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培养孩子的六项基本能力
- 格式:docx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4
学绘画培养孩子的四种能力一、观察能力。
观察是孩子熟识事物、攫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进发创造力的基础。
当然观察不是随便一看,心理学声称有意的、有计划的视知觉活动。
各种工作都不单是观察。
伟大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思维能力,也没有过人的直率,观察只是在观察那些此时此刻的事物时,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画家齐白石说:“吾画虾子数十年使得其神。
”他用水缸养虾置于案头,从早到晚注意细致观察虾的各种动态,才把虾画“活”了。
孩子的学习也和观察有直接关系,观察能力强的孩子读写能力也强,容易分辨字形笔划的偏旁细致差别。
孩子试题内容丰富,描写生动,与他从小学会观察有很大关系。
我们应创造条件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生活,让他们以愉快的心情去认识生活。
从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入手。
哪里有他们自己的乐趣,他们观察得就认真仔细、仔细,画出来的画就越具体、生动。
孩子会发现别人没有注意的细节。
把这些观测和发现测量记录下来,就是《观察日记》。
可以做景物的检视,如旱季的种种变化(春、夏、秋、冬、风、晴、雨、雪),时间的变化(早晨、中午、晚上)。
孩子到公园去观察树城市公园的四季变化、水面的波纹、浮石和远山等自然景色。
在节假日,有大的活动场面,让孩子现场观察,做到整体性观察看气氛,局部观察看特征。
动物是孩子最感兴趣的,个性突出的大象、长颈鹿、猴子往往最吸引小朋友。
可到动物园试著观察它们的不同形态、不同生活习性。
女孩子孩子会把它们比作人的家庭(爸爸、妈妈的孩子),画的动物就显得活泼可爱,也可以让孩子自己绘制动物哺乳动物剧情。
孩子对画人感到比较艰难,虽然每天和女孩子接触最多、最熟悉,但往往熟视无睹,不太注意,所以画出的人没有特点差别。
可以正确引导孩子从家里人观察起。
人的外貌,在穿衣上所就有很多不同,只要他细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比较,就会见到人的千差万别,当然孩子对人的观察女孩不怎么可能细致到相貌和表情特征。
儿童绘画时期,只要画出不同人的衣服、发型区别就行了。
美术学习规划学习规划方案:美术学习规划一、小学阶段(一至六年级)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美术学习主要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为核心。
以下是小学阶段美术学习的具体规划:1.发展基本的绘画技巧- 学习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等基本绘画工具和材料。
- 通过绘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生活物品等,培养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 了解色彩搭配和运用基本的明暗处理技巧。
2.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学习欣赏一些经典艺术作品,并学习如何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 参观美术馆和画廊,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拓宽审美视野。
3.探索创意表达- 鼓励孩子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 提供绘画题材的选择,并引导孩子进行创作。
二、初中阶段(七至九年级)初中阶段的美术学习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以下是初中阶段美术学习的具体规划:1.深入学习不同艺术形式- 学习绘画、雕塑、陶艺等不同艺术形式,并了解其基本技巧与特点。
- 学习使用线条、色彩、质感等元素进行艺术创作。
2.学习艺术史和文化- 学习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 分析艺术作品的构图、风格和主题,培养对艺术的批判性思维。
3.开展团队合作与创作- 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小组创作项目。
- 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共同完成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三、高中阶段(高一至高三年级)高中阶段的美术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独立创作能力。
以下是高中阶段美术学习的具体规划:1.加强技法训练- 学习深入掌握绘画、雕塑、版画等专业技法。
- 提供各种练习题目,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艺术表达的方式与技巧。
2.深入研究艺术理论和批评- 学习艺术理论和批评思想,了解不同的艺术观念和流派。
- 开展艺术评论与辩论,培养对艺术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3.个人创作和展示-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艺术创作项目,并提供指导和评价。
- 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的艺术展览,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与他人交流。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意义一、引言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是指针对3-6岁的孩子,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帮助孩子发展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和美感等方面的能力。
这些活动包括绘画、手工制作、剪纸等。
二、提高创造力学前儿童美术活动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创造力。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自己的手工制作或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促进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还可以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需要观察周围事物并加以描绘或模仿。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环境和事物,并且提高他们对颜色、形状和空间关系等方面的认知能力。
