀,说起小麦,那可是咱们餐桌上的常客,金黄诱人,香气扑鼻,简直是面食爱好者的心头好!可你知道吗?小麦也有它的烦恼,那就是时不时会遇到一些“小捣蛋”——病害。
这些病害可是让农民伯伯们头疼不已,别担心,今天咱们就来一场小麦病害大揭秘,看看那些家伙到底是啥来头!一、锈病:小麦的“锈迹斑斑”“你看,这小麦叶子上怎么这么多黄点点,像生锈了一样?”李大爷在田里嘀咕着。
没错,这就是锈病!它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在小麦叶子上乱涂乱画,留下斑驳的痕迹。
锈病爱湿热,一到梅雨季节就特别猖狂。
咱们得赶紧给小麦喷点药,让它恢复那光滑油亮的模样!二、白粉病:小麦的“面粉妆”“咦,这小麦怎么自己先抹上了面粉?”小王打趣道。
哈哈,这可不是小麦爱美,而是白粉病在作祟!这病害喜欢干燥,一不留神就让小麦叶子穿上了“白纱裙”。
别担心,咱们用些杀菌剂,就能轻松帮小麦“卸妆”!三、纹枯病:小麦的“隐形杀手”“这小麦看着好好的,怎么就突然蔫了呢?”张婶儿一脸疑惑。
哎,这都是纹枯病在暗中搞鬼!它悄无声息地侵蚀小麦的根部,让小麦失去活力。
咱们得细心观察,一旦发现苗头,立马用药,给小麦来个“根部SPA”!四、赤霉病:小麦的“红色警报”“快看,这小麦穗子上怎么长了这么多红点点?”小李惊呼。
哎呀,这可是赤霉病的警告信号!这病害一发作,小麦穗子就像被火烧了一样,红彤彤的。
咱们得赶紧行动,用些特效药,给小麦降降温!五、全蚀病:小麦的“致命一击”“这小麦怎么整株都枯黄了,像被抽干了似的?”赵叔儿心疼地说。
唉,这都是全蚀病的杰作!它可是个狠角色,能让小麦整株枯死。
咱们得提前预防,给小麦用点“营养液”,增强它的抵抗力!六、黑穗病:小麦的“黑色幽默”“哈哈,这小麦穗子怎么变成黑色的了,像开了个黑色玩笑?”小刘笑道。
哎,这可不是玩笑,是黑穗病在捣乱!它让小麦穗子变黑变脆,严重影响产量。
咱们得用些“美白产品”,让小麦穗子重拾光彩!七、根腐病:小麦的“地下危机”“这小麦怎么突然倒伏了,根部怎么烂成这样?”孙姐惊讶地说。
小麦病害报告表引言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害的威胁,这些病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及时监测和防控小麦病害,我们对小麦田进行了病害调查,并编制了本报告表以总结和记录所观察到的小麦病害情况。
病害调查结果调查时间:2021年8月调查地点:XXX农田调查方法:采用田间实地调查方法,结合病害症状和病原鉴定,对小麦病害进行了初步鉴定和分类。
主要病害及其特征1.小麦赤霉病(Gibberella zeae):–病害特征:小麦叶片和穗部呈现红色或粉红色,感染后小麦籽粒表面出现黑色粉末状菌丝体。
–防治措施: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合理施肥,使用抗病品种。
2.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病害特征:小麦叶片上呈现白色粉末状,易脱落。
–防治措施:合理施肥,增强抗病力,定期喷施药剂。
3.小麦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病害特征:小麦叶片和茎部出现黄褐色斑点,斑点上出现橙黄色的孢子粉末。
–防治措施:合理轮作,增加栽培密度,定期喷施杀菌剂。
病害分布情况根据我们的病害调查数据统计,小麦病害在XXX农田中分布情况如下:病害名称感染区域感染程度小麦赤霉病田地1 重度小麦赤霉病田地2 轻度小麦白粉病田地1 中度小麦白粉病田地2 重度小麦锈病田地1 中度小麦锈病田地2 中度病害防治建议根据病害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病害防治建议:1.防治小麦赤霉病:–定期检查小麦田,及时发现病害并采取措施。
–合理施肥,增加小麦的抗病能力。
–使用抗病品种。
2.防治小麦白粉病:–定期喷施药剂,控制病害的扩散。
–注意小麦的通风透光,减少湿度。
–剪除受病害感染的植株。
3.防治小麦锈病:–加强农田管理,保持田间的清洁。
–增加小麦栽培密度,减少病害传播。
–定期喷施杀菌剂。
结论本次小麦病害调查结果显示,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和小麦锈病是当前XXX 农田中主要的病害。
在预防和控制小麦病害方面,我们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病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保小麦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小麦病害山西舜天农业微生物科学技术研究院目录1 小麦全蚀病 (2)2 小麦白粉病 (5)3 小麦纹枯病 (9)4 小麦锈病 (14)5 小麦黑穗病 (20)6 小麦秆黑粉病 (24)7 小麦赤霉病 (25)8 小麦叶枯病 (28)9 小麦颖枯病 (33)10 小麦黑颖病 (35)11 小麦黄矮病 (37)12 小麦黄花叶病 (39)一三小麦胞囊线虫病 (41)14 小麦根腐病 (43)一五小麦细菌性条斑病 (45)16 小麦雪腐病 (46)17 小麦冻害 (48)一八小麦倒伏 (49)1小麦病害1 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
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
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
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局部变黑,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呈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
病症只侵染根部和茎基部。
幼苗感病,初生根部根茎变为黑褐色,严重时病斑连在一起,使整个根系变黑死亡。
