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对包头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19
包头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气候问题及解决对策包头地区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经济和工业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
包头地区的气候问题给设施农业带来了一些挑战。
本文将重点分析包头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气候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主要气候问题1. 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包头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域,降水量较少,加上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地貌,导致地表水资源匮乏且易蒸发。
而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干旱和水资源短缺成为包头设施农业的主要气候问题之一。
2. 高温和日照时间长包头地区夏季气温高,日照时间长,加之地表水资源匮乏,导致设施农业生产环境高温干燥,影响植物生长和产量。
3. 冻害包头地区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常年低温容易导致冻害,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二、解决对策1. 合理利用水资源包头地区干旱缺水是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尤为重要。
一方面可以加大对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修建更多的水库和水塘,进行节水灌溉;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先进的水培、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针对高温和日照时间长的气候特点,可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选择适合该地区气候的作物进行种植,比如选择耐热耐旱的作物,并适当提高设施农业生产的遮阳率,防止光照过强对植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3. 加强科技支持通过科技手段提高设施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比如开展相关适应性栽培技术研究,培育适应该地区气候的新品种,以适时适地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结合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农业管理,实现农作物生长的科学管理和调控。
4. 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可以加强农业气象保险制度的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保障。
一旦农作物因气候原因受损,农民可以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减轻农民的损失,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5.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一种常见的现象。
大地震、洪水、干旱、飓风等自然灾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些自然灾害中,农业是最易受影响的领域之一。
本文将探讨自然灾害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应对策略。
首先,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是破坏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例如,洪水可能淹没耕地,而干旱则会导致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这些灾害使得土壤贫瘠、失去肥力,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农民们投入的努力和资源可能会付诸东流,导致农业收入减少,农民生活水平下降。
此外,自然灾害还可能破坏农业基础设施,如灌溉系统、农业机械等,使农民无法正常开展农业活动。
这种破坏将长期影响农业发展。
其次,自然灾害也对农业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一方面,自然灾害会破坏农产品的种植、丰收和运输环节,导致供给减少。
例如,洪水可能冲毁农田,导致农产品的供应不足。
这将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进而影响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另一方面,自然灾害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由于洪水灌溉,农产品可能受到水淹和病虫害的影响,从而使产品质量下降。
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健康风险,也会导致他们对农产品的信任和购买意愿下降。
因此,自然灾害引发的农产品供需失衡和质量下降可能会对农业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面对自然灾害对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可以加强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相应的补偿和救助。
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民提供经济支持,从而降低自然灾害对其生计的影响。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动农作物的抗灾性能和产量增长。
通过培育抗旱、耐涝、耐虫害等特性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适应能力,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冲击。
此外,建设完善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收集和传递自然灾害的信息,有助于农民做出及时的决策和应对措施。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发展的多样性来应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传统农业模式通常以单一作物种植为主,一旦遭受自然灾害,整个农业系统可能会面临崩溃。
包头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气候问题及解决对策包头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城市,其农业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而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包头的设施农业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气候问题。
