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感悟600字
- 格式:docx
- 大小:16.15 KB
- 文档页数:4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怀着崇敬与肃穆的心情走进了辛亥革命纪念馆。
这座纪念馆,宛如一座历史的丰碑,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向每一位来访者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踏入纪念馆的大门,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
展览厅内的陈列品琳琅满目,仿佛将我带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
一幅幅老旧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段段生动的文字介绍,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辛亥革命的艰辛历程。
我看到了孙中山先生的画像,他目光坚定,神情刚毅,仿佛在为那个时代的中国寻找着出路。
他领导的革命,是一场为了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的伟大斗争。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封建统治的腐朽、列强的侵略,让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孙中山先生挺身而出,倡导“三民主义”,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指明了方向。
馆内展示的一封封革命者的书信,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
那些字迹或许已经模糊,但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却穿越时空,直击我的心灵。
他们为了理想,不惜放弃舒适的生活,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还有那些武器装备,虽然简陋,但却是革命者们与封建势力和列强顽强抗争的见证。
他们拿着这些并不先进的武器,为了自由和民主,与强大的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战斗。
每一件武器背后,都可能有着一段悲壮的故事,都承载着无数革命者的热血与期望。
辛亥革命的爆发,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黑暗的夜空。
它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更是为中国的社会进步打开了一扇大门。
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人民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从此不再停止。
然而,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的命运。
中国依然面临着内忧外患,社会问题依然严峻。
但辛亥革命所播下的种子,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它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从纪念馆出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回顾历史,我们应当铭记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它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英勇斗争。
武昌区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你要是想感受一下历史的波澜壮阔,还真得去趟武昌的辛亥革命博物馆。
一走进那博物馆,就感觉像是穿越了一样。
那里面的陈列啊,就像一位位沉默的历史讲解员,把辛亥革命的故事一点一点地在你眼前铺开。
先看到的是晚清时候的一些景象展示,好家伙,那时候的老百姓看着可真苦啊。
清政府就像一艘到处漏水的破船,摇摇欲坠的。
当官的腐败,老百姓被各种压迫,整个社会就像一个快要爆炸的火药桶。
我当时就想,这不变革可真不行了。
然后就到了革命志士们开始谋划起义的时候。
那些蜡像做的革命党人,表情坚定,眼神里透着一股要改天换地的劲儿。
他们在那种危险的环境下秘密集会、商讨计划,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啊。
我就琢磨,要是我在那个时候,能有他们一半的胆量不?再往前走,就看到起义爆发的场景还原了。
枪炮声好像就在耳边响起,战士们冲锋陷阵,毫不畏惧。
我都能想象到当时的武昌城,火光冲天,喊杀声一片,这是要推翻旧世界的怒吼啊。
他们为了自由、为了民主,真的是把生死都置之度外了。
我在那站着,心里直激动,感觉热血都沸腾起来了,恨不得自己也能加入他们的战斗呢。
辛亥革命成功之后,那些展示的成果也让人挺感慨的。
虽然过程很艰难,中间也有很多曲折,但是毕竟是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皇帝没有了,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这就像在黑暗的屋子里,突然开了一扇窗,虽然外面的路还很长,但有了希望的曙光。
在博物馆里逛着逛着,我就觉得现在的生活真是来之不易。
这些革命先辈们付出了太多太多,要是没有他们的勇敢和牺牲,哪有我们现在这么自由自在的日子啊。
我也有点惭愧,平时还老是抱怨这抱怨那的,和他们经历的那些比起来,我这都不叫事儿。
从辛亥革命博物馆出来,我就像是从历史的长河里游了一圈又回到现实世界。
我想啊,我们真得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也得学习革命先辈们的那种精神,遇到困难别轻易退缩,说不定咱也能创造点啥伟大的事儿呢。
总之啊,这一趟参观,超值!。
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观后感篇一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观后感哇塞,最近去了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这一趟下来,真的是让我感慨万千啊!一走进那博物馆的大门,我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看着那些陈旧的照片、泛黄的文件,还有充满历史痕迹的物品,心里头那股子震撼就像海浪一样一波接着一波。
我在想,也许当年那些革命先驱们根本没想过自己的行动会对未来产生多大的影响。