分蘖期地上局部无明显病症,沉痾植株表示稍矮,基部黄叶多。
拔出麦苗,用水冲刷麦根,可见种子根与地下茎都变成了黑褐色。
在潮湿情况下,根茎变色,局部形成基腐性的“黑脚〞病症(图1.1)。
最后造成植株枯死,形成“白穗〞。
图1.1小麦全蚀病为害呈“黑脚〞状图1.2小麦全蚀病为害病健株比拟情况图1.3小麦全蚀病后期田间受害病症1.2 病原病原〔Gaeumannomyces graminis〕称禾顶囊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图1.4)。
2山西舜天农业微生物科学技术研究院匍匐菌丝粗壮,栗褐色,有隔。
分枝菌丝淡褐色,形成两类附着枝:一类裂瓣状,褐色,顶生于侧枝上;另一类简单,圆筒状,淡褐色,顶生或问生。
在自然条件下不发生无性孢子。
小麦变种(G.g.t)的子囊壳群集或散生于衰老病株茎基部叶鞘内侧的菌丝束上,烧瓶状,黑色,周围有褐色菌丝环绕,颈部多向一侧略弯,有具缘丝的孔口外露于表皮,大小385~71×297~505(μm),子囊壳在子座上常不连生。
尊敬的农户:您好!为了解我国小麦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我们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对我国小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姓名:(可选填)2. 您的年龄:(可选填)3. 您的性别:(可选填)4. 您所在的省份:(可选填)5. 您所在的地区:(可选填)6. 您种植小麦的年限:(可选填)7. 您种植小麦的面积(亩):________二、小麦种植情况8. 您种植的小麦品种:(可选填)9. 您所在地区小麦种植的主要茬口:(可选填)10. 您所在地区小麦种植的主要施肥方式:(可选填)11. 您所在地区小麦种植的主要灌溉方式:(可选填)三、小麦病害发生情况12. 您所在地区小麦主要病害有哪些?(可多选)A. 小麦纹枯病B. 小麦白粉病C. 小麦赤霉病D. 小麦条锈病E. 小麦锈病F. 小麦黑穗病G. 小麦叶枯病H. 其他(请说明):________13. 您认为哪种病害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可选填)A. 小麦纹枯病B. 小麦白粉病C. 小麦赤霉病D. 小麦条锈病E. 小麦锈病F. 小麦黑穗病G. 小麦叶枯病H. 其他(请说明):________14. 您所在地区小麦病害发生程度如何?(可选填)A. 极轻B. 轻度C. 中度D. 严重E. 极严重15. 您所在地区小麦病害发生时间:(可选填)A. 初花期B. 抽穗期C. 成熟期D. 整个生长周期四、病害防治情况16. 您在小麦病害防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可多选)A. 化学防治B. 生物防治C. 抗病品种选育D. 改良耕作制度E. 其他(请说明):________17. 您认为以下哪些措施对小麦病害防治效果较好?(可选填)A. 化学防治B. 生物防治C. 抗病品种选育D. 改良耕作制度E. 其他(请说明):________五、其他意见与建议18. 您对小麦病害防治有何意见和建议?(可选填)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祝您生活愉快,小麦丰收!(问卷填写说明: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在相应选项前打“√”,如有其他意见或建议,请在相应栏内填写。
小麦腥黑穗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小麦腥黑穗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小麦病害。
该病害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小麦种植地区。
小麦腥黑穗病的主要症状是小麦穗表面上的黑色斑点,同时还会伴有一种特殊的腥味。
这种病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小麦腥黑穗病的发生及防治非常重要。
以下将对该病害的发生原因、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进行研究。
小麦腥黑穗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真菌麦黑穗霉(Tapesia yallundae)和麦黑穗链格孢(Tapesia acuformis)引起的。
这两种真菌主要寄生在小麦的穗上,通过侵入小麦的花粉管进入小麦的骨质。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真菌能够快速繁殖并引起小麦穗产生黑色斑点。
小麦腥黑穗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种子传播。
当空气中存在大量的真菌孢子时,会引起小麦穗的感染。
在种植季节,真菌会通过风传播到健康的小麦田中,并在小麦穗上寄生。
已感染的小麦种子也可以传播病害,因此及时检测和处理感染的种子至关重要。
针对小麦腥黑穗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遴选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和农药防治。
通过遴选抗病品种,可以降低小麦腥黑穗病的发生风险。
抗病品种往往能够抵御真菌侵入并减少病害的发生。
合理施肥也是防治小麦腥黑穗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适量的氮肥和磷肥能够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而过量施肥则会导致小麦穗的滞氮和抗病能力的下降。
在农药防治方面,目前针对小麦腥黑穗病的农药主要包括福美双、呋喃丙酮、亚胺等。
这些农药主要通过喷洒的方式施用,能够有效抑制真菌的繁殖和传播。
