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阅读与鉴赏课件

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阅读与鉴赏课件

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阅读与鉴赏课件

本课程标准的第四学段涉及到阅读与鉴赏的能力培养,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批判性思维、文学鉴赏等方面的能力。以下是一份针对该学段的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课件,供您参考。

一、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文本的主旨、细节、语气、情感等方面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分析文本中的逻辑、推理、比喻等修辞手法,并对其中的观点和价值进行评价。

3. 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等背景。

二、教学内容

1. 阅读理解

(1)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包括新闻报道、科普文章、散文、小说、诗歌等。

(2)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策略,比如如何快速获取信息、如何理解难句、如何理解比喻等。

(3)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包括理解文章的结构、主旨、细节、语气、情感等方面。

2. 批判性思维

(1)学习文本中的逻辑、推理、比喻等修辞手法,并对其中的观点和价值进行评价。

(2)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对文本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3. 文学鉴赏

(1)欣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包括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

(2)了解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包括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方面。

(3)了解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等背景,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

1. 讲解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解,介绍阅读理解、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讨论法:通过讨论文本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主讨论文本中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意见。

4. 个性化辅导法: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表达意见等方面。

2. 作业质量:评估学生完成的阅读、写作或其他作业的质量,

包括对文本的理解、批判性思维等方面。

3. 测验成绩:通过定期的测验,评估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4. 作品评价:评估学生的文学作品评价能力,包括对作品的艺术价值、作者的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评价。

《师说》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堂教学设计表 《师说》语文版教材必修四第14课 2017.10.12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语文设计者单位(学校)授课班级高一(8)班 章节名称 4.2 师说学时 1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高中10-12年级学段(四)阅读与鉴赏2 3、6、7 本节(课)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文言知识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集体朗读,解读当时的学风和教师的含义,抛弃耻学之风,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剖析教师的内涵,理解学习的真谛。 学生特征1.高一学生经过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有一定的学习基础。 2.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本节课以“唐代的学风”切入,重点讨论当时的学风,探讨“师”的内涵,以 及现在“师”的概念,让学生学会学透,学会利用身边的各种各样的“师”,以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 4.2—1 4.2—2 4.2—3 知识和 能力 过程和 方法 情感态 度和价 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文言知识的能力 集体朗读,解读当时的学风和教师的含义,抛弃耻学之风,培养谦虚好 学的风气。 剖析教师的内涵,理解学习的真谛。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探讨唐代的学风,探究“师” 的内涵。 引导点拨学生找出交代唐代学风的段落,分析所 使用的论证方法,共同探讨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 展开对比论证的,对比得出了怎样的结果,从而 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辅以多媒体展示文本 内容。 教学难点探究“师”的内涵。引导学生从唐代“耻学于师”的学风入手,应树立“谦虚好学”的风气。从而探究“师”的内涵,教师适当点拨启发;同时,辅以多媒体,进一步加深对“师”的内涵的理解。

语文新课标四个学段目标

语文新课标四个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 语文学科的第一学段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通过学习语文,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在这个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地发音、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他们将通过听故事、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个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地书写汉字,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将能够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学段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语文学科的第二学段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将能够欣赏文学的美,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思想和艺术特点。他们将学习如何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主题和风格,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这个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了解不同的文学流派和文学家的作品。他们将通过阅读和讨论,发展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

力。 第三学段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语文学科的第三学段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将能够思辨、批判地阅读和分析不同的文学作品。他们将学习如何评价文学作品的质量和价值,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在这个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文本分析,理解文学作品中的隐含意义和象征意义。他们将学习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和理论,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学段目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文学科的第四学段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将能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进行跨文化交流和理解。他们将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观。 在这个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跨文化交际,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他们将学习如何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技巧,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总结:

部编版语文 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解读 一、要点解读 第四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人文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猫》《母鸡》《白鹅》。老舍先生在《猫》一文中,描写了不同时期猫的形象:猫长大时性格古怪,满月时十分可爱。围绕“古怪”和“可爱”,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了猫多组性格相对的特点。《母鸡》是老舍先生的又一作品,作者以对母鸡情感态度变化为线索,描写了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的形象。《白鹅》语言质朴、幽默,丰子恺先生运用对比和反语的表现方法,紧紧围绕白鹅的“高傲”进行描写,好像一幅生动有趣的漫画。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统编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都是环环相扣的体系结构中的一环,因此要重视要素之间的关联,理清目标序列。 表1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课程目标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的表述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从表1中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第三学段的要求可以看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主要放在第二学段的四年级和第三学段进行学习与训练,重点放在第三学段。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基于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可见这一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并不

是“零起点”。所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这种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方法的实践与运用。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将教学的重点指向体会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侧重点是学习“如何表达”,要重点揣摩写作方法。 统编教材的使用要以“语文要素”为统领,树立整体教学观。这种整体教学观不仅体现在要清晰地了解语文要素纵向的发展脉络,还要了解单元内部之间的关联,要统整每一课的训练侧重点。“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本单元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在第四单元的“交流平台”中,指出了要学习作家运用“明贬实褒”的方法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还要鼓励学生将阅读与生活联系起来,在语言表达中能运用这种方法抒发情感。 单元中的三篇课文,也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猫》这篇课文,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如把“小脚印”亲切地称为“小梅花”。通过丰富的事例表面上说猫的缺点“贪玩、胆小、冷漠”,实际上暗含着喜爱之情。在这课的教学中,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正话反说”的作用。《母鸡》一课,作者着重写了自己对母鸡由“厌”到“敬”的情感态度变化,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上,前后形成对比的语句,体会到前面的“抑”目的是为了突出后面的“扬”,前面的“讨厌”,更显得“敬佩”的可贵。《白鹅》这篇课文,作者从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细致地描摹了白鹅“高傲”的特点。描写步态和叫声时,和狗、鸭进行对比;写吃相时,称之为“鹅老爷”,着重描写了人“侍候”鹅的场面,妙趣横生的描述,幽默的表达,体现了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的独特作用。教学时,教师要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构建,分析确定这一课的教学训练点在整个单元训练系统所处的位置及发挥的作用。 本单元的习作是“我的动物朋友”。语文要素“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指向表达。教材通过三个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从本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的学习中走向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教材中展示的三个情境,提示学生可以从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活动特点进行介绍。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过如何写小动物的外形。本次习作指导的重点应是试着说出小动物的特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可指导学生将阅读课习得的方法,在习作中进行实践应用。 二、教学建议 1.老课文新思路 本单元编排的课文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老课文,也是经典课文。通过对比课后习题,不难发现统编语文教材把教学的重点指向课文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所以教学时,要把课后习题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活动,要注意习题设计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以课

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阅读与鉴赏课件

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阅读与鉴赏课件 本课程标准的第四学段涉及到阅读与鉴赏的能力培养,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批判性思维、文学鉴赏等方面的能力。以下是一份针对该学段的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课件,供您参考。 一、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文本的主旨、细节、语气、情感等方面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分析文本中的逻辑、推理、比喻等修辞手法,并对其中的观点和价值进行评价。 3. 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等背景。 二、教学内容 1. 阅读理解 (1)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包括新闻报道、科普文章、散文、小说、诗歌等。 (2)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策略,比如如何快速获取信息、如何理解难句、如何理解比喻等。 (3)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包括理解文章的结构、主旨、细节、语气、情感等方面。 2. 批判性思维 (1)学习文本中的逻辑、推理、比喻等修辞手法,并对其中的观点和价值进行评价。

(2)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对文本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3. 文学鉴赏 (1)欣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包括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 (2)了解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包括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方面。 (3)了解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等背景,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 1. 讲解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解,介绍阅读理解、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讨论法:通过讨论文本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主讨论文本中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意见。 4. 个性化辅导法: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表达意见等方面。 2. 作业质量:评估学生完成的阅读、写作或其他作业的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阅读的要求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 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 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 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 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 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 1~2 年级)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 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