他们可能只是凭着一腔热血,觉得这世道不对,就得改!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啊?我觉得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可能在那种情况下早就吓得腿软了。
看着那些介绍,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要是当时没有辛亥革命,咱们现在会是啥样呢?也许还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过着苦哈哈的日子?可转念一想,历史哪有那么多如果呀!那些革命烈士们,为了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难道不怕死吗?也许怕,但更怕国家没有未来,民族没有希望!想到这儿,我不禁反问自己,要是我处在那个时代,能有这样的勇气和担当吗?博物馆里的场景重现,让我仿佛亲眼看到了当年激烈的战斗。
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画面,真的是太让人揪心了。
我在心里默默地念叨:这一路走得可真不容易啊!走出博物馆的时候,我心情特别沉重。
这一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咱们可得好好珍惜,不能辜负了先烈们的牺牲啊!篇二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观后感嘿,朋友们!我刚从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出来,这心里头啊,就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啥滋味都有。
一进那馆,好家伙,满满的历史气息就扑面而来。
我就像个好奇宝宝,这儿瞅瞅,那儿看看,眼睛都不够使了。
那些个展品,仿佛都在跟我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你说当年那些革命者,他们图啥呀?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老老实实过日子不好吗?可他们偏不!他们非要打破这旧世界,创造一个新天地。
我不禁在想,这是傻吗?不,这是勇敢,是无畏!看着那些烈士的遗物,我心里突然“咯噔”一下。
他们也是普通人啊,也有家人,有牵挂,可为啥就能义无反顾地冲上去呢?可能是心中的信念太强大了,强大到可以战胜一切恐惧。
武汉幸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想走进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就像走进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刚踏入博物馆的那一刻,内心感受是震撼而庄重的。
看着那一件件陈列的文物,有些已经显得破旧,却仿佛带着当年的温度和气息。
那些发黄的纸张、陈旧的兵器,突然感觉到历史就这么真切地呈现在眼前。
这让我想到那些无数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们,他们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为了理想奋斗啊。
特别有感触的是关于革命志士们的理想。
他们当时面临的是封建腐朽的统治,内忧外患的局面。
然而他们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去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
就像那些宣传革命思想的报刊杂志,虽然只是几张薄薄的纸张,但却承载了济世救民的伟大思想。
这些革命者,明知前方道路充满荆棘,却毅然前行,这种勇气让人崇敬。
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参观的过程中,还有一点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那就是在辛亥革命时期,社会各个阶层的反应。
有一些进步人士积极响应号召,然而还有很多封建势力在顽强抵抗。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任何巨大的社会变革都会面临巨大的阻力。
变革者如同在逆风中前行,需要非常大的决心和毅力。
对了还想说,博物馆里通过场景还原的方式展现了一些革命中的关键事件,像武昌起义等。
看到那些模拟的场景,仿佛听到了当时的枪炮声,人们的呼喊声。
那些壮烈的战斗场面,一个个鲜活的革命者形象就在这些场景里变得生动起来。
它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历史事件,更是一群有血有肉的人为了民族的未来所进行的英勇搏击。
这一路参观下来,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满是对那个伟大时代的敬重和对革命先辈的缅怀。
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三篇【篇1】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阅马场,是依托武昌赶忙军政府旧址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其内陈列着大量的有关辛亥革命的史迹,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祖国现代化建设蒸蒸日上的今日,我们依然不能忘记那曾经为祖国大地抛头颅撒热血的仁人志士,也时鞭励着我们这些并报时代的党员,要时刻为祖国的富强壮大努力不息。
进入纪念馆后,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主楼,我发现红楼的主楼实际上是红色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整个纪念馆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而主楼面阔73米,进深42米。
由于最初建立时为清末湖北省谘议局办公场所,因此建造型式仿照西方国家的行政大厦,风格典雅庄重:花岗石砌台基,红砖砌墙,廊前列柱起卷,檐下饰飞头,檐上压以女儿墙。
外墙砖砌,间饰附加假柱、柱头和垂花、垂禾、束莲等图案。
红瓦覆顶,屋顶正中矗立“圭”字形望楼,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门前有突出的门廊和回车道,前方及两翼为门厅和办公室,后方正中为会堂。
李生辉九年四班【篇2】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5月19号,我们参观了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辛亥革命纪念馆。
1911年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震惊了全世界,敲响了两千年封建制度的丧钟,引发了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革命。