本文将重点分析包头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气候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主要气候问题1. 干旱包头地处内蒙古的干旱带,年降水量较少,而且降水分布不均,极端天气现象频繁。
这种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2. 高温包头夏季气温较高,尤其是设施农业内部温度易过高,给作物生长带来一定的困难。
3. 风沙包头地区风沙天气较为常见,长期的风沙天气对设施农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解决对策1. 水资源管理针对包头地区干旱的气候特点,可以通过引水灌溉的方式增加作物的水源供给。
可以优化水资源利用,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 温度控制针对高温天气给设施农业带来的困难,可以通过科学的温室设计和管理,控制温室内部的温度。
比如可以采用遮阳网、通风设备、喷雾降温等措施。
3. 防风护林对于风沙天气,可以在设施农业周边种植防风护林林带,减少风沙的侵袭。
可以采取覆盖和围栏等措施减少风沙对设施农业的影响。
4. 种植适宜作物针对包头地区的气候特点,可以选择适应干旱、高温、风沙等气候条件的作物进行种植。
比如玉米、小麦、油菜等作物都比较适宜在包头地区种植。
5. 节能减排在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节能减排的方法,减少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比如可以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6. 科技支持加强气候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了解气象变化,为设施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比如遥感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等,提高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率。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包头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气候问题,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也可以为包头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包头地区相关部门和农民朋友们都能把握好这些对策,共同促进包头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
包头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气候问题及解决对策1. 干旱缺水包头市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量仅为230毫米左右。
由于干旱气候的影响,农作物生长季节内常常面临水分短缺的问题,尤其是在干旱季节,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
缺水不仅会导致作物产量减少,还会增加耗水量、降低土壤湿度,进而影响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的生长。
2. 温度波动大包头市气候干燥寒冷,冬季长,夏季短,温差大。
冬季严寒干冷,夏季炎热干燥,气温波动大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严寒会导致冻害,高温则会导致作物生长缓慢、果实生长不良等问题,在这种气候条件下,设施农业的生产经营面临挑战。
3. 风沙侵袭包头市地处草原与荒漠交界处,沙尘暴频发,风沙天气比较常见。
风沙侵袭给设施农业带来了许多问题,首先是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还会导致温室大棚的破损、设施设备的损坏等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重大影响。
以上就是包头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气候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1. 加强灌溉管理针对包头市缺水的情况,可以通过加强灌溉管理来解决。
可以采取合理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还可以通过建设水库、堰塞湖等水利设施来储存雨水,以应对干旱的天气。
2. 构建温室大棚在应对温度波动大的问题上,可以加大温室大棚的建设力度。
利用温室大棚可以控制温度、湿度,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使农作物能够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得到良好的生长。
而且,温室大棚还可以保护农作物免受风沙侵袭,起到一定的遮风挡沙作用。
3. 种植适应性强的农作物针对包头市的干旱气候,可以选择种植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如玉米、地瓜、小麦等。
这些农作物具有较强的抗旱性,能够在干旱条件下生长,减少因缺水导致的影响。
4. 加强土壤保护针对包头市的风沙侵袭,可以采取加强土壤保护的措施,如植树造林、草原恢复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土壤风化和侵蚀,保护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抗风沙能力。
包头极端天气对农牧业的影响及策略探析包头位于我国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属于典型的半干旱气候区,同时也是我国北方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区域之一。
由于其气候环境的特殊性,该地区经常受到各种天气灾害的影响,特别是极端天气对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影响较大。
本文将以包头极端天气对农牧业的影响及对策为探讨重点,以期提高当地农牧业的生产效益。
1. 干旱:由于包头地处半干旱带,加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该地区的干旱现象越加严重。
长期的干旱天气不仅会影响到当地农作物的生长,也会影响到畜牧业的发展。
农村地区的农民,无法喂饱家畜,导致家畜的死亡率不断上升。
2.冰雪灾害:虽然包头地区冰雪天气出现的时间不长,但是一旦出现冰雪天气,对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影响较大。
一方面,冰雪天气会让农作物受到冻害,死亡率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冰雪天气会造成道路交通受限,配送和输送物资变得困难,导致当地的养殖业、温室蔬菜生产订单量下降。
3. 高温:包头地区的天气较为干燥,一旦遇到高温天气,不仅会让当地农民在耕种和种植时受到影响,也会影响到家畜的生长情况。
由于高温天气会让牲畜的体温过高,导致口渴及食欲不佳等现象,对家畜的养殖情况产生不良影响。
1. 加强气象监测:气象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于这样特殊的半干旱气候地区。