第二学段( 3~4 年级)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 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 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 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 量不少于 40 万字。 第三学段( 5~6 年级)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 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第四学段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语文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调和鍪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吉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官的优美。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间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已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已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放事,能简要讲述自已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对園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已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已的见闻和想法。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墓正楷字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初中)议论文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初中)议论文的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 ( 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 ),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议论文阅读的教育价值(对学生发展所具有的价值)有以下两个方面:( 1 )提高思想认识能力,对生活现象、社会问题,具有独立思考和分析鉴别能力。( 2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如归纳、概括、分析、综合、比较、类推等。 议论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议论能力既能衡量一名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又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议论文写作学生可以培养和提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认识水平。议论文初始阶段教学要注意深入浅出,掌握常识;鲜明扼要,提炼论点;提供论据。分析论据;取题课文,模仿名作。 当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都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学生或许爱听好文章,爱看好文章,爱学好文章,但就是怕写文章,尤其是谈议论文即色变,觉得“无话可议”或“有话不会议”。议论文教学是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初三是学写议论文的初始阶段,只有更好地掌握议论文写作技巧和方法.才能为高中写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因此,初始阶段的入门指导十分关键。 一、初中议论文初始阶段教学策略 初学议论文写作,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采用“拆骨剥皮”分开教学、“先说后写”逐个击破的方法,让学生对议论文有一个逐步认识、逐步掌握的过程. 这样能较好地减轻学生的压力和负担。使之尽快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由浅入深地进行引导,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掌握议论文基础知识 议论文教学一般要先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议论文和立论、驳论两种形式,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引论(绪论)、本论和结论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论述之间的联系;掌握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典型事例论证法、科学道理论证法、对比

第四学段级目标与内容版《语文课程标准》

第四学段7~9年级目标与内容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七年级每分钟不少于400字;课本p119..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 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第一阶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阶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阶段不少于10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着..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三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阅读的要求内容

专业资料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 240 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 在400 万字以上。 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 1~2 年级)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 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

第二学段( 3~4 年级)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 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 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 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 量不少于 40 万字。 第三学段( 5~6 年级)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 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阅读的要求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一) 7.具有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 在400万字以上。 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3~4年级)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 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 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 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 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 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 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 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

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言之灼灼辩之凿凿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设计背景 部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选编了一组主题为读书问学 与艺术鉴赏的文章,文体为文艺论文和议论性随笔、杂文。单元要求阅读时要把握核心概念,了解作者观点,学习思辨方法,发现疑难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学习文中介绍的读书和文艺欣赏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赏实践中。其中,《短文两篇》中的《谈读书》《不求甚解》谈论读书的目的、价值以及读书的方法与态度;《山水画的意境》探讨山水画创作中“意境”的重要价值;《无言之美》探讨文学、美术、音乐、雕塑等多种艺术门类中“言不必尽意”“含蓄不露”的艺术创作通则;《驱遣我们的想象》主要探讨驱遣读者的想象去鉴赏文学作品的路径。 二、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诗话、文论、书画艺术论的经典片段,尝试运用其中的观点欣赏、评析作品”。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在

讨论问题过程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阅读简单议论性文章,能区分观点与材料,并能解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实证材料对他人观点作出价值判断”。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文艺论文和议论性随笔、杂文时,应关注论证和价值判断两个方面内容,在本专题中论证侧重于论证的三要素及其关系。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课文或谈论读书求知,或探讨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或阐释美学观念,既富有思想性,又蕴含艺术美。学习这些课文,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短文两篇》中《谈读书》和《不求甚解》这两篇短文都是谈论读书求知的。谈读书》是英国哲学家、作家、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写的著作《随笔》>中的一篇文章;《不求甚解》是一篇议论文,文章主要议论了“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 -次都会觉得开卷 有益,即多次反复、虚心领会”这个道理。 《山水画的意境》一文通过品味山水画的意境,层层深入地论述了意境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认识客观对象和情感在意境中的重要性。《无言之美》通过列举事例证明“言不必完全达意”和“无言之美”,表明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阅读的要求内容