如今,物是人非,而在这同一片热土上,我却分明感受到了铮铮不屈的革命精神。
游历的时间过的很快,但这一切的一切却不是过眼云烟,而在我心中留下了烙印。
百年辛亥,风云激荡。
那段峥嵘岁月虽已成往事,但留下来的确是我们全人类都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辛亥革命是我国革命的首战成功,更让我们看到了革命的希望。
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敢干、敢试、敢闯、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
这种精神具有爆发力,原创力,是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
岁月更迭,历史远去。
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长河中。
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感悟 600 字 从参观辛亥革命的博物馆中, 感受当时的革命气氛。
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的 作文 : 【作文一】 早在初中, 我便把辛亥革命的来龙去脉了解透彻, 也早将其重要事件历史意 义记得烂熟于心。
可是直到我来到武汉, 真切地站在“首义之区”, 进入辛亥革命 博物馆, 静静地参观完五大展厅之后, 才觉得自己是真实的全面的走进了这场所 谓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的革命。
同时也因为在博物馆多多 少少感受到了老武汉的风情, 这个有着厚重历史积淀的城市, 也不得的让我觉得 亲近起来。
博物馆整体造型相当具有艺术性, 外墙为暗红色无规律起伏、 粗糙质感的肌 理效果,营造出整个建筑“破土而出、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似乎 也在暗喻辛亥革命爆发的“石破天惊”。
步入序厅, 整个序厅被覆盖 于缓坡之下, 让人不禁联想起辛亥革命爆发前夕中国压抑黑暗而又暗藏着波诡云 谲的氛围。
而踏着徐徐上升的楼梯来到地上, 顺着时间顺序再仔细地梳理一个个 重大的历史事件, 觉得辛亥革命也便是历史长河螺旋上升中的一段较曲折的阶梯。
到达顶层,趴在露台上休息,视野开阔,望着底下三五成群的人们有种说不出的 云淡风轻之感。
百余年前烈士们在战火中前赴后继地向前, 想要追求的就是我们 今天拥有的这个和平而包容的社会吧。
来的时候很巧,展厅正好在举办“共同的岁月——孙中山 宋 庆 龄在莫利爱路寓所 ” 图片史料展。
展览分成 “ 伟人世纪缘 ”、 “ 精诚同忧乐 ” 、 “ 笃爱共死生” 和 “ 绵绵无绝期”四个部分,让人不由记起孙中山送给宋庆龄的那副著名联句 ——“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精选五篇)第一篇: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4月4日,我院党小组组织13名预备党员以及各班团支书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早上8点钟出发,在革命馆内参观了一个多小时,在导游的解说之下让我对辛亥革命纪念馆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都有了更多的了解.抚今思昔,也让我更加深切怀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及无数为了国家解放、民族复兴不懈奋斗英勇牺牲的志士仁人、革命先烈。
他们的革命事业和崇高精神永放光辉。
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辛亥革命夭折了,但革命火种没有熄灭。
8年后,五四运动爆发;10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阶段;38年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站在新世纪的历史转折点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和清醒地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逢其时。
我想我们纪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就是要激励全体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努力营造爱国、统一、团结、奋进的良好气氛,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祖国统一努力奋斗。
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辛亥革命的志士仁人发出了“ 振兴中华”的呐喊,而今,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正沐浴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精神上的春风。
我们的祖国从来没有像这样清醒过,我们应该在这个时候团结起来,勇于拼搏,不断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的贡献!第二篇: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党校实践报告组长:成员:物电学院第127期党校第一小组全体学员活动时间:2012年4月15日星期日活动地点: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址(红楼),首义公园准备阶段:1、首先,我们开了小组会议,确定了实践活动的形势及方案,力求新颖,突出主题。
幸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篇一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咱今儿就来说说这辛亥革命博物馆,嘿,这一趟参观下来,可真是让我感慨万千呐!一进那博物馆的大门,我就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看着那些老照片、旧物件,仿佛能听到当年革命者们的呐喊声。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些展品嘛,能有啥大不了的。
可我觉得,这每一件展品背后都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啊!你瞧那孙中山先生的雕像,目光坚定,身姿挺拔,好像在告诉我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就在想,他当年得有多大的勇气和决心,才能扛起这革命的大旗?可能在那个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这事儿不靠谱,成功的希望渺茫。