四、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可以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并且提高他们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五、促进社交能力发展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还可以促进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需要与其他孩子合作完成任务,或者在展示自己作品时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并且提高他们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六、培养审美观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观。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需要欣赏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并且学习欣赏不同风格和风格之间的异同之处。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之美,并且提高他们对艺术品质量和价值的认知。
七、结论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美术活动对于儿童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创造力、认知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审美观。
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提供机会参与这些活动,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美术课程核心素养
美术课程的核心素养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感知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够敏锐地感知艺术作品的形式美感,如色彩、线条、形状、空间、质感等,并能从视觉艺术的角度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艺术表现能力:
学生应掌握绘画、雕塑、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基本技能与手法,能够运用不同的媒介进行创意表达,展示个人的思考与情感。
3.文化理解与传承:
理解美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中国及世界各民族的艺术传统与现代创新,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价值观,具备一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4.创新能力与实践探究:
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尝试新的艺术表现方式和手段。
5.批判性思维与评价能力:
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及他人的艺术作品,能够基于艺术理论知识对作品进行深度解读,培养在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维度上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6.人文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在创作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涵养丰富的人文关怀,关注
社会现实问题,将艺术教育与德育相结合,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原则与内容》适用年级:幼儿园中班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原则与内容。
2. 掌握适合幼儿的美术教学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具:幼儿美术教材、绘画工具、手工材料等。
2. 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活动室,设有美术创作区。
二、教学内容1. 美术教育目标引导幼儿认识美术的基本元素,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培养幼儿的手工技巧和美感,提高幼儿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2. 美术教育原则趣味性原则:以游戏的方式引入美术教育,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个性化原则:尊重每个幼儿的特点和兴趣,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和创作。
循序渐进原则: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教授美术知识和技能。
3. 美术教育内容绘画:学习基本的线条、形状、色彩和构图,培养幼儿的绘画技巧。
手工:通过折纸、剪纸、泥塑等形式,培养幼儿的手工能力和创造力。
欣赏:欣赏幼儿美术作品和名作,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引起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美术的基本元素,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3. 创作实践:引导幼儿进行绘画或手工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欣赏:组织幼儿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幼儿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评价观察幼儿在创作实践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美术技能和创造力。
通过作品欣赏和幼儿的自我表达,了解幼儿的审美观念和感受能力。
收集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和总结。
五、教学延伸开展幼儿美术作品展览,让家长和同伴共同欣赏和评价。
组织幼儿参加美术比赛或活动,提高幼儿的自信和积极性。
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美术教学,增进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浅谈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儿童美术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学会画画,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
通过美术教育,孩子们可以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绘画是一种艺术创作形式,需要孩子们自己思考和发挥,培养出孩子们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美术作品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观察和欣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孩子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鉴别能力,提高他们的美学水平。
美术作品中的色彩、构图、线条等元素都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意识,让他们对世界充满美的感知。
