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上虞市竺可桢中学七年级语文《丑小鸭》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语文《丑小鸭》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丑小鸭》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丑小鸭的成长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分析人物心理和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善待他人,关爱生命的品质。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树立自信,勇敢追求梦想。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丑小鸭》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丑小鸭的成长过程。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深入理解人物心理和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困境,树立自信,勇敢追求梦想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安徒生及其作品《丑小鸭》。
(2)学生齐读课文,引发对丑小鸭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丑小鸭的成长过程。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丑小鸭的性格特点,理解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学生分享自己对丑小鸭的同情和感悟。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如何正确面对困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善待他人、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丑小鸭的成长历程图。
2. 写一篇关于“如何正确面对困境”的作文。
3. 预习下节课内容《海的女儿》。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的参与情况,以及他们的分享和讨论是否积极。
2. 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对《丑小鸭》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语文《丑小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丑小鸭》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能够把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品味文章语言。
(2)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等方法,理解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2)教育学生树立自信,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丑小鸭》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 把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结构,品味文章语言。
2.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激发学生对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引入本课《丑小鸭》。
2. 自主学习:(1)丑小鸭是什么样的?(2)丑小鸭经历了哪些磨难?(3)丑小鸭变成了什么?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故事寓意。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品味语言:让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6.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 结合课后练习,进一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写一篇关于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作文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细致评改,考察他们对课文主题的把握以及对困难挫折的感悟。
七、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情感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丑小鸭》教案优秀3篇丑小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速读课文,了解丑小鸭的遭遇,理解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3、学习丑小鸭身处逆境,努力进取,追求美好理想的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情节,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
教学难点理解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课前准备:1、查字典,疏通生字词。
2、搜集安徒生的生平资料和他的作品,与同学交流,拓展视野。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了解作者——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老师作适当的补充。
2、了解作品——请一两位学生讲一讲他们所知道的安徒生的童话,师生简评。
的确,在童年的记忆里,我们听了安徒生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有善良的白雪公主,有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是你听说过一只可爱的丑小鸭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安徒生的《丑小鸭》(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丑陋(lòu) 讪笑(shàn) 嫉妒(ji dù)来势汹汹(xiōng) 木屐(jī)飕飕(sōu)学生注音,师生纠错,齐读两遍。
2、解释词语。
(1)丑陋:(相貌或样子)难看。
(2)讪笑:讥笑。
((3)来势汹汹: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盛大的样子(贬义)。
学生解释,师生补充,齐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思考:文中丑小鸭受到了哪些排挤、嘲笑和打击?面对这些,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1、学生速读课文,在书上勾画。
2、小组交流讨论,并推荐代表发言,师生补充。
3、归纳总结:由于长得丑陋,在鸭群和鸡群中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大家都要赶走他,连自己的兄弟姊妹也不欢迎他。
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也用脚踢他。
他独自流浪到一块沼泽地,讨好那些野鸭们,但野鸭们也不喜欢他。
他还差点被猎人打死。
在黑夜里,他顶着狂风跑到一个家舍。
但因为他不能生蛋,发不出喵喵的叫声和迸不出火花,又被母鸡和雄猫赶走。
后来,丑小鸭还受尽严冬的折磨,差点被冻死。
七年级语文《丑小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丑小鸭的成长过程,理解其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关爱他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2)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丑小鸭的成长过程,理解其寓意。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丑小鸭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丑小鸭的成长过程,总结寓意。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4. 细节分析:(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举例说明,让学生学会运用细节描写。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2)分享现实生活中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情感。
6. 总结反馈:(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1)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总结成功与不足之处。
(2)针对不足之处,思考改进措施。
2. 学生反馈:(1)关注学生的学习收获,了解教学效果。
(2)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持续改进:(1)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七年级语文《丑小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大意。
(2)分析丑小鸭的形象特征,理解作品所传达的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丑小鸭的成长过程。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美好情感。
(2)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境、追求梦想的信心和勇气。
二、教学重点1. 丑小鸭的形象特征及其成长过程。
2. 理解作品所传达的哲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丑小鸭在故事中的心理变化。
2.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想象和感悟的氛围。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情感教育法:以故事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角色情感,培养同理心。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准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理解丑小鸭的成长过程。
(2)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分析丑小鸭的形象特征,思考作品所传达的哲理。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丑小鸭在故事中的心理变化。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在追求梦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2)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人生哲理,培养勇敢面对困境的信心。
5. 课堂小结: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对故事情节的掌握。
2. 结合课后习题,深入分析丑小鸭的形象特征,思考作品所传达的哲理。
3. 写一篇关于勇敢面对困境、追求梦想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七年级语文《丑小鸭》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丑小鸭的形象特征,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情节,理解丑小鸭的成长过程。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包容他人的品质。