但孙中山先生他们偏不信邪,非要跟这腐朽的封建统治斗一斗。
再看看那些烈士们用过的武器,破破烂烂的,可就是靠着这些家伙事儿,他们愣是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我觉得吧,这勇气有时候比武器可厉害多了。
要是咱遇到点困难就退缩,那能成啥事儿?博物馆里有个场景,重现了当年起义的画面,那叫一个紧张刺激。
我仿佛能感受到革命者们心跳加速,手心出汗,可还是义无反顾地往前冲。
哎呀,这场景太震撼了,我都忍不住问自己,要是我在那个时候,有没有这样的胆量?这一趟下来,我真心觉得辛亥革命太不容易啦!那些先烈们为了咱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太多太多。
咱们可不能把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得好好珍惜,努力奋斗,你们说是不是?篇二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嘿,朋友!今天我去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这心里头啊,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一迈进那博物馆的大门,我就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拽进了历史的洪流之中。
眼前的一切,让我有点儿不知所措。
那些陈旧的文物、泛黄的照片,就像是一个个沉默的讲述者,它们静静地待在那里,却又仿佛在大声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看着那些革命者的遗物,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他们当时到底是咋想的?明知道这条路充满了危险和未知,还非要往前冲。
也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他们坚信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够改变这个国家的命运,能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参观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参观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1假期,妈妈带我参观了位于广州长沙岛的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
走到纪念馆入口处,4米多高的孙中山铜像映入我的眼帘,孙中山两眼烔烔有神,为‘‘天下为公’’悄悄深思、运筹帷幄的神态和形象,使人肃然起敬。
大道和展厅里耸立的黄兴、廖仲恺、蔡锷、宋教仁、章炳麟、秋瑾等先驱者的塑像,每个人都有一段惊险经历,每个人都是一页艰辛历史,述说着那封建王朝风雨飘摇,起义浪潮此起彼伏的革命年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的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革命先烈那种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他们选择革命时便已经知道他们选择的很可能是不归路,但是,为了国家的兴盛,为了人命的.幸福,他们还是误会的走上了这条道路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长眠于广州东郊黄花岗。
正是这些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革命者用生命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他们的那份大义凛然,他们那种勇往直前,始终令我饱含激动之情。
通过这次参观让我懂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肯定要好好珍惜。
参观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2红色7月,烈日炎炎,我和爸爸驾车来到了永安市洪田镇马洪村开启了红色之旅,寻访一个特殊的“红色脚印”——中央红色标语博物馆。
我原本对红军的印象,就是平常和外公一起看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影视剧了解的。
外公和我说了好多宏大领袖和英雄人物,我对他们的有勇有谋从内心里特殊地敬佩崇拜,觉得红军是一支勇敢无敌的军队。
但是,长辈说的这些过去的历史又好像离我很遥远。
直到今天爸爸带我走进了这博物馆,看到了墙上这些红色标语和从少共国际师走出来的开国将领的肖像照,让我的眼前出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月。
爸爸一边带我参观,一边向我讲解标语的意思和它们的背景故事:1934年秋天,粟裕将军的红一军团指挥部与少共国际师(即红十五师)先后到马洪村上坪驻扎过三次,遗存有红军井、红军战壕、红军医院、红军学堂等旧址。
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一直都知道辛亥革命意义重大,可对于那段历史,我始终觉得隔着一层纱,不够真切。
直到前段时间,我走进了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才真正地感受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我怀着期待又敬畏的心情来到了辛亥革命博物馆。
刚到门口,就被那宏伟的建筑外观所震撼。
博物馆的外形设计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风格,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巨大的浮雕,生动地展现了辛亥革命时期的各种场景。
看着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仿佛能听到他们的呐喊声,感受到他们为了理想而奋斗的决心。
随着人流,我慢慢地走进了展厅。
展厅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文物和图片,每一件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沉重的历史。
我在一个展柜前停下了脚步,里面陈列着一封革命志士的家书。
信纸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家人的牵挂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却让人动容。