合理的施药时间和剂量也是农药防治的关键。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农药时要遵守安全使用规范,以保护环境和人畜的健康。
小麦腥黑穗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小麦病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重大影响。
通过研究该病害的发生原因、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风险,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的主要病害及防治策略分析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害的侵害,导致产量下降,质量下降,甚至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
对小麦的主要病害及防治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麦的主要病害1. 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穗部。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白色病斑,后期病斑逐渐变成红褐色,形成裂片状,最终整片叶片枯死。
穗部受害时,麦穗变为条纹状,影响籽粒发育。
小麦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穗部。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严重时整个叶片被白色粉状物覆盖,影响自然光合作用,导致光合量下降,影响产量。
以上三种病害是小麦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具有严重影响。
二、小麦的防治策略1. 合理选择品种在小麦的种植中,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病虫害防治情况,选择适应性好,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
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减少病害对小麦的危害。
2. 适时播种适时播种是降低小麦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适时播种可以使小麦生长期适应气候条件,快速生长,增强抗病能力,从而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3. 力促根系生长小麦的根系生长良好可以增强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
在种植小麦时,可以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根系的生长。
4. 合理施肥小麦在生长期需要大量的养分供给,因此合理施肥是降低病害发生的重要环节。
合理施肥可以使小麦生长健康,提高免疫力,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5. 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是小麦防治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包括及时清除病害植株,清理病害植株的残体,避免病害传播。
及时翻耕,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6. 合理使用农药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合理使用农药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农药的选择应根据小麦生长期,病害类型和发生程度等因素进行选择,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施用。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612-2002小麦蚜虫测报调查规范Rules for the investigationand forecast of wheat aphides2002-12-30发布 2003-3-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1NY/ T612-2002前言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玉英、杨建国、张跃进、刘万才、勾建军。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2NY/ T612-2002小麦蚜虫测报调查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蚜虫发生程度记载项目和分级指标,系统调查、大田普查和天敌调查方法,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实施小麦蚜虫的测报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799.129 天敌单位的换算。
GB/T 1.1—2000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说明。
3术语和定义3.1系统调查为了解一个地区病虫发生消长动态,进行定点、定时、定方法的调查。
3.2大田普查为了解一个地区病虫整体发生情况,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多点调查。
3.3挽回损失农作物通过防治病虫草鼠后挽回的产量损失,即防治区比不防治对照区增加的产量。