因此,加强气象监测,对极端天气有预警,对农民的防灾意识的提醒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加强对干旱、冰雪灾害和高温等情况的研究,创新预测模型,进行全面的气象预测和预报。
2. 增加养殖扶助政策:养殖业是包头地区的重要经济命脉,为了保护这个重要的产业,我们可以对农民加强扶持,例如政府对养殖设施的建设、改造予以补贴;同时还可以推出保险等措施,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工作。
3. 加强灾害应对能力:针对极端天气,制定应对方案,并在应对方案中设立卫生检疫、应急保障、医疗救治等方面。
加强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缩小灾害带来的影响,力图使当地受灾面积和影响尽可能小。
4. 发展多样化农业生产模式:由于极端天气的出现时间不可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多样化的农业生产模式,降低农民抗灾风险。
包头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气候问题及解决对策包头市是内蒙古的一个典型的内陆干旱区,气候独特干燥,极端天气多且风沙频繁。
这些气候问题对包头市的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影响,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因此,包头市的农业生产必须面对这些气候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干燥不足的降雨量包头市属于典型的干旱区,年平均降雨量大约只有200毫米左右,而半径少雨年份甚至只有100毫米。
这使得包头市的农业生产常年缺水,水资源十分稀缺,而且极有可能受到干旱的严峻影响。
2. 大幅波动的气温包头市的气温是十分不稳定的,夏季和冬季的温差巨大。
这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影响,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和冬季严寒时,作物容易受到热害或寒害,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挑战。
3. 频繁的风沙天气包头市也是典型的风沙区域,风沙天气很常见。
这会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展,尤其是在发芽和成熟期间,风沙会严重削减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1. 改善干旱问题,保障作物的水源干旱是包头市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
一方面,可以积极发展小型水库和引黄入包头工程,集中存储和调配水资源,满足作物的灌溉需求。
另一方面,可以选择生长对干旱较为适应的作物,比如黄花菜、白菜等,增加对干旱和缺水的承受能力。
2. 增强作物的抗寒、耐热能力包头市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重大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农民可以采取加强选育和优化品种的策略,选择能够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作物品种,增加作物的抗寒和耐热能力。
此外,合理施肥、科学管理也是提高作物的耐受性的重要手段。
3. 减轻风沙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包头市风沙天气频繁,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为了减少风沙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合理耕作,防止土地沙漠化和荒漠化,从根本上减少风沙天气的发生。
其次,可以采取农田防护措施,比如建设风撒墙、搭建固定网等,防止作物和农田被风沙侵蚀。
包头极端天气对农牧业的影响及策略探析包头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一个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
由于地处内陆,受气候环流的影响明显,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风,年降水量较少,日照充足。
这种气候特点使得包头市的农牧业面临着严重的气候影响,尤其是极端天气的影响。
本文将从包头市极端天气对农牧业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展开分析。
一、包头市极端天气的表现包头市的极端天气主要表现为干旱、高温、沙尘暴等现象。
冬季,极端低温和干冷天气对农牧业的影响较大。
寒潮的来袭会严重影响牧草的生长和牲畜的饲养,并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一定损害。
夏季,高温天气容易导致干旱,造成农作物严重缺水和牲畜饮水困难,甚至死亡。
包头市风沙尤为严重,沙尘暴天气对作物生长和牧草生长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这些极端天气现象给包头市的农牧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二、极端天气对农牧业的影响1. 农作物生长受限极端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寒冷干燥的冬季和干旱高温的夏季都会导致农作物的长势不好,甚至减产甚至歉收。
尤其是缺水,会导致农作物生长严重受限,长势迟缓,甚至无法正常结果。
2. 牧草生长不良极端天气的影响也对牧草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干旱、寒冷和风沙都会导致牧草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使得牲畜饲养遭受重大损失。
3. 牲畜饮水困难干旱天气导致水源的匮乏,使得牧畜饮水困难,甚至饮水不足导致牲畜死亡。
4. 土壤侵蚀极端天气还会导致土壤侵蚀加剧,风沙和干旱天气容易使得土壤流失,对农田造成损害。
三、应对策略探析1. 抗旱节水技术的应用针对包头市的干旱高温天气特点,可以加强抗旱节水技术的应用,采取灌溉节水和土壤保水措施,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2. 选育适应性强的种子品种科学家可以通过种质改良和品种选育工作,培育适应包头极端气候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和牧草的抗旱耐寒能力,降低对极端天气的敏感度。
3.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包头市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提高地下水利用效率,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田灌溉和牲畜饮水的供应。
摘要:内蒙古包头市地域辽阔,气候变化较快,各种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发生,主要的极端天气有干旱、冰雹、大风、暴雨、沙尘暴等。
这些极端天气现象是造成该地区农牧业发展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基于此,在对包头市地理概况及气候特点进行简要概括的基础上,分析了极端天气对农牧业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防御及应对极端天气的对策,以促进包头市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极端天气;农牧业;包头市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极端天气在各个地区频繁出现。