儿童美术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绘画是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绘画,孩子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内心世界。
绘画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色彩和形状的表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学会用画笔和画画来传达自己的感受。
这对于孩子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能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孩子们的综合发展。
我们应该重视儿童美术教育,并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参与美术教育。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有审美能力和有情感表达能力的新一代。
儿童美术教育的名词解释儿童美术教育,顾名思义,是指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一种形式。
它主要通过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艺术表现形式来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修养。
儿童美术教育不仅是一种学科教育,更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情趣。
为什么儿童美术教育如此重要呢?首先,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艺术是一种情感、思维和创造力的表达方式。
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儿童可以展示他们独特的内在世界,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其次,儿童美术教育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也能够培养他们成为独立、有创意的思考者。
儿童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
审美是指个体对于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儿童美术教育通过观察、感受、理解艺术作品,引导和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儿童在美术教育中,学会分析艺术作品的形式、颜色、构图等要素,并通过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内涵,来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
通过多样的艺术实践和体验,儿童可以触摸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培养他们对美的独特理解和喜好。
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非常重要。
对于儿童而言,艺术活动应该是愉快的、有趣的,而不是枯燥的学习。
因此,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兴趣,激发他们参与和表达的欲望。
教师可以以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儿童感受和模仿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通过创作,让儿童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持久的学习动力。
此外,儿童美术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批判思维。
通过观察自然和艺术作品,儿童可以培养观察、分析和思辨的能力。
儿童应该学会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培养对细节的关注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这不仅对于儿童的美术修养有帮助,也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儿童美术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
怎样培养儿童美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考虑到低幼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对儿童的艺术素质要全面培养的要求,每次的欣赏活动都要与相应的操作活动相结合,使整个活动有静有动,有视觉体验也有操作经验。
这样,欣赏带动了创作,创作又反过来可以加深欣赏的体验,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美术欣赏能力呢,一般来说一次完整的美术欣赏活动可以考虑以下几个环节:1、整体感觉,自由地谈论美术欣赏教育是一种给儿童以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动。
在这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儿童要获得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把认知对象变为情感体验的对象。
对艺术品的初步印象,是儿童进入美术欣赏的第一步,这一步应把儿童鲜活的个人体验放在优先位置,由此出发再来讨论其他问题。
如在米罗《哈里昆狂欢节》的欣赏活动中,教师刚出示这幅作品,儿童就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哇!....。
.”的惊呼,他们有的瞪大双眼,有的兴奋地晃动着身体,有的大声叫着“真漂亮!”显然,他们是被画面鲜艳丰富的色彩、各种奇特的、不规则的图案所吸引住了,这便是他们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
这是未被教师修正过的最原始最真实的直觉体验,它伴随一种创造性知觉活动和思维活动,是儿童产生审美愉悦的重要源泉。
面对儿童的这种表现,教师如果选择制止、阻拦甚至训斥儿童的随意和不守规矩的态度,就会挫伤儿童的积极性,妨碍儿童良好的情绪体验和审美心境的形成。
儿童在欣赏艺术品的瞬间,他们把所看到的、感觉到的和体验到的东西往往都汇集在了一起,表现出特定表情、姿态、动作和声音,他们的思维奇迹般地活动起来,这是一件好事。
此时教师应支持、鼓励和激发儿童的表现欲,给他们一定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和儿童一起作出真实的反应,拉近与儿童的距离。
2、要素识别及其形式关系分析儿童欣赏美术作品,不仅要获得对作品的内容、主题、题材等的认识,更重要的还要逐渐养成能够透过画面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内容,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潜伏在具象中的抽象形式和意味的习惯和能力。
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为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要在挖掘幼儿审美潜能方面选择并使用有效的手段:1、观察认识事物;2、德育的渗透;3、参观各类美术作品展览。
通过艺术综合教育活动,能促使幼儿的各种能力谐调发展,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通过美的教育,培养幼儿热爱生活,促进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