我不禁想象着,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位志士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封信的,他的家人又在收到信后是怎样的心情。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块破旧的军旗。
军旗上的弹孔和血迹,见证了曾经激烈的战斗。
站在军旗前,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场景,他们不畏强敌,为了心中的信念,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让我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敬佩之情。
在一个角落里,我发现了一组展示当时百姓生活的场景。
破旧的房屋,简陋的家具,还有人们脸上那无奈和迷茫的神情。
这些场景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而辛亥革命,正是为了打破这种黑暗,为人民带来希望。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多媒体展示区。
屏幕上播放着一段关于辛亥革命的纪录片,那一幕幕真实的历史画面,配上沉重的解说,让我的心情愈发沉重。
我看到了起义军们在街头与清军激战,看到了革命志士们在狱中遭受的折磨,也看到了胜利后人们脸上那喜悦的笑容。
这段纪录片,让我对辛亥革命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感悟600字
从参观辛亥革命的博物馆中,感受当时的革命气氛。
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的作文:
早在初中,我便把辛亥革命的来龙去脉了解透彻,也早将其重要事件历史意义记得烂熟于心。
可是直到我来到武汉,真切地站在“首义之区”,进入辛亥革命博物馆,静静地参观完五大展厅之后,才觉得自己是真实的全面的走进了这场所谓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的革命。
同时也因为在博物馆多多少少感受到了老武汉的风情,这个有着厚重历史积淀的城市,也不得的让我觉得亲近起来。
博物馆整体造型相当具有艺术性,外墙为暗红色无规律起伏、粗糙质感的肌理效果,营造出整个建筑“破土而出、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似乎也在暗喻辛亥革命爆发的“石破天惊”。
步入序厅,整个序厅被覆盖于缓坡之下,让人不禁联想起辛亥革命爆发前夕中国压抑黑暗而又暗藏着波诡云谲的氛围。
而踏着徐徐上升的楼梯来到地上,顺着时间顺序再仔细地梳理一个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觉得辛亥革命也便是历史长河螺旋上升中的一段较曲折的阶梯。
到达顶层,趴在露台上休息,视野开阔,望着底下三五成群的人们有种说不出的云淡风轻之感。
百余年前烈士们在战火中前赴后继地
向前,想要追求的就是我们今天拥有的这个和平而包容的社会吧。
来的时候很巧,展厅正好在举办“共同的岁月——孙中山宋庆龄在莫利爱路寓所”图片史料展。
展览分成“伟人世纪缘”、“精诚同忧乐”、“笃爱共死生”和“绵绵无绝期”四个部分,让人不由记起孙中山送给宋庆龄的那副著名联句——“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
”莫利爱路寓所是1918年孙中山受西南军阀排挤,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在上海的固定居所。
也是孙中山与宋庆龄婚后唯一的固定住所。
这是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他著书立作的安定空间。
而宋庆龄总是“陪伴在孙中山身边读书、写作,无间寒暑”。
这样的陪伴,好像不仅仅是夫妻间的爱情了,更像是一种钦慕,一种惺惺相惜的长情。
因著《西行漫记》而闻名的美国记者斯诺曾在30年代问宋庆龄是如何爱上孙先生的。
她答道:“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他,而是出于敬仰。
我偷跑出去协助他工作,是发自少女浪漫的念头——但这是一个好念头。
”
乱世中总能激发出人们的英雄豪情。
而我想革命与战争中的柔情总是最为珍贵的,也怪不得直到今日还令人怀念、唏嘘。
辛亥革命终归已成历史,当今社会也难再爆发革命。
那么在普及历史的意义之外,感受恢弘历史下孤胆英雄与烽火
佳人的血色浪漫;感受热血青年们以生命探寻的价值“但求给天下孩子一个风雨不侵的家”;感受一代伟人的优雅品质与百折不挠的毅力。
然后在生活中更宽容地对待世界,目光更广阔地锤炼自己,懂得珍惜与感恩,这大概就是我们探寻辛亥革命,探寻历史的更大意义所在吧。
今天我们全班同学来到了革命圣地——辛亥革命博物馆。
沿着历史的轨迹,我们走进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在解说员的带领下,通过一件件实物的展示,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那一段历史的动荡,艰险和国家命运的茫然,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忠心爱国的革命党人的那一份火热的爱国之情,这种强烈的爱国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
1900年列强再次侵入北京。
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八个国家的铁蹄。
整个中国仿佛成了一个禽兽们的乐园。
蚕食鲸吞,偌大的一个中国沦落成了一个任禽兽们角逐的地方。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落后就要挨打,落后而不求上进就意味着在一切外交上丧失尊严。
而辛亥革命正是结束了在中国绵延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我们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亲身亲身感受了那革命的气息,去与历史真正的“零”距离接触。
还未走进博物馆,就可以看到由红色砖砌的鄂军都督府,它庄严宏伟的气势立刻吸引了每个人的目光,在解说员的陪同下,我们先后参观了传达员室,外交部,都督会客与会议
室,黎元洪起居室等十余间古色古香的房屋,然后就去参观辛亥革命的壁画,在墙壁四周都陈列有关辛亥革命的画,同学们在仔细看着,想象着,解说员了也就一旁不停地叙说着,不仅如此,我们还见到了先烈们的部分遗物与手迹,还有战斗时的血衣,大炮,刀等战斗工具。
最后,在孙中山的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者则昌,逆之则亡”。
结束了参观,每个人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而博物馆的一切却永驻每个人心中。
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现在起,从此时此刻起把握机遇,创造辉煌,明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