包头市的干旱、冰雹、大风等极端天气严重影响了农牧业生产,使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损失惨重,制约了该地区农牧业及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提高广大民众关于农牧业气象灾害的认识,做好极端天气的预防与应对工作,以减少极端天气带来的损失,促进该地区农牧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1 包头市的地理概况与气候特点1.1 地理概况内蒙古包头市地处黄河上游资源区与渤海经济区的交汇处,由北部高原、南部平原及中部山地三部分组成。
东经为109°50?~ 111°25?、北纬41°20?~42°40?。
该地区的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南与黄河相邻,东西分别与土默川平原及河套平原接壤,阴山山脉横贯其中部,面积为27 768 km?。
包头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础基地。
1.2 气候特点包头地区属于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该地区春季干旱且大风天气较多。
4-5月份的平均降雨量在32 mm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10%左右,春季大风天气较多,蒸发量相对较大,容易发生干旱;夏季短暂热雨相对集中。
夏季将会持续3个月,最热7月份的平均最高气温为29℃,6-8月份的平均降雨量为190 mm,占到了年降雨总量的65%左右;秋季秋高气爽。
秋季的降雨量要明显少于夏季,出现大风天气的日数也较少,日照时间长,过早会在9月初出现霜冻,冬季寒冷延长且雨雪较少。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农业生产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其中自然灾害无疑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破坏性,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和影响。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涝、干旱、台风、地震、病虫害等。
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冲毁农作物和农业设施,导致土壤肥力流失,农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颗粒无收。
干旱则会使土地干裂,农作物缺水,生长缓慢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会摧毁农作物,破坏农田和农业设施。
地震不仅会直接破坏农田和农业基础设施,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长期的影响。
病虫害的爆发会迅速蔓延,大量侵蚀农作物,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多方面且深远的。
首先是直接的经济损失。
农作物的损毁、农业设施的破坏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修复和重建。
这对于农民和农业企业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可能导致他们陷入经济困境。
其次,自然灾害会破坏农业生态环境。
土壤的肥力下降、水土流失、水资源污染等问题,都会影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再者,自然灾害还会影响农产品的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当灾害导致农产品大量减产时,市场供应不足,价格往往会大幅上涨,这会给消费者带来经济压力,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
修建坚固的农田水利设施,如灌溉渠道、排水系统等,可以有效地应对洪涝和干旱灾害。
加强农田防护工程,如建设防风林、护坡等,可以减少台风等灾害对农田的破坏。
同时,改善农村的交通和电力设施,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运输救援物资和保障农业生产的基本需求。
推广农业保险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风险,通过购买农业保险,农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损失时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降低他们的生产风险,增强恢复生产的能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提高保险的覆盖范围和赔付标准,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保险。
包头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气候问题及解决对策包头位于中国北方内蒙古自治区,气候属于寒温带干旱气候。
这种气候对包头的农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讨论包头农业所面临的主要气候问题及解决对策。
包头的主要气候问题之一是降水不足。
包头的年降水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匀。
干旱的气候给农作物生长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缺水会导致作物生长受限,产量低下。
降水不均匀还会导致土壤干旱,增加耕地耗水的困难,进而影响种植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引入现代化的农业灌溉设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通过科学管理土壤水分,改善土壤保水能力。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节约意识,鼓励农民合理使用水资源。
另一个主要气候问题是昼夜温差大。
包头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尤其是夏季。
这种气候特点对作物的生长季节和产量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昼夜温差大,容易造成作物生长不稳定,产量波动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引入高产、抗旱、抗寒的作物品种,以适应包头的气候条件。
加强昼夜温差对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制定相应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措施。
优化种植结构,选择适合包头气候条件的作物种植,减少对于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还有一个主要的气候问题是风沙。
包头处于中国北方的干旱带,风沙天气频繁,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风沙不仅会破坏作物,还会导致土地水分蒸发加快、土壤营养物质流失,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对风沙灾害的监测和预测,提前采取防护措施。