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孩子的审美情趣。
人的审美能力存在于人的意志和情感之中,是感情和精神的产物,是不断在训练和生活中得到美的提炼的能力。
它不但是对审美个体的表现能力,而且是一种高层次的感受能力,它可以陶冶情操,使人在认识、道德等各方面的潜在素质得到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对幼儿审美教育的认识,使儿童的审美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现本人谈一些美术教学经验,希望它能对从事幼教的老师们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幼儿教学和选材中,为了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就不仅要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还要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更要在挖掘幼儿的审美潜能方面选择并使有效的手段。
我以美术中班学生《马路上的汽车》为例来说明:对于车子,幼儿在出生不久就对它有了模糊的认识,且喜欢玩各种车子玩具。
我在上课开始先在黑板上画个长方形和梯形,然后问幼儿:“车子的形状有哪些”?因我课前带幼儿实地观摩了十字路口的汽车,加深了他们对生活中汽车的认识。
然后,与幼儿一起玩玩具汽车,讨论汽车的颜色、形状与结构等,使幼儿的感性与理性的认识相结合。
在玩的过程中又提问:“汽车家族有谁?汽车的身上漂亮吗?汽车的眼睛、嘴巴、烟囱呢?为什么不做成方的?”孩子通过真车与玩具车的比较,使他们想像力得到发挥,表达欲望增强。
此时,我要求幼儿分别把开头在黑板上的长方形及梯形安上眼睛、嘴巴和烟囱等。
为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自由想像力和创造力,使生活的美与艺术的美结合起来,把幼儿观察到的结果转化成一种艺术形象画下来,我又要求幼儿给汽车“穿”上美丽的衣裳,并在原有图形的基础上创造出其他形状的未来汽车,使其有新、奇、美的创造特点。
儿童美术培养孩子的六项基本能
力
世界著名美术教育家E.W.Eisner艾斯纳认为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儿童的美术能力并非自然成长的结果,而是通过教师设计的有益于儿童的美术课程的学习的结果,并以此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美术教育”。
一、专注力
在我们日常工作与学习中,一般开始几分钟都会比较精神集中,这个阶段各种感官与大脑被高度调动起来去集中于一件事物,这个时段工作学习效率最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精神渐渐放松,大脑开始被其他事物慢慢侵蚀效率逐渐降低,不同的人保持高度集中的时间不同,能够长时间(1~2小时)保持高度集中,尽可能调动大脑与感官高效工作学习的能力就是专注力。
专注力能够让我们长时间高效工作学习与解决问题,对于每个渴望成功者来说是必备的能力。
但是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培养的差异,导致了人与人之间专注力产生了区别,比如许多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都能够长时间坚持大量常人看来枯燥乏味的工作并保持精神饱满、心情愉悦,而有的人做任何事都是三分钟热度,到后来一事无成。
其实这与专注力的差异有直接的关系。
经过许多科学实验证明,人在有兴趣的事物上一般专注力会比平时高出20%~50%,比如孩子看动画片可以盯着屏幕一整天,那么少儿美术教育就通过分析孩子喜欢有趣新鲜的事物的
天性,不断推出漂亮有趣可爱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不断的强化儿童专注力的培养,取得提高专注力的效果。
二、学习力
学习能力包括三个部分(1)感知能力;(2)理解能力;(3)记忆能力。
感知能力除了我知道的五感也就是直观感知能力外,还有一种间接感知能力,例如人能通过气温和湿度的感知季节的变化,通过分析别人的面部表情语言动作感知对方的情绪变化,通过感受周遭气场的变化知道处境和环境的改变;理解能力就是通过对语言文字图案的分析,理解其含义和目的;记忆力就是通过感知得到的信息被完整的保存于大脑的记忆库内,在需要时随时能够调档读取的能力。
未来的中国社会将进入学习型社会,任何人想在这样的社会立足并发展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想光靠学校知识储备是无法跟上社会知识更新的脚步的,所以国家现在提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就是基于学习型社会发展需要而提出的,任何人在这场社会体系和学习模式变革的大潮中都无法独善其身,所以在幼年期就注重学习力的培养变成孩子将来安生立命的基础。
那么儿童美术教育是通过什么方式方法培养学习力呢?
(1)美术教育通过让孩子大量的浏览美术作品,让孩子通过分析美术老师的语言动作表情,让孩子通过与不同性格孩子的相处去提升其感知能力;
(2)美术教育通过美术老师的传输,示范,指导、点评不断循环训练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3)美术老师会通过课堂传输,课后作业,回顾上堂课的作品点评,不定期展示孩子过往作品的方式不断强化与调动孩子记忆力的训练。
三、思考力
思考能力是人在获取海量的感知信息后,准确分析其用途和含义、筛选储存、汇总整合、融汇贯通将零散的碎片化的感知整合为自己知识库内随时可取用的工具的能力。
那么思考力对您我有什么用处呢?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我一天通过各种渠道接收到5000条信息,其中包括广告、学习资料、美术作品、他人观点、社会新闻……等等,我如何从这个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对我学习工作有用的信息撇弃垃圾信息呢?这就需要深度思考,调动我过往的经验对这些信息逐一核对,一个思考力强的人处理这类信息的效率和准确性就会更高,整合储存能力也就更强,同时可以腾出时间整理自己已有的知识库,久而久之他的知识库就会比别人更完善和实用。
那么儿童美术教育是通过什么方式方法培养思考力呢?
在儿童美术课培训过程中,外界会不断用各种诱惑力(色彩缤纷、形象怪异、情节有趣)的信息刺激孩子的感官,那么美术老师会帮助孩子分析整理这些信息,除了直接灌输对错美丑好坏的区别,同时还会不断引导合理的思维方法,以此不断的锻炼思考来强化孩子的思考能力。
四、创造力
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何为“创”,“创”不是空中楼阁不是天马行空,“创”是以丰富知识库为基础迸发出得新点子新想法,何为“造”,“造”是以新点子新想法为骨
架,以完备的知识库不断完善和丰富其血肉,从而形成可落地可实施的执行计划的过程。
创意人人都有,但将其形成可实施方案却不是人人能做到,而这种能力就是创造力。
那么创造力有什么用呢?
如果您不是从事创意行业也不是艺术家文学家,但你渴望成功渴望实现自我价值,那么创造力就是您追求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打个比方,您成立了一间美术教育培训机构,而您的竞争对手成立时间比您久,基础客户比您多,美术教育比您有经验,而您资金不足,师资不足,场地不足。
这个时候您是索性就此放弃,还是在别人还没想到的方向下功夫,比如开办特色课程,推出报名优惠,赠送精美礼品,加强情感营销…..这样您就具备了特色,在某些局部形成自己的优势,这种能够不断想出新点子并实现的能力会让您在竞争中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击败您的竞争对手,现在您觉得创造力对您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