第二局部课程目标与内容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开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保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慨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3~4年级〕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 〔二〕阅读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知识建构】 【课标导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学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音、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多作品的理解”,“能从作品中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对照他人的语言表达反思自己的语言实践;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以写人为主的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人物形象、情感表达以及写作手法三个方面的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七年级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精读的阅读策略,具备了把握课文中心的能力。从八年级开始传授文本阅读的方法,也就是说只有掌握了一般的阅读方法,能分辨文体;分辨了文体,才能“按文本体式来阅读”。本单元单元学习要求:要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比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还可以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学生在小学对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包括运用典型事例、直接描写的多种方法、间接描写)大都达到认知、运用的程度。但是,这一能力是需要长期训练才能达到较为熟练的程度,而且初中的学生认识水平比小学提高,对人、事的观察、评价等能力自然提高,还需要通过写作多次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初中阶段无需再对这些具体方法进行“认知”层面的教学,而是要体会和学习这些方法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 【单元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对接核心素养之“语言运用”) 1.初读文章,从人物身份、穿着、与作者的关系、人物评价等方面提取主要人物的特点,体悟作者对所记之人的情感。 2.罗列人物所用物件、人物所在场景、对作者影响最深刻的事件等,学习作者选材、组材的角度和方法。 二、思维目标(对接核心素养之“思维能力”) 1.从物件、塑像、色调、场景等方面分析四篇文章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训练学生分析和想象能力。 2.学习选择日常生活小事表现平凡中的伟大、紧扣人物身份凸显伟大中的平凡的手法,迁移运用,尝试写一篇小传,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 三、价值目标(对接核心素养之“审美创造”) 在“人物主题馆”策划活动中,从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从对身边重要他人的布展过程中,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加深情感连接。 【单元学习任务】 核心任务课段任务学习活动课时安排 第一课段:搜集名人主题馆资料任务一:读文知意 任务二:制作人物信息卡 任务三:梳理课文结构层次 任务四:设计陈列馆 2课时

阅读与鉴赏评价标准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语文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阅读与鉴赏”部分标准的解读与实施建议 ◆基于学业评价标准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 阅读,语文学科教学与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阅读能力,语文能力的核心体现之一。但阅读教学中相当普遍的存在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却是不争的现实。我们可以看到,中考得分率最低的往往是阅读题。 以2009年广州中考为例,阅读部分分值比例为47%(含10%的古诗文积累和37%的古诗文与现代文的阅读与赏析),为全卷三大板块中分值最高的部分;但得分率仅为53.81%,如果除去第7题、第8题和第21题这三题以积累为主要考查点的考题,仅计算阅读理解与赏析部分,则得分率还要下降,为50.31%;这与写作部分72%的得分率相比,其差距令人震惊。附:2009年广州中考阅读部分各题得分率如下表: 题号考点满分值平均分得分率 7 古诗文积累10 6.79 68% 8 古文积累 5 3.24 65% 9 古文理解 3 2.28 76% 10 古文理解 4 1.84 46% 11 古文分析 3 1.34 45% 12 古诗理解与赏析 6 3.27 55% 13 现代文阅读理解 3 2.2 73% 14 现代文阅读理解 3 1.87 62% 15 现代文阅读理解 3 1.54 51% 16 现代文阅读理解7 2.36 34% 17 现代文阅读理解 5 2.91 58% 18 现代文阅读理解8 4.01 50% 19 现代文阅读理解 5 1.87 37% 20 现代文阅读理解 4 1.68 42% 21 文学常识积累 2 1.01 51% 然而,反观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时数中所占比重,则其状况更堪忧虑,阅读题这50%的得分率远远无法与语文教学中75%的教学时数的投入相一致。 如何改善阅读教学?如何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有效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中“阅读与鉴赏”部分,提出了阅读教学的一条新思路。其尝试建立起7~9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系统与阅读知识的系列,力图寻求“学有目标,教有方向,考有规范”的阅读教学体系新范式,以达到语文阅读的“学”“教”“考”的和谐统一。 一、“阅读与鉴赏”评价标准制定的依据——《课程标准》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有关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的“阶段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着眼于“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的基本要求,分别从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古诗阅读三个系统设定“阅读与鉴赏”的评价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