加强生态系统建设,增加森林、草原等对风沙的防护作用。
发展沙漠绿化和防沙工程,将沙漠变成可耕种的土地。
包头的农业发展面临着气候问题的挑战。
降水不足、昼夜温差大和风沙是包头农业主要面临的气候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加强防沙工程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包头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包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自然灾害对包头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学生姓名:王蕾院(系):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 07级地理科学专业学号: 0712410031 指导教师:韩秀凤教授2011 年 5 月 17 日摘要包头市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内陆城市,农业的生产与其他行业息息相关。
然而农业是一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产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和自然灾害的危害很大。
充分认识自然灾害对包头市农业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和治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就是在阐述自然灾害与包头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介绍了影响包头市农业发展的自然灾害的种类、空间分布,并分析了各类灾害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同时,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政府发挥的重大作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包头市AbstractBaotou is a large population of inner citie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ther industries are closely related. However, agriculture is a natural reproduction and economic reproduction cutting industry, by natural factors and natural disasters causing great harm. Fully understand the natural disasters in the City of Agriculture, will help us enhanc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atural disasters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his is explained natural disaster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between Baotou, based on the impact of introduce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Baotou City, the types of natural disasters,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various types of disasters, concludes with a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 Meanwhile, major natural disasters, the government played a major role of the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Key words: Natural disaster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ustainabledevelopment; the city of Baotou目录引言 (5)1 研究思路 (5)2.研究区概况 (6)2.1 自然概况 (6)2.2社会经济概况 (6)3包头市自然灾害分析 (7)3.2 洪涝灾害 (8)3.3 风雹灾害 (9)3.4 低温冷冻灾害 (11)3.5 病虫灾害 (12)4防灾减灾的措施与政府行为分析 (13)4.1防灾减灾的对策措施 (13)4.1.1 坚持抗旱工作的进行 (13)4.1.2加大对洪涝灾害的预防工作 (14)4.1.3将防雹工作进行到底 (14)4.1.4注意防御和减轻春秋低温的危害 (14)4.1.5大力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14)4.2加强政府作用,提高防范措施 (15)4.2.1 预防预报预警信息 (15)4.2.2 预防预警行动 (15)4.2.3 构建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补偿机制 (15)结论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正文引言目前关于自然灾害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文献很多,但大多数研究一方面停留在政策分析的框架内,对于防灾减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并不全面、系统,有的就农业灾害论农业灾害,没有将农业灾害纳入到农业发展的大环境中去研究和探讨,鲜见涉及两者之间关系和规律的深入研究。
朱晓华、杨秀春从灾种、灾害地域分布、灾害发生频率等入手,系统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严峻灾害形势,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各种灾害的频繁发生不仅对我国农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还直接地影响到我国粮食产量的产出波动和其增长幅度,并间接地影响到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而且在未来几年内,随着生态环境整体上的进一步恶化,我国还将面临农业灾害高发、灾情加重的严峻形势。
所以,频发的灾害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障碍性因素,因而,防治各种灾害的频繁发生及其危害就成为了实施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换句话说,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不仅过去、现在存在,而且在还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农业束缚地位的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内,由于承灾、防灾、抗灾、救灾能力低下等多种不利因素的综合影响(它们有的不仅没有得到改善,甚至还在继续恶化),灾害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亦必将更加深远。