3.4实际损失农作物通过防治病虫草鼠后仍因残存病虫草鼠害造成的产量损失。
3.5蚜株率调查有蚜麦株数(本规范中株与茎意义相同,均指单蘖或单穗)占总调查麦株数的百分率。
3.6百株蚜量调查或折算100株小麦上的蚜虫数量为百株蚜量。
3.7发生期当季蚜虫累计发生量达发生总量的16%、50%、84%的时间分别为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从始盛期至盛末期一段时间为发生盛期。
实验23 植物抗病性鉴定及植物病害调查一、实验目的1、以小麦条锈病为例掌握室内苗期鉴定和大田苗圃鉴定两种抗性鉴定方法。
2、识别不同品种对同一病原物的抗病反应类型。
3、熟悉病害严重度调查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田间各种型号的生长的小麦。
三、内容方法1、室内苗期鉴定(略)2、观察记载:任意选择4个小麦品种各100株小麦,观察其鳍叶症状,据实验指导抗病反应型、感病反应型和病级分类标准确定其反应型和病级,记录下来。
3、数据处理:将记录下来的数据列成图表,并据公式计算其普遍率等,并对实验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反应型:免疫(0)、近免疫(0;)、高抗(1)、中抗(2)、中感(3)、高感(4)、混合型(x)病级:感病面积由少至多分别为0-7级苏麦4号病叶数=78普遍率=78/100*100%=78%平均严重度=(61*5%+10*10%+2*25%+2*40%+2*65%+1*80%)/78=0.096病情指数=78%*0.096*100=7.45内麦12病叶数=58普遍率=58/100*100%=58%平均严重度=(38*5%+14*10%+3*25%+40%*2+80%*1)/58=0.097病情指数=58%*0.097*100=5.65B25-7-6-2-16病叶数=44普遍率=44/100*100%=44%平均严重度=(36*5%+8*10%)/44=0.059病情指数=44%*0.059*100=2.6B44-F6-1-5病叶数=55普遍率=55/100*100%=55%平均严重度=(22*5%+8*10%+12*25%+6*40%+4*65%+3*80%)/55=0.22病情指数=55%*0.22*100=12.3五、分析讨论1、苏麦4号感染普遍率较高,但感染程度不严重;B44-F6-1-5由于感染程度较严重,病情指数最高;B25-7-6-2-16各方面指数最优。
小麦锈病流行与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及植物抗病基因有密切关系。
班级:11级植物保护一班姓名:董婉君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毛庄镇
冬小麦田间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小麦是家乡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小麦的产量与父老乡亲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植保专业的学生,有责任为提高小麦产量做出一小份自己的贡献,调查小麦的主要病害,不仅对家乡父老的生活有益,而且能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试验设计
地点: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毛庄镇小麦田
大田情况:田间常年种植玉米、大豆、小麦
调查对象:冬小麦的全蚀病、白粉病、黄矮病、丛矮病、锈病
调查时期:2014年2月上旬
调查方法:在田间选取5点,每点一平方米,调查每株小麦上几种病害情况。
(五点取样法)
三、调查步骤
收集背景资料:回顾一下课堂知识,然后在网上搜集一些相关资料,最后将这些资料整理、归纳,备用。
向当地农民和农药店咨询:
前几年,小麦的主要病害有小麦全蚀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黄矮病、丛矮病、锈病,农民常用三唑酮进行防治;近几年,病害比较少,但是冬季冬小麦出现黄叶现象,不会致小麦死。
近几年,该地区种植小麦时,都选用优良品种,例如周麦系列、百农等;播种小麦前,都用小麦拌种剂进行拌种;相比前几年,近几年田间管理越来越机械化、自动化,例如:耕地可以用旋耕机,旋耕深度和旋耕程度都能很好地控制;灌溉时用带孔的灌溉管,这样灌溉的更均匀。
观察田间情况:根据我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在网上获取的知识,采用五点取样法对该田块进行观察、判定,然后将观察到的结果汇总、整理。
分析观察到的情况:根据观察所取得的结果,运用相关病理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
四、结果与分析
结果:
小麦田病害情况调查表
重复西北东北中西南东南小麦全蚀病无无无无无
小麦白粉病无无无无无
小麦黄矮病无无无无无
小麦丛矮病无无无无无
物理黄叶有有有有有
小麦有黄叶现象,但是无霉层。
在小麦田中,未发现几种病害的症状。
分析:
因为无霉层,判定黄叶现象不是病害症状。
总体来说,农民在病害预防方面,做得比较好。
例如:播种前用小麦拌种剂拌种可以预防小麦全蚀病、白粉病;小麦黄矮病、丛矮病都是小麦的病毒病,是由二叉蚜传播。
农民选用抗虫
品种再加上精细整地,合理的田间管理等措施都有利于预防病害。
关于黄叶现象的原因,2014年2月4日,该田块施用适量尿素,2月5日到7日,该地区有充足降雪,雪融化之后,再去田间观察,黄叶现象仍然存在,不过已明显减少。
这次降雪之前气温持续不低,而由于降雪气温明显降低。
所以黄叶现象可能是缺肥引起的,也可能是“倒春寒”引起的。
当然,这些只是一些直观的判断,我认为黄叶现象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例如:土地旋耕及秸秆粉碎作业造成的根系悬空,小麦吸收不了养分而造成黄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