(2)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追求梦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分析丑小鸭的形象特征,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难点:1. 深刻理解丑小鸭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安徒生及《丑小鸭》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丑小鸭的形象特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丑小鸭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堂提问:(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丑小鸭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敢与坚定。
(2)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追求梦想。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丑小鸭精神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丑小鸭形象和课文主题的理解深度。
3. 课后作业的提交,观察学生对课文精神的实际应用和内化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丑小鸭的角色,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丑小鸭》优秀教案《丑小鸭》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倒、模,理解22个新词。
2、能说出第5段排句成段的顺序,说出哪几句是围绕同一方面的内容写的。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课文的最后两段。
4、懂得自己遇到不幸境况,不要灰心;别人遭到不幸,不要嘲笑。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巩固本单元训练点,按要求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段。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积极意义,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安徒生童话》、安徒生画像、磁带、录音机、小黑板、生字卡片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训练找反义词。
2、读通课文,了解大致意思。
3、学习第1、2段,朗读训练。
教学过程:一、出示安徒生画像及《安徒生童话》,简介安徒生。
二、揭题,读题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每句话。
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借助课文插图,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四、理解课文1、说说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划出说明丑小鸭长得难看的句子3、朗读指导4、填空嘴()腿()样子()的5、丑小鸭的命运怎样呢?(1)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你有什么想法?(2)丑小鸭为什么离开了家,当时心情怎样?(3)填空:()的丑小鸭孤独、可怜6、理解第三、四自然段品析词句:重点理解:“除了没有谁连”体会丑小鸭的孤独和可怜。
7、丑小鸭离开家后遇到了什么困难?读一读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丑小鸭独自在水面漂时,看见了什么?心里是怎么想的?体会“惊奇”“羡慕”的含义。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美丽小鸟的羡慕、对美好的渴望之情。
)8、冬天来了,丑小鸭是怎么过冬的呢?读第六自然段。
体会“冻得发抖”“幸亏”,说明丑小鸭处境凄惨。
指导感情朗读,要读出丑小鸭命运的悲惨,表现出对它的同情。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小结: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从小学会和善待人、互相尊重。
2、展开想像:可怜的丑小鸭被农夫收留后会怎样呢?教后反思:《丑小鸭》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七年级语文《丑小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大意。
(2)分析丑小鸭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3)学会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勇敢面对困境的品质。
(2)培养学生懂得珍惜友谊、关爱他人的情感。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二、教学重点1. 丑小鸭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2. 生词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理解。
3. 体会故事所传达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品质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丑小鸭在故事中的心理变化。
2. 理解课文中一些深刻的寓意。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词和重点句子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了解的关于安徒生的作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丑小鸭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分析丑小鸭在故事中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4. 情感拓展(1)让学生谈谈自己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如何克服。
(2)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树立自信、勇敢面对困境的品质。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丑小鸭的成长过程所传达的正能量。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词。
(2)写一篇关于自己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如何克服的文章。
7. 板书设计《丑小鸭》1. 困境:受尽嘲笑、排斥2. 成长:勇敢面对、坚定信念3. 结局:成为美丽的天鹅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七年级语文《丑小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丑小鸭》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和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会欣赏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自信,勇敢面对挫折,懂得珍惜自己。
二、教学重点:丑小鸭的成长历程及其性格特点。
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理解丑小鸭在遭遇挫折时的心路历程,从中得到启示。
四、教学准备:课文《丑小鸭》全文。
相关背景资料。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丑小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这只鸭子美吗?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3. 分析角色: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丑小鸭的性格特点,如勇敢、坚韧、善良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角色的性格特点。
4. 品味语言: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如“丑小鸭伤心地哭了起来”,“它觉得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它的朋友了。
”学生朗读,感受语言的魅力。
5. 拓展延伸:学生分享自己遇到的挫折和如何克服的经历。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丑小鸭”的作文。
课后阅读其他童话故事,提高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度。
3. 作文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分,关注其对丑小鸭精神的理解和表达。
七、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其他童话作品,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以扩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自主学习,排除文字障碍,掌握并运用字词;
2、了解安徒生的生平,理解丑小鸭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我写照。
二、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2、揣摩语言,体味童话的艺术魅力。
三、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激励他们坚韧不拔,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丑小鸭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品味童话
语言的艺术魅力。
2、难点:揣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七读”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自读预习
1、通读全文,排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2、搜集整理作者安徒生的生平及创作资料,
思考:安徒生是怎样在逆境中成才的?
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丑小鸭”这样的人?
以上内容学生通过自读预习完成,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
一、导入新课
二、复读检查
1、学生课间互相交流检查预习笔记本,课堂交流心得,掌握重点字词
2、以连词成句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和运用
三、通读感知
1、概括主要故事情节,填充表格
2、小结填空,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作者笔下这只可怜的小鸭,因为,处处受,受,受。
但它并没有,也没有,而是始终不屈地
,终于变成了一只、的天鹅。
四、精读理解
1、理解童话的思想意义:从丑小鸭的经历中,你领悟出怎样的道理?
2、为什么说丑小鸭的一生就是作者的自我写照?
展示学生自读预习的资料收集。
五、品读赏析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表情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情节。
学生自评自析:读得怎样?为什么要这样读?
交流对角色的把握以及朗读体会,品味童话的艺术魅力。
六、研读探究
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提出探究性问题,班级交流。
采用自问自答形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小结,明确本文主旨,激励学生。
七、扩读拓展
读《鸭的喜剧》,思考问题。
1、这篇童话主要是通过哪一种描写方法塑造形象的?
2、鸭群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用词语概括。
3、文章的结尾提到了“丑小鸭”有什么作用?这篇童话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