国外对于农业防灾减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和规律的研究很零散,这是两个原因造成的:(1)国外关于可持续农业的研究所做的工作,仅仅是指出了过去农业发展的错误方向,如居民营养不足、贫困、经济差距、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而从理论上研究可持续农业的作用机制及其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仍显得十分不足。
(2)国外关于农业灾害的研究侧重于农业灾害成灾机理、灾害经济模型、灾害风险预测等问题的研究。
1 研究思路通过对包头市自然灾害的了解与研究,分析对农业生产产生较大影响的自然灾害类型,它们产生的原因及其时空分布,通过多年各类灾害的发生状况分析出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总结自然灾害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影响,在灾难来临前或降临后政府对灾害的防御和补救措施。
2.研究区概况2.1 自然概况包头地处蒙古高原南缘、黄河河套北岸,阴山山脉的大青山、乌拉山、色尔腾山横亘其间。
全市地势呈中间高南北低的势态。
地表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为2.1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为9.03亿立方米,黄河过境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59.56亿立方米。
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310毫米,年均气温6.7度,年均日照时数3052小时。
气候特征为冬长夏短,春季雨少风多,7—9月间降水集中,气候凉爽宜人;四季昼夜温差较大。
全市总面积为27768平方公里。
城市建成区面积149.78平方公里。
有6个市辖区、3个市管旗县。
市辖区有4个市区: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九原区;2个矿区:白云鄂博矿区、石拐区。
市管旗县为土默特右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固阳县。
2.2社会经济概况包头市总人口250万,其中城市人口186万,是全国23个市区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之一。
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和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地基。
改革开放以来,包头市的经济建设进入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时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基本产业得到加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形成了以铜铁冶金、稀土冶金及应用、机械制造、有色金属、纺织、电子、化工等行业为主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为韩国、日本、美国、泰国、中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出口商品多达27个大类,近200多个品种。
一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由地方特色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其中包钢是国家大型钢铁企业之一,是少数民族地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包头铝厂是中国十大铝厂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个稀土铝材国家重点生产厂家;包头稀土高科是国内首家稀土上市公司;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北方重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兵器工业特大型企业;建设中的东方希望50万吨铝电一体化项目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单股铝厂之一。
包头市羊绒、亚麻纺线在国内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项关键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其中内蒙古鹿王羊绒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的公司之一,出口量一直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277.2亿元,财政收入16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到1787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6148元。
3包头市自然灾害分析自然灾害是以自然变异为主要原因而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后果的祸害[1]。
包头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地区,旱灾、洪涝灾害、风雹灾害、低温冷冻灾害、病虫灾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认识它的发生、发展规律、分布规律等,提高全民族防灾减灾意识,对包头市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5]。
3.1旱灾(一)造成包头市干旱的原因包头地处内陆,受干燥的大陆气团影响时间长,全年降水量小(平均306mm),蒸发量大(在2100mm—2800mm之间),成为旱灾出现的大背景。
另外,包头为大陆性季风气候,深受我国东部地区降雨带的影响,而此带在季节性移动中,常发生持续异常现象,从而使全市旱灾出现的频率增高,范围变广,灾情加重。
(二)时空分布按照农牧业生产的特点和干旱出现的季节,大致可分为春旱(3—5月)、初夏旱(6月上旬—7月上旬)和伏旱(7月中旬—8月中旬)。
个别年份也有春夏连旱和夏秋连旱的,而大旱年份多为春夏连旱。
从出现的时段来看,春旱频率最高,平均为67%,初夏旱次之,为61%,伏旱最低,为39%。
从区域分布来看,山北旱灾多,旱情重,平均为62%;山南相对较少,为49%,这与本市降水的时空分布大体一致(东南偏多,西北偏少),特别是山北一带,基本为高原丘陵,水利条件差,旱地面积广,从而加重了旱灾的程度。
(三)对包头市旱灾趋势的分析(数据来源:包头市统计年鉴)表1 1999—2008年包头市农业受旱灾影响情况(单位:千公顷)分析表1和图1得出如下结论:从1999年到2002年,包头市农作物受旱灾害面积上下波动较大,2003年到2005年受灾面积较小,且趋于平缓,而自2006年开始农作物受灾面积逐渐减小,并且农作物绝收面积与受灾面积相比较成正比,预计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旱灾的发生会呈现周期性变化。
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气候变化的预测,提醒农民做好相应的防旱抗旱工作。
3.2 洪涝灾害(一)包头市洪涝灾害成因包头虽然地处内陆,年降水量小,但降水过分集中,,常形成大暴雨,大范围的大暴雨的形成主要是夏季温热的东南季风深入内部与北方冷空气交绥的结果,局部大暴雨的产生与地形的阻挡抬升和喇叭口地形对气流的收缩辐合作用有直接关系,再加上中北部地形起伏,多沟谷,地表植被覆盖率低,致使径流集中而形成山洪。